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太虚法师: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1日
来源:   作者:太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虚法师: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

 

  ──在日本佛教青年会讲──

  一、过去到现在的人间,是由精神而进到物质的。总观全球,觉过去时代之人类心理,如中国、日本暨欧西各民族,其视为最可宝贵尊重者,则是道德文化。故西洋在中世纪,则以基督教为共主,而中、日则以周、孔、孟、荀之化,贯澈数千年以为治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至今犹有遗风。其后、则由道德文化而渐移到于重视政治、法律,如法兰西之革命,其目的则在求立法权、参政权,以能公立约法,参预政事,则可享得平等权利也。到现在、更知经济能左右政治,而所争之点遂亦趋重于争财产经济之平均。依此以观,是由道德时代而变为政治、法律时代,又由政治、法律时代而趋于财产经济时代了。是知现代人类精神思想,通同集注于物质的经济财产方面。因物质为不平之发达,贫者怨愤不平,而富者穷奢极欲,供不应求,千方百计亦不能满其欲望,以是阶级争斗杀机遍伏。流弊至此,无有办法!是由精神生活而进到物质生活之路已穷矣!

  二、现在到将来的趋向,是由物质而到精神的:前言人人在物质上均想争得奢侈之享用,而致造成现世之阶级战争,皆是因不能满足其欲望为动机。由是反观之,乃知要想求得身命之安全,当在精神上求而不在物质上求。如近代欧洲大哲倭铿之讲精神生活、及提倡和平弭兵息战之举等,是则精神文化复兴之动机也。人类思想,先既由精神而进到物质,今物质路已走穷,穷则变,变乃通,故又须由物质生活而进到精神生活。然当此交替转换之际,能回翔盘旋其间者,厥惟佛法。

  三、佛教为现在到将来之枢纽:考西洋文化,大概多智、勇而少仁慈,东方文化则多仁慈而少智、勇,惟佛法智悲兼大,为东方极慈悲、智巧之文化。又古代西洋虽曾得耶教之博爱,今以其神话不为科学知识相容,为破除迷信者所不齿,威信已失,势难再立!东方之孔、孟虽较完善,而又犯王政之嫌,与今平民主义相违异,是皆不能适应现代人类之思想与欲望。惟佛法慈悲平等,理智圆满,若能由信受佛之理智,容纳佛之慈悲,则人世乃有复生之机。

  四、青年应站在时代之前:大凡人类有青年时代、壮年时代、老年时代;老年为休息时代,壮年为服务时代,惟青年为预备时代;如草木之生芽、开花,正是进取增长的时候,故青年不可退在现代之后,或处在现代之中,而当站在现在的时代前面去。因青年是时代前进的领导者,凡青年的人们,不要为现代环境所笼罩,应看现在趋向将来之要点何在,认清方向,就要向此走去,不要停顿。前已讲明,现在到将来的趋向枢纽,在于佛法;诸君既为佛教的青年,那末就要大家充分受佛的教化,以慈悲充足、智慧圆满的精神来转移时代,勿为现时之环境所困!

  五、佛化青年乃足为时代前驱者:佛化的青年,就是全世界人类进步之总指挥及先导者。那末、这个要死不活的世界,非有悲智充满之佛化青年为引导,不会有生机的。青年诸君就是破晓之阳光,昏夜之警钟,将来之救世主。今天观贵会成立,我已从无限欢喜中发生无量之希望。

  六、今后佛教之青年应走的两条路:甲、现实主义:旧来佛教徒之习惯,大概图清闲而不做事,对于现实社会之文化、教育、政治等事业,一概放弃而不肯为。现在青年的佛教徒,应该反是。我们要充满佛化的慈悲、智慧,加入群众社会活动,加入人类实际生活,此种活动,即是佛法不离世间法之义。要使世间中皆充满了佛之慈悲、智慧,亦即变世法为佛法。

  乙、精进主义:学佛的人,无论作甚么事,皆是为普利人生的。未学佛的人,凡一举动,大概总是为己,或为宗、为族、为一部分而已。学佛人凡所作为,以圆满的智慧、充足的慈悲,观全世界人如一,必为之兴利除弊,使全人类皆得安乐。如此奋勇精进行去,方是佛教的青年。临末、祝诸君为真正之佛化青年,来为世界青年之领导者!(晤一记)(见海刊八卷四五期合刊)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