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传喜法师:佛法之力无可比拟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3日
来源:   作者:传喜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喜法师:佛法之力无可比拟

 

  佛法之力无可比拟——110720看<<2012希望的传信>>开示

  传喜法师法堂开示(11年7月20日)

  群体心灵状态对社会的影响

  看这个片子的就可以了解我们当今世界,这是外国人,美国人做的一部片子,西方人对这种价值观念基本上就是说他们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平时他们的基督教、天主教主要就是修这些的。但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说,刚我们读过《楞严经》,就可以知道他这个还是比较肤浅,至少理论还是比较肤浅的。

  但是现在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中国离这种现象是有距离的。西方这个也是呼唤大家要处在这种状态,但像中国离这个还有一段距离。作为我们佛教徒呢,我们看它这个题目,《2012希望的传信》。因为2012在西方来说这是一个话题,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代表着一种危机,2012已经是人类危机的一个标志了。在2012这个危机当中有一种希望,一个希望的讯息,怎么能解决2012这种危机的一个方法,它题目是这样的。

  前面是从觉悟者,乃至濒临死亡者所告诉的一种状态,这是一片光明的,生命是一片光明的。乃至从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可以测到我们的脑电波,脑的电场和磁场,说明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和心脏是可以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它对周边事物是有影响的。个体有这样子,群体也有,如果个体是一个好的脑电波的状态,群体是一个好的脑电波状态,对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他们早在一九九三年就做过这样的实验,从各个群体的冥想者,包括比如说练气功的、有宗教的修行,就是各种各样的,社会上打坐会入定的,他们找了有五千个人来做试验。有一个表,从五百个到一千个、到两千、到三千,当打坐入定的人数越多,犯罪率的那个线也是往下降,达到四千的时候,你看它急剧下降。

  当打坐的人数往上走的时候,那个线是往下走,这就证明了。而且不是一次这么试验,多次的这样的试验,都得出同样的一个数据来。这就证明我们个体对世界是有影响的,如果我们群体都处在好的状态里,对自然对社会都会产生良性的影响。所以2012如果是一种危机的话,那解决这个危机的方法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要处在良好的状态里。

  博爱与慈悲

  那心灵什么样的状态最好呢?他们又试验,理解、宽恕、爱,这些心灵好的特质,他着重点后来就放到爱。因为他们基督教就讲爱,博爱。但这种爱当然肯定是区别于动物本能的那种,是生命比较优美的,高级的一种情操,那种确确实实会放射出一种力量。

  但是这种力量我们学《楞严经》可以知道,它还是属于六欲天之内的,属于欲界的,它的能量其实是有限的。如果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修行过,你有过这种感受你会发现,那种有为的心灵的爱的这种磁场和电场,是有它的局限性的,相对于比如说色界和无色界的定的话,这个力量是很小的。那就可以知道佛陀为什么在祂的一由旬之内,四十里之内都能够身体康复,思想变好,发生转变。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还是外在的物理的,都会发生良性的变化,所以佛陀有时候讲法处在不同状态的时候,殊胜的状态的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这是物理现象,天地都会有变化。这个根本不是世间的所谓的那种爱,不是低级的爱,也不是这个片子里所讲的光是这种爱,这种爱远远达不到那种效果的。

  但是作为一个人你没有入定之前,你在生活当中,你内心里充满了光明的,充满了正面的,我们佛教讲的慈悲,《一轮明月》里面有这个镜头嘛,他的日本的妻子乘着船,两个人在西湖上见面,在两船交汇的时候,他的这个妻子就问他什么叫爱,问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就跟她回答:“慈悲。”电影里面借用这个就是说慈悲,那比爱的程度更高一点。

  但是我们平时,比如说那种大慈悲我们有时候还没修到过,那你至少还是要有一种同情心、包容心,替对方想的心。甚至自我要有一种低姿态,尊敬别人的心,虔诚的心,这些都是生命心灵正面的、好的,放射出好的能量场和磁场,这是在我们没有能入甚深定之前要修的。就像永明延寿大师祂讲:定则一尘不染。入定的时候一尘不染,出定的时候是万善并行,所有生命的好的状态都应当去奉行,叫万善并行。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好的都不舍,叫不舍一法,出定不舍,这个法是什么法,这个法指的是善法。

