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来源:   作者:慧律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

 

  讲 题: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二张DVD

  [辰二 征释二本名体]

  经文,[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这一段是要彻底了解,什么是妄本?什么是真本?云何二种?阿难,第一个是无始生死根本,为什么讲无始呢?因为时空是幻,对众生来讲,你讲一个开始,那么,开始又有一个之前。譬如基督教说:上帝在七千多年前创造天地万物,有的人他就会继续问下去说:七千年之前是什么呢?所以,这个时空,本来它就是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尽端。这个是站在众生无明的角度来说,只好用无始来形容。

  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意思就是:一切众生用攀缘心。这个攀缘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能所不断,能缘的心,所缘境,它一直没有间断。诸位!您千万不要误会说相分就是物质世界,不一定的,有时候,我们不必境界现前,你一样会有相分显现的。譬如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躺下去睡觉,你的六根并没有攀缘六尘,躺下去的时候,休息,晚上作梦,那个梦中独头意识,意识一动念,它就能所不断。所以,你在梦境当中,也会有喜悦、也会有恐惧、也会有悲哀、也会捡到钱、也会很急,急着要找厕所,刚好碰到要上厕所的时候,晚上梦境一直急着要去找厕所。你看看,你人是躺在睡觉了,为什么能所不断?这个就是:识就是能变。知道吗?说:万法唯识,意思就是说:这个识就是能所不断,而且识自己会变现境界出来。所以,万法唯心所造,它就是万法都是心所现量影现出来的,迷了就是以妄为体;悟了就是以真为体。妄本来就是无体,众生就是用攀缘心,这个无自性的意识心来作为主人,就是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所以,众生把意识心的观念,推测心,这些能所不断的,认为:这个明明就是我们的心!不知道这个意识心、攀缘心,正是生死根本!

  [初句总征,下别释二本名体。先释妄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这个是说明,[此出妄本名]。[出]就是讲出来,让你了解。这个说出妄的根本在哪儿呢?[谓从无始无明妄动以来],为什么讲无始无明呢?因为不能讲开始,因为外道都讲有一个开始;而佛陀为了让凡夫能够了解这个无明,他不能讲一个开始。讲一个开始,就会落入人家的把柄。七千年前,上帝创造天地万物,那么七万年前是谁创造的?七百万年前、七亿万年前……。所以,它这个就会落入一种逻辑学上推论的一个矛盾。所以,开始,它是一种假设,而且是很不得已的。因此,佛陀就讲:无始无明妄动以来,这个无始无明妄动以来,统统在讨论三细六粗,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都在形容这个。简单讲:一切都在妄动,而且这个妄动闪动得快,快到你没有办法防止。

  所以,[浩劫轮回,生死之根本,此本非他]。这个不是由他,就是由妄而来的,[就是汝现今与诸众生,用攀缘心]。这个攀缘心一下去,它就会能所不断,能缘的心,所缘的境,也就是见分攀缘这个相分,就会一直没有办法停止。所以,加了一层我执、加了一层法执,是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此指妄本体],这个妄的本体,[乃无体之妄体]。这个妄体就是众生妄认为有自体性,我们现在这一颗攀缘心、意识心、分别心、执着心,一切众生都是用这个妄,而只有如来证得了真如的本体。所以,为什么说:一切哲学家不究竟?这形而上的学问,一切玄学不究竟,一切种种的诸子百家也不究竟,为什么只有佛陀讲的才究竟呢?因为佛陀讲的是真心之体。而一切众生所依靠的,无论是画家、无论是摄影家、或者是电影制片的,都是用这个东西。这个如果没有佛陀来开示,实在不知道众生本自虚妄,而妄现的境界,还是由自心所显现的,都不知道!所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个道理。

  无体乃妄体,为什么叫无体呢?因为它刹那生刹那灭,叫做无体。无体的意思是什么?因为境有则现,境无则无。譬如说:很多的钱显现在你的前面,你起贪爱心。而佛陀说:这个贪爱心本身并不存在,是因为钱放在你的前面,而你生贪爱心;钱拿走了,你这个贪爱心就没有了,但是,养成了习气,习气以后又落入更深一层的,叫做深层意识,或者叫做微细意识。这个又变成生死的贪的念头,就变成生死的种子。所以,所谓无体,就是境有则现,境无则灭,而且会养成一种习性,而不知道这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种妄心,没有实体的东西,借境而显现的,所以,这个叫做无体之妄体。

  [攀缘心即第六意识心],为什么讲第六意识心呢?因为前面五识,面对境界,这个第六意识跟它同时起现行,所以,第六意识心又叫做五俱起意识。五俱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一切物、耳闻一切声等等,眼、耳、鼻、舌、身对一切境界,第六意识同时分别,第七意识同时执着,全部都在第一念、第二念,那时间是非常的短的,不是用分、秒来计算,是用刹那。第一眼,眼见,心即分别,同时强力的执着,开始讲[我],[我]就开始设一个围墙。胸量小的人,他会把自己关在牢笼里面;胸量再大一点点的人,也是围篱笆,他的心,胸量稍微大一点点,只要你动到一个[我],就是把自己关在牢狱里面。所以,一切众生都被关在这个[我]的观念里面。乃至于说:我是个国王!这个国王,他的注视的目标是在一个国家,他也是被关在一个国家的观念里面……譬如说:你为台湾奋斗,你这个[我]就是一个台湾大。你说:我们为海峡两岸!这个[我]稍微就大一点了。你说:我为了全人类!那他的胸量就会像地球。然后:我为无尽的虚空!无尽,那就是真如本性了,就无我了!所以,我们这个[我]卡得愈深,胸量就愈小,活得就愈痛苦。

  亚里斯多德说: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亚里斯多德、柏拉图都是西方的哲学家,观念都是这样的:我们看一切的现象,都会让我们捆住的。只有佛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连这个我相都没有了,那么,为谁来烦恼呢?所以,我们讲经说法,是为了说让大家胸量愈来愈大,愈来愈大……,一下子统统放,他不知道要依靠什么?所以,听经闻法就是有这个好处,每天放一点,每天薰习一点,知道原来修学佛道,是提升我们的般若智慧,恢复我们每一个的本来面目,我们的佛性要展开。

  [妄攀所缘诸尘之境],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妄起分别,妄生憎爱取舍]。为什么都加一个[妄]?妄就是不实在的,而一切众生都是妄境里面,而从来没有觉悟,从来没有醒过来。 [憎]就是恨,恨别人,痛苦的其实是自己;爱也是一样,死执不放,取、舍。[时起时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这句话在强调什么?在强调借境而生的东西不实在,借着外境而起的种种的观念,是靠不住的!譬如说:你书读得很多,这靠不住的,因为那个叫做观念。譬如说:你是中文系毕业的,那跟解脱是两码事情,你只是中文观念比较深,文字比较深。譬如说:你念了英文,教外文的,像那个这几天登的是这样子:美国人跟那个菲律宾的,二个都是教英文的,美国人、菲律宾那个都是来台湾教英文的,二个都是英文老师。这个菲律宾的向台湾的中介公司,这个被杀的、被害的,要借二百万、三百万,借不到,刀子就刺进去了!她一直问她提款卡的密码,这中介的女众就不给她,她就刺了,刺杀她了,菲律宾的这个女孩子,在菲律宾有四个孩子。她说:为了钱!可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以,我们就了解说,我们后天所学习的东西,包括语言、文字,包括观念,这种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它只是让你一个谋生的工具而已。也就是说:让你在某一个公司行号领一点薪水回来,使你的身心得有一个依靠,至少有这个薪水可以过活,跟这个解脱是两码事情的,解脱是要依照真实的智慧的。

