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历史源流:噶举派概要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历史源流:噶举派概要

   一、噶举派的传承

  噶举派是公元十一二世纪佛教后弘时期发展起来的,属于新译密咒派。开始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穹布朗觉巴(990- 1140),一是玛巴罗咱瓦(玛巴译师)(1012-1197)。他们两人曾多次到过尼婆罗和印度等地,依止了很多名师,学习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得到《四大语旨教授》。《语旨》是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承,血脉不断遂称为语传,藏名叫噶举。后来香巴在后藏发展形成为一个传承系统,称为香巴噶举,玛巴在前藏发展也形成一个传承系统,称为达布噶举。虽然门户不同,但由于他们两人的**均出自一个来源,又都亲领语旨传授,所以都称噶举巴。

  第一、香巴噶举

  穹布朗觉巴为前藏尼木热芒人,家族属穹布,幼年学过苯教,后又学宁玛派的大圆满心部。之后携带多金赴尼婆罗,依止班智达八苏玛底学翻泽。旋赴印度依止那烂陀寺金刚座主授沙弥戒,他依止过的善知识约百余人,其中主要的是两大空行母尼古玛和苏喀森蒂两位师母学了《拙火》等六法道次。又从弥勒巴学大手印。回藏后依止噶当派的朗日塘巴受比丘戎,住盆域觉波山修道。此后他在后藏叶茹的香地区建雄雄寺为首的一百零八寺,广聚徒众,传法讲道。他的传承法嗣则称为香巴噶举派。

  他的弟子最多,最上首的早期有麦乌敦巴等五人,晚期即仅为摩觉巴·仁钦尊追一人。他是获得金刚持秘密语句单传的第四代;他圆寂后由大弟子吉冈巴·却季僧格继承法座。吉冈先从热穹巴(1083-1161)的弟子咱日贡巴学习热穹传规的灌顶和教授。后拜摩觉巴为师,尽学香派教授。吉冈巴弟子宁敦·却季喜饶他与噶当派僧京俄瓦(公元十二世纪时人)同时代。宁敦在前藏曲水的日贡建寺,所以又称他为日贡瓦,他的传承系统则称为日贡系。宁敦弟子为桑结敦巴,他与止贡系的羊棍巴(1213-1258)同时代。以上则称为香巴派的七宝法统。桑结敦巴以前均属单传,以后打开法禁成为普传。

  桑结敦巴弟子阿伊僧格先学宁玛派的密经讲修,后从桑结学习香派密法,并继承法位。桑结有三大有名的弟子,各出传承,后分为三派:桑结弟子香敦(1234-1309)他精通显密后来继承法位称为藏派;弟子甲钦·坚赞邦(1261-1334)修建甲寺其传承法嗣则称为甲派;弟子克准·迅鲁朱在娘麦建桑定寺他的传承法则桑定派。迅鲁朱曾往萨迦从八思巴学萨嘉派的《道果》等法,闻桑结敦巴之名来香地,尽学香巴噶举一切**,如香派《尼古六法》等教授,又学达布噶举的《大印》,一时来学者众,门庭颇为兴盛。

  迅鲁朱又以香派密法传其侄甲钦·降巴白(1310-1390)。宗喀巴大师(1357-1419)曾从降巴自学香派之法,也从甲派的沫钦·南卡朗觉巴学《六臂大黑天》等法。沫钦弟子怕桂衮噶桑布建道那多吉丹寺,以法传其子郑乔·顿悦坚赞,郑传子第二达赖之父吉·衮噶坚赞等。

  建桥大师汤东杰布(1358-1164)从日贡瓦的上路传承沫钦·坚赞白桑布之徒降森敬巴桑布听闻香派之法,后在曲水县境之加桑卡建加桑拉章,把香派之法宏传布于前藏一带。他的后来出现藏日吾齐等三个传承系统,其传承至今未绝。总之甲派后来发展上、下、中三路传承,其法嗣遍于达布噶举的怕竹、噶玛派之内。甲派桑定派的支系甚多,由于派系愈分愈小,势力薄弱,后大多并入其它宗派之内,不能独立成系了。香派教授为新译密法,其所依本续主要有《密集》、《胜乐》、《喜金刚》、《怖畏金刚》、《大幻》等。修法次第则各依本尊灌顶,受三昧耶戒,然后修生圆二次第。实修教授主要为《尼古五金法》:一、如树根的《尼古六法》;二、如树干的《大手印》;三、如枝桠的《三转道用》;四、如花朵的《红面空行母法》;五、如果实的《无死无错误教授》等。这些法门与玛巴所传噶举并无多大差别。惟其中解脱道的《大手印盒》修明空无别而现证光明的教授,则颇具特色。

  第二、达布噶举

  噶举派本来创始于玛巴译师和米拉日巴二人,但他们二人均未广修建寺庙,招聚僧团,故传法事业并无多大发展,到他们的第三代达布拉吉时,才在达布地区建立冈布寺,广聚门徒,宏传玛米二人所传噶举教授,一时法缘兴盛,此时才传出达布噶举之名。后来他的法嗣发展的支系亦多,通常有四系八支之称,遍布于阿里、卫、藏、康、青等地。至今未衰。玛巴译师,本名却季罗朱(1012-1097)十五岁时赴印度曾从耶协宁布听讲《事续》,后参拜那若巴,传以《喜金刚》等教授。依照那若巴指示,向耶协宁布学《密集》,向古古热巴学《摩诃摩耶》,向弥勒巴学《大手印》,向若比坚金学《四座》。他三次赴印四次赴尼婆罗,获得《那若六法》等四大语旨的全部传授,回藏后驻洛扎卓窝垅宏传语旨教授,并从事种田、经商,一生并未出家。他的门徒最著名者为四大柱弟子,前三弟子如俄敦·却古多吉(1036-1102)得到《喜金刚》等续部讲解和《溶迁》教授;楚敦旺额得到《密集》和《五次第》的教授;麦敦村波得到《摩诃摩耶》和光明的教授,以上三弟子得到的是密经讲解的传授,最后一弟子米拉日巴得到以《拙火》为主的密法实修传授。

