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瑜珈 一(究给企谦仁波切开示)
上师瑜珈 一(究给企谦仁波切开示)
究给企谦仁波切开示——上师瑜珈 (一)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究给企千仁波切晚年,对弟子的开示。这篇文章可看出老仁波切对弟子的关爱,在圆寂前殷重恳切的对弟子叮咛,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上师瑜珈的重要和弟子们开导。原文是究给企千仁波切讲藏文,之后藏翻英、英翻中,我们希望能够尽量保持究给企千仁波切的原汁原味,因之这篇开示和其它文章有些许不同,但愿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了解到修行的精随。
究给企千仁波切简介
一代宗师——究给企千仁波切,于二00七年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六点四十五分于尼泊尔那澜唐的闭关房示现圆寂。仁波切的一生不但是位持戒精严的修行者,也是一位通晓佛教哲理、文学、诗、历史、天文学的学者,更在佛法的修持上,是位有高证悟的大师。
究给‧企千出生于神圣的戒氏——夏鲁‧库香的家族。一九二八年,究给‧企千仁波切九岁时,第十三世jia华喇嘛认证他是那烂陀寺的法座持有者。
究给仁波切自坐床直到圆寂为止,他始终精进的持守比丘具足戒,以及菩萨戒和密乘誓戒,他是圆满持守三种戒律的殊胜上师之一。
究给‧企千仁波切被视为无上的神圣上师。因为他的弟子包括萨迦法王,他传授密续总集给萨迦法王。
萨迦‧崔津法王曾如此赞叹究给‧企千仁波切:「有许多人因听闻经典而证得智慧,有些人因思惟佛法而证得智慧,只有很少数人因修行而证得智慧。而究给‧企千仁波切则证悟全部三种智慧。我们应深庆自己具足如此圆满的因缘能见到究给‧企千仁波切,这件事本身就是种伟大的加持。
每当一位伟大的上师往生,弟子们人人感到悲凄、心碎,其他的上师、喇嘛们也痛悼明师殒落。每当有大修行者往生,我个人总会深深惋惜。其实在一位大修行人往生前,总会有若干征兆出现,而且往往透过占卜的方式可以得到证实。
当一位具德上师往生时,所幸总会有与他有关系亲密的其他上师可供弟子们依止。大家一起祈请、念诵经咒,从而获得加持与法益。就我们的传承而言,每当有大修行者往生,通常都是举行金刚瑜珈母仪轨有关的法会。
事实上,上师往生只是回入法界净土,我们无须过度悲伤。上师既然已经示现回归净土,所有的喇嘛及弟子们只须一心祈祷,上师的加持法雨必然遍洒一切具信弟子。我个人也会为弟子们祈福。
所以当我们的上师舍报之时,我们虽然难过,却应保持心情平静。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努力修上师瑜珈。只要我们在这种时刻精勤修持上师瑜珈,必然会得到上师的加持,感受到瑞相,因而信心增上,与上师的法缘更加紧密。如果在上师往生后及时尽速进行闭关修法,则必能获得更大的法益,吉祥圆满的觉受也会在修法过程中出现。
每当有大成就者往生时,弟子们必须一起祈请上师迅速倒驾慈航。例如,顶果钦哲仁波切若干年前往生,不久便又转世回来。同样地,乌金活佛以及其他许多喇嘛也在往生后又转世回来。弟子随侍上师的期间可以累积许多功德,当上师往生时,弟子可将所有的功德回向并祈请上师乘愿再来,如此上师则可能迅速转世回来引领弟子。同样重要的,弟子们之间要保持良好友谊及和谐气氛,这样也能促使上师早日转世再来。
虽然上师已经往生,不要觉得他已离开你。你的上师现在在清净法界,任何动静他全都知道,他也了解你的处境。不要觉得你的上师如今已离开你,上师仍如以前一般与你同在。他会庇佑你直至永远。
当上师已往生清净法界,弟子如果修持上师瑜珈,将继续获得上师的加持,并且随着你的精进而加持力持续增加。
