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宗简介:中观宗 第九节 十喻
中观宗简介:中观宗 第九节 十喻
第九节 十 喻
中观宗的宗旨是要依二谛和八不的言教用二智来观察实相,遵循一乘的道路而达到涅槃境界。运用二智并不能有先后次第而是要对于一念之中二谛并观。所以《金刚经》最后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摩诃般若经》卷一中也说:“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达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这六喻、十喻便是中观宗明心的要道,人观的要门。
如何说明诸法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古代印度常有幻师,能用幻术幻作车马人木等事。虽无实体而有色可见有声可闻。世间诸法也如此。是空,不坚固,属于因缘,无有自在,不能久住的。但凡夫于中生种种烦恼,由于烦恼因缘造身口业,由身口业因缘受于后身,由身因缘受苦受乐;而其实并无有烦恼,也无身口业,也无受苦乐者。
阳炎是在沙漠地带,由于日光和风鼓动尘土,人由远望如同波动以为是水。如若趣到近处实是沙土。凡夫在生死之中(譬如沙漠地带)由于烦恼(譬如日光)和邪妄忆念(譬如风)鼓动行业(譬如尘土)见男女等相(譬如水相)。若能得观诸法实相,了知无我,知诸法空(譬如行到近处),则一切虚诳妄想尽皆除灭(譬如只见旱土)。
月在虚空之中而影现众水。诸法实相在如、法性、实际中,如月在空中;而在凡夫心中却现有我我所相等,如影现众水。小儿看见水中月影,不知是影,欢笑捞取,大人却从旁非笑之。凡夫以有我见使,见有人我和种种法,欢喜取著男女等相,得道圣人却非笑之。
虚空不是可见之法,但由于远望,见其缥色。世间诸法也如此,空无所有,凡夫远离实智,弃舍实相而见有男女屋舍城郭等相。又虚空当永远是清净的,而因为被阴霾所翳,成为不净,世间诸法也如是,性常清净,而凡夫因为被贪嗔等烦恼所翳,成为不净。又虚空无始、无中、无后,有名而无实;世间一切法也如此。所以是观诸法如虚空。
响是空谷回声,无有作者。世间诸法也是如此,无有作者。
犍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本不是城市而人心想以为城市,但可眼见而无实。世间诸法也如此,本不是身(物质),也不是心(精神),而凡夫想以为是身、是心,于空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见有我和一切法,起贪嗔心,四方追求,颠倒欺诳,穷极懊恼。如能知其无实无我,一切颠倒愿求便息。
梦中所思,无有实事而以为实。醒觉以后知其无实而还自笑。凡夫也如此,由于无明烦恼所眠,无有实事而生喜生嗔生怖生着。得道觉悟以后,自知其无实而还自笑。
影但可见而不可捉。世间诸法亦如此,虽可见、可闻、可觉、可知而实不可得。又影映光则现,不映便无影。如是由于烦恼遮真见光,便有我相、法相影现。
镜中像不由镜作,因为无物时镜中便无像;也不由物作,因为有物无镜便无有像;也非执镜的人所作,因为无物无镜便无像;也不是自然而有像,因为要有镜有物相对才有像;也不是无因而有像,因为无镜无物便无像。世间诸法也如是,既非自生,也非他生,也非共生,也非无因无缘而生。只是缘生而无自性。如镜中像实空,不生不灭,而诳惑凡夫耳目。
化是神通变化。变化所生法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清净无染。世间诸法也如此,生时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去,如、法性、实际,自然常净。化事随于化心,虽空而能令人生忧生喜;世间诸法亦如此,属于因缘,不得自在,虽空而能令众生生贪嗔痴等。
修学中观的或三论宗的,如能经常用此十喻来体验当前的事物和检照自己的认识,自然可以逐渐会通实相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