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智海法师:安居讲法第十八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3日
来源:   作者: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海法师:安居讲法第十八讲

 

  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这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从最初修行到中间,到修行成正果,这里面初、中、后、修行都是非常具足的。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

  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这一段专门给我们解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各种菩萨的力量都是具足的。我们今天办任何事情没有力量就办不成,有信心没有力量,信心就不是真的信心。我们现在做人没有力量,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人就像死人一样。所以不管做什么,要具足力量,没有力量是不行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他们是什么力量都具足。不管是自己修行的力量,还是教化他人的力量,都具足。佛教在修行过程当中呢,在自修和利益他人之间,就这两种自利利人,要能够圆满自己的觉悟以及圆满众生的觉悟。这就是我们佛教的修行,所以这里面这么多力,总结起来呢,有七个方面的:自力具足,化他的力量具足,这两大能力,分出七大块。所以说因力、缘力就是我们修行所依据的。

  什么叫因力呢?就是过去时候我们曾经修行一切善法,过去时候有这种善根,有这种善因。今天呢,能够生起现行的善法,能够皈依三宝,能听闻经法,能值遇净土法门。这都是无量劫中修出来的善根,因为这种善根,我们今天才会遇上佛,得到人生,修行净土法门,这叫因力。对于我们今天的修行呢,是内在的善根原因。如果以前没有这种善因的力量,今天想遇上佛法没有办法,没有根基。

  所以说在世间上任何事物的现行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今天现有的这些善法就要追溯到过去,过去时候没有修行没有结法缘,那就很艰难。所以从这里呢,我们就要发心从现在开始,平时所讲的这些修行的原理。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信心,与你所讲的佛法你还没有办法修行起来,但是没有关系,只要你好好听,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对于以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我现在做不到我就不学?不学你永远也做不到。所以从现在开始,凡是一切美好的修行素质我们要尽量欢喜去学,去思维锻炼,哪怕我只是做到一点,这对将来都有好处的。对将来修行佛法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内因,没有这种内因是不行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自己以为是我对世间上厌倦了,但人家问你为什么对世间上厌倦?从小就有一种忧郁的气质。人家不以为苦的你以为是苦,人家不以为是烦恼你认为是烦恼,为什么你有这种素质呢?最后深入学习,知道人在业力当中是不由自主的。以前你修了什么学了什么,这种力量在指挥着你。人人都是这样,你在人世间不管你干什么,人家做生意能安身立命,你就做得烦躁。为什么人家做那些行你做就不行?为什么你就有你特别的道路呢?我们今天这一辈子仅仅是无量的因果链当中的一环,所以说要把这一环要走好,对于我们将来还有影响力。

  对于这种因力帮助的力量叫缘力。缘力是外缘,世间上人过去是曾经修习这种大乘佛法,今天见了佛见了菩萨,赞叹佛法的甚深伟大,他能发这种菩提之心,这种菩提之心从这些佛菩萨大善知识当中来。以前没有因缘今天遇不到善知识,他发不了菩提心。所以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总是相互帮忙的,光凭自己的修行还不够。周围的同修、老师这种缘分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善法的朋友、老师,没有佛和菩萨,那我们的内因不会遇缘。在外面没有缘分,就象一颗豆子,种豆得豆,但种子种到土里没有水、阳光、温度,那种子就是种子,不遇缘,外部的因缘条件不具备,就不能成就。所以说我们自己修行也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平时的时候,我们说只要把人际关系处好了,一切工作都好处。人际关系搞不好什么工作都做不好,你的工作就在人际关系中完成的。你没有善巧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周围的人都不支持你,和你过不去,就有恶缘。这种恶缘从自己的态度当中来,你待人接物不行,从你的为人处事当中回报给你的,你不能搞好这种人际关系。现实当中人家本来应该帮助你的,不帮助你了,那是我们自己把因缘坏掉了。没有善缘只有恶缘,这种情况自己在修行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就非常欠缺。所以说,我们这一辈子修行,这种因力和缘力是修行的依靠,要依靠这种因缘。没有这种因缘办不成事情,修行修不成。我们现在听经闻法你是什么心态,对你将来听经闻法有一种影响。假如你现在听经闻法是厌烦的心态,将来再遇到讲经说法你心里自然就会逃避不高兴,因为以前你起心动念不对,断掉善缘的内因,所以因缘是相辅相成的。

