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花堪布:慈航路途 修行篇 第一章 禅修引导
格花堪布:慈航路途 修行篇 第一章 禅修引导
以毗卢七法坐姿放松,让心里的杂念随心所欲地生起来,当冒出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去看这个念头。这不是用肉眼看,而是让心自己去看,让心自己去面对自己。一般而言,不太强烈的细微念头,在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它会继续保留,一旦被发现,它自己会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乌云在空中消散一样来无踪、去无影。
譬如说,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花的时候,心里立即产生了这是一朵红花的念头。此时如果我们能立即发现这个念头的产生,它就会自己主动停下来,这也叫做念头的自解脱,念头的自生自灭。
但这并不是大圆满的自解脱,既不是空性,也不是光明,二者根本是两回事。不仅是心,包括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再以耳朵听到的声音为例,当声波通过空气传递到人的耳朵里面,引起鼓膜振动后,耳朵便听到了声音,但之后声音很快就消失了,这样的消失,跟空性完全不同。就像空中一颗流星划过去,一下子了无踪迹,不留下任何东西,仅剩下一片虚空一样。
找到念头消失的感觉后,立即停在这个境界中。这样停顿几秒钟,乃至一分钟、两分钟,然后在第二个杂念还没有产生,感觉比较好的时候主动打断它,之后又从头开始修。当第二个念头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观照它的诞生过程,并能意识到它自己会消失。在它消失以后,也要知道它消失了,但此时不能去分析。譬如去想,刚才我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然后我去看它,看了以后,它就消失了……不能这样分析、思维,因为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念头。我们需要的,是它消失之后的境界。其后又以同样的方法,去观察第三、第四个念头,就这样轮番不断地修,这是一个非常有用 的修法,这种修法有点类似于大手印的一种修法。
当然,这个方法对强烈的念头是不管用的,比如,当猛厉的嗔恨心生起的时候,即使我们发现到并去专注它,它也不会停下来,因为它发展得已经很强大、很有力了。中等以下的念头,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在没有证悟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会因为这与禅宗公案,以及大手印、大圆满字面所讲的内容比较相似,所以会觉得自己已经证悟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证悟不是这样的。我们自己可以去体会,这只是没有任何念头,非常平静、非常宁静的状态,它的本质是阿赖耶识,既不是光明,也不是空性。
虽然这样的境界离证悟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如果真的修出了这种寂止,前面的加行也修得很成熟,再加上具德上师的窍诀与自己对大圆满的强烈信心,则开悟也是非常有把握的。
如果一天修四座,坚持一个星期左右,也会有效果,念头一定会减少。但如果在效果出来以后,就停滞不前,再也不修了,那就没有用,过一段时间以后,一切又会恢复如初。
哪怕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凡人,经过这样的密法引导,也 能非常顺利、非常成功地抵达空性、光明的境界。
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休息?就是让『心』渡假。而如何才能让『心』渡假呢?就是『禅修』!唯有『禅修』才能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息!
