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学问题解答: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9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学问题解答: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9

  问: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佛法实义句。何等为十?

  一、一切法但有名;

  二、一切法犹如幻;

  三、一切法犹如影;

  四、一切法但缘起;

  五、一切法业清净;

  六、一切法但文字所作;

  七、一切法实际;

  八、一切法无相;

  九、一切法第一义;

  十、一切法法界。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善入一切智智无上真实义。

  问: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得安隐。何等为十?

  一、自住菩提心,亦当令他住菩提心,心得安隐;

  二、自究竟离忿诤,亦当令他离忿诤,心得安隐;

  三、自离凡愚法,亦令他离凡愚法,心得安隐;

  四、自勤修善根,亦令他勤修善根,心得安隐;

  五、自住波罗蜜道,亦令他住波罗蜜道,心得安隐;

  六、自生在佛家,亦当令他生于佛家,心得安隐;

  七、自深入无自性真实法,亦令他入无自性真实法,心得安隐;

  八、自不诽谤一切佛法,亦令他不诽谤一切佛法,心得安隐;

  九、自满一切智菩提愿,亦令他满一切智菩提愿,心得安隐;

  十、自深入一切如来无尽智藏,亦令他入一切如来无尽智藏,心得安隐。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安隐。

  问:佛子!若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为悟入一切智智故,亲近供养善知识时,应起十种心。何等为十?

  一、起给侍心;

  二、欢喜心;

  三、无违心;

  四、随顺心;

  五、无异求心;

  六、一向心;

  七、同善根心;

  八、同愿心;

  九、如来心;

  十、同圆满行心。是为十。

  问: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善知识。何等为十?

  一、令住菩提心善知识;

  二、令生善根善知识;

  三、令行诸波罗蜜善知识;

  四、令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五、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六、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

  七、令不着一切世间善知识;

  八、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

  九、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十、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是为十。

  问: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依。何等为十?

  一、以菩提心为依,恒不忘失故;

  二、以善知识为依,和合如一故;

  三、以善根为依,修集增长故;

  四、以波罗蜜为依,具足修行故;

  五、以一切法为依,究竟出离故;

  六、以大愿为依,增长菩提故;

  七、以诸行为依,普皆成就故;

  八、以一切菩萨为依,同一智慧故;

  九、以供养诸佛为依,信心清净故;

  十、以一切如来为依,如慈父教诲不断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为如来无上大智所依处。

  问:菩萨修学有十事法,何谓为十?

  一曰、清和其性。二曰、愍哀哀诸有形。

  三曰、等心欲济众生。四曰、好喜布施,救诸穷乏。

  五曰、亲近善友,谘启不逮。六曰、习求经典,开化所疑。

  七曰、数念舍家,不慕居业。八曰、志求佛身,达之无形。

  九曰、开阐法施,以示不及。十日、蠲除自大,常奉诚信。是为初发意菩萨所行十法。《诸佛要集经》

  问: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善根回向,菩萨由此能以一切善根悉皆回向。何等为十?

  一、以我善根同善知识愿,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二、以我善根同善知识心,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三、以我善根同善知识行,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四、以我善根同善知识善根,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五、以我善根同善知识平等,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六、以我善根同善知识念,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七、以我善根同善知识清净,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八、以我善根同善知识所住,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九、以我善根同善知识成满,如是成就,莫别成就;

  十、以我善根同善知识不坏,如是成就,莫别成就。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无上善根回向。

  问: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宫殿。何等为十?

  一、菩提心是菩萨宫殿,恒不忘失故;

  二、十善业道福德智慧是菩萨宫殿,教化欲界众生故;

  三、四梵住禅定是菩萨宫殿,教化色界众生故;

  四、生净居天是菩萨宫殿,一切烦恼不染故;

  五、生无色界是菩萨宫殿,令诸众生离难处故;

  六、生杂染世界是菩萨宫殿,令一切众生断烦恼故;

  七、现处内宫妻子、眷属是菩萨宫殿,成就往昔同行众生故;

  八、现居轮王、护世、释、梵是菩萨宫殿,为调伏自在心众生故;

  九、住一切菩萨行游戏神通皆得自在是菩萨宫殿,善游戏诸禅解脱三昧智慧故;

  十、一切佛所受无上自在、一切智王灌顶记是菩萨宫殿,住十力庄严作一切法王自在事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法灌顶,于一切世间神力自在。

  问:.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无畏心。何等为十?