  你要遇到善知识你要有心理准备。我最初出家我就想观世音菩萨这么慈悲我为什么见不到呢?我们想求释迦牟尼佛现身,求观世音菩萨现身。为什么不行?因缘不具足,你的内心还没有准备好。观世音菩萨给别人显现就不给你显现,为什么?你心里还没准备好。看你内心的心态准备好了没有,当你准备好了,相应的善知识就会出现。所以这叫因缘,我们内因要修好。所以我们求善知识修学佛法,首先要把我们内心修好,外缘自然就来了,这叫感应。你把内在修好了,外在你不求它,它自然会来,所以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没有修好的时候,原来的善缘都要跑掉。修好了你不去求它,自然就会来,所以内因外缘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础。内因是过去时候曾经发过缘,曾经修学佛法,曾经有这样的善根种子。今天遇上这些佛菩萨,大善知识讲说佛法,善根就显现在世间,自己修行和别人帮助我们修行,随时随地我们要准备。

  唐•玄奘到西方取经的时候,看到满山的雪,就那一块地没有雪。他想一定有修行人在此,就去找。找到一个修行人在那里入定,怎么喊也喊不答应,就用引謦把他敲醒了。问他在那里干啥,他说在等释迦牟尼佛出世呢。释迦牟尼佛都灭度一千多年了,他还在那里等,他说他在迦叶佛的时候就在等,等了多久?等的时候就长了。所以说等到今天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在世间上住世八十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都入了涅槃了,他还不知道。玄奘大师就给他说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涅槃了,你在等谁呢?哦,他说我等弥勒佛出世,他又要入定。玄奘大师赶紧叫住他,他说你不要入定了,你再错过了怎么办?他说你说怎么办呢?唐玄奘大师说我现在到西天去取经,你现在有这么好的功夫,你来帮助我弘法好不好?我们共同发愿去见弥勒菩萨。唐玄奘就给他指出,你从这里到大唐国,你要到皇宫中去投生,我回来找你。给他讲了皇宫是什么样。唐玄奘继续去取经。这个修行人就到唐朝去找,他只知道金碧辉煌的地方,他就降生了,走错门道了。等到玄奘大师到皇宫里去恭喜皇帝,说皇帝得了儿子。皇帝说没有。到处找,原来是跑到将军家里去了。再去的时候,他已经不认识玄奘大师了,就有隔世之迷。叫他出家他不干了,他要留在世间上,说世间上好。玄奘大师就要求皇帝,皇帝要他出家,他就答应出家了,但提出三个要求:一车黄金,一车美女,一车好吃的(修行这么厉害的还提出这三种条件)。玄奘大师说好,允许你带。让他带到佛门当中,一给他剃度,讲经,他过去时候的善根一开发,原来我是修行人,我是来扶助玄奘大师讲经说法,他一下开悟了。好美女也不要了,好吃的也不要了,从此诚心出家,帮助玄奘大师弘扬唯实佛法。(三车法师——窥基法师)

  这样的修行人定力这么好再来投生,如果没有玄奘大师的帮忙,他还是投生到红尘世间去流浪生死了。他没有善知识能行吗?要有外缘。所以我们现在要把人际关系处好,人缘好,法缘就好。人缘不好,法缘就难说了。所以自己修行还要注意广结善缘,亲近大善知识,听闻正法,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助缘,没有这种助缘就不行。我们现在皈依了,出了家了,你也要注意哪儿有善知识自己要发心去亲近。适当的时候听到哪里有大修行人,我们要去亲近,不去亲近不行。要自己闭关自守,整天坐在你的房里,经书看不进,打坐也不清净,外面的善知识自己也不去亲近,修行很艰难。

  善根童子就是亲近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华严经里讲这五十三参就是结人缘,这是修行的助缘。所以说因力和缘力,这是我们修行的依靠,在我们自己内心要不断地培植善根,培植信仰佛法的善根,守戒的善根,念佛的善根,恭敬三宝的善根,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的善根。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认识到这些好处,把这个善的行为扎根在我们内心。如果没有在自己内心扎根,将来没有善根种子你的佛法就显现不出来了。今天听闻善法的善根种在八识田中,不断的告诫自己听闻佛法非常重要,一直到尽未来际,投入到有讲说佛法的地方,不管再艰难,再遥远,哪里有讲经说法,你要发愿要去听闻。你把善根种子种在内心的时候,再远你都会跑来。由于我们有这样的善根,这样的习惯,不管哪有讲经说法的时候,不会不去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如果没有善根就显现不了。

