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宗简介:禅宗 叁、禅门名著与禅学影响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宗简介:禅宗 叁、禅门名著与禅学影响

   一、禅门经典

  禅,非知识,非意境,不能述说,无法言传,故历代祖师皆以“直指人心”、“以心传心”的方式,世代相传下来。此“心”非终日缘虑的妄心,而是灵明不昧,历缘不住的真性;此“真性”是宇宙万法的本源,《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法界”,就是“真性”的异名。

  禅门所标的宗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如是,为何五祖以前有经典的传承,六祖以后历代诸祖还有《灯录》、《语录》传世?若有如是疑问者,诚然是对“禅门宗旨”的谬解!“不立文字”并非“不依文字”,“教外别传”并非“不依经教”,而是要行者不得拘泥於文字、经教。须知文字、经教是“标月指”,其目的在引导学人见自本心,悟自本性。故佛陀及古来祖师、禅德皆“老婆心切”,每於化世因缘中,或讲说,或著述,或颂古,或评唱等,总会留下语录予后人。而所遗留下来的文化宝藏,无一不是禅门骊珠。今择要简介如下:

  (一)《楞伽经》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宋朝求那跋陀罗(西元三九四-四六八年)译。楞伽,山名。阿跋多罗,“入”之义。本经是佛陀入楞伽山所说的经典,也是禅宗初祖达磨至四祖道信传授禅法所用的经典。据唐代道宣的《续高僧传.可大师傅》所载:“初,达磨禅师以国卷《椤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自度。’”《景德传灯录》卷三,达磨谓:“吾有《楞伽》四卷,意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全经记录大乘佛教多种重要教义,内容主要是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种法要,不外就是‘心’法;并说明‘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相结合的法义。此经是《起信论》建立‘真如缘起’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代表后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经典,以及法相宗所依六经之一。

  (二)《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略称《金刚般若经》、《金刚经》。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西元三四四-四一三年,一说西元三五零-四零九年)译。金刚,坚固、明净、快利之义。般若,智慧之义。波罗密,到彼岸之义。意思是说,如金刚一般具有坚固、明净、快利的性能——般若智慧者,即能到达寂静的涅磐彼岸。

  本经在中国佛教,是一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典,无论高僧大德或一般社会大众,大都以受持、研究《金刚经》为学佛必备功课。本经同时也是禅宗所依根本经典之一。如《六祖壇经》云:“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修般若波罗密行,但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即得见性,入般若三昧。”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听闻《金刚经》文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豁然开悟的,所以力劝后世行者应持《金刚经》。若问《金刚经》主旨为何,有十六字可概括,即:‘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

  (三)《六祖壇经》

  《六祖法宝壇经》,又称《六祖壇经》、《法宝壇经》、《壇经》。一卷。唐六祖惠能大师(西元六三八-七一三的)讲,弟子法海等记录。共分十品:一、行由品;二、般若品;三、疑问品;四、定慧品;五、坐禅品;六、忏悔品;七、机缘品;八、顿渐品;九、宣诏品;十、付嘱品。

  本经被视为禅宗典籍中的无上宝典,因为是六祖大师将佛法实践后,从自性表露出来的理趣,弥足珍贵。近代的钱穆博士认为,《壇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经典作品,同时也是探索中国文化必读典籍之一,自唐以一,即受人推崇、重视。在中国佛字思想史上,《壇经》确有承先启后的国量,不但思想家应研究,更是想找回“自性般若”,实现“见性成佛”的禅宗行者,不可不识的宝典。

  (四)《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一卷。又称《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证道歌》具如来藏思想,如歌词说:“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又说:“穷释子,口称贫,实则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宝。”

  《证道歌》所具之般若内涵——‘顿悟无生’,为《证道歌》的核心思想。歌词中亦有浓厚的《华严》理事圆融的要旨,如:‘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证道歌》是唐永嘉玄觉(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撰。玄觉初学天台,读《维摩经》而悟道,经六祖大师印可,遂改宗禅门,并著作本文。全文共一八一四字,以古体诗的体裁,或四句、或六句一偈,揭示其悟境及禅宗真髓,文简意赅,是一篇禅法弘扬的杰出作品,也是禅文学的绝唱,故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五)《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原题《佛祖同参集》,略称《传灯录》。三十卷。宋朝道原禅师篡。景德,北宋真宗年号。因‘灯’能照暗,谓法系相承,犹如灯火展转相传,师资正法永不断绝,故名《传灯录》。

  在《宝林传》、《祖堂集》尚未发现之前,《景德传灯录》是禅宗最早的一部完整史书,位居五灯(即《传灯录》、《广灯录》、《续灯录》、《联灯会要》、《普灯录》)之首,其史料价值,远在《五灯会元》之上。这是学术界研究禅宗的重要资料、必读史书,也是志於参禅修学者的修行指南。

