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法师法语格言: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三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师法语格言: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三

  1,禅的真精神——即时刻活在这当下的扬眉瞬目里,举手投足里,充满觉知,当下即在!

  2,随时照顾好自心,即大修行!

  3,人生不可能完美,能在缺陷裡發現美就可以了!

  4,自觉觉他,无比沁凉;放下一切,自在悠游!

  5,看见许多人是如此的不爱自己,将自己囚禁在自我折磨的牢笼,佛教的放生:即先"放"自己一条"生"路!即「大放生」。

  6,菩萨是慈悲的,而你对待自己却是如此的残忍,你所执着的竟将自己一直折磨,放生自己吧!从烦恼里走出来,这即是慈悲修行的初步成就。

  7,我们必须净化自己的身心,净化的第一步就是简化,我们的日常生活太复杂了,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忙忙碌碌的在干些什么!

  8,我的学生们"请每天用几分钟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已经死亡",这样做不是为了让我们害怕死亡,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活着的美好!

  9,许多人天天拜师父,常常去听说佛法,可是自己的身口意一点点都不检查,从来不修改自己的行为模式,自以为是到了自己就是一活着的菩萨的程度,这些都是把佛法装点门面的所谓修行者,其实是佛法里的"可怜悯者",入宝地空手而回。修行即修正你的行为,而不是要你去拿着自己所谓的佛法去修正别人!

  10,无量时间以来,我们都虚度年华,今天遇见佛陀、佛法、佛法的使者,我们怎么能够空过,犹如荒漠甘泉流进人心,佛法亦如此,这是真正的投资,将未来点亮……

  11,活过一秒少一秒,我们怎可烦烦恼恼!

  12,聚散皆缘,不过一念之间尔!

  13,修行如"牧牛",要时刻保持正念,心若有恶念纷杂,即将心重新摄回。古人说:"执仗视之,不令犯人苗稼""一回入草去,拽鼻牵将来",这些都是修心的语言,还有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意思是修行人有妄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妄想",这是因为没有正念正知的缘故,正念如牛鼻之绳。

  14,"缘生",世间一切无不是依缘(条件)而生起,故所有事情不能自己决定自己,必须看条件来决定!

  15,真正的敌人恰恰是我们内在的"贪婪"与"愤怒",其实这两个也只是兵俑,那个始作俑者就是「我执」,而我执也只是意识流的错觉,身体是我?还是心理是我?除了身心还有那个可以称为我?身体是"我的身体",心理是"我的思维",这些是"我的所有"而不是"我",我究竟在哪里?我只存在于自己想象里!

  16,无常并非佛陀的发明,他只是指出了一个总被忽视的真相。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

  17,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谦卑与畏缩,而是傲慢,我就要坚持自我绽放,不为别的,就为这曾经存在过!

  18,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無論你貪著在那裡,那裡就成為你的牢籠!

  19,我们深爱的人其实就是"自己",这个无需多说,自己可以观察,为什么要爱他(她)?因为"我"喜欢;为什么恨?因为"我"不喜欢,其实喜欢或不喜欢是同一「我执」的产物!我们只爱自己,这就是轮回的基础,牢笼的制造者。

  20,爱与恨都是一种深深的执着,无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同是执着的产物!

  21,禅师说:我用尽所有的神力,也没能够逃离当下!孩子,你一直嗷嗷叫着"活在当下",还是先看看你能不能够离开当下吧!#禅修#就是为了看见我们本来就一直恒处当下这个真相,从而超越了过去与未来,这就是"刹那永恒"。

  22,因为一切变化的太快了,我们就感觉到好像一切不变,其实一切都在刹那流变!佛说:无常是这个世界最快速的,比如请四力士一时朝向四方射箭,有一神速之人,顷刻间即取四箭而回,其速犹不及无常快速之百千万亿分。

  23,谅解,是属于强者的品质!

  24,不为过去而忧恼,不为未来而恐慌,只为此刻而绽放。

  25,所谓成熟的标志:不光是你开始理解身边的小事,并且你还能够把小事做好!

  26,放不下执著,迎不来新生!

  27,你必宽厚仁慈,你必空旷高远,你必心无挂碍,你必随处自在。

  28,一念执著,处处障碍;一念放下,万般解脱!

  29,困惑我们的常常要么就是自己最多的,要么就是自己没有的!没有的时候想要,来了又为这些事情而烦恼。

  30,中国禅宗修行方法比较特别,有"放下万缘,单提一念"的方法,就是坐禅时候放下一切外在的牵挂,心里单单提一句话头参问自己,如问"拖死尸的是谁?"或者"念佛是谁?"如此一来就有不明白,就在这个不明白上面一直考问下去,最后得"浑然不知有我,只单有这个疑问(定的一种)"因缘成熟就可能开悟。

  31,其他事情你也许可以走些所谓的"捷径",但是修行这件事绝对不能求速成,走捷径,必须要有老师,有次第,有恒心,要不你这就是在欺骗你自己啊!