  米拉日巴(1040-1123)生于阿里贡塘。父早死,受叔父欺凌,以学咒术杀死怨家多人,深悔犯罪,依玛巴学法。玛初未传法先用种种苦行折磨他,后才圆满传授给以语旨教授。他注重实修,一生以苦行告终。米拉有最为上首弟子二人:一为热穹巴多吉扎,一为达布拉吉。热穹多吉扎(1083-1161)他曾往印度两次,首次从瓦罗尊扎学《忿怒金刚手金翅鸟裙法》,后一次遵师命往印度拜访那若巴,弥勒巴等二人的弟子谛普巴请得传授《无身空行法类》和其它的教授甚多,回藏后以**献与其师米拉,米拉命恩宗敦巴写着成书,从此传下来的则名为《胜乐耳传》,热穹巴自己直接传给弟子的则名为《热穹耳传》。热穹巴亦系阿里贡塘人,后往卫部山南的涅洛若加玉等地弘传米拉教授。他自己的教授则有《溶迁三类法》、《溶迁九类法》等,他有弟子甚多,最有名者为洛基俄巴等十三人。后来他的教授大部为主巴噶举派人所继承。帕竹弟子穹仓巴得到耳传教授,他传玛吉昂觉,以后依次第传给藏巴甲热,其后为岗仓噶举派所继承。噶玛拔布亦得过热穹的教授。其它如《围裙法》等教授则广泛流传于萨迦、噶玛、格鲁等派之中。

  米拉的第二大弟子即达布拉结(1179-1153)。达布地名,拉结意为医生。又名冈布瓦,冈布是他驻锡的寺名。本名孛南仁钦(1079-1153)。二十一岁时从噶当派格西、夏巴林巴出家受戒,后来卫部北方依止噶当派僧甲域瓦,女绒巴,甲日贡喀瓦等学习噶当派的阿底峡所有教授。后从阿舍黎降曲森巴学实修教授。后回乡,偶从它人闻米拉日巴之名,生大敬信,欲往郑地拜谒,临行噶当诸师劝说,我们噶当教法已经完备,何必再往他处。达布坚持要去,他们只好说千万不要抛弃我们噶当的特色。见到米拉日巴后,米传以《金刚亥母》灌顶,又传以《拙火定》法,修习后颇有效应,回前藏1121年始在达布建冈布寺,收徒传法。达布之师米拉生前常以《大印》和方便道同时传授,从不分别传授一法。达布则改变为宜于授密法者则仅授以《方便道》教授。不宜于灌顶而合于波若波罗密⑨之器者则传以:出离心。菩提心结合《大手印》之教授。他把噶当派的《道次第》和米拉的《大手印》教授融合一起着成《道次第解脱庄严论》将噶当的教法和米拉所传《六法》、《大手印》二大教河使其合流,并以《大印俱生和合》的导引次第来教诲后学。《大印俱生和合》,主要在认识真心、妄心和法身本是俱生,用此方便导入大印。其它还有《扫除本性垢污》、《中阴导引》、《金刚身秘说》、《四瑜伽》等等。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规。他的传承法嗣则称为达布噶举派,冈布寺则成为达布噶举之祖寺。达布拉结圆寂后即由其侄达布·楚逞宁布继承法位。

  达布拉结的门徒不少,其中如噶mb,蔡巴,鲍绒,怕竹等四人又分别在康藏各建寺宏法,发展了达布噶举,形成了四个支系,其中怕竹一系又分出八个小系,如止贡,达隆,主巴,亚桑,超普,修赛,叶巴,玛仓等。主巴又分上中下三主派。以上总称为噶举的四系八支。

  噶举一派虽然分出若干支系,但他们的主要宗旨仍以奉行语旨传承的《那若六法》和《大手印》为正修根本,其差别处是各各为了随顺机宜的领悟程度和接受能力,先用许多善巧的导引方法,引导初业行人逐渐趋入大印,由于根基不同,导引方便亦有不同,各树独持的风规,遂产生派别。

  一、噶玛噶举。达布拉结的弟子都松勤巴(1110-1193),都松多康人,本名却季扎巴别名康巴伍色。他先依阿底峡弟子越却旺等学噶当派教授和显教大手印。又依多师学显教经论,三十岁时参见达布拉结获得大手印要旨。又往洛若参拜热穹巴,尽学那若巴与弥勒巴所传《六法》和《大手印》等教授,1147年在昌都类伍齐建噶玛拉顶寺为其驻锡地。后又在前藏建楚浦寺,收徒传法,逐渐形成噶玛噶举派。

  他的二传弟子桑结热钦,桑结弟子邦扎巴,邦扎巴弟子为噶玛拔希(1204-1283)。传说噶玛拔希是都松钦巴的转世。从噶玛拔希起开始创立了活佛转世制来继承法位。以后又出了黑帽系和红帽系两个活佛系统。

  黑帽活佛第三世为让炯多吉(1284-1339),他有弟子名扎巴僧格(1283-1349)曾得元朝封为国师,赐红帽。扎巴僧格死后又有转世,从此开出红帽转世活佛的系统。

