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竹仁波切:《悉地本源》师徒关系与敬师之道 遥唤上师 释义开示
祈竹仁波切:《悉地本源》师徒关系与敬师之道 遥唤上师 释义开示
今天开始讲授【遥唤上师】此祈请文的内容。此文的著者为一代宗师帕绷喀大师(Pabongkha Dechen Nyingpo,1878 - 1941),其文全名为【遥唤上师?速引三身无别上师加持之悲音】。这个名称的意思是在呼唤及祈请和佛陀三身无所分别的上师迅速加持;「悲音」一词是指由于感动所发出的祈请声音。
正如在初步生起菩提心觉受后,我们尚需要种种方法令菩提心持增长的道理;在依菩提道次第教法修持依止上师部份,至生起初步觉受后,我们便可依【遥唤上师】等祈祷文而修,令觉受持续增长及进一步坚固。在西藏的格律(Gelug)、萨迦(Sakya)、宁玛(Nyingma)及噶举(Kargyu)四大派中,皆各有其称为【遥唤上师】的祈请文,其具体文字当然并不相同,但其意义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开始分段讲授祈请文的内容。文内的起首是:
喇嘛钦!喇嘛钦!喇嘛钦!
「喇嘛」(Lama)的意思是「上师」,此亦即梵文中之Guru一词的藏译。如果依大乘的角度来定义,称「喇嘛」者必须具有慈悲、菩提心、智慧及力量等,否则不堪被称「喇嘛」。由于其具上述功德及特征,所以师长是我们当恭敬之对象。「钦」的西藏原文是Kyin,此即「知道一切、知我、听我」的意思。在此处,我们呼唤「喇嘛钦」三次,是呼应佛陀之法、报、应三身之意。
现在开始讲及正文内容。正文分为三个段落,由第一至第九偈为首段,由第十至第十五共六偈为次段,由第十六至二十共五偈为尾段。
第一偈与佛陀之法身有关,第二及第三偈分别与报身及应化身有关,所以在此有必要先说明佛陀之三身分别。佛陀有三种身,分别为法身、报身及应化身此三者。法身是究竟一味的,并无分别、高下。如果在座的大家都成就佛果了,在法身层面上来说,大家便成为一体了。平时我们说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或药师佛等等时,并非在法身层面上描述。诸佛之法身是一味的、不可分隔的,并不分为释迦牟尼佛之法身、阿弥陀佛之法身……等等。佛陀的法身连十地菩萨也不可感知,唯独诸佛可见。佛陀之报身由法身所变化显现出来,但亦只有极高修持境界之菩萨可见,我们凡夫并不能见。不可见并不等于不存在。世间许多事物是我们凡夫的眼睛看不到的,但它们却真实地存在;同样地,对我们人类来极为平凡的太阳,天界众生及畜牲道中的龙族便看不见,这并无任何稀奇之处。佛陀的报身常处其报身净土中,为诸大菩萨讲经说法。这里所说之报身净土,并非我们平时常常提及如极乐净土等的概念。诸佛之报身净土只有大乘见道圣者方有能力去得到,我们凡夫是去不到、看不见的。除了法身及报身外,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佛陀还示现无数应化身,这是有缘之众生能有望见到的,譬如说二千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便曾示现在人间的印度,此外还有无数我们不能辨知的化身,如同显宗经典所说恒河沙数之多。法身好比天上的万里晴空;报身好比晴空中出现之云朵;应身则可被喻为大地上露珠中所反映的太阳。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但在下雨后,如果我们细看草地上的露珠,会发现每一颗水珠皆有一个太阳的倒影在其中,整片大地就有无数多的太阳倒影,这便是佛陀为利益众生而化出无数应化身的比喻。诸佛之数无量,但每一位佛之应化身亦是无量之数。只要大地有露珠,便会有太阳的倒影;同道理,只要有众生,便会有佛陀的应化身。应化身不只是佛陀的神力化现,而且也是他们的悲心之体现。
现在已解释完佛陀三身之分别,所以衲开始讲第一偈。
一切诸佛智慧大乐法身一味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究竟自性
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法身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这一偈是说上师的自性便是诸佛法身,故比我们向与诸佛法身无别的上师祈请加持,求上师于今世、中阴及未来生生世世皆照顾我们,不离不弃。首二句说上师究竟本质即一切诸佛的法身。刚才衲已说过,佛陀的法身是一味的,无分彼此,无所分别。这里说上师之自性即佛陀法身,亦即如牛奶中的牛奶,根本无所分别、究竟一体。除却上师之外,就别无法身了。偈文中的「今」、「后」及「中有」数位,是指今生、未来生及今生与下一生中间、称为「中阴」(Bardo)的状态。中阴期往往是极为惶恐的情况,十分可怕,并会幻见种种因业力而显现的恐怖幻象(注:有关中阴情况,见法师著作【生死之轮】及【生死自在】等)。整偈的意思是说:「上师您的究竟自性便是诸佛法身。佛的法身便是您!故此我向与诸佛法身无分别的您祈求,在我的今生、中阴及所有的未来生中,请不离不弃地照顾我!」
