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真禅法师:百丈禅风千古传——曹溪禅之三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5日
来源:   作者:真禅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真禅法师:百丈禅风千古传——曹溪禅之三

 

  今天向各位介绍一位唐朝的百丈怀海禅师。百丈禅师在少年时代时,有一天,其母亲带他到庙里拜佛。他指着佛像问:“此为谁?”其母亲说:“是佛。”百丈说:“面目与常人无异,我今後亦当作佛。”

  後来百丈在马祖门下参学,果真实现了他的初志。上面这段因缘告诉我们,佛法是以信为基础,只要坚信众生都能作佛,与佛并无区别,由此发愿修行,定能克期必办。

  百丈禅师继承祖业,开创了一代新的禅风,其禅学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佛性本具,不假外求

  百丈认为众生心性本来圆满成就,所谓众生,是因为被烦恼系缚。若离妄想,与诸佛无异。他的修行法门,源于马祖道一。

  百丈随马祖参学多年。一天,百丈与马祖在寺外,看见一鲜野鸭子掠空而过。马祖间道:“那是什么?”百丈说:“野鸭子。”马祖问:“哪里去了?”百丈答道:“飞过去了。”马祖听后,扭百丈鼻子,百丈负痛大叫。马祖说:“不是飞过去了吗?”百丈言下大悟。

  野鸭子是百丈当前妄念,被马祖一扭鼻子,此念顿时被打杀。妄念息时,真如即现。马祖不失时机地提醒百丈“不是飞过去了吗?”百丈也不负师望,直下承担。

  师徒间的一唱一酬,开示我们,妄心本来不离自性,妄心寂灭,就是真如,关键在于敢不敢承担。

  後来百丈常用这一手段提携门下弟子。他每逢说法下堂,大众离去之时,忽然呼唤大众,待大家回头时,便问:“是什么?”希望学人能在此一瞬间转过身来。

  百丈认为“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所谓佛就是处一切时都无所求,无论是什么境界於心不动。“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扫荡一切。只要息却狂心,即归自家本性,自家本性就是佛,个个现成不假造作。若迷失自性,起心觅佛,就是心外求佛,无有归期。

  大安禅师一天拜访百丈,作礼而问:“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说:“大似骑牛觅牛。”

  这就是一个心佛求外的典型例子。大安此时不识自家佛,却向百丈讨个佛,“大似骑牛觅牛”,终不可得。只要息下觅心,佛即不求可得。若能识得自性本来无染,诸法本无自性,从不自生。只要离诸攀缘心,就能显露自性,“奴人骑牛回家”。因此,我们说妄念本空,无须更新。佛性本具,无须再求。

  二、农禅并重,寓禅於劳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百丈继马祖以後,将参禅与生活劳动相结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制度。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劳动,把参禅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劳动中参禅·要求学人在搬柴运水中求解脱。他经常於日常生活中指点弟子,亲自带头参加劳动。学人为了爱护他,一天将他的锄头藏了起来,百丈寻找了许多时候,没有找到。於是三天不吃饭,来表示要坚持执行自己订立的制度。

  有不少学人在劳动中得到受益。如有一天在锄地完工时,听到敲鼓声,某僧便将锄头往肩上一扛,大笑而归。百丈见了赞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这位学人在劳动中不忘参禅,闻鼓声起,顿观音声无常本空,自性本寂不为所夺,直趋如来无上法门?在生活中得大受用。

  百丈的教学不拘一格,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灵活多样。鸿仰宗灵佑禅师参谒百丈。百丈对灵祐说:“汝拨炉中有火否?”灵祐拨了一下说:“没火。”百丈亲自下座去拨,拨到深处,拨出了一点火。举着给灵佑看,说:“此不是火?”以灯传灯,灯灯无碍;以心印心,心心相印。百丈举火示灵佑,促成灵佑反观自性,了无一物可得,言下有悟,不虚师徒相见一场。

  百丈提倡农禅并重,在在处处都是禅。使参禅者在具体的生活中得到受用,得到磨炼。因此,门下人才辈出,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农禅并重的强大生命力。

  三、不昧因果,事理无二

  参禅悟道後,不能废弃事相,还要广修六度,广作佛事,坚信因果,严谨不怠。  一味谈空,不讲因果,便是邪魔外道。

  百丈一天说法圆满,大众退去,唯有一位老者不肯离去,百丈问曰:“你是什么人?站在这里干什麽?”那位老者回答:“在下是只狐狸,因为过去古佛在世时,我出家在这里闻法、修行。一天,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因此,五百世来我一直堕落成狐狸身。如今在此闻法,请禅师慈悲为我解脱狐狸身。”百丈说:“请问吧”。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百丈说:“不昧因果!”老者言下大悟,作礼而退,从此解脱了狐狸身。“不落”与“不昧”,竟一字之差,却相隔千里,要做五百世的狐狸,实在可悲。我们参禅修心,既不能昧理,也不可废事,如果大肆谈空,废弃事相,不讲因果。必定与道相背,这就是野狐禅,终究不得解脱。

  我们不能破坏世间差别相,世间诸相虽是虚幻,但应自性而能显现,离自心性,别无一法。破坏世间相就是抹煞自心佛性。如是因即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仅是约事而言,也是约理而言。谈理不废事,处事不昧理,理应事而彰,事应理而显,这就是祖师禅,希望诸上善人,莫少福德因缘,成就无上菩提。

  上面拈起百丈禅几则公案,诸上座会麽真,百尺竿头再进步,十方刹土现金身,大家善自珍重!

  一九八八年三月四日

-----------------------------------------------------------------------------------------------------------------

更多真禅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