所有弟子们都十分精进,因之上师内心愉悦。我也将为你们祈福,并将你们的功德回向。上师深深感念你们的精进,不愿弟子心怀沮丧。最重要的是,上师藉由持续的加持弟子,来示现与弟子同在的喜悦。因此,修持上师相应法功德最大。
上师与弟子的关系
根据密咒乘教法,上师与弟子的关系应情同父子,弟子视上师如父。传统上,父母完全信任子女,子女也全然信赖父母。弟子对上师的信赖也如同亲生父亲一般。理论上,上师的学养与成就可以令弟子获益甚大,但是若能真正对上师生起铭心刻骨的敬爱,就必须以个人的体验为基石。
同样重要的是,弟子同侪之间应亲如兄弟姊妹,共享无与伦比、刻骨铭心的契合情谊。将上师与金刚兄弟视同父母及兄弟就是最佳的持守三昧耶戒方式。假如我们能开始专注于这些与上师相应相契的种种要诀,我们的信心必然增长。
维持上师与弟子关系有三种戒律:小乘、大乘、及金刚乘戒。护持戒律、保持戒律清净,即是维护上师与弟子的关系,这也是一切戒律的根本。诚敬持守戒律时,上师即父,弟子也成上师之子。
这三种戒律,小乘、大乘、金刚乘戒,就是上师与弟子间神圣的承诺。戒律代表弟子从上师所领受的纪律及训练,这些承诺将护持彼此的关系。简而言之,上师与弟子间若能随时维持正面态度,则一切契合,上师的悲愿及功德事业也会实现。
三种戒律的精髓就在于上师是慈祥的父亲而弟子则是虔敬的孩子。有了这种关系,弟子对上师的信心和敬爱将持续增长并且开花结果。
如同孩子的一切都来自父母,弟子必须经常想着自己拥有的任何特质——如出离心、清净心、爱与慈悲、信心与虔诚、学识与智慧等等都是尊贵上师所赐予的。当你向上师祈请时,应如是祈祷:「我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上师。」我非常感激我的上师,因为我拥有的一切都来自祂的加持。密咒乘传统中,所有成就的根源就是上师。
上师瑜珈与破除我执
佛陀说痛苦的来源是无明,无明有许多种类,其中之一就是自我的执着,我执导致显现出一种骄傲,意味着自己比他人重要。
我们不断愈来愈看重关于自己的思维、情绪、观念和表象等,这就是我执。不论我们认为自己是个好人或是很糟的人,我们都会在思维或感情上认为自己非常重要,因此这里隐含了微妙的我慢。
这种我执与我慢会导致自私的行为。大乘佛法的驯心教法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慈、悲、喜、舍、自他交换以及菩提心的禅观。所有的这些禅观法门可以有利地帮助我们灭除私心,并且减少我执。
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观念本来就是个妄想,然而,我们可能在自己心中持有定见,牢牢抓住不肯放。这种执着自我,是执着一个「我」的观念。由于我执,我们不断历经循环不已的情绪,只因为一切都回归同样的参考点——我们的意念与自我表象。
这个参考点就像个磁铁,吸引我们所有的妄想和苦恼。它是个意念和表象,认为我们自己是个可下定义的身份,也就是独立的个体。为了开发内心的定慧,我们就必须转化这个自我的参考点。
如果我们想要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骄慢的妄念——就是依止上师。我们修持上师瑜珈时,与上师合而为一,也就是当上师融入自己时,我们的身、语、意与上师融合一起,住于空性。在空性中,无自我也无个人的参考点。
只要我们一想到自我,马上就会显现其他与我们相关的他人以及现象。如同金刚瑜珈母仪轨中解释的,以父精母血结合而生起的本初无明为基础,我们接着便依恋某些事物而对其他一些事物感到嫌恶。从这一刻开始,我们的生老病死等等整个制约的生命在经验中展开。