以声音与音乐的禅修(声空不二)
首先,让你心安住在放松的状态中一会儿,然后先慢慢地觉察耳边所听到的声音,比如自己的心跳声或呼吸声,或者四周自然出现的一切声音,有些人认为播放大自然音乐或轻音乐也很有帮助的。你并不需要去辨认这些声音,也不需要专注在某个声音上。事实上,让自己觉察所听到的一切声音是更容易的,重点是,当声音触动耳朵时,培养对声音单纯的、本然的觉性。
你可能发现自己只能专注在声音上几秒钟,心便四处游荡去了。那也没关系,发现自己的心散乱了,就回到放松的状态,然后再把觉知移到声音上。就这样交替地专注于声音,以及心安住于敞开的松缓状态中。
以声音为助缘的禅修大利益之一就是,将会慢慢教导你超然地聆听各种声音,而不会对这些声音下定义,于是你开始学会听到声音,却不会对声音的内容起情绪化反应。当你逐渐习惯去察觉“声音不过是声音”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能够聆听批评,却不动怒或捍卫,也能够耳闻赞美,却不过度骄傲或兴奋。如此,你就能以一种更轻松中立的态度去聆听他人说话,而不会被情绪性反应牵着鼻子走。
有一个关于一位有名的印度西塔琴大师如何学会利用琴声作为禅修助缘的精彩故事。如果你不熟悉印度乐器的话,就让我先说明一下。西塔琴是一种有着长长脖子的乐器,通常有17根弦,像吉他一样,会发出种种美妙的声音。这位西塔琴大师琴艺高超,印度各地总有人邀请他去演奏,因此,他就像现代很多摇滚乐团一样,总是在巡回演奏,几乎没什么时间待在家里。
在一次特别长的巡回演奏之旅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发现妻子竟然有外遇。尽管如此,这位西塔琴大师还是很镇定,也许是多年不断练琴和演奏所获得的定力,以及这动人乐器的声音之故,他的心既安定又专注。总而言之,他并没有跟妻子争吵,也没有暴跳如雷,相反的,他跟妻子坐下来谈了很久。谈话之中,他感悟到,妻子的外遇与他自己广受全国邀请巡回演奏所产生的骄傲,其实都是贪着的表现。这是让我们沉溺于娑婆轮回的三毒之一,而他对名声的贪着与 妻子对情夫的依恋,两者并没有什么差别。
这个认识犹如晴天霹雳般打醒了他,他体悟到,倘若自己想要从这个执著解脱,就必须放下对成名的贪着,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位禅修大师,学习如何认出贪着其实只 是心的习性的一种显现。
两人谈完话之后,他把所有财产都送给了妻子,只留下西塔琴在身边。因为他仍然对它充满了强烈的贪着,而所有的理性分析都无法去除这样的贪着,然后他就去寻找老师 了。
最后,他来到一处尸林,即古代的坟场。尸林中,尸体大多被随意地弃置在地上,没有火化,也没有掩埋起来。这是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地上遍布着人骨、碎裂的骨骸,还有半腐烂的尸首。但是,在这儿却最有可能找到已经克服死亡与无常恐惧的禅修大师。如果无法克服这两种令人害怕的状态,就会不断贪执眼前所有,并抗拒未知的未来,因而 无法从娑婆轮回中解脱。
在这处尸林中,西塔琴演奏家终于找到了一位大悉达,也就是大成就者,梵文的意义即是“历经种种非凡试炼,而达到甚深了悟的人”。这位大成就者住在一间勉强可以遮风挡雨的破旧小屋中。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人,马上就感觉彼此有着很深的缘分一样,西塔琴演奏家对这位大成就者的印象就是如此,他请问大师是否愿意收他为徒,大师同意了,西塔琴演奏家于是就用树枝和泥巴在大师住处附近搭起了自己的茅屋,开始修持大师传授他的止禅修基本教 法。
就像许多禅修初学者一样,西塔琴演奏家发现,要遵循老师的指示还真是困难,即使乖乖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才坐没几分钟,却感觉像是坐了一辈子一样。每次一坐下来禅修,他就发现自己被弹琴的旧习性牵着鼻子跑,然后就会把禅修丢在一旁,开始弹琴。这使他感到罪恶异常,因为他竟然忽视自己的禅修,而宁愿只是弹他的琴。最后,他跑到老师的茅屋中向老师忏悔,说他就是无法静下来禅修。“出了什么问题?”大成就者问他。
西塔琴演奏家答道: “我对我的西塔琴实在太执著了,宁愿弹琴而不禅修。”
大成就者于是告诉他: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可以教你怎么用西塔琴禅修。”
