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7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六卷A面
走得非常正确一点点没有错误。那么下面是
【“释量亦云:”】
释量是释量论,它那个下面有二句话,
【“‘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
这个释量论当中,实际上一个偈子四句,四句的一个偈子,“俱彼摧苦果,勤修诸方便,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说真正的菩萨具有悲心的菩萨,为了帮助自、他一切人,摧伏这个烦恼痛苦的关系,他要勤学、勤修种种正确的方法。那么你要学这个方法,为什么呀?因为你必须要学了以后,你才能够帮助别人,才能够启发他们,让他们了解如何学习,就这样。所以这个启发他们认识佛法的这个种种的道理,这个因,这个方法,如果是你自己本身不了解的话,你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因为这种道理,是很不容易懂的,这个道理不是我们眼前看得见的。那么什么道理呢?譬如告诉你,这个是苦,这个苦还勉强可以,经过了说明,眼前可以体会得到。说这个是集,这个苦的原因,那下我们就看不见了,这个他不是眼前的,所以这个不现彼难宣!这个东西很难体会得到。是业感缘起,大家都在这说,或者因果报应,它这个因怎么感得这个果呀?这个业又怎么样的产生这个果呀?这个不是眼前看得见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帮助别人,你非自己要亲自的体会得到,眼前当下认识。在这种状态之下,你就没有办法说得清楚。这样所以修学佛法的种种这个说方便,生起修学佛法的种种方便的认识也好,然后呢道理也好,这个就是它的因。这个因很深细,普通看不见,也说不明白。一直要等到你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亲自体验现证了,你才能够说得清楚,所以叫不现彼难宣。说的这两个偈子我要特别说一下,因为这个是在释量论上,释量论就是法称论师写的一部论,我们这里也有,这个是个天书,你们不妨去看看。在我们一般来说,就是以我来说,翻开那个书的话,真是不知所云,你们自己看一看就晓得,它真正精采的地方,实在是绝顶精采。我们晓得南阎浮提六庄严,就是陈那、法称两位大论师,它真正精采的地方,它就是把这个世间的理则,这个学问,透过这个佛法,然后把它变成功佛法当中最主要的一门学问,就是用世间的理则,说明世间的错误,说明成立佛法的正确。这个好了不起,好不简单!因为这样,所以他讲的内容一定没有一点点的这个浪费,也不容许一点点错误,所以他那文字简炼到绝顶。简炼两个字我写一下,简是简明、简单,写在这里简;然后呢,炼应该是金字旁还是火字旁啊?金字旁对吗?应该是金字旁,简炼。简是简单,但是它那个简单,不是马马虎虎的,是金链的,都是最精华的、千锤百炼的东西。所以它这个每一个字,乃至一个句,一个偈,是包含的意义非常深细、非常深细。这个论是难学的,但是你学会了以后,就可以把我们这个思想,变得也这么非常精致,以最简单的方法能够提起含摄很多乃至于深细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短短的一生,升华到绝高的一个层面。不过这个我们不要急,只要我们如理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话,将来都会得到的,要不然的话,花了极大部分的时间,摸一点东西都摸不到的话,这个一生浪费过去,你就没有什么成就,这里我随便一点。所以下面的解说,
【“自若未能如实决定,不能宣说开示他故。”】
就是刚才说的这个话。那么好,现在这里,现在我们继续下去,看第二段。
【“了知三乘道者,即是成办菩萨求事所有方便。”】
说,菩萨要求的,他目的是要遍摄这个各式各样的根机,所以他要学一切。那么这个所学的内容呢?也把他分层次,这个层次所以三乘,这个声、缘根性的等等,声闻、缘觉、菩萨这样的根性的人。那么他每一个不同的根性,有他们相应的道路,这个道路平常我们说道地,这个修道、修道就是这个。那么这个东西正是菩萨所要学的善巧,方法,方便就是一种善巧的方法。这个方便,现在我们把它误解了,开一个方便这是什么?走小路。这个是真糟糕,真糟糕。佛法里边给我们的方便哪,是一条正确的方法,通达到你要达到地方去的一个正确的办法。下面引
【“阿逸多云:‘诸欲饶益众生,由道种智成办世间利。’”】
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这个话是在现观庄严论上的,因为是弥勒菩萨所讲的,所以有的时候引说是论上,有的时候就直接讲菩萨说的。说那个要想利益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由道种智,这个我们菩萨所要求的有三样东西,一切智、道种智、一切智智,那么这个里面每一样东西,每一样东西的内涵的,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道种智呢?道种智就是用这个智慧,这种正确的认识能够成办、成就完成世间的一切的利益,这个世间一切利益,就他人来说,是救济了一切众生。当你救济一切众生,对你自己来说的话,就成就了你的报身报土。这个是一件事情的两面,我们还是用刚才那个比喻说做生意人一样,你得到了这个作生意人的利益,他把你要的东西送到你手上,派上用场,这个同时他就赚到了他的钱。这不是两件事情,所以我们现在修习佛法也应该从这个地方著眼,同时我之所以用这么通俗的这种事情来比喻,为什么原因?就让我们当下体会到,哦!原来这个佛法是这个样的,这样的话效果更大。否则的话,我们在这里做一点事情都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觉得这个不愿意。你要晓得这真是为你自己呀!这愈为别人是愈为你自己,要和作生意人一样,人人手上用的东西都是你的商品的话,你这个老板是最大。现在我们也是如此,否则的话,我们作一点点,自觉得可以,稍微委曲一点就不行。要晓得你要嘛不做事情,要做事情是一定委曲,这是第一个。而且才只有在委曲当中,才能够成办事情,这个是佛法的特质!试想大家对不对?最好睡在那里,一点都不委曲,然后你忙一点事情,忙完了给别人吃,别人吃完他还这个不舒服,还嫌你这个淡了,嫌你这个咸了,这油少了,油多了。就是这样,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六度当中,他一层比一层高,布施容易,持戒就难;持戒还可以,忍就难。忍辱真正的忍是什么?无生法忍。你能够真正忍到那个时候,你才谈得到方便,那个时候才谈得到精进;你有了这个才能够真正成就褝定,才能够成就智慧,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所以就算那个作生意人也是一样,作生意人作的时候也是一样,那个顾客非常挑剔的!如果你不能满足那个顾客的挑剔,那个顾客跑到你店里店里买了东西,你说:要就要,不要就拉倒,我就是这个样;那第二次那个保证顾客不上门,那你弄了半天你就赚不到钱。所以真正修学大乘佛法,这个在本论的精采的地方,我告诉你,他不是一下把那个大乘怎么好、怎么内容先告诉你,不说这个。他先告诉我们说,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就把那个利害分析的非常清楚。当你体会到这利害以后,你想那我要去做,然后呢?就告诉你去作的时候,把从简单的地方一步一步的来,增长你的能力,增长你的能力,让你体会到这个好处,也让你体会到去掉了这个坏处以后,能力嘛增长了,体会嘛加深了,慢慢的你走上去,成了!这样。所以这个是本论最殊胜、最殊胜的好处,你们将来学下去,自然会了解不同于其他的地方。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胜者母中亦云:”】
胜者母就是般若,他那个般若他到底指那一个般若?那个我不知道,这个上面也没有说明。怎么说?
