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明海法师:素食改变世界—— 将“卫赛节”定为“全球素食日”的设想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来源:   作者:明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海法师:素食改变世界—— 将“卫赛节”定为“全球素食日”的设想

 

  一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起,中国汉传佛教的信徒就倡行素食。这一饮食上的规范现在已成为汉传佛教的重要标志,出家人尤为严格。不食鱼肉的饮食习惯最早为梁朝的一位佛教皇帝萧衍所提倡。他撰写了《断酒肉文》,以皇帝的权威向天下颁行。此后不食众生肉的戒规逐渐为出家僧尼所奉行,乃至许多虔诚的在家信徒也终身茹素。佛教素食的提倡此后又与儒家“仁爱”“恻隐之心”的思想一道在中国孕育出素食、护生的文化习俗,成为中国社会伦理实践的重要内容。

  萧衍在《断酒肉文》中据以呼吁天下僧尼食素的主要原因是,食肉违背佛法主张的慈悲心。他的根据是当时翻译成汉语的《大涅槃经·四相品》。其实,除《涅槃经》外,在《梵网经》、《楞伽经》、《楞严经》等许多大乘经典中,佛陀都有“不食众生肉”的教导。《梵网经》中说“一切众生肉不得食,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楞伽经》中佛说“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随后列举了十五种不应食肉的原因。可见素食在汉传佛教有历史渊源,有佛典根据,有群众基础,还有自然环境的便利。因为汉地多数地区属温带、亚热带气候,农业发达,菜蔬瓜果种类丰富,可提供很好的植物性饮食。上座部教法中,佛陀开许比丘吃三净肉应该是比丘托钵生活的产物,是佛陀最初的方便。不食众生肉才是佛陀的本怀。所以《楞伽经》记载了佛陀的本意:“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密乘佛教中也有不食众生肉的明确要求。只是西藏地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几乎没有替代肉食的蔬菜瓜果,所以许多密乘修行人吃自然死亡的动物的肉。藏传佛教历史上也有许多坚持不吃肉的高僧大德。

  综上所述,不管是汉传,还是南传、藏传,佛教的三大传承都反对杀生、反对食其他众生的肉。将素食当作佛教的普遍提倡是适当的。

  二

  不食众生肉的饮食规范虽然只是佛陀许多教导的一端,但这一点在当今时代却日益凸显其普世的价值。此价值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文关怀,二是环境保护。

  佛陀要求弟子食素主要出于尊重生命的慈悲心。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长河中,生命或许呈现不同的形态,但不同的生命之间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的。从更广大的背景上看,人类和其他飞禽走兽都是同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人类和任何其他物种一样,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也不可能绝对主宰其他生命,这就是佛教“缘起共生”的生命观。而素食正是这种生命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虽然只是一种饮食习惯,但却能实际地将损人利己的、你死我活的生命观转化为和合共生、爱他如己的生命观。素食者更能够温良待人、包容异己、爱护生命。素食显然不仅能带给人们更加健康的身体,它还能带给人们更加健康的心态,甚至改变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方式。应该说,以和合共赢的方式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比斗争厮杀的方式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但却是一种拥有未来和希望的方式,应该成为当今世界解决各种矛盾的主流选择。

  如果说素食体现了生命平等、和合共生的哲学理念,那么屠宰动物、食其血肉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在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反常的今天,这种观念以及基于此观念的人类一系列行为日益显出其危害性。当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贪欲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时,最后受害的仍将是人类自己。比较而言,素食则显示出保护生态、拯救地球的巨大价值。

