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济群法师:佛教的民主管理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5日
来源:   作者:济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济群法师:佛教的民主管理

 

  佛陀入灭时,没有把僧团交付给某个弟子,而是建立了一套民主议会制。在印度传统的僧团中,虽以上座、维那、寺主三纲为核心管理层,但僧团大事都是由僧众共同表决,根据大众意见做出决定。这种僧事僧断的管理体制,是建立在佛教特有的哲学思想上,也是对无我、平等的具体实践。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偏向人治,强调方丈的权威性。但在以往的传统丛林中,方丈负责的主要是领众修行和道德教化,具体事务则由监院和班首组成的行政系统执行,彼此能够分担并相互监督。发展至今,方丈已开始出现集权制的倾向。在一个寺院中,经常事无巨细都要方丈拍板定夺。这样的话,无论对个人修行还是僧团发展都已形成一定弊端。有些人一生都在管庙,几十年下来,不知不觉中就会对此形成串习,把人生价值安置在这些角色之上,把修行目标建立在这些地位之上。到最后,不管已经不再适应,甚至会因此产生失落感,就像社会上的退休综合症那样,严重干扰内心的平衡和平静。

  因为角色很容易成为凡夫心的支撑点——认定我是方丈,我是法师——然后把这些身份执以为我,不断加以关注,加以重视,最后形成贪著,走到哪里都会有牵挂,都会放不下。本来,参与管理也是发菩提心、自利利他的修行功课,但若定位不准,反而会使这个身份成为解脱的巨大障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某个身份的认定和执著,也容易使之成为追逐目标,从而引发纷争,引发贪嗔之心。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当今教界屡见不鲜。其结果,就是把修行变成修“我”,把道场染污为名利场。所以,出家人不宜长期固定于某个身份或职位,而要定期轮换,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身份的执著,另一方面,则能保障定期静修的时间。

  我们发心解脱,就必须配合与之相应的生活。否则,可能每天都在制造贪著——对身份的贪著,对地位的贪著,对住处的贪著,对人际关系的贪著。所有这些贪著,正是凡夫不得解脱的根源所在。

  所以,我们必须领会佛陀制戒的精神,依律建立一种如法的生活,清净的生活。如果我们没有被戒定慧改造过,不论出家多少年,也不论在教界是什么身份,其实还是标准的俗人。因为你的内在仍是凡夫心,你的生命品质还是依然故我。虽然显现的是出家形象,参与的是佛教事业,那只能说明在你的生活增加了一点佛教色彩,或者说,增加了一点佛教的包装。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

----------------------------------------------------------------------------------------------------------------

更多济群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