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济群法师:菩提大道 前言 目录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济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济群法师:菩提大道  前言 目录

 

  前言

  《菩提大道》终于完稿付梓了。这是济群法师所有著述中历时最久的一部书稿,从记录到完成,六度寒暑,几易其稿。其中,凝聚着法师多年来对佛法修学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更凝聚着他对四众佛子的切切悲心。

  本书根据济群法师2004年在戒幢佛学研究所讲述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系列讲座”整理而成,但个中渊源却可追溯至更早。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经数年潜修,即在佛学院担任教职,至今已二十余年。由于教学的因缘,开始关注整个教界的修学现状。自2000年戒幢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起,这种关注就更为清晰,更为具体了。

  2003年,法师在研究所开讲“认识菩提心”系列讲座,以弘扬菩提心教法为契入点,开始对汉传佛教的现状及衰落之因进行全面反思,先后发表《汉传佛教的反思》、《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一个根本、三大要领》等文,引起极大反响。文中,法师立足于解脱道和菩萨道的高度,将佛法修学的核心要领归纳为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并依此建立修学体系的框架,为人们正确修学佛法提供了次第井然的思路。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人在短时间内把握修学要领,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行?在多年探索实践中,法师认为,《菩提道次第论》恰能契合这一需要。事实上,《道次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已在汉地逐渐盛行,学者日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众的修学需求。

  自2004年起,法师将《道次第》列入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基础课程。最初是为本所研究生开讲本论,在为时三周的课程中,法师围绕修学引导、修学要领、实修理路等几大主题,对《道次第》作了提纲挈领的阐述,后整理为《菩提道次第论修学要领》、《菩提道次第论实修理路》、《道次第中的菩提心》、《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及《道次第修学札记》等文,使学人在深入研读之前,对本论基本脉络有所了解。可以说,是学修《道次第》的实用导读。

  同年9月开始,法师又对《道次第》进行详细解说,至2005年12月30日圆满,留下114讲的音像文件,这也是法师教学至今为时最长的一套讲课资料。当时,研究所虽已开始教学资料的录音和录像,但设备简单,时有故障出现,这套资料却一讲不漏地完整保存下来。现在想来,真是因缘不可思议。

  讲课地点在西园寺般若堂。很多个早晨,静静的小院内,法师的声音透过般若堂的长窗,若隐若现地飘荡在空中,让整个院落充满清澈而通透的气息。晨风中,不时有远道而来的求法者伫立窗外听讲,浑身都绽放着令人动容的法喜——这就是法所具有的力量吧。因为闻法,因为学法,我们的人生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也随之改变。还有很多个早晨,这个与西花园比邻的小院,不时有游客的喧哗传来,这些夹杂在法音中的市声,曾经也让我们遗憾过。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呢?在修学路上,有干扰,有诱惑,有种种不期而至的意外,我们靠什么来坚守,来面对,来解决?

  《道次第》给予我们的,就是步步向前的引导,是不再退转的力量。正如法师所说的那样:“在人生道路上,似乎有无数可能的选择。但归根到底,无非是两个选项,一是轮回的道路,一是解脱的道路。《道次第》所指明的,正是帮助我们走向解脱、走向菩提的道路。既有理论的引领,也有实践的指导。当然,这也是佛法所有经论的共性。而《道次第》的特色在于,它所提供的套路特别简明,且应用面极广。不仅适合专业学修的出家僧众,对业余学佛的在家居士也很应机。”

  所以,法师在为研究所学员讲授本论的同时,始终鼓励居士们听闻《道次第》、学修《道次第》。因为法师的倡导,自开讲《道次第》以来,我们便在戒幢佛学教育网、西园论坛和法师个人主页同步上传讲课录音,并于稍后上传视频。借助网络的便利条件,使各地学人得以在线闻法,弥补身不能至的缺憾。同时,也为《道次第》的弘传开辟了一个重要窗口。

