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大寂尼师: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来源:   作者:大寂尼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寂尼师: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

 

  1.为何一佛名号显示万佛德行?

  2.观想阿弥陀佛身相便见十方诸佛

  3.佛佛互赞诸佛名号修成因缘

  4.阿弥陀佛名号受到诸佛赞扬的情形

  5.诸佛圣号对众生的影响力

  6.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力量导引后面相关大愿

  7.结论

  (四)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

  1.为何一佛名号显示万佛德行?

  依大乘经典说,在十方世界中,过去、现在、未来无量无数的诸佛,因因地发心修行的因缘不同,而形成种种不同的名号,然实于一佛名号的德行中,彰显万佛的德行。

  何以证之?如『阿弥陀经』上提及「南方世界有名闻光佛,下方世界有名闻佛、名光佛。」名闻光佛的意思是说,这尊佛的名声就像阳光一样的普照太空、人间,无远弗至,利益众生。名闻佛的意思是说,这尊佛因为以其德行,广被一切众生,因而声誉普闻十方世界。名光佛的意思是说,这尊佛的名声,就如日光一样的无所不被,无所不照。其实,那一尊佛的名声,不是由无量劫中广积福慧资粮,普度无数众生而受到十方众生及诸佛的拥戴与称誉呢!?

  从以上三尊佛的名号介绍中,我们便可以了解由一佛名号的德行中,彰显万佛德行的道理。所以众生称念一佛圣名,观想一佛身相,即代表、称念、观想诸佛名号及德行。

  2.观想阿弥陀佛身相便见十方诸佛

  如『观无量寿佛经』上说:「当观想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成就时,便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因见到现前诸佛的缘故,所以即称此为念佛三眛成就。」而如何辨别观想的成果是正或邪?这点非常重要:当知当观想无量寿佛的身相成就时,便当下从行者的心眼中见到佛心显现。什么是佛心?即是当下契入念佛三眛,从内心发出与诸佛利济众生相应的一分大慈悲心。

  亦即是说,修观的人,在其融入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中时,便在自力与佛力的交融中,体验到诸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一分大慈悲心。而当修观者的大慈悲心—佛心现前时,即称为亲见十方诸佛心。至此程度,又称为念佛三眛成就。

  所以经文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悲心现前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

  由现今这段经文中,更可证明众生只要观想一佛身相成就,即代表观想一切诸佛。而观想阿弥陀佛身相,便是此界众生最好现见、印证十方诸佛心及十方诸佛名号,相通相证道理的最好修行因缘。

  3.佛佛互赞诸佛名号修成因缘

  以上是以实际修行的方法来印证一佛德行彰显万佛德行的道理。就因一佛名号功德融通万佛名号功德,万佛名号功德,涵摄一佛名号功德,因此佛佛在应各种众生根器需要中,于无边的净、秽世界中,或为钝根众生称颂一佛名号修成因缘,或为利根说明一切诸佛名号修成因缘。就在佛佛互赞诸佛名号修成因缘,利益众生的颂扬中,彰显万佛无尽之德。

  如『八十华严』卷四十五说:

  「不可言说毛端处,皆有净剎不可说;

  种种庄严不可说。种种奇妙不可说。

  于彼一一毛端处,演不可说诸佛名;

  一一各有诸如来,皆不可说不可说。」

  「或为众生说一如来名海修成因缘法,

  或为宣说一切如来名海修成因缘法。」

  4.阿弥陀佛名号受到诸佛赞扬的情形

  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便是在佛佛同声赞扬,利益众生的因缘中,而开展接引众生,同登净土的宏大圣愿。

  如『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称扬诸佛功德经』及『无量寿经』卷下……等经,皆说明了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受到十方诸佛共同称颂的情形说:「现在十方诸佛,同声称赞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所修成的圣号……,如果有净信善男子或善女人,当听到诸佛宣说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即等同称念十方诸佛圣号,必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一切世间极难深信之法,而能心生信解,一心受持,为众生演说,如教修行的话,当知此人,甚为稀有,早在过去无量寿佛面前(阿弥陀佛因地度化众生时),就已种下深厚的佛种善根,此人命终之后,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5.诸佛圣号对众生的影响力

  在诸佛赞扬弥陀圣号究竟成就的功德声中,众生倘若能听闻阿弥陀佛由无量福业、智慧修集而成的功德圣号,便能在佛力的加被下,产生见佛闻法、修行的向心力、摄受力与近道力。这是『华严经』上说明诸佛为何互赞名号,劝持名号因缘,非常重要的观念问题。念佛者明白这层道理,便更能了解诸佛称扬阿弥陀佛圣号的根本原因所在。如卷二十八说:

  (1)一切如来所以出现在不同的世界,为的就是让众生,各随所缘,听到诸佛的名号。众生因听闻佛名,而种下未来见佛的善根;因听闻佛名,而有机会皈依佛教,接近善知识,听闻法师讲解佛德修成因缘。因听闻佛德修成因缘,而在机缘成熟时,自动接近佛法,依法修学,逐渐体悟舍离一切我慢、戏论、习气,乃至脱离生死苦海的道理……。

  (2)诸佛所以出现在无数世界,于本愿度生因缘了结后,示现涅槃的目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要让众生在佛涅槃后,于听闻佛德圣号的持念中,生起想要尽速见佛,归向佛、接近佛、赞叹佛的敬佛、学佛心态。当众生听闻佛名,生起想要念佛、见佛、皈依佛、亲近佛、观看佛、赞美佛的学佛心态时,未来生中,无论身在何处,都有见佛、闻法、修行的机会与希望。

