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祈竹仁波切:《福份无量》--积福之道开示 布施与福报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作者:祈竹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祈竹仁波切:《福份无量》--积福之道开示 布施与福报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著作

  前言

  【福份无量】乃依据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宝哲于二零零四年在佛教显密研修院香港分院所作开示,经翻译及编辑,另增补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中之熏烟供养法门开示内容而成书。

  本书内容浅白易明,其中对福德与因果的关系有详细解释,但却并未涉及艰深之佛学概念与名相。对初入门之佛教徒来说,本书是一本极佳的入门书籍。

  --------------------------------------------------------------------------------

  布施与福报

  布施是菩萨六度之一,乃成佛之方法。布施的定义是以无吝啬或不舍得的心施舍,其关键在于布施的心,而非布施的物。

  布施有不同层次,若以利益众生而发愿成佛的心行施,这是成佛的因;若以为求解脱之心行施,此即成解脱之因;若以普通层面之利益他人的心行施,此虽不为成佛或解脱之因,但仍会带来极多布施之善果。

  布施分为三类,一为法布施,二为无畏布施,三为财布施。我们今天的讲题主要针对第三种,但前二种衲也略为介绍一下。

  法布施

  我们先讲一讲法布施。甚么是法布施呢?在未遇正法前,众生是愚昧的,犹如盲了眼一样,分辨不出善与恶的分别,所以他们不断作恶,以致堕入三恶道中受苦,万劫不复。法布施便是对众生施以佛法,令盲者开眼而见到光明。

  欲正式作法布施的人,必须有好的发心、动机,而并非为了想弟子众多、出名或求财。在开示佛法时,必须自己具有清净及由佛陀经历代祖师未曾中断过地传下来的传承,同时在开示时不可有误导之过失。在说法时,不可把大乘、小乘、显乘或密乘混杂地教,亦不应单单为了讨好听众而说听众爱听的话。正确的开示,必须是有历代师承、正确无误及依次第而教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听众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若对大乘根器说小乘法,或对小乘根器说大乘法,效果必然不会太好,而且亦非圆满的法布施。

  有些人以为教授邪术亦是作法布施,这是不正确的。教授邪术、邪咒等法门,并不是作法布施范围。在现代我们比较少接触到邪术,但在古代的印度,有很多行邪道的术士,他们有一定的神通能力,而且常常以这些神通能力加害佛教的出家人及行者。作为佛教徒,我们不必怕这些佛教的邪术,亦无必要专门学它们的对治及克制方法。只要我们对三宝一心依上,邪术便不可能加害。此外,我们亦可修度母等法门(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法会】系列之第三及第四集),便可防止邪术加害。

  在座中大部份听众并非出家人,而出家人亦不一定有一天会成为正式登座说法的法师,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可行法布施。只要以作法布施的心,对别人在闲谈中说一些慈心的道理,或说及因果与业力,或教导别人戒杀,或引导他人皈依三宝及行十善业,这全部属于法布施的范围。我们在日常诵经时,若令附近的牲畜、昆虫乃至人等听到经咒之声,这亦算是法布施的一种方式。所以,任何人皆可以他的适当方式来作法布施,并不限于大法师之流方可修这种善业。

  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的意思,是把寿命施予众生,譬如说我们把屠房中待杀的牲畜买回来放生,这便是无畏布施的一种了。

  在作无畏布施时,我们应以适当的智慧运作,以尽力确保被放生的众生暂时无生命危险,譬如说我们把牠放在安全的荒野中等等。当然,我们无能力令众生永远不死,但出于善心,令其暂逃一劫,已是十分大的善业了。

  常有很多人问及有关捐血的问题,衲在此亦顺便谈一下。捐血能令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这肯定属布施善业。若对方因此而活命了,这应属无畏布施种类。此外,由于血来自身体,在某种角度来说,它亦有点类似身布施;又由于身体来自父母及祖辈,以身体而作之善业,便是利益在世或已故的父母与祖辈的最佳办法(注:有关利益父母之开示,见法师著作【孝份无量】)。

  财布施

  法布施、无畏布施与财布施均能得很大的福报,但法布施主要乃身为法师者之工作,无畏布施则与延寿较有关联,而财布施则为在家人积福之最有效方法。福份并不单与物质财富有关,但对很多人来说,财富是极重要的。财布施的最直接果报便是令我们丰足、有财。

  财布施亦分很多种类,譬如说它可分为外物及内物布施等。内物是指自己的身体,外物则包括其它外在的东西,例如金钱、食物及药品等。

  我们先讲所布施的物品。并非给予任何东西都属圆满的布施行为。布施品必须来源清净,即并非偷来或以其它恶业所换取来的。此外,布施的物品必须恰当,譬如说对持素的人施予肉食或给别人坏了的食物,便是不恰当的布施品了。在一般情况下,送武器或毒药,让别人可以伤害其它众生或自己,亦属不当之列。所以,若我们赠送钓鱼用品给别人,这便不算是如法的布施行为了。作为佛教徒或希冀得福乐的人,第一件事便是不该伤害众生的生命。真正的三宝弟子,应该为了保护其它性命而连牺牲自己生命亦在所不惜,怎可以刻意伤害其它生命呢!所以,我们不应赠送武器或钓鱼用品等给别人,亦不宜经营钓鱼、打猎用品或武器生意。

