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七座本法假修与真修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3日
来源:   作者:慧明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七座本法假修与真修

 

  诸同学!禅密兼修,有假修真修之分。而真修中,又有决心与有恒之不易。须知学佛容易修行难,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容易决心难,决心容易有恒难。学佛人凡修到中途退悔者,皆因不是决心真修,或决心而无恒。若立愿真修,又具决心,且能有恒,决不会退。今方便分此四种意义,略说明之:

  云何假修?我等色身,本来是假,为求真故,於是有修,故云以假修真。能舍假,方能得真。若处处在假我上著相,不在真我上用功,是名假修。一切法门,皆起源於心,心即真我,离心外求,即不相应,亦名假修。心地法门,教人打坐,便是修心;教人持咒,即是摄心。如上座时,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时,口持而心不持,亦名假修。禅密兼修,以心地无非为戒本,以利他无我为正行,真修此法者,即是行菩萨道。若仅知打坐,专图自了,甚至?诳妒嫉,动生烦恼,即与本法不相应,亦是假修。

  云何真修?一切时中,一切处所,对一切事物,不著相,亦不离相。在上座时,身心俱坐;持咒时,心口同持,身心打成一片。且本利他无我之旨,发大慈大悲之心,起宏法利生之行,苦口婆心,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更须心行不二,始终如一,乃为真修。如此真修,并非难事,所以不能实行者,只缘未下决心,易被外境所转耳。

  云何决心?即放下一切,一门深入,勇猛精进之意。佛法根本,是为了脱生死,普度众生,何等重大,何等艰难!若不立下决心,岂能?致?释迦佛以皇太子之尊荣,正当青年有为之时,因见生老病死苦,便能悟假趣真,敝屣王位,遍访名师五载,雪山苦行六年,其决心为何如乎?二祖慧可,趋谒达摩初祖时,终宵立雪,而初祖面壁不顾,反呵斥日:“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得至,岂微劳小效,而辄求大法!”二祖闻诲,以刀断臂,其决心又何如乎?大家思量思量。初祖原为授法二祖而来东土,泛海三载,面壁九年。迨二祖千里来谒,何以始则不顾,更加呵斥,及见断臂示志,方许入门?此即验其有无决心耳。大家修此法门,即应以我佛我祖之决心为决心。况我等今生学佛,以有因缘故,得闻无上心地法门,既不必出家为僧,又无雪山断臂之苦,若再不下决心,岂非自甘暴弃?

  云何有恒?即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之意。学佛人已经决心,立愿精进,或为时不久,而精神涣散,或遭遇逆境,而疑虑丛生,遂生差别。此何以故?病在无恒,无恒则百事无成,何况学佛!虽有一时之决心,仍与未决心等。当知学佛成道,非九苦九难,不得究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偶一松放,前功尽弃。所以决心真修之後,必须全无间断,一往直前,虚空可坏,愿力不移,自然垢净光明,水清月现。然则有恒无恒,究从何起?是在发心之至诚与否耳。凡决心而无恒者,乃由一念冲动,非出至诚。若发心出自至诚,则确有定见,断不至半途而废。所谓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即有恒,有恒自能见性。若不能决心有恒者,皆因无始以来业力所障,故应虔诚加诵金刚经心经以作加行。此两部经均是实相般若,感应特殊,不仅能消无始夙业,且能增长福慧。若持之有恒,即可明心见性。

  禅是诸佛心传,密是诸佛心印,禅密兼修,确是无上法门,难逢难遇,要具无上之决心,至诚之行愿,方可深入。有倾财尽命的勇气,坚苦卓绝之精神,才有明心见性的希望。盖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故也。现在末法时候,菩萨虽乘愿而来,亦有隔阴之迷,如不速急觉悟,恐与众生一同堕落,岂不危险!大家发心精进者,固然甚多,间断无恒者,亦所不免,旋进旋退,终归自误。昔时佛恐比丘懈怠无恒,有一警示之法。即教比丘,若生厌怠时,自摩其头。摩头即感觉到落发为僧,为的是了生死。既想到了生死,虽千辛万苦,粉身碎骨,亦所不辞。自然精进心起,厌怠心退。大家在家修行,虽不能摩头自警,但忆亲长故旧,或者或少,死去很多,并默想其临死痛苦情状,同时警觉我身不久亦当如是,自然能下决心,自然有恒了。所以云:“佛者觉也,觉了即佛。”觉於何等?觉一切世法如幻,觉生老病死可怕,觉自身种种烦恼痛苦,毕竟难免,乃至世法上一切成败兴亡,皆如梦幻泡影,都是促我等觉悟的对象。苟能时时借镜,到处都可觉悟,何患不能有恒?

  诸同学!禅宗现在正是回光返照的时候,而禅密兼修,也是有时间性的,花只一开,月难再圆,切勿错过此生机会。六字大明,功德无量,已详载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大家若能决心真修,恒久不变,自有不可思议之受用。同学中,曾得不可思议之感应者甚多。须知此等感应,即是诸佛加被。譬如者年父母,仅一独子,忽然逃失,久无音信,一旦从外归家,如何不欢跃爱护?然此父母所以爱护逃归之子者,非仅为其一身有所依怙,盖喜有人继承家业,传嗣接代。诸佛菩萨,对真修人慈悲爱护,亦复如是。但真修人,应当负荷如来家业,宏扬正法,化度众生。然化度众生,首在功德,自己功德不够,眷属尚不能化度,何能化度其他?故儒家云:“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何谓功德?心地无非是功,利他无我是德。心正是功,行正是德。六度万行,是大功德。达摩初祖所谓净智圆妙,体自空寂,是真功德。此等功德,本非容易。然吾人果能真修,既具决心,而又有恒,大雄无畏,慈悲无我,视一切众生,皆未来诸佛,现在活佛,或往劫父母,则我欲仁,斯仁至矣,又何难哉?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