西塔琴演奏家本来以为会挨老师一顿骂的一一我们大部分人面对老师时都是这样,但老师的话让他惊讶极了。大成就者继续说道: “回你的茅屋弹你的西塔琴吧,演奏得好不好都没关系,只要用本然的觉性聆听琴声就可以了。”
西塔琴演奏家松了一大口气,回到自己的茅屋开始弹琴。他听着琴声,不求自己的演奏是否臻至完美,也不期待从演奏或修持中得到什么成果。由于他学会了单纯地修持,而不期待成果,因此,几年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位大成就者。
所以呢,这个故事的寓意,其实是要我们学习如何善用自己的经验作为修持的助缘,而不期待任何修持的成果。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时刻的声音、景象、气味等,其实都可以成为禅修的丰富助缘。别只是一心一意要通过车水马龙的街头,要好好观察塞车时的种种知觉,这样的修持就是禅修的大好机会。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从忙着赶到哪里,转移到安住在你周遭的感觉上,那么,你大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塞车 大悉达”。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听音乐,如果没有好好利用来修行就太可惜了;听音乐禅修时,心放松下来,只是专注听,不用去辨别、分析,这个音乐如何好听或不好听,一点不要分别;最佳修法:开始皈依、发心、再修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再听音乐,然后安住。这样轮番交替修。最好每天不见断的修。象央坚让姆作的密咒音乐碟,应该有点加持,至少有密咒功德的加持力,里面喇嘛阿秋仁波切写的祈祷文 最具加持力,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禅修对境。
具有三层意义:其一,透过美妙之乐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大众积聚功德资粮;其二,藉由美妙之乐音,让大众得获相对之休憩及快乐,而乐音更是文殊菩萨、妙音佛母利众事业的化现之一。听音乐亦将得获来自 圣众之清凉加持。
其三,众生至今仍于娑婆中流转, 『我执』是主因,对于快乐,我们执取;对于痛苦不悦,我们执拒。但由于不识其究竟体性,无法如愿恒久的快乐,令我们痛苦;痛苦不悦挥之不去的情况,更令我们痛苦。因此,透过上师之慈悲方便教导,能让我们真正契入其体性,断除苦恼根源,得真实 究竟大乐!
《声空不二音乐禅》,即是以乐音为所缘,了知其音声性空之真义。乐音将会有不同风格之呈现,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惊涛骇浪;在最后并将此禅修体验用于行住坐卧之间。若人人能如此,必能进而逐渐影响周遭之人,社会世间当更加祥和安宁,善好之力量增显,烦恼递灭,众生之解脱则不远矣。这就是一切行者无惧无畏大菩提心的体现,也是自生遍在前进的方向。
『声空不二音乐禅』 『借以不同之乐曲音声,学会如何超然地聆听各种声音,而不会对这些声音下定义,不会对声音的内容起情绪化反应,渐渐能够聆听批评而不动怒或防卫,能耳闻赞美,却不过度骄傲或兴奋,如此便可发展出轻松中立的态度,而不会被情绪反应所控制,最后得获成 就。』
出入息禅修
有很多种利用(出入息)呼吸作为禅修对境的方法,在此只讲两个最简单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不仅最容易修持,在公共场合也不会引起大众向你行“注目礼”。你只需将注意力轻轻地放在吸气和呼气的简单动作上,你可以专心注意空气经由鼻孔进入你的身体,或把注意力集中在空气进出肺部的知觉上,只专注在吸气和呼气的体验上。由于呼气和吸气之间有着自然的短暂间隔,因此你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吸 气、呼气和间隔三个部分。
在我们紧张或散乱时,这种专注呼吸的方法特别有用。观照呼吸的简单动作可以在内心制造出一种安定与觉知的状态,让你得以退一步看清当下所面临的难题,而且能够更加冷静客观地作出反应。当你被压力逼得受不了时,只要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即可,没有人会注意到你正在禅修,大概连 你是不是还在呼吸都没注意到呢。