  布施的时间有时亦很重要,譬如说在泰国等地及古代的印度,有不少持过午不食戒的出家人,如果我们在午后才对他们供养食品,这就是不恰当的时间了,所以此布施行为亦说不上是恰当的布施。

  总之,布施必须令对方满足,同时亦不伤及对方或其它众生的身心健康,否则便失了布施之意义,亦不能得到完整的布施之善报。所布施之物品,并不限于金钱,药物、衣服、食品及房舍等全都可以是恰当的财布施物品。

  至于身布施,必须有一定境界的行者才能做得到,我们凡夫无法真正圆满地做到。基督教常常说耶稣为了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大概真有其事,而且亦值得赞叹,可是我们的佛陀却为了一切众生而牺牲了生命无数次之多,这更加值得我们赞叹、顶礼。对圣者来说,若有人来求祂的心脏,衪会毫不犹豫地把心挖出来赠奉。这种修为我们连想象也想象不来!可是,我们虽暂时做不到此等大善业,但我们可以阅读祖师及佛圣等的传记,看看祂们如何为众生而舍身命,譬如说佛陀的舍身喂虎之善行等。在无法效法之情况下,若我们起码能心生赞叹,这也有其功德。

  为甚么衲叫大家勿急于布施身体呢?这是因为我们根本未到达此境界。若疯狂地乱加效法,只会因痛楚而自然生起瞋心,反而得到反效果。菩萨行者即使活生生地掏出心肝赠予他人亦能安然做到,衪们不会有丝毫思及自己可能会死的问题。我们显然并非这等大士之境界。不要说活生生地送赠身体了,在我们中有许多人连在死后捐赠器官予他人之善行亦不敢答允;在被一只蚊子轻轻地叮了一下时,我们第一反应是甚么呢?我们往往马上会想:「不知道牠有没有病毒?我会不会受传染?」我们只会想及「我」、「我」、「我有危险」、「牠该死!怎么敢叮『我』!」,但我们绝不会在第一时间去想:「牠一定是肚子饿了!真可怜!」我们眼中及心中只有自己,绝无他人,更不必说其它非人类的众生了。即使在布施时,我们亦主要是为了求自己的福报,重点仍往往不是放在对方的身上。以往有一个噶登派的祖师,他的耳朵中有一条毒虫跑了进去,所以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这十分简单!我帮你把这虫毒死就行了!」祖师像听到天下最大的奇闻般,他马上说:「这怎么可以呢?绝对不行!」,所以他就走了。他宁愿死也不愿伤害这条小虫。后来他倒没有死去。他一直修自他交换法,准备面对死亡,可是后来毒虫却自己跑了出来,结果祖师便没事了。我们想想这位先辈的心态,再看看我们自己。换了是我们,必定连思索一秒钟亦不必,马上便会决定杀死小虫,而且我们会有许多堂皇的借口支持自己的杀生行为。在平时,我们假装修行得很好,但在一出了事时,我们往往变得与其它畜牲分别不大。由此可见,在我们现在的境界,高谈甚么身布施的意义并不大。顺带一提,捐血救人及应允在死后布施器官予有需要的人,是极佳的善行,而且是我们能轻易做到的布施。这两种布施,应可说是与身布施相似的善行。

  此外,我们亦可在心中把自己的功德布施予一切众生。

  除了布施的物品及时间必须恰当以外,我们亦必须具有好的布施心。布施时,受益的是自己,我们是为了自己而布施的,所以我们切勿看不起受施的对象。如果有人来求施,我们不看这些人的需要之大小,却对顺眼的人多给一点,对不顺眼的人冷言冷语,这是很不好的。有些人为了求名或求利而布施。在这些情况下,他们的动机是世俗之心态,所以难说能得福报与否。受施方肯定是得益了,但这类的施主并不一定也得益。总的来说,布施必须基于欢喜之施心,绝不可有吝啬、不舍得之心理。若能以出离心或菩提心行施,则福报会更大。

  佛教中有一种称为「财尊法」的法门,修这些法门能得世间及出世间之财富(注:有关财尊法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系列第一及第三集)。在古代,一般传统是先修长寿法,次修增长智能之法门,最后便修财尊法门。为甚么有这先后次序呢?这是有理由的。若有财、有智却短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所以延寿是最重要的;若寿命长却无智慧,便无法分辨善恶,长寿可能反令自己有更多机会造作更多恶业,导致无利益而反而有害的后果,所以智慧是第二项要求得的;有长寿又有智慧者,若又能得财富,便可以利用这些财富来利益及救助许多众生了,所以财尊法排第三位。财尊法有没有效果呢?它有一定的利益及效用,但也要看行者有无适当的善因。过往曾有一个僧人写过一偈,偈文中僧人向财尊祈请的其中两句说:「若我过往曾布施,此生不必向汝求!」这是甚么意思呢?这是说作布施的人,即使不欲得到财富,财富也会自然地追随他。即使他不修财尊法门,财富也会自己追上门来。由此可知,欲求财富者,布施才是究竟的法门。财尊法门不能说完全无用,但它的奏效与否其实最终亦取决于行者有否如布施等之善因。如果我们在过往世曾行布施,有了布施之因,这个因本来尚未成熟,所以暂未见其果报,现在我们修持财尊法门,便犹如在未发芽的种子上淋水、施肥,令它迅速地提早结果,这样便能见到一定的灵应。若完全无因而又不愿做新的布施等善因,恐怕修甚么财尊也没有用!

