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70-71卷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70-7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七十卷A面

  【“念彼功德.思恋因缘令意热恼,”】

  因为想起来这个思爱的人有种种好处,舍不得,心里就放不下。

  【“应受用等有所缺乏,当思此等。”】

  因此我种种的受用也缺乏,也分五项,这都容易懂。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

  这第七个,你要求的呢求不到,就像

  【“如爱别离”】

  就像爱别离一样,爱别离是你亲爱的,所

  【“求不得者,”】

  就是你忙的事情。

  【“谓务农业秋实不成,”】

  种田人忙了半天,收成不好,

  【“及营商贾未获利等,”】

  作生意的人呢得不到利益。

  【“由于所欲励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忧苦。”】

  这个文都容易懂。那么我们这是把这个所说的意义随时随地多方面摆在我们现实生活状态当中去体会。譬如说乃至于我们出家了修学佛法了也是,想像当中一番热诚,可是跑到那里大失所望,那就是什么?求不得。求不得的另外一面呢,偏偏碰见的那还不如我们想像,万一你觉的蛮好的话呢,也不一定能够好,觉得现在许多真正有成就的等等,偏偏你又没办法跟著他,就是诸如此类,不管是世间、出世间,在在都是这种现况。最后

  【“思惟宣说五种取蕴总为苦义分五。”】

  平常我们常说五蕴炽盛,到底怎么个炽盛法呢?这一个地方说一下。实际上呢真正这个思惟这八苦当中,真正最重要的,归结起来就是这个最后的五种取蕴当中的这个苦。我们修中士道的重点,重点就在这个地方,现在把这个好好的学一下。

  【“谓是当成众苦之器,及依已成众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坏苦器,是行苦器。于此诸苦当数思惟。”】

  这五个取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谓的五蕴;色,就是我们现在的色身,有色身、形色所成的,然后呢受想行识那是心蕴;识,最后那个识是识体,识的心所法,识的功效─受想行三样东西,那么总合起来呢有这个五个大类的东西合成功一种身心相续,这个身心相续在五趣当中是不断的轮转,所以叫所器趣,不断的在这个轮回当中展转、这个东西─五蕴、五取蕴。平常我们所谓的人,这个人摆在自己身上那就叫我,一切问题无不都从这个上头出来的,这个是整个的一切问题的根本。现在我们看看,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平常所要求的一切一切,无非都在忙这个,现在看看这个是什么?说这个东西,“当成”,将来还没有成之前,譬如说将来会有得到,当你得到的时候─众苦之器,对于未来来说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器就是器皿。譬如说我们这个茶杯装水的,现在这个五取蕴的是盛苦的,这个东西将来一旦成就了,干什么?就是装一点苦,没有别的,它的东西就这样。“及依已成众苦之器”,已经成就了呢,一切的痛苦是依这个上面而来的,这个东西有这样的不理想,除了苦没有别的,然后呢本身就是苦苦器,它本身就是苦苦,对于苦的东西当然是苦!这个苦哪里?就在身心上感受的。那么还有快乐呢?对不起快乐是坏苦器!它快乐是坏的,它坏的时候你也痛苦的受不了;还有呢行苦器,平常的是虽然并没有感受到苦乐,对不起,它停不住的,诸行无常,永远向前推演。推演的结果呢?你总还在这个苦当中转,对这个应该数数思惟。我们真正应该认识的,指的苦谛,特别从这个地方,这是根本。这个各式各样的因很多,平常我们讨论问题这里要注意,就是我们必定要把握住根本何在?平常我们往往学了很多东西,你所看见的也许你很有道理,可是总在枝末上面转,结果看了半天把握不住这个根本,走远路!乃至於越走越远,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同样的,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你必定首先要把这个根本在什么地方。平常我们真正讲的苦,各式各样的归纳起来无非要找到─是苦!那么你要除掉苦,根本在哪里呢?这个你必定要首先认识它。同样的,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现在这个佛法是浩如烟海,不要说佛法浩如烟海,三藏当中我们说,我们下脚第一步─戒,戒又这么多,然后这个东一部、西一部、大众部、上座部、一切有部,乃至于你的的确确不晓得从哪里下手!是在任何一方面,你要找到它的最主要的根本,从这个地方,那么然后呢从根本上面把握住了,慢慢接到枝叶,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也唯有这样才能够解决,要不然这个问题总归不能解决。那么现在我们这里看下去。

  【“其中初者,”】

  是第一个。

  【“谓依受此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第二谓依已成之蕴,”】

  这只是当成的,一受了这个取蕴以后,譬如说我们现在有了这个五蕴以后,我们造种种的业,将来一切的以后的苦都是现在造,然后呢引来以后。然后同时对现在来说呢,一切的苦也依于现在,所以它现在固然是苦,同样也引发以后。当你引发以后,以后这个现起的时候,它又再引发以后,永远这样的增长。现在的苦是什么?

  【“为老病等之所依止。”】

  前面说的生老病死,然后呢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都从这个上面,所以它那个根本就在这里。

  【“第三第四,谓彼二苦粗重随逐能生彼二。”】

  那么第三第四呢就是苦苦跟坏苦,这个两样东西是为什么呀?因为由于这个当成的五取蕴以及已成的五取蕴,这个两个上头粗重随逐,就是这个我们的身心是烦恼杂染所感得的。这个烦恼杂染所感得的内容,无非是异熟、等流、增上展转相应,一直在这个种现展转的流转当中,所以这个叫粗重,一直不断地在这个上面。由于这个展转的引申,所以无非是苦苦、坏苦。那么最后一个行苦呢?

  【

  “第五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

  一开始那就一直在行当中,实际上所以说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在我们感受得到的这个情况之下。那以前有没有?有,这是我们感受不到的,就像这个行蕴,从无始以来一直从来没有停过的,一直在进行当中,这个真是问题的中心。

  【“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

  因为我们现在的一切诸行是什么?以前往昔的无明,由无明所造的种种杂染之业所感得的,所以必定还是按照这个惑业的行相来转,一切都是惑业来决定的,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必然之间会随著这个因行而向前流转,这个是行苦,那么关于这个

  【“于三苦时此当详说。”】

  苦苦、坏苦、行苦这个下面会详细告诉我们。为什么它下面还要详细告诉我们呢?因为这个是根本,最主要的根本,你认得了这个取蕴的特质以后,那个时候你才会产生大厌离,要不然我们一天到晚就忙什么?忙这个东西,实际上呢这个才是我们的生死根本冤家!所以佛一再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一无是处!这唯一的好处是什么?凑现在这个东西能够修行。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你为了修行你还逼不得以的要吃的、要住的,那吃怎么办?去讨饭,讨到什么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住的,哪里都可以,树下一宿就得,现在我们呢远不知耻,因为我们不认识,所以一天到晚就讲究这个东西。因为讲究这个呢,一切的烦恼是由此而生!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得到,在家人忙些什么?说到最究竟的,这个是两大主题之一,一个是生命的保持,一个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保持就是为这张嘴巴,就是这样。然后呢我们出了家以后照理说要解脱这个东西,实际上呢因为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认识,所以一天到晚还忙著它,那个嘴巴那真是!说起来,不管你怎么说的头头是道,一跑到那地方问题都来了,还有种种的借口,这个原因为什么?就是我们对这个基本的概念不认识。前面尽管讲很多苦,是的,可是他找不到根本,现在这个地方把那个根本找出来了以后,到那个时候你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当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前面所有的苦都是由于五取蕴而产生的,当那个五取蕴的问题解决了、连根除了,上面的都没有了。所以要说前面那些问题的,为什么?就是策励你对现在的这种状态感受到绝大的不如意,然后呢那个时候你努力的去要找解决这个问题。要去找解决,然后呢你追根究底找到根本,于是就拔除了。这个概念为什么一再强调?为什么佛在前面的时候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现在处处地方为什么必须要知道?说你要讲修行,是的,那么你从哪里修行起?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你修了半天,那不是空忙吗?因为你摸到的只是边边的一部分,说要修行要修行,有很多人就是这样,最好我去修行,你忙这个干什么?你为什么要修?修些什么?他也不知道,那既然不知道你怎么修?另外一种呢,说那我要懂道理的,忙了半天越走越远,文字上面越扯越不晓得扯不清去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再强调一下,你必须要把握住这一些问题,把我们有限的精力集中在这个地方,然后你把那个中间问题解决了,好!下面自然就跟著也都解决。下面再说,说现在我们了解了,原来这个问题在这里;反过来假定你对这个问题不了解,那什么现象呢?