  恭敬三宝。今天你皈依三宝了,你恭敬三宝,你告诫自己一直到尽未来际我要不舍离三宝,哪里有三宝我心属三宝在内心里扎根。我们现在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你种下这样的因力,如果你不种这样的善因你将来修行就很艰难。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往生干啥呢?发菩提心而往生,要成就众生,度化众生。为救度一切众生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大善知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亲近莲池海会诸佛菩萨来修学善法。我们今天念佛,念念发愿往生的时候,我们在内心里就种下这样的善根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去听经闻法,救度众生。这样的善根在自己八识田中就种下了,所以你要发菩提心,念念之间都是这样起心动念,把这样的善根种在我们内心了。我们深信不疑,我们自心非常欣喜,那时就能听闻佛法。如果你心里面怀疑,将来这种怀疑的心就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怀疑心往生了,要往生边地。人家是莲花化身,你是包胎,莲包里多少生多少世出不来,要把你这一辈子怀疑的因果受了之后你才能出来。

  清朝末年有一个大居士,他信佛法,但心里还没有清净,还有一些散乱怀疑。但他很有智慧,他写了一部论来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他也发愿往生,他一口气不来就走了。他弟弟梦见他在西方极乐世界,就告诉他弟弟我生前因为怀疑散乱,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包胎中经历了五百岁未见到阿弥陀佛,现在刚刚出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看你的信心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到西方极乐世界遇到的缘也不一样。其实相对于大众来说,我们大家的根基都差不多,看你遇的人怎么样。你要遇上最让你恭敬的大善知识,讲经说法最圆满的,这一辈子能让你发菩提心,决定不怀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遇缘遇得好,遇到大菩提心的缘,让你发菩提心的因,将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教你能持戒恭敬三宝,出家,大做善事,那对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就不一样了。要是你遇到这种老师并不讲菩提心,仅是给你讲娑婆世界很苦,我们要出离。大菩提心你不具足,你想逃离娑婆世界,将来你往生的时候品味就不高。你现在没有听法师讲经,仅是听一个老太婆在说,你一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我也要往生。但是发心,恭敬三宝,守戒等等这些外缘,非常殊胜的佛法,你没听到也没有修行,将来往生的时候遇因缘就不同。所以这一辈子你要发心遇上一种非常殊胜的缘份,广结众生的缘份。发了这种愿心,你将来遇上的因缘都不一样。

  有一个老居士,他说我发愿从我现在一直到我往生,希望我不要遇到病缘,大恶病就把自己念佛的心分散了,这愿发得好,这个老居士一直到往生身体都很好。有人叫出家人买医疗保险,买医疗保险有什么用呢,你发愿生病呀?出家人应该从修行当中来保险,假如你不修行,保险也没用。你念佛念不起来怎么办?所以像象这个老先生这样发愿很好。他也教我也发这种愿,叫你不要生病能健康地平安往生。我说这种愿好,我也发这种愿。所以说让自己健康,不生病多好啊,能健康地往生。要发愿,所以这是发愿的力量。因力、缘力,要把自己内心的善根种子种好。内因怎么修?起心动念就是种子,开言吐语就是种子,待人接物就是种子。我们今天做什么,我们现在的行为,善的这种行为就种下善因,善的果。你做坏事就种了恶因,所以我们今天念佛就种念佛的种子。我们今天布施就种下布施的善根,我们守戒就种下持戒的善根因缘。就是从现行当中,尽量在自己现在的行为过程中积极地修行,六度万行都要修行起来。当你把所有的佛法都修起来,你的善根种一定能种下去。通过我们今天这种行为,如理如法地行为来种善因,将来就会遇上非常殊胜的大善知识,就能听闻正法。我们今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种念佛成佛的因,遇的缘是什么缘,阿弥陀佛的这种缘,观世音菩萨的这种缘,大势至菩萨这种缘,西方净土法门这种法缘。

