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法语格言:法雨清凉第001期
法师法语格言:法雨清凉第001期
《楞严经》的启示
《楞严经》的观念主要就是修六个字:第一个明象位,第二个立德业。
我们一个人很容易犯错,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站错位置。
我们在佛法修学不能否定过去的业力,叫循业发现。
就路还家,要从因缘当中回家。所以你要找到你的定位,然后呢?第二个更重要,立德业,在你的因缘当中去修学。
整个《楞严经》的观念就是在发明怎么样随缘不变。第一个工作,先成就自利的功德;然后告诉你,怎么样从不变当中来随缘积功累德。
一个修学《楞严经》的人,他在修学善法是不决定的,没有一定的法门,他依止清净心,顺逆皆方便。
把握机会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能把握。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只能影响别人
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么样?使令他改变,而这个时候你的善巧就很重要。诸位要记住不是你让他改变,你是创造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让他自己改变。
在求法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心态就是善法欲。佛法是你要主动去追求的,你才能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动地配合。
在修学佛法的因缘当中,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善知识有方便力,他能够帮助我们破恶生善。而所有的善知识最殊胜的就是佛陀。
修行的性格要带一点钢骨,但不要带钢气。
面对烦恼不要藕断丝连,爱断不断的。
龙树菩萨说,无我智是一个如实的观察。就是说,并不是本来有一个我,佛陀硬生生要我们修观把这个我消灭掉。而是本来就没有我,佛陀只是要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这是如实观。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
在大乘的修心法门当中,天台宗是去找他的过去,净土宗是找他的未来,这个地方大家要把心地法门抓到。净土宗是既往不究,它不管过去的,但是你未来很重要。
空性是一个生命的总相,不管是快乐,不管是痛苦,它的本质都是无常无我的,都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
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不会平等,平等你就没办法修学。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面对恶念,是要善法来对治的,以善破恶。
一切法是染净和合的,看你用什么因缘来面对,往往危机也就是一个转机。所以这当中就使令整个菩萨的法执慢慢地淡薄,用平等心来面对一切。
一个初学者来到僧团,跟你讲道理也没有用,干什么?拜佛去。拜佛,嘴巴赞叹佛陀,内心观想佛陀。为什么?栽培善根。让你这个明了的心跟三宝关系慢慢地密切,就好像一个木材先把它烘干,总有一天圣道的火就可以把它点燃。
我们对因果的态度,应该是从果报中反省自己的因地,这称为“观果知因”。反省自己今生的果报中,有哪些是满意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曾经有这样习惯性的善业;有哪些果报是不满意的,这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心中,有一些是你习惯性的罪业,这些应该要处理修正的。
所以修行的内涵,不是每个人都相同的,佛陀宣说众多的教法,并非要每一个人都去修,而是要针对自己比较弱的部分去补强,若某方面做得很好,就不用再加强。
在修学的方法上,有的经典是属于破坏性的,如《般若经》专门破执,你讲一个东西,它就来破,破到最后就无有少法可得;有的经典则是建设性的,它要你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这是属于有相行。
在灭恶方面,恶法虽有很多,但哪些恶法绝不能触犯,若触犯马上会障道;在生善方面,善法虽也众多,佛陀告诉我们哪些功德一定要先成就,否则将一事无成。佛陀在临命终时,对灭恶生善的内涵已没有时间广说,只能抓住重点宣说,诸位在读本经(《佛遗教经》)时,你将能体会佛陀的彻底悲心……
声闻法对菩萨来说是共学的,声闻法主要是对治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对凡夫是比较实际一点,因我们现在经常所起的烦恼都是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如果能善加利用声闻法,对我们现前的环境来说特别扼要。
精进与不忘念之间的差别,精进的体性是勇悍,所以偏重在身、口的行动力,如往生咒、大悲咒一天持几百遍,这是精进,对所修的法门能专一相续不断的用功;不忘念则偏重在内心智慧的观照力。
成佛之道没有两人完全一样
我们离开家太久了,但是我们回家的路,不是每个人完全一样,不可能。
成佛之道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他适合走的路,不见得适合你。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妄想,而每一个人形成妄想的因缘是不一样,这个人妄想是这样形成的,他必须这样对治;你的妄想是另外一个方式形成的,你必须有你的对治之道。
