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宣化上人:大悲咒句解 37、室那室那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2日
来源:   作者:宣化上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宣化上人:大悲咒句解 37、室那室那

 

  〖 经文 〗

  室那室那

  〖 释义 〗

  “室那室那”: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叫“大智慧”,又叫“弘誓愿”。

  这个大智慧,就是四十二手眼中的宝镜手眼。宝镜,也就譬喻佛的大院镜智;佛的大圆镜智,也就好像宝镜手一样。所以翻译过来的意思,叫大智慧,又叫弘誓愿;这“弘”,也是大。

  什么是大智慧?众生所打的妄想,它没有了。它除非不想,想,就是由智慧发出来的想,是真正般若的智慧。般若智是一种大光明智,一种大光明。怎么会有大光明?就因为你有真正的智慧。我们人若有真智慧,就有光明;若愚痴的人,他就黑暗。光明就是阳光,黑暗就是阴气。为什么你愚痴了呢?因为你阴气太胜了。为什么你那么聪明呢?就因为你阳光胜。所以这大智慧,就不像一般人那种思想,它能明辨是非,不要去问人,自己一见就知道:“啊,这样是不对的,那样是对的。”不对的路,他就不走了;对的路,他就向前去、修行去。

  修行首先要有大智慧;有大智慧,才能明辨是非,知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你不能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事情,你还偏偏要做。你明明知道犯戒了,你还偏偏要试试看犯了没犯;这就是最愚痴,没有智慧了。你自己说:“不是!我有智慧;不过就是这个时间做错了嘛!”你这一个时间做错了,那就是愚痴,就是没有智慧;有大智慧的人,没有颠倒想。所以阿难才说“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这个亿劫不是一劫、二劫、三劫、五劫,或者一百劫、一千劫、一万劫;是说不出多少个大劫了。

  我们心里为什么这么多的妄想?前一个妄想减了,后一个妄想又生出来;后一个妄想减了,下一个妄想又跟着来,就好像水波浪似的。海里的波浪,就是人的妄想;我们人的妄想,也就是大海里的波浪。你看大海,你认为它是个死物,是不是?那个大海,没有出去我们众生的心,都在众生心里头。你看海里的波浪,没有停息的;我们人的妄想,也就是和波浪是一样。这个过去了,那个又来了;那个来了,另一个又来了。无穷无尽,源源而来;一个跟着一个,一个跟着一个,谁也不落后,都想往前面跑。啊,这是妄想。

  为什么有这种妄想?就因为没有智慧。你要是有智慧了,水波浪也就没有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海里没有淘涌的波浪,就好像人修行得到定力了。这一得到定力,就智慧水现前,一个波浪都没有了,一个妄想也没有了。啊!那时候真是清净,真是一尘不染,万虑皆空;这就是大智慧现前的表现。有大智慧的人,做一切事都成功的;没有大智慧的人,做一切事都失败的,所以智慧是最要紧的。

  什么是愚痴?无明,就是愚痴,愚痴就是无明,你看,无明生出来了,你就不明白。所以往往有一些人做错事,问他:“为什么你要这样做?”他说:“我不知道呢!”啊!这是什么?这就是愚痴没有智慧,无明了。

  但是由无明做出来错事,自己还不承认是无明,“I know!我知道。”知道还错了?你看奇怪吧?这就是愚痴的人啊!没有大圆镜智,也就是没有修宝镜手眼;你若有宝镜手、宝眼,那就不会愚痴了。无论什么来了,魔来魔斩,佛来佛斩;就好像你拿着一把快刀,无论什么东西来,到这个刀刃上就都断了,你不拿嘛!你若拿,一点都不费力的。你不拿,他就轻也是重;你拿起来,它就重也是轻。啊!你若说:“喔,我知道这个智慧剑是不错的,但是很重,我不拿它。”你不拿它就是重;你若一把把这个智慧剑拿起来,一切的境界来了,迎刃而斩,就被这个刀刃解脱了,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啊!所以我常常对你们讲的那一句英文“Everything’s OK”也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是能Everything’s OK,你就没有这个智慧剑,所以你就不能Okay了。你若有智慧剑,什么都没问题了。你看有什么问题?什么都没有问题。这就是妙处。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依报、正报,都没出我们现前的这一念心。什么叫依报?山河大地、房廊屋舍,就叫依报。什么是正报?我们的身体就是正报,正在这儿受果报。你若明白了,也就是没有无明了;没有无明,也就是有大智慧。就好像镜子似的,“物来则映”,什么影像来了,它就现出来;“物去则净”,一切的影像境界去了,它就没有了,它不存的。

