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智海法师:安居讲法第四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3日
来源:   作者: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海法师:安居讲法第四讲

 

  “一念”有多解:一是极短促的时刻。能起信心,能起欢喜心。《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之一刹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注》上曰:“百一生灭名为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 极为短促的一念念佛也是功德无量,“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句南无佛是将来成道的佛因。古时候有个公案,在解放前,大庙里第到四月初八都要晒佛经。把藏经楼上的佛经拿下来晒。有一农户的牛去吃了法华经的上半部分。所以下一生的时候投生为人,出了家,法华经的上半部分他是不用法师给他讲他就倒背如流。还有一个酒鬼来寺院想出家,舍利佛用神通观察到他没有一点善根,不收他。最后这个人非常伤心要离开这个寺院,刚好遇见释迦牟尼佛回来了。他又给释迦牟尼佛说我要出家。释迦牟尼佛就把他收下了。舍利佛、阿难他们就有意见了,说这个人一点善根都没有,你怎么收他出家。释迦牟尼佛说你们的神通只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内。这个人在八万大劫以前发了大愿说哪怕我做一天出家人也好。今天他因为酒醉跑来出家,释迦牟尼佛把他收了。我们今天来看不可思议。收了他在寺庙里住了一天,酒醒了他又要还俗。释迦牟尼佛说好,你走吧,你只有一天的因缘。做了一天的和尚,这个因缘也不是个小因缘。等了八万个大劫才能成就这出一天出家的因缘。所以说不一定是住在寺庙里的才有善根,不一定今天出了家了才有善根。很多人在这时间当中他跟佛的缘分有深有浅,有的做了几年的和尚他回去,有的做了几年居士不做了,他跟佛法只有这么长的因缘。今天出了家做了一天出家人,说不定他以后想起来,我酒醉了,我出一天家,释迦牟尼佛都成就我,释迦牟尼佛就是好,他就有欢喜心,对佛法的信相心就升起来了。所以我们今天哪怕是人家进寺庙非常短暂的时间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也要赞叹。我到河北去,那个法师把我拉上到城里去转一圈,他说这里的出家人很少,所以念一个阿弥陀佛的时间都没有,见到这个和尚哪怕是嘲笑也要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看到和尚念一句阿弥陀佛,嘻笑的心也种了善根了。让大家能念一句阿弥陀佛也种点善根嘛。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有的人他要出家,出家长远就更好,他说如果出家不长久怎么办?不长久也有功德,哪怕你是在佛法中犯戒,你也跟佛结下缘了,将来你因为犯戒堕落恶道,受完了,还因为你今天在佛法中出家,有这个缘份,还能加持你。我们有信心愿心,不依念多少,我们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信愿心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宝贵的根本条件。第二个“一念”就是思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完这六个字称为一念。观想阿弥陀佛一次,也称为一念。还有的一念是什么,就是对佛的圆满智慧一次,能够把佛的这种全体智慧。像阿弥陀佛所得善果成就的三身四智,我们能念一次与他相应,相应即称为一念。不相应你还是二念,要相应了才是一念。我们在世间上这些全放下了,只留一念与阿弥陀佛的生生世世相应,这也叫一念。这一念就念得深了,所以说我们的信心一信不二信,愿心一愿不二愿。我们信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这个信心,其他邪道不信的,这就叫一念。愿心,我现在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意成就佛道,成佛的大愿为究竟大愿。这个一念要求我们要有正定。要与佛的智慧相应。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一念,那往生就没问题了。第三种是究竟为因,什么叫是究竟呢?现在我在娑婆世界念佛,佛我不二。二一念念到二而不二,容合为一。这样是究竟。自己行住坐卧都是念佛,没有别的念头。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没有人能影响他。我们念佛是一心不乱,烦恼不显,希望分别心不再显前。那我们自心就只有念佛的念头,才是究竟。第四种一念就是我们凡夫的信心与佛的三身四智能够一念相应,就称为一念。所以说这种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哪怕是一念相应,我们往生这种事业也能成就。所以我们要有信心。现在凡夫不能念到一心不乱,但你具备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随其能力来念。你有多少能力你就发挥多少能力。这样也叫一念。所以说我们现在有时间就来念佛。把这样念佛的时间慢慢地把这种念头打成片。