  噶玛派的教授导引有《不可思议》、《风心无别》、《四要》、《指明三身》、《甚深内义》等等,导引后学,遂形成了噶玛迦举一派。

  二、蔡巴噶举、蔡巴派始于达布弟子尊追扎巴(1123-1194),大约是他在30岁时(1152)依止达布拉结,达布传他《俱生和合法》后依达布之侄楚逞宁布继学达布噶举法,又依沃喀瓦学慈心、悲心、菩提心等教授,在他二十岁时于拉萨附近蔡庄园建寺,传法收徒。蔡巴的重要教授是《唯一白法》,此法由明空双运定引生顿悟本元心,复依《方便道》使风息入、住,融于中脉引生大乐成为乐空双运的大手印。其它法要有《究竞胜道》、《圣法—密意趣》等导引。随学弟子甚多,此派传承系统则称为蔡巴噶举。但传数代后,大寺被毁于火,法脉渐衰了。

  三、鲍绒噶举。始于鲍绒巴·达玛旺秋,达布拉结弟子,得师传授《大手印》,后在藏北建鲍绒寺,将师传之《溶迁》教授实相大手印,即乐空大印,改为《溶迁法》。此法专为不能悟心实相,乃凭使佛力把自己心识迁移溶入佛心往生净土,快速成佛之一法。又传出《单追觉性小道》这是求悟心见性法门,本派由此得名。他的弟子中有一名为帝师热巴颇有名气。

  四、帕竹噶举。是达布拉结弟子帕木竹巴所首创。帕木竹巴(1110-1170)本名多吉杰布,幼年就依止多师广学经教,学过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后来他遇到向蔡巴学噶举派法要,向领他去冈布,参拜达布拉结得其教授,顿然契悟大印法门。他四十九岁,在帕木竹地方建丹莎梯寺。他的及门弟子很多,后来由他的最有名弟子发展成为八小派。帕竹的宗风也是继承他的教师冈布瓦的思想走显密结合的渐修路子。他的《午姿论》就是把噶当的教授与《大手印》相结合的典范。另外法要述有《总持陀罗尼》等。后来,他的有名弟子八人,又分出八个支派:八支派有止贡、达隆、主巴、亚桑、超普、修赛、叶巴、玛仓等。

  Ⅰ、止贡噶举。本派系帕竹弟子郊巴·义敦贡布所首创。义敦贡布(1143-1217)幼年依止帕木竹巴,三十七岁时建止贡寺宏传帕竹所传教授。他也是严守律戎,从学者甚多。闻其某次讲经听众曾达五万多人,授戒的达十万多人,1290止贡寺变焚烧了止贡寺。从此逐渐衰落。止贡派的法要主要也是显密融合如《三戒一要》等,止贡所传《大印》就是用大悲心与大手印结合而修的,其它还有空性与菩提心结合,空性与缘起因果结合,与四无量心结合等,认为这样结合便是二谛双融之旨。密乘方面止贡的《五具》是导入大印的方便道。 Ⅱ、达隆噶举。本派创始人达隆巴·扎西白(1140-1210)。二十四岁时师事怕竹,接受了显密结合的思想,他自己曾说:“当修诸法自性空而无我,即在此无我之中同时兼修四无量心和诸方便法,这才是获得无住涅槃之道”。他也从噶当派伽喀巴学噶当派教授,从复惹瓦授比丘戒,1180年在噶当派博德瓦驻锡地建达隆寺,他的宗风也是注重律戒,因此派名大振。

  本派的法要有《三十九本事》等,1267年由其及门弟子把本派的法要传到朵康在类伍齐建寺,从此达隆本寺则称上塘,类伍齐寺称下塘,传承到十八世纪后,逐渐消沉了。

  Ⅲ、主巴噶举。创始人为林热·白玛多吉(1128-1188)。三十八岁时依止帕木竹巴,学其六法大印等的讲解与导引,驻锡热隆寺,其弟子藏巴嘉热(1161-1211)又依之学《六法》和《俱生和合》。据说他们修成内外风息合一,制伏一切烦恼,得平等一昧境界。掘出伏藏得《平等一昧法门》,修建主寺,派名大张。主巴继承米拉宗风,重苦行修练,主巴门中多作乞人。本帕特点还特重对境修习,因为对境潜伏的烦恼种子才能现行,才能将实执等一齐拔掉,所谓转烦恼为道用,故他们有《怨亲平等》、《染净平等》、《平等一味》的法要,其它还有《缘起与一味》、《六种一味》等等皆是导入《大手印》的方便。此外还有《八大导引》,也是导入《大手印》的方便。藏巴嘉热的弟子后来又分出主巴上下二支系,主寺称中主巴,合称为主巴上、中、下三支系。

  Ⅳ、亚桑噶举。初创人为格丹·耶协僧格( ? -1207)他是帕木竹的弟子。得师传授迦举法要,广传弟子,其中主要者为却门朗(1169-1233)。却门朗继承耶协僧格所传帕竹法要,于三十八岁时建亚桑寺,他又广传弟子,后各建分寺甚多,遂称此派为亚桑噶举派。

  Ⅴ、超普噶举。创始人为帕竹两个弟子即杰操(1118-1195)和衮敦(1148-1217)。杰操十九岁时依止帕竹学《大手印》生起证悟。衮敦为杰操之弟,为其兄送粮至帕竹,对帕竹生敬信,亦依之学法,得殊胜证悟。彼二人之侄为超普译师,降巴白(1173-1225)。建超普寺,从印度迎请克什米尔之班钦释迦室利广宏律戒,超普之名于是大振。超普得杰操、衮敦传授一百三十六种不同风规之教授和十三种语旨。本派法要有《九字要门》、《十二种心言》、《大手印九义》、《百种要门》等等。

  Ⅵ、修赛噶举。创始人为吉贡·楚赤僧格(1144-1204),十九岁时从帕竹学法,1181建修赛寺宏噶举法。据说他对希解派法特别重视并广传授,后来他的法嗣也并入希解一派。