  所以有智慧的人,有什么境界来了,他顺着这个境界;;处理完了以后,他自己心里不存了。虽然不存,可是常现;虽然常现,而又不存。不是像我们一般没有智慧的人,有一件事情来,用一点脑筋,特别注意记一记这件事,或者念多几遍。好像今天讲的“伊酰移酰,室那室那“,念一遍记不住,念二遍、三遍,念几百遍“室那、室那、室那、室那”,喔!记住了,这个是勉强的。那个不勉强的,本来他一见就记住了,再不会忘了,这叫过目不忘。为什么过目不忘呢?它就像镜子似的。

  有智慧的人,不会有嗔心,不会有痴心,不会有慢心,不会有疑心了。为什么呢?这都是唯心所现嘛!在心里头本有的东西,无论它是好,也没有问题;坏,也没有问题,一切都没有问题。

  可是这个境界,说得是很容易,做的时候,也是要用一点功夫,才可以得到。这种境地,若没有功夫的人,就这么说:“我也可以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了。”外面没有问题,里边问题发生了——你里边自己和自己就会打架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很少的。

  又者,若说那个人是很有智慧的,这又要知道,有的是时间智慧,有的是出世智慧。世间智慧,就是世智辩聪;他能言善辩,没有道理,他也讲得很有道理。没有知识的人一听;“喔!他讲得是有道理,是不错的,他所讲的,很好的。”其实,若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会受他的愚弄。他所讲愚痴的道理,就不会把你愚痴住;这叫“阳中有阴”,智慧里头有愚痴。那么有的阴中也有阳,愚痴里边也有智慧。好像那个人,你看他也不多说话,也很普通的一个人,但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正当的;看他很愚痴、很笨的,可是他做出的事情,都很合乎道理。有很多这样子的,所以你观察人,就看你有没有真正的智慧。你有真正智慧,就不会受人愚弄;若没有真正智慧,就会被人所愚弄智慧是这样的,其余的也是这样子。

  智慧和愚痴,有一种连带的关系。你愚痴没有了,就是智慧;智慧要是没有了,也就是愚痴。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怎么样讲呢?智慧和愚痴是一个,你会用就是智慧;不会用就是愚痴。好像本来有这个智慧剑,你拿起来就是智慧了,放下就是愚痴了。不是两个,是一个。所以你不要说:“把智慧找着了,把愚痴赶走了它。”不是的,就是一变。你这个手,手心就是智慧,手背就是愚痴。你若用手背拿东西,拿不着的。你看,你用手背来抓东西,抓不起来;你用手心这么一抓,就拿起东西来了。拿不起来东西,这是愚痴;拿起来,这是智慧。

  谁都会用这个手,智慧也是这样子的;它是一个,但是两边,看你用那一边。现在明白了没有?有一个人就说:“这回我可明白佛法了,这个wisdom(智慧)和愚痴,就是手。”哈,这用错了!我这是比喻为手,你不要以为智慧和愚痴就是手;好像以指见月,你不要以为手指头就是月亮。

  现在讲大智和弘誓。弘,也是大;誓,是誓愿,就是我发誓愿,想要做什么。好像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以前,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个大誓愿,这是阿弥陀佛的大誓愿。

  普贤菩萨就发了十大愿王说:我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观音菩萨也发了很多愿,其余的祖师,也都发了很多愿;我们现在学佛法,也都应该每一个人发自己的愿。我对你们讲一讲,不过发不发在你们自己;这个愿,不是我逼着你们发的,是要你们自己发。因为你们不懂,我来提倡一下。

  你的愿发得越大越好;你愿力越大,成佛也成得大。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度众生,愿愿都是庄严国土。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在因地——现在还没成佛,都是在因地——我们都应该发愿。每一个人可以把你的愿写出来,你发多少愿,要写得详详细细的;不要马马虎虎,囫囵吞枣,就这么说:我发愿度众生。怎样度法?你就一天到晚,这么又想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去度自己身体的众生;这是不可以的。你要详详细细,说你发什么愿?将来怎样子,现在怎样子?过去的,或者有用功、没有用功,有修行、没有修行,那我不管它了;就问你将来要怎样做?你发的愿越大,你将来的果位也是大的。你不要发的愿力,立到那个汗毛梢上——在那汗毛梢上,发一个大愿力。

  前面讲的“室那室那”,就叫大智弘誓。什么叫弘誓呢?弘,也是个大;誓,就是誓愿。所以我们人人学佛法,必须要发一个誓愿;这个誓愿是很要紧的。我们修道人要是没有一个誓愿,就好像你不知道这一条路怎样去行,也没有向导,所以你走的道路不知道对不对;你要是有誓愿了,就好像有了向导一样。就好像我们旅行,有一个人带着你到各处去,介绍你所有当地的情形;这个向导,就是譬如你的愿。

  为什么诸佛菩萨修道的时候,都要发愿呢?也就是你有愿,然后就有行为。所以地藏菩萨在因地发种种的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你看他这种愿力,多么伟大!所以我们现在学佛法,也都应该发一个愿;你们每一个人愿意做什么,就不妨发一个愿。

返回目录

----------------------------------------------------------------------------------------------------------------

更多宣化上人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