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十天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来源:   作者:阿扎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五十天

 

  现在讲对于烦恼的慢心:

  若居烦恼品类丛 应须多方修坚忍

  如狐兔等避狮子 勿为烦恼所中伤

  我们内心中有着那么多的烦恼,如嗔心、贪心等,就好像住在烦恼丛中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采用各种方法来令自己坚忍。正如格西奔公甲,虽然内心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念头产生,但他都能够坚忍、修持,不为外在的烦恼所对治,在内心保持正知正念。狮子是兽中之王,外在的一切野兽都会望之远避,更不必提对它造成伤害。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力量:虽然有很多的烦恼没有断尽,但也要有力量不为烦恼所伤害。

  如人猝遇大危险 第一先当护其目

  如是若遇危险时 勿随烦恼自在转

  人们在猝然遇到极大危险时,好像有东西横空飞来时,会下意识地双手一捂、闭上眼睛,对自己的双目超过一切地方地防护和重视。同样,在遇到种种的痛苦情况所引生的烦恼时,我们应尽力防护内心,不为烦恼所转。修习对治力,并一定要生起坚稳的对治力,对佛法的修行要有一定的决定解。

  在没有遇到违缘时,各方面可以行持得很不错;一旦遇到境界就难以控制自己。这说明自己的修行力量仍然不够。我们还需要生起坚稳的对治力,坚定各种证量。这样才能有所作用(的誓言?)。

  宁可焚身或断肢 乃至断头亦易事

  於彼烦恼怨敌前 终不甘心为低首

  怎样才算是生起了坚固的对治力?受人欺负也罢,断头也好,乃至生命消失,都永远不要臣服于烦恼、不为其控制——就是这种坚强的力量!

  现在讲欢喜的力量,有四个半颂文:

  如是一切时处中 非如理事终不作

  如童稚求嬉戏乐 不问所作为何事

  於彼耽玩深爱乐 应当欢喜无厌足

  菩萨在修行中,一切时间、任何事情都在如何对治烦恼上下功夫——怎样对治烦恼、怎样在修行上断除烦恼。其余不如法之事一律舍弃。这便是菩萨份内的工作。在断除烦恼的过程中、在闻思修的过程中,贯穿着一种欢喜的力量。好像幼童一旦玩起游戏便津津有味、不知疲厌一般,菩萨在造作利他之事时,内心亦怀着极大的欢喜。对闻思修的修持、对菩萨行的修持,都有着深深的欢喜和无厌足的心。应该永远地这样持续下去。尤其是出家人,对于佛法的多闻、深思,又能切实地加以实践和修持,在这三个方面毫无疲厌,永远充满了欢喜的心,持续不断地去做。

  为求安乐作诸业 得乐不得不可知

  若作此业定生乐 不作安乐何由生

  世间的人为求身心的安乐,而营造经商、种地等行业以资生存。能否得到安乐还是不一定之事,虽然如此,世人仍会对这些世间行当用心经营。而菩萨所行之菩萨行,如果去行持便一定会得到安乐,那为什么不努力去做?想要得到安乐,就应对菩萨的事业励力去行持。

  如嗜刀锋所沾蜜 若於诸欲无厌足

  异熟安乐及寂静 於彼福德有何厌

  无知的幼童为了贪食刀锋上沾的一点点蜂蜜,而造成舌头被划伤的危险。刀锋上的蜜正是比喻轮回中的五欲——虽然现前能让你得到一点欢乐,但最终却能造成很大伤害。尽管如此,对如刀锋上蜂蜜一般的五欲,仍然毫无餍足,一再想尽办法去追求。对于这些未来能带来伤害的五欲,普通人仍无厌足地去追求,更何况菩萨。

  菩萨追求的是什么?通过他的修行,现前的、人天的增上生的果报可以得到;究竟的、息灭一切痛苦的寂静涅槃的果报也可以得到。这现前的安乐、乃至究竟的涅槃寂静,它们的因是什么?正是布施等六度修持的福德。现前就能让我们得享安乐,对于这样的福德,我们还有什么厌足呢?

  如象夏日行当午 遇清凉池即跃入

  如是为成所作业 於彼事业应趣行

  在做事、尤其是行持菩萨善业时,我们应该怀着欢喜的心,去圆满究竟地完成。好像夏天正午,受炎热饥渴所逼的大象,看到清凉的莲花池便欢喜踊跃地跳进去一般。菩萨在利益他人、成就菩提善法时,也应以这样的欢喜去进行。

  下面讲暂时舍弃的力量:

  若力疲极所随逐 为易作故当暂息

  勤修善法,至于身心非常劳累的时候,就要稍微休息一下。为了更好地行持,更有强大的心力,便暂时地休息,之后再继续。

  善摄持者善完成 转希后后非所应

  如果我们圆满地完成某事,就放下它,再去做另一件事情。不要再去想已完成的,亦不应在行持一事时计划另一事,完成一个方进行下一个,这样依次进行。

  下面是讲两种力量,第一个是恭谨、殷重修行的力量;第二个为自在修行的力量。

  下面以七个颂文来讲恭谨的力量:

  犹如宿将遇敌时 临阵交锋兵刃接

  应避烦恼利兵锋 对治尽歼烦恼敌

  久经沙场的将士在与敌人作战时,一方面避开对方的锋刃,另一方面再伺机回击,如此便能消灭对方。同样,菩萨在修行时,一方面避开烦恼的伤害,另一方面则修持种种的对治法来将其悉皆歼灭。

  如人临阵坠其刀 怖畏仓皇急拾取

  如是若遗正念刀 怖地狱苦急持念

  临阵作战时,若手中持的兵器不小心坠地,因惧怕为敌所伤,便会快速地去拾取。同样,于修行中也不要忘记对善法的缘念。正念正知就正如战士的刀,一旦偶失便会为烦恼所袭。此时应虑及地狱之苦——一旦没有正知正念这把刀的保护,便会被烦恼侵扰,堕入地狱中受长久剧烈的大苦。怀着这样恐惧的心,令自己生起正知正念。

  如毒箭伤身出血 罪毒速疾遍全身

  如是若得小暇隙 罪毒速疾遍人心

  人一旦身中毒箭,毒素便会随着血液的流通而迅速遍布全身。同样,如果烦恼寻到空隙,它也会迅速地布满我们的身心。什么情况下会造成这种空隙?那就是正知正念的消失。一旦消失,贪嗔痴等等烦恼便会进攻我们,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

  对于善法的修持,一定要怀着谨慎的心去修持。

  如人擎器满盛油 脍者持剑伺其后

  溢即杀之愕然怖 持戒谨畏应如是

  一个人手捧着盛满油的容器,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后面跟着刽子手,一旦前人手捧之油不慎溢出一滴,便会当场杀之。此时,捧油者一定小心翼翼、非常谨慎地去捧护手中的容器。同样,菩萨在修行时也应该像这般谨慎,以正知正念来守持对法的修行,如此谨慎地对待。

  如有毒蛇来怀中 急当狂骇而惊起

  睡眠懈怠若来时 亦当如是勤遮止

  即使只是一点微小的过失,我们也应谨慎防护。现前些微的过失,在未来亦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正如年幼之人亦可造作极大恶业一般。对于这些,我们理当谨慎防护,正如毒蛇爬到我们身上,便应非常惊骇,迅速地站起身来抖落。同样,在睡眠懈怠产生时,我们也应以对地狱的恐惧之心来迅速遮止,将睡眠懈怠赶走!

  一一罪堕出生时 恒应於己严诃责

  思维我自今以往 无论如何不再作

  在产生种种过失时,应该严厉地责备自己——从前自己已造作过各种各样的罪过,虽然微小却亦招致极大痛苦果报。这些自己往昔已经历过,便不能再随顺习气,应予以猛厉地断除,以后更不复造作。

  产生过失也应该猛厉地发起忏悔的心,以四力去忏悔,发誓以后再不造作。

  应思云何於此时 能得修行持正念

  以此为因於善士 或如理事起欲心

  如何让自己的过失不再产生?或产生后如何让它消除?无时不刻在这上面,以正知正念不放逸的心去修行,以这样的清净意乐,便会迅速值遇大乘的善知识。依教奉行,对于所教导的如法如理之事,也会生起一种善法欲的好乐心。

  在与烦恼做斗争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治烦恼、消灭烦恼;另一方面,则应防备烦恼的伤害,切不能在对治某一烦恼的同时,却因疏忽为其他烦恼所乘——时刻怀着正知正念的心来防备。最好的情况,自然是不令过失产生。既然发生,便当以四力的方式来对治忏悔。任何时候,对于善法都在正知正念的摄持下去修持。这样便自然会值遇大乘善知识,至依教奉行,对如理如法之事发起好乐心去行持。

  以下讲对善法自在之力:

  应于做足善业前 事事精勤具雄力

  逸念不放逸言教 自身振奋而轻举

  在行持种种的善法之前,首先发起精进的力量;继而在正修时,时时保持正知正念。对于善法,极为欢喜地去造作。做任何事都不应茫然,让自己的身心振奋起来。

  如风飘扬去复来 於兜罗绵自在转

  由欢喜心自在转 成办善事亦如是

  轻盈的棉絮会在有风吹拂时,随风飘逸,如此自在。同样,我们倚着对善法的欢喜踊跃,做任何事也会十分容易、没有一点困难,所做的一切善法也会迅速容易成就。

  宗大师说过,如果有了三种懈怠——贪著无所事事的状态,贪著恶事睡眠等无意义之事,于善法自卑怯弱——善法便不会得到。通过精进可以令我们得到善法,得到后亦会辗转增长。一旦有了三种懈怠则刚好相反:不会得到善法,得到亦不会增长。因此,应断除三种懈怠,发起精进的心。我们都知道生命无常、没有闲暇,所以对能成就我们究竟安乐的正法,就不要再消耗时日了!用精进的鞭子来策励我们,这样一定能达到解脱的彼岸。

  自己成为自己的善知识。外在的善知识固然重要,最关键还是通过自己,来教导和策励自己。外在的只是一种外缘,只是用于引发我们内心的心力。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