  Ⅶ、叶巴噶举。创始于帕竹弟子耶协孜巴建叶浦寺宏传噶举法要,后来此派与他教派合并。

  Ⅷ、玛仓噶举。创始人为玛仓·喜饶僧格为帕竹弟子,得帕竹教授,建玛仓寺,传迦举法,法嗣有耶协坚赞和仁饮林巴等人,后来这一派与康区白玉的宁玛派合并。

  二、噶举派的法要

  噶举派的经典和教法都是来源于印度,合称为四大语旨。玛巴派语旨的教授有《大手印》和《那若六法》。《六法》所依的密乘经典有父续《密集》,母续《摩诃摩耶》,心要续《胜乐》、《喜金刚》、《怖畏金刚》、《金刚空行母》、《时轮金刚》,其它本尊和护法有《六臂大黑天》、《金刚亥母》、《四座》、《观音马头金刚》、《无身空行法类》、《无我母》、《泽仁五姊妹》等等。教授内有:《噶白》、《解脱点》、《桑布扎》、《笃哈藏》、《六法幻身》、《六法梦境修》、《迁识》。香巴噶举亦系语旨传承,故其续经与玛巴噶举均相同。其教授类则有《幻身大灌顶》、《空行五教》、《大手印盒》、《尼古六法》、《幻身道》、《不死幻轮》、《四过》、《转为道用》、《六臂大黑天》、《胜乐五尊》、《亥母秘修》、《观世音》、《摧破金刚》、《金刚手》、《不动尊》、《三身自现》等等灌顶教敕。

  以上所举续部及其解释经续要义和实修尚多,不胜枚举,上面仅谈其大概而已。

  三、噶举派的教义

  第一、教义概述:不同教派都各有不同的因、道、果三方面的理论来概括自己的教义。“因”就是众生的根基或起点,“道”就是所入法门和所修教法,“果”就是修证成佛成圣的结果。

  ①.关于因的理论。噶举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承认众生有佛性,但现在不是佛,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据身心的粗细,修证方法亦有大小等级之不同。

  关于因,指身心实际存在的情况,身心各有三种。

  有粗、细、最细的三心和三身。

  根据身心的情况,采取各各相符之方便,即所修道之次第亦各有不同。

  ②关于道。总分为前行与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脱道与方便道。

  解脱道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讲明心见性的法门和宁玛派一样,是顿悟一心的无功用法门,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机还是从有功用的法门修生、圆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生圆次第就是方便道,是以善巧方便引导学人使之从速悟道的一种手段。方便道中生起次第则用假想的方便,转变凡夫执着自身和所处境界为凡俗平庸的思想,把自身观为本尊或生起种子字,所处环境观为本尊所住之坛域,通过这种锻练,自身就能生起佛慢,所处环境成为净土,这是成就报化佛之因,也是把蕴、界、处和合的粗身逐渐转为细身的一种方便。圆满次第,则进而修细身的风、脉、明点成为精微,转为俱生光明和佛智身,证成报化二种色身之果。但圆满次第中的收摄次第又是从有相到无相,逐渐融入空性之中契悟本性,成就佛的法身。故圆满次不仅是一种方便道,也是顿悟法身真性的一种方便,又属解脱道。此二次第为密乘的根本**。本派的圆满次第总括为有名的那若六法:《拙火》、《幻身》、《光明》、《梦境》、《迁识》、《中阴》等。总之修大手印悟心和生起次第锻练粗重之心,都是在心上用功夫,修圆满次第六法重在身之风、脉、明点的转变上,即在身上用功夫。因为只讲见性悟心,可成法身,若心已证法身,但身还是凡夫平庸的粗身,如何成得了佛,成佛必须具备三身。噶举派祖师玛巴说过:他的宗风的特点就是具有从一个凡夫起可以修证成佛的教授,尤其是他所传的无上瑜伽教授,不但可以即生成佛,而且可以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教授即指的是那若六法,能将粗身转为最微细身的法门。《六法》是噶举先祖德洛巴和那若巴从无上瑜伽的重要续经中总结出来的教授,为究竟之圆满次第。《拙火》是根据母续《胜乐金刚续》和《喜金刚续》;《幻身》、《光明》是根据《密集金刚续》;《梦境》、《中阴》是根据《金刚空行母续》和《戒生续》;《迁识》是根据《桑布扎续》和《四座》等。

  《六法》的次序和名数,噶举内部各有不同说法,俄巴大师把《六法》的精要总结为《溶(合)迁(转)》二法。玛巴大师总结为由修成佛之《拙火》;不修成佛之《迁识》和《业印》;睡眠中成佛之《梦境》和《光明》;自然了白而成佛之《大手印》共分为四支或八法。米拉尊者的四支八法又为《拙火》、《业印》为一双,《梦境》、《中阴》为一双,《光明》、《双运》为一双,《迁识》、《夺舍》为一双,总为四双八法。热穹巴许“三溶合”或者《九溶迁》。止贡热巴许首先成熟道为灌顶授戒等,解脱道为正行。此又分为渐修道《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拙火》;顿悟道之《光明》。至于觉性胜住之《夺舍》、《迁识》、《梦境》、《中阴》等则皆为其支分,总安名为《那若十法》。其它还有将《六法》并为《四法》的等等甚多。

  六法的中心思想。噶举派是提出即生成佛和即身成佛。即生成佛指在此生中就要现证佛的法、报、化三身。噶举修明空印虽然可以即生见性,悟到佛的本来面目成本元心,本元的俱生智,此智亦仅成就佛的法身,即身难成本元身之报化身, 所以须进行修练幻身,即修最细之本元身。由幻身才能修成报化身。六法中除主修《拙火》,《光明》外其余皆是修幻身的方便。修幻身的根据就是微细风的意身,与意身同品的还有凡夫梦中之身,临终中阴之身亦为同一之性质之身,故修《幻身》也修《梦境》和《中阴》,其它《迁识》等法皆是修幻身之支分。若即生未证三身可修习掌握意身,以便在临终时转意身为报化,若转不成还可自在《迁识》,往生他方净土,迁识也是迁此意身,故《幻身》等修法也是对即生成不了佛可以作为对治生有,死有,中有三者之方便。其它修光明可以彻见自心本性(本元心),修《拙火》即证色心不二之大乐身(本元身),是身心兼修之法门。