  【“若于生死取蕴自性,未能发起真实厌离,则其真实求解脱心,无发生处。”】

  假定关于这个问题,换句话说我五取蕴的本质是什么东西你根本不认识,因为它本质是苦的,你不认识是苦,既然不认识苦的话,我们还自觉的这个我快乐的很!要营养、要长的胖胖、要长的肥肥,然后呢要求它舒服,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切问题都来了,当然哪可能发生真实厌离?现在前面已经了解了,所谓解脱是什么?就是从缚著当中解开来,什么是缚著?惑跟业,这个惑跟业绑著什么?就是绑著我们这个五取蕴。所以你必要在这个五取蕴上面产生绝大的厌误、求解脱的心,那个时候才进一步去找,它什么原因而绑著的等等,整个的修行佛法的根本从这里。现在既然你不了解,于是就不能发起真实的厌离心;既然不能发起真实厌离心,你求解脱的心请问从哪里发生起?因为你要解脱,所以那个时候你要去求种种解脱的方便修那个道,那个时候才会有持戒是必须的,在这个基础上面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学教也好。现在关于这个问题你找不到,没有把握住,然后你说念佛持戒,然后你说参禅打坐,你坐干什么?你干什么?你作了很多学问你为什么?我们不是在无的放矢吗?所以前面说这个问题你没解决,就像射箭,就像我们打靶一样,靶在那里不知道,拿了枪朝天乱放,朝天乱放那最多浪费你子弹,我们现在是乱放的话打死了很多人,然后呢你就赔这个命!我们就是做这个事情。所以这一点大家不必忙著去修行,你必须忙著我为什么要修行?然后你有了这个,然后再找你修行的方法,那个时候你觉得这个方法配我的胃口,适我的根性,然后你全部精神,你自然解决嘛!晓得现在这只有念佛,于是你听见了牢牢抱著一句佛号,不管人家天塌下来,那是人家的事情,如果你发大心,等到我去了然后回过头来帮助别人,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你持戒,你只要把握住一个那戒上面告诉你,你能够这样清净的话,小则生人天,大则得解脱,你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个里头。乃至于所以为什么人家说成急戒缓,它的目的在什么?在这里,你把握住这点的话,你成急戒缓也可以解脱,否则的话对不起!那一定出毛病的,因为戒是根本,为什么讲成急戒缓也可以解脱呢?他到那个时候来讲这个根本,他一定要全部精神把那个根本问题解决,所以他把那个根本的持这个戒,本来要三具,身口行持一点都不能错,那时候他发现只要把它的意把握住了,其他枝叶慢慢的再来,这样。所以如果是念佛的话,他脑筋里除了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了,当然解脱!然后参禅的他一天看著是念佛的是谁?拖著这个死尸的谁?一定要找到它,结果找到它了跟空性相应了,那当然问题解决了。所以人家古人所以说成急是从这个地方急起!我们现在讲成急戒,望了半天,成急不戒,戒又还掉了,不堕落到哪里去?反过来说那好我们戒也急了,它戒为什么叫你急呀?它目的还是这个!告诉你这个是生死的根本不可以做!要在这个地方挡住!于是你内心当中战战兢兢,因为了解我们对事情的真象,凡夫毕竟是凡夫,不可能了解!所以有一天一位同修来跟我谈,他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人,曾经弄过那个戒律,他当时告诉我,真正我们弄这个东西要到罗汉,我非常赞叹,一点都没错,为什么?我们到了那个时候心里才不会被现行烦恼所转,那时候你能客观的见到这个问题,这个话是对的,可是我们现在做得到吗?这个我们不谈,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虽然做不到,可是我们要问现在我们因地上面忙些什么?那就在忙这个,你把握住这个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尽管我们不可能把这个东西的问题能够圆满的把握住,不怕!根本在哪里你把握住了,你只要在这个地方下去那一定问题解决!而这个戒的真正的目的在哪里?就是这个。否则的话你如果弄不到的然后戒行、戒相上面,这个、那个弄了个半天还是越走越远,这个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它告诉我们,假定你对这个的生死取蕴的自性没有正式的了解的话,你修解脱的心无发生处。现在出家修行的目的干什么?前面告诉我们不但是单单做一个罗汉,做罗汉你八关齐戒也可以解决,你何必这么行?沙弥也可以解决,像均提沙弥等等,你何必弄个两佰伍拾条这么难行得到一点的义利?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所以这个是它的根本。

  【“于诸有情流转生死,亦无方便能起大悲,”】

  对自己呢发厌离心,然后因为自己了解原来这个东西这么个可怕法,这个问题都在这个地方,由此而推己及人,那么那个时候发大悲,所以大悲必定自己深深见到这个东西的可怕,然后你怜悯别人,现在你对这个东西都贪著难舍,你怜悯,你怜悯些什么?那不是完全颠倒了吗?所以这地方很明白的,是没有厌离心绝不可能有大悲心,所谓大悲心那这是骗骗人。不过在这个地方我们有一点要注意,这是理路是我们清楚,然后呢行持上去的时候必然的先了解了理路慢慢上升,所以我们是一个凡夫,你问我,你有没有厌离心?我懂得厌离心,有的时候碰巧碰到一点点,经常状态只是策发自己,就因为自己不能厌离,所以策发!但是我虽然现在连厌离心做不到,可是我的目的是要成佛,所以我时时提醒我要发大悲、大菩提心,这个绝对正确的,绝对没有错。就是你了解了这个理路,然后一步一步策励自己上去,这个是正确的路子。所以刚才讲那个道理一开头你一定要圆满的认识,不是圆满,正确的认识,然后呢步步上升你就不会走冤枉路,这个是它最主要的,那随时弄错了,弄错了,拉回来;弄错了,拉回来,那么那个时候大家师友之间就产生了最好的互相的助力,这个,根本的问题。所以现在人家说,我是个大乘菩萨,这个出离心这个都小乘行者做的,我也不晓得他这个佛法是哪里学起?至少在我是不懂的,我看见龙树菩萨,人家都说这个是…….最了不起的无著菩萨,

  不管是一个完整的传承当中说的清清楚楚,他那个大悲心一定从这个上面发生的。是,等到他启发了大悲,他主要的一天到晚那个时候忘我而忙别人了,所以他那个形象上面的的确碓是跟那个全部精神贯注在只解决自己问题的形式有一点差别,但是你根本的深入去探索的话,这个内涵本质是完全一模一样。内涵是什么?这些数取趣在生死当中痛苦,他要把他从生死当中透脱出来。他深深的了解这个取蕴的本身是苦,这一点绝对共同,绍没有例外。这一点没有,没有佛法!所以这一点我们必定要了解的,所以现在第一个概念从这地方我也非常欢喜。从做不到这一点来说,我常常觉得难过,从了解这一点来说我无比的欢喜,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末法时代,大家这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晓得什么是好?居然最完整、根本的教法在这里,感到无比的庆幸!如果我们不是宿生有相当的善根,碰不到,为什么?业感缘起,就这样简单。你没有积这个善根绝对碰不到,想到高兴!然后推动著自己,赶快努力。既然前面告诉我们有这么事情做不到,现在又了解了怎么去做,这个力量就来了,一个是拉你的,一个是推你的,又拉又推那当然上的去。所以当你感著拉了欢喜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欢喜到别的地方去了,赶快想想我还这么多错,所以那个拉到别地方欢喜心就被这个苦切的心情把它对治掉了,变成功推的力量。结果那推推推推推、推的太紧了,到那个时候心里面又换一个想法,变成拉的力量,心里又欢喜!这样状态当中,不管你是欢喜也好,不管你是悲泣也好,方向总归是一路向上,这个是我们这个地方应该了解的。然后呢方法上面同样的我们要认真探讨,尽管,是!无不是走这个出离的路,不管是自利利他;但是那个方法万一弄的不对的话,我们以为做对了,结果走走走走到边路上面去了,就像刚才说的,又讲修行,结果呢他自己不懂得道理,然后呢要讲道理又把握不住这个中心,诸如此类。

  【“故随转趣大小何乘,然此意乐极为切要。”】

  所以不管你大乘小乘这个概念,这个认识最最重要的,这是问题的中心。到了这里我们大家晓得,为什么现在我们好像要学很多东西却以本论为先,大家了解了,就这个。你把握住这个根本,然后你才晓得那个时候我要学什么?要学戒,戒的目的什么?在这里!那就对了。然后你晓得要念佛,为什么要念佛?原来这样!那持戒等等无不在这个上头。所以你把这个概念把握得住,学什么就成什么。

  【“发生此者,亦随当从无垢圣语,如量解释,先正寻求清净了解。”】

  晓得了,那么要告诉我们学的次第呢?那么这样的一个重要的、真正圣道的命根,它这个根本怎么发生的呢?必须要随无垢,他不说正确而讲无垢,妙了!有的是我们正确这个对了,但是对不起你这个对,他那个也对、他那个也对,这个这么多对当中这地方也许有的是枝末、有的是根本,你要转圈子;他反过来─无垢,就是说他这个绝对没有错的,都是正确的、正面的,所以这个用反面的反显跟正面的提示两个的差别我要说一下。正面的提示提出来了以后,有的时候有漏洞的,如果反面反显的话,换句话说他把错误的地方整个的挡住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七十卷B面

  如果是反面反省的话,换句话说,他把错误的地方整个的挡住了。譬如说我昨天讲的,一个同修讲的一个经验,他说他到那时候用功,用得心里很紧,然后因为他是一个在家居士,当然了可以有的时候可以听听那个轻音乐之类。这有他的功德,有他正面效果的,但是他不是无垢,昨天我就解释了,你们了解了没有?就像我讲那个关于这个电视当中插一个广告进去的道理,所以这个真正的严密的,凡是真信法相上头的,他为什么这么的好法,同时这里也说,念本论很辛苦,你不要怕辛苦,他正因为你前面稍微辛苦一点,所以他学得圆满一点漏洞都没有,到那时候你修起来,一点漏洞都没有的话,百分之百的安全。现在前面你要图一点省事,我举个比喻吧,比如你造个船,前面造个船,图一点省事,结果漏洞很多,你以为造好了开出海去,这个地方漏水,那个地方漏水,到那时来不及了、一条路、死。所以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真正的这个原因告诉我们,这无垢的,绝对不会有漏洞的,这个圣语圣者,这个圣语的特质是什么?针对著问题来解决的,所以无垢的圣语。仅管现在的书好多,各式各样的书,但是这些书当中,我们一定要选择,要如理的抉择,这个才对,所以这个质本身不能错。还要有呢如量解释,根据相应的,解释的清清楚楚,对这个道理“正寻求清净了解”,这里面次第,已经包括你先了解,了解了,对了。