【“‘以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谓所有声闻道,所有独觉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
实际上呢,这个胜者母就是大般若,所以说不肯定,因为般若分成好几品,第一品是最广的,第二品比较简一点,第三品比较略一点,第四品更略。但他那个内容都是重要部分一个,不过呢最主要的有的开的比较详细一点,最详的就是第一分,这样。那么所以现在这个不管是一、二、三、四那一分当中,精要是共同的,说这个菩萨应该在任何起发,然后呢发这个心去,在任何那一个部分上面要去学、要去行,然后呢?因为发了这个心要去了知。那么哪一些呀?包括总含的,含摄成功三部份,声闻、独觉、佛陀,就是刚才说的三乘。“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上面这个完全都要圆满,完全都要圆满。他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说那个般若是在阿含以后,阿含这是说你是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就是这样,到最后告诉你,你自以为解决了,实际上的问题还不是,还要更进一层。慢慢的圆满,你真正要圆满的时候,那些都要做的,然后呢,还要把那个所有的那些要做的统统要做圆满。
【“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
那么他为什么这地方要引这一段话呢?这个,因为当时有很多人说:我是大乘的,那些是小乘的,我不要学。不对!不对!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这么说,实际上呢理论上也很清楚,你这个大乘之所以为大,要解决一切人的问题。解决一切人的问题,你晓得他问题在那里?你如果不晓得,你怎么解决啊?所以小的、大的,没有一个例外。所以如果有人说:我是大乘人,那个小乘的东西不要学,那错的,是违背的。所以它下面这个就说:有人说是个大乘人,不应该学习这个劣乘。劣乘就是指相对这个大比较差,就指小乘,这个错的,这个是相违因。还有这个地方很奇怪,要我们中国人平常习惯的话,说这个不合理的、相违背的,他为什么说相违因呢?要晓得真正我们说在修学佛法里边,一个是种一点根,就像画一个图一样,起个草稿,反正马马虎虎大概有个笼统概念就行。进一步你真正行持的时候非常细致,一点都不能错,所以真正讲修持的时候,做任何事情必定认识因、果,或者说业感缘起,或者是说中道。如此因,感如此果;反过来说你要得到这样的果,必定要这样的因。现在呢假定说,你说你大乘人不要学习小乘的话,你这个因是做错了,这个就不对,所以它这个地方用那个字相违因。注意!很多处处的地方注意,我之所以这个地方特别一提,因为当时我就犯了这个错误,人家也给他说这本书看起来好难看,我自己也有这个感觉,所以我就傻里傻气的用我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地方觉得这个文字不顺,改了,我现在一直为这个事情忏悔!所以我说到这个地方特别告诉你们一点。同样对你们也有很多地方很用得上,现在我们平常动不动就跟人家讲道理,就是我这个有道理,他这个没有道理。对不起!我们凡夫的道理,你讲凡夫可以,跟人家打官司你可以打胜,讲佛法的话你会下地狱,原因就在这里。这个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所以说我这个地方随便一提。那么继续下去,那么我们现在呢更深一层。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种道。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说诸道,此等何因而成应舍,故除少分希求独自寂静乐等不共者外,所余一切,虽大乘人亦应修持。故诸菩萨方广藏中,广说三乘,其因相者,亦即此也。”】
真正我们修学大乘的行者,所走的这个道路有两条,一条叫共道,一条叫不共道;共就是共同的,不共就是不跟别人共同的。跟谁共?跟二乘劣乘人共同的。还有一条呢?就是不下乘人劣乘声闻、缘觉不走的,只有菩萨单独的叫不共同的。就像我们现在念书,我们现在念到大学,小学部分跟那些小学生共的,到了大学小学生不上来了,那个就是大学生不共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我们来说的话,是我们也是世间的人,所以做为世间人是共同的,可是穿这一件衣服比丘,那个也是我们不共的。同样的道理,那么我们现在呢?修学的内容也是这个,共者即劣乘藏中所说诸道,共同的就是这个基础。那个就是声闻、缘觉也要学的,那么这个是共同的,从这个基础上面再加上去。不同的你为了目的大,所以你那个基础打得更深、更广。这是不同的,如此的基础是必定要。那么在这个情况之下是,虽然是共同的,但是的的确确大乘跟小乘当中,有一些地方是有一点差别的。这个大乘戒当中有很多小乘戒没有,那个是不共。还有呢?不但没有而且跟小乘共同的又却却相反的,那这个就麻烦了。所以这小乘是应该取,大乘应该舍;反过来大乘应该取要的,小乘应该舍。那么为什么原因、为什么原因呢?这个地方就指出来,我们对这一点了解了,以后就对于这个大、小两乘之间的差别,以及南传、北传我们的取舍,非常清楚、非常清楚。这个在菩萨戒里边,梵网经里面说得很清楚,梵网经里边的这个瑜伽菩萨戒,它这个戒条层次非常清楚,说我们现在修学大乘的菩萨,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做这些分成功六度。所以那几个戒嘛是布施度,那几个戒嘛是持戒度,这样然后呢再下面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那一个该做,那一个不该做,他那个戒经上面就告诉我们,说这个声闻乘人是急求出离,为了急求出离,所以有很多事情他不应该做。他应该做的什么?是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你什么都不要管,你吃饱了,不管味道如何,不管有没有营养。最好的营养是什么?就是你的心,你能够把这个净化了以后,那个身体丢掉了正好,什么都不管。大乘人不是的,你要救济一切人,要救济一切人,要适应他的根性,那个时候你不管的话是不可以。所以戒经上面告诉我们声闻乘人急求自利,是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对!大乘人为了救别人,那个时候你少事、少业,那就错!你要救别人,救的愈多愈好嘛,你的目的要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现在这个事情不行,那个事情不行,那你怎么救人哪?这个是两个的根本的差别。不过说到这里,有一点要辨别,他佛经上面的每一个地方的次第说的清楚,你的发的心是没有错,你要救一切人;但是,你要圆满发那个心的话,靠什么?靠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自己。你那个时候要保护这个心,增强这个力量,在这种状态当中,不是一口气叫你什么事情都去做,要开始的时候增强这个心。就像小孩子一样,这个小孩子天生来说皇帝的儿子,他要做国王的,但是并不是生下来好的捧的他国王的位子让他做国王,那怎么可能呢!正因为他要做国王,所以开始的教育不一样。至于说过程跟平常人还是一样的,一步一步增长他的能力,不过他这个能力是要做国王的能力,你这个能力是自己糊口的能力,这个才是他的差别。所以这个次第的重要,那么有了这个次第,才能够圆满我们开始所定下来的质跟量。所以这个上头所以成为大乘、小乘两个的差别,这个差别究竟怎么样,到后面他会有详细说明。尽管有这样的差别,可是目的却是一样的,这个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得住。你的目的干什么?解决生死痛苦问题。小乘看的不远,自己以为这个生死痛苦问题就是这个,你就忙这个,结果到了后来发现这个不行,他一定还要整个的解决,你还是为了这个。既然你要解决大的,当然你不能做一点点小事情,所以你了解了这一点,这个大、小乘的戒律在形像上面看是违背的,在真实的意义上面是完全不违背的。所以我们真正要修学就要学这个,你到了这个认识了以后,那一点障碍都没有,一点障碍都没有。因为他所说的认识,不是个道理,而这个认识是你内心相应的这个量,到那个时候你自然晓得你心里什么量。我这个地方比方随便举一个例子,我们也看见不但是大乘的戒经,还有大乘的很多其他的经典上面也这么说,这个小乘人是绝对不能杀的,这个大乘的菩萨有的时候杀人,还有很多的大功德呢!我想我们这个公案都知道。我们不妨再简单的说一下,说有一次大家这个到海里面去采宝,那么采宝的时候那个都要那个大商主带头的,这个大商主他是个过来人,譬如说我们要去挖掘宝,他是晓得什么是宝,路怎么走,里边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大家跟著他,一心一意的上去。那么这个到了海里的时候,那个船上面他是个大强盗,那个大强盗要谋财害命的,别人都不知道,这个大商主晓得了,心里想这样麻烦了,如果让那个大强盗在这个里边的话,我们一船人通通被他杀光,你怎么办呢?但是呢你修学佛法的,你又不能杀他,后来觉得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是你容忍的话,不但我们船上的人通通被他杀光,而且就这个强盗本身杀了我们,他也要堕地狱,一定要堕地狱!那既然我要解救一切的话,我来堕地狱,我把这个商人杀掉,结果他就把那个商人杀掉了。这个故事我们大家了解,这个里边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往往说这个大乘人,我为了利人,我愿意做那个事情!没有错,可是佛法里边是讲的不是讲一个道理,他每一个法的法相很清楚,你到那时你自己衡量、衡量自己看,说我现在这样去做的话,我的的确确晓得的很清楚,张开眼睛往水里跳,那个时候只有我自己去跳,那时候你去杀有大功德。你不要说:菩萨戒上面这样那么说的,然后你杀了他,我就有功德,我也自己也讨了个便宜,那你只有下地狱。这个事情本论的,不但是本论,就是很多大经大论都说得非常清楚,就把他上面要指的这个心里的法相告诉你的清清楚楚,就这样。所以这个我们才是要学的,真正要学的,要我们学不到这一点的话,学了一点经论,拿这个借口作为自己的挡箭牌,这是一种。还有学了这个经论,自己的执著愈来愈多,我这个法这样对,他这个法这样对,吵得天翻地覆,那就错了,在这个地方顺便一提。那么下面我们看,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之下,那我们晓得除了这个特别的为了他急求自立的这个,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只管他自己的那个东西以外,其他的小乘人都要学,都要学。这个是为什么在大乘,所谓方广藏就是大乘,大乘当中他广说三藏,照理说他大乘嘛就说大乘,小乘不要讲,但是他小乘也讲。原因就这个道理,因为你一定要学,学了以后,了解帮他们,而且你那时候晓得里边的差别何在,那这个就是他的原因。