  我们现在都帮助周围的同修,一起学修佛法,一起修功积德,一起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损伤众生,用佛法来利益众生。所以我们现在广结人缘,将来又遇上阿弥陀佛这种缘,内因外缘都具足,往生就决定了。所以说你现在不要种什么缘,种轮回的缘,生死的缘,去结冤家,搞坏事。等到你要死的时候,你所做的恶因就会显现,为临终时四大解体的时候显成各种缘份。你平时喜欢吃辣椒,你看到辣椒来我多舒服啊,这下你随着辣椒去了,冤家对头就找来了,把你引到轮回当中,生死当中。你平时最讨厌的这个人,临终的时候他也要来送你,你一看这人来了,你心里很不高兴要嗔恨,就把你引到三恶道中去了。所以你临终四大解体的时候,你一生的善恶要像放电影一样出来了,你因为一念悭贪心就把你引到恶鬼当中。一念嗔恨心就把你引到地狱修罗中。不讲因果,你平时所做的坏事,到临终会显现各种的因缘。所以我们临终时显现什么样的环境,跟我们在生的时候非常相关。你平时专心修行,阿弥陀佛显现把你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所以我们种的是这种缘份。内因外缘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第二门,意力、愿力,是修行的一种方便,一种条件。什么叫意力呢?就是我们内心所发的心,那叫内心里所发出来的求往生的心,求成佛的心,求菩提之心。从我们心底里真实发起内心,那叫意力,所以说你发不发心呢?你现在发心睡觉还是发心打游戏呢?你是发心到世间上去,还是发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种发心很重要,是我们修行能不能修起来的条件。你内心不发这种心就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们现在很艰难,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能不能发心皈依三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依戒修行。能不能发心断除肉食,依戒法而修行。内心里愿望都发不起来,你叫他断肉食怎么断得了。内心里修行的意愿都没有,你叫他怎么听经闻法,怎么修行?他内心里没有意力,愿力呢,要发愿。我们在佛菩萨面前烧香拜佛,自己虔诚地发愿。我将来愿怎样,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愿健康往生,我愿迅速成佛,这些愿力,你自己发不发呢?内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要反观我们内心你愿意干什么,你内心里面在想什么,一天二十四小时你把自己内心反醒一下。我们现在如果说你心里想什么,都有一个东西给你记录下来,你就知道你整天在想什么,欢喜什么,你发些什么愿。所以这种意力和愿力是我们内心的愿望,所以这种意力和愿力是我们修行的条件方便。这是第二门。

  第三门,叫方便之力、常力、善力。有内因外缘也有愿望,你要正式开始修行了。就是正修行之力。你要有善巧方便,没有方便的力量修不起来的。你今天一念佛听经你就瞌睡,你说听经闻法好像不相应了,而是无量劫有瞌睡的业缘在障碍自己。要善巧方便对治瞌睡,瞌睡遇上枕头就完了,你听经闻法一会儿就过去了。你要有方便力,我坐在那里我瞌睡,我跪在那里听,还不行,我擦点清凉油,慢慢地瞌睡就被赶跑了。没有这样的一种修行方便是不行的,一早上早殿你打瞌睡,为什么啊?要有方便,检查是你睡得太晚了,第二天你睡眠不足,所以头一天晚上你早一点睡啊,不要等到十点以后才睡,要有这些方便力。这种瞌睡是睡眠不好,意志力不强,自己没有对治方便,你有这些对治方便的时候,他自然就能成就了,瞌睡就不来了。我们现在世间上做生意的时候,就有方便,鼓动别人买你的东西。你现在能鼓动自己吗?你要有这些方便。我们最初开始出家开始学打坐,双腿一盘,没有方便不行,盘上去腿疼得不得了,就只有放下了。有人双腿一盘,他就叫人把自己的双手绑起来。这样经过两三次之后,一个小时痛,一坐痛一个小时,经不了几个小时痛过去了,腿慢慢痛过腰部再也不痛了,以后再打坐就能轻松了,你没有这些方便怎么成就呢?

