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中国汉传因明之著作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汉传因明之著作

 

  《因明正理门论述记》

  简称《理门述记》。因明著作。是对玄奘译讲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所作的记录和阐述。唐神泰撰。现留存为残本,三卷,包括“引言”和“本论”两部分。引言部分解释“因明”、“正理门论”、和“因”的涵义。本论部分解释到“似能立”中的“似喻”部分,只提到“倒合”、“倒离”两种,以下内容便缺失。残本对《理门论》许多重要的因明理论作了阐发,交代其背景和古今沿革,疏通文字难点并讲解实例。其中也有误解,例如把“世间相违”过解释为“不共不定”过。该书元末以来在中土长期失传,日本保存有残本,清末随其他佛典归国。1923年由南京支那内学院校勘印行。

  《庄严疏》

  原名《因明入正理论疏》,因与窥基疏同名,为区分而称《庄严疏》。因明著作。唐文轨撰。在窥基《大疏》问世之前,因明古疏以其最为流行。记录奘师的大量口义,是研究玄奘因明思想的重要依据。对窥基《大疏》有重大影响。如四宗、如六因,如因同、异品,如能立过绮互、如四相违分合等,皆已见于轨疏。所同者有80余处,轨疏为窥基所破者有8处。十四过类出自陈那《理门论》,最为难解。轨疏对其详加诠释。它的残本在宋初被改题为《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作者也改为窥基,于1933年在山西广胜寺的《金藏》中发现。原文分为三卷。日本存有第一卷残本。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日籍中辑出第二、三卷佚文,再依第三卷残本作了部分补缺,大致恢复其全貌,1934年4月出版,改为四卷,题为《因明入正理论庄严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著作。唐窥基撰。后人尊称为《因明大疏》。其中喻过“能立不成”之后由其门人慧沼续完。窥基曾经得到玄奘单独传授,奘师口义随其所闻见于笔墨者,为诸疏所不及。由于晚出,有众多古疏可以借鉴,不但有和继承,又有批评和发展,因而高于古疏。例如,关于能立古今同异、宗依、宗体、四悉檀、极成、同品、异品、表诠、遮诠、有体、无体、全分、一分、三种比量,唯识比量等,古疏都有所论述。但作出具体详尽的解释,则唯有窥基。关于八义同异、简别、宗因喻间有体无体之关系、三十三过与自他共等现存古疏均未涉及,而为《大疏》独具并详加发挥。善于提纲挈领和阐发幽微,对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同品、异品、因同品、因异品、三十三过与自他共等,作了深入细致的开掘。对各过的解释都分成全分、一分和自、他、共等两类各四句,以明确各过失的特征。理门奥旨,详加抉择,是又一显著特点,《入论》是《理门论》的入门阶梯,《大疏》将二论加以对照,有助于对因明理论的理解。《大疏》精审,阐发富赡,为诸疏之冠。窥基之后,一传慧沼、二传智周的因明著作均以对窥基再注疏的方式进行弘传。经过弟子们的弘杨,确立了《大疏》在慈恩宗内的权威地位。日籍因明著作也主要是对基疏进行再注疏。《大疏》成为后人研习因明之阶梯和捷径。《大疏》约在元代兵?之后于此土失传,直到清末才从日本回归,1986年由金陵刻经处出版流通,共八卷二册,范成和尚于1933年从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大疏》残存中下二卷两册,于1935年影印于宋藏遗珍中。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

  简称《续疏》。因明著作。分上、下卷。唐慧沼续,窥基《大疏》是未成之作,能立不成以下由慧沼补足。南京支那内学院版《续疏》的《校者附记》认为“沼续篡文,乃成足本,故其门人道邑、智周,皆尊以注记,不复区分。诒后另行略本,则从沼疏删订以成之也。”通过答问的方式解答大量的问难与异见来疏解《入论》原文。与文轨《庄严疏》所同者有四,破轨疏者亦有四。答难时,有二解者,则以二解并存,即使二解前后矛盾亦不分真似。在举例方面也不无瑕疵。《续疏》作为定稿本比未定稿的基疏简明易读。既继承了基疏精神,又避免基疏缺陷。基疏足本更易流通并能成为汉传因明的圭臬,《续疏》起到一定作用。

  《义篡要》

  因明著作。唐慧沼撰。论述《入论》要义的结集。依照《大疏》精神,解疑答难,或补充说明义理,或疏通文字,或评论古疏是非得失。其作用主要是弘杨《大疏》,树立窥基的权威地位。基疏包括四部分内容:叙所因,释题目,彰妨难和释本文。《义篡要》阐发后三部分。在彰妨难中批评了净眼疏中介绍的四能立说。在释本文中阐发的主要内容有:能破与似立、似破之关系,宗与所立、能立之关系,宗体“差别性故”的意义,陈那为何只说二量,同品定有性的解释,《理门》本颂归属,同喻体“显因同品决定有性”的意义,何故初相独名不成,还解释了唯识比量等。