  我们要了解,不是说全部的后天的教育都不重要,也很重要,虽然是意识心,不过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是,问题就不究竟,不能究竟解脱我们的烦恼、生死。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了要解脱烦恼、生死,不必等到临命终,我们现在就受用。所以,我们要了解,这里一直强调说:尘有则有,尘无则无,[尘]就是外境,外境所引起来的贪、瞋、痴,就叫做无体。虚妄无体,[本非真心],真心是什么?就是如如不动。[亦非自性]所以,不是自性。为什么?虚妄无体嘛![一切众生,皆迷认妄执,以为心性]。把这个能够妄执的心、妄分别的心,都认为是自己心。所以,我们的般若智慧,全部都被掩盖起来,[阿难亦然。前云:即思惟体,实我心性。后云: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今已分明指出,是生死本,阿难后犹不觉,仍认为心,亦可悲矣]!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解释一下:二者是讲真心。说: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清净体就是本来它就存在的,我们这一颗般若的涅槃妙心,本来就存在;无清净体,我们的体性本来是清净的。所以,禅宗讲:但莫染污,别无圣解。但莫污染,别无圣解,没有另外一条路的,只要你能抗拒境界的诱惑,不动心、不动念,歇即是菩提,就是这个时候,不离当下。那么,有的人问说:我们本来就是佛,为什么我们不自觉知呢?因为无明障蔽得太深、太重,修行又辛苦、太难!在《圆觉经》里面有这样的比喻,譬如说:金矿在深山里面,可是如果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开采,这个金矿就会永远放在那个地方。如果说有内行的人,知道这座山有金矿,行家就懂得去开采。这行家就是佛陀了,佛陀就是证语了:喔!原来每一个人内心里面都是一座金矿,只是没有开采出来而已。开采出来,经过了冶炼,冶炼就是修行,把习气对治,修治到圆满。所以,佛法讲修行,就是在对治习气。因此你不能说只有理解,停留在理解的阶段,不行!信、解、行,第三个步骤就是要修,修就是要产生对治习气,下功夫!所以,元清净体,就像矿藏在深山里面。

  则汝今者,就是你现在的,识精元明。请精元明是什么意思呢?[识]就是第八意识;[精]就是精明之体。第八意识的精明之体。元明”就是本识妙明真心。而讲到第八意识,就是带有少分之妄。识精元明就是我们的第八意识带有少分的妄,但是,只要把这个妄澄清、处理后,妙明的真心就会显现。虽然说:第八意识,染污的叫做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并不是如来藏性。但是,它离如来藏性已经很接近了,它叫做第二月。天上一个月亮,我们稍微眼睛一捏的时候,看到二个月亮;把他眼睛一放,回复到一个月亮。我们的真心就像我们的眼睛,我们第八意识就是一捏,跑出第二个月亮出来。我们现在就是把本性一捏,就是我执、法执,就是一捏。同时,这一捏就无量劫来统统不放,死执这个我法二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我们只要肯放,可是这个放要从粗的慢慢放到细的。我们一念不觉,是从细的,细中细而演变到第六识,变成粗的,而这个五俱意识是面对境界。所以,我们要能从境界慢慢地,财、色、名、食、睡看淡泊一点;慢慢第六意识不去分别;慢慢地第七意识不去执着,人生跟宇宙都是幻,慢慢地再恢复到第八意识的微细。那个微细的时候,当你进入禅三昧的时候,就发现我们的微细生灭很难去控制它,就是抖动得很厉害、执着得很厉害。

  表面上看,这个人很有修养,已经修学了佛道十年、二十年,那是因为你的理念跟他还合得来。要是碰到他内心里面对某一种事情坚固、执着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像波涛汹涌的一直在抗拒着。而抗拒的人,本身虽然有很大的涵养,受后天的教育,自己可以粉饰到让你看不出来;可是他内心里面澎湃、不满。因为碰到了逆境,从无始劫以来,大家都顺他,现在要逆,一下子没有办法接受,你就会看到我们内心里面那种震动,不满的震动,叫做微细意识,那个是很难很难的!我们不要说觉察到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的微细的法执,那要八地菩萨以上才有办法。我们连晚上睡觉作梦不执着,都控制不住。好!我们白天五根攀缘六尘,我们可以控制得住。但是,一到晚上睡觉,叫做梦中独头意识,一睡下去的时候,潜意识就浮现,第八意识的种子就显现出来。所有的记忆,善的、恶的种子、无记的种子,它就会一直影现出来,深层意识。那个前六识都没有在攀缘境界了,晚上睡觉,叫做梦中独头意识。这梦中独头意识从哪里来?从第八意识的见分,产生独自的影像,而独自的影像就会化作能所,所以,你在梦境当中会跑;会急着要上厕所小便;或者捡到钱会欢喜。为什么在完全没有境界现前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看到,你在梦境当中处理一切事情,是那么的逼真?为什么?因为识就是会变;识就是能所,不假借任何的外力。

  当你进入修行的状况的时候,为什么了解说智者无梦?佛陀没有作梦,因为没有妄想、颠倒,无明全断了、习气全断了,梦想颠倒统统没有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为什么连晚上作梦,我们都没有办法控制?就是微细意识都没有办法!你就知道,修行可不是说着玩的,念二、三句佛就叫做修行?开一点点般若智慧,就说:我不错了!完全不知道,佛有多么的了不起的深层的楞严大定,一切境界都莫可奈何,如来都可以作得了主,包括晚上休息,佛陀一觉安详自在,从来不作梦,答案就是这样子。

  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因为我们动念,动念,它就是能所不断。能生诸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所不断。诸缘就是相分。缘所遗者,为什么缘所遗者?因为清净体迷失了,第八意识微细,然后,变成我法二执以后,返不回去了,不懂得歇即是菩提,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往外一直奔腾,一直追逐,从来没有停止思惟一下,我们的人生跟宇宙的真相是什么,从来没有,不懂得什么叫做歇即是菩提。所以,本性不失,类似失掉了,缘真如本性所遗失的东西。那么,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就是前七识,转识,后面会讲到。

  [次释真本。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此出真本名]。[出]就是显。告诉你,[真]就是真心,现在要讲这一段,是讲真心。[真妄二本,俱称无始者,如金与矿,二俱无始,不可分谁先谁后]。矿开采出来,冶炼就变成金;一切众生从烦恼当中提炼出来的,就是菩提。[菩提(译云觉道)有三:一曰真性菩提:此以理为道也。即众生本觉,法身之理]。什么叫法身呢?法身就是平等法界。法身从哪里显呢?从无生之理显,从无生的般若智慧显出来,叫做法身。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乃是妙真如性,故曰真性。二曰实智菩提:此以智慧为道也。即众生始觉,根本之智]。众生始觉就是开始觉悟了,就像大家现在开始学佛了,知道所有的追求都是痛苦;所有的欲望都是负担,我们已经开始理解,开始知道要修行了。所以,也就是众生始觉,根本之智。[照彻心源,无明皆尽]。无明就是惑、迷惑。迷惑统统断尽了。所以,什么叫做佛?佛就是一点都不迷惑,绝对不被假相所蛊惑。[所得真实之智,故曰实智。三曰方便菩提:此以透机施教为道也。即自觉已圆,然后觉他,以后得智,观机施教,广开方便之门,故曰方便]。

  [涅槃(译不生灭)],《阿含经》里面就是这个名词,其他的名词统统没有!在《阿含经》里面,你也不可能看到如来藏这个名词;也看不到真如这个名词;也没有什么一真法界、究竟实相、第一义谛、实相无相无不相,《阿含经》统统没有这些名词,只有[涅槃]二个字这个名相。[亦三:一曰性净涅槃:自性清净,一尘不染,故曰性净。二曰圆净涅槃:真无不圆],就是真心无一不是圆满。[妄无不净],所有的妄都转识成智,都变成净了,无不净就是净了,所有的妄都转成净了,[故曰圆净]。那么,这个性净是本具,圆净是修净,修行让它清净的。[三曰方便净涅槃:随缘方便,示现生灭,故曰方便净]。这个也是修,修持使它得到方便净。

  所以,性净是本,后面二个是修得的。[此三菩提、三涅槃,前一皆属因,是性具;后二皆属果]。菩提是因,涅槃是果,[是修成]。在这里有讲了一段,《华严经》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说:若无大悲心,则无菩提心;若无菩提心,则不得佛果。说:何谓大悲心者?视一切众生如同己子,就是像自己的儿子,名为大悲心。所以,这个修学方法还是有次第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悲心,悲就是拔众生的苦的心。如果一个修行人,它本身面对一切众生,没有发这个救拔众生的苦难的心,第一个,他就是没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想要救众生的苦。没有大悲心,则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则不成佛果,绝对不可能成就佛的果报,绝对不可能!