【“复次,”】
继续下去,
【“正遍觉者,非尽少过圆少分德,”】
什么才是佛陀?正遍,绝对没有一点错误,而且绝对没有一点的遗漏。正是正确,遍是圆满,这个正觉,遍觉,这个才是佛陀,这样的觉才叫无上正等正觉。你没有这个遍的话,这个声闻二乘也有的。那么所以这个佛陀做的事情是所有的过失是彻底净除,所有的功德是彻底的圆满,他不是净一点点的过,不是满一点点的德。
【“是遍断尽一切种过,周遍圆满一切种德,”】
这样的。
【“能成办此所有大乘亦灭众过备起众德,”】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六卷B面
【“能成办此所有大乘亦灭众过备起众德,”】
那么在因地当中要修什么呢?要所有的过失彻底的净除,所有的功德要彻底的圆满。
【“故大乘道遍摄一切余乘所有一切断证德类。”】
那个大乘的真正的,假定说你不遍的话,这个遗漏、那个遗漏,你能大吗?是小乘可以不包含大的,我本来是个小乘,你说大乘大的是无所不包、绝对之大,结果把那个小乘摆在外头,你这个无所不包怎么讲法?所以大乘是遍学一切,圆满一切德相,啊然后呢断尽一切过错。
【“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摄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
这个是什么原因?所以所有的佛的教法,通通包含在这个成佛那条大路当中,这是很清楚、很明白。假定说现在我们修学佛法的当中说,我学这个、那个不对,我学这个、那个不对,你在因地当中就已经偏了。所以我刚才一再说明,不是说叫你现在一口气马上要广学一切,可是我要晓得在因地当中,那个因种非常重要,所以我现在的能力不够,可是我的目的是如此,这是第一个。正因为目的如此,一定你有下脚的地方,下脚的地方是必然是跟你相应的,那个时候你说参禅就参褝,念佛就是念佛。但是呢你最后你一定要圆满的,不圆满不能成佛,你现在做不到,因地当中应该先把那因种放下去;反过来我们现在不了解这一点的话,我们因地当中先排斥他,那个时候你的因种种的什么?障碍!这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这个就是我们的所留下来的识种,那个识种到那个时候它就启发现行的,这个是所以这个地方的真正的圆满教授告诉我们,大家了解不了解?所以你念佛的,你一定赞叹这个参禅好、学教好;你参禅的一定赞叹念佛好,说等到我现在这个事情做好了,到了那个程度、那方面学圆满了,再去学这个。所以当你到那个学圆满了,将来这个因种在心里启发出来,你学这个的时候毫不困难;否则的话等到这个圆满了,你停在这里,这个圆满了嘛,这个我就一向就讨厌他,你不知不觉当中,你就排斥这个东西,他后面会有详细说明。我们修学佛法没有别的,就要净除自己无始以来的这个业习,说业种子,这是为什么我们起心动念,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是头上先开始提一下。那么上面说的道理,下面呢来把事实证明。
【“以能仁言,无其弗能尽一过失,或令发生一功德故。”】
以佛来说,他绝对没有任何一个过失他不能去掉的,换句话说佛绝对不留一点点过失;还有佛圆满一切功德,绝对没有一点功德他做不到的。现在我们要学佛,是,没错!那么我们从那里学起呢?我们因地上面就这样,我要做到、我将来一定要做到,这个概念非常重要。譬如说这个不行,这个不行、不行,说我现在很惭愧做不到,是没错!但是我将来一定要做到他,因为我将来要做到他,所以我现在就选定牢牢把持我现在该下手的地方。你那个时候你同样的参一个禅,同样的念一声佛,效果是完全不一样。因为你因地当中,就想我念了这一声佛要干什么?学阿弥陀佛,所以你去了当然上品,就算不上品,跑到阿弥陀佛那里觉得,你听见那个法相应了,你一定走这个路。另外一种呢,你念佛,这个事情我都不管,我自己去就算啦!所以等到你去了以后,你听见那个二乘苦空无常很欢喜,证了罗汉果,就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差别大家要分得很清楚,这个差别非常明显,但是也比较细致!重要的,后面会在那个地方说。念佛是如此、参禅是如此,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你能够把握住这个原则了,反过来妙了,因为你的目的是究竟这样,所以你做任何一件事情,我说现在念佛固然是回向往生,我做别的事情也回向往生,那个时候你的功德二十四小时一直增长,正念的时候叫正行,不念的时候叫助行,然后呢?去还稳、品位还高。当然参禅一样的,所以这个是他的根本重点,我们要把握得住。继续下去,
【“又彼一切大乘,亦无不成办故。”】
这句话大家已经了解了,前面说过了。
【“设作是云:”】
有人这么说,假定有人这么说,
【“若入波罗密多大乘,虽须劣乘法藏,所说诸道。然于趣入金刚乘者度彼岸乘,所有诸道非为共同,道不顺故。”】
那么有的人这么说,说没错没错!你要学大乘,是的!他要那个小乘一步一步上来做为基础,这是你的共道。但是对于密乘的人来说,要趣入金刚乘密乘的人来说,那个是另外一条路。度彼岸就是大乘的显教所走的这个路是不共同的。为什么?这个并不相顺,那波罗密多大乘是走这个慢的,这样的慢慢的来,说金刚乘我走的这条直路一直上去的。他下面怎么说?
【“此极非理,”】
那个就是大师告诉我们的,这个这句话绝不合理,下面就引证。
【“以度彼岸道之体性,悉皆摄入。”】
说你要晓得,这个大乘当中显教波罗密多,就是度彼岸道,他那个本质全部包含在金刚乘当中,所以金刚乘当中的那个,一定含摄了大乘的全部的特质在里头。下面说
【“意乐,谓于菩提发心,行,谓修学六到彼岸。是则一切定应习近,”】
那么整个的这个特质是什么呢?分两部分,发的什么心,修的什么行。发的心叫意乐,金刚乘应该发的心,金刚乘的意乐是什么?发菩提心;然后呢金刚乘应该修的行是什么?修学六度到彼岸。请问金刚乘跟显教的波罗密多大乘,是同是不同?完全一样!所以是则一切是定应学习,所以金刚乘的人决定要学。这个概念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在座的诸位如果将来你们学金刚乘的话,千万注意,说这个根底都没有,说金刚乘,那结结缘可以,真正修持这个不够。另外一点,其他的同修们,帮助别人那是最好的。看当年印度,这样的能够五印度的首顶严,共同的结论,以及后来到了西藏以后共同的教法,说的清清楚楚!我们有了这个认识,对我们自己是个最佳指导帮助,然后呢对于佛法是有一个最有力的一个认识,然后净化他的,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把握得住。下面就引密教的经来作证,这个话绝对不是我讲的,你看密教的经上面说的清清楚楚,所以下面说:
【“如胜金刚顶云:‘纵为活命故,不应舍觉心。’又云:‘六度彼岸行,毕竟不应舍。’又余咒教,宣说非一。”】
前面说的那个道理,第一句话斥破他,所以立那个宗,这个前面说的不对,那么下面就解释。最后引你现在讲密教,他现在我就引密教的经典告诉你,密教的经典上说的清清楚楚,就算你为了命难,你绝对不能舍去这个觉心。觉心就是菩提心,换句话说这个是意乐,这个是发的心,这个密乘当中这样的严格的要求。然后呢行为呢?说六度到彼岸,毕竟不应舍。行持些什么?就这个。你不是说金刚乘吗?那金刚乘的经典,不但是这个经,还余咒教,其他的密教的经典里面说的清楚的很,都是这样的。继续:
【“众多趣入无上瑜伽曼陀罗时,亦多说须受共不共二种律仪。”】
那么我们现在正是理路上面了解了,修持的时候同样的戒、定、慧这样上去,所以你正式修行的时候,凡是有很多真正修这个无上瑜伽--就是密教最高,乃至于最高都是这样的,当然下面更不可以少,说无上瑜伽曼陀罗,曼陀罗这个翻成我们中文叫坛城、坛城,他这个特别意义是什么呢?这个就是说,换句话说这个就是佛的所处的地方。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娑婆的凡夫的世界,佛所处的地方是净土,当然真的说起来净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含的。那么对我们众生来说,我们没办法体会,我们耳目所能感受得到的,就是我们现在这样。所以引我们进去的时候,还是用我们相应的种种概念、图表来表示,使得我们心里上面种下这个种子,说你看我们这个世间,是丘陵坑坎,种种不如意的秽土啊!现在这个地方,这么圆满的净土!就是这样。所以他这个真正的灌顶的时候,引我们进去的时候,是说这个是佛的,你修学的本尊的这个曼陀罗,那么真正要学的时候,刚开始学第一个什么?受这个戒,三昧耶戒,这个戒当中也都说共不共,同样的就是说基础要共同的。共的什么?
