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第一辑 五、念佛必须认真念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来源:   作者:道源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第一辑 五、念佛必须认真念

 

  诸上善人:昨天讲的发愿的道理,一定要特别记忆在心中,不可忽略,因为发愿是一步最要紧的功夫!设若我们只知念佛,不知发愿,是则有行无愿,终不能生到西方去的。蕅益大师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大师又说:「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当然不是说,有愿无行亦得往生。假若有愿无行,则成空愿,如何可以往生?这里只是强调发愿之重要而已,并不是说不需要念佛,不念佛仍然生不到西方去的。

  比方说:诸位听说灵山寺在打念佛七,不但相信念佛好,而且愿意来参加,可是并没有开步走,始终也不能到灵山寺呀!有信愿而无行,亦复如是。

  有人说: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这种疑问,是把念佛行门看得太容易了。所谓「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按道理讲,决定不会错的。因为我们能不能生西方,紧要关头,即在「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设若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能以心不颠倒,念十念阿弥陀佛,决定得生。不但十念,即念一念阿弥陀佛,亦决定得生。然而谁能保险我们到了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呢?平时既不用功,到了临命终时「四大分散,八苦交煎。」如何还记得念「十念」阿弥陀佛呢?恐怕连一念都想不起来啊!要想临命终时有把握,知道念佛,是则必须得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如何方能得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呢?是则必须打念佛七,所以我们现在打念佛七,其目的即在求证一心不乱。倘若得到一心不乱的功夫,到临命终时,方能「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否则平常不念佛,直等到临命终时才念,在道理上虽然讲得通,但在事实上恐怕不是这样简单。惟恐诸位忽略了行持,所以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念佛必须认真念」。「认真」即是临事不苟且,我们念佛,要认真的念才能够念出功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希望,现在分三段来讲:

  第一、勿负初心:我们这个念佛堂里,有这么多的人来参加念佛,真是难得!尤其诸位居士们,每日为世间事,已经忙得不得了,能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闲空,到这里来用功,实是难中之难!每日早晨有很多居士赶来做早课,做完了早课,都又回家去了。我很奇怪!他们为甚么不在寺里吃早粥呢?在寺里吃过早粥,接着念佛,不是省却往返之劳吗?据说:他们不能在寺里吃早粥,女居士要赶回家做早饭,早饭后,还要洗衣服,照应小孩,料理家务。男居士要赶回家吃早饭,早饭后还要上班办公,或去做生意。白天都没有闲空,直到晚上,下了班,吃过晚饭,赶上八点至十点的时间,来听开示、念佛。有的办公的地方,离家太远,来不及回家吃饭,直至念完佛,才回家吃饭。早上,为赶来做早课,两点钟就得由家里起身,好赶上三点钟的早课。啊!这样发心,是多么勇猛,多么虔诚啊!我听说之后,感动得直流眼泪!又有许多居士,专为打七,告了七天假来的。这都是自动发心,真诚精进,如是用功,没有不得利益的。所谓「初始发心,成佛有余!」但是勇猛心好发,恒久心难持,过了几天之后,不知不觉之中,就懈怠下来啦!我们必须想一想:是谁逼迫我们念佛的?不是我们自己主张的吗?既是自动发心,为甚么始勤终怠呢?再回头想一想:我们在准备来打七的时候,摆脱一切俗务,突破一切障碍,非来打七不可,这道心是何等的坚固呢!初进念佛堂来,甚么事都不愿思虑,只知一心念佛,这道心是何等的勇猛呢!设若能以把持住这个初心,还怕不证得念佛三昧吗?然而这个初心为甚么会动摇呢?怎么于不知不觉之中,就会懈怠下来呢?因为我们是博地凡夫,具足一切烦恼,为烦恼所迷惑,所以不自觉知;为烦恼所转动,所以道心退堕;为烦恼所驱使,所以妄想炽盛,烦恼成了修行的障碍,所以叫「烦恼障」。我们的法身慧命为烦恼所害,所以又叫「烦恼魔」。我们现在是打念佛七,固然没有闲工夫来讲「法相」;但对于根本烦恼不能不有个认识。否则我们天天给烦恼作奴隶,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哩!根本烦恼有六个:第一是贪烦恼,贪心一起,能以染污道心,能以生起一切苦恼。比方我们正在念佛之时,忽然想到升官发财,或者想到男女之色,这就是贪烦恼魔来了。第二瞋烦恼,瞋心一起,能生憎恨恚怒,能令身心不安,能作一切恶事。比方我们正在念佛之时,忽然想起某人实在对我不起,我一定要报复他,而且非报复他不可!当下坐立不安,直欲找这个冤家对头打架拚命,这就是瞋烦恼魔来了。第三痴烦恼,痴心一起,对于事理,皆不能明白,又能引生一切迷惑。比方正在念佛之时,忽然想到十万亿佛土之外,不会有个极乐世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也不过是两句空话,这就是痴烦恼魔来了。第四慢烦恼,慢心一起,总觉到自己比别人高,结果能生很多苦事。比方正在念佛之时,忽然想到某人不如我,他为甚么总是站在我前面,坐在我前面呢?讲学问,讲道德,哪一样可以赶得上我呢?这就是慢烦恼魔来了。第五疑烦恼,疑心一起,于诸谛理,犹豫不决,能障碍信心。比方正在念佛之时,忽然想到念佛的人这么多,倘若都生到极乐国去,如何容纳得下呢?这是疑俗谛。又想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不出自心,自心怎么会有这么大呢?这是疑真谛。因之念佛的信心,发生动摇,这就是疑烦恼魔来了。第六恶见烦恼,恶见就是颠倒知见,与佛所讲的道理恰恰相反,故名颠倒知见。恶见心一起,能生「恶慧」,而障「善见」。比方正在念佛之时,忽然想到念这几天的佛,身体太吃亏了,假若再念两天,恐怕要害一场病,还是少念两天吧!这是「身见」。又想到人死如灯灭,死了就完了,哪里有个中阴身去生西方?这是「边见」。又想到「只见活人受罪,谁见死人带枷?」作恶的人既无地狱可堕,念佛的人何有西方可生?这是「邪见」。又想到以前所学的外道功夫,确实有点功夫,现在念佛念了好几天,也没念出个所以然呀!这是「见取见」。又想到外道不戒杀生,不是一样生天堂吗?佛教何必要戒杀生呢?这是「戒禁取见」。