  什么叫做大悲心?必须把所有的现在你前面的一切众生,无论男女老幼、健康残障的,都视为己子,就要把他当作是自己的儿女一样的救他。所以,为什么说:佛陀有无尽的大悲心?佛陀看到众生,绝不起厌恶的,跟佛陀唱反调的,佛陀认为那是他的增上缘。广钦老和尚讲的:给你恶因缘的,就像拿钱给你赚!给你逆境的,就是要给你钱;而你这个钱不懂得赚,却跑去向别人哭,多么地愚痴啊!所以,用感恩的心: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也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感谢众生随喜赞叹我的,也感谢众生给我痛苦的人。这个是佛陀的指示。

  如果有的人来到师父这边说:慧律法师!我很恨你,你知道吗?我就会跟他讲:这样你很痛苦,这样你很苦啊!如果有的人来到慧律法师面前说:哇!师父!您很了不起,您弘扬佛法,转大*轮,我随喜功德!我会跟他讲:你这样会活得很快乐,我不增不减,我也不会因为你赞叹而成佛;也不会因为你毁谤而下地狱。这个人没有这么好,你每天赞叹他,不会成佛的;这个人没有这么坏,你每天攻击他、伤害他,不会下地狱的,上天堂、下地狱,是看这个人的根本业。知道吧!根本业,看我们自己造了什么业,无关于别人的赞叹跟毁谤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很清楚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修学佛道,就要了解大悲心的重要。给你逆境的人,就是拿了一大把钞票要给你,广钦老和尚说:你还不懂得去赚它,还跑去别人面前哭?是不是?好好思惟这个道理。

  [此真本,取众生本具觉性,如如理,与如如智,应属真性菩提,与性净涅槃耳;菩提属智,涅槃属理]。智是属于用,涅槃就是体。所以,依无生理,起般若的智慧,体用一如。[元清净体者,清净有二:曰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此属自性本元清净之体,并非澄之使清],本来具足。[本来离烦恼浊故],为什么叫做本来离烦恼?诸位!这一句话很重要:烦恼本空故。所以,你现在所有的烦恼其实都是多余的,叫做清净心灵的负担。佛陀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我们的生活不要把自己搞得很复杂?因为我们的生命本来就很单纯。很单纯就是:把复杂的生命回归到单纯的一心,就是清净心,就是这么善良、这么真、这么单纯!可是众生不是,把生命、生活搞得很复杂,拼了老命,好像要追求个啥东西,到临命终断气之前,还不觉悟!所以,本来离烦恼浊,没有发现,这烦恼本身不存在,本来就不存在,就是要离了。

  也就是[即显为真性菩提;亦非治之使净,本来离生死染故]。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就是这个道理。[即显为性净涅槃。此体一切众生,本来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本来也)清净体。此体无他,即汝现今根中所具]。六根中,眼见叫做性,见性;耳闻叫做闻性;鼻叫做嗅性,不生不灭。

  [圆湛不生灭之性],也就是说:眼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都是如幻,不取,也不必舍,舍就是去排斥它,这个就是见性。耳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知道所有的音乐都是幻,空无自性。为什么说音乐是幻呢?譬如说:这是抚尺,这个没有声音,这个桌子也没有声音,两个都没有声音。如果我(用抚尺)打(桌子)一下(砰!),缘起,声音出来了。如果说:我再把它用节奏,它有节奏感,再加上砰……,缘起的东西,它就会造成一个好像是真的,有生命一样的音乐,让我们听了以后很舒服。这个有没有声音?没有。桌子有没有声音?没有,是不是?师父也是一堆骨头所构成的,声音是从舌头、喉咙,还有声带所构成的,肺活量,心脏会跳,只是音声的显现,配合这个外部(用抚尺打桌子),变成一种节奏感。唱歌也是这样子的,音声就是如幻的缘起。懂了这个话,事情就好处理了:众生就认为,那个好象是真正的东西。所以,圣凡之判就在于体悟,如果你能体悟,色、声、香、味、触、法总是幻;眼、耳、鼻、舌、身、意识总是幻,能缘之心放下,所缘之境自然空,放下!这放下的功夫,要做到禅三昧的功夫,要不然的话,你没有办法去抗拒生死。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样子,佛陀设立一个方便法,就是念佛!我们知道:说要让我们晚上不作梦,都没有办法这种功夫,那表示我们的微细烦恼……晚上作梦是梦中独头意识,还是第六意识的微细,还没有到法执喔,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还在后面喔!换句话说:如果你晚上还会作梦的人,就表示你是二地菩萨以下的,还没有办法的!因此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薰习念佛,把六根缘六境,六根缘的就是佛宝、法宝、僧宝;六境所缘的也是佛宝、法宝、僧宝,所有的种子都是善的种子、都是念佛的种子、诵经的种子、都是般若的种子。诸位!就像培育一棵小的幼苗一样,给它灌溉,心灵也需要给它灌溉,般若智慧给它灌溉,再给它一股力量,再继续勉励,师父赞叹大家,给你一个增上缘,再继续勉励。所以,每一个都有一个菩提苗,这个菩提苗不长,要看三种力量:一、要看善知识的力量;二、要看环境的力量;三、要靠自觉的力量,这个种子如果是死掉了,死掉了就是断善根了、一阐提了。这个种子死掉了,你再多的阳光下去、再多的水分下去,会不会成长?没有办法!这个叫做劣根性,极度恶劣的众生,很难救的,你当菩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间有很多的无奈,绝对并不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有办法这么有善根的,要坐在底下聆听,他不跟你抬杠,算是对你很客气了,真的就是这样。

  所以,要栽培你们每一个人心中那一棵菩提苗:一、一定要有大善知识才有办法,这是很重要的生命的资源,就象阳光、水分;没有阳光、水分,你本身有菩提苗没有用的!二、要有好的环境,也就是说:你一定要交好的朋友;你一定要亲近三宝的道场,其他不净的地方不要去,不要去碰触恶友、贪瞋痴的友、酒肉的朋友、互相利用的朋友,放下!如果你因为职业的关系,在某一个团体,你的智慧跟慈悲都运用不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必须明哲保身,这个时候必须保持沉默。慈悲运用不上,救不了,智慧感化不了、也救不了这个人,你在这个团体里面,都是这样劣根性的,都是恶劣的众生,一天到晚都是贪瞋痴。如果你也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团体,因为你的职责所在,你很想度众生,却实施不了,这个时候你必须要保护你自己,要装聋作哑,明哲保身,如痴如呆,就装作好象自己是痴呆。事实上你很有智慧,可是,时空不同,这个不是你显现的地方,不是你表现的地方啊!所以,我们要了解。

  此属于自性本元清净之体,并非澄之使清,本来离烦恼浊故,即显为真性菩提;也非治之使净。说:本来离生死染故,即显为性净涅槃。此体一切众生,本来元具,不假造作,不待修成,故曰元清净体。此体无他,即汝现今根中所具,[名为识精]。识精也就是第八识或第八意识精明之体,叫做识精。要牢牢地记住,今后听《楞严经》才不会有障碍,叫做第八识精明之体。[元是妙明之心],就是悟到了究竟,把染除掉以后,就是妙明之心了。说: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虽然不是如来藏,不等同如来藏,但是,跟如来藏是不一、是不异,非一非异,只是带了少分的妄,阿赖耶识就是带有少分的妄,只要把妄除掉,妙明真心就显。所以,讨论要在这个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去讨论它。

  [并非磨之使明,乃本来自明,虽处长夜昏暗之中,其性不昏,故曰元明。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身觉触,在意知法]。为什么?因为佛性能作用,能起妙用,真心能起作用。即值在这个见一切相,无生的当下,见一切相都是缘起,悟到无生的时候,即体即用,体就是用,用不离体,体用就是一如。[虽分六和合],但是[元是一精明],同一个清净自性,[此为真本,修行当取为因地心者]。这个要当作是因地心。