  一、灭一切障碍业,发无畏心;

  二、于佛灭后护持正法,发无畏心;

  三、降伏一切魔,发无畏心;

  四、不惜身命,发无畏心;

  五、摧破一切外道邪论,发无畏心;

  六、令一切众生欢喜,发无畏心;

  七、令一切众会皆悉欢喜,发无畏心;

  八、调伏一切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发无畏心;

  九、离二乘地,入甚深法,发无畏心;

  十、于不可说不可说劫行菩萨行,心无疲厌,发无畏心。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无所畏心。

  问:清净三业?

  1.佛语:「人间微火,盖不足言;地狱火然,痛苦无量;

  畜生愚惑,怀痴为苦;饿鬼福,以饥为苦。

  能自利者,乃得行道,修诸善本——分檀、布施、持戒、忍辱,不生地狱、畜生、饿鬼,受诸苦恼,受天、人福,渐近泥洹。」

  2.如来见诸比丘各获道迹,叹说:「善哉!为大族姓子行应真正。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被三法衣,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如实知之。受人信施,不唐其功,堪能为人福田。

  3.不但我今赞叹汝身,诸得道者皆赞叹之。

  亦能自利,复能利人;展转相利,则佛种不断,正法亦久存于世。

  4.若有众生以其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时惠施者获福无量,不可称计!」

  5.身弃恶行,及口恶行;意弃恶行,及诸秽恶。

  身修善行,口善亦尔;意修善行,无欲尽漏。

  6.身修善行,口意亦尔;于今后世,永生善处。

  身弃恶行者,舍身恶行,永灭无余。是故说曰弃身恶行也。

  7.及口恶行者,口所宣说不陈恶法,亦莫布现恶事。是故说曰及口恶行也。

  8.意弃恶行者,意不念诸不善法,不生害心于众生类。是故说曰意弃恶行也。

  9.及诸秽恶者,诸外不善法与意并者,既不自利,又不利人,尽当求灭,不令使生。是故说曰及诸秽恶也。

  10.身修善行者,身不造恶行。身行有三: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

  修此三业,正其身行,供养佛、法及众僧,扫洒补治故坏塔寺。

  是故说曰身修善行也。

  11.口意亦尔者,口有四过:

  一、不妄语,二、不麤言,三、不乱彼此,四、不绮语。

  赞叹说佛功德,叹法及比丘僧,承事父母、师友、长者。

  是故说曰口善亦尔也。

  12.意修善行者,意有三过:不生嫉、恚痴、邪见,但生众善功德,不随倒见,堕邪部界。是故说曰意修善行也。

  13.无欲尽漏者,无欲之人无量旷大,无限之用。

  尽漏者,诸阴盖持入不复,兴起是故。说曰无欲尽漏也。

  14.明人所习,当究本行,如佛所说,不能自利,焉能利人!

  15.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何等为十?

  一、于一切有情起平等方便; 二、于一切有情起无障碍心;

  三、于一切有情起无瞋恼心; 四、为一切有情广行布施;

  五、守护戒行; 六、修持忍辱; 七、发勤精进;

  八、安住禅定; 九、修习胜慧; 十、积集彼一切智。

  16.如来.世尊出现于世,正欲降伏人心,去秽恶行。修行之人自思惟,所谓:心者,招致众祸,使人入地狱、饿鬼、畜生之道。是故说是心难护持也!