以呼吸为助缘的正式禅修则稍稍有点不同,以数息(计算呼吸次数)的方式让注意力更加完全集中。即把第一次吸气和呼气算成“一”,下一次吸气和呼气则是“二’’,以此类推,直到数到“七”为止,然后再从“一”开始算起。之后你可以提高次数,不过就像我们先前所提到的,一开始最好将修持的时间设定得短一些,这样你可以多次重复练习。
念咒禅修
以咒语来禅修是极具威力的技巧,不仅可以培养清晰的觉性,而且透过已证悟的大师们几千年来所持诵的这些咒语的力量,也能帮助我们净除层层的心理遮障,增长我们自利利他的能力。这样的联结一开始可能会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太像魔术了。不过,我们可以把咒语想成是在空间中回荡了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的音波,那就容易接受多了。
以咒语来禅修时,你的注意力是集中在一组似乎具有直接安定、清净自心效果的咒语念诵上。现在我们要做的这个练习,用的是一组由三个音节,即所有咒语的基础:嗡、啊、吽所组成的简单咒语。 “嗡”代表的是体验中清晰、分明,且有觉知的层面, “啊”代表的是空性,或者本具的广大开阔,而“畔”代表各种不同的显相及其空性本质的无二 双融。
一开始你可以大声地持诵,然后逐渐转为内心的默念,重点是继续持咒默念约三分钟,然后让心安住。就这样交替练习持咒、安住,能做多久就做多久。无论你是否能立即感 受到成效,让你自心解脱的种子此时已经抽芽了。
但解脱通常很少以我们所认为的形式到来,事实上,对大部分人来说,解脱不仅是不熟悉,而且显然是很不愉悦的概念。这是因为我们实在太习惯自己的锁链了,这些锁链也许擦伤了我们的皮肤,也许让我们皮破血流,但是,至少这 是我们所熟悉的。
然而,熟悉感只不过是一个念头,有时候也只是一种感受罢了。为了帮助我们度过从熟悉感到解脱的艰困转化过程,佛陀给予各种直接运用念头和感受的教法。时间短,次数多(禅修)神经元对话制造了某种看似天然生成或独立的自我,或者某种看似天然生成或独立的他人。若想斩断这些积习已久的神经元对话,那么,养成正式禅修的习惯是最有效的方法。若能抽出时间做正式禅修,你就会发展出一种具有建设性的习性:这种习性不仅能削弱旧有的神经元模式,还能有效地建立起一种新的神经元模式,使你能认出自心如何参与 感知过程。
虽然一天当中随时都可以进行正式禅修,正式禅修的最好时间是在经过一夜好眠,尚未进行任何日常活动的清晨时刻,这时候我们的心最清新,也最放松。出外工作或进行生活琐事之前,先拨出一些时间做禅修,会奠定你一整天的生活基调,也会增强你整天持续修持的决心。
不过,有些人实在没办法一大早起来做正式禅修,勉强把清晨的禅修列入每日行程当中,只会让你觉得禅修是件例行丁作罢了。如果你发现真是这样,请务必另外选一个比较方便的时间,也许是午餐时间、晚餐后或睡前都可以。正式禅修并没有什么“规定”,不过,倒是有个非常实用的指导方针。 “时间要短,次数要多”。
发现有许多人才初学禅修,就为自己设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他们认为禅修就是必须以标准姿势坐得愈久愈好,因此就坐在那儿,试图把自己“镇定”在禅修状态中,试图用意志力迫使自己进入平静的状态。一开始几秒钟,这种方式似乎很有效,他们真的感受到某种宁静的觉受,但是,心总是不断在变动,不断在处理新的念头、新的对境,以及新的感官触受。这本来就是心的工作,而禅修即是学习如实面对 自心,而不是强迫你的心套上某种佛法束身衣。
我们以为连坐好几个小时便是所谓的“精进”,但是,真正的“精进”并非强迫自己超越原本的极限。真正的“精进”是指尽一己之力做好,而不足专注在你想要达到的结果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过于松散和过于紧绷之间,找到一 个适宜的中间地带。
经典中记载了另一个琴艺非凡的西塔琴家故事。他是佛陀的亲近弟子,但佛陀发现这个弟子非常难以调教,因为他的心不是太过紧绷,就是太过松散。当他一紧绷起来,不仅无法禅修,连佛陀教过的简单祈愿文都不记得要怎么念诵。可是当他的心过于松散时,就十脆连修持都放弃了,只管睡 大觉。
因此,佛陀最后终于问他: “你回家后都在做什么?在 家里会弹琴吗?”
这位弟子答道: “会啊!”
“你的琴艺高超吗?”佛陀问他。西塔琴家答道: “是 的,我是国内第一把交椅。”
“那么,你都怎么弹琴的呢?”佛陀询问他, “弹奏音乐时,你都怎么调整音调?把弦调得很紧,还是调得很松 呢?”
