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十九):对佛法僧三宝不进行全面、平等的皈依会有哪些表现?并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检查。
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十九):对佛法僧三宝不进行全面、平等的皈依会有哪些表现?并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检查。
答:对佛法僧三宝不进行全面、平等的皈依,表现为:一、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二、对佛宝、法宝、僧宝各自进行取舍。
第一种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的情况,比如有的人喜欢闻思修经论,也恭敬出家僧人,但对导师佛陀没有感恩与崇敬,不愿意了解佛陀的功德与恩德,也不愿意祈祷,即使嘴上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其实这也是对佛宝皈依心缺失的表现。又比如有的人喜欢念佛,对出家僧人也非常恭敬,但是就认为不需要闻思修经论,认为那些是浪费时间,这就是舍弃了法宝。又比如有的人认为现在末法时代守戒如法的僧人少见,于是提出只皈依佛宝和法宝,这就是舍弃了僧宝。诚然在末法时代,清净持戒、如理闻思修的僧人并不普遍,但是见到任何的出家僧人,都应该一分为二,首先知道他剃须发、着僧衣的形象,就是僧宝的形象,因此对他的恭敬,就是对僧宝的恭敬,至于他个人的操守如何,则应分开对待,如果严谨持戒,精进地闻思修行,则应该亲近,反之可以远离,但即使远离,也应感谢他示现了僧相,保持对僧宝的恭敬。
佛法僧三宝是众生要获得解脱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依靠,三宝各自有其功德的侧重,同时又互相联系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对佛法僧全部进行了如理、到位的皈依,才有可能为解脱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皈依其中某部分,都会导致基础不实,而在修行路上歧路不断、障碍重重,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第二种对佛法僧三宝各自进行取舍的情况,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
首先对于佛宝的取舍。从大乘的角度来说,众生皈依的是十方三世的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如果不注意,便可能只是皈依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修西方净土的念佛人,在法门选择上需要一门深入而念阿弥陀佛,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总集了十方三世的法、报、化三身佛的功德,具有了这样的正见,则念阿弥陀佛等同于在念十方三世的一切佛陀,但是如果有所偏颇,认为只需要皈依阿弥陀佛,而不需要皈依其他的佛陀,只需要念阿弥陀佛,念其他的佛陀没有意义,那就在皈依上不圆满了。
其次对于法宝的取舍。一切的大小乘显密法门,都是导师佛陀从大智慧与大慈悲双融的境界中所流露出来的甘露妙法,正是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导师佛陀才宣说了对治它们的八万四千种法门,而且所有的法门,都导向成佛,形成有机的联系,是菩提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自我的解脱来说,只选择其中的某类法门就能够成就,但是大乘的目标是度化一切众生,而众生根基千差万别,因此就必须要像导师佛陀那样掌握一切的法门。这就需要对一切的法宝生起殷切的敬仰与修学之心。有的人因为特别的机缘,接触到了其中的某些法门,因此只赞叹,只皈依这类法门,而排斥其他的法门,这样就没有全面、平等地对法宝进行皈依。还有的人,对自己地域上传统的佛法有一种天生的归属感,而对流传于其他地区的法门,会下意识地觉得这是他们的佛法,这实际上是受到世间狭隘的地域观念的影响,而对清净纯正的佛法人为地进行割裂与取舍,这是对法宝的极大的不恭,如果这种想法行之于语言或文字,并影响了别人,则更将造下无量的过失,会对自己与他人的闻思修行产生严重的障碍。
最后是对僧宝的取舍。僧人是僧宝中的一份子,对于僧人应该平等地恭敬。有的人恭敬年纪大的出家人,认为他们功德更大些;有的人恭敬自己的师父,对其他的出家僧人视而不见;还有的人对那些修学与自己同一法门的僧人觉得很亲切,而对修学其他法门的僧人则感觉疏远,这都是对僧宝有取舍的不良习气,必须予以纠正。
凡夫遍计所执的习气非常明显,习惯于用第六分别意识中的颠倒见来作观察,但是正像对三宝的恭敬与皈依能产生无量的功德一样,对三宝产生的轻视与怠慢也会带来无量的恶业,因此大家千万要注意,进行有效防范,不能产生上述的种种过失。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二十):请解释《华严经-净行品》中的开示:“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