  第二、关于方便道的《六法》。《六法》又名《六成就法》

  第一、拙火成就法,《拙火》又译《猛烈火》。《拙火》的要义在能引生,乐空俱生智,《拙火》究竟,还能引生离一切戏论相之乐空大手印,获得究意解脱,这是方便道而兼解脱道之法。

  《拙火》的修法,是修风、脉、拙火的瑜伽。观三脉四轮,在脐轮燃拙火,以宝瓶气助气,溶化顶门之白菩提,菩提液下降,引生四喜四智,打开脉结,生死业气则从左右二脉纳入中脉,生起乐空俱生智,证大手印。

  《拙火》之效应,初步净化蕴、界、处,全身生起暖乐,进而引生四喜四智,出现四空开显法身光明,最后引生大乐成报化身,依《拙火》则可现证法、报、化三身获得解脱。

  第二、幻身成就法。

  幻身的要义在引生现空无别俱生智。依最微细的风心本元身,而证佛的报化身。幻身有多种,这里指的不是一般所说幻化不实之身躯为幻身,而是隐秘讲述的最微细风心之幻身。

  隐秘之幻身修法,是先用《三远离》和缘《金刚诵》强迫出现临终时的死有光明。由大光明所乘之本元细风起现不净幻身。不净幻身又要在光明中清净,运用《整持》和《随灭》二种静虑清净之,使由业风转为智风,意身则成为本元身。不然,无色界天和干达婆也有意身,他们为什么成不了佛,因为他们的意身是带业识的风心,业报满后仍堕轮回,成不了佛。清净的幻身则称为大乐俱生的双运身或圆满的报身。

  第三、光明成就法。光明的要义在引生明空俱生智。

  光明是自心本性,即明空俱生智,非其它因缘所造成,佛与众生同具。光明的妙用为能现三有世间轮回涅槃种种境界之现源,是法界缘起,宇宙缘起之根本。见性悟心体空是根本,修道见光明是从体起用,有体有用算悟心圆满,故修光明亦是非常重要,光明有本有光明,修中光明,睡眠光明,死有光明等等。本有光明为因,为母光明,修道中之光明为道光明为子,使母子光明相会即二光融为一体成为佛果之光明。达到究竟了悟实相,可以成就报化二身。

  心的光明既为本具,故不管你修不修道,认识不认识,光明随时都显露出来,由于众生因业障蔽所以不能明见。光明成就法,就是修认识见光明之法。要彻见大光明,即用甚深的圆满次第,强迫业风纳入中脉,转成智风,本性光明才能出现。

  此外修光明还应抓四个时机:一、熟睡,六识已不清明,渐次收入阿赖耶识中(识蕴);二、梦境,意识同行蕴俱起时(行蕴);三、常时,起能所二执相入意识境,意识明显之时(想蕴);四、等引,感受往生习时(受蕴)。四个时机均是光明出现之时,通过要诀,才能认识。

  抓四分位。即抓心王住处及心识活动情况,施以对治方便可以成就四身。熟睡心王在心间,愚痴睡眠压迫如昏迷状,此时用《光明》教授可起法身。梦境心王在喉头,具有风动无风动之相,用《梦境》教授可起报身;常时,心王在脐轮,起各种妄念实执之想,用《幻身》教授可起化身;等引,心王在头顶,染着难于阻止之贪欲,具有二根合会之想蕴,用《拙火》可起大乐身。也有分作五个时机的:常时、梦境、往生(临终)、中有、等引。此每一分位由一主要识起作用,对此五时若能认识,其本质即五智体性,转识成智,则可把一切分位所起迷相转为道用。

  光明是万有之本源,故修光明易人歧途,因不明光明之本为自心本性,则偏面耽着于光明境界。正如米拉日巴道歌所说:不证万法本一味,修观光明成常见;不证大乐双运理,修观空性成断见。

  第四、梦境成就法。梦境的要义在引生觉空俱生智。所谓梦境,按密乘的说法是由于睡眠风心均收入脉内而出现梦境,所现内容完全由习气熏习而成,梦中之身比粗身还细小之细身,其体性为风心之身,相似于幻身。由于它是业习熏而成,所以又叫习气身。当沉睡后从四空所出之微细风心成习气身亦即意身,为修幻身之依据。

  如何修梦境,修梦境有四个要点:掌握、熟识、转变、融合。掌握,先白天想一件事物,要继续的想,夜晚则用密诀中之强制二要点(,进行掌握,若不能掌握有魔障干扰者则应作驱魔法事,于是白昼所想之事则能在梦中出现并能掌握它。所谓掌握就是对梦中所现皆能认识。其次若熟识己,则应修练观想梦境如幻,梦中虽出现恐怖境界,了解其为自心业力所变,幻化无实,不起畏惧,用足踏之。如是联系白昼所观诸法亦皆如梦境,把世法与出世法联为一起可得二谛双融之境界。

  再次转变梦境,练习心力可以随意变化。对梦中现所想天身和四大进行变化,如以大变小,以少变多,改变梦中境界。随将世问事或出世佛法进行锻练可得如幻三摩地。最后将梦境与光明溶合,观真实义。白昼所见亦如夜间梦境如幻如化,将此二者交融,可起现梦境之幻身。又以夜间梦境如幻之喻,可以结合在白昼现境中亦可决择其无实如幻。修练成熟,在临命终时显现境界亦如幻梦,则可免除中阴怖畏之险途。此法应在生前修习,以便临终应用。修习梦境成就,则能在实际之生、死、中有三阶段证悟无有自性之真如性。