为什么我们求上师于今生、未来生及中阴期皆不离不弃地摄受我们呢?这是因为我们并不自由,无法决定自己的前途。虽然我们可能自以为自己很自由,便实况却并非如此。我们无能力决定自己的生与死,亦无法决定未来生的去处。如果我们能自主决定未来生处,谁会愿意来生变成一头猪或者一条狗呢?我们来生之可能变成其他三恶道中之生命,全因我们并无决定能力,只由烦恼及业力牵引投生。我们看看世间的狗、猪或鸡,它们难道是自已选择当可怜的畜牲吗?当然不是!它们根本无法选择生处,所以才投生三恶道中。至于中阴,其痛苦亦是我们无法选择逃避的。甚至单单说今生,我们连自己的生老病死亦无法自主。所以,不论在今生、未来生或恐怖的中阴,我们都毫无自主能力可言,只随着烦恼及业力而瓢荡。只要我们一天未得解脱、自在,便毫无真正的自由可言。正由于我们今生、中阴及未来生皆无法自主,我们需要一个依枯,所以我们求上师在今生、中阴及所有未来生皆照顾我们。
如果我们多作菩萨道次第禅修(注:有关菩萨提道次第禅修开示,见法师著作【甘露珠蔓】)而有少许觉受,在念及此「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两句时,便会因自知无法自主前途,而在心中有酸痛的感觉,每每下泪不已。「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这些内容。在启请文的前九偈皆重复出现,它们极为重要。
智能幻化影像胜者具足七支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究竟幻基
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报身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法身除佛陀外不可见,连十地菩萨也无法感知,而佛陀别有境界高之菩萨可见之报身,这报身乃由法身所变化显现。报身具有七种特性,这些特性在技术名相上称为「七支」,即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大悲遍满支、遍生无间支及永无灭支七者。有关此七支之说明,在佛学书籍中多有介绍,而且其内容牵涉甚广、甚为学术性,故衲在此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参考佛学词典。
此偈说明上师亦即佛陀之具足七支的报身,所以我们向与佛的报身无二无别的上师祈求,请他在我们的今生、中阴及所有未来生中皆不离不弃地照顾我们。
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
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化身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为利益无法见得法身及报身之有情众生,佛陀亦变化出无数应化身,此乃佛陀之悲心及能力的体现。显宗的经典常常说,佛陀之化身有如大海中的沙粒一样多。刚才衲也作过一个比喻,大地上有多少颗露珠,便会有多少个太阳的倒影。太阳只有一个,但其倒影却无量之多,凡有一颗露珠便有一个「太阳」,这便是佛陀化身的神奇之处。
偈中之前两句是「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及「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的意思是说,佛陀化身因应不同众生需要而显现出其所需要的形相,只要适合众生及能利益众生,佛陀之化身可能以高僧、国王、大臣、将军,甚至可能是妓女、屠夫或畜牲的形相出现,不见得一定以神圣的佛陀形相从天上降下来。「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一句,说明了这些许多化身皆出自与佛陀报身无别的上师。所以在最后两句,我们向这样的上师求请于今世、中阴及所有未来生中不离不弃地照顾我们,这与前二偈的尾二句相同意义。
三身无别游戏变化现上师相 此即一切具恩上师唯一体性