  【“次须长时观择修习,引发其心猛利变动。”】

  这是平常我们真正修行重要的关键。为什么我们懂了做不到?通常实际上,我们没有真的懂,这是第一个。现在在这理我们了解了,关键在这里,懂是真的懂了,但是虽然真的懂了,因为无始以来习气还在,在无始的习气的现行当中。这个无始的习气是什么?杂染的。既然在杂染的习气当中现行,你所做到的还是生死染污之业,还是感得这个苦恼的苦果报,你怎么可能解脱呢?所以这个地方,进一步告诉我们,你要长时的观察,然后修习,就修改那个心,一定要令我们的心意转变过来。如果做到了就行,做不到了,赶快猛利忏悔。所以我们现在马上就回想一下,对当初在前面告诉我们正修的时候怎么修?先把佛像安置,然后呢我们一心归依,这归依这个意都在里头,万一你资粮未具,业障未除,到那时你归依是归依不起来,他告诉我们的归依有个特定的特质,一但要使身心相续和合,这几句话。现在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相续和合?就是你为什么归依的?原因了解以前的苦,所以要找快乐,这个快乐所依靠的地方是这个,所以那个时侯,你一心归投依他,那个时候心里面什么个现行?以前是一无可取,是唯一可以归投,请问这种状态的心里的现行是烦恼还是随顺正法?是随顺正法嘛!一点都没错。所以那个时候假定你念佛的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累了嘴巴尽管不想,脑筋里面还在阿弥陀佛,等到你睡觉了作梦你也在阿弥陀佛。如果你参禅的话,一天到晚就看著这个,如果你持戒的话,自然必然会自净其意,人家各宗各派的,他怎么说,他怎么说,那我不去管他,各人的根性不一样,我晓的这个针对我的毛病,我就照著这个自净其意。哪里还有什么质疑的问题,没有了。结果呢对不起,我们资粮未具,我们的障碍未除,或者在思惑上转,或者在见惑上转,见惑上转那些人,脑筋很聪明,这个见解文字很通达,思惑上转的人那个习性很强,叫他不要发脾气,他也晓得发脾气不好,碰见这种情况,就是要发脾气,看那个人也看不惯,看那个人看不惯。贪心不好,讲的时候满好,等一下看见了东西,十指大动,原因是什么?就是这个,那应该怎么办呢?要忏悔。忏悔的时候第一个是破现行,现在我们心里晓得了,这问题是这样,那要怎么办?要长时候的观察、思惟、修习,然后呢引发其心,猛利变动。怎么变动?以前那些一天到晚在烦恼上面转,现在整个的改过来了,原来这个样的!很清楚、很明白的变掉了,这是第一个。还有呢变掉了以后,因为是烦恼,烦恼的行相是什么?烦烦恼恼,很简单,等到你变过来了以,当下平常你一直贪心放不下,到时放下了,你那时觉得满心清凉。本来你看见这种地方看不顺眼的话,你嗔心放掉了,你自己安乐无比;平常你在知见上面老转的,现在发现原来知见稠林,一点用场都没有,那时放下了,所以不是说等到果位上面,因地上面你已经是感受得到这个法乐,这个才是真正法乐,不是说那个讲的文字听的很美。如果说讲得文字听的很美的话,你跑到说书场里面唱相声的,说实在那个唱相声的,远比我们精彩,我怎么比得过一个唱相声的人?这个概念你们务必要知道。所以法乐是跟法相应,法的特质是净化烦恼,那个时候你因地上面很清楚、很明白的降伏了。有这个因,将来感得的果是什么?清净之果,清净之果就是不轮转生死的,两个的根本差别。所以说

  【“故薄伽梵令知苦谛生死过患,宣说八苦,所以密意,如圣无著极善决择而为宣释。”】

  所以佛陀为了要让我们了解这个苦谛的特质就是这样,所以说这几样东西。他这个真正重要的密意、内涵就是这样的。那么这个圣者,佛所说是比较深奥,现在经过无著菩萨,非常善巧的把它解释了,那就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懂了。

  【“如博朵瓦云:”】

  那么这个祖师也告诉我们:

  【“‘于六趣中,随生何趣,其后发生病痛死等,众苦恼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应,忽尔而起。是生死相,或生死性,住生死时,必不能越。我等于此,若起厌离离,须断其生,此须断因。’”】

  下面告诉我们,这祖师说,在我们这个六道当中,不管三界四生、六道,不管你在哪一个地方,所有的这些东西,种种的痛苦、种种的身心的苦恼,不管是病、死等等,它这个东西,不是说没有理由的突然之间跑的来。不是的,他总是在这个地方,你在杂染的情况,感得生死的轮回以后,他那个性就是生死性,相就是生死相,你只要在这个生死轮回当中,你决定没有办法超越跳出。对于这一点我们要认识,认识了以后要发起厌离。你真正要厌离、要断除的时候,要怎么办?那时进一步要找它,它为什么来的?这个原因。既然是这原因而产生这个结果的话,那个时候你要断其因,所以从苦谛而推到集谛。如果你这一点没有的话,的的确确的,尽管我们讲这三毒,但是你看起来这个不是毒,这个三种最宝贝的东西,看见那好东西,唯恐少,这样。叫你修行一点事情的话,这个东西苦的受不了,偷懒,不要说偷,这个话不必这么说,总之就是问题没有找到的话,你总归在外面空转。

  【“当于前说,生老病死等已生众苦,如是思惟。”】

  照著前面这个这样来,这个是正说八苦的根本原因,所以他的重点,现在我们认得了。那么至于这个五蕴,他是说出重点来了,五蕴当中,最特别的所谓三苦,苦苦、坏苦、行苦的特质,在最后那地方还要讲,这是分八类来讲。第二思惟六苦,那么这个方面我们来看一看。

  【“第二思惟六苦者。亲友书释宣说七苦,其最后者是别过患,故于此中当思六种。”】

  这个六苦的来源,换句话说这个地方处处地方说明师承,这点我前面说过很多次了,我觉得古人著书立说,他一字之差,明明晓得这个字错了,他不改,一定要找到原因,然后呢他有说明的,这个是他想当中可能什么,找不到根本,不会改。我们现在动不动就是乱改,然后呢不但一个字改,然后概念拿我们的想法去想,我们实在是生死当中,百分之一百的凡夫。如果我们这种概念正确的话,那佛菩萨是一点用场都没有,我们不是学佛菩萨,我们变成功教佛菩萨了,这一点大家要了解。虽然这个小地方,他处处地方说明了真正的圣者,他们的著述的立说,一定有他的圆满的师承,而且这个师承不仅仅是说听见就对,他一定要自己亲自验证。像本论的根本,阿底峡尊者,以及根据阿底峡尊者的蓝图,造本论的宗喀巴大师,他都是三世具足。这个都是三样东西都是具足的,换句话说,他们说出来这个量本身的话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这一点,他有这样的说明,这个意义在这里。其最后是各别的,所以这里不谈,那么现在我们是总思的时候,所以这个里边,只说他的总的六种。

  【“其中无定过患者,”】

  是第一个,说这个没有定,看看那个内容什么叫无定?

  【“谓于生死流转之时,父母等亲,于他生中转为怨敌,诸怨敌等转成亲属,如是父转为子,子转为父。母转为妻,妻转为母等。唯是次第展转流转,是故全无可凭信处。”】

  就是这个,没有一定的,这个本来很亲爱的,到下一生变成怨敌,本来怨敌又变成亲爱的。上面说父转为子是颠倒,这个颠倒还是亲,可是有很多冤家仇敌转过来了,那我们是不是也一天到晚你跟我好,我跟你冤,是毫无意思。短短的几十年完了以后,到下一次,谁晓得谁是谁,这个时候都不是我们应该忙的事情。我们如果了解了这个,那一无可凭,所以我门第一了解,现在世间的亲爱,一切无可凭信处。所以这些东西,“是故全无可凭信处”。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返此而死殁,故于生死全无定。’即现法中亦复展转,互为亲怨。”】

  不但在轮回当中转,你现在也是一样的,这个千真万确。以前的好朋友,到时反面成仇,以前说不定两个人不好,到那个时候,也大家有的好的很呢,处处地方都是这种。经上面

  【“如妙臂经云:‘有时怨敌转为亲,亲爱如是亦为怨,如是一类为中庸,即诸中庸复为怨。如是亦复为亲爱,具慧了知终莫贪,于亲当止爱分别,于心善法安乐住。’”】

  就是这样,实际上一直在转,真正的这样转来转去,真正有智慧的人,对这个是一无可贪。因为平常我们最难舍的这个事情就是这样,你了解了还有什么好贪?应该停止,停止了这个贪爱的心,怎么辨呢?在法上面善安住,这是基本的。实际上的呢更进一步分进升华这个东西,把它变成功大乘的,你既然是宝爱的话,真正要宝爱,不是像现在世间的染污,这个没有用,你要进一步的帮忙人家去解决,那就变成功大乘。所以那个大乘的心的的确确,就把那爱跟染污部份净化了,把它好的那部分升华了,就变成功悲。