【“菩萨律仪,受律仪者,即就是受学三聚戒等菩萨学处。”】
而这个里边就什么一定要从下面开始,是三聚戒即菩萨学处,就是从前面的前面的一步一步开始,都要含摄在里边,从这个共声闻的别解脱开始,然后呢菩萨戒,然后这样的一步一步的上去。
【“除发心已如其誓受学所学处而修学外,虽于波罗密多乘中,亦无余道故。”】
除了这个发心以外,这个发心却是前面说过的,就是上面说的觉心,这个绝对共同的,绝对不能少的。还有发了这个心学上去的时候,你一定要学的所学处,而修学外那个学的所学处你一步一步学以外,这些东西也跟波罗密多一样,并没有其他的道路。所以这个是特别针对上面说,密教跟显教是不一样的,是,他不共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共道是绝对一样的。其实何止是显教,请问我们现在那个大乘的八宗当中,念佛跟参禅共吗?对不起,他念阿弥陀佛,要牢牢的把住;那个参禅的人,要空掉一切,对吧!他当然你参念佛是谁?多多少少好像还有一个念佛的,他有很多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乃至各式各样的怪名堂,岂不是完全不一样。那没关系,基础是共同的,大家都是发菩提心、圆满的佛果,然后呢修的六度也是一样,那么这个殊胜的方便,这个才是不一样的地方,这我们要了解。
【“又金刚空行及三补止,金刚顶中,受阿弥陀三昧耶时,悉作是云:‘无余受外密,三乘正妙法。’”】
下面就引那个密教,密教当中那些经典等等,说这个里边当你受这个法的时候,受这个灌顶的时候,那阿弥陀佛的学这个法门,以这个为本尊,然后你去修的时候,第一个一样的要受那个戒。所以那个时候受那个密宗戒的时候,这个密宗戒叫三昧耶,悉作是云,那个时候你就誓愿无余外,无余受外密,不是除了密教以不,没有一点点余剩的。你呀,三乘的所有的一切的这些通通要受,然后在这个三乘基础上面,你再加上你不共的。所以
【“受咒律仪须誓受故,”】
你真正要受这个密宗的三昧耶戒的时候,前面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遗漏的,不可以换句话说。那么刚才这个概念我们重新再提一下,尽管前面说声闻为了自立,是少事、少业、少希望住,这个对,大乘为了利他,不可以。表面上面尽管是相违背,究竟的目的还是完全一致。你了解了这个,那整个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争论。同时你了解了,自然而然发生什么,虽然没有争论,并不是我跟你做的一模一样,恰恰相反,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配合得天衣无缝。你念你的佛,有!就怕你没有;我参我的禅,就要空,就怕一点点有,但是彼此间恰到好处。同样的这个道理用在我们眼前,你有这个长处,忙这个;我有这个长处,忙我这个,不要说样样听我招呼,这个自然而然就去掉了,当你想到听我招呼的时候,已经在我这个烦恼当中,你已经上了他的当。那么现在我们再继续下去,说
【“由见此等少有开遮不同之分,即执一切,犹如寒热遍相违者,是显自智极粗浅耳。”】
由于上面说的这个道理,他是有一点的开遮不同,但是就这么一点点开遮不同,你就觉得这两个完全不一样,就像一个寒一个热,寒的时候天气冷的时后一定不热,热的时候一定不冷,这完全违背的,你就觉得这一点点的开遮就觉得完全违背的话,那很明白,我们是愚痴呀!我们的智慧实在太浅太粗,所以这个地方要惭愧,要好好的努力、精进,改善自己。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种类。”】
那么由于我们上面的了解,说除了小小的由于特别因缘,有一点开遮不同。开就是可以的,遮就是不可以的,应该防止的。那么除了这个以外,所有的佛说的话彼此之间完全相应、相顺的。所以真正要取上上三乘五道,我们要在这个三乘五道当中,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然后呢这个五道的话,那就是说修这个佛法出世法分成功五个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小乘有小乘的五道,大乘有大乘的五道。那么这个地方特别是说上上的这个,最上的那个必须从下下层道的功德种类,这个一定要圆满的,不能漏的。
【“波罗密多道者,如佛母中云:”】
佛母跟前面一样胜者母,就是般若,
【“‘所有去来现在佛,共道是此度非余。’”】
所有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佛是共同的,没有一个例外,都要走这个路,就是六度。
【“是趣佛陀道之栋梁,故不应舍。”】
那个是栋梁,别的东西可以省略一点,栋梁是绝对不能少。
【“金刚乘中亦多说此,故是经续二所共道。”】
那么然后密乘当中也处处地方说这个,所以这个是显教、密教的共同的。
【“若于其上更加密咒诸不共道,灌顶三昧耶律仪二种次第及其眷属,故能速疾趣至佛陀。”】
那么然后你在这个显、密两个方法当中,那个共道当中,再加上密教的种种不共的方法。那个不共的方法下面说,灌顶、三昧耶律仪,两种次第及其眷属,这个就是他的次第。第一个先是灌顶,成熟你的身心,然后呢要受这个密宗的三昧耶戒,然后修学的时候,升起次第跟圆满次第,还有跟他相关的,这个是最主要的相关的各种。因为你修的种种最特别的殊胜的法门,所以能够很快的达到佛陀这个果位。就像我们到美国去一样,你可以坐船,也可以用种种方法,也可以用飞机。飞机以前是螺旋桨,现在是喷射机,将来有一天说不定我们可以用火箭。这愈是特别的,愈是快速,不过愈是快速的,愈是危险。我们走路,你碰一下,跌一个跟斗,没问题,站起来拍一拍再走,一点事情都没有,最多跌破一点皮;然后你坐脚踏车要受伤了,坐汽车就出毛病了;如果是坐飞机的话,对不起,非死不可。所以金刚乘当中说的很清楚,你结结缘没关系,你如果正修的话,莲花生大士说的很清楚,说我这个法像蛇在竹筒当中,不上去就下来,上去成佛,下来到金刚地狱,金刚地狱是阿鼻地狱的别名。你现在不要看这个我这个密法好修,对不起!你结结缘没关系,反正你碰不到,你真的碰到了以后,那就只有两条路,这个我们要知道。因为他的方法的确殊胜,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平常轻易不要毁谤,这个这里随便提一提。
【“若弃共道,是大错谬。”】
如果说这个共道你放掉了,那你完全错了。
【“若未获得如是知解,于一种法获得一分相似决定,便谤诸余,”】
这个非常麻烦,非常麻烦。对于这个上面那个概念,如果你不了解的话,并不认识,并不了解,然后你自己觉得我这个对,毁谤别的,错了!特别是什么?于一种法获得一分相似决定,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就害在这个上头,你不修行,刚开始佛法总归好的,虽然有矛盾,你还是尊敬他;结果你修行了以后,修了一点,得到一点点的味道了,觉得或者参禅参得一点名堂来了,念佛是念得一点味道了,然后说其他的都不对,就是这个,这个叫做相似决定。你真正圆满认识的话,绝对绝对不会的,绝对不会。现在我们太多地方,从已经开始修的是这样,还没有修的时候,那我们来了学了一点规矩,觉得我这个规矩是这样的对,你这个规矩不对,是同样这个道理。其实我们世间何尝不如此呢?世间每一个人有他的习惯、有他的成见,就拿他的成见、拿他的习惯,说我这个对,你这个不对,世间的争执就这样子来的。现在我们要修学佛法,就要从这个地方开始认识。世间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大家最多吵一架,反正我跟你不来往,没关系!万一吵过了以后,最多打一个官司。佛法里不是,你愈深,你这个将来造的业是愈可怕,现在我们净除都来不及,你别的东西还可以,谤法之罪重的不得了。记住!法华上面说的很清楚,佛为了接引一切众生,所以说种种法门,而且说种种法门他是彻底了解了才说出来,要了解这个法,他要花多少心血,你们晓得吗?无量阿僧祇劫舍头目脑髓换来的。这样的一个珍贵的法,弄到你手上,你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可以,请问!你有这个本事吗?你如果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万万不敢开口!尤其是我们刚刚修学懂得一点,其他的都不对了。我是好为这件事情担心!因为我自己当年就是这样,我刚开始进去的时候是念佛进去的,那什么都不要,听见人家当初念这,不赞叹念佛,如果说别的话,恨不得把那个经书拿得来把他撕掉了、烧掉,这样。我现在一直为这个事情而忏悔,所以我特别把我的痛苦的经验告诉你们,这个因,你们如果不拔掉的话,不要说去不成,就是去成了,将来去成了以后,到那时候那个种子又现起来了,那个时候在你修行过程当中是千辛万苦。所以我们现在看有很多祖师们,我们常常说他大权示现吃尽苦头,他不是故意要这个吃苦头,他已经到了某个程度,但是他因地当中一定有这种因在这个里边的,这个我们要晓得。你们我们不懂得法相,所以总觉得他故意,故意装装不起来的,如果说他没有这个因的话,不可能出现这个果,这个以后慢慢的再说。所以我们现在要了解了这一点,你因地上面那个种子,趁他还没有成长之前,把他净化。不过刚才说那个大权示现有没有道理?有其绝对道理,真正你发了菩提心了以后不怕,因为你以前毁谤过,因为你以前否定过,所以那个时候那个障碍来的时候,就跟你相关的那些人都在你的圈子里,那个时候你就把他救出来,这是这个真正、真正的价值在这里。所以说你发了菩提心,你什么都不要怕,你就有这个心,慢慢的会把你相关的那群人救出来的。这个大权示现的真正意义在这里,这个我们要了解。到下面关于这个业,这个概念你认识了清楚了以后,我们才会对那个大权示现的这句话的真正的内涵,把握得住;否则的话,我们看起来这个大权示现,它好像骗骗我们的。不是的,它还是有它的因果相关的,有他的真正的价值。在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之下,我们可不要做,我是宁愿是怎么办呢?先像善财童子一样,一口气成了以后,然后呢我在那个时候广结这个缘,这不是更好吗?不过这个也是各人各人的心志,那一个办法都对、都正确。那么下面说