其实,一旦没有自我,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说是「我的」。我们就不会依恋他人或其他事物。一旦我们并不执着任何人或事物,我们就也不再有任何令我们执迷的亲友或嫌恶的仇敌。反之,我们会体验到怨亲平等的境界,跳脱希望与恐惧的牢笼。这样,个人便挣脱一切的紧张,从一连串的忧虑和悲痛中解脱。一旦个人的自我是空的,其他一切也都是空的。能所皆空。
要跳脱执着自我的苦恼,只有依止上师。当你与上师合而为一且住于空性时,你惯常的自我执着就消失了。你与上师的身、语、意融合一起。你惯常的身、语、意消失于空性,你也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身、语、意,与诸上师及本尊无二无别。
我们观想上师以及自己为本尊的形相,目的即是为了要断除我执——也就是执着一个自我的意念。这样可以去除我们只注重自我惯常的身、语、意的邪见。修持上师瑜珈不但可以清净我执的迷惑更可以去除对俗世及众生的执着。
信心与敬爱:上师净观
三世一切诸佛都是经由依止上师而得证悟,透过修持上师瑜珈与上师融合为一。若不修持上师瑜珈则无三世诸佛。释迦牟尼佛肯定是依赖修持上师瑜珈,否则他也无法证悟。佛陀有自己的印度教师,但过去无量劫他生生世世是无量诸佛菩萨的弟子。上师瑜珈就是真正的证悟之道,修持上师相应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足信心与敬爱。
藏地伟大的上师不计其数,藏传佛教的每个教派都有开山五祖,如宁玛五祖、噶当五祖、萨迦五祖、噶举五祖、格鲁五祖等共二十五位。每一位大师都是经由修持上师瑜珈而得证悟。
这二十五位创建西藏佛教的大师都曾示现成就的瑞相,例如把普巴杵插进岩石,在坚实的岩石上留下掌印及脚印等等。科学家已经做出可以切割石块的机器,然而这些大成就者却是经由证悟空性而创造奇迹,例如密勒日巴可以乘着太阳光飞上天再回到地面。
如果我们视上师为凡人,我们将只会获得凡夫的加持与福慧;假如我们视上师为已圆满证悟的佛陀,我们则得到无上正觉者的福慧。即使上师没有甚么特殊的福德成就,只是个单纯的人,弟子观想上师为某一本尊也能得到本尊的加持。有个故事,曾有一妇人虔心向狗牙祈请─因为妇人相信它是佛陀的舍利,因之妇人得到佛牙的加持。要知道,修持能开花结果一定要靠信心。
假如我们希望提升及增长修持上师瑜珈的成果,加强信心与敬爱是绝对必要的。信心与敬爱再加上如何觉察清净明光的教法,就能悟入真正的法性,体察到万象的本质。能否开悟就在于信心是否具足,因为信心正是所有修行证果的种子。种子熟了就会发芽、成长、最后结成果实。
反之,如果没有信心,不论你如何在见地上努力观想与上师的心融合一体,你仍然接收不到上师智慧的加持。信心是上师瑜珈修持成就的根本,可以直接导向证悟法身。信心与敬爱就像沃土中的种子,有一天终会开出智慧的果实,也就是即身亲证道果。
如果我们希望增长及提升信心,我们就不能将上师视为凡夫,而要视上师为已证悟的觉者或本尊。这是一种修持真实观照的法门。一般而言,僧众都会把上师想成尊贵的寺院住持或阿罗汉的形相;修持菩萨道的大乘行者通常则观想上师为某尊菩萨;密教行者则观想上师为已证悟的觉者或本尊。我们可以观想上师为本尊以法身或报身的形相示现,如金刚持。
修持金刚瑜珈母时,我们要观想上师为金刚法佛,或勇父金刚法佛,或胜乐金刚,或金刚瑜珈母。喜金刚传承中我们则观想上师为金刚总持或喜金刚。就这样,我们从真实观照开始,以完全的清净心观想上师及其周遭境界。如此,信心的根本就是上师——以圆满正觉之形相示现——的清净见。
以清净见观想上师,我们的信心与敬爱自然增盛。合格的上师会恒常以本尊的身、语、意示现自己;上师的身即本尊,语即咒语,心则明空不二。
就这样,上师一直保有本尊的清净观,并且具体示现本尊的特质。上师同时以加持和开示的方式将本尊的特质传授给弟子。假如上师已经圆满本尊的修持,并且将教法教授予弟子,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清净的观照。