  以上五种颠倒知见,总名恶见,都能够障碍念佛的善见,这就是恶见烦恼魔来了。烦恼魔来了,如何降伏它呢?这并不太难,我们应当知道,这六个根本烦恼,不过是一个妄想而已。妄想只是虚妄幻想,并无本体自性。妄想起时,不需要对治它,我只是念我的佛,不要理它,它自然就消灭了。所以说降伏妄想并不太难,难在这句佛号念不纯熟,因此要回想到最初发心来打七时,是何等的勇猛,怎可以让自己懈怠下去?必须打起精神来,再接再厉,勿负初心!

  第二、勿靠他人:我们有一种最要不得的习惯,就是依赖性。无论甚么事,都要依靠仰赖着他人。在世法上讲:有了依赖性的人,决不能创建事业,自立立人。起初是庸庸碌碌,毫无志气,不能见贤思齐。继之以泄泄沓沓,毫无建树,形成不愤不悱。终之以依依阿阿,惟人是赖,竟致趣于下流!在佛法上讲:有了依赖性的人,决不能弘法利生,自度度人。起初是随随便便,人云亦云,不能确立誓愿。继之以悠悠泛泛,人修亦修,形成无功无行。终之以糊糊涂涂,随人起倒,竟致懈怠堕落!儒书上说:「舜何人耶?予何人耶?有为者亦若是。」佛经上说:「诸佛悉从众生来,彼既丈夫我亦尔。」我们读到这些世间出世间的格言法语,自当有所启发,有所警悟!决定要破除不良的习惯,切勿稍存依赖之心。然而初始发心的人,不懂义理,不会修行,自然需要亲近良师善友。所以每逢启建念佛道场的时候,总要请一位法师来主七,每天开示念佛的道理,不但初学的人能得到「依解起行」的利益,即是久学之士也有「一番提撕一番新」的好处。至于在善友身上所得的利益,那就更多了,或者对于某一义理,不甚明了;某一问题,有所疑难,现在主七的法师在,不是正好请求开示吗?然而不敢去请问,因为对于法师存有敬畏之心,所以不敢多所陈白。在道友方面,就方便得多了,可以随时请问,随处质疑,不了解的义理,可以得到了解;不解决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是在解理方面所得的利益。至于在修行方面,当然获益更多,比方说:在此地参加打七,早上两点多钟,即须起床,三点钟就要上早殿了。当居士的不但没有这样起早的习惯,而且因为昨天念了一整天的佛,全身的骨头,都觉着酸疼,实在想多睡一会,可是其他的道友都起床了,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再睡,只好勉强起床了。到晚上十点钟,总算把今天的功课交代完了,可是实在觉着疲乏劳累,赶快上床休息吧!忽然看见其他的道友,仍然在佛堂里,打坐的打坐,拜佛的拜佛,自己的道心,也就油然而生,于是也到佛堂里拜佛去了,这都是在善友方面得到的好处。也就是《阿弥陀经》中所说:「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好处。但是要请诸位注意:这里所说的是「随众用功」,不是说「随众打混」!我们亲近良师善友,求解学行,这是对的。但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必须自己念,决不可依靠他人!古德云:「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他人吃饭既不能饱我自己的肚子,则他人念佛亦决不能代我了脱生死,所以说勿靠他人。

  第三、专一深入:希望他人念佛代自己了生死,或者不会有这样的愚痴人,可是事实上往往有的,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五天了,诸位的功夫,究竟用得如何呢?如已证得「一心不乱」,则了生脱死可操胜券。倘若未能,则必须勇猛精进以求证得。若是他人念佛我也念,他人不念我不念,甚至他人念佛我在打妄想,这就是随众打混了!自己的生死大事,自己不努力去办,等着别人替你办吗?这是别人替不了的事啊!所以念佛一定认真的念,然而如何才是认真呢?即是要把这一句佛号,念得字字分明,同时自己的心中,观想得清楚,耳中也听得明白,这就是认真念。第一句佛号念得好,再认真的念第二句、第三句,以至无数句。句句佛号,都要从最虔诚、最恳切的心中念出来,这样才算认真,这样才算用功,这样才有了生死的希望!

  有人说:我们虽然用心念佛,但是对治不了妄想,念不了几句佛号,妄想就来了,怎么办呢?

  妄想来了就怕不知道,所谓「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照迟!」只要能认真的念佛,妄想一起,立刻就能知道,知道了不要理它,仍然提起佛号念下去,妄想自然就灭了。

  话说多了「打闲岔」,诸位还是认真的念佛吧!

返回目录

-----------------------------------------------------------------------------------------------------------------

更多道源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