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学修笔记: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二、无限生命无常观·识心修心智慧生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二、无限生命无常观·识心修心智慧生
(6月11日)
1、认识苦谛悟无常·善修无常为来生
【苦谛内涵】:
——大家都知道,我们佛教对苦的分类,有“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很好理解,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是苦。
[喻]:比如刚才谈到的死亡的痛苦,发生火灾、发生地震、发生车祸,发生疾病等等,都是非常的痛苦。
——坏苦,我们人会衰老,年轻的时候逐步逐步衰老、在变化。
[喻]:我们一件很好的衣服,忽然间破了一个洞。我们有很多的财物,忽然间被人家抢走了、偷走了等等,这就是坏苦。
——“坏苦”和“苦苦”,世间上面的人,大家都是能够认识得到、感受得到的,都有体会的,这是共世间的。
——还有一个苦,叫做“行苦”。行苦,不太好理解,也不太好感受。
——所谓行苦,就是“无常故苦”。
——世间上面的一切人、事、物,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从无常的这个定义来讲,它是痛苦的。
——因为无常,所以它潜伏着不确定性、潜伏着危机、潜伏着恐怖、潜伏着没有答案。这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是最大的一个痛苦。
[喻]:拿我们自己来讲,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但是很快就会变化,烦恼、贪嗔痴出来了,不能让好心态持续;我们读了很多的书,但是却记不住;我们做过很多的事情,好的事情不容易记得住,坏的事情一直抹也抹不掉。
——我们对外在也是一样。外在种种的因素、环境,不知不觉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喻]:一出家门,我们会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也难以预料,更不可能去左右和掌握。气候也是一样的,干旱的时候,需要雨水的时候,却偏偏没有雨水;发水灾的时候,却偏偏还是在下雨,等等。
——这些都是行苦,都是无常。
【认识无常】:
——无常是人世间的规律,是人世间的本质,所有的有情跟无情都逃脱不掉。
——外从山河大地宇宙,内从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身心、我们的心念,都是无常的。
——虽然它是无常的,但是也是有规律的。
【谛审谛思】: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体会和把握无常的规律呢?
【破邪显正】:
——常常听到“念死无常”,死是无常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死的境界是最强烈的。
——死亡的本身并不是很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死亡这样一个结果。
——害怕的是什么呢?
——害怕的是,死亡以后会怎么样?死亡以后会还存在不存在?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么它是怎么存在的?假如死亡以后会存在,那会不会更好?还是更差?
——所以,更多人关心的是死亡以后的境界,是对死亡以后的关注、担心和害怕,而不是死亡那样的一瞬间。
【学修指要】:
——我们要解决死亡的问题,要解决无常故苦这样一个规律,要超越这个规律,就需要学佛法。所以学佛法,就是要在无常方面去下手,去着力。
——我们学佛法就是要了解,今生今世所作所为跟死亡以后有什么关联?跟后世有什么关系?那么这些点很重要,非常重要。
【设喻明理】:
[喻]:比如一个小孩生病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就非常非常地担心,这种担心包括很多方面,担心他的病不会好;担心他的病会越来越严重;担心自己的小孩在受苦;担心自己的小孩会害怕;担心出院以后日子不好过,身体会差等等。所以这个担心是代表一切的,同时这个担心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关心,就是对自己的儿子的关心,儿女的关心。对自己来讲就是担心;那么对对方来讲就是关心。
——而实际上,担心也好,关心也好,仅仅表示人的一种心情、一种内心的状态。
——我们要让对方身体好起来,我们就需要找医生,看病吃药,注意饮食、卫生、健康等等。
——从身体方面,应该这样来对待;那我们从心灵方面,从内心方面,也应该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稳定的、良好的心态。
——内心的疾病要比身体上面的毛病,更不容易认识清楚,更不容易治疗。
——但是,更多的人仅仅只会关心自己身体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灵的健康,只是关心我们人生活的怎么样,希望过得好一点,幸福一点,而忽略了心灵上面的快乐和幸福。
2、苦乐心生谛观心·死生一体意涵深
【树立正见】:
——实际上,一个人过得快乐不快乐都是来自于人的心,心里的一种感受,内心的一种感觉。
——他内心感受快乐,就是快乐;内心感受痛苦,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会感受到痛苦。
——所以,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方面去下手,内心方面去用功、去着力。
【遣除邪见】:
——世间上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科也越来越多,大家对知识的拥有量比过去来讲不知增长多少倍,但是这不等于说,现代的人就会越来越有智慧。
——所以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不等于说他智慧就很高。
——智慧跟文化、跟知识,它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明确目的】:
——学佛法,就是要能拥有这样一个智慧——如何来面对自己的内心,能够认识内心的问题,能够解决内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不仅仅说,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可以。
——这些内心的问题是要跟自己的前生后世联系在一起来考虑的,我们要更关心的是自己以及众生更长远的未来、更广阔的时空。
【譬喻晓理】:
——现在的科学都比较发达,很多过去理解不了的现象,现在慢慢慢慢能够理解,过去未知的领域现在逐步逐步也打开了。
——那我们生跟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死跟生的问题。
——我们从生到死,然后从死再到生,实际上生跟死本来就是同一个时间。
——也就是说,我们从出生的开始就逐步逐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向死亡;我们死亡的时候,同时就在另一个状态当中去出现、去产生。
[喻]:现代的量子学有一个发现,叫做基本粒子。这个基本粒子,它的特点就是即生即灭,即灭即生。
——所以,可以用即生即灭的道理来解释佛教的死生一体,死生一如,不生不死,生命无限这样一个命题。
——在同一个时间,生跟灭是同一个时间,灭跟生也是同一个时间,生跟死是同一个时间,后辈子的生就是这辈子的死。
【如法思维】:
——所以,我们人的死亡,仅仅表示说我们这一生七十年、八十年生命的结束,我们的后世就意味着自己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
——对个体来讲,对自己来讲,它是一直延续下去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样延续下去的。
——这个问题对我们学佛法的人来讲,需要很好地去思考、很好地去思维它的意义,这样,我们的所作所为才不会局限于、拘泥于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一些小小的利益,而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利益,不能跟自己的无限生命联系在一起。
『附录·思考题』:
1.生活中我们感受到哪些是苦苦?哪些是坏苦?
2.为什么无常对我们来说是很痛苦的?在生活中如何观察体会无常?
3.提到死亡,我们真正担心和害怕是什么呢?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