为何吾人常说最重要的是清净的信心与敬爱?因为佛法中所有一切禅修的成就全都依赖上师。无论我们研读佛教经典(闻)、思惟佛理(思)或修习禅定(修),没有信心与敬爱就无法证悟佛果。我们应视信心为一扇通往佛法证悟的大门,而清净见则是信心的根本。
即使上师是个很单纯的凡夫,没有杰出的福慧,只要是弟子视之如本尊,透过信心,弟子也会得到本尊的加持。就像孩子的特质都是来自父母,不是吗?而修行者的特质也是来自上师。在密教修持过程中能有任何成就都是透过上师的加持,而加持则来自弟子严格持守神圣的戒律,也就是与上师间的三昧耶誓言。
大体而言,本尊修持可分自生本尊和对生本尊两种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观想上师,为何如此说呢?对修行者来说,三世一切诸佛所有的资粮都体现于弟子的导师,也就是我们慈悲的根本上师。如果没有根本上师,我们无法听闻到佛陀的名字,更无法真正了解佛陀的教理。每一位伟大且尊贵的开悟者都曾依止上师。因此,吾人常言,想要开悟证果,最为重要的关键就是上师。
我们的根本上师本身即融涵所有的伟大上师、诸佛,以及开悟的圣贤。一切佛法的根源集于上师一身。不论我们想的是佛陀或本尊,都不该将他们与根本上师区分开来。或许祂们示现千万种不同形相,基本上祂们都是一体的,也就是慈悲的根本上师。我们一定要将上师视为光体,祂可以化光融入弟子心中。这样,弟子的心与上师的心结合一体,无二无别。
信心
佛陀教法提到三种信心。首先是真诚的信心。某些人刚刚遇见一位上师,或与上师相处不久,就由于前世因缘而油然生起了信心。密勒日巴第一次只是听到玛尔巴的名字时就生起了自然的信心。
大体说来,很多西藏人都有这种真诚的信心,也获得许多法益。虽然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上师的福德智慧或佛法的细节,却深信这一切是存在的,信心自然而然生起。因为周遭的亲友了解佛法的特质,他们自然对上师及教法心生赞叹。因此他们能够获得许多的加持。
反之,有些人没有信心,如同烤焦的种子,以后结不了果实。如果你种下烤焦的种子,或许会生根长枝,终究结不了果。同样的,如果没有信心,吾人生命中灵性的种子则无法现前,也无能结果。
真诚的信心并不等同于迷信或盲信。那澜陀寺开山祖师隆顿(Rongton)大师在其大作《般若智禅修次第》中提到有些人相信乳牛是个宝石。事实上,乳牛祇会产乳而已,但是这些人看到乳牛却相信它是个珍贵的宝石,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只有盲信,完全不了解信心真正的特质。
因此,为了培养信心,我们就必须对于能让我们产生信心的福德智慧真正加以了解。如果我们的信心没有知识作为基础,可能一听到旁人说乳牛是个珍贵的宝石,就信以为真。
渴仰的信心是由真诚的信心发展出来的。先有了真诚的信心,我们赞叹上师及三宝,也渴望了解并且获得这些福德智慧。当渴望更强烈时,渴仰的信心便油然而生。我们细细思惟上师的福德智慧,渴望能浸润其中,并打从心底见贤思齐,渴望自己也能亦步亦趋。这就是渴仰的信心。渴仰的信心对吾人帮助甚大,特别是接受来自上师及传承祖师的灌顶加持。
经由认知了解及渴仰的信心,对开悟者的福德智慧更具信心,我们则获得第三种信心,有把握的信心,也称为知道根源的信心。我们已钻研上师及三宝的福德智慧,且经由渴仰而得到加持,我们自己也因此获得一些经验与觉受。我们发现,原来信心多是来自我们的经验。在上师身上看到的福德智慧,透过上师的加持以及吾人的精进勤修,我们也能在自身找到些许。
这时候信心自然而然生起,不需要靠禅修而激发出来。这种自然产生的信心正是抵达「有把握的信心」阶段的征兆。此时不再需要经由研读高僧传记或学习开悟者的行谊来思惟上师的福德智慧。透过修持,这种信心会一直与你同在。