  在历时一年多的课程中,法师常常笑称,讲述《道次第》,受益最大的正是他自己。藉由讲课的因缘,将他多年以来对佛法的思考和探索作了全面梳理。所以,法师的讲解重点并不在于销文,而是立足于《道次第》的整体建构,揭示每个修学阶段的重点和运作原理,并对各修学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做了深入剖析,使学人由表及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一点,正是法师讲述《道次第》的特色所在。当然,这种特色未必在初学阶段即可领悟,还须通过反复学习才能体会,才能豁然开朗。在这个问题上,唯一的捷径就是重复——而且是经过观察修和安住修的正确重复。

  关于《道次第》的学修,我们目前可提供的资料已较为全面。其中,音像有音频和视频两类,书稿则有完整的长篇讲记和法师从不同角度对本论所做的提要性开示。这些资料的制作和流通,离不开大众的共同参与。

  在开讲《道次第》的同时,演如法师便发心记录《道次第》的讲课录音,共百余万字,为后期的文稿整理和音像制作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木木居士在听闻《道次第》的过程中,深感没有字幕给闻法带来的诸多不便,尤其对初机学人来说,若无字幕作为辅助,听闻效果将大打折扣,是以发心制作字幕。当时,我们对字幕制作的相关流程一无所知,甚至没有一个专业人士可以请教。所以,最初的制作异常艰难,记不清遇到了多少障碍,多少问题,更令人沮丧的是,制作效果并不理想,但木木还在坚持。或许正是这份毅力的感应,慈强居士出现了。这个在高校讲授影视制作的老师,很快为我们制作出一段精美的字幕样品。至今,我们还清楚地记得看到这段样品的欣喜,木木立刻决定放弃制作已经过半的工程,重头开始。

  因为最初的记录稿不是按字幕要求所记,所以,在制作前需要将这些记录稿重新补充、分行、校对,以符合字幕制作的标准。这是一项颇为耗时的细致工作,由演如法师负责,二十多位各地信众共同协助,最后由慈强合成并转换视频,于2007年5月全部完成。这是一次横贯东西、纵彻南北的通力合作,在众多参与者中,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成都——是三宝的加持使我们走到一起,也是共同的理想使我们走到一起。

  字幕版视频的制作完成,为大众学修提供了极大方便,也为《道次第》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否则,可能会有不少人在听闻过程中因不知所云而难以为继,不了了之。当然,这次制作也留下不少憾事,主要有两点:一是素材本身就存在的质量问题,二是缺乏经验造成的制作问题。所以,在视频制作告一段落后,我们又开始音频的再处理。

  因为慈强居士的介绍,我们了解到MP3也可配上同步播放的字幕,相当于一部“有声电子书”,可在电脑、MP4或手机等设备播放。相对视频字幕来说,这种字幕可在屏幕停留较长时间,更易看清那些陌生的概念和术语,而播放软件所提供的编辑功能,也方便我们在闻法时随时将重点复制下来,制作一份用于温习和强化的修学笔记。在经过视频修改的经验总结后,这次制作非常顺利。全部音频文件由宏叶剪辑修改,并由慧仁、慧仪、若水、善生再次校对,修正了许多视频制作中存在的字幕问题。全部修改于2008年5月完成,是目前相对完善的一个音像版本。

  在这些音像资料的制作期间,温州、厦门、苏州、上海、哈尔滨、北京、深圳等地的“《道次第》学习班”陆续成立,学修《道次第》已蔚然成风。研究所还先后出版《菩提心与道次第》、《道次第之道》等相关修学资料,大家期盼已久的“《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2010年初,这部几经修订的《菩提大道》终于告一段落。全书由德心整理成文,慧定、若水、宏叶、慧仁、慈意等参与校对。

  在开讲《菩提道次第略论》之初,法师曾根据全论的核心思想,编定了适合现代人修学的简明目录,作为内部资料提供给学员。我们深感这一目录对学修《道次第》很有帮助,能使学人在短时间内把握全论建构,且在进入每一阶段学习时不致忘失道之整体。故祈请法师公开发布,这就有了“《菩提道次第略论》现代目录本”的出版。正如我们希望的那样,这本独具特色的“现代目录本”一经流通便深受欢迎,不仅各地信众纷纷请阅,一些专弘《道次第》的道场也在大力推广。