开始可以散心念佛,慢慢自己给自己规定功课。到最后起心动念都可以念佛,把念头与念头之间能放在一起,中间没有烦恼心。于是我们积累一生的时间,念佛能达到一心不乱,相续不间断。所以往生品位,以念佛的功力深浅来决定。往生的品位高下要看你修行的因行,功夫念得怎样。哪怕是你最低层次的功夫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究竟成佛,一定能证得不退转,一生成办佛果。一念念佛的心功德不可思议,至心回向,至心就是至诚恳切的心。真心实意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时有闲暇功夫的时候他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病了他又怕,他怕死。你看他七、八十岁了,你祝他早日往生,他说师父你咒我吗?你看我健康的,你叫我早点死。平时念佛念到今天不知道往生是好处,以为是死掉就算了,误会师父的心。他平时健康的时候你叫他往生,好往生。到临命终的时候你叫他往生,他不愿意了。他愿意跟家人在一起,他不愿往生。可以说不是一种真实发愿往生。所以至诚恳切的心是真实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在史书里面,晋书里记录了王家的传记,他修仙。人家来拜见他,如果拜见的心非常至诚恳切他就出来。如果拜见的心不至诚恳切那他就隐身不见。所以道教的经典里也强调自心朝礼,要用至诚恳切的心,三尊才能显现。我们今天也强调这种至诚恳切的心。这种心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念佛至诚恳切非常重要。你念佛要观想尽虚空遍法界的生死有情都在受苦。在娑婆世界生死轮回的苦海里有许多众生父母在水深火热中,我们看到这些父母受苦我们至诚恳切想救他,我们没有办法,求阿弥陀佛救度。我自己没有能力救度自己的父母,恳求阿弥陀佛来救度,以这种心来念佛,至诚恳切能激励起来。你不要把自己的苦海忘掉了,所以至诚恳切心要把自己的苦要牢记。要知道阿弥陀佛现在念念救度于我们,而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至诚恳切的心就救不了。第五种心就是回向发愿心。我们要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回向的修行非常重要,平时大家不知道回向了。你看世间上做什么,最后不总结,那就非常差劲。修行的人最初要注意三皈依,发愿,最后要回向。回向是所有修行法门当中非常重要的。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就有回向法门。什么叫回向呢?回是回转,想是趋向。我在世间上做任何事情,你的目标是什么?有这种目标,你说你在世间上拿着一个箭,把弓拉满了,没有标的,你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当你没有目标,我们自己一切的行为是非常盲目的。人生有目标,那就不一样。我们念佛的目标是什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我在平时所做的一切事情,我都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回向心。要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而趋向于我们所希望的地方就是回向。我们平时希望布施自己的善根功德与他人。这叫回自向他,那是回向给众生。自己修行不仅是为自己,我为普天下的所有众生,这个发心非常重要。汉地和藏地的老婆婆修行有很大的区别。藏地的人他回向给所有受苦的人。我们汉地的人,你问他为什么上庙,他回向自己家庭快乐,自己能升官发财,自己儿孙能考中大学,这是他自己的愿望,只是围绕自己一家人在转,还是自私自利心,心发得非常小,仅仅是自己。他没有为普天下的众生。他的功德就千差万别。比如说你今天发愿做一件事情,你仅是为自己,这种功德只在你一个人身上得到。你把这种好处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那所有众生都能得到。就因为你这种发心,你自己的功德原来是一个的功德,这种发心,就大了。大心就有大的福报,你为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有无量无边的福报。你看这两者哪个功德大呢?发尽虚空遍法界为普天下的众生,这种心发得大。说他为什么只是为自己呢?怎么只想到为自己好,这是众生在执著中养成的习惯。其实人与法界是不二的,每个人的心都是比天还大,比虚空还大,那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喜欢这种,当一执着的时候由无明产生自我,于是那种广大的心就慢慢变小了。在道德经里讲到一个故事,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虚空好大,他住得不安稳,他就把自己圈起来,把房顶盖上,于是成为一个家。我们的家把自己画地为牢圈起来。在无有边的当中,人由于自己的执着,而没有边际的虚空就成为没有边际的房屋。很大的虚空化成一个又一个的房间,房间是小的虚空,跟外面的大虚空没有分别。因为你把他圈起来了,在无分别的过程中分别了。你的房子不打开,气味不好,天地不宽广。所以我们现在学佛的人能觉悟自他不二,众生和我是不二不别的。佛就讲这个道理,所以强调舍己为人。我们时刻抓住自己的利益不放,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伤众生,造恶业。