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你必须在这么多的善知识的法当中,听闻以后融会贯通,安排一个你自己适合的道路,否则你就不知道怎么修行,因为每一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
你得到一个观念,你就要试着去实践,即便你走出半步都好,你的心要强迫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往这个方向去思考。
佛法的信心,佛法的宗教情操,来自于真实的受用做基础。你可能刚开始是仰信,但是如果你学了佛法很久以后,你都没有得到真实的利益,你那个信心就很薄弱。
所以如果你今天能够听闻以后,能够随转修心要,你顺着去思考而产生利益以后,你对佛法的信心会更加的坚定,就是说你听到一个新的观念以后,要强迫你自己尽量往这个观念去思考,要改变过去的老毛病,要去付诸行动。
房子为何暗?因为光明不足。
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若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内心会生起邪念呢?因为我们的正念不足,有如房子为什么黑暗呢?因为光明不足。
譬如拜完一部《八十八佛》,或打完佛七,心中有了正念。若心中有正念,即使遇到污染境界。别人虽触恼你,你并不在意。如果内心没有正念,心中空虚,有一点恶因缘的刺激,自己就会起烦恼。
所以一个人是否会起烦恼,重点不在于外面的境界,而是心中是否有法宝。
所以修行不是让眼睛不看东西,耳朵不听闻,而是心中要栽培正念。
心中有正念力的人,犹如穿着坚固的铠甲,虽然处在刀、枪的危险军阵中,刀剑也不能伤害他。
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迷惑颠倒,所以我们很多心灵的力量发挥不出来。
其实妄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能产生觉照,你就随顺它而走。
其实妄想本来是不真实的,那么它为什么能够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呢?因为我们自己迷惑颠倒。
我们迷惑了以后,我们就跟着妄想走,认贼作父。
如果你的修行是完全不在心地上下工夫,那是粗重的苦行,那就可能什么事都沒有。但是你心靜下來要面对烦恼的时候,这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学习的,你要解行并进。
善业本身并不能决定生命的方向,它只能成就安乐的果报,但这安乐果报是在人天受用,或在出世的善根受用,甚或在卑贱的三恶道果报受用,关键点在于心中是否有正念。
棺材是装死人的 不是装老人的
我们总是觉得我会经常的存在在这人世间,所以我要把所有的精神体力用在经营今生。要思维死无定期,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
等临命终的时候,今生经营完全破坏掉。为什么当我们知道自己有癌症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地不能接受?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到我们会死亡。
我们想要积集来生的资粮应该要当下马上去做的,因为死亡是没有决定的日期。
念死无常就像一个照妖镜,这样一观下去,你马上就看到哪些东西是暂时虚妄的境界,哪些东西是我们真实的功德、真实的归依处,马上能抉择出来。
你对来生没有规划,来生还是会到来。
如果你到现在还是很怕死,那我保证你没有做好来生的规划,你只规划到今生。
当死亡到来的时候,你后面是一场问号,何去何从?你一定恐怖,你不知道要去怎么样面对未来。
一个人如果把死亡当作生命的断灭,生命的结束,所有生命的结束,那你一定怕死。
如果没有来生,其实你不需要修行的,你就及时行乐就好了嘛!你干嘛要积集资粮呢?
念死无常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生命的真相,更深入的真相。真实的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积集,虚妄的话,暂时应付一下就好,反正迟早要破坏的。
唯识学上说,不要说你造恶业,就算你早善业,临终的时候恐怖都对你非常不利。诸位知道吗?即使你造善业,你临终因为恐慌害怕,都会让善业表现不出来,可能会刺激你前生的恶业出来。所以你临终的恐惧对你是非常伤害的,没有好处的。而你要避免恐惧,只好早一点做好规划。
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碍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诸位你的障碍是哪里来的,你知道吗?所有的障碍只有从一个地方出来,就是你的内心,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碍。
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念头不转,你就根本通不过去。其实是你自己跟你自己过不去的,不是别人跟你过不去的。
我们习惯性活在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就是你前生的一些经验跟你今生的经验累积而成的一种自我的经验。而我们就活在自我经验当中,叫自我设限。这个我做不到,那个我做不到。其实你做得到,但是因为你自己认为做不到,所以你做不到,这叫自我设限。这是非常可怕的。
一个人建立一个好的思想,你的过去就不等于未来。如果你没有建立一个好的思想,你的生命就被算命先生算死了。
所以一个人要有美好的未来,你一定要有美好的思想。你如果真实要让生命脱胎换骨,很明确地、坚定地走上安乐的道路,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美好的思想,你别无选择。否则你有可能一时的兴起,一时的善念,造了善法,但是这个在你生命当中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听闻佛法不是增加知识,是改变观念。