【“特于上乘若得发起一似胜解,如其次第遂谤弃舍下乘法藏诸度彼岸,”】
下乘谤上乘的人还比较少,还倒是有,特别是上乘的人,越上面的人,妙哪,发起一似胜解,他如果没有认识的还好,如果是有一点认识,有一点修行,这个修行叫似胜解,似是而非的。然后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觉得别人都不对,他觉得他最好。如其次第的毁谤,弃舍下面那些。
【“即于咒中”】
就算到了密教最高的,
【“亦当谤舍下三部等,”】
因为密教里面有四部,一共有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他也说这个无上瑜伽最高,他下面都不要了。
【“则当集成极相系属,甚易生起尤重异熟毁谤正法深厚业障。”】
如果你这样做的话,那就造最严重、最严重的谤正法之罪。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你造了五无间罪。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七卷A面
那就造最严重最严重的谤正法之罪,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你要造了无无间罪菩萨能救你,你谤了法没办法救你,这个罪过之可怕,大乘经典上面处处说这个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极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动不动就来了,而这是什么啊?都是得到了一点相似胜解,似是而非的,你书看的愈多,然后呢修行有了一点经验,这种毛病都来了。于是我们说那不要看书了,你又犯了毛病了,要看,要圆满认识,然后你步步上去这个才好。请问:他看了书毁谤人家都不可以,你不看书毁谤人家,你就可以了吗?对不对?所以现在人因为看了书看错了,不,那我不要看书了,看书了都不对,你同样的毁谤,修学佛法必定要闻思修的次第,被你这一句话一刀斩断。一样的,它的真正问题我们把握得住,这个下面会详细而且告诉我们根据,都有凭有据。
菩提道次第广论,请翻开十一页。昨天我们把佛法里边这个大小之间的差别已经有一个说明,这个里边是有少少一点点,它因为眼前,目前各人修持的重点不一样,所以有的开是允许的乃至于应该的;有的呢,遮说是不允许的,这是就眼前来说有这个差别,那么究竟来说同样的,这个我们要了解,那么关于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而偏偏又在修行过程当中,因为没有把握得住这个修学的整个的大纲,修学的整个的大纲--就是整个佛法的整体,它的次第步骤等等,那么,在自己所走的那一条路上面或者是理论上面的认识或者修持上面有一点点经验以后,往往会产生一种相似的见解,而再加上譬如说外面的种种的不正确的助阵,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相似的决定,或者叫似胜解。那个胜解它有几种不同的解释,那么通常我们最常用的运用的成唯识论上头的说明:说对于我所认得那个认,以为的这个境界我的概念,觉得确定是如此的,确定是这样的,不再为其他的意见或者什么来动摇这个叫胜解。譬如说我们现在眼前世间的来说,我们常常觉得这个东西是有营养,好像不管他怎么说,我就是这样,不管人家说多少理由我对这个概念牢不可破,就这样;那么现在我们在修学佛法过程当中我想每个人多多少少有点这眼前每个人自觉得这个对,我就这个样,那么除了这个以外那就不对,这种通常叫做相似的胜解,因为这种概念,所以他会产生对于他不相应的就会否定、毁谤,而造成非常严重旳谤法的罪业。那么这个谤法罪业呢,以后陆陆续续会讲,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么办?所以下面这一点是对于我们眼前修行是非常重要的。看书本上面十一页第二段,
【“是故应当依善依怙,于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数取趣,成佛支缘。所有道理,令起定解。”】
这个里边分两部分,所以说第一部分呢,我们真正要想修学佛法的具善根的人应该怎么办,要依靠一个善知识、善知识。那么这个善知识这个条件以及如何依止善知识,后面有详细说明。这个说明自己如何去依止做为一个学的人以及善知识是什样的行相,这是我们刚开始的人最重要的一个认识,以及修行的必须要的。你这一点上面如果做对了,下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这一点上面弄不对的话,这个走的路是一条大圈子,虽然最后我们一定会走到的,绝对,法华上面给我们早就悬记了,乃至于你到寺院当中一合掌,小低头皆已成佛道。所以若人散乱心,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以散乱心就像我们普普通通那样的随便跑到庙里面去,那么看见了佛称一声南无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都一样,你这样的最后都成佛。这个里边我只提出一个偈子,实际上在这个里边有很多说明,说小孩子弄那个玩那个泥巴,造了像一个寺院一样的话,他也这个因缘而成佛,何况我们现在这么认认真真抛开了自己温暖的家庭跑到这地方来这么认真地修学,绝对会成佛。可是这一条路确实是一条远路,在这个远路转的大圈子当中,这绝大部分时间弄的不好的话,会在恶道当中,那是非常可怕的,非常可怕的,那么这个关键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自己能不能了解如何做一个修学佛法的佛弟子以及能不能找到相应的善知识。所以在佛经里面,从阿含一直到华严,当然随便,随处经常可以看得见佛教诫我们善知识的重要。他说阿含里面有这么一段公案:有一天阿难在这个静坐当中,思惟佛法的过程当中,他就想;佛常常说这个善知识的重要,都是一点都没有错,没有善知识我们不可能懂,所以他就跑去问佛,说佛陀你老人家常常开示我们善知识重要,我想想一点都没有错,所以我觉得一大半,我们修行一大半要靠善知识。佛的回答很有意思,说:阿难,你错了。怎么错呀?佛陀说,不是一大半,全部要靠善知识,全部要靠。小乘喔,然后呢进入大乘,虽然有很多经典,我们现在呢华严做代表,或者你们自己可以想,各式各样的经典上面都这么说,这个文殊菩萨一再开示善财童子以及他善财童子不断的参访善知识,随处随地那个善知识也一再开示他说:你要成佛,要成就一切智智,总要要依靠善知识。那这详细的情况到后面说。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第一步。紧跟著,那么依靠善知识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把握得住,把握得住这个整个的修学佛法的这个整体,纲要,次第。所以说一切正言皆是一数取趣,成佛支缘,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这个昨天已经有详细说明。那么这个差别呢?再简单的说一下,是,我可以现在走任何一条,我说我所欢喜学经教的,好;你是要参禅的,好;你是念佛的,好;乃至于像日本的那个日莲宗他只念一样东西南无妙法莲华经,净土真宗念都不要念的,是信字就行,然后呢禅宗参一个无,就这样,那没关系,可是这条路刚才说的是远路,弄得不好的话,吃很多冤枉苦头,乃至于我们眼前整个的教法所以形成这样支离破碎的原因就在这里。从外面的教法来看它是支离破碎,互相你否定我,我否定你,而这个法到最后到我们身上什么现象呢?也是这样,你这样的别扭那样的别扭,因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毕竟到最后要圆满无上菩提,请问圆满无上菩提你能有一样东西不圆满吗?你能有一样不圆满吗?你能通相宗不通性宗吗?你能通大乘不通小乘吗?这样的话圆满吗?那当然,所以那个时候你真正要修的时候,是那条路进去,可是那个法对你以前不相应,所以那个时候你内心上面就冲突了,比如我们现在来说我们有很多人是念佛或者参禅的,叫我们现在学一点教心里觉得别扭,这个不行,我是念佛的,现在我全部精神跑到这儿叫我这样去做,你心里面自然而然会有这种彼此间不能相融的。为什么?就是我们因地当中有了这个障碍。我昨天就说过,不是说叫你不参禅不念佛或者不学教,却却相反的,这个圆满的佛法在告诉你最好的念佛方法,最好的参禅方法以及最好的学教方法,差别呢?你一开始的时候不必忙著进去,而是先把握住这个重点以后找到你该下手之处,然后走的话,那同样的结果同样的起步,但是这条路是最快,最近,最好,所以在这个上面,你了解了说原来整个的东西我将来都要修学的,这是次第步骤,以及本末差别。这个道理你要确定认识而且决定不移,然后再下面说
【“诸现能修者即当修习,”】
因为你认得了这个整个的佛法的内容,那么那个时候你就看见了,说整个要修习佛法要修习什么?然后呢我现在已经走了多少?还有那些没有走的?你能够这样认识,你也可以不走冤枉路也可以不劣等,譬如说你现在要念书,一共从幼稚园开始要念到大学,结果你发现,幼稚园这个对你现在不需要,你可以不要念乃至于小学你也可以不要!那么你就可以中间插班进去,否则你如果条件不够的话,说他是这样你也跳上去跑到插班进去的话,你就念不上去,然后等到你念不上去重新才念的话,吃了好大冤枉苦头,所以由于前面的这一个两点,找到了你现在应该下手,这个就说能修学的,那么你就在这地方起步。在这种情况之下,下面怎么办呢?