我们伤害众生,众生就反过来伤害我们。那我们自己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满足。明白自他不二的根本道理了,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因为我们这个人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所以我们今天在回向法门当中把善根功德回向给众生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把我执放下了,在回向给众生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在学习发大心。在发大心的过程当中呢,不自私自利,这也叫回自向他。以自己的功德希望他人也能成就佛果,在因地当中修行为成佛。有的人念念之间都要注意这段时间加紧工作,有买房屋的心,挣钱的时候很专心一致。我们学佛呢,把世间上的目的要上升到最高最圆满的利益,完全圆满总持都能得到,出世间的利益包括了世间上的利益都能得到。成佛有什么佛,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人家不用钱了,西方极乐世界遍地是黄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往生了都是大丈夫相。我们的心要回向于成佛,回向究竟出世间的大利益。这个回向在许多的佛经当中都有解释。回向是什么,是把自己的善法功德来回转有所趋向。修行是有目标的,在回向于自己所希望的目标。回向是什么,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转布施给众生。自己有功德,你要和众生分享,不自私自利。我与众生一体,不自私保守。现在世间上的人一听,就因为我有别人没有我才找钱,我的都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拥有了,我还挣什么钱呢。你不知道在钱中成就了自私自利将来会吃苦。你找钱来就希望离苦得乐,所以有钱还要知道怎么花钱。在你追求到的钱财要布施,布施则得大富贵报。你布施了你的钱财将来会越来越多,往往悭贪不舍的人他的钱是越来越少,越大方也越有。所以说要把自己的功德回转布施给众生。让这些功德加倍众生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来见无量寿佛,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向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很多没有这种回向发愿心。他皈依了,他不教化周围的人,他只知道自己皈依,他只知道自己修行,不知道劝周围的人修行。于是他的麻烦就来了。在家里他皈依了,他要吃素,要修行。其他的人要吃肉,不修行。周围的众生就要给你制造问题就是你有好处你不与他分享,他也忌妒,他要给你提难题问题,他是为了提醒你不要忘了我。对执的方法就是要发大菩提心,你要让他也修行。你要发大菩提心,不仅是自己皈依,也要让周围的同修皈依,不仅是自己修行,也要让周围的人修行,大家一起共修,要建立这样的共识。我们就说,天主教,基督教,一个人皈依,一个要发展二十个教徒。你看人家现在发展得很迅速,人家有这种使命。我们今天佛教徒没有这种使命感,往往是在等待缘份。什么叫有缘,什么叫没缘,这不是由你结定的。有缘无缘都是缘,只要你发心,一发大心有内因就会有外缘。所以你一发心就有缘份。你有功德人家就来找你,你度脱不了他,他来找你干什么。这个时候有众生来求救的时候,要求你度他的时候,这种是好事,你不要把他往外面推。我们现在很多居士就恐惧。你要念佛来度化他,不要恐惧要有回向心。你让他一起念佛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更好吗?这是往生论教我们的回向,共建阿弥陀国。小止观上也给我们说回向。众生没有善法我以善法来布施他。我们把善法布施给众生,希望众生以此来修行菩提大法,修行觉悟智慧。所以这个回向就是大利益回向。什么叫大回向呢,把成佛的大利益回向给众生。没有善法把善法回向给你,没有能力把能力回向给你,你所有的财富太多了。自己发心就是因缘。不发心乃至自己断绝自己的缘份。一个同修打电话说:师父,我们的缘份是不是今天就完了。你认为的问题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你自己在想,自己害自己。不要把这种和三宝联系的缘份切断。我们要主动地来追求这种缘份。以自己的善心来布施给众生。这也叫回向。

  在我们今天这种回向心,有三种内涵。第一个就是至诚恳切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发愿心。在你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心具足就是净土法门的回向心。还给我们列了两种回向。一种是往相回向,以己之功德回施一切众生愿同往生阿弥陀如来之安乐世界也,也就是用自己的功德回转布施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和我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把我们所有的人都度化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种叫还相回向,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愿回来生死稠林而教化一切众生使向净土也。