  打开《表解》,这个统计起来,左边这个就画一个归纳表,就更清楚! 菩提(此云:觉道)有三:

  一、什么叫做真性菩提?就是真如自性—真如是理,此理,为自心本觉之佛性—证极此理,法身显现—法身,证得法身德。

  二、实知菩提—真实之智—穷彻一心本源,称真如理,所证之根本知—以真实智,照本觉理—成般若德

  三、方便菩提—叫做权巧方便—自觉已满,然后觉他从根本智,起后得智—种种显现,自在无碍—得解脱德。

  菩提有三:

  ㈠真性菩提—以理为道——也就是法身德。这是因。

  ㈡实智菩提—以智慧为道——就是般若德。这是果。

  ㈢方便菩提—以透机施教为道——即解脱德。方便菩提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这是果。方便菩提,就是专门在利益众生。

  菩提有三:

  ㈠性净涅槃—自性清净故

  ㈡圆净涅槃—诸妄灭尽故

  ㈢方便净涅槃—随缘示现故

  [又识精者,第八识精明之体。此体虽带少分之妄],究竟悟了全体是真。[究竟全体是真]。这个第八意识就很微细了,就是接近本性那种微细的动念了,叫做一念不觉生三细,这个要到八地菩萨以上,才有办法去降伏它,因为微细到连菩萨都没办法。[如捏目所见第二月],捏目:眼睛就是这样子(慧律法师捏自己的眼睛),诸位!这个比喻很重要,这个眼睛叫做真如,佛证到真如就是这样,证到涅槃妙心,看得很清楚。虚空当中,就看到一个月亮,这个月亮就是绝对的真心,表示眼睛没有眼翳,没有!完全清净。第八意识动念以后,就怎么样?眼睛(法师捏自己的眼睛),捏,把这个眼睛捏。咦?怎么二个月亮呢?第八意识就是这样子,微细的,把真如动念以后,就变成二个月亮。所谓第二月,第二月虽然是妄;但是,离真最近了。月亮在中间,眼睛一弄,月亮旁边又跑出一个月亮,这月亮虽然是虚妄的;可是,很接近真的月亮。

  如果你看到的是水中所影现出来的月亮,就很遥远了!水中看,影现出来的,就离那个真月很遥远的了。我们眼睛现在看出去的,着这个境界,就是水中月。微细的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的法执,就是第二月。把它一放,彻底放,眼睛恢复原来的眼睛,就是证得真如。所以,修行你要在哪里下功夫呢?就在万缘放下,这个地方下功夫,你就找到真的功夫。也就是说:世间人看到的,好像很大的事情;在我们大修行人看:没有什么啊!世间人每天吵吵闹闹,为了一个观念,拼得你死我活;当你是个大修行的时候,发现执着这个观念,争吵不休,没有意义,放下,大修行人就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所以,佛陀心中,歇即是菩提,没有任何的事情,因为他如如不动,连微细的惑统统断尽,这个多了不起啊!什么境界在佛陀看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陀不即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心如如不动,真月就显现。

  动念是什么?动到执着的念,就会产生第二月,烦恼就一直存在了。[全体是真月],第二月就是已经很接近真月了。凡夫没有办法看到第二月的,凡夫只看到水中月(法师笑)。我们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我们看到一切山河大地就是水中月,本性所显露出来的,我们执着的,统统叫做水中月。连粗糙的执着都放不下,更谈不上闭上眼睛,去观照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种微细的执着,根本就碰不到!那一些微细的执着,伤害于你无形,在无形当中,一直在伤害你,而我们被微细的执着捆得死死的。所以,你要执着,记得!执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叫你多念佛就是这样,因为众生不执着不可能啊!修行就是这样子,你能放下多少算多少了,全力以赴地集中精神,念南无阿弥陀佛了!但是,你要开大般若智慧,你的烦恼才会减少啊!所以,听《楞严经》,是有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的,绝对不会障碍你往生极乐世界的。

  全体是真月,[但多一捏之妄],[捏]就是妄动,一捏之妄就是妄动。[放手全真]。手一放,整个月亮就显现。记得,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彻底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你要见真,就是要这样的功夫啊![在众生现前身中,舍此则无真可显,故阿难求索真心之后,如来十番显见,即显此也;请修之后],请修就是请求如何修行,叫做请修之后。[所指入门,亦指此也]。也就是在见真心才开始修行,依此真心为修行的本因。如果用现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碰到一切境界,你能如如不动,就是用这个心修行,就是这样,这个大家都可以体会。对不对?因为讲了很多,你体会不出来啊!

  [五卷诸佛证云: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说:你想要知道无上的菩提佛果,令汝速证,最快的,能够安乐解脱。修学佛法的人更幸福,更能懂得什么叫做快乐,他根本就不需要借重假的这个境界来娱乐自己。六祖讲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不知和尚叫我做何功德?他不知道要做什么啊?自性本来就是功德啊!六祖到五祖那边,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心中常生智慧,心中就安乐解脱;心中常生智慧,就寂静妙常。为什么叫做寂静?因为诸法本空,是你内心自己在闹啊!妙常,[妙]就是不可思议。[常]就是真常。也就是你的六根,更非他物,你六根里面就有这种功夫,见一切相,心如如不动;闻一切声,心如如不动;嗅一切香、臭,心如如不动。

  [验知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决指根中,见、闻等精]。[见、闻]就是见闻觉知;[精]就是精明之体。[识精为总],[识精]就是本性。[六精为别],在眼叫做见性;在耳叫做闻性,鼻就嗅性,等等。六根统统就是同一个本性。所以,一精明开为六和合。六精本是一精也。如来首显见精者,即示真本也;文殊独选耳根者,即用真本也]。为什么独选耳根?因为我们娑婆世界耳根最利,能闻法的就是耳根;诸位!能听是非的也是这个耳根啊。可是,你听是非的,那就是意识,那叫做妄;听闻正法的,这个就是真。

  [须知此经宗要,即是舍识用根]。舍分别心,用不生不灭的根性来修行。[前普判误认科中],误认,就是误认妄心有体当中,[首明之,此中再明之。第四卷末,若弃生灭,守于真常,生灭者,识心也;真常者,根性也]。要记住!识心、根性不二性,这个要特别的注意!你千万不要把生灭的识心跟真常的根性打成两段,完了!佛法是不二法门,你认识生灭意识心不可得,那个刹那就是根性,就是转识成智。所以,不能打成两段,意思就是:不能逃离这个现实社会,而求解脱,你要面对现实,才能讲超越。[复重明之],再一次说明。[此皆出自如来本意,有以此处],有的人认为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名词,[识精]这个名相,[见其名为识精,便不敢认为真者],便不敢认为真心,[误矣]。这是大错特错的。识精就是本性、就是真心,把带了少分的妄的第八意识除掉,就是本体!