  17.心之为物,犹豫不定,着色、声、香、味、细滑法。

  犹如猴,贪着蓏,舍一取一,意不专定。

  心亦如是:横生万端,造作众患,不能舍离。

  18.如彼日光,初出之时,悉照四方,靡不通达;心亦如是:奔趣色、声、香、味、细滑之法,不能自制,使不流驰。

  如彼恶象,凶暴难御,以得钢钩,然后乃制。

  19.心之本轻躁速疾,一日一夜有九百九十九亿念,念念异想,造行不同。

  20.心无住息,亦不知法者;心如驰流,难可制还。

  水出泉源,昼夜下流。欲使还入泉源者,斯难获也!

  21.观身犹如朽故之瓶,内外不牢。虽可受盛,亦不久停。

  此四大身亦复如是:苦败坏,不得久停;如彼朽弊,亦盛于好,亦盛于丑,会归磨灭。

  22.心为行道,造作无端;常当摄意,使不有失。

  犹彼牦牛,昼夜护尾,恐有断绝;宁丧命根,失其妻息,不使尾毛坠落于地。

  比丘学道亦复如是:宁丧身命,不犯于戒。——(本文出自《出曜经》)

  问:七佛通诫偈?

  (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四句话,该罗释尊一代佛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无不包括殆尽。

  (二)、诸恶莫作就是「止」,众善奉行就是「观」,自净其义即是止观不二。天台止观,即解此三句。

  (三)、自净其意一句,彻性彻相,义赅一切,理通大小。如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我们凡夫众生的心地,无始以来被烦恼尘垢所染,必须清除净尽,方显清净本心。

  (四)、意乃是心的造作,所谓起心动念是。心之与意,如水之与波,而性体不变。我们学佛就是要在这起心动念处,观照心的动向。

  (五)、一念心起,具足十法界,归纳分析不外善、恶两途。 二者又互为消长:善念兴、恶念消,恶念兴、善念消。

  (六)、学佛修行,就是在这下功夫:已生善念,令其增长; 未生善念,令其生起。已生恶念令其消灭;未生恶念令其不生。

  (七)、久而久之,善念充满,恶念绝迹。此时的善念也就失去作用,应一并摒除,恢复本来面目的真如佛性,即是禅宗所谓「坐断两头」,净宗所谓「心佛不二」的境界。

  (八)、话虽如此简单,但修行颇为不易。因为我辈凡夫,自无始以来,受无明所惑,被惑业迁流,生死轮转不息,深受贪、瞋、痴、慢、疑等烦恼尘垢染污,颠倒梦想,背尘合觉。

  (九)、释尊悲悯众生疾苦,设种种法门以对治,如同医药,专为除病对症就好。法门虽多,不外降服其心,无分高下,契机为尚。

  (十)、修行佛法应悲智双运、福慧兼修,以六度为例,前五度包含悲、戒、定,合之为福,后一度为智慧。

  (十一)、龙树大师说:「以般若(智慧)为导,以前五度为首。」前五度如渡船,智慧如舵盘。船身固然要健全,有舵盘才不会错失方向,六度具备始为波罗密多,故学佛不能没有智慧。

  (十二)、此之所谓智慧是背尘合觉的般若智慧,它由福慧二严所生,并非偏重智慧,非为聪明智解的狂慧,它是由自净其意而后显现。

  (十三)、菩萨尚有隔阴之迷,凡夫鲜具宿命之慧。况且贪瞋内扰,浊境外眩,依教奉行尚不易行,何况顿悟?更可怕者寿命无常,一旦学道未成身先死,失却人身闻法不得,不如选择可靠途径——念佛求生净土,终有开佛智慧的机会。

  (十四)、念佛法门,也是修禅定的一种,古时有所谓念佛禅,提倡持名念佛的慧远大师,也是以念修定,他在定中曾三见净土与圣众。

  (十五)、裟婆世界物质愈文明,人心杂念愈多,自力修定颇不容易。念佛一法,就是以净念消灭杂念,杂念尽除时,净念也就不存在,当下就是净土。

  问:《海意菩萨所问经》云: 「复次海意!有三种法,名为供养承事如来。何等为三?