  (3) 诸佛所以出现在十方世界,又因某界众生根器浅薄,而在很短的时间,便证入涅槃(如娑婆世界)。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钝根众生明白诸佛甚难值遇,千万亿劫,时乃一出的道理。众生因此而在生无佛世或者生值佛世,听闻佛号,甚至亲见佛面时,便知把握今生稀有难得的见佛、闻名机会,生起踊跃欢喜、尊重供养、清净敬信之心来亲近佛,学习佛德。

  (4)当众生各从所缘,于八识田中听闻十方诸佛圣号的善根种子萌芽时,便能在未来逢佛出世时,掌握时机,种下更多见闻无数诸佛、持念无数诸佛圣号、值遇无数诸佛出世说法的因缘。因此见闻诸佛圣号、供佛闻法的因缘不断成长、累积,而使众生深值无量善法根本……。

  无量无尽的众生,因为听闻诸佛名号,称念诸佛圣名,来是必定圆满见佛学法的心愿。因亲觐诸佛面,而皆在诸佛开导下,清净修行,究竟调伏烦恼,得到解脱……。

  这是为什么佛佛互赞功德圣号,为什么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受到诸佛同声赞扬,利益众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6.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力量导引后面相关大愿

  因为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有这么大的接引众生、济度众生,能令众生生起见佛、闻法、修行、证果的近因、远因等殊胜功德成果。因此有以下(十八) 、(十九) 、(二十)等愿因闻佛名而称念圣号,广植功德资粮,求生西方,蒙佛接引的往生大愿。

  因为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有这么大的摄持众生,能令众生生起菩萨广大成佛行愿、利益众生、庄严净土的功德力量,因而产生了后续(三十四)、(三十五) 、(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 、(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 、(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等十四个(包括十八、十九、二十)因闻佛名而导进持名、修法、证果、解脱等有关修证佛法的接引大愿。

  因此本愿以「见闻佛名,而导进往生、修行、证果」的角度来看,是众生为什么执持阿弥陀佛圣号,受到诸佛赞扬,劝持名号的非常重要的根本接引往生大愿。

  所以本愿的重心,即在于阿弥陀佛如何在过去发大心、行大愿,实现西方净土世界,完成成佛行愿的修证过程,致使阿弥陀佛圣号,产生那么大的接引、往生力道。

  而关于阿弥陀佛如何发愿、修证净土的广大行持与悲愿的内容,正是后续「阿弥陀佛完成净土及广度十方菩萨修证成佛行愿」的重点。所以本愿以上所述,可说是后续菩萨修证广大成佛行愿、庄严净土,乃至十方净土显现内涵的序论及开端而已。

  7.结论

  菩萨修证广大成佛行愿的因行,不离阿弥陀佛成佛愿行的修因,正是从第三十七一人天礼忏愿、第四十三一布施入门愿(生尊贵家愿)及二十四一布施圆满愿(供具如意愿)等礼忏法门以及布施波罗蜜等六度波罗蜜的内容开始修学起。因此探究阿弥陀佛四十八个成佛大愿的行持次第,便能窥见一分诸佛整体成佛行愿循序渐进的修证历程于万一!

  学人大都只注重诸佛菩萨果地的名相研究,而忽略了诸佛菩萨因地的修行层次。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菩萨行者因地一点一滴由浅入深的从礼忏法门及六度波罗蜜修行起,就没有大菩萨十地果位证量的产生。菩萨五十二个位次的学习内容,也绝对不会超出六度波罗蜜行进次第的内涵。

  尤其现代的凡夫学佛者,更应重视及学习菩萨因地修学六度波罗蜜的次第,才能洞见菩萨修行层次的主要核心内容。

  并且现在的学佛者,唯有放下「主观心、名相心、我慢心」,才能正心诚意的、谦虚自冲的来反观自己的学佛心性,有没有与菩萨因地的一分德行相应!?而本书所引述的实用性、次第性的内容,更能让佛弟子清楚的观见自己学佛的程度,到底停留在什么阶段!?

  唯有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学佛程度,并加以改进及提升,才不致自欺欺人、自误误人,为自己及众生制造来世堕落恶道的陷阱,犹不知警惕、反省!

  现代的佛弟子更必须明白与自觉,若是不能从今生起奠定六度波罗蜜的良好根基,绝对不可能在未来劫中,有菩萨果位证量的产生。而且六度波罗蜜的学习,是一度一度渐次而进的,绝对没有不学布施、持戒、忍辱等波罗蜜由浅入深的修行次第,而有菩萨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度度相摄缘融而修的六度果报圆满相的证量产生。

  就如『大般若经』卷三七二所说:「一切有情、一切行、一切法,常以无性为自性,故我应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若诸有情行有想者,方便安立令住无想。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既思惟已,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为普救度诸有情故,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如过去世诸菩萨摩诃萨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先修渐次业、学、行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先应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次应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次应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次应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次应修行静虑波罗蜜多,后应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大般若经』卷四五八又说:「入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庆喜,我以此六波罗蜜多更付嘱汝,当正受持,勿令忘失,所以者何?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是诸如来应正等觉无尽法藏,一切佛法从此生故。

  庆喜当知,现在过去未来诸佛所说法要,皆是六种波罗蜜多无尽法藏之所流出。现在过去未来诸佛,皆依六种波罗蜜多无量法藏精勤修学,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现在过去未来诸佛、声闻僧众,皆依六种波罗蜜多无尽法藏精勤,于无余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

  由此说明了六度波罗蜜是成佛之道的主要修学内容。任何一个佛弟子,只要以成佛为最高的学佛理想,都一定要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蜜一度一度的修行次第开始学习起。而往生净土,即是步入六度波罗蜜的学习中,最有保障的修因,礼忏法门更是末法众生修学六度波罗蜜的前方便。以下便由「往生净土修行之路」及「人天礼忏愿」做为步入六度波罗蜜之前导。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