  《菩提大道》依然沿用“现代目录本”的结构,而从法师讲述的特点来看,则可定位为“《道次第》的汉化解读”。所谓汉化,并不是对原论的改造或偏离,而是侧重本论的思想内涵来弘演。佛教在不同地区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当地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尤其在藏传地区,佛教和本土文化的结合几乎到了难分彼此的程度,从而使藏传佛教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这种特征和其独有的形式感,固然会给部分学人带来特殊吸引力,但也会使部分学人因此产生疏离感。在《道次第》中,很多人名、地名乃至经论和佛菩萨名号都是汉地学人陌生的,这种陌生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学修本论的障碍,觉得难以相应,难以契入。事实上,透过这些陌生的部分,本论所揭示的内涵,包括道前基础和三士道的次第,及以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为三主要道的建构等,无不是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所在。“汉化”的真意即定位于此——强化其中属于佛法根本的部分,而弱化属于地域特色的部分,以期提供一个适合更多大众的的解读。

  在《菩提大道》的最后修订期间,法师的另一项工作重点,是根据佛法修学的共性,建设一套适合四众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并易于在各地全面复制的教学模式。唯有这样,才能使教界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多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信众需求。如果说传统的佛教教育方式像是手工作坊的话,那么,从整个社会对佛法的现实需求来看,我们目前更需要现代的机械化生产。因为信众群体日益扩大,而能够引导大众的善知识却寥寥无几,在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且短期难以解决的今天,若不选择一种可以全面复制的模式,很多人可能就没机会得到有效的修学引导。

  在这套模式中,《道次第》所建构的修学引导,将作为道之主干,起到中流砥柱的支撑作用,而它的支分正是五大要素。围绕这一核心和五大要素,我们目前已出版了一系列的修学引导资料。如关于皈依的《皈依修学手册》;关于发心的《认识菩提心》、《菩提心的修行》、《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关于戒律的《认识戒律》、《戒律与佛教命脉》等“以戒为师系列丛书”;关于正见的《认识与存在》等“戒幢佛学系列丛书”;关于止观的“《心经》的般若正观”、“《六祖坛经》系列讲座”等。此外,研究所还出版有近四百讲配套音像资料。而法师在弘法之初大力倡导的“人生佛教”,则将作为入门引导和辅助材料,帮助大家在生活中运用佛法,实践佛法。

  为了给大众学修提供更多便利,所有已出版和尚未出版的资料都能通过网络下载,无论身处何方,皆可同修共学,携手并行。

  如果说2000年是法师探索僧教育的真正开始,那么,2010年就是法师建设现代弘法模式的崭新起点。我们衷心祝愿,未来有更多人从闻法和学修中得到提升,让人生变得更纯净,让社会变得更和谐。

  最后,感恩参与法宝制作和乐施净资的所有道友,相信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受益者,在自身受益的同时,令大众受益,并且是尽未来际地受益。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戒幢佛学研究所编辑室