  第五、迁识成就法(往生)。迁识的要义是引生无分别俱生智。所谓迁识,指人在临命终时能以自力(气心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心识迁往他方净土或其它世界,使心识在迁往途中毫无障难而行,它则作为最佳之护送者。主要的关键在得气心自在,才能随意迁移。本派迁识法门最多,有三融迁,九融迁。融迁法即迁移识神与道融合的方法,在人临命终时业气自然融入中脉,此时则采取融迁法的次第修法使之转变迁移于佛身和光明境界。但用此法应在生前勤修《生起次第》、《拙火》、《光明》及《幻身》等成就法,临终方能应用。迁识法又名为不修成佛之法,是最快最易的法门。一般是观头顶佛身,脉道相通,然后用宝瓶气破顶门而出,直达佛心与佛成为一体,获得佛身成就。迁识中最上乘者为迁于光明之中,在临命终时,四大收摄,观真实义,毫不散乱,则与本有光明融合无间成就法身。其次如前修幻身法中所说,死时对三境界后之死有光明若未能认识,则用心力放射想起现幻化报身之法,亦可起现幻身。此外,在道中还有修四迁识法,一、净心迁识;二、调整身要迁识;三、强迫法迁识;四、夺舍迁识等等。各有修法要诀,此则从略。

  第六、中阴成就法。中阴或译中有。中阴要义为引生三世俱生智。中阴,指人在临命终时,出现四空光明所起之意身,此意身与幻身同一性质,是最微细的风心所成。中阴的种类分法甚多,现依《米拉道歌》中说的中阴六法,分为六种:1、生死中阴;2、轮涅中阴;3、道上中阴;4、中有中阴;5、梦境中阴;6、生有中阴。人在临命终时出现中阴又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为“生死中阴”或名“死有中阴”,此时四大收摄,一切烦恼业识暂时解脱,出现“死有光明”,若能如实认取此为法身光明,生前证悟本心实相之光明为子光明,临终所现死有光明为母光明,二光相融成为此光明母子相会,在光明道中可获得解脱。若不能认识则堕轮回,所以这时期是轮回涅槃交界之时,故又名为轮涅中阴。要认识这种中阴,就必须在生前证悟自心实相,或勤修大手印和“光明”、“梦境”等教授,由勤修开显之光明即为“道上中阴”。中间阶段,由不认识死有光明即落入“中有中阴”,或名“世间中阴”,出现意身(中阴身)及种种恐怖之险境。此意身与生时梦境中习气身为同一品类,故生前应修梦境法,在梦中认识意身并加以转变,观生起次第之本尊法,可以改变习气之身成为报身,故名为梦境中阴。此为转中阴为道用之法门。最后阶段为“生有中阴”,即中阴之意身,为业风所鼓动,急于寻求投胎,所以又名“投生中阴”。若此时能记忆上师所传教授,生起俱生空乐之觉受即可转意身为俱生大乐身。或以化身方式投胎,或使用堵塞胎门的办法投生。以上是六成就法的大概,实际修持要依师教而行。

  第三、关于解脱道大手印。大手印总分为显教大手印和密乘大手印。大手印是开悟自心本性的法门。自心本性就有明和空两分《米拉道歌》说“自心就是那无隐藏的明空”。又说“我们所有众生的心都是本来光明,空寂的(明空),不为轮回之浊所污损,不为涅槃之净而增荣,这就是因位佛陀,也叫作如来藏”(《道歌》426)。

  显教大印是创自米拉日巴弟子冈布瓦,米拉的上师是玛巴。玛巴是后宏密教的开山始祖,他传米拉日巴的法是密乘,大印也是密乘大手印。米拉弟子冈布瓦因初依止噶当派的博德瓦,博传他阿底峡的空性大手印,他受噶当派的影响,认为密乘离戏大印要顿悟顿修,要上根利器,不适应于中下之根,为教化中、下根器要逐步导引进入大手印,所以他提出显教大手印,从小乘的出离心,大乘的菩提心结合证悟空性见,名为二谛双融的大手印。显教的大手印只重悟心的空分而不提明分,后来冈布的弟子向蔡巴地提出要显密结合才能彻底,达到心的明空两分,圆满现证三身,因此,密乘大手印之名,始逐渐昭著出来。显教大手印主张次第修,所以对大印也用观察修安住修的止观法门,这是冈布大师为引导初业行人逐步进入大印的方便。因为初学者思想还没有基础,必须经过一些调心支分作为准备,如修前须念人身难得,念死无常,畏惧业果,畏轮回苦,皈依,发心,积资忏罪等等作为前行,正行则修止观法门。用止收散心:分心住于物,或无所住,如缘想一件事物,或咒字佛像,或无所住,随心自在。在观的方面则从小乘的观人法无我到大乘的能所二取空,或缘起性空。以证空性为大手印这是噶当派阿底峡的传规。悟心空只是悟心实相的一分,心有明空二分,故噶举的大印是明空双运的实相大手印。冈布大师对一类化机也说密乘的明空大手印。在《冈布大师全集》中就明确指出“所谓大手印,就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心,就是那明空无二智慧,到那儿去找呢?要到自己心中去找。”所以他也认为单纯证空性,不能得心的全分。”止“只能收放心,由定力生观察智,“观”只是证悟空性,但以凡情的观察智不能亲证实相。故欲见自心明空本面,就只有放任自在。众生由于有了实执,执着太紧,心不能解脱,要除去缠缚才能放松,心本来是活泼泼的,不能用止去约束它,也不能用观慧去求证。大师教人要证悟明空本性,指出平常心是道,他说“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当前显而空,空而显,空显(明空)不二之心,不要去修改,不要去增加,毫无功用地凭内证智自己觉知。”所谓平常心就是在妄心中的真心,不须用安住修,也不用观察修,只觉照即行。大师说:“所谓心体者,就是俱生智慧,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明),但又是空空寂寂,无可认持(空)能现前如量感受到。”