  在中国这个地方,要想推广这个爱都很难,所以我们在座的修行人,佛教徒就要发一个更勇猛的心,承担更大的一个责任。有的人哭哭啼啼地说,我爸爸妈妈也不会修,劝他们也不信啊,怎么办。我说怎么办,既然是你爸爸妈妈,他们不会修那就靠你了。就像赚钱一样,家里人没人赚钱,那就靠你了。你既然懂得修,既然你会赚钱,那你就多赚一点嘛。那我们就要多修一点,意思是这个,多修一点。

  我们既然要修自己,我们今天看了这个片子,那我们要能够往这上面调整。但是往这上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对西方人来说他们普遍的人的修为修养都比我们这边要好,所以他们整体的这个力量是很大的。我们这边已经这么差了,那我们除了这个爱之外,我们还要有更大的本事,要有佛教这个不共的。

  冥想与禅定

  这个片子里也讲到冥想,但是这个冥想呢,他也知道这个冥想在社会的效应来说,社会上能够理解的能够去做的不会多的。还是爱,比如说他们一千多年两千年的基督教思想,他们普遍都会去接受去修这个爱。但是作为冥想来说,其实冥想有更大的力量,尼泊尔的那位小活佛他也是这样讲,冥想的力量可以救这个世界,所以他说我在冥想也是在做着利益世界的事情。

  这个冥想的概念也是西方对入定的一种的认知,他们对这个入定,怎么入定不太了解,引用瑜伽啊,现在又讲到冥想。像我们佛教里说入定,入定更确切一点就是禅定,禅定这个禅是有观的这么一个的,又叫禅观。跟冥想就越来越具共同性了。但是在禅观里面,世间的禅定,我们《楞严经》里讲到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经典里面记述,当一个人,比如小乘禅法里面就会讲到,二禅的功夫就能够有很大的神通的力量,修到二禅就可以有神通了。但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还都属于世间禅定。

  为什么佛能放大光明,能超过梵天,超过日月的光,超过大梵天的光。这个能力、这个能量、这个光从哪里来?这不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力量,这是更甚深的禅定的力量,智慧的力量,福德的力量。好的东西要修起来,但是不能得少为主,不能比如说刚讲的那个爱,我们把爱升起来了,你一不小心,因为你平衡不了,就会落到爱的负面里面去。

  为什么本能的爱负面会比较大?那这种好像比较高级一点的爱,跟慈悲比起来它有负面性,有为的这种爱它的负面性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这个生命要不断的净化,要把那个好的特质不断的净化出来,特别是通过禅定。

  常住真心即念佛

  我也呼吁大家每天要修修禅定,为什么我们这个禅堂,我们的法堂每天要坐三支香,是有道理的。哪怕做事情的时候,你一边做事情还要有自我禅定的意识,在做事的时候修修禅定,有一种明明了了,做事不要迷在做的当中,做的时候动作,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心要定定的,去面对。

  我看大家很多人还是很会做事情,但是做事情要结合我们的修行。结合修行这很重要,不要忘掉修行,在动中不要忘掉静,在动中不要忘掉禅定。在小乘的佛教国家,他们行住坐卧都是要讲一个禅定。佛陀的这个教法是我们学佛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

  不是说我们大乘佛教了,你大乘佛教你哪儿大乘佛教了,不是一回事啊!不是说我们大乘了,我们就不修小乘的了,你只要是佛教徒,你只要是佛弟子,佛所说的所有小乘法都是说给你听的,你有没有做到这个自利,行住坐卧不离禅定。如果具足了,自利上具足了,自利即精利他则广,那才能谈得起大乘呢,大乘的实际功用才能够现前。有大乘的了,你有自利利他了,利人愈多行且易易,如果利人多了之后就产生一种功德力,这个功德力会加被着你,纯善之力,纯善的力量会让你更加的有持戒的力量,有禅定的智慧,修行就是这样。

  明白了佛教的理论了,这个理论要在实践当中去运用。就像《楞严经》第一卷所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一个菩提涅槃。什么是常住不动的?一切世人皆因不知常住真心而轮回生死,在生死的波涛当中;一切诸佛皆是因为常住真心而出生死而证涅槃。所以你在平时的时候你有没有常住真心,这个就叫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叫常住真心,有没有回光返照常住真心,这个是成始成终的。