  【“如是修习,破于亲怨分别党类而起贪嗔,观生死法,任何全无安心之处,应起厌离。”】

  这一点就是第一个,我们现生死流转当中,全无、一点点没有凭信的。

  【“无饱足过患者。”】

  然后呢生死当中,最大的行相就是贪,当你贪而遇不到,或者违背的时候那就是嗔。这一个情况叫“无饱足”,做任何事情永远没有饱足的,不但没有饱足,愈做愈利害,这东西真是可怕极了。我想这个我们人人有经验,有的人很多,就是贪心比较浅的人不一定感觉到,贪心重的,的确,你不管怎么样,他在任何情况之下,这个东西的可怕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一看见了,到那时候只有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了。但是不管你怎么样,你没辨法管他,他这个过患就是这样。

  【“如云:‘一一曾饮诸乳汁,过于四海于今后,随异生性流转者,尚须多饮过于彼。’”】

  我们任何一个人,就是单单吃母亲的奶,比四大海水还要多,不晓得多多少,而且向后去,你只要还在生死轮回当中,你吃的还远超过这个。

  【“谓当思惟,一一有情,饮母乳酪昔饮几许,今后若不学解脱道当饮几何,此是略喻,更当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无所未经,令心厌离。”】

  他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我们所饮的奶汁不晓得多少,如果说我们不求解脱的话,以后还远超过这个。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在生死当中,不管任何一件事,苦事、坏事没有不经过的,而所谓经过的事情,没有一个例外,永远就是这个形象,永远没有够的时候,永远没停止的时候。结果呢,实际上状态,没有停上的内容是什么?一点点小小的快乐,这个是虚假的,带来是无比的痛苦。所以想到这里,要厌离!

  【“若谓受乐令意满足,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

  假定说你受了快乐可以使得我们满足的话,真的能满足那到好,但是三有当中,不管哪一个,不管你受多少,你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但没满足,而且愈来愈利害。

  【“由此常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

  就因为这样个,然后无量无边劫,受无边大苦,现在我们贪小小的一口之食,将来烊铜热铁丸,到那时候好可怕,所以想到那个,实在是不值得,实在不值得。

  【“然其安乐不及一分。”】

  那个痛苦是无量无边,所受的快乐是一点点。

  【“如亲友书云:‘如诸癞人为虫痒,为安乐故虽近火,然不能息应了知,贪著欲亦如是。’”】

  就像那个生癞。癞就是麻疯病,那个麻疯病的可怕,不晓得你们去过没有?这新庄有个类似麻疯病院,我去过一次,我听他们叙述说这个事情,当时没有什么感觉,有的时候自己身上痒了以后,你去抓抓,那真是愈抓愈痒,但是比起那个麻疯病,那个麻疯病的之痛苦,他实在是受不了。受不了到什么程度?他宁拿那个火来烤,对不起,烤的那个肉都烧焦了,他那个外面是痛的要命,里面还在痒。这个东西,我们这个贪心就是这样严重法,这个这么严重法。可是这个东西比起地狱的猛火来那还不要多少,所以平当我们的心里边,这种贪嗔的心相,那个就是将来到地狱里面去感得饿鬼的,所以你长劫受苦的就是这样。眼前我们到那时候,一到那时候猛利的贪升起来了,你永远不得满足的,就是这个心,将来为什么会感得那饿鬼,就是这样,你就永远不能满足。那么偏偏贪心的人也就是这样,好东西样样顾自己,完全顾不到人家,所以没有积一点福报,所以那个心里面永远不得满足,那么,偏偏又造了这个业,所以吃的时候,对不起!又找不到东西吃,所以眼前你了解了这个因果关系的话,你很明白就了解将来的果性的状态,所以我们现在多思惟、多观察,那唯一的方法,来静息、转变它。

  【“弟子书亦云:‘岂有百返未经趣,岂有昔未多受乐,未得吉祥如白拂,岂有是事反增贪。岂有昔未多经苦,众生无欲能饱满,无有情腹未曾卧,然何生死不离贪。’”】

  这上面告诉我,这个百,并不是说一百趟,实际上是泛百,就是我们那任何一趣当中,任何一趣,都是经过无量无边,任何一个快乐都受过,任何一个好事情都有过,结果有了以后,对不起,我们的贪心满足了吗?对不起,没有,反而增长。还有那苦也是如此,正因为你那个贪,所以受那个苦,就因为我们不能满足所以受那个苦,然后呢受这个生死的轮回当中,“无有情腹未曾卧”,这个话什么意思?就是互为母子,世间的有情是无量无边找不到边际,可是又因为我们的生死是无量的,所以仍将互为母子。找不到一个人,绝找不到一个有情例外的,所有的有情都曾经做过互为母子过,这么多,结果呢,对不起,还是不能满足,我们也不能离开。

  【“应如是思。”】

  应该这样去思惟、观察。

  【“又如除忧经说而思极能厌离,”】

  照著除忧苦的经上面这样思惟的话也很容易了。说实在有的人读那个经,有一个人曾经告诉我,法师啊!听了这个,我就不敢看了,看看那个好怕,就是这样,做也做不到,如果是你们碰到这种情况,你们怎么说?以前我也这样想,后来不。因为你做不到的结果你退下来,退下来安乐吗?假如退下来安乐的话,谁也不愿意做,我是第一个绝对不愿意做,做这个苦事情干什么?因为你一退下来,是只有一条路,死路一条,永远受无边的大苦,你现在这样做的做下去的话,你眼前虽然做不到,你只要咬紧牙关慢慢的做的话,做到,做到的话,问题都解决了。是,眼前虽然你心里面觉得有一点做不到,那一点做不到,实际上并没有苦,只是心里面一点恐怖,对不对?你这一点心里的恐怖挡不住,将来这个大苦你怎么挡的住?所以你想到这里的话,你一定向前冲。所以说来说去,主要的是什么?正知见,你就把那事情的问题看的、认的了很正确了以后,这问题都会解决的,你如果仔细想想,发现了,努力的一心只有向上。所以这一点是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照著这个经上面,能够这样去做的话,那一定能够产生厌离。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如云:‘数于地狱中,所饮诸烊铜,虽大海中水,非有尔许量。生诸犬豕中,所食诸不净,其量极超过,须弥山王量。又于生死中,由离诸亲友,所泣诸泪滴,非海能为器。由互相斗诤,积所截头首,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为虫极饥虚,所○诸土粪,于大乳海中,充满极高盛。’”】

  你看看,经上面告诉我们,我们在地狱所饮的烊铜超过大海水,想到这一点,那贪心实在一点都生不起来。我们不要说饮大海水的烊铜,不要说热铁丸,你们试试看,把那个铁烧的,不要说烧红,把那个铁摆在火里面烧它五分钟,还是黑黑的一点看不见,你们摸它一下看,你们不妨摸它一下看。我有一个同学,我们同班的,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参观高雄那个铝厂,那个铝锭拿出来,就是这个从原料来当中拿出来以后,放在边上,那时候已经完全变成铝锭,一点看不见,像好好的。他老兄好玩的跑的去一摸,就这样。这一摸,旁边人告诉他,这个不能摸的,把那手马上就一下打开,打开当时感觉不到,打开完了以后发现那个手整个的烂了,这个就这么厉害。所以,这种地方我们不要单单,如果想真的听听结结缘,那也就罢了,反正觉得蛮好玩的,倒真是满好玩的,你觉得满好玩,愿意看看也有好处,如果你要真的希望这个心情能够感受得到的话,你最好自己试一试,可是不要吞下去,吞下这个受不了,你手上面去试一下,那开水烧了一百度,把那手指伸下去,不要用那个手指,用那个手指,为什么原因?因为那个手指要做事情的,或者用左手的手指,然后你弄,万一到那时候你又了放那边又烫它一下,如果你烫的太不行的话,你割开来了,放一点盐上去,然后呢你换一次酱油,你换一次那些,你要欢喜吃的东西,你放下去试试看,你来了几趟以后,大概我想可以稍微对我们有一点帮助,现在受一点的小小的痛苦,将来可以免除极大的痛苦。所以说如果自己有心痛改的话,这个自然,也许这个方法太笨了一点,但是却他收效最快,所以我告诉你们,你们要烫手指,不要烫这个,烫这个的原因在这个地方。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七十一卷A面

  却它收效最快,所以我告诉你们要烫手指,不要烫那个,烫这个的原因在这个地方,这是随便,虽然这个是并不善巧,可是确实不妨以你们自己的量去想一下,然后呢在这个犬豕当中所食的不净高过于须弥山,这个是对贪的人,对贪什么?饮食等等。还有呢对亲友难分别的人,由生死中别离,别离了以后,我们流的眼泪,已经高过这样,你想到了这一点,难舍的这种事情,没有一点舍不掉的。还有呢如果嗔心大的话,你看看你为了大家一点斗争,这个平常我们斗争中不须送掉性命吧,斗争乃至把命送掉那个头积起来高过于梵世,那个不得了。然后呢我们堕落小虫当中食这个大粪、土,也这么多。

  【“如是又如华严经云:”】

  他不断用的那个经上面来证,无非是引用种种方式,总是我们越多,总有一个地方能够触到我们的心,那个时候不要轻轻放过,当你触到了这个心上面的时候,你要想办法把你这个相应的感触,那个时候加深它,那个力量就从这个地方产生的。所以平常的时候尽量的多去演绎,当一下触到了,你停在那个地方,对呀!使得这个心量慢慢的加强坚固,你这样的经过三番五次努力,以后你就容易慢慢慢慢的产生对治的效应。那么华严怎样说呢。