佛法的修学跟世俗的学术研究是不一样的。学术研究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去学习一切的世间法。佛法是以信根为本。
佛弟子要有一点宗教情操,对佛陀的法语要生起信心。
听闻佛法不是增加知识,是改变观念。
知识很容易获得,观念很难改变。
你观念不能改变,你的行为就不能改变。
所以宗教是把知识跟你的思想结合起来,变成你一种生命的力量。
为什么皈依?如果生命本来就很圆满,那就不需要皈依了。
归依是佛弟子修行的根本,善业若不与三归依相应,就是外道法。
当我们这个颠倒妄想的心跟这个真理接触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你先要求你自己相信。
行为是暂时的,思想是永久的
佛法把生命的功德分两种:一种是福德,它可以产生暂时的安乐;第二个是你的正确的思想,它产生永久的解脱。所以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不同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很多人不设定目标,当结果出现的时候,你觉得这个结果不是你要的,所以经常生活在后悔当中。
你的生命的突破刚开始先思想突破,否则你不可能踏出第一步的。
你的精神体力有限,你不设定目标,你的力量就分散。就象一个船在大海当中,你不知道要往哪里飘去,那么到最后的结果你一定是一事无成。
一个有正确思想的人,当他建立这样的观念以后,不管什么样的环境,他都会坚持这样做,因为他有思想的引导,所以他的功德叫解脱,永久会根据他的思想做出抉择。所以行为是暂时的,思想是永久的。
一个人有强烈的思想,他会有一时的挫折,但不可能有永久的挫折。
善法本身没有方向,必须有正念做引导,才能决定它的方向。
安世高尊者成就圣道后来到中国,在洞庭湖遇到前生的同学。他同学虽持戒修福,但内心起颠倒,瞋心极重。因内心没有观照力,结果持戒修福的善业变成一条大蟒蛇。
经常用佛法的道理来检查自己,使令自己的生命不断进步。虽然我不可能马上成佛,但是我相信我已经在进步当中,我的生命是在increase(增上),这非常重要,表示你这个方法对了,否则你就需要调整。返妄归真的关键是发自内心的觉悟,发自内心的主动对烦恼的抗拒跟调伏,这个对生命是一个大方向的转变。
佛法讲空性,简单的讲就是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生命是可以规划的。
学佛首要认清路头
宗喀巴大师说,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刚开始学佛第一件事就是听闻佛法,建立整个修学的正见,在禅宗叫作认清路头。
修行最怕的就是错认消息。你开车开了半天,还在都市打转,还上不了高速公路,那就完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经过佛法的引导才能够产生正见的修行。
正确的了知,是所有修学的基础。
追求智慧的光明,破除无明的黑暗,按照天台宗的思想,第一个次第是教,由正确的教法引生正确的观行。
修行最可怕的障碍就是愚痴,因为愚痴,你就没办法生起真实的信心。你要忆念佛陀,你的基础在于正见。
如果你对于佛陀的力量是非常的生疏,你没办法忆念佛陀的。我们不能够去忆念一个生疏的东西,不可能!
佛法的善法都是以般若的智慧为主导,没有一件事情是横冲直撞能够成就的,都是先智慧的抉择,发愿,然后再付诸行动。
一个人愚痴,他的特点是什么?他不知道怕。所以很多人说,我不想受戒,因为我看那么多戒我就怕。其实你怕的时候才对啊!你不知道怕那佛菩萨就真地害怕了。因为你不知道怕,你造业是尽情地造业,就像一个人开车,你没有踩刹车是整个撞下去。
真正的念佛是心力跟佛力的和合
“禅净双修”是我们在末法时代最适合的方式。净土宗的成功来自于感应道交,是以心力去感动佛力,佛力再加持心力,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
蕅益大师说真正的念佛是心力跟佛力的和合,净土宗最圆满的修学方式应该是自他不二的。你自己产生一种心灵的力量来调伏烦恼,另方面也忆念佛陀的力量来感应道交,帮助你消除无始的业障。
诸法因缘生,你念阿弥陀佛的因缘,跟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因缘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两个的本愿不同。你不能够说念地藏王菩萨,念阿弥陀佛是完全一样。那你是执理废事,没有说完全一样的。只有证得空性,那个空性是一样的。
从净土的角度来说,你往生天界,你的修行是失败的。因为你本来可以得到摩尼宝珠,结果变成糖果了。
圆修是以佛号为根本摄持所有的功德。
有些人修一贯道临终也能保持安详、身心柔软而升天,他慈善的业力也能够达到这一点。所以善业有一种堪能性,使令我们身心安乐。所以我们不但要信愿持名,还要尽量去息灭身口意的恶业,增长善业,帮助这个佛号,就像一个国王旁边有一些将军来护持这个佛号,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增上缘。
真是为了解脱三界的生死而发起菩提心,而不是下辈子做大国王,厌弃三界的依报正报,一心地要求得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要改造自己的生命体,不要再使令这个有漏生命再相续了,就是这种心情。
所以蕅益大师讲,所有成佛的菩提道当中,分段生死这一关最难透脱,这个分段生死跳过去,后面就顺了,位不退以后,圣人在修行不像我们凡夫有种种的挣扎,也不会有退转,这个心就是不断地往前走。
一个人临命终时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则要从头再来努力几十年。
平时的挫折,可能拜个忏,忏悔几天就走过去了,但临命终时的失败,却要付出另一期生命的代价,这有多可怕。
只有佛弟子最有能力改造生命