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为了度化众生,自己现在这样发愿回向,面对彼佛阿弥陀,乘愿再来度化众生。你还要回到生死轮回的世界来度化众生,这是大愿力了。好多人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不回来了,大菩萨佛在好的境地里还能发心救度众生。你自己解脱了,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解脱。你要让所有的众生都要成佛。利益众生,叫乘愿再来,这叫还相回向。修行净土法门我们就要有这种回向心。回因向果,回自向它。就是在因地里所有的修行就是为成佛。要追求大菩提果。你出家做的事情为什么?好多人没有为大菩提心,是为得到师父的肯定。师父表扬你一下有什么意思。将来阿弥陀佛表扬你,到最后究竟成佛,十方诸佛表扬你才是最圆满的。所以要把这种心扩大,不要仅仅是为师父表扬你,我们要求诸佛表扬。所以说要回因向果。我们扫地都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成佛,要有这种回向。哪怕你吃一顿饭,乃至你走路都是为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叫一念,没有第二个念头。回因向果,念佛念心,修行修心,所以说佛是自心之佛,佛即是心,回向到这样的理性上。你修行修的是什么?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就是念心。回已向他,把自己念的每一句佛号回向给普天下所有一切众生。你这种一念念佛的功德就不仅是你一个人在念了。所以说你闻法不要只是一个人在那里听。你要观想右肩担父,左肩担母,前面是你的六亲着属,左后边是冤家,右后边是仇家,所有的众生都和我一起,来听经闻法的这种场面。由这一盏灯观想十盏灯,观想尽虚空遍法界的灯。咱们都要有这种观想。你要观想这一盏灯形成无量盏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这光明普照法界。来源于什么修法?你现在听经闻法,法界众生都和你在一块儿修行。一念即具大千世界,这叫回向法门,这叫回向心。有这种回向心来念佛,这种念佛心也非常深刻热烈。所以在〈弥陀疏〉里面,一个是信心,忆佛念佛的心,信心,还有两个字是口里面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内心里面恭敬心。心口如一。所以信、忆、称、敬这四个字要学会。我们今天作忆的授戒持,皈依供养,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我们今天念佛,最重要的是把信心愿心培养起来。念佛的名字,诸佛就能救度我们保护我们。我们心里常忆佛念佛,常恭敬礼拜,不管是我们一早一晚,我们的心来鼓励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修行当中要掌握这种回向心,用这种回向往生,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这里告诉大家了,往生之后还能得到许多的利益,住不退转这个利益很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就不再退转了。我们现在修行怕的就是退转。信心好一点,什么时间能成就呢?进两步退三步,一味地向前进修行才容易成功。自然而然在修道,睡觉当中都在修道,每时每刻都在修道,这样的修行就很快了。住不退转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的保证。你信心不退,修行不退,位置当然不退了。一生承办佛果,非常迅速,这里要注意,虽说给你讲了修行的方法,乃至五种心都给你说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得到这种种好处,不退转,一生成办佛道,这样的好处,除了你诽谤正法不能往生。诽谤正法,对众生这种法身慧命是障碍。你杀害一个人还没有这种诽谤正法的罪过大。你要诽谤正法呢,众生的法身慧命建立不起来了,就艰难。五业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种最重的过错,父母亲对我们的恩德多大?我们不孝顺恭敬,相反我们还杀害自己的父母亲,这种罪过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障碍最大。阿罗汉是破除烦恼的人,圣贤之人,他不再是凡夫,你杀凡夫,他的法身慧命没有开发出来,对世间上的帮助还不是很大。但是这个阿罗汉他开大智慧了,对世间上众生的救护的力量就非常大。你把他杀了要耽误多少众生的修行。第四种是破和合僧。这种僧团和合共住,都是非常和合地在一起。你要在僧团当中搞分裂,你把和合僧团破坏了,这种罪过太大了。你要杀阿罗汉是一个人的力量,你要破和合僧呢?如果不是依靠大家的力量怎样弘扬佛法,所以弘扬佛法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合僧团。没有和合僧团仅仅是个别人对于弘扬佛法没有多大力量,没有多少功用,所以我们强调一种和合的僧团。其间有些人来搞分裂,罪过很大。第五是出佛身血,我们现在不可能和释迦牟尼佛同在一起,但你打坏寺庙、烧经书,相似于这种就是出佛身血。这种罪过障碍自己修行。以这种五业重罪诽谤正法。我们现在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相应不过来。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在那里说西方极乐世界唯心所造。