  【“‘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于此摧诸欲。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

  经上面,前面是单单从苦的那一方面,这个方面又正面的告诉我们,你想想看,我们为了前面这种无理的贪欲,然后呢虚耗的这个生命,不晓得无量无边。现在是为了解决这个无义的痛苦,然后一心努力的如法行持,然后呢依戒定慧这样,应该努力趁这个机会,把这个欲摧毁,在我们这里的的确确正应该努力的。所以跑到这个地方来,我们正应该努力的在这个地方,这一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跑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地方还是嘻哈放不下,这个千真万碓的,脱下衣服回家去,先忏悔,等到有了力量再来,嘻嘻哈哈那是在家人的事情,出家人做的事情是这个,我跑到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做这个的?那么,这样。所以我们这里有一位同修我非常赞叹,他觉得我持的戒做不到,舍戒,乃至于必要的时候连它沙弥都不要,然后做个净人侍候你们,必要的时候回家去,然后吃尽了苦头再来,这个才是有志气,这个每一样事情应该我们要了解这一点。

  【“谓尽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诳,领受无量无义大苦。”】

  不管你得到的三有之间一切好事,那个都是什么?欺诳两个字,它骗了你,一点点的骗了你,结果呢受无量无边大苦,这个大苦还是无义的。为什么说无义大苦?我们修行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修行是件苦事,但是修行这个小苦而有大义,它现在呢大苦而又无义的,这个我们要分别得清楚,这个慢慢的要分别得清楚。

  【“如前唐捐无量色身,皆当忆念,”】

  以前已经不晓得白白的消耗掉了这个东西,应该呀好好的思惟。

  【“若后仍不策励勤修,更当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厌离。”】

  如果以后我们还不努力的话,以后还是这样,这个是我们应该如法去思惟的,不要让我们难得的暇满的人身空空浪费掉,空空浪费都不可以,何况还要思惟非理作意,把自己送到恶道当中去,所以这一点一定要生起这个厌离心。那个祖师怎么说?

  【“慬哦瓦云:‘觉○敦巴从无始来,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犹如今日,故须策励。’”】

  说从无始以来受各式各样的身,但是没有修正法,尤其是大乘正法,像今天这样认真,从来没有过,所以今天居然做了,赶快努力。记得那个祖师前面有一段话吧?人家看见他用功得不得了,就说:“某人呀!你这么用功你休息一下!”他说:“对呀!照理应该休息一下,但是我一想到这个生死痛苦、暇满人身,我就停不住了。”这样,祖师的典型的公案。我们真正讲修行,要把这个作为榜样。所以他又说:“我是仰望于,是怎么讲?一心仰望这个把古德的传记摆在脑筋里面,一心仰望,我要学他、我要学他。”我们千万要把脑筋里面放不下的这种贪著丢到东洋大海,不要说这个人难舍、这个东西难舍,这样,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说这些东西千万要舍掉。我想到了这个最近早一阵子,我刚来的时候,看见有很多的这个梅干菜,那个的确是非常好的东西,我说:“我们这么多,就送掉一点。”有个人说:“这个东西很好吃。”“吃不完嘛,就送掉。”结果大家也是放在那里,最近我听说生虫了。你看,人家居士一番好心送到这个地方来,这种地方要我的话,好吃,好吃赶快送掉,我看见很多祖师这种公案,增长贪心,就增长贪心,我只要把肚子塞饱了那个是最好,所以人家弄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看见了就眉头直绉,心里就害怕,就因为我的贪心还是很重,这个地方要看看那个祖师,祖师怎么做的,这个才是我们到这里来的目标。

  【“又如桑朴瓦云:‘此生死中须多仰覆,此于心中实觉不安。’”】

  这个在现在生死轮回当中,我们都要,什么叫仰覆?反覆的多多思惟,你能够反覆的多多思惟,你心里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快乐的很,就不安了。于是你说怎么办呢?它前面告诉我们思惟这个东西,坐起张惶,脑浆炎热,你坐立不安,那个时候那个心里面就是就像火烧一样的话,你实在是害怕的要命,一心求脱,那就对了。

  【“乃至未能起心如此,须勤思惟,纵起亦当恒常修习。”】

  说乃至于这个心还未生起,要努力,纵然生起了还要继续不断,每一段前面讲完了,一定告诉我们这几句话。实际上呢我们修行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没有别的就是这个,所以我们不必好高骛远,说哪一个大法,哪一个大师,佛早就说的清清楚楚了,就是这个样,你从那个根本上面去做,那就行了。尤其是有人,最近又有人说,最近有一个大上师要来灌顶了,他又想办法要去灌顶。我就想起来了,据说来那个大上师白教的,这个钖杜佛爷,他的确白教的钖杜佛爷,那是非常精彩的,非常了不起的。DB法王走了以后,他现在认真的工作落在他身上,也可以说他是第二把交椅,当然白教当中坐第二把交椅的四个上座,他是这个第二把交椅当中的一人,这倒也是事实。但是我们不妨说同样的白教的真正祖师是哪一个,马尔巴祖师,然后呢密勒日巴尊者,然后呢冈波巴大师才发展开来。其中尤其是密勒日巴尊者,那真是千古奇人。他说了两句名言,他怎么讲?叫低处修时高处到,慢慢修时是快快到,一人修时是二人到。你修的时候你慢一点,结果你到得快,你低的地方去修的话,你可以爬到高的地方,你不必忙,要帮一切人,你先把你自己弄好,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真正的成就就在这个地方。所以你们看过他的传记的人晓得,没有看过传记的人,我也在这里说一下。他那时候修苦行,不得了,人家送给他一点东西,然后呢他们,他是个在家人,尤其是西藏他们那个地方,不是像我们一定要吃荤的,送他一点糌粑,送他一点起士,还有送他一点肉干,到后来那个肉干上面生了虫了,他把那个虫拿掉,他后来想,不对呀,它也吃,我也吃,你怎么可以抢它呢?好好好!我都饿肚子,那个虫就让它吃。结果他先头发誓说如果这一生不证道的话,我绝不为八风所动,绝不为这个生命而跑作任何,如果这样的话宁愿让那个护法神把我一下弄死,下一世投胎我再来修。结果到了眼前,眼看著没有吃东西,饿了几天,他也不管,后来想,对呀,我所以发那个誓是为了修行,现在饿死了,还是不能修行,所以这个并不是违背我的誓愿,那好好好我讨点东西去吃吧,结果他就跑出去。一跑跑出去,看见了那个绿的荨麻,你们不晓得这个荨麻是什么东西,我是到印度去才看见,那个东西生的满山都是草,这个草上绿绿的,那个上面有刺,那个刺有毒的,这个毒不是中的毒,那时候我不知道,我就一碰,一碰那个手整整痒了两天,痒的你简直是不晓得怎么好。这么个东西,他居然拿这个东西,它那个嫩头就把它拿下来,他不也知道怎么弄的,当年密勒日巴尊者吃这个东西。我当时第一次听见也没有,没有什么心里的影响,后来我刺到了,自己想,这个东西哭了好几次,想想古人这样,我自己实在是好差。人家还烧这个东西,我还嫌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还要酱油麻油一大堆,他那个东西,就吃荨麻,猎人不是跑到去找他吗,说跟他要一点东西说我在打猎半天,我找不到东西吃,你的东西先分我一点然后我找到了给你。密勒日巴尊者怎么说?我吃的就是那个荨麻,那好好好你总给我一点盐,盐,有盐就好了,我吃的就是这个荨麻。然后呢,跟他要了几样东西,他又说,我吃的就是这个。结果因为一直吃那个荨麻,弄到后来,那个身上面都长出绿的毛来了。以后他的妹妹不是来找到他,他的妹妹找到他的时候,那时经过一个地方有一个大喇嘛,那个大喇嘛很神气,然后呢那个弟子很多,他妹妹就跟他说,哥哥我找了你多少年找到好苦,居然给我找到你了,你在这里干什么?修行,那你怎么修行的?我看见那个修行的大喇嘛,这么多人拥护,吃的这么好,他同样的修行,为什么你不这样修行?密勒日巴尊者怎么说?狮子跳的路兔子我不敢跳。他这么了不起的人,他把他看成是兔子,密勒日巴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所以藏传不管哪一系哪一派都尊重他,他一生有这么高成就,就靠这个。他自己晓得我条件差,其实他的条件真的差吗?如果我们比比,我们绝对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乃至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他自己看,我是一个兔子。我们现在还看得自己很高了,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看看这个瞧不起,那个瞧不起;这个也不要,那个也不要,所以我们不成就的原因。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要了解,这种情形我们真正要思惟观察的不是的高高大法,而这个地方的基本,所以说低处修时高处到,你把基础做好了。其实学到现在还是很清楚,一旦你对这个死念生起来了,你现在的眼前难道还放不下吗?一旦你这个苦的了解了,你还会去找那些事情吗?这个死、这个苦是什么?共下士道,阿弥陀佛呀!所以千真万确是低处修时高处是无有不到的,然后呢你不要急要忙这个要忙那个,说慢慢修时快快到,所以我们中国人说欲速不达,基础要建稳,继续下去。第三个。