  从你一开始你要摸到这个这样修,一直修到哪一天你死的时候,所谓圆寂了,修到那时候。那个时候不是因为你呼吸停止了,脉搏停止你就不修了。还照样修,还是安住在这里,如如不动的里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这个菩提涅槃的,就是如如不动的,就是那个。所以参学你首先就是要发明心地。发明心地了,依着这个修,依着好好得修,护念,善知护念。

  所以作为禅定力,这个禅定不是世间的了,它属于无漏法,我们佛教叫戒、定、慧,这个定是无漏法。这个定里面也会经历,比如说我们降伏我们的心相续,降伏我们的习气,轮回的习气。也会经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也会有的,会经历的。这个经历,就是在平常的时候,你常常护念的时候在生活当中你就会经历到有一种定。但是这个不是你要有为的去修四禅而来的,这是因为你修无漏的定所感生出来的。

  所以这个片子对社会上人来说是不错的,但对我们佛教徒来说,我们佛教的重点远远的超过它。但是这也是一个理论基础,找到一个理论,怎么样子克服这个危机。平时其实我也在讲,如果你的心是平静的,如果你在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你的方寸不乱的,都会化解的,改变。

  所以他说《2012希望的传信》,在危机当中,我们面临危机了,怎么样找到一个生命的曙光。其实我个人也有试验过,当真正我们能够入定的时候,真的天地、风和雨都会改变。当我们生命你就个体的时候,很渺小一个个体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改变,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当你的个体真的入定入到天地万物一体的时候,真的是天地万物都会改变,就是这么奥妙。我们生命至少要往这个方向去发展,这个是对的,千真万确的。

  信念如磐石 生死何所惧

  我们看了玄奘大师为法的那种坚定的信念,“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方半步活”。在毫无生存希望的时候,是完全的皈依自己的信念,就在生死考验的时候,还是正确的信念放在第一位,这在佛教里是有啊。过去有三个比丘长途跋涉要去见佛陀,结果经过的路途得不到食物,甚至走了很长一段路都没有一滴水,这三个人渴得真的是生命都受到威胁了。

  这时候在途中发现了一滩水,但是因为干涸水面缩小,就一点点,而且水里都是虫。而且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在他们因饥渴身体越来越衰弱的时候,不小心连随身带的滤水囊也丢掉了,找滤水囊没有了,掉了。其中一位比丘坚决不饮,比丘不饮有虫的水,没有滤水囊,他就拒绝饮用这个水。其他两个说见佛要紧,先保住命,见佛最重要啊。

  这两个人就喝了水,身体得到滋润了,又能往前走了,那个人就被渴死了。他一死之后,因为他严守佛的戒律,一死之后马上升到忉利天。升到忉利天变成天人之后,以他的神通力再返回到人间,来拜见佛陀,以天人的光明身来拜见佛陀。佛陀是一切智者,所以佛陀知道他的这个,就赞叹他,表扬他,因为你持戒的缘故跟我在一起,一直跟我在一起,所以你反而能够舍弃卑劣的身,以这个庄严的身来见我。而且他听佛说法之后也迅速证得阿罗汉,天人也可以证圣果。

  那两位一边走一边还说:那个人愚昧啊,不喝水,你看渴死在半路,我们现在看看就快到佛住的地方,就要见到佛了,这个人很可惜啊,来不了了,见不到了。他们几天之后也来到了佛陀面前,甚至还跟佛陀:“世尊啊世尊,本来我们是三个人同来,结果有一个人愚昧无知,因为不喝水的缘故渴死在半路,现在只有我们两个能够来。”

  佛陀就呵斥他们,说他守我的戒律我常见他,他一直跟我在一起。你们不持戒律的缘故,虽然来到我面前也不见我,也得不到我法的利益。他虽然去世了,他却因持戒的缘故马上升天,你们才来,他早就来了,他已经听法证阿罗汉果了。你们如果不守我的法,听我的法又有什么用呢。

  玄奘法师的这个也是,玄奘法师在生命生死存亡的考验面前,祂选择了祂自己的信念,宁向佛的方向一步而死,不向远离佛的方向半步而活。所以在经典里也是讲到,向佛迈进一步的功德有多大,所以玄奘法师在这里坚定的信念改变了命运。这个命运指什么,不仅是祂个人的,甚至一望无际的莫贺延碛沙漠,这是凡人的,是业报的一种境界,当你的信心超越这个的时候你不凡的,莫贺延碛沙漠就不是坚固不变的,不是这样的。