“都不是,”弟子回答, “如果我把弦绷得太紧,就会发出‘铮铮’的声音;如果调得不够紧,就会发出‘蓬蓬’的声音。只有当我把弦调得刚刚好,不紧不松的时候,音调才会准确。”
这时,佛陀微笑了,跟这位西塔琴家交换深深的目光。 最后,佛陀说道: “禅修就是要像这样。”
这个故事说明了初学禅修时,避免过度紧绷是很重要的。现代人由于生活繁忙,在初学正式禅修时,就算每天只抽出1 5分钟,也都代表了极大的承诺。无论你将这15分钟分 成3个5分钟,或5个3分钟来练习都可以。
尤其是在初学时,尽可能投入时间做禅修,同时又不过分紧绷,这点是绝对重要的。我可以提供大家的最好建议是,把禅修看做上健身房。实际到健身房运动15分钟,总比什么都没做好太多了。所以,即使你只能花15分钟做禅修,也比完全没有投入修持好得多。有些人只能举10磅重,有些人却可以轻易举起50磅;如果你只能举10磅,千万不要逞强举50磅,否则不但会把自己累死,而且很可能会就此放弃。禅修时,要像上健身房运动一样,尽力就好,不要超过 自己的极限。
禅修又不是竞赛,你轻松地花1 5分钟所做的禅修,最后可能比有些人过分勉强地花好几个钟头做长时间禅修来得更有益处!最好的禅修原则是,禅修时间要比你自认为自己能力所及的时间再短一点。如果你觉得向已可以禅修4分钟,那就禅修3分钟;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禅修5分钟,那么,4分钟之后就可以停下来了。
以这样的方式练习的话,你就会发现自己热切期待下一次禅修的到来。因此,与其让自己觉得自己达到某种目标, 还不如让自己感到意犹未尽来得好。
另一个更快速的短时间禅修法,是用一点时间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一种为了他人利益,而渴望达到某种程度了悟的心态。别太在意这个渴望是否特别强烈,这个发心本身就足够了。练习一阵子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个发心开始有 了重大深远的切身意义。
在你花了一些时间生起这种宽广、包容的心态之后,以无所缘禅修安住自心一会儿。无论你在何时选择了什么方法 禅修,禅修之后,再交替无所缘禅修是非常重要的。
在安住自心与生起菩提心之问,至少已经过了一分钟。
现在你有一分半钟可以好好练习你所选择的方法。不论是专注在一个视觉的对境、一种气味或一个声音上,看着念头或感受,或是练习某种悲心的禅修等都可以,之后就安住在无 所缘的止禅修中约半分钟左右。
(禅修次第为:一、生起菩提心。二、安住自心于无所 缘惮修。
以上两者为前行,约用一分钟。三、正行:有所缘禅修。自选对境。约用一分半钟。正行后:安住自心无所缘禅修。约用半分钟。四、结行:功德回向。约用半分钟。所以 在这个例子中,整座禅修用去了三分半钟)
修持快结束时,你大概可以用30秒时间做“功德回向”:,无论是公开教导或私人面谈,我常常被问到这个问 题: “为什么最后一定要做功德同向?”
在每座修持结束之前将功德奉献出来,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祈愿,也就是祈愿将修持所获得的任何心智力量或情绪力量都奉献给他人。这不仅是殊胜简短的悲心练习,同时也 是消融自他差异的一种极为微妙之法。
功德回向只需30秒钟,用藏文或中文都可以,中文偈言 如下:
以此功德愿众生
圆满福德与智慧
以此福德智慧故
愿能证得二妙身
另外,虽然我不能说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有些学派相信,以西藏原文读诵祈愿文可以增强其力量。他们认为这些藏音祈愿文已经被念诵回响了许多世纪,因此通过藏音的复诵,可以跟这些古老的声波产生连接共鸣,因而增强回向的力量。无论你选择用正式的藏文偈言或非藏传的中文偈言, 以功德回向结束修持是有其实际原因的。
“功德”的藏文是“索南”,意思是“心智力量”或“发展心智力量的能力”。从事善行时,我们自然而然的惯性想法足: “我真是个好人!我刚刚才做了禅修,才为一切众生做了祈愿,祈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那我能从中得到什么?我的生命会因此而变得更美好吗?这些修持对我有什么 好处?”