  [岂不观元明,元清净之语乎?能生诸缘者:以识精即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根据《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叫做染净和合,染的、净的各占一半。那么阿赖耶识从哪来呢?从真如,就是如来藏性一念不觉而生三细,三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跟末那识,那个业相、转相、现相这三种微细,那个时候还没有妄现境界。所以,境界为缘长六粗是后来能所,就是见分、相分再演化出来,那么,就是粗糙的境界了,叫做境界为缘长六粗。一念不觉生三细,全部在心里面微细的执着;境界为缘长六粗,就已经在境界上能所不断讨论了。所以,以识精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叫做染净和合。

  [本具精明之体],虽然被染污,但是,也有真知。[由此识体],识体,就是识之体性[即如来藏]。也就是如来藏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这个唯识学里面讲,叫做第一能变;第二能变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我法二执;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识者能变也,这个唯识的定义讲得很清楚,识就是能变,由微细的变到粗糙的执着,而返回不去,跑不回去!所以,众生就一天到晚,从微细的执着变成粗糙的执着,面对境界的粗糙执着,已经跑不回去了,跑不回去真如了,一直往外,怎么回去真如呢?所以,由此识体就是如来藏,[能摄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如来藏,能生一切法,[故曰能生也]。这个已经讲到真如本性能影现一切法、能生一切法,为什么?即一切相嘛!所以,佛陀说:一棵树就是真如自性所影现的东西。

  佛陀看到大海,佛陀就说:我就是大海。为什么?从大海里面,可以摄取人身所需要的元素了。人身的元素,像我们身体含有盐分,大海也有啊;身体含有碳、氢、氧,大海也有;身体含有钙质,大海也有;身体含有铁质,大海也有啊!当佛陀看到一座山,佛陀会说:我是一座山!为什么?身体的元素,从这一座山也可以分析、解释、透析出来。为什么?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这一座山、这一个岩石,也是地、水、火、风啊!内四大的元素、外四大的元素,在佛的角度看来,是平等不二的。所以,佛看一座山,山就是真如自性,不起执着、不起分别、不起颠倒见,山就是真如自性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尽一切处,都是佛的法身,所以,佛陀看到一根草,佛陀就说:我就是一根草!一根草虽然小,可是,佛陀说:我就是大草原!所以,佛陀看到一根草,佛陀就会说:我就是大草原。佛陀看到一颗小岩石,佛陀就说:我就是一座山。把它扩大。佛陀看到一滴水:我就如同大海。佛陀仰望虚空,佛陀就说:我就是整个宇宙。身,身心合一真如,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外境也是这样子了。

  所以,[诸缘指能缘所缘],这个就一念有妄动了,如果这个真如动念以后,就变成能缘所缘,这个就从妄的角度去说了。[有二种:一、八识能生,见相二分,见分为能缘,相分为所缘。]见分为能缘,见分就是从第八意识的自证分所分出来的;相分是物质世界,但是,还有一种相分是境界,也就是心所影现出来的境界,也叫做相分。在这里相分为所缘,通常指心所缘境叫做相分,这个是定义比较宽广一点。如果定义稍微缩小一点,就变成物质世界了。后面会讲到,更详细。

  [见分乃转本有智光],本有智光就是真如了,[为能见之见分]。就开始带妄了,[要缘八识本体自证分]。缘就是依靠第八意识本体的自证分,自证分分出见分跟相分,就像蜗牛的二只角,蜗牛的二只角一只是见分,一只是相分,缩回来,都是蜗牛的身体。相分、见分缩回来都是自证分,精神跟物质缩回来,统统是如来藏。[八识由无明力],一念不觉生三细。[晦昧真空],把这个菩提真实的、空性的智慧,转变怎么样?昏暗、无始无明的一种顽空,晦昧智慧的真空,[而成顽空]。而成为无始无明的顽空。也就是把赶忙变成妄心了,叫做晦昧真空,而成为顽空。这顽空就是没有真空的智慧,变成妄动了、执着了,能所不断了。

  [本无可见,见分定欲见之],见分为什么一定见之?你在晚上睡觉就知道,我们的意识:见分就是八识见分。见分自己就会影现相分出来。所以,前五识是见分,是攀缘境界的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也攀缘自己里面所影现出来的,不必借着境界,叫做独头,或者是定中意识。可是,众生都在散乱意识,或者是五俱起意识,第六意识就是跟着五俱意识同时起现行。

  [于是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带起相分,为见分所缘之境]。空晦暗中,就是我们把这个真心转变成顽空以后,这个顽空又在这个因缘里面,结这个暗境。这个暗境就是透视不过去,叫做暗,众生看了,都有虚空跟色法。而佛陀看的,一切色法,都像X光透视一样的缘起无自性,一切虚空是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虚空跟色法,其实,都是如来藏性所影现的。但是,众生不一样,把它切割内跟外,因此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带起相分。我们这个色身也是结暗境成四大之色。山河大地也是,带起相分,相分就是外境了,把它切割开来,而事实上,我们这个色身的元素,跟宇宙的元素是一样的,本来不可分内、外的,但是,我们因为摄取了少许的宇宙当中的四大为自我,又死执不放,所以,变成切割了,我是我: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了。所以,带起相分,为见分所缘之境,见分就是八识见分。

  [而本生识海],本生是原来的,而原来的这个心识之大海,叫做识海。而原来的心识的大海,[还是缘不到]。为什么?没有办法反缘,因为从来没有歇。还是缘不到,为什么?他拼命往外,他怎么缘得到呢?你告诉这个众生:世间是假相,谁相信呢?每一个众生都认为这个世间缘起缘灭都是真实的,拼了老命,也是要追求到手啊!所以,从来没有歇即是菩提的道理。就像眼睛一直往外看,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一样;如来藏性一迷了,变成了见相二分,阿赖耶识;如来藏性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自体分,又变成了见相二分,精神跟物质彻底的分开,由微细一直延伸,变成粗糙,所以,跑不回去了。而本身识海还是缘不到。

  [故曰缘所遗者。二、即七转识],七转识从哪里来?从第二能变跟第三能变来的,就是七转识。为什么转识呢?因为它转来转去,统统在第八意识里面,所以叫做转,转就是继续由微细的转成粗的执着。[由第八识,相分境界而生]。为什么相分境界?开始反过来,本性迷了以后,把见相二分的微细搞成对立,搞对立就变成孤立了。搞对立是怎么样?由第八意识的相分境界而生,这个境界一生起来,麻烦就大了!认为境界是实在的,像山河大地、五欲六尘、唱歌跳舞,以为这个世间是真有东西让你追求。[论云:境界为缘长六粗,长即生义],就是开始出生,产生种种的……。[前四粗,即是七转识],前四粗,看《表解》下表,恢复一下记忆:

  真如跟无明就叫做业相,真如一念不觉,叫做无明,无明业相。这个业相:能见就是转相,转相就是见分;世界、虚空、众生,现相就是相分。这个是微细的业相、微细的转相见分,微细的现相的相分,这个三种微细,记得!要八地菩萨才有办法觉察,也就是快成佛的人,才能够觉察这三细;而菩萨以及二乘人,浅的功夫菩萨以及二乘人,只能看表二:

  二、依真起妄

  境界:心境对立,而生劳相,就是生疲劳,叫做智相。这个智相不是智慧之相,就是分别心的意思。劳久了,七识的思量,永远……。相续就是我法二执从来没有停止过,微细的执着、粗的执著,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尘就是六识着境执取相。妄生计谋就是计名字相。前面这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牢不可破,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最后就是由惑造业,就是起业相;依业受报就是业系苦相,这个就是六粗。这个将来会讲到,我们先恢复一下记忆。

  前面四粗:智相、相续相、执着相、计名字相,就是七转识。[各有能缘功能],为什么?都是见分,八识都是见分,都有见分,都有能缘的功能,包括第八意识也有能缘的功能,只是没有那么粗,难以觉察,要不然,第八意识怎么会有见分呢?见分就是能缘。第八意识就是带有少许的妄,带有少许的妄,就是见相二分了,所以,各有能缘的功能。[而六识能缘之力最胜],因为它面对境界了。[所缘即一切万法,皆从识生,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皆从心识而生,识就是动念,现境转换,这个就是识的功能。识者,记得!它的一个重要的定义,叫做识者能变也,你要牢牢记住这一句的定义,识就是能变叫做识,一直转换不停,叫做识者能变也。能变什么?能变为能、所。皆从识生,识者能变也,八识统统就是一直能变。

  而为所缘之境,故曰诸缘。[缘所遗者,此一缘字,作二解:一、以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如眼有见,能遍见一切,而不能反见自眼]。众生其实从无始来,从来不懂得歇即是菩提,他由细的妄动,一直到攀缘这个境界的粗的躁动,可以说完全崩堤,围不住这个烦恼,禁不住对外境的一种坚持的执着,没有办法!所以,他已经回不来了。[既不能缘本识,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非失似失,故曰缘所遗者]。意思就是:缘真如所遗失的东西了。[二、缘者,由也。由诸众生,迷此识精元明之体,迷则虽有不知]。虽然是有,但是不知道,没有学佛,哪一个人知道自己有佛性呢?不知道![非遗失等于遗失],没有遗失等于遗失,为什么?没有显现出来啊![是谓缘所遗者]。