  一者、发菩提心无有退转;

  二者、于诸正法而能摄持;

  三者、于众生所发起大悲。」

  问:《宝云经》说:「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处于胎藏垢秽不染。 何等为十?

  一者、以净信心造如来像; 二者、修治诸佛故旧塔庙。

  三者、以众妙香而用涂饰; 四者、持诸香水灌沐如来。

  五者、于佛塔中扫洒涂地; 六者、亲能承事所生父母。

  七者、亲能供养和尚、阇梨;八者、常能供给同梵行者。

  九者、所行惠施不希其报;

  十者、以此善根令诸有情不染胎藏垢秽而生。

  善男子!若能具足如是十法,则能发起深心随喜。」

  问:《次第超越品》说:「彼出家菩萨如是知已,若能现前供养如来,即获四种贤善功德

  一者、常得最上恭敬供养;

  二者、彼所见已随顺依学;

  三者、而能坚固大菩提心;

  四者、增长善根现前,得见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问:《菩萨藏经》云:「若人能于如来塔所,以众名花及诸涂香恭敬、供养,而复获得八种无减?

  一者、色相无减; 二者、受用无减;

  三者、眷属无减; 四者、戒品无减;

  五者、定力无减; 六者、多闻无减;

  七者、智慧无减; 八者、胜愿无减。」

  问: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

  一、身相端严;  二、气力增盛;

  三、寿命延长;  四、快乐安隐;

  五、成就辩才。──《佛说布施经》

  问:若复有人斋食供养佛及众僧,功德有十。云何为十?

  一、寿命延长;二、形色圆满;三、肢节多力;四、记忆不忘;

  五、智慧辩才;六、众欢喜;七、丰足珍宝;八、人、天自在;

  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如是十种胜妙功德,施佛及僧斋食供养,获如斯果。──《分别善恶报应经》

  问:何谓菩萨供养如来?且听菩萨所行供养如来?

  一、其心清净,除于瑕秽; 二、而(心)无谀谄,本性自然;

  三、不着一切诸善之本;  四、无加害心,等视众生;

  五、除妖邪心,所行鲜洁; 六、言行相应,不侵欺世;

  七、贤圣智足,威仪至德; 八、一切平等,而不违舍贤圣大愿;

  九、乐于空闲,舍众愦; 十、自调其心,闻法静思;

  十一、解知本谛,无我、无人、无寿、无命;

  十二、入于空无,入普达寂;十三、观空、无相、无愿,至三脱法;

  十四、如是像法,调诸邪见;十五、弃有常无常、不起不灭;

  十六、逮得法忍,本净无人;

  十七、无身、口、心志行因缘。是则应法供养如来。

  十八、身、口、心行则不供养;

  十九、无所造行,不进不退;二十、净三道场,等于三世;

  二一、除去三垢,不着三界;二二、入三脱门,得三达智。是则名曰供养如来。」──《法供养品》

  问:若有众生,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面目端严。       二者:肌肤细滑。

  三者:尘垢不着。       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

  五者:微妙卧具,覆盖其身。  六者:具惭愧服。

  七者:见者爱敬。       八者:具大财宝。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问:若有众生,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命。    二者:得色。

  三者:得力。    四者:获得安无碍辩。

  五者:得无所畏。  六者:无诸懈怠,为众敬仰。

  七者:众人爱乐。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何等为十?

  一者:善能谘问,智慧沙门,及婆罗门。

  二者:显说善法。       三者:闻持弘护正法。

  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  五者:乐说真正法要。

  六者:亲近正智慧人。     七者:守摄护持正法。

  八者:精勤修习多闻。     九者:远离邪见恶人。

  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何等为十?

  一者:自离偷盗。        二者:劝他不盗。

  三者:赞叹不盗。        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   六者:于贤圣尊长,给施所须。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十者:若见世饥馑时,心生怜愍。

  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何等为十?

