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四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四
南亭老和尚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四二愿。
“大小便”溺是人身最肮脏龌龊的不净。然而这个不净,从何而来的呢?皆因众生贪、嗔、痴、爱,尤其是情欲而产生的这个血肉之躯。有此肉躯,则不能不进饮食,大小便溺则势所难免。所以我要发愿,“愿”一切“众生”皆能“弃”舍“贪、嗔”、恶见,而“蠲除”杀、盗、淫的有“罪”之“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四三愿。
“事讫”,指大便终了而言,“就水”,印度人不知道用卫生纸拭其不净,而用水洗。我们正在用水之际,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身体既然清净,“出世法中,速疾而往”。也就是赶快了生脱死,去此五浊恶世,不要再迷恋幻躯而受此不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四四愿。
“洗涤形秽”,概指澡浴身体而言。以形为身,身有汗、液、垢秽诸种不净,必须时加洗涤,俾礼佛诵经,不致亵渎。同时我“愿”一切“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这就由洗身而转到洗心。我们洗去心上的贪、嗔、痴、污浊,而使其调柔,毕竟得到心无垢染,与佛相应。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四五愿。
盥,读贯。“盥掌”就是“以水”洗手。我“愿”一切“众生”,皆“得”到“清净”的心“手”,以便“受持佛法”。手以持物,以手喻心以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四六愿。
“得净法门”,含洗净的意义。法门,修行之方法、门路。法门无有染净,以净心为之,所以“永无垢染”。
第六、明乞食道行时愿。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四七愿。
以下乞食道行时愿,总有五十五愿,更分为三:一、十二愿,游涉道路。二、见众会下,十九愿,所?事境。三、见严饰下,二十四愿,所遇人物。
今,一、游涉道路
锡、有轻、明二义。执此“锡杖”者,有轻烦恼而明佛法的意思。现在略明二用:一、行道比丘执锡杖以为威仪。二、乞食时,至施主之门,振动锡杖,以声警觉室内的人,出而布施;三、振锡杖,无人理睬,则舍而之他。当我执杖行乞之时,愿“众生设大施会,示”以“如实道”。大施会就是无遮大会。放大个人乞食的范围,乘千万人集会时,示以如其“实际理体之道”,则大施会之消耗才不算白费。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四八愿。
“应器”,应该是应量器,是(金+本)多罗(简称为(金+本))的中国语。原始佛教,出家人乞食为生,且以此为正命。人之食量,各有大小,食量大者,(金+本)大;食量小者,(金+本)小。(金+本)之大小,因人之食量而定,故曰应量。其质或瓦或铁,亦彼此不同。中国不行乞食之风,仅戒期中,用二、三次,做个榜样;一(金+本)饭不饱,还可以再添。(金+本)皆由传戒寺庙一次定烧,故无大小。“执持”者,乞食比丘,右手执锡杖,左手执(金+本),(金+本)质如重,可以布袋盛之,袋之两侧,以长带联之,套于颈项之上。当我持(金+本)乞化之时,我“愿”一切“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法”是佛法,“器”是器皿,器皿是有用之物。在这里以器皿作譬喻,喻如一个出家人,我皆愿他们能成为一个法器,也就是能说法利生,而能受天上人间的供养,这句话影射到乞食。至于受人间供养,是可以见到的;受天上的供养,我可以举个故事。唐朝道宣律师是一位精研四分律的有道高僧,他每天上午皆有天人送供。某日,法相宗的窥基大师去拜访他,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的谈到近午。彼时出家都是过午不食的。宣律师心里很焦急:时已近午,天上送供的如何还不下来?一会儿,窥基大师告辞了,而天上的供养业已送到,但已过午。宣律师问:“何以迟迟?”天说:“我祗见这里一片光明,觅大师的精舍不见。”见于何书(1),已不记得了。然而,这种记载有一点扬大乘而抑小乘也。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四九愿。
“发趾”等于举足。“向道”,走上道路。当我们预备乞食而走上道路时,我“愿”一切“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也就是我们要舍弃凡夫之行,而行佛所行。因行佛所行而入无依之处。疏钞曰:“无依之处,是真道也。”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五十愿。
我们行乞,已经在道路上走了,我“愿”一切“众生”,皆“能行佛”之“道”路,而走“向无余法”。疏钞曰:“无余法,是真涅槃也。”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五一愿。
“涉路而去”之“涉”,徒步涉水也。徒步行路,遇水是意中事,涉字可以双关。因涉路而“愿”一切“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者,由涉路而联想到履净法界之路。“净法界”,真净心也。心无形象,所以无障无碍(待续)。
--------------------------
(1) 出自《宋高僧传》卷第四表解篇第二之一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东行博陵有请讲《法华经》,遂造大疏焉,及归本寺恒与翻译旧人往还,屡谒宣律师;宣每有诸天王使者执事,或冥告杂务。尔日基去方来,宣怪其迟暮,对曰:适者大乘菩萨在此,善神翼从者多,我曹神通为他所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