  [问:第七识能缘第八见分,岂不能反缘耶?答:七识虽然能缘第八见分,因执之为我,故落于非量]。非量是现量、比量、非量,还有一种是圣言量,三量里面,非量就是错,不正量,叫做非量。因为加一个[我],第七意识因为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用这样来讲,大家没有唯识学的观念,听不懂!我再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说:当他起精神作用的时候,强迫自己加一个我执;当他起精神作用的时候,强迫加一个法执,安上种种的名相,法执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所影现出来的天地万法,统统叫做法执。我执叫做迷失于人生观,法执就是迷失在宇宙观,我法二执就是迷失了众生跟宇宙的正量观,统统落于非量。因为本来就无我、本来就无法,他就一定要强加一个我执、强加一个法执,所以,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落于非量,所着完全是错误。非量就是不正量,[必遗元明之体,正是缘所遗者]。所以,遗失了无明之体,正是缘所遗者。[非同如如智,缘如如理,现量昭然可比]。

  把讲义拿出来,这个对实学佛法来讲很陌生,所以,非常困难。这个对老参来讲,也很陌生,所以,有一点熟,但不是很熟。好![八识与四分关系图]。

  你们福报大,我前面二次,用台语讲《楞严经》的时候,没有讲这一张。这一张最主要要解释什么呢?是解释缘所遗者,[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一张没有相当唯识基础的人,实在是没有办法!所以,今天 你要抱持一个专注、倾听,听多少算多少的心态,你全部听得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你根本没有听过什么叫做性境、带质境、独影境、也没有听过什么叫做似带质境、或者是叫真带质境,完全不知道,这当然就没有办法了!也没有听说过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完全没有观念的时候,要听这一张,本身就是非常困难,这不是你们的过失,是因为我没有教导你们教得好,是我的错,所以,我要好好地检讨。

  八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有的讲: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意识,这个叫做八识。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在这里没有看到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为什么?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就是自证分。

  我们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怎么来的呢?第八意识是中性的名词,在没有落入染跟净的时候,它叫做第八识;没有染净的时候,叫做第七识;没有染净的时候叫做第六意识;没有染净的时候,叫做前五识。如果染的时候,第八意识就叫阿赖耶识;第七意识叫做末那识,第六意识叫做分别事识,用分别心对外境。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个是站在染污的角度讲。如果站在清净的角度讲,转识成智以后,第八意识叫做大圆镜智;第七意识叫做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叫做妙观察智;前五识叫做成所作智。所以,单单讲八识,不能论断什么。要讲染跟净的角度的说:要讲迷或悟的角度说,如果讲: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是中性的名词。所以,我们通常要解释的时候,都必须从染的角度来解释,染,它不是绝对,就可以用语言来诠释。

  好!诸位!看图:

  这个大圆圈叫做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的旁边写:(甲),初能变。初能变也就是本来是本性,本性是清清净净,这个本性就是本来无一物了。这个圆圈的左边,如果画一个很大的圆圈,(因为这里纸不够):里面都没有任何东西,干干净净的一个圆圈,这个就是真如。空无一物,叫做绝对的真如,一念不觉以后,第八识就开始讨论了。甲叫做初能变,第一次能变,初能变。第七识标示:(乙)第二能变。在前五识跟第六意识画一个括弧,两个联合起来,标示:(丙)三能变。

  初能变:由真如,就是如来藏性,一念不觉变成阿赖耶识,也就是第八意识的染污的名词。二能变:是由第八意识转出来的,叫做第七识,乙叫做二能变。在第七识的旁边写:我法二执。同时要写八个字:我贪、我见、我慢、我爱。我执是对人生观的执着;法执是对宇宙观的执着,不知道我法二执统统是虚妄,本无而今有。

  我贪也就是第七意识的功能就是贪。我见就是什么都是执着自己所看到的最殊胜。我慢就是骄傲难调难伏,这个就是第七识在作用,傲慢、轻视别人,我慢高山,不留德水,我自己拉高。伟大得像佛陀,都是那么的谦虚;而我们一个凡夫,通常把自己膨胀、自我抬高,这个都是第七意识在作用,叫做我慢。还有我爱,看什么就执着什么……,叫做第七意识。

  (丙)第三能变:旁边写上:能所不断成识浪。也就是掀起意识的大浪,就是三能变。能所不断,前五识去攀缘,前五识的见分去攀缘相分,起种种的执着,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同时下去执着这个相分,落于非量,所以,我法二执没有停止。

  第八意识的中间:五识能缘(种);五识相分(种);第八相分(种)。第八相分(种):第八就是第八意识相分种。中间继续看下来:第八相分(种);第六相分(种);第六能缘(种)。第六能缘(种);第六相分(种);第八能缘(种)。第八能缘(种);第七相分(种);第七能缘(种)。

  有没有注意到,最后面都有一个[种]字?[种]就是种子,你一定要第八意识有潜在的种子,成熟以后,才能演化出前面的七转识的见、相二分。也就是前面的七识的见、相二分,统统来自于第八意识的种子,而这个种子,诸位,看右边为什么要用虚线画出来?用虚线的原因,就是这里面虚线统统纳归到第八意识的内部。也就是说:用虚线引出来,而引出来就是让你看得更清楚一点,而这虚线,统统必须把它收回去,统统在第八意识里面作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前五识,不离第八意识;我们现在讨论第六意识,不离第八意识;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第七意识的见、相二分,也不能离开第八意识,知道吗?所以,这个用虚线引出来,也就是等于五脏六腑一样,我们把五脏六腑开刀,开出来以后,我们五脏六腑看得很清楚,解释完毕以后,要把它放回去,这样有正确观念吧?

  我们现在把前七识的见、相二分引出来,就是第八意识里面的东西;我们开刀把这个内脏拿出来,解释以后,还要把它归回去,就是这个虚线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为了解释方便,从第八意识引出来的前七识,叫做七转识,统统涵盖在第八意识里面。所以,在第八意识旁边写如大海水。前七识就是识浪,前七识所起的识浪统统是大海水里面的。所以,第八意识叫做大海水,前七识叫做浪,知道吗?浪不离大海水,大海水起的浪,浪跟水是一不是二。妄的时候,浪就愈大!迷的时候,浪就愈大!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愈没有修行,愈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愈往外奔驰,我们的烦恼、痛苦就愈大,就一直返回不了本来的面目。所以,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统统会造成很大的浪潮,叫做情绪完全失控,就是这个道理。

  第八识如同大海,第八识的中间有一个小圆圈,第八意识右边连接两个圆圈:相分本质、见分本质。在相分本质旁写物质、物质的世间,根身、器界。第八意识变现出根身、器界。所以,我们的色身哪来的?就是我们如来藏性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摄取了宇宙中少许的养分、少许的元素,我们误认为有一个我相,还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这样子。所以相分的本质就是根身、器界。

  看下边,有一个见分本质:旁边写:八识见分、所缘心;相分本质:写所缘境,能缘心,标A1。相分再影现出去的两个相分,第一个a1;另一个相分叫做a2。一切相分都是借重第八意识影现出来的物质世界,摄取少分的相分,为自己的心所缘相。

  见分的本质:标B1。由见分影现出去的,被第六意识见分所缘的相分,见分的右上角有一个相分,标号b1;见分的右下角,有一个相分,被第七意识所缘的相分,标号b2。

  这就开始来慢慢解释了,你会发现,不是相分就是叫做物质世界,所以,识必须在能所对立的讨论,底下这个相分,统统是心缘心。慢慢来解释,诸位看:第八识的相分本质这一项,标号A1的,其实标一个A就行了。相分本质的右上角,标号a1的相分,小a的相分就是什么?就是色、声、香、味、触。