  世间上的艰难困苦就是帮助我们修行的。你没有这些方便怎么能行?当我们自己要修行的时候要依照佛法,善巧地修行,那叫方便力。要想尽千方百计来成就自己的修行,这叫方便力,你现在有没有呢?你懂不懂方便力?假如你还不懂,居士最厉害的就是打方便妄语。他今天上寺庙给师父说,我今天又打了个方便妄语,他说我老公不让我出来,他把我关在家里要给他煮饭,结果我提着菜篮子就到圣水寺来了,这也是方便妄语。非常善巧地达成他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你要想些方便,要用这些方法来成就自己。世间上的那些人搞工程,内江修建非常紧张,你要包工程很难,人家都在想方便,要接人家的工程都要请人家吃饭,走后门,你把人际关系搞好了,大工程你就拿到手了。世间上人都知道怎么去成就这种目标,我们现在出家人修行人,念佛念不起来他就算了,你念佛念不成,你做什么都做不成。根本不去想一些善巧方便,不去想些方法。这样的人就是头脑简单,一根经,只有一根经的人修行很难成功。他不想方便成就自己的方法,你要找原因,不找怎么行呢?所以要找到我们修行当中修不起来的毛病在哪里,对症下药。把毛病一解决,自己的修行自然就起来了。要讲究这种善巧,我们现在对一个人要善巧,哪一种方法才能教育他,依照佛法善巧地修行就叫方便力,

  什么是常力呢?恒常,依法要长时间地修,不要修了一会儿没感应自己马上就丢掉了,见异思迁,做一件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自己马上就放弃了,没有意志力,恒常力,不能坚持自己的修行就很艰难。我们最初修行的人要突破的就是这一关,你听人家热闹,你自己不习惯于修行,你念佛念不了一会儿,你要慢慢地加强自己修行的力量,时间慢慢地延长。当你能习惯了这种修行,这种佛法久而久之就上道了,哪一件事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就的呢?修行比世间上任何事情都要艰难。练武开始要吃多少苦,都要锻炼,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就练不出功夫来。我们念佛也是这样,没有一种恒常心,不能坚持修行。刚遇到一点马上就丢掉了,那就不容易成功。所以依法恒久地修,这是一个决巧。你说记忆力好是决巧,多背多记忆。世间上人发了大财的,他们并不是有多好的智慧,有很多是没有文化,智慧也不高,说话还笨笨的。但是人家能发大财,人家不轻言放弃,有恒心。你没有恒心好象很聪明,智慧好没有恒久心。就如这里打个洞没有水,到另一个地方再打一个洞还是没有水,地上到处是洞,但从来没有超出三尺深,他怎么能打到有水?所以恒常心比较重要的,我们修行当中长久地修行,选择了一个法门不要轻易放弃,要长久地修行,要能坚持,这叫常力。

  善力就是依照善法欲来修。正确地修,就有欢喜心了。佛法是立杆见影的,我经常在说,我今天又发脾气了,别人也不高兴,这就是立杆见影。对自己对别人都有损伤,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放弃,因为你不正确,让你自己生不起法喜,也让别人生不起,怎么办?我们要想办法,怎么样办事?所以直截了当,你能够把这种事情办成就立杆见影了。当你把佛法用正确了之后马上就有效应,如影随行。佛法就是这样,当你的心念能正确地开发自己的利益,找到一种正确的修行方法,是善的功效,就发挥出来了。两个人之间只要把这种方法选对了,两人的关系就能改善。当你起心动念正确了,一般来说方法就很容易正确。当你修行起心动念的态度每一步都不是很如理如法,那就很艰难了,所以说善力就是依法正修的力量,所以这三种力就是我们自己正式修行,依照佛法我们能长久地修,能够方便地修,能够正确地修。这是正当修行的时候,我们要具备这样一种条件。