  -------------------------------------------

  目录

  前 言

  序 论

  一、归敬颂

  二、本论内容及造论意趣

  三、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

  1.氏族圆满

  2.求学经历

  ①博通世法

  ②得受灌顶

  ③出家求道

  3.成就功德

  ①具足戒学

  【别解脱戒】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②具足定学

  ③ 具足慧学

  4.所作事业

  ①于印度所作

  ②于西藏所作

  5.造论条件

  ①三种圆满

  ②本尊摄受

  ③传承圆满

  ④传法弟子

  四、本论之殊胜

  1.会通一切经教互不相违

  2.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

  3.易得佛密意

  4.自能灭除极大恶行

  五、说听轨则

  1.闻法轨则

  ①思惟闻法之胜利

  ②于法及说法者生起承事

  ③闻法轨则

  【除三种过】

  【依六种想】

  2.说法轨则

  ①思惟说法之胜利

  ②于大师及法生起承事

  ③以何意乐及加行而说

  【说法之意乐】

  【说法之加行】

  ④观机而说

  3.完结时共作轨则

  正论 修学引导次第

  第一章 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第一节 选择善知识与修习依止法

  一、所依善知识之相

  1.具 戒

  2.具 定

  3.具 慧

  4.教富饶

  5.通达真实

  6.德胜于己

  7.善说法

  8.具悲悯

  9.精 进

  10.断疲厌

  二、能依弟子之相

  1.质 直

  2.具 慧

  3.求法义

  三、依止之法

  1.意乐依止

  ①净信为本

  ②念恩生敬

  2.加行依止法

  ①内外财供

  ②身口给侍

  ③依教奉行

  四、依止的胜利

  五、不依止的过患

  六、总明其义

  第二节 略示修法

  一、加行修法

  1.洒扫住处

  2.陈设供养

  3.身具威仪,至诚修习皈依

  4.观想资粮田

  5.依七支供集资净障

  ①礼敬支

  ②供养支

  ③忏悔支

  ④随喜支

  ⑤请转*轮支

  ⑥请住世支

  ⑦回向支

  6.三事求加

  二、正行修法

  1.总说修法

  2.修习依止法

  三、结行修法

  四、未修中间

  1.守护根门

  2.正知而行

  3.于食知量

  4.悎寤瑜伽

  五、破斥二种妄见

  第二章 于有暇身劝受心要

  第一节 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一、何为暇满人身

  1.离八无暇

  ①人中四种无暇

  ②非人四种无暇

  2.具十圆满

  ①自圆满

  ②他圆满

  二、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三、思惟人身难得

  第二节 三士道的建立及生起决定

  一、三士道的建立

  二、道次第引导之相

  三、三士道建立原理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第一节 念死无常

  一、不念死的过患

  二、念死的胜利

  三、发何种念死心

  四、修念死之法

  1.思惟定死

  ①死王必来而无法避免

  ②寿量无增而日减

  ③生前无暇修法而死必决定

  2.思惟死期无定

  ①人寿无定

  ②死缘甚多,活缘甚少

  ③身极危脆,死期无定

  3.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第二节 念三恶趣苦

  一、思惟恶趣苦的意义

  二、思惟地狱苦

  1.大有情地狱苦

  2.近边地狱苦

  3.寒冰地狱苦

  4.孤独地狱苦

  三、思惟傍生苦

  四、思惟饿鬼苦

  第三节 皈依三宝

  一、皈依之因

  二、思惟皈依境的殊胜

  1.抉择应皈依之境

  2.明可皈依之相

  三、如何修习皈依

  1.知三宝功德

  ①佛功德

  【身功德】

  【语功德】

  【意功德】

  【事业功德】

  ②法功德

  ③僧功德

  2.知三宝差别

  3.自誓皈依三宝

  4.不皈依余处

  四、皈依后应学之次第

  1.各别学处

  ①遮止学处

  ②奉行学处

  【敬佛像】

  【敬佛经】

  【敬僧宝】

  2.共同学处

  ①随念三宝功德

  ②勤行供养

  ③随念大悲

  ④启白三宝

  ⑤既知胜利,勤修皈依

  ⑥守护不舍

  【附: 皈依共修】

  第四节 深信业果

  一、思惟业果总相

  1.业决定之理

  2.业增长广大

  3.业不作不得

  4.业作已不失

  二、十不善业道

  1.杀 生

  2.不与取

  3.邪 淫

  4.妄 语

  5.离间语

  6.粗恶语

  7.绮 语

  8.贪 业

  9.嗔 业

  10.邪 见

  三、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

  1.依《本地分》说六种业果轻重

  2.依四门力大说业果轻重

  ①田门力大

  ②依门力大

  ③物门力大

  ④意乐门力大

  四、十不善业果报差别

  1.异熟果

  2.等流果

  3.增上果

  五、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

  六、业的种类

  1.引满差别

  2.定不定受差别

  3.决定受差别

  七、完美人生的因果差别

  1.异熟的功德及业用

  2.异熟之因有八

  八、不善业的认知及对治

  1.总说对治

  2.四力净修之法

  ①能破力

  ②对治现行力

  ③遮止力

  ④依止力

  九、下士道发心之量

  十、除邪分别

  第四章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第一节 共中士之发心(出离心)

  第二节 思惟轮回之苦(苦谛)