  前五识能缘的见分是什么?诸位看最右边的前五识,前五识写:外缘五尘,外面对外缘五尘,前五识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它什么作用呢?就是外缘五尘,对外缘这个五尘。那么见分就是:眼的见分、耳的见分、鼻的见分、舌的见分、身的见分,它有这种功能。前五识的见分缘a1相分。

  诸位看喔!现在要看虚线的部分,相分。譬如说山河大地,眼睛、耳朵、鼻、舌、身,看到了一座山这个相分,这个相分从哪来的呢?注意看!这相分,看小a1画进去二条的虚线,引到第八意识里面的二条虚线,小a1的相分,引了二条虚线进去,怎么读?五识相分的种。种就是说:你前世有种下这个山河大地的……,人看是山河大地;但是,如果是一只狗来看,它的范围又更小;如果是一只蚂蚁,来看这个相分,简直不成相分了,它的生活的世间就愈来就愈小,因为它的依报愈来愈小,它的智慧愈来愈少,能缘的心也少,相分也少,没有。所以,这个能缘的见分,跟所缘的相分,就要看你的正依二报的果报如何了?正依二报的果报愈大的话,视野就愈大。

  好!看小a1相分,刚刚写的:色、声、香、味、触的物质世间,而这个物质世间怎么来的?从虚线看进去,从第八相分种,也就是说:这个宇宙,这个根身,还有器界,就是所谓的山河大地怎么来的?就是第八意识的相分种子变现出来的,被我们前五识的见分所攀缘的。所以,这个相分怎么来的?就是第八意识的相分种,依第八意识的相分的本质,起第八意识的相分种,然后,又变成五识的相分,所缘的范围又更小了,范围又更小了。

  譬如说:宇宙,根身、器界是宇宙,相分。可是人的能力,却只能缘自己的财产、山河大地,所能理解的,这样一些少许的色声香味触。这些少许的色声香味触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借着宇宙的物质世界,然后,自己前五识产生一个相分,又缩小了范围,变成前五识的见分是心,攀缘前五识自己影现出来的相分。所以,见分攀缘这个相分,它中间有画一个虚线。

  这个见分怎么来的?看这个见分,第一个虚线,见分,一个虚线往左引到五识能缘种。五识能缘种是什么意思?就是前世你有种下善根的话,那么,你的这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有攀缘的功能。但是,如果你造了恶业,你的眼根坏了、你的耳朵听不到了、或者是你出生以后,这个舌头坏了,或者这个色身哪里坏了,这个五识的能缘的种子虽然起现行,但是,能缘的力道小。眼睛看不到,眼识没办法起作用,眼识借着眼根而起来,而你眼根却坏掉。所以,前面的五识要起作用,还要看眼根的果报。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外缘五尘,见分就是眼见分、耳见分、鼻、舌、身的见分,就是说:前五识的见分会攀缘什么?相分。而这个相分,却是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借着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又变现了前五识的相分,也就是相分的本质范围大,人类所能缘的相分变成少,就人类所能了解的相分,他才缘得到。

  譬如说:大象,能够听到低的声音,缘这个低沉的音波,人类没有办法!就象狗,我们过海关的时候,常常看到一些狗,在闻味道,看看你有没有带毒品?我们人的鼻子的果报,就不如狗,我们人类的鼻子的这个见分能力,它跟狗没有办法相比的。狗可以闻到多远的气味啊。机场出来的时候,提行李那个旋转台,哪一个有携带吗啡,这一只狗跑到那个行李袋旁边就蹲下来,要人类的鼻子,哪里闻得到呢?所以,所有的动物的前五识的见分的能力,依照每一个人的果报不同,有不同的能力。

  再来,相分a1就是色声香味触,相分的本质写:六尘出于第八识相分本质。这一句话特别的重要!六尘就是前五识所缘的境界,叫做六尘。六尘出自于第八识相分本质,也就是前五识所缘的,包括第六意识所缘的相分,统统来自于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还是缘回来,山河大地其实就是你心所影现的,你现在把它变成一个能缘的心、所缘的境,就叫做愚痴、叫做众生。佛菩萨知道,能缘的心没有,是妄;所缘的境还是空,真如就显现,能缘、所缘,其实来自同一个第八识。小a1讲完了。

  看a2相分:a2也是由相分的本质,a2怎么来的?看左边的虚线的方向,第八相分(种)、第六相分(种)。为什么写个第八相分(种)呢?因为第六意识所缘的相分,是由第八意识的相分的本质再起相分。所以,第六意识的见分,缘a2的相分,它是由第八识的相分本质转换而来的。第六识就是我们最清楚的能推测的心、能分别的心。

  看右边的第六识,在第六识的旁边写几个字:1、分别了知外境,就是第六意识,这是第一个定义。这也就是什么叫做第六意识。2、落谢影相名法尘。前五尘落下的影子、影相,名为法尘。这个在第六意识。内心自我想像、自我分别了知,也是第六意识。所以,第六意识的功能特别强,可以作为前五识的依靠,跟前五识同时起作用,叫做分别了知外境。同时,落下来的影子,也在第六意识。就算不必接触外境,也可心单独内心想相,也可以分别了知,这个也是第六意识。

  第六意识左边的见分:诸位看……虚线,见分往上看,第六识的见分,连接到a2的相分。连接到a2的相分是什么意思?第六意识有见分就一定有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有能缘的功能,能缘的分别心,它所缘的相分从哪来?a2的相分……虚线到第八意识中的第八相分(种)和第六相分(种)。第六就是第六意识。意思就是:第六意识的相分,必须依据第八意识的相分的本质;它一定要依靠第八意识的相分。所以,二个集合在一起就是说:第六意识跟前五识所依靠的相分,统统要依靠第八意识的相分本质,知道吗?这样听得懂噢!所以说:前五识的见分、相分,就是能所不断;第六意识的见分、相分,也是能所不断。前五识的相分,是依据第八意识相分的本质,所产生的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所缘的相分,也是由第八意识的本质,再起第二次的相分,摄取少许的相分,为第六意识的见分所缘。

  所以,这个见分攀缘了相分,第六意识的见分旁边写:心。前五识上面见分写心;第七意识见分写:心。写[心]的意思是什么?第七意识的见分旁边写:细中细。微细里面的微细,细中细,就是难以觉察。微细意识里面的最微细的执着。第六意识底下那个见分旁边写:细中粗。第六意识上面见分旁边写:粗中细。粗里面含有细;前五识很自然叫做:粗中粗。最上面的见分很容易觉察,叫粗中粗。

  第六意识底下那个见分攀缘b1的相分。注意!b1的相分从哪里来?诸位先看第八意识见分的本质,这个第八意识见分的本质是什么?叫做八识见分,也就是所谓的能缘心,现在能缘心被第六意识所反过来看,就变成相分了。这个相分,二个统统是心法,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变成相分,叫做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就像末那识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自我,第七意识也是这样。

  第七意识的见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的本质,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变成相分,意思就是说:第八意识这个见分本质,本来是能能缘的,现在变成第七意识所缘。所以,这个相分,b1跟b2是心中相,不是外境喔,你一定要弄得很清楚!a1、a2是心缘境;b1、b2是心缘心。

  什么叫做心缘心?举个例子。譬如说:我们闲来无事,到山上坐一下,把眼睛闭起来,八识本身那个功能,它有能缘的心,可是,很微细,被你这个外面的第六意识的强大的分别力所执着,眼睛闭起来的时候,开始执着。所分别,想像我要去出国,其实还没有出国,也没有境界显现,自己在那边想,那个出国也是心所想像出来的。我想:也可以像卡通影片,观想一些,我要画一些卡通,龟毛啊,兔角啊,独影境就是这样子,自己想像,自己想、自己缘,自己想像、自己能缘、自己所缘,统统心在作用,第六意识就是这样。

  而第七意识不一样,第七意识更强,第七意识的见分牢不可破,我、法二执,二十四个小时,都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也就是精神领域、精神作用,强烈地加一个我执。所以,b2这个相分旁边写: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b2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由种种相,就是由第七意识的见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强烈地加一个我相,那么,所有的相统统出来了。我相,我执还有法执就是这样。所以,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第七意识强加第八意识为自我的观念。