至诚恳切启请三身无别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第四偈呼应首三偈,强调上师即佛之法、报、化三身,三身合一便即上师,上师亦即佛陀之三身,然后我们向与佛陀三身无别之上师祈请摄受。
一切无量寂怒本尊上师自性 除此具恩上师之外别无本尊
至诚恳切启请普摄本尊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由于众生之根器各有不同,能利益他们的方法亦有所不同,这便是佛陀的广大事业。在有需要的时候,佛陀显现为种种寂静本尊的形相来利益众生,但对其他某一些众生,佛陀则化现为忿怒、可怖的本尊形相,这些形相称为「忿怒本尊」。
这一偈说明上师亦即一切寂静及忿怒相的本尊,在上师之外别无任何本尊,亦即是在说:「上师,您便是一切本尊!」在后二句,我们向与一切本尊无别之上师作前四偈同样的祈求。
一切诸佛合一总体现上师相 除此具恩上师之外别无诸佛
至诚恳切启请普摄诸佛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这偈说明上师亦即一切诸佛的合一体现形相,除却上师之外就别无诸佛存在了,所以我们向摄持三世十方一切诸佛的上师作祈请,求他在我们今生、中阴及未来生中摄受我们。
一切胜者悲智力体现为师故 圣三部主自然即是具恩上师
至诚恳切启请三部合一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观音大士(Avalokiteshvara)是诸佛之悲心所化,并非诸佛悲心以外别有一个观音存在。文殊大士(Manjusri)是诸佛之智慧所化,除却诸佛之智外,别无文殊大士存在。同样地,金刚手大士(Vajrapani)便是诸佛之力量的统一化现;他便是一切佛的力量,诸佛之力量便是他。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即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十方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合称为「圣三部主」(Rigsum Gonpo)。
在本偈的前二句中,说明了上师亦即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大士,在他之外别无三部主存在,所以我们是在说:「上师,您便是三部主!三部主便是您!您便是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的人间化身!」在后二句,我们向与观音、文殊及金刚手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偈文同样的祈求。
所放百部五部三部一切即师 此等一切收摄遍主亦是上师
至诚恳切启请诸部主宰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诸佛有无数之多,但我们可以把他们为摄为百佛。如果再浓缩一点,我们可以把百佛再摄为五方佛部,亦即大日如来(Vairochana)、阿弥陀如来(Amitabha)、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不动如来(Akshobhya)及不空成就如来(Amogasiddhi)。如果再浓缩一点来说,五方佛部又可用三佛的概念摄持而代表,亦即代表诸佛身之大日如来、代表诸佛语之阿弥陀如来及代表诸佛意之不动如来。如果再把三佛浓缩,便以一尊金刚持(Vajradhara)为所有佛的代表。金刚持是一切诸佛,铺展出来讲述便是佛之身、语、意,即三佛,三佛再铺展出来便以五方佛部代表,五方佛部的再进一步开展便是百佛,百佛便等同所有三世十方一切诸佛。
在此偈中,我们是在说:「百佛便是上师!五佛便是上师!三佛便是上师!上师便即是金刚持!金刚持、三佛、五佛、百佛及至一切诸佛等,若收摄来说,便即上师!」在后二句,我们向与金刚持、三佛、五佛、百佛及至一切诸佛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偈文同样的祈求。
一切诸佛正法僧伽作者即师 兼备普摄三皈依处即具恩师
至诚恳切启请普摄皈处上师 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这一偈是指上师亦即佛、法、僧三宝,亦即我们的皈依处。在后二句,我们向与三宝无别之上师作前面八偈同样的祈求。
至此第九偈,便讲完了本文三段落中的第一段落了。以下由第十至第十五偈,是第二段落。
一切诸佛本体幻化现上师相 慈悲摄受其理思之忆念上师
这二句是说:「与诸佛无分别的师父慈悲摄受了我。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上师您!」