这些话也许跟你脑海里的想法并非一模一样,但也八九不离十了。而你也确实做了好事,唯一的问题是,这样祝福自己通常会强化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感。“我做了一件善事”“我真是个好人”“我的生活将有所不同”等,诸如此类的想法微妙地强化了一种观感,那就是自我与其他众生是分离的,会对你修持后所生起的悲心、信心和安全感逐渐 造成损害。
通过同向你修持的功德一一换句话说,刻意思维“每个人其实都渴望一切有情众生之间充满平静和满足”,你就会很巧妙地将“自我与他人为不同个体’’的神经元惯性认识逐 渐消融殆尽。
日常生活禅修
现在讲一个很简单的禅修方法,适合非常忙碌,没有时间修行的在家居士,每天用十分钟,简单坐着,让心安静、放松下来,然后观察心,此时不管心里起什么念头、情绪、身体感觉,如抓痒、打哈欠等都不要跟随,不论什么进入心里,比如佛菩萨,象一个局外人,只是看着它,包括外面有什么事情,声音,都不要跟随,电话响了,不要接也不用去关掉;修行熟练后,时间可以逐渐延长,随时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关键是不要间断,每天都要坚持,这是一个非常简 短甚深的禅修法。坚持一到三年,会有很大的效果出现。
信心
法王如意宝与堪布曲恰仁波切是真正的佛,他们圆寂时都烧出金刚舍利。对普通人来说,佛的境界不可思议。我们所感受到的法王的慈悲和智慧,只是佛陀无尽功德藏的沧海一粟罢了。很多人去学院参加过法王的荼毗大典,现量见到熔铁成浆的烈火却烧不坏法王的肉团心,火焰过后出现的是金刚舍利。一般修行人如果戒律清净,精进修行,成就了罗汉果位或菩萨果位,荼毗时可能会出现舍利,但绝不是金刚舍利。金刚舍利在佛教中只有当修行人证得佛果时才会出现。所以,法王如意宝与诸佛无二无别,这不是夸大其词,也不是方便假设。如果在修行中真诚地向法王祈祷,不要怀 疑,我们一定会得到佛的加持。
有的居士虽然没有见过法王本人,但对法王的信心很大,非常想以法王为上师。后来他们拜见一位活佛时,向活佛请教能不能将法王观想为自己的上师。这位活佛却说:“你们没有得到过法王的传法、灌顶,没有在法王座下听闻过佛法,所以法王不是你们的上师。你们现在可以在我这里求灌顶,这样我们可以确定上师与弟子的关系。”听说这件事后,我非常难过。没有见过面就不能作为上师,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在佛教历史上,修行者依靠早已离世的前辈大德的精神指引和加持而证悟本性的例子很多。像大圆满祖师吉美林巴尊者与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生活的年代相差几百年,然而凭借对无垢光尊者的不共信心,吉美林巴尊者修法时一直向无垢光尊者祈祷,最终在上师的加持下,成就了与上师无别的佛果,被宁玛巴弟子尊为继无垢光尊者之后的又一位大圆满祖师。另外一个例子是法王如意宝与全知麦彭仁波切。法王出生前,麦彭仁波切就已经示现圆寂了,但法王对这位前辈有着坚定的信心,十几岁时在圆满念诵麦彭仁波切所著《大圆满直指心性》-万遍和麦彭仁波切祈祷文一百万遍后,证悟了无上大圆满。所以上师与弟子之间关键的是心灵相契。无伪的信心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而成就者的加持原本就无所不在。
现在的佛教徒大概没有谁见过释迦牟尼佛本人。如果没有见过就不是上师,那么释迦牟尼佛就不是我们的上师,我 们也不能自称佛弟子了。这不是很矛盾么?