  32,我们自己制造了迷惘,却想逃出迷惘!迷惘是逃不出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再制造。

  33,高度决定眼界;态度决定人生!

  34,我们总是看的很远,却根本就去不到,自己正在拥有的不顾,却总是渴望自己没有的!这在佛法说是“贪看天边月,失却手中珠”。

  35,你要发大菩提之心,心怀众生,心怀天下,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先考虑众生的福祉,佛法的利益,如此一来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注入菩提心的一一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

  36,举凡世间,修学一艺一术,能愉悦自己,能愉悦他人,当下就是真功德!

  37,你要发大菩提之心,如太阳一般普照大地,凡见你者必得光明与温暖,因为你的存在而让许多人望见佛陀的光明。一切事有愿必成。

  38,佛说:众生本来平等!正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将我们分成三六九等,重要地不是人家怎么分别看待自己,而是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处在何种!

  39,伟大的人在一起讨论思想;中等的人在一起讨论事件;下等人在一起讨论是非!

  40,时间才是真正的赢家,一切都会在这里结束!急什么?

  41,阅尽世事万万千,始信一切是因缘!

  42,一个人内心没有爱恨,没有情仇,没有喧嚣,没有欲求,只是活着,淡淡的活着,这该是如何的一种心境吖!

  43,【背后言论三注意】:1)背后赞美真君子;2)说事实之言;3)背后听来不可信。

  44,你要发大菩提心,要像一条河流,凡你走过的地方必滋润与灌溉,你的存在必让许多人得益佛法,有愿必成!

  45,心性和柔,行为高洁,语言慈悲,平静越世。

  46,有时候急急忙忙往前冲,却恰恰回头是岸!

  47,天地万物都有一种"向生趋利"的本能品质,如果善加引导,谁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呢!

  48,当生命有了他更为远大的目标,那些小事情越发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49,"谎言"来了,穿着华美的外衣,有着让人一闻就迷醉的气息,他是如此的会乔装打扮自己,并且还总是喜欢嘲弄孪生的兄弟"真诚"。真诚总是微微一笑,面对谎言的一切真诚总是不愿多说什么,因为真诚永远知道最后的结局。

  50,禅,让我们重新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51,默观身心,发现想到许多很远的事情,而真相恰恰是:我在这里,就只在我们脚步所在的地方,不在这里,你还能够在哪里呢!当下,我们只在这里。

  52,人生有时候,有些路是弯的,但是却必须经历,如果贪图快速而走捷径,最终你必须回来重新经历,这就是成长的奥秘!

  53,皈依佛陀,让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如此智慧的圣者;皈依佛法,让我知道人生究竟的意义与方向;皈依僧众,让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开始觉醒的心。愿生生世世不离三宝!

  54,生路,是让出来的,你让他,他让你;死路,是抗出来的,你抗他,他抗你!

  55,放下我执世界宽,退步原来是向前!

  56,当想到我们都有一死,都将一无所有,我就常常思考:趁现在还活着,能够做些什么?能够为这个世界,为他人带来些什么?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语言……

  57,做事,就是一种修行!做事之间你会开许多智慧,同时也是消除修行路上业障的好方法。你可以试着去做事,起初你可能想到许多的是自己,慢慢试着去为大家做事,你的福气就会增加,智慧也会增长,做事是个好方法。

  58,【爱之三思维】:1)切忌强加;2)尊重是起码的;3)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59,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

  60,不怕事多,就怕多事!

  61,禅师说:我用尽所有的神通之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开,这就是"无常的力量!"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个力量,该开的开,该败的败,去去来来……

  62,修行就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贪嗔痴"转成"戒定慧",许多事情明白取舍,知道是非,这就是智慧,面对一切你只是一心念佛了,这就是定力。

  63,在逆境中成长,在痛苦中坚强,在诱惑中忍耐,在孤独中自赏!

  64,【与人沟通三注意:】1)真诚至上(为了解决误会,不是为了出气);2)真实表达(不要扭扭捏捏,说出自己真实看法);3)语气慈悲(语言要温柔委婉,双方有误会时最忌讳言辞犀利)。

  65,【制造幸福的艺术】:幸福是一种当下的感觉,不在未来(未来只是个想法);看看你现在拥有什么?比如健康的身体、清晰的思维、还可以好好的呼吸,等等;享受你拥有的,追求你没有的。

  66,【为道三忌】:1)食古不化,想象猜测;2)盲修瞎练,不崇次第;3)好为人师,急功近利。

  67,【遇事三则:】1)不急下结论,等等看;2)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如此简单;3)再纷乱的事务都必须一件件处理,烦燥无益。

  68,【与人交往三原则:】1)不期望;2)不渴望;3)不奢望。应该再加一条「不失望」。

  69,【为友三则】:1)不可太挑剔,人无完人;2)施恩不望图报;3)能站别人角度看问题。

  70,【修行三难】:1)偷心不死,渴望捷径;2)所知太多,无所适从;3)要做减法,却一直在增加!