【“诸现未能实进止者,亦不应以自未能趣而为因相,即便弃舍。”】
其他的部分我们没有,还没有能够真正去做进止的话就是说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取舍,我们说止作,所谓止作的话要是持戒的时候,有很多东西你平常不这样作的,要你做,平常该我们一厢习惯这样做的,这个照著佛戒告诉我们不要这样做,改变我们以前世俗的习惯。以前世俗的习惯增长我们世俗的财富,弄到最后轮回生死,照著佛法的这样去做的话,你在刚开始的是觉得有一点不大对劲,别别扭扭,但是这个正是要你修行,为什么叫修行呀?修改你以前的行为嘛,以前的行为是染污的。那么现在这样子经过修改了以后就对了,譬如说我现在随便看,眼前桌子什么东西,你觉得这地方不对,你要用刨子来刨一刨,要用那斧头来砍一砍,对那张桌子,假如那桌子像我们一样的话,当然砍上去会痛,对呀,身体上面会痛,心理上会难受,这是必然的。所以我常常说,说我真正一生受用就是前面那个老师,我现在一生感激不尽的就是这样,一个头上几年动不动嘛,开起口来总一无是处,但是我一心感念不尽,因为他把我世俗的习气改过来了,佛法的的确确如此,可是这个也要依靠到善知识,普普通通一个人也跟你弄得这么样的话,大家冤家对头,是很麻烦,这个我们要分别的很清楚,所以将来善知识跟这个善学弟子之间的条件我们要认识,这个是说我们对于没有能真正的实在进止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平常我们就不管它乃至于不要它,这个就是已经很糟糕的事情,为什么说不要它呢?那我们常见的是,我是参禅的,你那个念佛那个老公公老婆婆的事情,然后学教的他就说那些修行人盲修瞎练,然后修行的人说他是空口说白话,这个是眼前经常碰得见的事情,实际上是吗?假定说是像你这样说,佛说那么多道理干什么啊?那不是第一个戏论的,第一个开玩笑的是佛带的头吗?这很明白。所以我们要了解,那时候我们要了解,说我现在条件不够,我现在进入的地方,从这个地方,那么其他没有办法,能做的千万不要以现在没有办法做的原因,不要这个原因就弃舍它!下面这句话就是不应该以现在未能趣,趣就是趣的原因。弃舍,应该怎应办啊?
【“应作是思,愿以何时于如是等,由趣遮门,现修学耶。”】
那时我脑筋里想,但愿我什么时候能够对于现在不能做的这些事情,到了什么时候我能够实实在在的去修了,为什么要这样说?黑板上面请看一下,这个次第非常重要,对你们现在非常重要,第一点依止这个善知识,第一点依止善知识,第二点跟真正善知识就是要善巧,就是说非常清楚明白没有错误的,对于修学佛法的那个整体以及它的大纲、次第等等了解,那么这个道体我分成功三个,质正,这一点都不能错的,是量圆,单单质不够,还要量满,还要呢,次第一点都没有错,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后面整个的将来内容,细部都在后头,有了这个,再看第三个,知入处现在应该下手的地方,这个才能够真正的深入,否则的话是空谈。还有呢,知深进方便,这个才是我们非常重要,眼前对我们最重要,请问,我们现在的修行你的目的干什么呀?假定你的目的跑的来拜拜佛,那好了,你在拜拜佛其他不管,假定你目的是念它四个字或六个字,那你就念它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或者你参禅,那可以。或者现在你说不是的,我的目的要求往生,那不能单单在四个字上面看,看你念这四个字能不能往生,这个很明白对不对?那嘴巴里念得很响,然后心里胡思乱想,你还自己觉得可以往生,那个时候一定要了解怎么去改善它,这个我想大家都了解的,所以常常有人问,这个我念嘛是念嘛,心里散乱不相应,这是个好现象,表示我们要深进,可是问题在这里,说你究竟的目的是你到了极乐世界算了还是你要成佛呀?不是,当然我们要成佛,那个时候,同样的念这声佛就大有差别,在这种状态当中,你参禅的不执著参禅,是念佛的不执著念佛,因为等到你到了极乐世界以后,或者你大彻大悟也好,或者你学教的大开圆解以后怎么办啊?你还要向上,这不是很明白吗?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清楚,清楚了怎么呢?就是这里,这深进,所以我们不能上进的原因什么?因为我们有障碍,这是第一个。还有呢,我们能力不够,能力不够所以我们眼前,条件不够之间去学这个,一方面学这个是集聚资粮增长能力,一方面是净除罪障。使得我们能力能够慢慢向上,当你向上的时候,实际上呢,就像你念书一样,你现在在三年级,慢慢慢慢的你可以升到四年级升到五年级,现在我们如果走的不对的话就变成了念了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这个绝对不要,这个没有用,这个算什么?等到你三年级念完了请问你干什么?到那个时候发现要去了,可是你把前面的路早就切断,把上面的课本嘛丢掉,把老师嘛赶走,把应该有的学费嘛统统花掉;请问你念完了干什么?这是个状态,那么我们的状态呢?要晓得,我们修学佛法的真正的业、中心在那里?这下面会详细说明,我这里简单的告诉我们一下,就是我们当下所谓心念,就这心念当中.业的部分详细的分辨,刚才说后面说过的眼前我们就是我们这个思心所,我们心里想想这个是我要的,这个是我要的,这样的话你将来自然而然的会趣向于那方面,现在如果说你排斥他的话,到那时力量就现起来了,其实这种状态也不必说等到下一世下多少世,我们眼前马上可以体会得到,譬如说眼前有一件小小的事发生了,我这么说,我跟毛居士两个人有一点点小小的一个问题,我心里想这个家伙,我这这这个讨厌他,然后你心里老是这样想,你这样想的话,等一下你见了面以后,老远看见,你心里想能够避开就避开,否则的话呢就瞪他一眼,再不然的话那么暗暗的伤他一下,是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你见了面以后会这样?就是你前面那个思心所的作用,下面会很详细告诉我们,我们修行没有别的就是这个;假使反过来的话呢,你看见他刚才帮了一个忙他这个真好,我怎样想办法,就是一下没办法报答他嘛,应该说几句感激他的话,所以他老远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在忙我连忙笑脸相迎,真是谢谢你,为什么你同样的情况会有这样?就是你心里这个状态,那么你们了解了这个呢,平常的时候你碰见一件事情一定有对这事件事情的反应,请问这个事情的反应是突然而来的还是以前先有的因种,种子就是你的因地,我们大家都了解,平常我们因种都是在烦恼,然后进一步大幸而认得了烦恼,不要去虚妄分别,修学佛法当你修学佛法的时候,毛病又来了,你学参禅的其他都不要;你学教的,也同样的犯了这个毛病,对不对?所以这一点告诉我们哪不要因为你不能做就不管它,应该怎么办?应该说我所以目前这样努力的修行就要爬上去,所以什么时候我想办法能够爬上去,那个时候叫修了,就像我们念书的时候,现在虽然念小学,我总心心念念什么时候可以念中学,什么时候可以念大学,乃至什么可以留学,这样对了,于是你就一路的努力上升,然后呢?把那个障碍净除,把我们现在集聚的集聚起来,那么除障碍集聚怎么办呢?做三件事情,遂于其因什么因哪?就是将来你能做到的因,你现在在这个因地上面做这一点,将来就感得必然的这个果,假定你现在排斥他将来就是障碍的果,现在如果说你准备相顺的因,到了这个时候你就能够一步一步向上,上不去的原因是罪障,所以你净除罪障,罪障虽然净除了,如果你力量不够还是不行,所以另外一个是集聚资粮,那么下面这个回向发愿是为什么呢?就说你集了这个资粮你的目的干什么?你的目的要干这个,这个嘛,所以叫广发正愿。是愿跟向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就是说你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准备去做,那么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目的是这个,譬如说我现在要到美国去要买飞机票,所以我要去想办法赚钱,所以我要去赚钱为什么啊?我要去买飞机票,这个就是你没有做事情的愿,那么等到你做完了赚到了钱,你说这个钱不乱花,我要去买飞机票,这个叫回向,所以愿向就是指向这个方向的,所以下面说第四知深进的方便,这个是我们确确实实要了解的,现在修行当中一般我们最大的障碍就在这一点上面,o个非常重要,这我在前几次去讲的,很多人他没听清楚,说我说不赞成这个、不赞成那个,又说是参禅不好,又说念佛不好,又说学教不好;其实我是赞叹所有的,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学教也好,没有一个不好,就希望你真正做到最好。目的没有别的,就这个,关键就在这里,所以我这个地方特别说明,经文上面说
【“遂以其因,集积资粮,净治罪障,广发正愿。以是不久,渐渐增长智慧能力,于彼一切悉能修学。”】