  好!现在来看最底下,第七识的见分往左画虚线……,看看,从哪里来,从第七能缘(种)。第七能缘种就是一个人出生以后,它才慢慢慢慢地衍生出来执着。诸位!人死后,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统统缩回去第八意识。人一出生以后,马上又转化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第七意识、第六意识、前五识,开始去造善业、恶业、无记业,死了以后,前五识没有了,第六意识没有了。不是没有,是潜伏缩回来,第七意识也没了。一个人死了以后,把这些心、物、种子,这一辈子所种的在第八意识田中里面,人死后,把它全部都涵盖第八意识里面;就算人活着,第八意识展现出来的前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也都是不能离开第八意识。所以,活着的时候起现行,死了的时候,全部第八意识涵盖善、恶、无记的种子,然后,这无量无边的种子,带有一颗的种子去投胎、去转世。转成老虎,老虎有老虎的见分跟相分;转成人,人有人的见分跟相分;转成一只蜥蜴,蜥蜴有蜥蜴的见分跟相分;转成一只蚂蚁,蚂蚁有小小的见分、相分;如果全部都化为物质,就变成岩石了,物质比较大了,精神少,几乎没有了;化成一棵树木,几乎都是相分了。如果生天几乎都是见分,精神在作用,所显现的皇宫,那一些宫殿就是很清净的。所以,行善愈多的,所享用的相分就愈高级。

  第七识的见分,二能变,见分缘b2的相分,b2这个相分怎么来?就是第八能缘(种)、第七相分(种)。第八能缘(种),就是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本来是要能缘的,但是,被第七意识染污了,第七意识的见分硬要看,把一个精神作用变成一个我能看,我所能看、我所拥有,二六时中有一个我相。所以,第七意识的见分,攀缘内心里面的精神作用,就起了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法执。所以,这个相分,就是坚固的我执。b2这个相分,就是坚固的我执、坚固的法执。难以破除,非常困难!

  往上看,第六意识见分是细中粗,攀缘b1这个相分,这个也是以心缘心。看b1这个相分怎么来的?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相分b1,第八能缘(种)、第六相分(种)。要知道这一句什么意思呢?就是第六意识的见分,所攀缘的这个相分,是由第八意识的能缘种,转换成为第六意识的所缘,也就是精神攀缘精神。所以,一个人坐着,就会想东,就会想西,不必借着境界,这个叫做独影境。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六意识的相分,由见分的本质影现出来,这个是心中的相,不是外境,注意:这是属于心中所观的相,不是外境的相,没有接触到外境。接触外境是前六识,还有第六意识前面的见分。底下这个全部都是缘心。

  第六意识的见分怎么来的?就是第六意识的能缘(种)。在第八意识的中间种子旁边写:自证分、证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自证分就是体,证自证分就是用。分二个段落。第六意识见分跟第七意识见分,这个是以心缘心;第六意识见分跟前五识见分,是以心缘境,不一样!换句话说:从中间切开来的话,第六意识的见分切一半的话,下面以心缘心,上面以心缘境。中间如果切开,第六意识底下的见分切开,包括第七意识,这重点在讲什么?重点在讲内心很微细,烦恼很难断,能所不断,成为大识浪。

  上面第六意识,第一个上面的见分,还有前五识的见分,攀缘的相分都是有境界的,由物质色声香味触法,所引发出来的分别心,这个意思代表什么?代表外境粗相易知,处境的粗相很容易了解。如果上面以心缘境,这个叫做似带质境。唯识学里面讲: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中间相分是不是一头生?因为心跟物嘛!中间相分一头生嘛!前五识见分,左边这个统统是相分,所以叫做以心缘色似带质。

  为什么讲似带质呢?譬如说:意识缘已经落谢的花,这个意识心,而花是色,意识是心,是我以心缘色,其所生的花境,是仅仅从意识这一头所生起的,所以叫做以心缘色似带质,只有从这一边的见分生起的。又似带质境也通于有质独影境,有质独影就是花,它是有质碍的,有质独影。所以,什么叫做真带质?底下这个以心缘色似带质,第七意识、还有第六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构成见相二分,成为相分b1。

  这个带境分二种:一种叫做真带质,就是以心缘心;一种叫做似带质。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看底下那个相分往外,是不是第六意识的见分也可以看得到相分?第八意识的见分也可以看得到相分。所以,这个相分,就变成二个角度都可以看得到,叫做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就像末那识执着阿赖耶识的见分为自我,这个我相,从中间两头生起的七、八两识都是心法。为什么叫真带质?因为七、八两识都是心法,所以,较色法为真,色法本来就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相分,现在二个都是心,当然就是比较真,较色法为真,所以叫做以心缘心真带质,因为二个都是心法。以心缘色似带质,似带质境。整个表就是告诉你: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就是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诸位!这样您你知道要成为一个法师有多么辛苦吗?看你们的笑容,我就懂得意思了!你就会知道,师父这三十年来,日子是怎么过的?是怎么精通三藏,如何吃尽苦头?我连这样讲,你都没有办法转,都来不及,你就会知道,要登台弘扬如来的正法,要吃了多少苦头,才能够有今天贯通三藏,经教通达的功夫。这不是说赞叹自己,而是说让你知道,做一个法师不是那么简单当的,你只看到我在收红包很轻松,一看:奇怪?慧律法师为什么到处收红包、受人礼拜?我们可是真枪实弹,受过特别训练,而且是真参实悟,是真正把生命发挥到极点的。

  我告诉你:[八识与四分的关系表图]就是法师也没有办法全部都听得懂,这个是很正常的。整张就是八识跟四分的关系,我再简单讲一下:第八意识就是初能变;第七意识就是二能变;前六识就是第三能变。第八意识变现成见分跟相分,见分就是精神作用,相分就是物质世界。前五识就是心、意识心,见分攀缘相分,心缘物质。第六意识分二个:一个是心缘物质,一个是心缘精神。第七意识执着精神,加了一层污染。

  你可以看到,虚线是由第八意识引出来的,意思就是:所有前五识作用、第六意识作用、第七意识作用,全部都在哪里?都在第八意识里面作用。全部在第八意识里面作用,而没有办法缘回去真如,没有办法反观真如。真如刚刚不是讲的,观想一下,左边画一个圆圈吗?干干净净的,对不对?一念之间迷惑了,由细转粗一直执着。知道吗?所以,我们要断,要由粗慢慢放下,慢慢回光返照,变成细。所以,入禅三昧定,一定要好好的冷静一下,慢慢……这样一步一步来,粗的放掉;再来,放掉细的;到最后连这个微细的执着,都能见一切相,如如不动。

  诸位!现在把一个观念转过来,这里如果全部都是真如所影现出来的,没有污染的时候,这一张能、所缘八识,统统叫做一个本性、一个真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就是一个真如,一就是八,性识周遍法界,性识不二,识的分别,同时就是不分别的本性。如果全部都转成清净的时候,就没有所谓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所有的正依二报,统统回归一真法界,叫做海印三昧。

  你到韩国去看,韩国有一个道场,叫做海印寺,海印就是出自《华严经》,叫做同时影现,当成佛的时候,前五识清净,叫做成所作智;第六意识叫做妙观察智;第七意识叫做平等性智;第八意识叫做大圆镜智。其实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统统叫做真如。

  真如是体,智是用,体用是一如,是平等、是不二的。所以,如果你烦恼了,见相二分就像蜗牛的二角,清清楚楚,死执不放;如果你悟了以后,所有的见分,没有能;所有的相分,没有所。为什么?你知道精神作用就是真如,所有的相分都是幻的,统统回归一真,回归当下本自具足一念。所以,大悟之人,智如涌泉,出生无尽,纵贯三际,横遍十方,无所障碍,就是悟到绝对。绝对就是没有能所;迷了,能所不断,由细转粗;悟了,统统放,粗、细惑统统没有,连一都没有,何况有八呢?叫做一真。知道吗?听不懂没有关系。好,我已经尽力了。

返回目录

----------------------------------------------------------------------------------------------------------------

更多慧律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