于一切佛所弃无缘苦恼若我 示无谬道其理思之忆念上师
这二句是说:「与诸佛无缘的我,师父您却慈悲摄受我。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上师您!」 为什么这里说我们与佛无缘呢?佛陀的法身我们无法感知,他的报身我们亦无功德可见,所以说我们与佛的法身及报身无缘。在无始以来,有许多位佛的应化身曾经示现世间,许多众生因此而得度了,但我现在却仍然身处六道苦海之中,未曾脱苦,亦未曾得益。在现在的贤劫中,将有千佛示现,在本师释迦牟尼出现前,已有三佛示现在人间,但我却无缘得见、无缘得度。在许多劫前,古佛曾说现在年代之众生难度,但本师释迦牟尼却说:「由我来承担这项事业吧!」,所以诸佛当时赞叹本师为「大心力者」。然而,虽然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了,但我现在却仍然在六道之中,无从得脱,并未因他的示现而得度。所以说,诸佛三身我皆未没缘得见或得度。在现今,却是师长在对我开示脱离轮回乃至成佛的法门。诸佛之功德及恩典固然极大,但我并未能直接得益,现今直接照顾我、摄受们的是师长。所以,从此角度来说,师恩比佛恩还重。
难得大义妙身抉择利害得失 无误欲取心要思之忆念上师
在六道中,能生为人类并不容易,这是十分稀有的。在人身转生中,又分为暇满人身及普通人身。暇满人身是指有机会及能力修学佛法的人,后者指缺乏机会或能力的人,二者之间以前者至为难得。既然我们已得到此至为难得及宝贵的暇满人身,我们不该白白把它浪费了,而应令其有变得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做能真正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作不利自己的事。
此二句的意思是说:「既得到难得人身,我必须选择作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作不利之事,以令人生有意义。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于有暇身劝取心要」部份。
忽尔忽尔死大怖畏降于自头 不知所措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由此二句开始,涉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于共下士道次修心」部份的教法。文中说:「死亡会突然地降临,到时我将不知所措。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今生圆满一切当下忽然离去 孤独前往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此二句是说:「在死时,不论我曾拥有多少财富或亲友等,终必孤独、惧怕地一人孤单上路,连一根头发也无法带着走。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自身赤裸堕于可畏地狱火中 至极难忍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饿鬼处中无福饮食涓滴亦无 痛苦现前觉受思之忆念上师
愚昧畜生极可厌恶不净劣缘 如是自身觉受思之忆念上师
在死后,并非一切便终结了,而会另有投生去处,所以我们必须关心来生前途。依因果规律,大恶业力者生于地狱道中,中等恶业力者将生为饿鬼,恶业力轻者则将生为畜牲,善业者则生于天、人或阿修罗道中。由于我们自知所曾作恶业很多,善业却从不曾多作,所以我们可以推论来生的去处必定是三恶道。
以上六句呼应三恶道的苦。初二句的「自身赤裸堕于可畏地狱火中?是指地狱道,第三及第四句描述常受饥渴大苦的饿鬼道,最后两句描述畜牲道。这六句是在说:「想及未来我必将投生于三恶道中受此种种苦,我便念及上师您! 」
苦恼若我如今将堕彼恶趣处 从彼救护皈处思之忆念上师
这两句是在说:「我已十分接近落入三恶道之厄运,能作我依止的唯独有三宝。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关皈依的部份教法。
黑白业果如影随形微细进退 如理而行其理思之忆念上师
「黑白」二字是指恶及善业二者。这些善及不善业的力量,乃至最微细的业力,都会像影子般跟随我们,善业将牵引福乐果报,恶业则感召痛苦果报。所以,一个人能否得到福乐,视乎他曾作之业。最细微的因果关系,则只有佛陀才能知道,譬如说佛陀能见到此刻衲的少许脚痛源自哪一生中、哪一刻的某个小业因,这些都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感知的范围。可是,我们可以依粗显的定律说明业及果的规律。总之,我们既然欲得乐离苦,便应依因果规律而行止。以上这两句正是说:「每思及必须依因果的道理而行时,我便念及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教法中之业果部分。