  吾人本性光明,能现各种境相,能起各种分别,这能现能起皆是心性,本来即有,所谓俱生。大师说,“心的体性是本元俱生,心的本相是境界俱生,心的妙用是分别俱生。”起现均从心性而起,既是俱生,则不求断,亦断不了,体相用三者结合为一体的。大师说,“各种分别起动与心体无二无别,各种境界显现与心体无二无别,此三者无别,则是你的自心本性。”既了知一切境界之显现,一切念想分别之起动均是法身一体之相用,则不加分别取舍,任运自然方合于道。大师说,“把妄想分别之体了解为法身,心之本相所现了解为法身光明,一切自现境界了解为法身本元之游戏,为此则能将所有迷现均转为清净之智慧。”妄念之起伏,万有之显现,皆与不生不灭之法身同体,双融而成为一味。

  证悟此本元俱生心的方法有三要:不散乱,自然放下;不整治,任运松驰;不改变,自然清澄。此三为远离戏论分别和一切法皆法性中自然化解的三解脱之门。顿门直指人心,立地解脱,见性成佛,不讲繁锁的教理,全在上师直指。

  实修次第先求上师开示心体,自己体认,有所省悟,求师印证。

  此外尚有觅心法,先观照所缘之心,明明了了(明),然后寻觅此心,在内在外,形状像貌,以及来、住、去三者皆了不可得(空),定知此心体是空,此则明空本元之心。若干此心体上让风息入,住、融于中脉,生起大乐,是则名为乐空双运无别密乘之见。故密乘大手印又分离戏大手印和乐空大手印。玛巴,米拉时是密乘的离戏大手印或名实相大手印,即明空双运之道。大手印本为双融双运之义,心的明空二分从来都是双融的,双融之义即二合为一,此规律遍于一切法,即无有一法不盖上它的手印,故名为实相大手印。明空双运,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自心实相,名为佛性,佛与众生同具,所谓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空”分是万有之本体,“明”分或者说是气分,为万有化现之源,三有情器之显现,分别妄想之起动,乃至大用流行均是明分之作用变化,明是世界缘起的根源。体为空,明为有,体空不动,用明随缘变化,故体无生灭,为真,用有生灭,为俗。此空有,体用,真俗都是俱生,二合为一结为一体,法尔如是,非关造作。此即名为如来藏。故如来藏既有空分又有有分,因此成为非空非有之体,但他们不说是非空非有,而说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是离空、有、断、常四边的戏论,故名为离戏大手印。既然离戏则消除差别,成为平等圆融境界,那里还有什么空有断常之分。明空既是本性,随时都在,由于众生在迷而不悟,本性要悟只有顿悟。顿悟即指见此明空真性。本性不是由修得来,故不用渐修。所以学大手印既重在上师的指点,更重的是全靠学人的自悟。

  噶举派认为若人只悟到明空心体,成就空分,而明分,还未完全显发作用。空分属心,法身,明分属色,报化,报化未证得,色空对立的矛盾未曾解决,因此提出密乘乐空大手印。为解决这个对立的矛盾。

  密乘乐空大印即修《那若六法》解决空有的矛盾,也即是解决身心矛盾的问题。在讲因位实相时就把身、心各分为粗、细、最细三等,身心是互相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心,就应有什么样的身,实相大手印只悟本元心,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是佛心,那就应与最细的本元身结合。在凡夫悟了本元心,证法身,但身还是四大五蕴粗重之身,如何成得了佛的报化,故身心二者必须相结合,修密乘大印就是使本元心与本元身结合使对立达到统一。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本元身是最细的风,故实际也是解决风(气)心对立统一的问题。所以修密乘大印先修生起次第的天身瑜伽,清净蕴界和合的粗身,然后再修圆满次第净化风脉明点的细身,并用《拙火》燃滴,生四喜智,打开脉结,把所有业风纳入中脉成为智风,在本元心体上即之悟空性之心体,上引风息入、住、溶于中脉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体性,生起乐空无别俱生智,成大乐身,最细之风心结合为一。风心完全得到自在则可开显本性光明,圆证三身。

  悟大手印还有深浅层次,故又提出修大印的《四瑜伽》,即四个阶段,上根利器之机,顿悟顿修,一般中下之根悟境是逐步开展的。四瑜伽:一、专一瑜伽。常常观照明空自心,专一清明而住,毫不动摇,即自觉智从内自现,亲自领受明空觉受,这是初证明空境界。二、离戏瑜伽。悟诸法无实,断二我执,入毕竟空境界,离去是非有无种种戏论,这是心体犹如虚空,极为明朗,这是从有到空的境界。三、一味瑜伽,由现明空双运,亲证一切法平等性,融生死与涅,佛与众生成为一味,融万有成一味,亲证法性实相,得大自在,这是从空到有的境界。四、无修瑜伽。到此地步则达到无法可修,无果可得,空有双融,现空双融,事事无碍的圆满境界。

  ③关于果。证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则可出现深道已达究竟之十果相、八功德、八成就、四事业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四身五智等之殊胜道悉地,尤其能现证空乐空双运不变,离障如幻之虹体身,得现空自现各各了别之妙智和法身大界之妙智,成就具五决定之报身,并能无碍履行大空等等,皆为己得六法究竟之果也。