  本书收录印度、中国历代祖师名号,并一一列其法系,说明禅门传灯相承次第,以及载明各祖师之俗名、籍贯、修行经历、住地、示寂年代、世寿、法腊等。此外,更传述各祖师‘师资证契’的机缘语句、接化语句及悟道偈语等,号称‘一千七百则公案’,即出自此书。

  其他,比《传灯录》更早的史书,尚有《椤伽师资记》、《传法宝记》、《历代法宝记》、《宝林传》、《祖堂集》等。比《传灯录》晚的史书则有《五灯会元》、《指月录》等十多种。

  (六)《禅源诸诠集都序》

  《禅源诸诠集都序》,二卷或四卷。唐朝宗密(西元七八零-八四一年)著。宗密收录禅宗诸家的言词偈颂,撰成《禅源诸诠集》一书,别称《禅源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西元八四五年)及唐末五代之乱而佚之,今仅残存《禅源诸诠集都序》。

  宗密同属禅宗(荷泽禅)与华严宗,力主禅教合一。本书就是提倡此一主张的代表作,是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文中一切众生的根源称之为‘本觉’、‘真性’、‘佛性’、‘心地’,故称‘禅源’。以‘本觉真性’为主题而开展理论,即是教义;依之修证开悟,便是禅法。作者又将禅的实践分为五种,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

  宗密於‘教、禅一致’的主张中,又将禅、教各分为三种,互相发明融和,示其一致。教分三种: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禅三宗为: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守;三、直显心性宗。本书属‘教判’类的典籍,其他类同的书尚有《五家参详要路门》、《人天眼目》、《五家宗旨篡要》、《禅门五宗纲要》、《禅家龟鉴》等十几种。

  七《古尊宿语录》

  《古尊宿语录》,四十八卷。宋赜藏主(僧挺宗赜)集。语录内收集晚唐至南宋初,南岳怀让以下,如马祖、百丈、临济、云门、真净、佛眼、东山等,四十多家的禅宗名德语录,多为《景德传灯录》所未载者,是研究南岳以下各家禅风的主要典籍,特别是研究临济宗一系的思想要典。

  其他相关的语录尚有《续古尊宿语录》、《汾阳录》、《碧岩录》、《从容录》、《无门关》、《空古集》、《永平颂古》、《宗门拈古汇集》等数十种。

  以上共简介了七部禅门名著,目的是在抛砖引玉,让有缘之士得以一窥禅门堂奥,进而登堂入室,探取‘自家宝藏’。然於法海搜珍之际,切莫被浩瀚禅法所迷,为瑰丽文字所惑,或让玄妙公案所缚,而致舍本逐末,心外求法。应知禅典三千,唯明一事,即人人心中本具真心佛性,而且就在‘现前’,如古德去:“要知本来人,直下须亲荐;寻常日用中,不隔一条线。”行者当活在‘现前’时刻,参寻自心方是。

  二、禅学影响

  禅宗由印度佛教中的‘禅那’转化而来,却与印度禅法大不相同。既不礼拜佛像,又排除传统教条的权威束缚,直示觉源心海,心直觉观照、活参妙解、瞬间顿悟为特徵。

  禅,重视内观省思,直觉体验,明示我心即佛,自性本自清净,直接渗透每个生命个体,发挥深遂的人文精神——无畏承担、独立自主、豁达开朗、清净圆明。

  禅,自然含蓄、活泼随意、宁静淡泊,与幽深清远的生活、审美情趣相融和。

  禅,是佛法的核心,是中国佛学的骨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禅,是中国唐宋以来,民族思想的根本精神。宋以后之孔、孟、老、庄各家学者,无不研禅、学禅,所以太虚大师认为,相对於南洋、西藏、日本的佛教而言,‘中国的佛学特质在於“禅”’。

  兹将禅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当代禅学研究成果分别说明如下:

  (一)禅学对中国文化地影响

  禅宗,不仅遍及中国,亦遍及日本、韩国、越南,乃至近代的欧、美、澳、非等国。过去称‘教外别传’,其后成为佛教弘传的主流,并具有取中国佛教各宗派之地位而代之的气势。究竟禅学如何影响儒道思想?略说一、二如下:

  1、禅解儒道 禅具有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的风格、内涵。

  儒家孔子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篇)。这‘止’与‘虑’,即是佛教的‘止观’法门;定、静、安、虑,便是‘定慧’的意思。孟子的‘尽心知性’、‘存心养性’的心性论,颇能与禅宗的‘明心见性’相通。

  道家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与‘致虚守静’;庄子的‘心齐’、‘坐忘’‘游心’、‘凝神’,亦能与禅宗的‘修心’相通。