无边三有犹如牢狱众苦之源 从此解脱方便思之忆念上师
在六道轮回中,上至最高享乐的天界,下至最深的无间地狱,其本质皆为痛苦。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不外乎是苦苦、坏苦及行苦等痛苦。从佛的眼中看,轮回就是苦的根源,犹如一个牢狱般,众生正好比狱中受刑的囚犯,所以佛陀为众生开示了苦谛及集谛,即苦之本质及其来源。把我们栓在轮回中不能出脱的枷锁是什么呢?这便是烦恼及由其驱使而作之业。肝癌等病顶多只可能折磨及危害我们一生,但贪、嗔、痴等烦恼却祸延所有未来生。所以,现今我们有了堪能修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乃至即身成就之殊胜密法的人身,且又懂得因果与业力之道理,如果不趁此黄金机会医好自己的烦恼,令自己脱出痛苦的循环,便白白浪费了这个千载难逢的人身了。如果我们懂得事理,便应做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做有害自己的事,所以我们应努力修持共中士道中之出离心及解脱道内容。佛陀在其道谛及灭谛教法中,便为我们开示了这些法门。
以上两句是在说:「无边轮回是痛苦之根源。每在思及出离心及解脱之道时,我便念及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于共中士道修心」 部分。
可畏有海涡卷无边苦恼母亲 堕落逼恼本性思之忆念上师
这两句是说:「正如我自己在轮回苦海中不由自主,如母众生亦是如此。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它们与菩提道次第教法中之上士道呼应。
说至此便讲完了三个段落中的第二段落。
第二段落每两句便出现一次「上师护念」,而在第三段落中,每两句便以「求师加持」为句尾。什么是「加持」呢?我们在求上师给予哪种「加持」呢?所谓的「加持」,并非指我们求师赐予什么神奇的法力或神通等,也不是指在梦中见到佛陀对我们放光等等。见佛、见光等事,并非真正的加持。发梦、神通等,也不是真正的加持。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地修行,到头来只是见到佛陀放放光,或者得到一个吉祥的梦境,这就等于我们白修一场了!如果我们沉迷于这种幻境,它们不单不可说是佛陀或上师加持,反而可以说是魔的「加持」!那么怎样才算是得到了加持呢?如果我们对因果更加深信了,又或者我们善良的心增长了,这些才是真正得到加持的微兆。反过来说,如果在修行许久以后,我们对三宝或因果等却更加生疑,则不论我们是否晚晚见到或梦到佛陀放光,也并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加持。有关这一点,大家必须十分清楚。
现在衲开始讲第三段落的内容。
三主要道与二次第甚深觉受 于自相续无难生起求师加持
文中的「三主要道」这几个字是指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注:有关三主要道教法,见法师著作【甘露心华】)。如果能于此生中生起三主要道的觉受,便可说是不枉此生了。「二次第」这几个字是指密法中之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二者。「自相续」这几个字是指我们的心。这两句是说:「求师父加持我,令我心中轻易生起显法中之三主要道及密法中之生起及圆满次第的所有成就。」
为什么要祈求自己生起三主要道及二次第成就呢?这是为了要成佛而利益众生。如果我们尚未能自救,又如何能医治别人呢?如果我们未能生起出离心,就连自己也救不了。如果未能生出平等心、慈心及悲心等,顶多便只能局限性地帮助少数众生少许,而对其他众生看也不想去看。故此,我们必须先具备三主要道乃至密法二次第的成就,方有圆满的悲心、智慧及能力来帮助一切众生。
出离之心勇猛生起求解脱故 一心精进修习三学求师加持
此二句强调三主要道中之出离心。出离心是修行之基础,而戒、定、慧等能令我们出离六道的三学则是法宝,亦是主要的皈依处。如果我们欲修好三学,便要通达三藏法要。在学好了三藏及修好了三学后,法宝便不再是外在的皈依处,而己与自心相契合了。故此,我们在此两句中向上师祈求加持,求他令我们能生出坚固而不退的出离心,并能勤修戒、定、慧三学。
一切众生我自解脱增上心担 殊胜菩提心宝纯熟求师加持