  四、噶举派的特点

  第一、噶举派玛巴传米拉日巴的密教大手印是明空两点二合一论,显教大手印是唯空性论,只有空的一面,所以还要结合显教的大悲心四无量心,缘起观等等来达到双运。

  但《土观宗派源流》中说噶举派的见在玛米二人时是应成派的空性见。并引了道歌中一段话说“一切诸法都是假名安立,空无自性”这是应成派的唯空性一点论。但是仔细研究《道歌》不是唯空性一点论而是明空两点合一论。如:“心之自性为明空,直指明空即妙光” 《道歌》265页)又说:“我承洛扎玛巴上师为我直指说,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我亦如实悟到那自心就是明空之性”(《道歌》207页)。又说〃“其实心的本来就是空寂光明(明空),若能证悟此点则是成佛”(《道歌》551页)。有的法师批评他不懂经典,他回答说:“你的这些经典(文字)我不会,我是以心为学习,所以外境显现均为经典,与显境不分离就是与经典不分离,显境的老师告诉我,外显诸境即是自心,自心即是明空”(《道歌》536页)。总之《道歌》中提明空之处甚多可的为证。明空之见噶举派与宁玛派相同,噶举名大手印,宁玛名大圆满都不是中观应成派,他们都主张有自心本性。冈布瓦受噶当派《道次第》的影响提出显教大印,为适应三根普被,把顿悟顿修的法门变成为渐修渐悟的法门。他以后的弟子,又受他的影响,提出很多显密结合修大印的导引。由于各自的风规不同,噶举派门中遂裂为若干小派。后来冈布瓦的弟子噶mb提出的大手印又是明空两点合一论,于是噶举的《大印》又与《大圆满》合而为一了。

  空明两点合一论,实际包括了风心、心物二者对立的统一观。不过他们提的色心二点,不是象小乘所说色心各有自性,常恒不变的二元论,而是色心二者皆无自性,不然何以能够双融不二(二合为一)。这双融的统一体,就是众生的心,就是佛性,大手印名如来藏,大圆满名大菩提心。

  第二、既悟明空了,空是体,明是用,明属气分能化现,故三身本具在明空之中。宁玛派说悟了明空,只有保任,三身自然显发,法尔本然,不须用功用去别修报化,虽修亦不成。噶举派认为三身固然是本具,但悟明空还有层次,低层次的对佛的智德不易显发,不能不采取密乘的方便,来强制成佛,所以要别修报化身。就是为了解决佛心和佛身的矛盾问题。尤其是要即身成佛,对身和心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进行解决不可,换言之用《那若六法》密乘大手印在本元心体上转成大乐体性的本元身,是化粗身为最细身,这样的身心结合为一,才能现证三身而成佛。

  第三、噶举派提出“身”的概念来,本来佛教忌说“身”的,因为凡夫的我执就是由执身而起,不过显教说的身仍指此四大五蕴和合的质碍之身,噶举派提出的本元身,是属气,属物的,就胜义说心和物一切皆空无自性,就世俗说,身和心,风和心,心和物从宇宙一开始就有两种相对存在,但两种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不是恒存的,不然各守自性,则不能结合在一起了。

  第四、关于“风心”问题本元身是最微细的风,它从无始以来乃至成佛未曾断绝,是无始本具,与本元心同时存在。心是精神因素,风(气)是物质因素,精神和物质也即是说无始以来,心和物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分开。不过,不管是精神或物质他们都不承认有自性,若有自性,则各自独立,不能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心物是互相终始的,有心在,就有身在。他们提出悟心外还要修身,其理由就是身是风,解决心的问题,还要解决风的问题,而且风心之中的风往往起主导作用,即使要悟明空之心,但众生身(气)上还存在着根本无明,贪嗔烦恼八十自性分别,都是最微细的风存在身的内最深隐处,若不通过密乘方便,难于断除。无明是生死流转的根本,无明不断,出不了轮回,悟心无用,并且风是障碍佛的三身显发的,即使悟明空也悟不彻底。《俱舍论》说风是情器世界的安排者,风(气)是业气的负荷者,最难转变。吾人身心往往不能自主,大多由风不能自主,修风脉瑜伽就是求得风(气)心自在,佛是风(气)心得自在者,所以才能出现报化,神通自在。在修行中往往出现心理上难于排除的障碍,也是由于风息引起,妄念流动亦是受风的鼓动。风是宇宙的根本动力,风是很重要的,修密是修身,也即是使修风脉明点和转粗风成微细风的问题。统一身心,也就是统一风心,使风心成为无别。风心既属本有,成佛亦不能消灭,只是转业风为智风而已。

  第五、关于幻身理论的特色。幻身的基础是本元身,本元身实质是清澄的微细的风(气分),在凡夫粗身阶段时它隐藏得很深不易见到,它是生命的任持者。本元身既为本具,当然不能完全隐秘,必有显露之时机,抓着显露之时来认识光明幻身这是《六法》的中心思想。时机分为四时机,或五时机。一、睡眠时梦中出现四空最后之身为习气身;二、临终时四空最后出现之身为中阴身;三、入无色定,住三摩地,不现身根,但有潜伏的微细身,这是带业识之身,业报完后,仍沦入他趣,不能超出轮回。四、在修拙火时用远离瑜伽的强制办法出现四空心,由微细风而起现报化身,此则名为幻身。这四种身都是同一品类,作为修习幻身的依据。故六法中有抓梦境,入光明定等成就法。若是即身不能成就,为对治生死中有,所以六法中又有中阴成就和迁识成就法,中阴成就法也是修幻身的方法。迁识法则借佛力将微细风心迁入佛心或他方净土,可以保证不入轮回的办法。所谓不修成佛法,这有点像类似内地的禅净双修。幻身是风心结合的产物,当然这种风是已净化了的智风,而不是业风,但也是缘生法,缘起无性,由于色心已得自在,可以任意变化,故幻身有如幻化亦非究竟真实,佛的二种色身即报化身也是变化的,犹如幻身。所以就胜义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性空,这是唯一的;就世俗说,色心二法是缘起相对而有,虽有如幻。缘起是承认两点,成佛两点则统于一点,二合为一,消除差别,达到平等圆融境地。以上这就是《大手印》的双运之义,也是噶举派的中心教义。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