任何人只要对法王如意宝有真实的信心,都可以把法王 如意宝观想为自己的上师,修其上师瑜珈。
对上师有信心,对众生有慈悲心,相信因果。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即使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到面前讲大圆满,也不可能开悟;做到这三点,哪怕魔王现身也无法引导你偏离解脱 正道。
并非真正把上师看作与佛无二无别,而认为上师之外还有更高明的佛菩萨,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可能开悟。
释迦牟尼佛涅槃前,阿难悲伤不已,劝请佛陀住世。佛陀说:弟子,不要难过,我会以上师的形象再回来度化众生。佛随顺众生的业力因缘,以不同形象救度众生于轮回苦海。有时,他示现佛的形象,如佛陀在世转*轮时;有时他示现菩萨形象,如文殊、观音菩萨;有时他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我们所见到的上师;有时他甚至化作鸟、牛等动物,去度化有缘众生。所以,上师就是你现量能见到的佛,就是你内在佛性的具体外相。
法王如意宝说:我们与麦彭仁波切的因缘非常近,观想时把上师、麦彭仁波切、文殊菩萨观作一体,就一定能得到加持,一定能开悟。我一岁多刚学会叫妈妈时,就有不造作、自然流露的大悲心。七八岁,心里对大圆满的境界有所领悟。而我证悟无上大圆满是在十五岁时,对麦彭仁波切生起巨大信心,通过祈祷麦彭仁波切,专心念诵《直指心性》后实现的。麦彭仁波切传下来的法门,一定要常看,常修持。 我所持有的大圆满传承中所有祖师,从普贤王如来到托嘎如意宝,无一例外都是真正的佛。虽然我自己只是一介凡夫,但我的传承依旧清净殊胜无比,因为我从未把我最亲近的根本上师麦彭仁波切和托嘎如意宝看作与佛有别,也没有令其他任何为我传过法的上师心生不悦,我诚心诚意地敬爱他们。求法者啊,当你去求大圆满传承时,务必对传法上师仔细观察。如果他曾令自己的上师不悦甚至毁谤上师,他的传承就被染污了。如黄金般珍贵清净的传承之线,到他那 里已经断了,透过他你将得不到传承的任何加持。
其实,学识和证悟是两回事。通达经论当然会有助于开悟,但不一定能保证开悟。证悟说起来也简单。 《文殊静修大圆满一一手中赐佛》涵括了从凡夫到圆满证悟成佛的所有修行内容,但它写下来才不过薄薄五页纸。在我们的教法传统里,只要依止的是真正的大成就者并对上师具足信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开悟。
当年,华智仁波切和弟子纽西龙多在石渠修法。二人生活清苦,每天只能吃到一点点糌粑。某天,一位施主供养了一个人参果粉和奶渣做成的大饼。华智仁波切说: “我们分一下,一人一半。”纽西龙多推让道: “上师,你吃就行了,我不要。”华智仁波切说: “拿刀来,我来分。这个饼头在哪尾在哪?”纽西龙多一听这话,心里豁然开朗,就在那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证悟境界。
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麦彭仁波切的。他去求见蒋阳钦哲旺波,被傲慢的侍卫挡在门外。麦彭仁波切奋力把门卫推到一边,强行闯进院内。一进来看见蒋阳钦哲旺波斗篷蒙面坐着,他吓得大气不敢出,低头乖乖跪在上师面前。突然间,蒋阳钦哲旺波从斗篷里伸出头来,一巴掌重重拍到麦彭仁波切头上,大喝: “你是谁?”麦彭仁波切显现上当下便开悟 了。
汉地禅宗也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大家不要把它们当趣闻轶事听,或是觉得开悟原来如此简单,说不定自己哪天也会无缘无故地开悟呢!如果你对上师没有足够的信心,哪怕大棒打破头,也是不可能开悟的。我们普通人不要总是想像证悟会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突然掉到自己头上,大圆满法已经为我们清清楚楚地指明了修行、证悟的次第,我们按照次第精进修行就会有效果。而在修行中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来 自于上师的慈悲加持。
法王如意宝说过:得到大圆满法的人,如果对上师具足信心,不破密乘戒,不诽谤佛法,并按次第精进修持,今生就有可能解脱。没有做到即身解脱的,在临终法性中阴或转世中阴出现时,也能解脱。不用说人道,就算畜牲道等其他道的众生,只要听到大圆满法,来世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之间一定能再值遇大圆满法,条件具足的话,一定能解脱。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