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本然心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作者:咏给明珠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本然心

 

  真实本性之所以被称为“真实本性”,是因为无人创造之。

  ——月称菩萨,《入中论》221偈

  身为佛教徒,我最初学到的主要观念之一是,心的本性是如此浩瀚,完全超越理智所能了解的范围;它既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也无法化为条理分明的概念。对于像我这样喜欢文字又很习惯于概念性解释的人来说,这一度是个难题。

  佛陀的教法最早是以梵文记录下来的,在梵文中,心的本性被称为“tathagatagarbha”(如来藏)梵文,也译为“佛性”“证悟本质”“平常心”“本然心”。。这是个非常微妙的形容,字面意义是“通过此道者的本性”(the nature of those who have gone that way)。“通过此道者”指的是已经完全证悟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心已经完全超越言语所能形容的有限境界。你可能会觉得这样讲实在没多大帮助,不懂还是不懂。

  “如来藏”一词还有其他比较不依字面的翻译,例如“佛性”(Buddha Nature)一切有情众生的自然状态,无比地觉知、慈悲,且能够无限地展现。“真实本性”(true nature)“证悟本质”(enlightened essence)“平常心”(ordinary mind),乃至于“本然心”(natural mind)或称“平常心”,佛学名相,处于本身自然状态中的心,超越所有概念的限制。。但是,这些词汇当中,却没有任何一个能够完整表达“如来藏”本身的真正含意,因为只有直接体验才能真正了解“如来藏”。对大部分人来说,一开始时对“如来藏”的体验,都仅仅是一刹那间的自然一瞥。当我第一次瞥见“如来藏”时,我终于体会到佛经上所说有关“如来藏”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

  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神经元惯性模式所创造出的“有限的自我形象”遮障了我们的本然心或佛性,但这也只是心的无限潜能所选择制造的其中一种投射罢了。本然心能够创造一切,连无明和愚痴也都是它的产品。换句话说,“不认识本然心”也只是心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另一个例子而已。每当我们感到恐惧、悲伤、嫉妒、贪欲,或任何让我们自认脆弱或怯懦的情绪时,我们应该好好鼓励一下自己,因为我们方才体验到了心的无限本质。尽管心的真实本性是无法直接形容的,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不应该从理论的角度去了解它。即使是有限的理解,也是一种指标,能指出一条通往直接体悟心的本质的道路。佛陀知道这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体验最好是透过故事和隐喻来解释,所以在经典此经典即是《大乘无上续论》,或称《宝性论》。中,他曾将“如来藏”比喻为被污泥覆盖的黄金。

  想象你自己是个寻宝人。有一天,你发现土里有一块金属,你把这块金属挖出来带回家,然后开始清洗它。一开始只有一个小角显露出金属闪亮的质感,但当你把积淀的污泥逐渐洗刷干净之后,整块黄金就显露出来了。现在,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哪一块黄金比较贵重?埋在土里面的那一块,还是被你洗干净的那一块?答案是,两者的价值一模一样,肮脏的金块和干净的金块只有表面的差别。

  同样的道理也可用来说明本然心。那些让你无法看到自心全貌的神经元,并不会真的改变心的本性,“我很丑”“我很笨”或“我很无趣”等各种念头,也只不过是暂时遮障佛性或本然心光明特质的一种“生物性污泥”(biological mud)。

  佛陀有时也将本然心比喻为“虚空”(space)。所谓“虚空”,并不一定是现代科学所了解的太空,而是一种较为诗意的形容,就像仰望无云晴空或进入宽阔大厅时那种深邃的开阔感。犹如虚空一般,本然心并不需要依赖先前的因缘条件而成。它就是“它”,无可度量且超越言语形容;它是我们行进活动时不可或缺的舞台,并通过它来辨识所感知的对境间的不同。

返回目录

-----------------------------------------------------------------------------------------------------------------

更多咏给明珠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