现在所说及之两句,是与菩提心有关的内容。我们在此两句中,祈求上师加持我们能在心中真正生起菩提心。
在菩提道次第教法中,有详细教导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培养菩提心的开示。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入胎起,便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从小开始喂奶、喂饭,乃至后来教我们穿衣、说话及走路,又把我们送去学校受教育,这些都是无比的大恩。如果我们观察畜牲,也会发现同样的伟大母爱。不论在我们过去生中的哪一生,哪怕是生为畜牲时,每一生中的父母皆对我们有如同今生父母之大恩大德。由于过去生之转生次数无量,所有众生皆曾不只一次当过我们的父母,我们怎可以舍弃他们不顾呢?故此,我们必须培育菩提心,透过思母及念恩等菩提道次第所教授的方法,令此心生起。在座中修密的人,如果我们能每天抽出一小时或三十分钟,如是地培养菩提心及前述之出离心,这样才会令修密有意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菩提心一点也无真切觉受,即使我们明白其道理,也没有太大意义,再受更多的密法灌顶也于成佛之事无助。
抵达广大佛子行际难思心力 一心随行胜者大海求师加持
「佛子」一词是菩萨的别称。在此两句中,我们祈求上师加持,令我们能具有与众菩萨同等之心力。
菩萨的心力是无边广阔、不可思议的。在本师释迦牟尼前生修菩萨行时,他曾身燃千灯为求四句开示。许多其他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曾布施自己的头、身、心、眼及手脚等。对于这些善行,我们虽然目前还做不到,但若我们多读及与随喜它们,其利益亦甚大。
空与缘起明空互伴一同现起 离边正见最上通达求师加持
此两句讲及三主要道中之空性正见。在此二句中,我们祈求上师加持,令我们能通达离开两种错误边见的空性正见,亦即中观应成见。
有些人误以为什么都不思想便是在修空性,这是极为荒谬的邪见。许多人认为一切皆实有,这也是不对的见解。如果说一切皆不存在,这种见解则更错。我们常常说到「空」,这并非指一切并不存在。说一间房子本质是空性,是指它并无自性,亦即说它只是由空地、四面墙及水泥合成,再加以一个名字 —「房子」,它才得以存在,所以它不过是因缘加上安名而已,并无一个独立、自存的自性房子存在。今晚并非解空的场合,所以衲不再深入解释这个较为深妙的概念了,留待以后在别的场合才深入讲解(注:有关空性教法,见法师著作【甚深微妙】等)。总之,以为一切实有,或者认为「空」便等于「不存在」,这些都属于不正确的边见,并不符合空性正见。
基位庸常生死中有转三身道 能熟生次体验速生求师加持
这两句说及密法二次第中之生起次第。生起次第的特色是把凡俗的死亡、中阴及转生过程转化为修行法身、报身及应化身的道,即句中说的「基位庸常生、死、中有转三身道」。在座中没学过密法的人,必定不明白这里所说的内容,但由于它涉及密法,衲在今晚这场合不宜深入地讲,而且亦无此必要,总之我们知道此两句是在求师令我们速得生起次第成就便足够了。
风心融入中脉四喜四空游戏 幻化天身朗然现起求师加持
这两句涉及密法中之圆满次第。在圆满次第中,我们把称为「风心」的微细心气收摄入于中脉,而生起四喜四空,并成就幻身。大家对衲所说的听不明白很正常,因为这与密法有关,在现今阶段大家还没学到,所以现在大概听一下这些概念便足够了。我们只需明白,在此两句中,我们祈求上师加持,以令我们修成圆满次第。
能取所取表皮蜕尽本面赤裸 值遇真理胜义上师求师加持
平时我们所说的、活生生的人间上师,只是世俗意义上的上师;看穿轮回之外相而直达其核心实相之体验,则被形容为「真理胜义上师」。要达到值遇胜义上师之境界,我们必须依靠世俗义上的、活生生的人间师长。故此,我们在此两句中祈求师长加持,让我们能早日得到看穿轮回外相直达核心实相之体验。
二障戏论灭尽大乐法身界中 自与上师三密合一求师加持
「二障戏论灭尽」是指除了烦恼及所知二障,这便成就了佛陀的大乐法身境界。「三密」是指外密、内密及密密。此二句是在说:「求师父加持我除去烦恼障及所知障、证得法身而与上师合一!」
总之乃至安住菩提心中不离 子继父业愿具恩师大悲加持
最后两句祈求上师令我们与菩提心不离,而最终能继承历代祖师之事业。
在正文的三个主段落后,最后是:
喇嘛钦!喇嘛钦!喇嘛钦!
有关「喇嘛钦」的意思,前面已经讲述了。
至此已讲毕【遥唤上师】全文。无论有无口传,弟子皆可每天念诵这殊胜的祈祷文。这样做的利益会很广大,加持亦会来得极迅速。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