一般宗教的修学,能在生命中产生善业,但不能对治心中的颠倒,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只有佛弟子最有能力改变生命,他能创造与今生完全不一样的来生,因为他明白因果的道理。
在外道的教法传承中,没有法义能引导他们见到生命的真相,因此无法对生命加以改造。
佛弟子修善的背后有智慧的回光返照,因此能对生命产生大方向、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修止观的殊胜处,也是身为佛弟子不共于外道的地方。
佛陀不能把智慧灌到你的心中啊,佛陀是把法义宣说出来,那你是靠止观来消化,透过止观把文字的佛法转成心中的佛法。
其实我们的内心,你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一件事情,讲久了它就会相信,不管是对的、错的。
一个人若想要在佛法中产生重大的突破,就要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己的本来面目是清净的,所有的经验及感受都是生灭的,都是可以改变的。
一个人的生命若要产生扭转性的突破,就一定要相信“觅心了不可得”。
生命的改变是由于第一个愿望的改变。
那么为什么受戒在我们生命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呢?因为我们一个人习惯性活在过去。
生命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你自己愿意改变。所以佛陀他不强迫你。佛陀是设定一个戒法,然后让你自己去发愿,你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你遵照佛陀的方法去做,缘境发心,生命当中种下第一种善良的功能,然后慢慢地扩大,产生你生命的改变,这个是戒体的内涵。
因为佛陀不能把智慧灌到你的心中啊,佛陀是把法义宣说出来,那你是靠止观来消化,透过止观把文字的佛法转成心中的佛法。
你刚开始修止观的时候,你心中的无明会抗拒真理,但是你要坚持下去。你不断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佛陀是这样子讲的。其实我们的内心,你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一件事情,讲久了它就会相信,不管是对的、错的。
教法要弘传,若你本身没有止观的心得,不能够弘传久远,你只是语言文字的了解,这法不能弘传久远。
智者大师到三十八岁的时候发觉,慕名而来亲近他的人很多,但真正是法器的少了。在传记上说,第一年有四十个人来亲近他,二十个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到他一佛乘的教法;第二年一百个来亲近,结果只剩下十个;第三年又增加成二百个人来亲近他,也是十个,能够承当一佛乘妙法的人少。既然利他的因缘差了,他就考虑自修,乃谢遣徒众,隐居天台。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大般涅槃经》: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很多人不想受戒,不想受戒就表示你根本不想进步。
佛法不怕烦恼,就怕你没有善根。
当我们发心受菩萨戒以后,我们生命的目标跟佛陀的目标已经调整成同一个,我们正式地进入到佛陀因地的阶位。我们内心当中真实地安住在菩萨种姓,不是凡夫种姓了。
只有受了菩萨戒,你才有资格称为佛陀的亲生儿子。这表示佛陀以后的功德都是由你来继承。只要这个儿子不要死亡,他迟早会继承他父亲的家业。
一个菩萨他受了菩萨戒以后,只要他不放弃他的目标,不放弃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他迟早要成就佛陀所有的功德。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因为你受菩萨戒,你内心因为有清净的誓愿,就产生两种强大的功能,第一个增上惭愧,第二个增上意乐。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是一种中道的实相。你一个菩萨,你要有所放下,有所追求,这往往是一个双向的思考。
空性给菩萨的观念就是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生命是可以透过我们的努力去创造、去改变的,所以当菩萨看到“空”的时候,他不是一种消极的悲观。
菩萨戒是很难持的,因为你的念头有所差错,行为有所疏忽,你就犯戒了。当我们在受持菩萨戒的时候,当你产生了过失,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过失已经产生了,已经既成事实了,我们要通过如法的忏悔,把这个过失在我们死亡之前消灭掉,不要构成临终的障碍。
一般遇到染污的因缘,我们抗拒不了烦恼,你拿它没办法。它要你发脾气,你就发脾气,它要你产生贪欲,你就只好产生贪欲。那么持戒的人在烦恼活动的时候多了一个警觉的功能,会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你内心会发出一个声音,我不可以这样做!这个声音哪里来的呢?就是因为你得到了戒体。
乌龟遇到危险,它还知道把全身缩进壳里以保护自己。而凡夫无量劫来被魔王所控制,却还放纵身心,所以魔王能得其便。惭愧心就像一个人踩刹车了,他不敢尽情地造罪。
“虽作恶业,庶几能悔;若堕恶趣,终不久留”。受了菩萨戒,他即使会造罪业,这个罪业以后得果报的时候比一般人轻很多。即使他有些痛苦的果报,很快地就过去了,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造罪,他产生强烈的惭愧心,把这种罪业的力量折损了一大半。
你这个车子是撞了墙壁,但是你踩刹车了,势力减少很多了。
法雨清凉第001期圆满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