你心里想就有,心里不想就没有。往往这种片面的见解,对于障碍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力量最大。但在〈观经〉上说,五业重罪也可以往生。那是因为人有两种,一种是很久以前就发了大乘的人,造了五业重罪了。有一个国王跟别人联合起来,把父母关起来,想早一点当国王。这也是无间罪,但是他也发心修行,今天遇到缘,造了这样的五业重罪了,有惭悔的心。所以最后国王知道自己错误之后,在佛面前忏悔,佛允许他忏悔。他能够发心求出离,能有至诚恳切的心来忏悔这样的罪,你没有这样的心造了无间重罪就要堕地狱。第二种人自己也不能发心惭悔。乃至能发心忏悔呢,忏悔的心抵不过造罪的心,障碍我们不能往生。所以〈观无量寿经〉是对前面一种人来说的,能够灭除罪过,最后还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就是根据恳切心忏悔你有多少作用。以前给大家讲过一个公案。一个小孩爱发脾气,以后他父亲叫他发一次脾气就钉一颗钉子在门上。慢慢锻炼以后他就不发脾气了。他父亲就叫他把大钉子抽出来,钉子抽出来了以后门上还是留下了许多洞。所以你现在要能把这种大洞要弥补上的话,就像民间有一句话,破镜重圆都有疤痕,不犯错误是最好的。但娑婆世界的众生不犯错误又很难办到,忏悔心要抵过犯错误的心才能改过来。佛教中说命是由自心造就的,也是由自心改过的。你造命的心非常猛烈,杀淫偷盗妄语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是多猛烈,你现在忏悔的时候并不能发这样猛烈的心,你的心力抵不过业力你的命就改不过来。一般人的命是可以算到的,但对于大奸恶的人,对发大菩提心的人这种命他就算不到了。他发的心力非常大,所以改命要发一种非常大的力量。如果不发大的力量就改不过来,这是第一种是针对人所说,众生犯了错误了能忏悔,他还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种人呢,不发大心,造了无间罪要障碍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三种,就是根据他修行来,有的人虽然造了五业重罪,但是他能修十六正观,要深入禅定。修行正观善根,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眉间百好相。也能修行善法,散乱心修行善法,有没有力量呢?力量非常小。没有这种力量灭不了这种罪过你还是不能往生,所以说看你最后忏悔能不能忏悔掉。在你骂人的时候,你做恶的时候,你是唯恐别人不死掉。忏悔的时候的心非常小,你要能五体投地如大山崩,像山倒塌下来一样,很多人不敢。你造罪的时候的猛烈心,咬牙切齿。当你忏悔的时候能不能誓不再造?痛苦流涕。有时候你表面上你还在请别人原谅你,心里还在想怎么整别人。我们自己所做的罪过就不能灭除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众生要用心忏悔。痛苦流涕,如大山崩,没有忏悔不掉的罪业。以后我再也不做这样的恶事情了,发这样的决断心,我们今天有没有想过忏悔?我经常讲,很多同修说:我从来不整人,也不犯戒。那无量劫以来做过多少错事呢?现在你不忏悔罪?所以要忏悔啊。

  净土宗宗义,在以修净土者的心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国土。弥陀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种大愿,除五愿属摄法身、摄净土愿外,其余四十三愿誓愿当来成佛时摄取一切有缘众生。尤其摄众生愿中之念佛往生愿,即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是法藏比丘之本怀,亦乃〈无量寿经〉之宗要。这是净土修行人最殊胜的增上缘,然欲往生净土,则须内因、外缘具足,方可得生。上面教我们怎样修行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有几种障碍。五业重罪,诽谤正法这是最大的障碍。下面要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没有一种差别呢?是不是都一样呢?不一样。所以说他给我们说往生上中下三品。有的人说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了,还要讲什么听闻佛法,发菩提心。他不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还是有一种差别。所以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法门,在修净土,有内因外缘。因就是我们信阿弥陀佛的信心有几分。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至诚恳切愿意往生的心有几分至诚有几分恳切。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开言吐语,你这种修行。外缘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缘,从外缘上说是平等的。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心是一样的,平等的。但是虽然阿弥陀佛是平等的,感应得到的阿弥陀佛的力量。