  【“数数舍身过患者。如云:‘一一身体诸骨聚,超过几多须弥峰。’谓一一有

  情受身之骨,若不烂坏,多于须弥。”】

  然后我们舍身的过患,舍身受身,我们舍下来的身骨聚,不要说骨聚,烧成功的灰,超过须弥山,不晓得受了多少,那就是。想想我们实在是,弄了这么多次,结果呢继续还在那个地方,还不停止。所以前面说我们的心真像金刚,什么东西都动不了。佛告诉这么厉害的,我们居然在那个地方动都不动。唉!呀我们反过来最好的,后面告诉我们,我们要软得像豆腐,软得像棉絮,那就差不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心动。所以那个经上面告诉我们,真正好的良马见鞭影,那个好的马看见那个鞭的影子就奔了,我们也应该这样,一点点的小小的马上就策励,这一生就有希望。下面:

  【“数数结生过患者。如云:‘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

  这个不断的结生,然后生死流转当中舍身,舍身以后呢?结生是生死流转当中,如果我们把大地做成丸,丸子像柏子那么一点点大,然后呢我们数这个母亲

  ,说我们的母亲,要找到那母亲的边找不到。

  【“昔诸先觉解释此义,谓一有情为母之量,此非正义。”】

  平常我们去看这个问题,总觉得我们因为是不断的结生,所以每一次结生有一个母亲,要找那个母亲,这个找不到边,他大师告诉我们,不!这个意思不是这里。下面:

  【“即此释中引经文云:”】

  他说他下面,这是亲友书上面的,弟子书还是亲友书上面说的,解释当中引经文:

  【“‘诸苾刍,譬如有人,从此大地执取诸丸,量如柏子,作是数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诸苾刍此大地泥速可穷尽,然诸人母展转非尔。’”】

  因为他那经文上,在那释论上引经上的文,凡是菩萨造论,他都不是凭空的,一定有凭有据,根据经论,然后呢贯彻诸经义来解释这个道理。所以他引那个经论上面说,前面这个不是正理。那么经怎么说呢?就是就这点事情来说,诸苾刍,就是告诉这比丘,佛告诉,譬如有人把那个大地的那个土,作为丸像柏树子那样,然后数这是我的母亲,这个是我母亲的母亲,母亲的母亲的母亲,母亲的母亲的母……这样,然后下一次丸,每数一个下一粒,说这个大地所做成功的丸很快就

  数完了,但是要找到那个辗转为母,找不到。这个是什么意思?不是说我每生结生的这个母亲,就是说我现在生我是母亲,母亲哪来的?母亲还有母亲生,母亲还有母亲生。

  【“是显自母及彼母等母展转次第,此论亦说母边际故。”】

  我们在这里想,他为什么要说这个呢?这个有什么道理?好像在我们感受上面,前者比较对我们有影响,不是!他下面有道理的。

  【“此成厌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论云:”】

  他每一个地方都引经据典的,在下面进一步说之前,这里先说一点,我们平常都是凭我们的想像的,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不要凭我们的想像,我们的想像是什么?两个字,无明,而且不但无明而且还执著,还偏偏自己觉得对,毛病全在这里。所以凡是这种经论上面处处地方告诉我们,我们要认得这一点,我们就有希望了。所以任何一个地方,不要说这个解释对了嘛,你何必这么啰唆呢?这个心理是什么?烦恼,就是你的习气。看看经论上面为什么这么说?它每说一个总有它的特殊的意义在。那个论上面怎么说?

  【“‘若时虽一果,初因非可见,见一亦增多,尔时何不畏。’”】

  说你随便一个结果,就是我们随便一个一生,这个说我们现在我存在了,那么你找他的这个一个结果,你找它的因,初因,最初的原因哪里来,你找不到,随便这个一果都找不到。所以这一个因缘无尽,你总得想这个上面,既然一切都是因缘,你要解决这个果,必定要从因上面,结果一个简单的事情,你找最初因找不到的话,可想而知这个事情何等的复杂,既然这么复杂的,是何等的可怕,这一下就找到更可怕的理由。懂不懂?所以我们现在随便说,做一点小小的事情,不管你贪也好,嗔也好,你以为吃一口东西,那一口东西吃下去的东西找它的最初因,找不到,如果你要将来把那一口东西吃下去要还的话,你要还尽,还不尽,意思就这个。然后呢不管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它根本的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因为你这个最初因找不到、还不尽,所以你永远在这个地方结生,永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它这个真正的困扰在这里。所以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当下就策励起我们大警惕来,这个懂不懂?这个要再说一遍,若时虽一果,就是说任何一个果,你要找那个果的最初的因,找不到,那个时候你怎么不怕?怎么不怕?所以由此我们眼前随便一样东西,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要说随随便便,好像尤其是现在出家人,反正人家送得来的,反正你尽量的好的吃,去玩、用的、乐的,不可以!你拿这个东西只求解脱了,那的确,因为你解脱了可以得到,让人家在这个福田当中种福,现在你不得解脱的话,人家也白白的浪费,你要还人家,既然这个因头找不到的话,你还人家,你怎么还得干净?你怎么还得清楚?

  【“其释亦云:‘此显由诸难可度量稠林相续,令极难行生死大野,”】

  就是这个,所以生死当中那个杂染,这样的复杂,这个是真难行!

  【“常应厌患,随顺于此,当如理修。’”】

  所以这个道理,你应该好好的修。

  【“如此当知。”】

  这是我们应该的。所以我们平常讲的业,好像业果,那是它最简单的基本业因,如果说你要找到那个基本因的辗转的推行的时候,只有佛才能够穷尽。所以我们必定要下脚第一步赶快努力,这个就是它的道理。再下面。

  【“数数高下过患者。”】

  第五上升了又跌下去,这个受不了,下去呢你觉得上升,对不起,上升了还要跌下来。

  【“如云:‘既成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既满转轮圣王已,复于生死为奴婢。天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后堕地狱铁轮中,当受粗磨割裂触。长时安住须弥顶,安足陷下受安乐,后游煻煨尸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天女随逐受欢喜,游戏端妙欢喜园,后当住止剑叶林,获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莲,共同游泳徐流池,后堕地狱当趣入,难忍灰水无极河。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得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诸世间,后往极黑阴闇处,自手伸舒亦莫○。’”】

  这个是高下。它讲高下的话,就是你先上,上去了以后下来,就这样。既成百施世应供,换句话说,你做了种种的布施,然后受到世间的种种的好的供养,帝王什么等等,对不起,造了业以后你又堕落了。前天我们讲的那个故事当中就有这个,一个国王,他还做好事,吃醉了酒,杀了一个人,结果堕落了。现在这个时候,那我们看看,那不得了,所以世间是一无可取,一旦堕落了以后,对不起,“既满转轮圣王已”,那个是更好,一下在生死当中做奴婢,转轮圣王是我们世间最高的,奴婢是最差的。我们现在不要说转轮圣王,本来做个老板,忽然跑得去做一个伙计,我们就受不了,何况是转轮圣王。一下做个总统,忽然之间做个阶下囚,然后呢升天,天完了以后到地狱,这个种种地方,它下面这个里边都受这个事情。通常像这个事情我们好像不大容易感受得到,如果你认真思惟一下的话,我们还是很容易感受得到的。怎么思惟呢?譬如说你们以前曾经有过很好的,譬如说很热望的一样东西,很热望的东西,忽然之间热望的东西失去了。通常一般来说的话男女之间,大家好的要命,忽然之间其中的一方移情别恋,然后看见你了跟你白眼相向,你那个时候内心的痛苦,那个比起前面这个里面说的,那还不晓得差多少。她只是失去了,你可没有受地狱,他不是,本来是天堂上面好成这个样的,忽然之间一下跑到地狱里面去,这样的高下法,这个是我们应该体会到的。这个世间,然后你做生意,本来一向做的很得意,忽然之间做了个阶下囚,欠了一屁股债,那本来你得意的,人家跑到来求你,忽然之间到了那时你又要避债,到处都不敢见人。那个比起这个上面说的话,那已经好得不晓得好多少,所以数数高下的过患。下面说:

  【“磨等三铁轮者,如其次第,谓于众合黑绳烧热三中而有。”】

  就是指前面上面它说的那个几样东西,那是指什么呢?本来是在天上面,然后一下到众合地狱、到黑绳地狱,然后到烧热三个地狱当中去。

  【“天女随逐者,谓为天女之所依附。天界欲乐者,谓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间共许而说,未分能依及所依处,若分别说,乃是彼二宫殿之光。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压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衰所摄故。”】

  它上面就是解释那个里面说的那些,这个地方我们也不必一一细说,总之一句话,你再好的东西,最后堕落,在任何情况之下,你只要还在三有当中,三有当中任何的好事,它最后的话呢,一句话─堕落,最后一句话,堕落。所以你想到这里,厌患三有。所以这个难陀尊者,先不肯努力,就一看地狱就努力了,这样一看地狱天堂,一看天堂就努力了,结果再到地狱里面看,发现天堂受完了,还要回来,那是拼命这个天堂也不要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七十一卷B面

  结果再到地狱里面一看,发现天堂受完了,还要回来,那就拼命这个天堂也不要了。我们不幸,因为我们宿生没有积这样的福德,所以不能感得这样的这个大圣者来引导我们。所幸的我们多多少少还积了一点少分的福德,听见这个圆满的教法,我们赶快如理努力,我们有份跳出来。所以想到这里眼前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这样才对!要不然一旦失去了这个机会,那完了,以后连听都听不到了。那只有一件事情,到那时候吞烊铜,在油锅里煎,那才可怕。