  除了布施以外,对圣众行供养,其功德与福报亦极大。举个例说,如果我们诚心地向佛陀圣像供灯,这便是极容易而福报甚大的一种法门。

  供灯必须留意,灯油要用较优质的油,灯芯的粗幼及长短也要刚好,否则便会有黑烟及焦味或在灯明时发出轻微爆裂声,这都是不很吉祥的。供灯有很多利益,同时也有一种传统的占卜法。这种占卜不为别人问事,而只是一些真心修行的人,在自己遇到无法决策的情况时,依赖三宝祈求启示的方法。修行才是最重要的事,但我们也不妨见识一下这类问事法。据很多人说,这个方法也的确颇准确的。

  我们先把油灯擦得干干净净,再装上极好的灯芯及上好灯油,然后把灯供在佛像前方。我们坐下来诚心祈请,先观想度母、观音或任何佛陀在前,然后我们对三宝供灯,并一心祈求启示,同时心想我们要问的事。在发愿后,我们不必坐等,只须在灯油烧完而灯火自然灭了以后,观察烧剩的灯芯之朝向,以此来推测吉凶。

  若烧剩的灯芯朝向东方,代表事情会顺利、吉祥和如意,这是肯定式的答案。若烧剩的灯芯朝向南方,答案是否定的,事情会有障碍、不能如愿。灯芯朝向西方代表中上的结果。灯芯朝向北方就代表有一点不太好。

  一般人应在佛像前供灯问事,但对高境界的行者来说,无佛像也可以。作这种占卜问事的关键,是必须有很好的发心和对三宝有很真诚的信心,有无佛像并非最重要的因素。

  在大藏寺有一位老师父,他的眼力不好,但他很喜欢观灯占卜,所以他总爱命年轻的僧人代他看灯芯的状态。这位师父在灯芯的朝向不吉利时,他便会担心。我们年轻的僧人总会胡乱说些吉祥的征兆来敷衍他。他每次供灯都会问,他每次问我们就每次胡乱说吉祥的话,他却从来没怀疑过为何他问的事永远有吉祥的答案,所以他总是很高兴的。我们年轻的僧人这样胡乱地敷衍老和尚,一半是为了免得老和尚担心,但也有为了捣蛋的心理。当时我们都太顽皮了。这样做其实很不好。

  衲今天提到了供灯,所以才顺便说说观灯问事法而已。对三宝有信心而欲用这方法问事的人不妨一试,其它人当作是长点见识也就是了,不必太认真。

  除了供灯外,有一种熏烟供养法门亦十分适合在家居士积福之用。这种供养同时供养所有圣众,也布施予所有六道众生。烟供的对象有四组,一为三宝众,二为具功德众,三为六道有情,四为冤敌及魔众。在对三宝众行供时,我们以恭敬心作供。对具功德众供养时,我们应以请贵宾吃饭的心供养。在对六道众生布施时,应以慈悯之心而作。在对冤敌及魔众布施时,应有类似还债后如释重负的心态。有些人以为熏烟供养法是对鬼类施食,其实这是种误解。熏烟供养法门之供养及布施对象,包括了一切三宝圣众,亦包括一切六道众生,何止鬼类而已!在同一座间,我们上供一切圣众,下施一切众生,所以其功德及福报不可思议。在布施时,布施对象包含四百四十种病魔及很多其它魔类,这供养就如还债般,从此牠们不会加害我们,所以这法门能除去一切障碍及病患。在供养圣众及对其他众生布施时,我们积集了极大善因,所以能得极大福报。在西藏我们常常会修熏烟供养法门。它虽然并不被称为「布施」,但其实正是布施的其中一种形式。

  若我们愿行布施,其实并不乏机会。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满街都是乞丐,这就是我们利益自己及利益他人的最佳机缘。

  布施法门的直接果报是令我们今生及未来生不至贫乏,这包括了金钱、食物及药物种种方面的贫乏不足。许多人以为学问、出身及智商是成为富足的人之条件及前提,但我们若加以观察,会发现很多人既有良好出身,又有很高学历,智商又十分高,且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但他们却一事无成。富足其实并不取决于上述因素,而取决于业力及心态。若人富但吝啬,其实根本亦说不上是真正的富足,而且难以得到快乐;若不肯布施,甚至见死不救,或劝阻他人行施,今生及未来生皆不会有福报,甚至极可能在未来生于饿鬼道之中。如果我们以良好的动机,又好好地作正确的布施,便能得到福报,家庭也不会有障碍。

返回目录

----------------------------------------------------------------------------------------------------------------

更多祈竹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