你比如说像这种电来的时候是一样的,你的变压器是多少你能接受多少的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阿弥陀佛的这种电力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我们的信心和愿力不同,所感应得到的阿弥陀佛的力量也不同。一分虔诚感应阿弥陀佛一分,有三分虔诚就感应三分。这是内因外缘,内外接合起来,内外相应,我们修行才能成就。阿弥陀佛的外缘再好也要因我们自心来感应。阿弥陀佛在因为当中发了四十八种大愿,这大愿中,除了五个愿望。其它四十三个愿望都是发愿摄受一切有缘众生。要有缘。佛法如天雨普润,无根之草,天雨也润不了,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有缘?内心不发心就没有缘,所以你发心有缘分,不发心就没有缘分。这种缘分从发心处得,所以说摄取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的根本,建立了我们现前修行最殊胜的一种缘。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修行就很容易成功了。在生死业海当中,就像沱江,你要是不坐船,你不会游泳,你怎么过得了呢?在生死业海当中也是这样,光凭自己的力量,往往我们罪深业障,最后沉入苦海当中。生死轮回没有穷尽,没有办法出离。但如果你要得到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出离生死苦海就非常容易了。所以净土要内因外缘都要具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内因呢,就是我们现前众生发心,这就是修行的内因。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平等的,就剩下我们自己的内因,内因修得怎样到最后往生的净地就怎样。内因呢?

  第一,凡欲往生净土,先须发菩提心。第二,次须发厌离心、欣求心。厌离此世秽土、八苦煎迫、怨憎会聚,欣求净土清净、万福庄严、寿命无尽。第三,复发三心,一是至诚心,众生一切身口意所修解行,必须内外相应,真实为求生彼佛净土,不可内蓄名闻利养之心,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二是深心,即深信之心;初信机: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烦恼具足之凡夫,无始以来漂溺五趣,循环不息,无出离之缘;次信法:深信阿弥陀佛成就四十八愿,摄受一切众生,专念彼佛名号,依彼佛加被护念,定得往生极乐。三是回向发愿心,谓以自无始以来及今生自他所修一切世出世间善根悉皆回向,愿生彼佛国土。

  第一种,凡是想往生西方净土,要发菩提心。这是第一内因。大智慧的心。释迦牟尼佛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教你去成佛。释迦牟尼佛宣誓,发心作佛的人心非常大。小乘的发心是一种障碍。我们发大菩提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形成障碍了。〈安乐集〉谓菩提乃无上佛道之名,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遍周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普备,离二乘障。这是第一种内因。第二种内因要发厌离心,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事。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我们人世间的一切苦要发厌离之心。有谁愿意和苦在一起呢。要发厌离心,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万德庄严。清静庄严。所以光明无量,智慧无量。要有这样的心。第三种内因呢,就要发三种心,一种是至诚心。一切身口意修的行,必须内外相应,不能把名闻利养心培养起来。我们把外在的呢,显出一种修行见佛。对五欲世界你还放不下就不是至诚心了,我们最初深信我们自己是烦恼具足的凡夫。无始劫以来就在六道当中轮回不息,没有出离的缘分,罪深业重。最初相信自己罪深业重,烦恼重,不能出离。第二种是深心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专念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要阿弥陀佛的加被。这两种心。你信得不深刻,你说我哪有罪过,我现在自己能救度自己,那在你修行的过程当中,就修不起来。只要有真实的信心能修起来。我们现在自己罪深业重,智慧开发不出来,师父前面一讲后面就忘了是你自己罪深业重,烦恼具足。要深信阿弥陀佛能摄受一切众生,念彼佛名号,以阿弥陀佛的加倍我们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往生法门,我们一定能往生。这两种深心具足,一直到今生我们所修的一切世出世间法,善法功德,那种善根要回向往生。这种回向往生心,一心求往生。此三心少一即不得往生。要之,净土宗之修行途径,首需集信、愿、行三资粮,修十善作基本,于世法无亏,复广修功德回向愿生,更慎临终一念。

返回目录

-----------------------------------------------------------------------------------------------------------------

更多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