最后,因为这样做的话,然后呢?他好了,智慧也增长了是能力也增长了,于是你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能修学,所以行完全对,果当然得,所以真正说起来,修行不难,最难是什么?正确的引导,正确的知见最难的,所以华严经上面说,发心究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初心难,发大菩提心到证得究竟的佛果,两样东西内涵的实质上来说一样旳,因为这本质就这个东西,前面呢就是说这是完全对了,可是这个没有圆满,差就是差这一点,譬如同样的水,水绝对是完全是一个,就是后面那个水的话圆满了,就这样,或者需要的量是完全达到了,这个水的质没有差别。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七卷B面
没有差别,这个里边二样东西当中真正难的还不是究竟圆满成佛,而是初心,那么对我们现在来说,这个发菩提心还蛮遥远,所以对我们目前来说最上的希望,佛,可是我们现在要走到的第一步就是发这大菩提心,所以对我们现在的净果我们期望的是大菩提心,那么请问你达到这个果的因是什么?这个才是我们现在重要的,你假定在这个地方能够把握得住走进去行持的话,你就对了,现在真正难的就这个─正知见。要想得到正知见要找到善知识,要想找到善知识,主要的还要看自己。下面会很详细的说明,所以这个概念我在这个地方要说一下。所以说,最后的话呢,行果圆满,清楚不清楚?虽然两三句话你牢牢记住,这个纲要,一生受用不尽。后面详细说的那些内容就是把这个纲要怎么样的如其次第应该修学的内容,一一放将进去。下面说:
【“善知识敦巴仁波卿亦云:‘能知以四方道,摄持一切圣教者,谓我师长。’此语即是极大可观察处。”】
那么这个敦巴尊者就是前面阿底峡尊者的一个最主要的弟子。阿底峡尊者在印度西藏做了这么多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他所有的弟子当中能够圆满全部受持,传承尊者事业的就是他,所以他现在引证下面这个话,下面这个话,他们都是用印度当年的这个话来说的,口语,就像我们禅宗的祖师,这个禅宗祖师的语录是没有人跟你解释你往往不晓得,因为有的是方言,有的是他们的习惯语,所以对我来说,我也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这个老师的说明,这是说一个纲要,所以里边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话,我就不能细细的说,但是呢这个大意,我可以在这地方说明。我们平常呀总有所偏执,因为没有把握得住这个圆满的这个道体,理论上既不知道,修持的验证更谈不到,现在阿底峡尊者不但理论完全圆满而且修持一一验证,所以他能够把所有各方各面的任何一点而能够把握起来,一点没有余,就是我的老师,所以我的老师所以能够成为西藏印度的顶严,这么多大善知识当中,他能够被众数公认,而乃至于说阿底峡尊者一走这印度佛法就完了,原因就在这里,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这句话就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思惟观察,作为我们修学目标的。
【“由此因缘,以此教授能摄经咒一切扼要,于一补特伽罗成佛道中而正引导。故此具足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晓得现在我们这个教授,换句话说本论,也就是本论所依的阿底峡尊者的所造的道炬论,那个是把所有的显密,大小,性相各宗的宗要通通,宗要是大纲,通通含摄在里头,说明了这是什么?这是任何一个人,补特伽罗就是有情,他那个成佛所有的方法、最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个教授能够通达一切圣教,没有一点点违背,这一点对我们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一向的习惯那是宗派林立各争是非,大小,性相,显密向来说性相决裂,好像两只脚一样的各使各的,这个非常糟糕,所以当年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学的时候,他有一个老师曾经以性宗来排斥相宗,所以他后来写了一本会宗记。各宗各派,是,他的特征是有差别的,但是究竟的话倒是一体,互相相辅相成的,这个非常精彩的,内容我是没看过,可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这个地方呢,我顺便提出一个公案来,提出一个公案给大家说一下。这个在西域记上面,然后呢在大唐西域记上面,这个出在西域传,那个大唐西域记也有这一段,可是大唐西域记我很久以前看,现在印象不深,我鼓励你们同学这种书要多看,你们看见了时告诉我一下,那么公案是什么呢?告诉你们,这个大乘有一个大菩萨世亲菩萨,他早期学小乘,反对,否定大乘,后来因为他哥哥无著菩萨的接引,他非常忏悔,他要割舌头,他哥哥说你割舌头没用,你舌头割掉,但是你诽谤的罪还在,以前你拿舌头去毁谤,现在你同样用舌头来赞扬,那么功过可以抵消,不但可以抵消,因为大乘的功德的殊胜,那你不但可以抵消所有的罪过,而且可以增长无边资粮,因为他本身的大嘛,所以他后来就赞扬那个大乘,所以世亲论师千部论注那人真了不起。那么那个时候,他那个时代佛法最盛,非常盛的就是北印度的迦叶秘罗,那时候迦叶秘罗有一个叫总贤论师,总贤论师看了这个世亲菩萨的就破他,那么最后呢世亲菩萨没有给他两个人相辩论,他就避开他了,于是大家说你看看大概世亲菩萨不行,当然我们称他为世亲菩萨,说某人呀不行啊;所以他避开了,他弟子也觉得心里面很不服气,这个老师你这么跑掉,人家看起来不对,不是不是,他说这个很明白,这个萤火虫跟太阳不必跟他争论,那个太阳绝对不会和那个萤火去争光荣,让它去好了,就这样,所以他始终避开,那么以后呢!总贤论师也没办法跟他辩,最后这个事情,我现在要说的,说另外一个,因为又过了若干年以后,又出了一个另外一个小乘的一个很有名的叫无垢有,他也是迦叶秘罗人,他对小乘的所有旳各宗各派都通达,所以他那个名望是五印度非常有名望的一个人,那么有一次他走过那个总贤论师那个塔,他看见了以后,自己就非常感慨,而且心里面有一点很不平的,就在那个塔前说,说你你大论师,这个论师就是以前他们最尊重的称呼,我们现在说大法师或者大禅师,他们这个论师很尊贵的,当年你真是成就以及雅量声誉,可惜的呢你要想跟那个世亲辩论,你没有完成这个志愿而死,现在他说我,无垢有自称,虽然自己条件很差,平常我们说我是薄学无术,他自己谦虚。但是我总算也能够添配末座,也进来了也进来了,所以你这个志趣我要完成,世亲这个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教法还在,我要尽我的力量使得世亲的教法彻底的铲除,乃至于后面的人根本再也听不见世亲,就这样,他就这样毁谤了以后,他马上就七窍流血,那个舌头吐出来就收不进去一直吐出来,书上面形容叫之无舌重出!一直伸出来,叫我们伸还伸不出来。那时候他自己觉得不对了,他那时候就忏悔,晓得害了,他是毁谤大乘菩萨、大乘佛法,他最后自己就临死之前写了一封写了几句话,实际上真正的大乘本身的的确确是最高明的,他这个理深而透,不是普通人所能了解,对我来说我实在是太愚昧,以无知而毁谤这个大法,毁谤大乘行者,非常忏悔,所以他现在写下自己的忏悔书,告诉后之来者你们千万不要学我这样,然后呢这个地裂开深陷下去,人家也不知道,过了一些时候,那里有罗汉经过,一看!叹惜!唉!这个人真可怜,深深陷入阿鼻地狱,这段公案。那个玄奘大师去的时候还看见,那个地方为了说明这件事情,一个塔摆在那里,当然我们现在学大乘佛法绝对不会犯上这毛病,尽管不犯可是注意啊!我们因地当中一个不小心就会走上这条路,;我们现在不会以小乘而毁谤大乘,可是我们很容易以大乘人毁谤小乘,乃至于我们以我所学的法门否定别的,这个还是谤法,不过这个里边有一点我是觉得要注意一点,你学大乘法门你要成就的话这障碍大,还不至于这么严重,啊!你如果学歪了的话,那一谤的话那就完了,如果修小乘法门这样谤的话那一定这么可怕。我为什么有一点特别要说明一下呢?因为就眼前来说这个教法本身固然我们是大乘,可是这个教法本身内容,已经慢慢在湮没当中,所以能够如理完整了解已经不太多,至于是修持的话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喔,绝对有的,只是少,这个是教部分,至于行部分呢?第一部分就是戒,这个戒法本身那很糟糕那很糟糕。我们现在北传那个戒法那真是支离破碎,北传的也有完整的,不过对于我们中国来说的的确确不理想,那么南传的他还保持完整的风格。所以在我个人我是非常仰慕,总希望借他人的,借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来改善我们,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弄得不好的话,也往往会产生这个毛病,总觉得就是它,因为我曾经以前遇见过这样的几个事情。听说这个马来西亚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那么由于中国的法师去出家,所以马来西亚很多华侨自然跟著他师父出家,出家了以后他有两部分,一部分呢北传旳来受戒,一部分呢南传受戒,受完了以后因为我们这个戒法本身目前不太完整,他们是完整的,所以回来相比之下的话就显得不够,于是他们南传旳就整个的否定大乘,这个非常危险,这是我特别说明一下。所以这个公案,你们有心学的话,好好旳看,然后呢在这个除了这个上面西域传上面有很多类似,特别是关于这个小乘谤大乘的这个可怕的结果,顺便也告诉我们谤法这件事情是万万不可以,这个是第一段。那么进一步,第二,