  一、先说苦谛的密意

  二、思惟轮回总苦

  1.思惟八苦

  ①生 苦

  ②老 苦

  ③病 苦

  ④死 苦

  ⑤怨憎会苦

  ⑥爱别离苦

  ⑦求不得苦

  ⑧五取蕴苦

  2.思惟六苦

  三、思惟轮回别苦

  1.三恶趣之苦

  2.人道之苦

  3.阿修罗之苦

  4.天道之苦

  ①欲天之苦

  ②上界天之苦

  第三节 思惟流转次第(集谛)

  一、烦恼发生之相

  1.正明烦恼

  ①贪

  ②嗔

  ③慢

  ④无 明

  ⑤疑

  ⑥坏聚见

  ⑦边执见

  ⑧见取见

  ⑨戒禁取见

  ⑩邪 见

  2.烦恼生起次第

  3.烦恼的过患

  二、业积集增长之相

  1.业的认识

  2.业如何增长

  三、死亡与结生相续之相

  1.死 缘

  2.死 心

  3.暖从何收

  4.死后成中有之理

  5.生有结生之相

  第四节 中士道发心之量与上士发心差别

  一、发心之量

  二、除邪分别

  第五节 抉择解脱道之自性(道谛)

  一、依何身灭除生死

  二、修何道而为灭除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一节 菩提心的殊胜

  一、大乘教法的殊胜

  二、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

  第二节 菩提心如何发起

  一、七因果修法

  1.大悲为大乘根本

  ①大悲在大乘修行初期的重要

  ②大悲在大乘修行中期的重要

  ③大悲在大乘修行后期的重要

  ④大悲是修习七因果的核心

  【从知母至慈心以成其因】

  【从增上意乐及发心以成其果】

  2.于有情修平等心

  3.七因果修习法

  ①于一切有情修悦意之相

  【知 母】

  【念 恩】

  【报 恩】

  ②正修此心

  【修 慈】

  【修 悲】

  【修增上意乐】

  【修求菩提之心】

  4.发心特征及差别

  二、自他相换修法

  1.自他相换的意义

  2.自他相换的成立及原理

  3.自他相换的修习次第

  ①去除障碍

  ②正明修法

  4.此心发生之量

  三、受持菩提心仪轨

  1.从何处受

  2.以何身受

  3.菩提心受持轨则

  ①净地设像陈供

  ②启白与皈依

  ③宣说学处

  ④积集资粮

  ⑤净修其心

  ⑥正行仪轨

  ⑦结行

  4.如何守护菩提心

  ①于此世发心不坏之因

  【忆念发心胜利】

  【不舍愿心而令增长】

  【时刻不舍有情】

  【积集福智资粮】

  ②于他世不离菩提心之因

  【远离能坏的四黑法】

  【受持不坏的四白法】

  5.犯已还净法

  第三节 菩萨行的安立

  一、菩萨行的两大内容

  1.破斥错误观点

  2.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得成佛

  ①依无住涅槃说明

  ②依经典说明

  ③批驳错误观点

  【破斥通达空性即无须修方便】

  【破斥不分别即具足六度】

  【破斥一切分别皆属法我执】

  【一分道品而不足】

  二、菩萨行的安立

  1.六度的安立

  ①获得暇满人身

  ②自利利他

  ③圆满利他

  ④总摄大乘

  ⑤具足方便

  ⑥成就三学

  2.六度的安立次第及原理

  ①生起次第

  ②胜劣次第

  ③粗细次第

  第四节 广说菩萨行

  一、布施学处

  1.布施自性

  2.布施差别

  3.身心生起之法

  二、持戒学处

  1.戒之自性

  2.戒之差别

  3.身心生起之法

  三、忍辱学处

  1.忍辱自性

  2.忍辱差别

  3.身心生起之法

  ①思惟忍与不忍的得失

  ②忍辱修习的原理

  四、精进学处

  1.精进自性

  2.精进差别

  3.身心生起之法

  ①思惟精进胜利与懈怠过患

  ②精进的修习

  五、静虑学处

  1.静虑自性

  2.静虑差别

  3.身心生起之法

  六、智慧学处

  1.智慧自性

  2.智慧差别

  3.身心生起之法

  七、学行四摄以利他

返回目录

----------------------------------------------------------------------------------------------------------------

更多济群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