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九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   作者:能海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能海上师: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续记 第九讲

 

  第九讲  九月一日

  以上明见道顶加行之因相分三:

  第一、以三十七道品为入菩提之门,主要先以别解脱戒为他开示。自己虽未证得,但曾经学修,道路清楚,即可为他导示,亦即藉此自己温习。

  第二、以经论(大般若及本论),为见道之真因。通达名诠旨趣,法随法行。

  第三、无间因。自发心乃至无上菩提,凡七十义所摄,精进修行,相续不断。小有间断,有方法继续。无间者,因心不断也。具多福德相,亦即流通分。学般若须多培福。福德为成就般若资粮。生活享受如意满足,则般若无路,益以花箭。必丧慧命。花箭应认识。若躲避不开,被射应知拔箭医治。般若门从艰苦中来,躲避艰苦,即不能得般若门。般若魔事四十六种随一出生,忆念佛即对治法。以己信心与佛慈悲契合,必蒙护佑。学般若者,发起大心,真实修行,佛及护法,必定加护,熏习成种,死后即有把握。纵入地狱,忆佛法僧,亦速得解脱。若稍遇艰难即退,生死关头,如何能起作用?忙得不了,还能修行,即在艰苦中修,早晚必证般若。

  见道之果,即大菩提。大菩提之体,即尽智与无生智。二智为十智之二,,如何使其生起,即是全部佛法。

  十智者,苦集灭道四智,即四加行修四谛十六行观所证,道品之中心所修,直至成佛,三转十二行*轮,不外此也。第五为法智,即此四智十六行观。第六为类智,一一各摄其馀十五,皆依八忍八智配合。第七、世俗智,即别解脱戒之熟练善巧,随佛道迹而行利他,一切世俗障碍无能为碍,非谓世间善巧也。由此证他心智(第八)。依此八智,断尽烦恼所知障垢,名为尽智。无生智者,佛证一切法无生之理,于一切事能起作用,名无生智。又聚落烦恼断尽,一切恶法断已不再发生,名无生智。要由前八智各各再再择灭而得尽智,方能得无生智。若尽智不依次第而勉强得之,所断之障,即有复发之可能,不成无生智。又任运止恶修善,不须生心动念,亦名无生智。此境能到否?康萨仁波卿说决定可能,如以烧红之铁与人,不假思索自不接受。佛任运止恶,亦复如是。此由长时熏习而成,亦无亦有,是名大菩提。任运决定止恶修善,一切修行皆为成就此事,四阿含中再再宣说。此十智。俱舍论智品广说,为小乘之体。十六行观,各含十六,重重无尽,名*轮智,即是类智。一切种智,皆依此十智出。其修行之法,即若生若灭等甚深八法也。此上释尽智无生智通义。

  本宗特义,无尽智、无无生智,方是大菩提。别宗所说、非究竟果。积无量广般若之行,方能证深般若。未能任运止恶修善,未能起无生之用,不得名无生智。不依广般若修行,亦不能证得无生智。无生智就证诸法无生言,即三解脱门。此三门尽摄四空、六空、八空、十四空、十六空、二十空等。四阿含处处皆修此三门。修至究竟,智慧极明利,不加功用,自能离垢。如剃刀极快,被剃发者,毫无感觉,发已剃尽。任运断惑,无行无作,亦犹如是。刀之快利,非无因致,从磨励出。从磨励出,不磨不快,正磨仍未快,磨至极快,不须再磨,方名为快。此刀上快利之性,非铁中本有,亦非自外来。刀是原来之刀,并未加上何物。铁棍成针,铜片成镜,针之锋锐,镜之光明,理亦如是。但要磨励究竟,方能成就,不可未得言得。铁棍才能戳穿纸,不可便说针,不可用以缝布棉故。本宗所说,是磨励到究竟,非心心所,无行无作,方是二垢永离之大菩提。此修行经过所起之力用,即名为智。亦称正觉性,亦即根本智。此是成佛之体,无此不能起方便后得智。针未锐,镜未明,不能起缝纫鉴照之用也。

  此大菩提,学教者多说从法界生,缘法界修而生故。法界即法之范围。此宗特说无生,法界如如,任运如真故。小乘诸部罕有许无生者。其中三要点,烦恼不复生,证诸法无生,任运二利无行无作。皆有如如义。本论多分对唯识说,不许留纤毫自性故。如附讲引瑜伽说,以事及言说为法界。“等说”者,能诠之法与所诠之事平等无增减也。

  依体道果全部教典生,故名从法界生。修行已证体得果,已至无学,不须更依教起行,故不复从法界生,名曰无生。说一切法无自性但有名言,汉人见空性多在增语上见。应成派所许于名言中亦无自性,内地仅少数人通达此义,如昭觉圆悟勤等是。西藏有支那堪布见之错失,对馀宗偏空缘起者应症与药,故要说缘起,不许未学未修就说无修无证。(缘起十一义八门,依八正道修行,见缘起圣道经),故此立“有”即破,立“无”即补,救偏失也。三论宗吉藏大师所说缘起及空,义亦甚尔。名句文身法界,亦佛安立,为众生病对症药方,凡安立者,即自性空也。集论以内心外境及无为法总一切法名为法界。增语仅是五色尘中声尘一分,故亦为缘起所摄。名言只是缘起之一分,错乱名言亦在其内。此处集论不说识蕴,唯说智故。八无为者:虚空、择灭、非择灭、受想灭、不动、真如亦无为,就真如依善恶无记三性开为三,故成八。漏尽即尽智,不动即无生智,真如即如真,如如而来,修行分量够也。言十法界,即此法界之中又划出小范围也。娑婆说法界为意所对境。此三说随取其一。唯识以下诸实事师皆在法界法上修。中观宗则在法界性上修。入手从二者俱可,证则必证法界性空无我。弥勒菩萨辩法及法性论,即破唯识。宝性论成立自性三宝,同于如来藏见。能会通则无矛盾。自性三宝,即熏习所成善根种子,并此亦扫即成邪见。他宗说从法界上,界是种子义,是多义,故有人说佛法是多元论,但不知是多元无自性。自宗说无生,则一切皆放下,皆是名言增语故。不知法空理,法相愈安立愈多,宗下所诃为入海算沙。故要先通达法性空,然后依法界法修,则少费力。亦非教人放下一切不修。佛教罗睺罗观一切法无我,令专意思维,能生智明。明白了还要加以修行,烦恼未尽可以复发,未得无生智故。了空性而后起修,则不繁乱。

  若无缘起,则落断灭。虽有缘者而无缘起“者”。舍利弗引杂阿含有八段文,由浅入深,广明此义。佛说此非为愚痴人说,难了知故。彼所执缘起之“者”,即是神我、自性等。舍利弗说,日至东而西,树影自移,无使移者。船行岸动,云过月移,缘起所现,实无作者,虽无作者而有缘起,非恶趣空。缘起无尽,于修行时,知法空理,修而不取,练而不著。依八法次第,无倒修行,久久证解法身。法身如镜之磨莹而生鉴照之明,非有非无,为能起报化之体。主宰性者,即无我无自性,任运无生,名大菩提。此亦是佛性如来藏,如宝性论、涅槃经所说。若谓法身实有其物,圆陀陀光皎皎,此雍正所已痛破也。无行无作,而非无想无记,唯是修习究竟任运无生故。

返回目录

----------------------------------------------------------------------------------------------------------------

更多能海上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