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诗三百首:与恭~思母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6日
来源:   作者:与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诗三百首:与恭~思母

  ★与恭(生卒年不详)

  一作允恭,字行己,号懒禅,浙江上虞人。时有诗名,与时士赵孟頫相善。

  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粜米归。

  【赏析】

  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

  首句点明时节,渲染思情:霜打芦花,往日那一片片白茫茫的秋日生机欲舍难舍,令他想起了母亲的白发,想起了母亲的故去,不由潸潸泪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僧人典当了法衣,买了些粗米拿回家侍奉娘亲,而白头的娘亲就是在柴门边盼望着儿子的归来……诗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一首低回沉婉的曲子,响着余韵,久萦心间。

  自古有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在清贫之中的僧人,同是人子,也一样有思母之心、报恩之念,“恩则孝养父母”(《坛经》)乃人伦大事,只不过更为超尘脱俗,且视各人因缘而行。“弃恩入无为”,“与娘斋得一员僧”,才是真正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正如元僧中峰明本的《警孝偈》所言:“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而元僧明和尚的《母生日》更是直抒胸臆:“今朝是我娘生日,剔起佛前长命灯。白米自饮还自吃,与娘斋得一员僧。”

  清僧智朗有诗《归省母墓二首》,写得凄婉动人:“风木惊心二十年,偷生只为学金仙。谁知杖锡归来日,荒草丛中化纸钱。蓬鬓荆钗苎布裙,夕阳影里泪纷纷。趋前欲讯重泉恨,吹过西风一片云。”

  近代高僧八指头陀敬安的《清明伤怀》,亦饱诉孝心亲情:“最苦清明三月天,故乡心事倍凄然。不知故里双亲墓,又是何人挂纸钱。”

  有此一认识,我们不妨再浏览一下僧家回家省亲的诗句,体味其间饱蕴的禅趣空理:

  宋僧藏叟善珍的《送僧省亲》诗为:“衲衣换得彩衣斑,佛国宣传及第还。母问子供何职事?空王殿上翰林官。”全诗情趣盎然,赞颂了“佛国及第”的了悟,成佛成祖的超脱。这难道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么?

  宋僧虚堂智愚的《送僧省亲》一诗为:“白头八十双亲在,日望南方应断肠。一见掀眉呈旧面,莫言无物献尊堂。”扬眉吐气地与长久思念你的八十高龄的双亲相聚,将“无”奉献给高堂吧!这可是人世间最可尊贵的道啊!

  元僧楚石梵琦的《送僧省亲》诗为:“空花要觅生时蒂,阳焰须寻起处波。不是出家恩爱重,梦魂偏在故乡多。”饮水思源,归乡省亲,乃人子的本分,衲子又何尝例外!其实,出家人的儿女情更长,恩爱感更重,何出此言?因为他们夜夜梦乡关!那父母未生之前的所在,那精神的家园,不正是释子的理想之国么?

  省亲也罢,思亲也罢,那一份天生自然之情,亦是永恒的禅性的体现。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