【“一切圣言现为教授者。”】
说我们现在大纲了解了,说整个佛法是这样的,那么我们要进去了,进去的那个时候说这个就什么按照经论,这个经论就是我们眼前最好的指标,特别说明这一点以及我们对这一件不认识所产生的流弊以及反效果,在这一段当中说明。那么我们能够净除这个罪障集聚资粮,否则的话我们修学佛法大家很想佛是好,但是等到你要真正修的话,你觉得不得其门而入了,所以弄到后来没办法啦,你只好去拜拜佛了,只好就这一个法门了,就这样,这圆满的因就把握不住。现在看:
【“总之能办诸欲解脱,现时久远,一切利乐之方便者,是即唯有胜者至言。”】
他把那个纲要提出来,总之一句话说对于想求解脱的人,这个解脱分两方面,眼前的、久远的,这个眼前的久远的他特别是我们平常说增上生以及决定胜,这两个简单说明一下。在我们修学佛法过程当中,佛道长远不是朝夕之功,不是一生两生,不是一劫两劫,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你不断的提升自己,罪障减除能力增强,那么在这种状态当中你还没有圆满成就之前,你不断的向上向上这个叫增上生,这个增上生这是指世间的情况来说,乃至于譬如说登地菩萨,他通常会现那个六道当中的王者相,或者人间的王,或者天上的王,这样,所以我们看这个很多高僧大德他往往会出世的时候,家世这么圆满而长相这么美妙,如何聪明,很早碰见佛法而一下上去,为什么我们不行呀?这个道理就是这样,他己经宿生修行,修行了以后增上生,增加向上,量、质不断的向上,同样一个人你条件够了,你短短的时候修持比得上条件差的人很长时候。譬如我们在学校里面念书,同班的同学头上那个头一名或者头上那个往往高得不得了,后面几个人虽然同班,跟的苦恼无比,那么世间也是如此。所以修学佛法不是说一定到究竟的时候,你如果弄对了眼前就在改善,所以了凡四训以及这一类的世间因果的故事就是我们最好的代表,也是最好的给我们一个策励,这样,不过了凡四训他那个是他偏重于世间的,真正修学佛法不是,就是你只要目标向上的话这个也一步一步得到,请看阿底峡尊者等等,当年印度的大尊者乃至于这个拏诺巴尊者等等都是家世,然后呢自己的天份,家世这么圆满,天份这么高,世间是无有不通。进入佛法当中也是如此,这就是增上生,那么最后呢叫决定胜。平常我们虽然增上生了,你得到一点百万富豪,两脚一伸不晓得那里去了,实际上呢堕落三恶道,这个决定不好,所以我们称它为三世怨,三世怨,我们现在决定究竟要好的,当你这个增上生不断的增上增上增上增上到最后的时候,最后那个增上生就是决定胜,这个话怎么讲呢?我们现在普通的一个凡夫或者只有三恶道当中,先透脱三恶道得到人道,人道当中慢慢的慢慢的愈来愈好愈来愈好然后呢进入天道,你如果愿意不到天道你还在人道当中,可以,到最后一个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那你的身体就是你的圆满报身,你的地方就是你的报土,是的,最后一生的这个增上生就是决定胜,这两个之间有这样的层次必然的关系,这个我们要了解的,后面会详细说明。所以说凡是你要想得到这个,这个是一切利乐,一切利乐、方法,那么你要得到这个一切利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那么这个正确方法什么呀?胜者至言一句话,佛开示,佛给我们的开示。下面说
【“以能开示一切取舍要义,尽离谬误者,独唯佛故。”】
因为对于整个内容能够完完整整告诉我们一点没有错误的。只有一个人,佛。
【“如是亦如相续本母云:‘此世间中,更无善巧于胜者,遍智正知无余胜性定非余,是故大仙自立契经皆勿乱坏牟尼轨故,彼亦损于正法。’”】
那么下面就引这个经上面一段话,说这个世间来说整个的三世间除了这个佛以外.更没有比他超胜的,更没有比佛再超胜、殊胜的,殊胜在什么地方呀?遍智正知无余胜性定非余。他佛的智慧是一切智智,他一切智智对任何事情了解的绝对正确,而且一点不遗漏,这个殊胜旳特质不是其他任何人具有旳,十法界当中除了佛其他没有一个人,菩萨有一部分但是并不圆满声闻更少,凡夫根本没有,所以这个里边真正契经是大仙自立,这个大仙就是佛,皆勿乱,这个东西我们不要乱来,我们不要说我们的聪明觉得说这样的,我们太多人都有这种犯了这个毛病,那么佛菩萨跟祖师告诉我们怎么说呢?这样,对我们现在不能行的不能做的我们不要说:这个佛的方便,对那个时候这样,现在这个时候不对啦不用啦,不要这样说,应该说我们现在很惭愧!我们是末世凡夫,这样,所以现在我们真正适应的只有这一部分,只有能够做到那一部分,其他东西非我所知、非我所能,非常重要。假定你觉得这个佛那时候是这样的,现在不适应啦,那这个地方实实在在潜意识里面你有种什么,是你对这件事情看得很清楚,你能够看得清楚你能够判别得出他对你错,那很明白,意思就是说,佛没看清楚,你才看清楚,会吗?可是这个因地当中要注意,随便很小的一个地方,这个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碰见一点事情,这小小的争论,因地当中就是小小的地方总觉得说我这个这样他那个不对,你不知不觉当中小事情慢慢的扩大,对佛经也是如此,慢慢的涨成功这个大我慢,然后呢毁谤法,所以我们真正修持就从这个大地方稳下来,到最细微的地方,最小的地方,你总归自己说现在我条件不够,我素质有限,只能看见这一点,我只能做这一点,所以这里也印证了什么?印了说知入处,我现在从这地方入,下面还要求深进,求深进的时候要怎么办呀?净除障碍,如果说,我晓得这个这个佛为什么这样的,你不是在除障碍你是说增障碍,这个概念要很清楚,所以这一段话说这个契经是佛立的,我们千千万万不要随便的妄加是非,不过一般来说,我们妄加是非是不会的,毛病是出在那里呢?毛病出在欠师承,我们自己看了佛经以后,就这样去解释,这样,然后呢真正说起来,这个是非常糟糕的,有的时候你是不知道,有的时候你知道的;往往在不知不觉当中,这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性,无始以来的习性就是这样,你看见了觉得懂了那自然而然觉得这样来,这就是无知。佛法不会因为你无知可以原谅你,因果这东西没办法好想的,就是你明知故犯那个罪是没有的,可是你无知而犯的这个罪还是一样。假定说可以原谅的话,那个至少世间来说就没有三恶道了,没有一个人想:我明明晓得要下地狱,然后要造地狱业,不可能嘛!这个我们要很正确的了解,说坏牟尼轨故,彼亦损于正法。你要晓得这个佛立那个规则,你如果说轻轻易易的否定他,那损害正法,那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结下来的最严重的谤法障。
【“故诸契经及续部宝胜者圣言,是胜教授。”】
所以我们晓得不管是显密的所有的经典,契经就是显教的,续部就是密教的经典,这个宝贝,这些都是胜者圣言,这个胜者,佛陀的殊胜旳最正确的话,这个是最殊胜的教授,那现在问题在那里呢?说
【“虽其如是,然因末代诸所化机,若不具足定量释论及善教授,于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获。”】
说明就是我们现在末代的时候,我们佛要所化的那个对象,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我们现在末法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根器差,业障重,智慧浅,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没有正确完整的解释,说不具足定量释论,这个定量二字它有它的必然条件,就是简单的说就是前面造论的三个条件,就是这个。真正要解释这个论必须具足三个,那么没有具足的,现在我们随随便便来写,那真是糟糕,那都是引人走上错路,走上歪曲的远路,不但如此,还要善巧的教授,在这种状态之下,那么你才能够了解佛陀的真正胜密的意趣。假定不具足这个条件的话,那么佛的真实胜密的依止,我们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体会得到,,所以说有一个善知识来给你一指点,你就会开了窍了,譬如说我们现在看六祖大师的公案,很容易的,我们同样的看那个公案,说啊!某人哪!你住在上头,不思善、不思恶,正这个时候什么是你本来面目,我们看了半天没有用,那个善知识那个地方一来的话,这就当下就体会到这就是什么。为什么呀?那就是善知识的教授,善巧的教授,这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故诸大车,造诸释论及诸教授。是故若是清净教授,于诸广大经论,须能授与决定信解。”】
下面这段话,所以这个大车这个大车,就是他两个大派,这两个大乘的作法,造种种的解释经的这种论典以及特别的说明这个精要的要义的这些,如果说他这些东西是清净的教授,换句话说这个教授本身是有圆满传承。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