  《义断》

  因明著作。唐慧沼撰。一卷。注重评论论诤中的是非得失。“故辄藻镜是非,议详得失,岂只故乖前哲,务为成其本宗。”评鉴的标准则以基疏之是为是,以基疏之非为非。如以较大的篇幅论述新因明中宗只能是所立,而不是能立;批评吕才和文轨乱改译文,将“差别性故”改为“差别为性”。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简称《前记》。因明著作。唐智周撰。三卷。认为慧沼的《义篡要》和《义断》只是对基疏主要义理作阐发和断诤,未对基疏作详细注疏,对大多研习者有“虚功难以成业”之不足。因此全面和详细注释基疏文句和义理。也有对基疏的修正。如窥基认为似立、似破从真、从多也称为唯悟他。智周则认为似立似破之所以称悟他,是从本为论,立破的出发点是为悟他。

  《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

  简称《后记》。因明著作。唐智周撰。三卷。是对《前记》的修改和增删。对基疏所解《入论》同喻体“因同品”三字连读一句作详细明白注释,并解释了窥基关于同喻体的问答与关于第二相的问答之区别,即同喻体与因第二相组成方式的差别。关于十四过类疏归属,《后记》中有“如轨法师疏,当广分别也”,它表明十四过类疏应为文轨所撰。

  《宗镜录》

  佛教著作。五代末宋初延寿(904—975)撰。一百卷。讲解玄奘“唯识比量”的《三支比量义抄》出自第五十一卷。借阐发慈恩教义,以证心宗之深妙。引述《百法钞》,称“唯识比量”为“真唯识量”,以其论证方式和义理作为破异执、定正法的普遍规则。因循窥基《大疏》关于“唯识比量”的疏解并有补充和批评。对宗后陈眼识与同喻依眼识作出区分。纠正《大疏》关于因支若不言“眼所不摄”便有法自相相违过和相违决定过的误解。为以省略式出现的“唯识比量”补足同喻体并作解释。为宗上所简别的“不极成色”提供背景资料等。后收入《续藏经》。

  《因明论疏明灯抄》

  日本因明著作。简称《明灯抄》。12卷。日僧秋筱善珠(722—797)撰。善珠为北寺传兴福寺僧正玄肪之门人,与南寺传明诠齐名。为注释窥基的《因明大疏》,在义理、文字、背景等方面作全面和详细的疏解。对今已不存的唐疏有大量引述,并且有许多自己的见解,有很高学术参考价值。其中也有少量因循基疏之误和错误发挥。

  《因明论疏瑞源记》

  日本僧人睿凤谭(1654—1738)著。8卷。是《因明大疏》的集注性著作,收录了许多现今已见不到的因明研究资料,是颇有价值的参考书。但引文常与原文有出入。卷末附录《因明本支经论疏记总目》记载了印度因明的部分原典和中国、日本学者所撰因明疏记的目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28年商务印书馆有线装排印本。

  《净眼的因明写卷》

  汉传因明著作。净眼是唐玄奘门人。著有《因明正理门论疏》、《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因明入正理论后疏》等。其中《因明正理门论疏》早已亡佚,后二种亦久已不传与世,直至清末在敦煌藏经洞发现,此两种因明疏抄合写在一个卷子里,前半卷是略抄,后半卷是《后疏》,通卷由佚名草书高手一人所写。由于年代久远,致使《略抄》卷首残损,现为12400余字。内容略作三门:第一部分总说五明,第二部分诠释《因明入正理论》这一题目及著者商羯罗主,第三部分是有选择的解释《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部分主要是针对文轨的《因明入正理论庄严疏》中的一些诠释提不同的见解或就其“判文解释中”所无者“略助解之”。《略抄》引录文轨《庄严疏》的文字较多,其中或为今本《庄严疏》所阙,可用于补阙;或在文字上有所出入,可据以校勘。写卷的后半部《因明入正理论后疏》也是残卷,因为写卷仅抄录了原著的末后部分,计13300余字。《后疏》的写本虽然只抄录净眼诠释“如是等宗、因、喻非正能立”以下的文字,但从内容上看,这部分文字却包含因明八门中的六门,即现量与似现量、比量与似比量、能破与似能破。《后疏》除随文解释外,还对现、比二量和十四过类作专题阐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