有些教法中,最后的这种信心也称为不退转的信心,也就是当我们经验并体会到上师的福德智慧就存在自身中,不假外求,此时吾人自自然然能够视上师为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透过上师与三宝的加持而得到证悟,于是就产生了不退转信心。
上师瑜珈
灌顶其实是接受上师与传承祖师加持的一种仪式。不论我们修持的某种特别上师瑜珈,上师瑜珈仍然是接受上师、传承祖师、本尊等等加持的一个简要、不繁的方式。和修持上师瑜珈相较之下,灌顶时,透过降临俱生智而领受加持的过程是繁复许多的仪式,虽然意义是相同的。如果我们把上师瑜珈修得很好,领受加持的经验与接受灌顶并无分别。
从上师的传示心性、加持及教法得到法益时,我们更加对上师恩情感激与孺慕,上师相应于焉如花盛开。于是我们就亲身体悟到上师加持的法益。
领受到加持与否端赖爱敬与信心。刚开始,我们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且独一无二的觉受,内心生起一种崭新的感动或情操。所谓加持其中的一个意义就是感受到启发,内心充满喜悦与启迪。
藏文的信心 (mogu)包含两个字mopa 意为感到爱慕,而gupa则是敬仰。因此信心的意思是景仰爱慕。
祖师传记中经常提到这些大师对其上师的渴仰与敬爱。他们常提及领受上师加持时热泪盈眶、毛发直立、全身颤抖等等。
修持上师瑜珈不是只诵念祈请文,念诵时如果能够生起渴仰与敬爱,便可做为增长信心的媒介,更可获得法益。尤其应该切记,透过传承的加持力,行者才能得证悟。如果没有体验到加持力的流注,就无法领受修持的真正法益。
一但在灌顶或自修时开始接受到这些加持,我们即应忆念起根本上师对我们心性本质的开示。自修时,先以虔敬渴仰之心向上师祈请,接着领受灌顶并将上师融入自身,我们将感受到同样的加持。
即使一个人觉得他自己只是一介凡夫,只要他能从可以真正开示圆满正觉本性的上师处领受到真实心性本质的传授,即使是凡夫也必能体验到法益。由于已领受到清净俱生智的开示,瑜珈行者便更加热切地会更精进修持,并且对教法的内涵更具信心。有了这样的切身体验,我们便更加明白上师福德智慧的真义,也更深切感激上师以其不可思议的慈悲心开发了弟子的佛性。
这些只是行者从真实的心性开示得到无限法益的几个举例而已。一但从自己的体验中了解上师的福德智慧,我们就会对上师生起大敬慕。当我自己每次听到我的根本上师——丹巴先遍宁波仁波切——的名字,立刻热泪盈眶,内心充满敬爱。我亲身体验了解上师的福德智慧,因为我修持他的教法,得到他的加持,而体悟到他的慈悲心。
加持:俱生智降临
心性有各种不同的诠释,萨迦派主张轮涅不二,噶举派是主修大手印,而宁玛则教授大圆满,不过这些都是同一本质。
萨迦班智达曾解释,在萨迦传承中,「大手印」指的是具德上师灌顶时,弟子体认俱生智降临的当下。这就是我们传承「大手印」的根源,也就是俱德上师的启发。
而当我的根本上师——丹巴先遍宁波仁波切——给予灌顶时,通常会产生一些迹象来显现他的祈福加持。具德大师如丹巴仁波切灌顶时,在俱生智降临的当下,许多人会身体摇晃、跃起或哭泣,有些则到处走动或喃喃自语,总之灌顶时会发生很多特别的迹象。
当弟子经历这些迹象时,丹巴仁波切则会指示他们体认心性。丹巴仁波切就是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导弟子直指心性。透过降临俱生智确实是传授内在智慧明觉很了不起的一种方法。正如萨加班智达所说:「我所传的『大手印』就是在灌顶的当下,对俱生智的体悟。」
上师灌顶时可能发生的迹象不胜枚举,就像我经常在丹巴仁波切灌顶时看到的,许多人感受到极大的加持力。领受灌顶时,有人哭泣、有人唱诵、有人摇晃或甚至手舞足蹈,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表情。既然有如此多种不同类型的人,个个依循不同的修行方式,因此弟子们体认的加持力也个个不同。