  所以菩萨为什么能把沙漠一变变成一片绿洲,菩萨看这些都不是固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我们的业报来说,我们很难逾越自己的业报。但是印光大师祂讲,“竭诚自能转凡心,念佛方可消宿业。”竭诚的,能够转变我们凡心的时候,那不凡的境界就会现前。哎,你看,就看到了绿洲,看到了甘甜的水,喝到了水,人、马都能够平安的离开这个莫贺延碛沙漠,越过这个沙漠了。

  这个信心在祂途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些业报,我们凡人的这些业报在祂的虔诚心面前,一次一次的被超越。你看祂翻越雪岭的时候,陪着祂的那么多徒弟,十个有三四都冻死在半路。你想想看玄奘法师长途跋涉这样过来,那些徒弟本来就是附近的人,就是这个环境当中的人,他们却抵不住这个,都死掉了,那玄奘法师为什么能够活下来。

  所以这一路下来,自然界的威胁,人的威胁,种种的威胁都在祂强大的信心中,祂对佛法的理解中迎刃而解,真的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玄奘法师》这部片子我们要多看,每一次看都会被感动,如果你能够生起祂这样对三宝的信心,你就会成为人间一个不凡者,你就会成为一个感天动地的人。

  我以前常说,不要说感动佛菩萨,你有没有感动自己,这个很重要的。如果这个人你自己不能克服自我的缺陷,连你自己都不能感动,你怎么想感动佛菩萨。你不能感动自己就是你不能克服自己的缺陷,你不能征服自我。不能征服自己的我慢的山,我执的山,这个业障,说业障能生巨海,能障须弥,能障圣道。你这个业障你都克服不了,你都拿不掉,你怎么见到佛菩萨,佛菩萨在你面前你也见不到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关键是要克服自我,拿掉那颗叶子。所以拜佛就是放下我慢,我慢山崩塌,当身体拜下去的时候就是我执全部放掉了,把自己身体投在大地母亲上,把我执放下来了。所以为什么第一个是礼佛呢?就是在佛面前你都不能放下傲慢的我,那你还要通过什么对境才能降服自我?所以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降服我慢山啊!我慢的这个山。我慢是很坚固的,我执很坚固的,要摧折慢山。

  当然这个礼里面有六种礼,怎么礼佛能够一步一步更进步。称赞,你不了知解佛陀的功德你怎么称赞?所以称赞的时候自然是你能了知一分你才能称赞一分。当你称赞的时候,你心忆念口称赞的时候就是与佛相应,赞佛就是念佛。所以赞佛跟念佛,我们讲经说法跟念佛都是不二的,所以般舟三昧里说讲诸佛之经法,弘扬佛法也是叫行般舟三昧。正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常赞叹海涛法师行般舟三昧,不休息菩萨。

  佛力之显现 深远而细腻

  在《玄奘法师》这个片子里面,我们应当得到这样一种启发,然后在自身身上去实践。这两部片子我们都看了,一个《玄奘法师》,一个这个,你可以对比出来。后面这部片子西方人做的,你也会得到一种启发,但这种启发往往就是比较空洞的。前面玄奘法师对我们的感动是感人肺腑的,这两种能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单薄粗陋的,一个是细腻而深远的。玄奘法师的那股力量是深远而细腻的,后面这个片子的力量就比较粗陋,是粗线条的。

  就好像我们读《楞严经》屡次讲到乾慧地,又读叫干慧地,一般读乾慧地,意思就是“干”的意思。好像理论上知道,但是德性上还没显出来。《玄奘法师》这个片子,得到的加持力远远超过它不知道多少倍。

  那个片子的话,虽然拍起来他们也用了很多的技法、音乐、镜头,但是跟玄奘法师,跟佛教的这个力量一比起来还是不能比的。所以我们作为佛教徒来说,想想看佛是对得起我们的,祖师大德都对得起我们。我们自己要好好去继承好这份遗产,开发自己的佛性,开发自身佛性。希望你们都能够尝到佛法的禅悦,法喜禅悦。

  阿弥陀佛!

  整理:慧清 校对:慧修 编辑:德藏

-----------------------------------------------------------------------------------------------------------------

更多传喜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