  71,【人生三绝】:1)轻易莫为绝无把握之事;2)要有绝处逢生的信念;3)若逢绝境,试试"把绝境走成绝技"。

  72,【人生三境界】:1)自我成长,不断学习;2)自我实现,追求卓越;3)自我超脱,回归平淡。(许多人看起来似乎在追求超越,觉得自己老高尚或优越,却不能归于平淡,这还是在自我实现中,事实上实不实现,我的存在就一直是我,只是我们误以为这"最初的存在感不是",结果一直折腾"想成为自己"罢了。)

  73,【语言三修:】1)无益之论当远离;2)适当保持缄默;3)口吐莲花,出语芬芳!

  74,【信仰三件事】:1)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2)信这个世界有圣洁的人;3)信善恶终究有报。

  75,【人生三件事】:1,拥有相对健康;2,保持简单快乐;3,不为形名所累!

  76,今生,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就是:未来的一切都不确定!(变数太多,我们可以"预料",但事实上却往往是出乎"意料"。)

  77,走出孤独的唯一方法是接受一一"我们生来就是独自一人!无论有多少人围绕你。"还有一个缓解的方法,那就是给你身边的人们"力所能及的爱"。

  78,我们总想去掌握别的,却从来不曾在意时间的流逝!活在当下,保持觉知,这就是青春。

  79,有些事情只做不说,有些事情只说不做,有些事情边做边说。

  80,来寺院是为了亲近佛法,为了修行,为了解开迷惑,净化人格,如果为了休闲,可以去度假中心。

  81,愿我如泉,清洌甘甜!

  82,当看不看是瞎子,当听不听是聋子,当讲不讲是哑巴,当想不想是傻瓜!

  83,不当看的看,则看出烦恼;不当听的听,则听出痛苦;不当问的问,则问出是非;不当言的言,则言出麻烦;不当做的做,则做出问题!

  84,一心做人,专注做事;二分看物,不偏不倚;三餐有节,清淡为宜;四季不懒,勤动为尚;五谷皆食,水果常备;六欲不张,益神良方;七分忍让,静坐安详;八方交往,遇事商量;九(酒)薄烟断,有茶乃良;剩下一条,十分健康。

  85,参禅访道,不若守护心门!

  86,修行人苦苦追寻,尽其一生的努力——开悟之难,据说恰恰是因为它唾手可得!

  87,当清晨醒来,你是否感谢自己还好好的活着,这就是你全部幸福的基石,单单活着就已经足够幸福!活着,竟然可以呼吸,可以工作,可以学习,可以的太多太多,活着真好!少些抱怨,多些智慧,好好活着。

  88,修心观照,守护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修行人当这六种感觉器官接触外境时,保持觉知,让看只是看,听只是听……不引发爱取,即超越烦恼。)

  89,因为宽阔,所以强大;因为理解,所以慈悲;因为无怨,所以欢喜!

  90,一生一死,乃见交情;一退一进,方显智慧!

  91,有些人就是來磨練你的,考驗你的,這些人就是你的老師!

  92,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你,至少还有自己可以理解自己!

  93,烦恼这个老朋友来了,并且带了情绪一家子。我问不满:为啥不高兴?怨气抢答:他(她)不够重视"我"。牢骚说了种种不是,愤怒在一旁紧握拳头,愚痴偷笑了:这些家伙又上当了!

  94,做人处事慈悲为怀,学习修行实践为主。

  95,让"身心和一",你就在"当下"!无需另外寻求。

  96,佛陀说过"慷慨赢得朋友"。也就是说许多时候常常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了解人家需要什么,其实人性是一样的,我们想要的其实也正是他人想要的。

  97,烦恼由心而有,无心烦恼何拘,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98,道,从来不曾离开我们,只是我们自己总是向外寻求,结果是"越求越远",当下反观我们缺失了什么呢?能离开你的都不是你的,看看什么东西不会离开,就是这个了(道)!这也就是洞山禅师悟道所写"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道)疏;我(道)今正是渠,渠今不是我"的意思啊!

  99,一僧问赵州禅师:乞儿来时,我们拿什么给他?禅师答:他并没有缺少什么!是啊,我们缺少了什么呢?我们此刻的身心所在即本来就"具足圆满",只是我们为外物所惑,追逐欲望永无止境,以至于累死而后已吖!

  100,有僧问赵州禅师:如何是赵州家风?答:我内也没有,外也不求。这是何等干净,真正的"本来无一物啊!"佛陀也曾说过"我依靠「一无所有」到达彼岸"。可以说只要还有一物耿于心中,绝不能说已到彼岸,我们可以自己检查看看,还有多少东西放在心上刺着自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