不管大众表达体验的方式千差万别,丹巴仁波切都会接着给予开示心性的本质。此时,丹巴仁波切通常会说: 「Rigpa rang ngo toh!」意即「留神,体认心性!」他可能接着说:「就安住在这当下。」
杰贝喇嘛带着他的外甥和我们一起领受丹巴仁波切传授空续总集大灌顶。杰贝喇嘛的外甥是位堪布,且为哦巴寺院住持。每次丹巴仁波切给予灌顶,当传授至降临俱生智时,杰贝喇嘛的外甥都会哭喊或摇晃,显现许多不同的加持迹象。
杰贝喇嘛不免要苛责他、戳戳他或敲打他,告诉他别在人前演戏。杰贝喇嘛会斥责他的外甥,动手摇晃他,然而丹巴仁波切都会说:「不要骂他,不要打他,他不是在演戏,他正在领受心性的开示,接受灌顶的加持。」
丹巴仁波切通常会接着说:「不要管他,他正在领受俱生智的加持,我们现在必须告诉他要体认明觉智。」或说:「他正在体悟俱生智,让他安住在明觉智的体认之中。」
丹巴仁波切灌顶时,弟子们有许多特殊的方式来领受加持。有些人会摇晃,有些则从座上升起,飘浮空中。丹巴仁波切有位出家的独眼龙侍者,每次灌顶时都会从地上飘浮至空中。有人会把他的坐垫来回移动以显示他离开了地面。其他人也会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灌顶中由地上升起。
有些弟子在加持力下降时会飘至空中约十八英吋,开悟更高者则上升至两约三呎或更高处。我也有过这些经验,虽然我不知道我到底离地多高。对我而言,所有的平常觉知都止息了,在那当下,我只体验到上师的开示,并且有无限的加持。
只要一有弟子发生这些迹象,丹巴仁波切立刻会说:「现在要看清楚你自己体悟的本质,这是你自己的智慧明觉,看清楚了!」弟子接受加持时,丹巴仁波切真的能够适切的传示心性。
如果有人问起,当蒋扬钦哲旺波、蒋贡康楚或蒋贡洛德旺波灌顶时,是否也发生同样的现象,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否则传承从何而来?
有人可能会问,灌顶时加持的本质为何?在灌顶仪式中,俱生智或者降临加持的当下,吾人会终止凡夫的思维,且清楚地意识到正在领受加持。当下显示俱生智,透过上师的直指心性,弟子得以体悟。接着上师会解说要弟子从此刻起安住在那样的境界。
弟子从丹巴仁波切处获得俱生智降临的加持时,仁波切都会说:「要内观心性!」他其实是说:「不向外求,而是要观照心性本源。」弟子领受加持,同时俱生智的体悟也呈现。然而,除非弟子依照上师指示内观自心,否则可能无法证悟。光是呈现智慧是不够的,弟子还必须体悟才行,因此,我们必须依止上师的指示。
有时候丹巴仁波切会透过手势或眼神来传示甚深见地。仁波切灌顶时,到了俱生智降临的时刻,有人会不由自主地大叫,这是俱生智降临的迹象之一,也就是加持的征兆。
俱生智降临时,平常的觉知终止,平常的观念思维也暂停。这时,丹巴仁波切通常会一再地明示心性,重复几个简单的词语,安住当下!安住在心性本质中!
我自己经常有这些体验,每次的体验之后,会生起更深刻对上师的渴慕与敬仰。在维持见地的同时,真的会生起更深刻的信心与爱敬。感受加持力的同时,并不会阻碍对见地的观照,观照见地时也不会阻碍对加持力的感受,两者互不妨碍,而且相得益彰。
以上这些现象在具德上师如丹巴仁波切、息哦仁波切灌顶时都发生过,我曾亲眼目睹。虽然我不是才德兼备,却拥有这些传承,其加持力对我们每个具信弟子都非常的有效。
领受加持时,我们会对上师感到极大的信心与爱敬,不自觉地流下泪来。有人可能体验到空与乐,并且安住于空性的境界中。即使在我们的时代,加持力的体验也确定会发生。能在当下领受加持的人当可体悟心性并且安住其中。
我已从许多伟大且神圣的上师处得到许多教法,然而,即使我们已领受这些加持和口传,大家仍需各自在自修时将其内化,转化入自身。
——转自萨迦文殊佛学会《文殊》季刊2009第二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