  定力,慧力,那是第四门。虽然自己有长久地修,有正确地修,有善巧地修,就能让自己一心一意。所以修心成就了之后,就能让自己一心一意地安心办道。你已经有定力了,修行已经有成就了。所以当你能达到一心不乱,不为不相关的因素来干扰自己,修行的时候能达到一心一意,修行就初步有成就了,定力就能显现出来了。把外面的恶法要停止下来,能把恶法停止下来,不再去做那些恶法,那定力出来了,修观成就之后,智慧力量能显现出来。能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每一时刻都能选择自己的正念。我现在听经,多少个念头并起,有听经闻法的念头,有外面散乱的念头,乃至白天上午有什么干扰自己你还能想起来,这是分心。在这些念头起来的时候你要有选择,先听经,听完经再说。你有这种选择就有智慧力量,随时你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该干什么。如果没有这种选择力量,智慧力量,那你修行就很不具足了。问你现在在干什么,你不知道,那你选择什么呢?那很艰难。所以你这一辈子究竟要干什么,你要分辨清楚。你今天究竟应该干什么你要清楚,人对自己内心的要求要达到非常明白。你真正的需求你要知道,随时要选择。像你开车一样,前面有石头你要绕过去。修行就是这样,随时要选择。你跑得越快你的注意力越要集中,迅速作出反应。你不要睡着了才修,修到地狱里去了你还不知道。定力、慧力是修正我们内心,当这种修止成就就显现为定力。修心,让我们内心具备智慧力量,选择力量,修观成就。所以定力、慧力就是我们修行成就。我们因力、缘力是修行的一种根本,一种基础。意力、愿力是修行的助缘,要有这些条件你才能修行,正式修行的时候就要具备方便恒常正确修行。定力慧力,这四种就是针对于我们修行,从前到后,前后修行。平时给你讲你没学到这种程度。

  下面多闻之力,是第五门,修行你要有理解,没有理解不行。你不理解就等于开车闭着眼睛开,不长眼睛走路当然危险。古时候有一个比喻,盲人骑瞎马,到了深坑就很危险,修行不多闻佛法,你的内心是黑暗的,不知道怎么修行,没有理解,所以说我们最初不要说修行。很多人就说我要闭关,我要修行。相应的经并没有听闻,相应的佛法你也从来不知道,你说你怎么修呢?盲修你修不出结果。看你修正什么了,修就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修,不要按歪门邪道,错误的方法去修。所以要广学多闻,要依照三藏十二部,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要开发我们对佛法的理解,所以多闻之力是我们修行之中要发生智慧的理解,要知道怎么修行。这种多闻之力非常重要,这是第五门。

  第六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你要修行,你要亲近大善知识,多闻之力是帮助你修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就是成就你的。你首先要布施,最容易做的就是布施。你自己有什么你要布施。不要把钱锁在柜子里面,舍不得拿出来做善法。他说等到我以后生病的时候用。发愿就发得不好,发愿将来生病?净天老和尚他就从来不存钱,走到哪里就布施给哪个寺庙。出家人就象昨天所讲的,象游禽一样,无所藏积,不要积累东西在那儿,那是麻烦。所以我们现在每一个出家人要能做到这个地步,你的财布施就做得很好了。现在看起来很不具足,都在往自己包里放钱,叫你供众出家人很少供众,放生就是人家在家人出钱,我们出家人不出钱,人家在家人布施我们出家人不布施,那就是颠倒。出家人常住上把你管完了,结果你还把钱藏积起来干什么呢?要拿出来做善事。很多人在问我:师父,你为什么不报帐?你本来没有挣钱,都是十方善男信女供养你的。有的人就要报,连自己上厕所也要报帐,那你麻烦不麻烦。所以说我们现在从现实生活过程中,你来看我们自己是否成就财布施,说明我们出家人财布施修得怎么样。

  首先要从财布施中来修行。钱财都舍不出去他还能修行什么?最容易修的就是钱财嘛,所以在财布施当中你修行不起来的人修行难成就。十地菩萨最初一地就是修布施度,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常住上你吃喝拉撒都把你养起来,两只眼睛不管事,有能力不拿出来用,怕出汗,那很容易生病。该出汗你不出肯定要生病,所以我说大家该拜佛要拜佛,该做事还要做事,布施嘛。当然做事情要出汗,你坐在那里就不出汗了吗?所以要求大家要把能力布施出来,吃了饭要消灾嘛,不消灾怎么办?我常听居士出家人说这样关你的事,那样不关你的事,吃饭就关你的事。我说常住上也拿这种方法,你大小便不关常住上的事,不修厕所怎么办?你吃饭也不关常住上的事,干嘛要给你煮饭,你安身立命也不关常住上的事,我看这个庙就不用修了。殿也不用搭了,厕所也不用修了,多简单,我自己去修吧。所以我们人享受了一分我要准备奉献两分,能够消灾。要把自己的能力要布施出来,不要这样我不会,那样我不会,有能力是举手之劳就能办的事情,这样不关你的事,那样不关你的事,出家人在这个份上就很艰难了。我力所能及的扫地都是一种布施,在我们人的身上除了钱外还有很多宝贝,你没有认识到。你不能布施,所以你修行很难修起来。到最后是无畏布施,不损伤众生,不让众生害怕。要成就众生,众生见了你就欢喜,众生见了你不恐惧,那叫无畏布施。要守戒,布施度对治悭贪不舍的烦恼。这就是修行,要落实在布施度当中。你每天给自己规定功课,你布施多少,有钱布施钱,有能力布施能力,有汗水你布施汗水,这都是布施,象这些你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布施过程中,你没有奉献就不行,修行就修不起来。