  在现代社会,肉类食品主要由工厂化、集约化的畜牧业提供。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系统阐述了提供肉类食品的畜牧业和地球生态恶化之间的关系: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5大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部门的18%,占整个农业部门排放总量的80%,畜牧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9%,占全球二氧化氮排放总量的65%,甲烷排放总量的35-40%。畜牧业不仅产生温室气体效应,而且导致有助于调节气候的森林面积减少,加剧气候变暖的趋势。地球土地面积的30%现在都被畜牧业占用。全球可耕地的33%被用于种植牲畜饲料。畜牧业还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的紧张。生产1公斤牛肉需耗水5000-10000公升。而目前世界上有10亿人无法取得干净水源,到2025年,预计会有18亿人活在极度缺水困境中……。畜牧业对环境形成的上述压力全部来源于人们对动物类食品的巨大需求,而这一需求还在随着人口的增加,以每年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素食在今天的重大意义了。德国生态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完全吃素,可以将制造食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降为原来的七分之一。素食还可以节省大量能源、粮源及70%的水源并减少80%雨林的消失。最重要的是素食可以把我们从一个道德困境中解救出来,因为我们谷物的50%、豆类的75%被当作饲料喂给了牲畜,而同时世界上有8.5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有9.7亿人过胖;每年用来喂养牲畜的饲料足以让20亿人吃饱!所以,佛陀素食的提倡不仅可以拯救生态危机,而且可以缓解地球上因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道德危机。

  三

  基于上述观察,我建议,联合国卫赛节执委会将每年的卫赛节(五月的第一个月圆日)设定为“全球素食日”,首先号召全球三大语系佛教徒,进而带动全世界在这一日食素。这一举措有以下重要意义:

  1. 素食固然非佛教所独有,但由佛教向全球倡导,将会带动全世界爱护生命、关心地球的人们响应,进而减少肉食消费,挽救生态危机。并不困难的“一日食素”,能够把世界上各类人群保护生态的强烈愿望统一起来、表达出来,形成合力,并进而带动人们一系列减少碳排的生活习惯。据科学家计算,一人一日不吃肉,可以减少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棵20年生乔木半月的减碳量。全球人类即使每年一日吃素,其对环境的贡献也相当可观了。当然,“全球素食日”对许多人饮食习惯的影响、人生态度的转变更是难以估量。事实上有几个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提倡有利环保的饮食,2009年5月,比利时根特市(Ghent)正式宣布每周四为“素食日”。在这种形势下佛教界在世界范围内提倡“全球素食日”也是顺应潮流、引领风气的明智之举。

  2. 佛教以“全球素食日”的方式倡导素食,最能表达--进而彰显佛教伦理超越宗教、超越文化的普世价值。在多元宗教并存的当今世界,佛教应该积极研究、探求自己教义和伦理中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和其它宗教一起,面对人类共同的挑战和危机,作出自己的回应。我们知道,佛教教义包含了觉悟生命、离苦得乐的出世价值,也包含了许多改恶从善、现法乐住的普世价值。作为佛教徒应该将此二者统一起来,在普世价值中落实出世价值。而普世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此时此地,离不开对现实世界的改善。抓住“环境保护”这一目前全世界关注的时代课题,以“全球素食日”作为回应,这是我们作为佛教徒的宗教实践,也是我们作为地球人的社会参与。

  3. 将“卫赛节”确定为提倡素食的“全球素食日”之后,卫赛节将不再是一个局限于佛教徒的宗教纪念日,它变成了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和所有人发生关联的重要日子。这个日子的价值因此得到了提升和扩充。精神世界的觉醒、生活习惯的改良、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种种意义,通过食素这件事一起在这一天向世人显现。

  4. “全球素食日”的提倡不仅会改变世界,也会改变包括许多佛教徒在内的人们对佛教的传统印象。信仰带来智慧,智慧带来行动。今天的佛教徒应更加关注此时此地,应为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不仅应该有静观的智慧,还要有行动的力量,有参与的勇气,有承担的精神!我们已经有祈祷的佛教,有禅坐的佛教,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建设行动的佛教。

  所以,我愿借此机会向联合国卫赛节执委会建议:将卫赛节定为“全球素食日”向全世界提倡。希望大家能尽快达成共识,并设计出“全球素食日”的图形标志和简洁明快的口号。我相信,这将是我们三大语系佛弟子献给世界的最好礼物,也是对释迦牟尼佛最好的供养。

  (2010年1月30日为联合国卫赛节世界佛教大会所作论文)

-----------------------------------------------------------------------------------------------------------------

更多明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