  【“此如调伏阿笈摩云:‘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经上面就告诉我们,积集,不管你有多少财产,最后呢消散;爬的多高,堕落;大家亲亲爱爱,别离;有命咸归死。你想到这里,这些东西都没有意思,忙它干什么?真正要忙的一件事情,赶快出离!所以火烧头燃尚可暂止。我看现在人家要忙这个股票,存那个银行,不晓得做些什么?不晓得做什么千秋大梦!所以我看见一个祖师,他今天吃完了,把那些东西送给别人,为什么?我明天有没有都不知道,你留在那地方,人家施主一番好心你留在那里干什么?结果他天天人家送来,他天天送,那个徒弟苦不堪言,结果你不要看那个徒弟苦不堪言,那个徒弟也后来也成就,真正古来人的修行是这个样!现在我们积了一个月还要一年,积了一年还要积一百年,积了一百年还要积一千年,实在我们能吃多少?那人没有一个人能活到一百年,可是我们都是为万年计,不晓得忙些什么?结果忙了半天一堆灰,然后呢到地狱里受苦,真划不来。再下面,这个是六苦当中的最后一个。

  【“无伴过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闇中。’了知过者,谓当了知如前所说,须如是死,愿取福光。三种福者,谓三门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种善事。无边黑闇者,谓无明黑闇。无伴而趣者,”】

  如下面等等,现在到这个地方,我先解释一下。假定我们能够了解了像上面这样的过失的话,一无可贪!那时怎么办呢?不要贪著,去修行。修什么?修善福,善福下面说三门善事,就是身口意努力去做这个。这个是什么?福光明,这个才是,灯是照明的,平常我们在无明黑暗当中,那这样,这个才是我们应该取的,不是要在生死轮回当中。如果说你不在这个上面努力的话,那么对不起,那个时候,你到哪里去?难破无边黑暗,而且这个地方是没有日月的,这个是恶道,到那时候独自当趣,你眼前忙的东西,一样带不走,一个人也不陪你,你忙这个身体,营养了半天,就送你到这个地方去,不值得,至于说无伴,什么呢?下面说,论上面告诉我们。

  【“如入行论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

  这个身体生独生此一生,这个身体生来也就是,然后呢这个自己觉得这个总是我吧?对不起,坏的时候,对不起这个东西也是坏掉了,眼前的亲友等等没有一个跟你,没有一个人,这个东西带不走,这样的情况。所以没有什么好伴,生的时候自己生,死的时候还是自己死,他不能替代我们,何必互相障碍?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互相帮助,这是真正的,难得

  乘这个机会互相帮助,这个才是我们真正须要的,互相帮助有大利益,互相障碍毫无意思。真正可靠的靠法、靠僧,这个才对,除此以外其它的没有,“无伴”,记得这个。

  【“如是六苦总摄为三。”】

  把前面这个,如是六苦,六样东西总摄起来,分三个大项目,第一个。

  【“谓于生死中,无保信处。”】

  第一个,在整个的生死当中,没有可以信赖的,也没有可以保证的,所以从这点上面,所以有人说,我要修行了,先要积几个钱存在银行里,然后先买一点股票,完全错了。我先去造一个房子,然后造好了在那底下要去闭关了,不要这样,不要!我要去修行了,赶快找修行的佛法是什么?然后照著去做,这个才对的。佛也告诉我们清清楚楚,这种东西一点都没有办法保证你,一点都没有办法可以信赖的,所以第一个我们修行必定要认识的。这些东西不要忙,如果说你发了大心,为了别人,庄严,这个了不起,但是你这个目的干什么?还是见到了这个生死可怕,你要帮助别人、引发别人,目的仍旧是这个,这一点千万注意。总之这个地方的根本在此,所以无保信处,在生死轮回当中没有一样东西,这样。

  【“受彼安乐,终无饱期。”】

  然后呢第二个,你虽然要找到快乐,但是在任何情况之下,你没有办法饱满的,不但没有办法饱满,正因为如此,是越弄越糟、越弄越糟。现在眼前贪一点小便宜,然后呢烊铜热铁灌口,受尽了苦痛、痛苦,然后等到你出来的时候,对不起,逃出来了以后那个等流因果还在那里,又来了。然后呢难得的跑到人生当中,短短的几十年,对不起那个等流就这么厉害。所以我前面告诉你们,你不从这个上面切断,永远没有机会。眼前为什么我们会这个现起呢?简单嘛!就是等流,就是说明,就是宿生的习气在,眼前做了堕落,然后到那个时候,因为你贪心重,所以饿鬼,如果还再造一点业的话,那个吃的不是吃不到,吃得到的是什么?烊铜热铁,这么可怕。然后等到把恶业弄完了以后,然后做畜生还,通通还清了又跑到人间了;跑到人间来,对不起,那个嘴巴又来了,这么个可怕法,它永远没有饱足的。所以懂得了这一点,就要晓得真正修行,大家注意,所谓等流,所以我们忏悔的当中,从无始时来,十恶五无间,心随烦恼故,记得这句话吗?诸罪应该如何?皆忏悔,原来我无始以来心随著烦恼,什么地方随起?就在那个地方,等流心识,任何一个境界现起的时候,如果说你不修对治,不照这个办法思惟观察的话,你这个老脾气又来了,看见了又来了,那个时候是什么?烦恼,你一定跟著它去,修行修什么?就是这个,所以这个忏悔真正的用意,你必定要懂得;否则的话,你说我忏悔、我惭愧呀!我业障很重呀!说了半天你的业障在哪里?自己也不晓得,自己根本不知道,你忏什么悔?这一点概念我们现在清楚了,非常好!最后第三点是。

  【“无始而转。”】

  所以前面这个东西,第一个没有保证、没有信赖,而且呢得到了好的是永远没有饱足,反而受了大苦,这个状态呢,就永远在那里转,没头没脑,这么严

  重法。

  【“初中有四,”】

  第一个就是无保信,有四个。

  【“一于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谓身数数舍,”】

  第二个。

  【“二作诸前益不可保信者,谓无决定,”】

  这个身体的确的,你能信赖吗?你觉得这个身体弄得好,你准备一点营养,结果偏偏吃下去的出了毛病。你觉得这个好,跑出去为了要找一点快乐,跑出去出了车祸了;乃至于你安安稳稳坐在这个屋子里面,叭!房子塌下来了;你没有什么事情你自己也看不见,对不起,一点传染病,你也弄死掉了,你就这样,身不可保。前面做的诸益,我觉得赚了一点钱,摆在银行里边,结果银行倒闭了,结果人家强盗晓得你有了钱了,把你抓得去了。种种这些问题,你忙那个股票,啪一声股票跌下来了,亏了本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前面做的益,不可保信。

  【“三于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谓高下变易。”】

  你做了种种很好的,叭嗒一下,跌下来了。

  【“四于诸共住不可保信者,谓无伴而往,”】

  就是这个。

  【“第三者谓数数结生,展转受生不见边际,如是总摄亦当思惟。”】

  就是这个道理。前面所谓第三的话,就是无始而转,不断的在这个地方去转,这几个道理。那么这个是前面六苦,八苦我们常常听见的,六苦,我们一般不大懂,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又多了一个思惟的苦。其实思八苦、六苦没什么太大关系,真的重要的就是说,怎么样从这个几个项目当中,能够找到跟你相应的,忽然之间你有深的感触,然后呢把这个感触,就是你当下的认识,然后呢不断的去思惟观察,把这个认识的量,产生强有的力量,把你以前错误的概念转变过来,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这个工作。等到转变过来了,那个时候,你一心一意的就忙你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念佛叫你不念佛也谈不到,把你嘴巴封起来你心里还在拼命念,生了病我也不怕,正好到极乐世界去,这样好法,所以说低处修时高处到。那么下面:

  【“第三修三苦者。谓譬如极热或疮或痈,若于其上洒以冷水,似为安乐,于生死中所有乐受,若坏灭时,还起众苦,故名坏苦。”】

  三苦是什么呢?就是苦苦,乐苦以及行苦。这么一个一样,第一个是乐苦。乐苦它举个譬喻,就像极热或疮或痈,那个生了疮,那个地方烫得要命,难受得要命,然后呢上面弄一点水,凉一下,就好像是安乐。我们生死当中所受的这个所谓快乐,也就是这个。其实这个本身并不是快乐,坏灭的时候呢还要受种种的痛苦,这个痈跟疮洒一点凉水觉得安乐,然后呢这个疮破的时候,绝大的痛苦,所以这个二个是坏苦,快乐是一无可取。真正可怕的不是苦,苦的事情还用佛来讲吗?真正我们要了解的是快乐,我们明明是苦的,我们看不见,不但看不见,上了它当还要种种受大苦恼,所以一定要经过佛菩萨告诉我们,从此不再受你骗了,所以赶快以前做的非法的事情,积聚的事情赶快丢掉,赶快舍掉了以后供养三宝、回向,那自己趁有暇之身,不可靠的可以得到坚实的法财,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道理。至于这个身体亦是如此,不要贪眼前的一点点这种坏苦、这个乐受,赶快现在就努力去忏悔认真修习,那可以得到坚实的金刚不坏之身。

  【“此复非唯其受,即此相应,余心心所及为所缘诸有漏境,皆是坏苦。”】

  通常我们讲这个乐,就是一种感受,要晓得不但这个感受,就是这个感受相应的其它的心心所。譬如说你得到了一个快乐的东西,然后你心里面跟它相应的这种念头,都是属于这一方面的,凡是有漏的这种境界都是坏苦,这一点我们要了解。换句话说它从这个乐的感受上面所产生的种种的境界,我们都应该知道。所以因为要点享受的快乐,所以积聚了财物,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事业,种种的无非从这个上面牵牵连连,牵出去的,你了解了这一点,那牵牵连连的事情都一刀切断,根本都从这个上头,都从这个上头来的。下面:

  【“又如热痈逼切,触热水等变异触时,起极楚痛。如是当知苦受,随才生起,便能触恼或身或心故名苦苦。”】

  这样,那么进一步讲苦苦,苦苦是什么呢?还是讲这个热的这个瘫,痈就是身上生了大疮,生了大疮,这个是非常厉害的,这个疮本身是痛苦极了,然后呢或者触恼,本来已经痛苦了,你碰到一下,这样痛苦,然后破了以后更是绝端的痛苦,这个苦受本身就是这样,苦受才一生起你就受不了,身上心上这个就是苦。

  【“譬如肾痛,此复如前,非唯其受。”】

  那么,这个同样的,就是我们里边的肾痛、肚子痛,或者是通常情况之下,我们不晓得你们有没有结石那个痛苦。我曾经以前看见过一个,我一个老师,他有那个结石,到后来结石那个痛苦的,我还有一个朋友,我看见了,他平常的时候不痛,它一旦痛起来的话,那简直是,一个好好的人,忽然之间痛了,就是我洛杉矶莲社的那个朋友,他那一天痛,痛的,一痛痛了一个钟头,那个头上的汗,那我们旁边的人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他的太太她女儿他的亲戚朋友,我们说赶快送到医院,他们说没有用,前面已经在台湾的时候,送过几次医院,看了医生,一点用场都没有。就是硬是就在那里地上直滚、直弄,满头是汗,旁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现在说不怕不怕,我说实在是我们愚痴没有看见,看见了没有一个人不怕的。我这两天脚底按摩,那个说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可是到那个时候痛的时候,实在是难受,我们不要说不怕,所以我一直建议你们不要说不怕,你们最好自己试试,你们就晓得自己怕不怕。佛看得最清楚,所以你们众生愚痴。如果你们像我这样看见那个真正痛苦的话,没有一个人例外,都像苇芦一样,就像什么?就像一根绳子一样,你一放手就瘫下来了,假定你们真正看到那个苦的行相的话,没有一个人例外瘫在地下爬都爬不起来了。这么个严重法,这个痛苦的事情。所以它说譬如肾痛,这个的确我所看见的最痛的事情。我看见过好几次,这个痛苦的事情,有一次在医院里也是一样,我有一次紧急的送到那个急诊室,就旁边后来来了一个人,一个女的,就喊,那个声音之凄惨,那个医生就在旁边,那个医生就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个病根没找到,就是没有办法。所以这个世间,后来我看看经说这种痛苦比起地狱里面的,那地狱里如果感得这样,远比天堂还要高,还要好。这种事情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我们不要说不怕,我们要多去思惟,趁现在我们的那个脑筋好好的时候,我们该忙的是忙这些事情。那么这个同样的不单是受,还有其它的相应的心、心所等等,我们也应该了解。为什么?当你想到这些的话,你会策发大厌离,拼命努力,关于这个乐受呢,你一想到这个苦,你就不再受它骗,当快乐的事情你不再受它骗,然后呢你不被骗了,第一个。第二个你想到痛苦的时候,拼命推你上去,那个时候当然只有一条修行的路。下面还有一个,但是有的时候既不快乐也不苦,怎么办?还有一个办法,说

  【“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行苦。”】

  同样的就像那个疮一样,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碰到前面二样东西,对不起,这是有漏的,它继续的向前,眼前暂时碰不到,一块儿这二样都跟著来了,所以叫行苦。所以总之一句话,不管眼前受的是苦、乐或者不苦不乐,最后的根结就是这个样。

  【“此亦如前,非唯其受,”】

  同样的是它心、心所法都是这样。

  【“此由先业烦恼自在而转,故名为苦,”】

  为什么?因为这个东西是一切都是我们宿生以前,现在以前的烦恼跟业两样东西辗转引伸推演,既然是由这个东西辗转引伸推演,一直有这个东西,所以除了你修有力的对治,现在挡住以外,它永远这样。说到这里我们立刻可以体会一下等流的状态,就是当这个境界现起的时候,的的确确我们没有办法,当你认得没有办法,那已经好的,你已经晓得没有办法,你已经认得它了,真正可怜的我们不认识它,我们总觉得自己好像很有道理,平常为什么我们听了这个经了以后,心里面漠然没有感受?就是我们根本就不认识我们的真实状态在无明当中,所以听了模模糊糊的,这个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一个现象。等到你一旦听懂了,你凡是碰到哪里,你自然会有惊心动魄之感。真的你这个心,就是这个样,跟法不相应,跟法不相应是什么呢?就是在烦恼当中。所以我们现在一切时处,都在这个烦恼当中。前面是烦恼而来,后面又跟烦恼而去,尽管我们在那儿听经,你听经了以后,觉得蛮好,听完了以后呢,它也就跟著去了。你听经尚且是如此,还有其它呢,你能作得了主吗?所以这个业成熟的时候是一点用场都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个苦的特质就在这里,注定你,你没有修对治超出来之前,永远脱不出这个状态,故名为苦。

  【“及为能发后烦恼种,所随逐故,名为遍行粗重所随。”】

  不但眼前是这样,而且呢它还会引发后面的烦恼种,种就是它继续不断的增长,一直跟著你,所以叫遍行。这个遍行,在任何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地,只要在三界之内,没有一个例外,醒著也是如此,睡觉也是如此,你糊涂的时候也是如此,你聪明的时候也是如此。我念书可以念得很好,对不起,没有用;我就不管它,不管它也没有用;你睡著了,睡著了也没有用,他在任何情况之下,这个东西一直跟著你,只要它跟著你,那后面这些都会来了。

  【“如是若起乐受贪欲增长,”】

  快乐的增长你的贪。

  【“若起苦受嗔恚增长,”】

  苦的嗔恚增长,你不愿意。

  【“苦乐俱非随粗重身,则于无常执为常等,愚痴增长,”】

  假定说既不苦又不乐,你还觉得无所谓,于是你心里面觉得这样蛮安乐而过,于无常执为常等,不仅仅是单单执无常执常,下面的所有的颠倒都跟著来了,愚痴增长。所以只要你不认识,乃至于认识了又不对治,永远增长了三毒。就是这样,所以这个真正的道理我们要懂得,当你真正的懂得了这个以后,然后还不够,要用对治去思惟。

  【“其中贪欲能感当来于五趣中生等众苦,嗔于现法起忧戚等,于后法中感恶趣苦,”】

  这样。贪,因为你贪著,所有的结生最主要的,主要的就是这个,你贪,然后呢众苦。嗔不但是将来苦,眼前就苦,眼前苦将来还要一定感得恶趣苦。

  【“痴于前二所感二苦随逐不舍,”】

  痴,因为痴,所以前面这个贪嗔永远跟著它。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应该:

  【“故于乐受,应观为苦灭除贪欲。”】

  这个是我们的根本,当快乐的事情起来了,赶快说大骗子,你赶快不要上它当,赶快停止!

  【“于诸苦受,应作是思,此蕴即是众苦因缘,”】

  那么对于这个苦受要晓得,这个蕴本身,就是众苦的因缘。为什么这地方特别说这一点?就是说它真正最重要推动我们的苦谛。所以从这个苦谛上面想到,我们本来这个身体,我们整个的这个东西,就是众苦的因缘,所以它这个,我们平常常常说五蕴炽盛,说了半天,道理说了半天,根本都没有把握住。它这个五蕴炽盛的根本,就从这个地方你认得,你只要这个东西存在,只要那个心念存在,只要这个身体存在,对不起,永远在生死当中,永远在痛苦当中,所以你才会产生什么?说火烧头燃尚可遮止,无常盛火应速除灭。你一旦有了这个认识以后,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得下的,不去管它,你赶快这个要解决它,佛世的时候的罗汉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以后的大德们,你看禅宗的这个大德,什么时候死不知道,生死心切,要找到根本,他哪有一分钟可以放下来?这是我们现在修行的根本。你有了这个,戒从这个地方持起,佛从这个地方念起,禅从这个地方参起,教也是告诉你认得这个东西,没有一个例外。你把这个建立起来了,那个时候你才进一步谈得到学密,所以现在我们不必谈其它的,先看看这个认得已否?不认得停在这个地方,不必忙,做好了下面自然有。所以说

  【“苦从此生,犹如毒箭,灭除嗔恚。”】

  不要对他嗔恼。

  【“于诸舍受,应观无常销灭为性,灭除愚痴。不于三受为三毒因,”】

  当任何一个境界现起的时候,你不要引生三毒。

  【“此如瑜伽师地及摄决择意趣而说。”】

  它告诉我们这样,这一点我停在这个地方,一段还有深刻的意义。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一六七,一百六十七页,昨天我们把三苦也讲完了,这个苦分成功八苦、六苦、三苦。说苦的内涵是一样的,总之是苦,那么它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实际上所谓不同的角度,就是不同的类型,这个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各人所对在三界之内,各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那么用这个不同的类型来说的话,所以总有使我们当下能够感触得到,从这个感触得到,然后呢再深入观察,彻底了解整个三界之内的真实行相,然后呢了解了这个真实行相,紧跟著找到它的根本何在。

返回目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