  第二种是戒,防非止恶。最初是声闻戒,你要修行起来。到最后是我们这种菩萨戒,要发布施心,大菩提心、承担心、奉献心,与此背离的心我们不发,那叫戒。

  第三种是忍,忍是忍辱,由修行来的艰难困苦,我们热天修行,我们比丘穿衣,把衣袍穿在身上好象很不自在、要出汗、要有忍,没有忍力是不行的。我们诵经很艰难,要有忍力,拜佛也要有忍力,没有忍力不行的,你看经书也要有忍力。你整天坐在那里面要看,不忍是不行的。

  第四种要精进,把自己的力量全部奉献来修行。精进地去修行,精进是针对善法。我们修行要成就六度波罗蜜,所以说,这后面两门正式修行的时候就有修与行的分别,修和行两点不一样。

  前面四门是说修上的,后面两门是说行上的。修是修正,改正错误,行动了就是正面积累功德,修行六度波罗蜜,听闻佛法,正式修行,正面地积累功德。修呢是要改正一些错误,因力要改变自己不发心这种错误。缘力要改变依赖于佛菩萨这种错误,要广结法缘人缘,不要闭关自守,损伤众生。意力和愿力要发心。心里发不起来,没有意志力,没有愿心。要改正内心的东西,改正没有方便之力的,改变不长久,也是修行的弊病。要改变不正确的行为。修和行还有区分,所以这里就把修行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讲得非常细致了。

  第七门,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就是依修行而成就的德相。正念力是舍掉一切有为法,不执着于一切有为法。勤修万善而不执着于万善,不执着于所断的恶相。努力地度化众生,能舍弃自己的执着相。进入自己没有执着的,一无所著的实相当中。所以叫正念,不住于邪相,能舍弃于一切有为相,住于无畏相,叫正念力。正念止观,就是我们依正念而停止恶法,安住于修行的环境依法而修行,这叫止观力。止就是停止错误,自然就正了,观是一种智慧,依于正念,起心动念都明正确的念头。智慧自然就落实下来了,离开愚痴的见解叫正观,依靠正念力和止观力成就诸通明力。

  诸是表示多,通就是神通。就是神通的力量。明就是三明,要知道那些过去世的事情,天眼,能知道很远的事情。他心能知道人家心里面的事情。明就是一种智慧,神通智慧力量能成就。依正念和止观的力量成就神通和智慧。这是我们自己修行成就的功德。从最初修行改正错误,到正式修行,三明六通,是自力究竟圆满。如法成就诸众生力,就是利益众生的力量。如法调伏众生,依据佛法来调伏我们内心的烦恼,调伏自信的众生,内在的烦恼因没有了,外在的众生果就自然度化了,所以依照佛法来调伏众生。一个是调伏自性众生,从自己修行上来。当你有修行了就能调伏众生,没有修行了就调伏不了。从外在来说调伏众生要有方便力。你自己修行对自己再严格也不为过,对于众生要有方便善巧,没有方便善巧度化不了他。还要有威德力量,没有你还降服不了他。所以我们要依照佛法来调伏诸众生力,所以总结自利利人,诸多种力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都具备这些力量。我们今天呢,依于念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具备这种力量。对于我们这一辈子的修行也就讲说清楚了,你应该怎么修行。所以在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同修诸力具足,就是从因至果,自利利人。教会我们如何修行,如何修正自己的缺点。如何成就自己的功德,如何利益众生。这些力量不是要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修,我们今天就要具足。

返回目录

-----------------------------------------------------------------------------------------------------------------

更多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