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愚痴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愚痴
愚痴即是无法体会自心无限的潜能、明性和力量,就像透过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一样,无论你看到什么,都已经被镜片的颜色所伪装或曲解而失真了。就根本层面来看,愚痴将觉性基本的开放体验曲解为一种固有的二元对立“自”与“他”。
因此,愚痴可以说是一种双重问题,一旦我们认定自己是单一且独立存在的“自我”,设定了样的神经元习性之后,我们必然会将“非自我”的一切视为“他”。“他”可以是任何事物:桌子、香蕉、他人,甚至是这个“自我”正在想或正在感受的事物,因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变成了陌生人。一旦习惯了分别“自”与“他”,我们就会把自己囚禁在二元对立的感知方式中,在“自我”与“外在世界”之间画出概念性的分界线;这个“外界”看起来是多么广阔,让我们禁不住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有限,又脆弱啊!我们开始把他人和物质视为快乐或不快乐的可能来源,生活因而变成一种争斗拼搏,必须在他人捷足先登之前,抢先得到所需的一切以获得快乐。
梵文中,这样的争斗拼搏称之为“娑婆”或“轮回”(samsara),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车轮”或“循环”。所谓的“轮回”,特别指的是痛苦的轮回或循环,是一种不断重蹈覆辙的习性。我们一再依循相同的经验,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果你看过猫或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跑,那你就懂得“轮回”的意义了。虽然看猫或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跑好像很有趣,但是,当你自己的心这么做的时候,可是一点也不好玩。
轮回的相反就是涅槃(nirvana),但这个名相和“空性”一样,几乎完全被误解了。梵文中,涅槃可直译为“熄灭”或“吹熄”(就好像吹灭蜡烛一样)。涅槃通常被诠释为一种完全喜悦或快乐的状态,而这种喜乐是熄灭“自我感”或“有我的概念”之后油然生起的。这样的解释就某种程度来说是正确的,但没有考虑到,具有形体的我们大多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中,处处都得注意到伦理、道德、法律和身体的差异。
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愿意接受它的相对性差异,就跟企图逃避生为左撇子或右撇子一样可笑与困难。这样逃避又有什么意义呢?对涅槃更正确的诠释是,采用一种更开阔的观点来看相对世界中的种种体验,即接纳所有体验,不论快乐或痛苦,全都是觉性的展现。大部分人当然都只想经历快乐的“高音符”,不过,最近我的一个学生指出,若是将贝多芬的交响曲或任何现代歌曲里的“低音符”都删除的话,乐曲就会变得很粗劣且空洞。
把“轮回”和“涅槃”当作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观点,应该是比较贴切的解释。轮回是以“界定或辨认体验是痛苦或不悦”为基础的观点,而涅槃则立足于“心完全客观的状态”,即不评论、不分别地接受所有体验。这开启了我们看到答案的潜能,那答案也许不是直接与自我生存有关,但却与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存更有关联。
因此,我们就要来探讨三种主要烦恼中的第二项。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