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太虚法师:纪念佛诞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1日
来源:   作者:太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太虚法师:纪念佛诞的意义

 

  ──十二年四月在中华大学讲──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二九五0年的诞期纪念日。我今天所讲的,就是这个题目。我们必须先晓得了什么是佛,他是如何来的,然后我们方可以晓得今天的纪念是甚么一回事。

  甚么叫做佛?佛就是觉者的意义;浅言之,就是一个极明白的人,已经大醒了的人。佛字乃简称,梵语佛陀,就是无上正遍觉者的意义。佛的体是甚么?就是我们各人及一切世界万物所共同的本体,此本体亦即是各人如如常觉的真性。若有人能完全通达此体性者,此人当即是佛,若迷此体性,即名众生。但我们众生虽是迷了我们的体性,然我们的本体真性,仍是现成的、完全的,无有些子的伤损,丝毫的减缺。这个本体真性,佛经中亦称之为如来法身。这个法身,在于佛就谓之法身佛。诸君应知佛体即你我共同之本体真性,我们若能因今天的佛诞纪念唤醒了自己的本性,则今天的佛诞纪念,不但是释尊的纪念,也就是你我自己的纪念了!

  上来所说你我与佛同体,不过是说得这法身佛的理。而诸君对于如来法身的真相,实在一点也未有梦见,所以佛经上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诸君虽已悟得此理,如不修证,则诸君虽与佛同体,而诸君仍是众生。诸君应知释尊之所以称为佛者,非天帝所赠封之名,亦非人民所共举共赞之号,乃由他先悟了法身的理,继修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祇劫,乃至亲证了这法身的完全真相,得了大觉圆满的果,故名之为佛。虽说他的体是你我所共同的,然而他的这个由修得来的大觉圆满果,则是他与阿弥陀佛等所独有的,你我尚未能有的。这个不共大觉果,佛经上名之为报身佛。

  上来虽说佛的体就是我们及一切世界的体性。然而这所谓一切,实在不是你我的见闻觉知可以完全晓得的;因为、一切的世界实在太大,而你我见闻觉知所及的境界实在太狭。虽说在明白了的人,见之无处不是,然在我们这些久迷的人,实在远求之于千里也不可得,不但求之而不可得,且愈求之则愈远。所以、这佛的法身,不是我们的言说所可表诠的,既非言说所可表诠,如何我们今天又能来为他开大会做纪念呢?况且论到佛的报身,那我们更无可纪念,无从纪念了!因为、他那大悲、大愿、大功德所成的大觉果,是不共于我们的,也不是我们的思想所可缘得到的,既然思想尚缘不到,那如何又有我们今天的这佛诞纪念大会呢?诸君应知佛的法身、报身,皆非言说所能诠,思想所能缘的,故于此二者,皆不可纪念,亦无从纪念。而所以有此纪念会者,实因为有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的原故。所谓佛的应化身者,即如所谓二九五0年前,有一佛降生印度之迦毗罗城,其名曰释迦牟尼,其父名净饭王,其母名摩耶夫人,其幼名悉达多,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涅槃。其应化世间之迹,如名人家族等,皆当时人之所目击,于后世亦有传闻可凭,经史可考。所以我说惟应化于人世所示现之生灭身可有纪念。释迦生于四月八日,所以我们今天就为他做诞期的纪念。

  上来虽明纪念会之来由,但是诸佛以何因缘而应化于众生中呢?这个因缘有二:一、由诸佛本愿慈悲度生,复见众生之所以升沉于苦海之中者,皆由于不认识其自己的本体法界的实相,而于境界上妄计有人我、苦药、好丑的原故;若得大力者指导之,即可使之自证本体,出离苦海。以是因缘故,诸佛乘其大悲之本愿,运其大智之万能,遂来应化于我们众生类中,所以我们称佛,应称之为大悲救世者。二、由于共业所感。所谓共业所感者,例如现今中国之所以大乱及生民涂炭而不聊生者,皆由于国人肆纵其贪嗔之念,作种种恶业的原故。假使中国人人皆具有道德,皆作善业,亦何至变成现今的中国呢!诸君应知众生之所以有佛应化其中者,实由于大多数众生之共同善业所感,所谓诸佛之报身,犹如月光,众生共同之作业,犹如水波,月虽常照于水,但必随水之清浊有无而隐现其影。诸佛度众生之悲愿,虽恒古不易,刹那常存,但亦必随众生善业之深浅,善根之厚薄,示现隐没。诸君于此若能明了,即是悟得应化之真理,应化之真理若明,即可由之而悟入法身之实相,证得报身之实果。我于此就敢对大家说:我们于世界上的一切,惟佛乃有真正的价值,足以为吾人之所纪念。因为、那些世间人的种种的救济方法及救济的事实,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久是不能使我们出离这苦海,使我们得大自在的。诸君细心想想:梦中人如何能唤醒梦中人!所以我说有真正的价值,足以为吾人所纪念者,惟是已觉大觉的佛。我们今日因纪念此已觉大觉的佛,若能从睡梦中念念自求其醒觉,乃不虚此佛诞纪念之一举。

(陈维东记)(见海刊四卷七期)

(附注)原题“二九五0年佛诞纪念大会太虚法师在中华大学演讲说词”;演说集作“佛诞纪念会在中华大学之演讲”,今改题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