  一者:善知敬父。        二者:善知敬母。

  三者:善知敬沙门。       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五者:敬护尊长。        六者:奉迎师长。

  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   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

  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十者:不轻下族。

  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嫉妬。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

  三者:见他失利,起怜愍心。四者:见他得好名誉,心生忻悦。

  五者:见失名誉,助怀忧恼。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

  八者:劝人弃舍,少威德业。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

  十者:见无威德,不生轻贱。

  以是十业,得大威势报。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瞋。         二者:施衣。

  三者:爱敬父母尊长。     四者:尊重贤圣道德。

  五者:恒常涂饰佛塔精舍。   六者:清净泥涂堂宇。

  七者:平治僧伽蓝地。     八者:扫洒佛塔。

  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

  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知福德感。

  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瞋。         二者:施衣。

  三者:爱敬父母尊长。     四者:尊重贤圣道德。

  五者:恒常涂饰佛塔精舍。   六者:清净泥涂堂宇。

  七者:平治僧伽蓝地。     八者:扫洒佛塔。

  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

  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知福德感。

  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何等为十?

  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    二者:劝他人不令鞭杖。

  三者:赞叹不鞭打法。      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

  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   六者:见贤圣有病患者,瞻视供养。

  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   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

  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  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

  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问: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何等为十业?

  一者:自不杀生。        二者:劝他不杀。

  三者:赞叹不杀。        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   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

  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八者:见诸患苦,起慈愍心。

  九者:见诸急难,起大悲心。   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问: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胜福报。   二者:生于上族。   三者:得胜妙色。

  四者:得胜妙声。   五者:得胜妙盖。   六者:得胜妙辩。

  七者:得胜妙信。   八者:得胜妙戒。   九者:得胜妙多闻。

  十者:得胜妙智。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问: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照世如灯。          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三者:人中得于天眼。        四者:于诸善恶之法,智慧明了。

  五者:随处除灭大闇。        六者:得智慧明。

  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入于黑闇之处。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问: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处世净妙如华。    二者:身无臭秽。

  三者:福香戒香,遍诸方所。 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

  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 六者:身常清净香洁。

  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问: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伏。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势。      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

  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问:以修僧房佛寺供养僧佛果报?

  一、永离惊怖、身心安乐。   二、卧具细软。

  三、衣服庄严、香洁清净。   四、人间天上五欲自在。

  五、富贵随愿满足。      六、作国王自在。

  七、生天自在。        八、若于罗汉果,甚至无上菩提,随其所愿,皆得成就。

  问:斋食供养僧佛果报?

  一、长寿。      二、形色圆满。

  三、有力气。     四、记忆不忘。

  五、智慧辩才。    六、人见欢喜。

  七、珍宝丰足。    八、人天自在。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出家功德?

  一、远离配偶。    二、不贪淫欲。

  三、爱乐寂静。    四、诸佛欢喜。

  五、远离邪魔。    六、近佛听法。

  七、远离三恶道。   八、诸天爱敬。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以美饮汤药供养僧佛果报?

  一、诸根圆满。   二、容貌清净鲜洁。

  三、额广平正。   四、容貌庄严。

  五、身体光润。   六、福德圆满。

  七、离饥渴。    八、远离三恶道。

  九、生天自在。   十、速证圆寂。

  问:以钵供养僧佛果报?

  一、身体光润。   二、器物具足。

  三、远离饥渴。   四、珍宝丰足。

  五、远离恶道。   六、人天欢喜。

  七、福相圆满。   八、尊贵自在。

  九、恒生诸天。   十、速证圆寂。

  问:以鞋供养僧佛果报?

  一、威仪模范。   二、交通工具无缺。

  三、走路勇健。   四、身无疲劳。

  五、脚完好。    六、离荆棘沙砾。

  七、得神足通。   八、仆从众多。

  九、生天自在。   十、速证圆寂。

  问:欢喜赞叹佛舍利塔果报?

