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格西索南松保:当“我执”披上“成佛”的外衣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4日
来源:   作者:格西索南松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格西索南松保:当“我执”披上“成佛”的外衣

 

  “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

  “成佛”,多么高远神圣的目标!

  然而一旦被“我执”假借,“成佛之道”与“觉悟之道”将成南辕北辙,永不相遇。

  仁波切的提醒,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我们能不战竞惕励,细细检视我们的意乐动机吗?

  所谓的“菩提心”是“为利有情,愿得到圆满菩提”。

  虽然说“得到圆满菩提”,但,这句话的重点并不是“我要获得”,

  而是“我要成为一个能利益他人的人”;不是我得到什么,而是我去为他人做些什么,

  是“我愿意去做一个能利益他人的这样的工作”。

  是要求自己为对方带来利益,而不是希望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利益。

  是为了能利他,所以舍弃自己,是我去为如虚空般广大的有情服务,

  这个事情我来做,而利益则希望他人能够得到。

  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我们平常讲“获得”“得到”这样的字眼时,很容易就变成“我要自己获得好处”这种作意。但,这里最主要应该要具备的是“我为他人做”的这种心。

  所以,当我们在念诵皈依发心文时,必须知道关键所在,否则,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有吃亏的危险;不但没有发起菩提心,反而使得我执比以前更大。

  因为我们一般人的情况是这样:佛法,不能不知;但是,知道了之后,反而对它生起贪恋。“我的”法、“我”懂得、“我的”宗派、别人伤害到了“我的”实修…等等,在与佛法相关的这些事物上,我们加上了更多的“我”,结果,学了佛法的我,比未学法时的我,更大。

  我们觉得,未学佛法时的我,与来世是没有关系的;而现在学佛的我,因为与来世有关,所以,这个我就变得很重、很有分量,这样一来,反而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心遇到更多的困难。怎么说?因为我们的内心,对法的我执变得更大、烦恼更多,所以会有这种危险。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原因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法的学习必须善巧,若没有掌握到关键,所学的法,与烦恼相混杂,结果,法反而成了烦恼的工贝,成了烦恼增长的顺缘,所以,我们必须要谨慎。否则我们常常在课诵里念的皈依发心,反而使自己的我执增大、烦恼增多。

  又,因为佛法与来世有关,所以,它就变得比一般的东西更有价值,我们也因而把它看得比一般的东西更重要,更会强调“我”“我的”。

  这时的“我”,还加上“我的来世”,这个“我”就更大了。在有价值的法上,加上“我”、“我的来世”,无论境与有境上,“我”都愈来愈大,结果,佛法愈学,烦恼愈增。若不懂得实修的方法,结果就是:学佛的好处不但没得到,反而吃到亏。

  一个人如果没什么外在财物,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说“是我的”;如果,财物愈来愈多、朋友愈来愈多、房子愈来愈多,我执的生起处也就会愈来愈多。这是外在物质的情况。而其实内在与内心功德有关的也是如此。内在功德,以及能有助于内在功德的金钱、师长、朋友、环境等,这些,若我们认真去想想,它们真的都比外在物质还要有价值,于是,我们的我执也就伴随着增长。

  “我的法”、“我的实修”、“教我实修的老师”、“对我实修有帮助的朋友”、“我的修行环境”,像这样,与“我”有关的法愈来愈多,我执的增长处也就愈来愈多。虽然所学的法,是灭除烦恼的法,但若不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反而会成为我执增长的因,因此我执、我所执、萨迦耶见增长,贪嗔等等烦恼也跟着增加,会有这种危险,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心经》以及佛经中会这样说:三十七菩提分法,这些也都不是谛实成立的。

  佛经中,把三十七菩提分法一一举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以及二十一种无漏本智,四圣谛、十二缘起等,这些,都不是谛实成立的。

  之所以要这样说,一定有它的必要性。要这样说明,最主要的是:在我们内心实修法时,要让烦恼不生、非常清净地去修,最重要的关键是:不在我执、谛执的束缚下实修,才是最清净的实修。在《入中论》里也这么讲,比如,出世间的布施、出世间的持戒,三轮体空的布施、三轮体空的持戒,这些,都是最清净的实修。若没有三轮体空、证无我慧的摄持,则,无论如何实修布施持戒等,都会有过失。虽然是善的,但因为是在对谛实执着的束缚下做的,反而成为烦恼生起的助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