  一、种族尊高。   二、形相端严。

  三、身体完美。   四、见闻欢喜。

  五、财富无量。   六、眷属广大。

  七、远离散坏。   八、尊贵自在。

  九、恒生佛土。   十、名声远播。

  十一、美德赞颂。  十二、四事供养物丰足。

  十三、天人供养。  十四、作国王。

  十五、长寿。    十六、健康。

  十七、命终生天。  十八、速证圆寂。

  问:以妙音乐供养佛塔果报?

  一、身相端严。   二、见者欢喜。

  三、音声微妙。   四、言词和顺。

  五、身体安康。   六、离瞋恚。

  七、喜听正法。   八、尊贵自在。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以涂香供养佛塔果报?

  一、鼻根清净。      二、身无臭秽。

  三、身妙香洁。      四、形相端严。

  五、人人恭敬。      六、喜听正法。

  七、尊贵自在。      八、名声远播。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以灯供养佛舍利塔果报?

  一、肉眼清净。      二、获净天眼。

  三、远离贪瞋痴。     四、得诸善法。

  五、聪明智慧。      六、远离愚痴。

  七、不堕三恶道。     八、尊贵自在。

  九、往生诸天。      十、速证圆寂。

  问:以花供养佛塔果报?

  一、容貌如花。      二、端庄美丽无比。

  三、鼻根不坏。      四、身无臭秽。

  五、妙香清净。      六、往生十方净土见佛。

  七、戒香芬芳。      八、人人敬重得大法乐。

  九、生天自在。      十、速证圆寂。

  问:以幢旛供养佛塔果报?

  一、身体完美、长寿。   二、人人尊重。

  三、信根坚固。      四、孝养父母。

  五、亲友眷属广大。    六、美名称赞。

  七、色相端严。       八、见者欢喜。

  九、生贵族自在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以钟铃供养佛塔果报?

  一、端严无比。      二、音声美妙。

  三、声如妙音鸟声。    四、言词柔软。

  五、见皆欢喜。      六、得阿难多闻。

  七、尊贵自在。      八、美名流传。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供养伞盖遮佛塔果报?

  一、离热恼。       二、心不散乱。

  三、作地方首长。     四、事业广大。

  五、福德无量。      六、作国王。

  七、身相圆满。      八、远离三恶道。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清洁佛塔果报?

  一、身相圆满。      二、身体端直。

  三、声音微妙。      四、远离贪瞋痴。

  五、路无丛刺。      六、种族最上。

  七、高贵自在。      八、命终生天。

  九、身体洁净。      十、速证圆寂。

  问:恭敬礼拜佛塔果报?

  一、言词柔软。      二、智慧超群。

  三、人天欢喜。      四、福德广大。

  五、贤善同居。      六、尊贵自在。

  七、恒遇诸佛。      八、亲近菩萨。

  九、命终生天。      十、速证圆寂。

  问:饮酒三十六过?

  一、散财。        二、多病。

  三、常斗争。       四、增长杀害。

  五、增长瞋恚。      六、多不顺心。

  七、智慧渐减。      八、福德不增。

  九、福德渐减。      十、秘密显露。

  十一、事业不成。     十二、多增忧苦。

  十三、六根不灵。     十四、毁辱父母。

  十五、不敬三宝。     十六、不信婆罗门。

  十七、不敬佛。      十八、不敬僧法。

  十九、亲近恶友。     二十、舍离善友。

  廿一、弃舍饮食。     廿二、衣衫不整。

  廿三、淫欲旺盛。     廿四、众人讨厌。

  廿五、多增笑话。     廿六、父母不喜。

  廿七、眷属嫌弃。     廿八、受持非法。

  廿九、远离正法。     三十、不敬贤善。

  卅一、常犯错。      卅二、远离圆寂。

  卅三、颠狂渐增。     卅四、身心散乱。

  卅五、作恶贪享乐。    卅六、死堕大地狱受苦无穷。

  问:妄语报应?

  一、常口臭。       二、正真远离。

  三、谄媚日增。      四、是非人相近。

  五、忠言不信。      六、智慧很少。

  七、称扬谎言。      八、不说实话。

  九、爱论是非。      十、死堕恶道。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