  2、禅儒相融 禅学与儒学的相融,既有禅学家以禅解儒,又有理学家爰禅入儒。禅儒相融的结果,导致禅儒难以区分气象。

  北宋著名禅师契嵩曾盛赞中庸为‘天下之至道’,又提出‘中庸几於吾道’,认为中庸与佛道几乎一样。大慧宗杲亦云:“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道直接将佛、儒打了等号。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强调:“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藕益大师也大力融会佛儒思想,特别是以佛释儒,以儒附佛。大师以佛理注解四书,著有《四书藕益解》,也以“禅”解《易》,著有《周易禅解》。此外,道家谈‘有无’,佛教亦说‘空有’;儒家谈‘中庸’,佛教亦说‘中道’,可谓同中有异,异中亦有同。

  一般人多半认为儒道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殊不知,从东晋到唐末的五百年间,佛学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尤其禅学的影响更。其后,虽已逐渐没落衰颓,然禅学却已深植於儒道的精神内涵之中。尤以明代的儒学,更是直认‘圣人之学,心学也’,此即‘禅儒相融’的最佳明证。

  总之,从上引证分析可知,佛教不但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亦融和了中国文化,而孕育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佛学精髓——禅。

  (二)当代的‘禅学热’

  所谓的‘禅学热’,是指热衷於禅学的探讨研究、讲说撰述等。从大量禅宗的灯史、语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历代祖师、禅学者,对禅籍整理、编著、研究的用心与贡献。特别是唐宋时代,文武百官及文人学士的谈禅、认禅、写禅、参禅,所形成禅的社会思潮,带给后世禅宗修持与禅学研究的影响,更不在话下。

  1、当代中国大陆的禅学热 本世纪初,中国佛教复兴,在理论上以‘法相唯识学’的探讨为主,以后由於敦煌禅籍的发现,学术界对禅宗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所以有胡适、吕澄等国际知名学者投入禅学研究,於是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的中国大陆出现了一股禅学研究的浪潮,并逐渐影响至海外。

  大陆的禅学热首先是从出版界热衷於出版禅学读物开始,原因是各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对禅学读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后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后来不但佛教学者积极投入研究,社会文科、理科的知识份子也对禅学产生兴趣。在这样的趋势一,使近年来的中国大陆出版了不少有关禅的著作,其范围广及文字、史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语言学、气功学等各学科,有著相当的成果。此外,还重新出版早期中国禅学大师所撰写的禅学名著,以及翻译、介绍了一批国外禅学者的禅学著作,例如日本铃木大拙和美国佛洛姆的禅学著作,故有‘禅学热’的兴起。

  近年来,为了推展人间佛教,我邀请海峡两岸的佛教学者共同撰写了一套白话版的丛书,共一百三十二册,取名为《中国佛教经典宝藏》,这是继《佛光大藏经》之后的巨著。此套丛书也收录有十数册的禅宗名著,希望这对於两岸的禅学研究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2、当代欧美的禅学热 禅,是东方世界的产物,今日也流传到了欧美和国。欧美人士对於佛教的了解,大概是在十六世纪之后。十八世纪中叶,中国的‘禅’即陆续传入;到了八十年代,影响逐渐广泛。禅宗之所以为欧美人士所知,主要得益於日本佛教徒的积极弘扬,以及从台湾去的华裔佛教徒努力的传播。

  一八九三年,‘世界宗教大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日本临济禅门人宗演禅师在会议上介绍日本禅宗的情况,引起与会欧美学者的兴趣,进而开始对中国禅进行研究。此外,当时有许多日侨移民到美国,日本佛教各派总部出於维护侨民的传统信仰,以及扩大对东方宗教的影响,便积极派遣传教士到美国传教,并建立寺庙,创设禅中心,促进禅法的弘扬,使禅宗影响日益增大。后来又有宗演禅师的弟子铃木大拙,在美国宣讲禅法,创立禅宗组织,并与美国学者卡鲁斯合作,编辑杂志,致力於禅学研究,撰写很多介绍‘禅’的书籍,非常畅销,在美国大学里广为流传,并且流布到欧洲各国,扩大了影响层面,‘禅学热’遂一日千里。

  此外,台湾禅师及西藏仁波切近年来常在美国主持禅七,并致力於著作禅书,对西方的禅佛教亦颇多贡献,功不唐捐!佛光山亦耗资数千万,将为数五十一巨册的《佛光大藏经》——《禅藏》,分赠到欧美各国大学,相信这对欧美未来的禅学研究,也会起一定的影响。

  (三)当代日本禅学研究成果

  日本的禅学研究,主要是表现在早期禅宗、禅史和禅学典籍上面。简介如下:

  1、《壇经》是日本学者下功夫最多的一门研究。他们对《壇经》的不同版本、编篡时间、作者、真伪等,进行严谨的考证。

  2、致力於早期禅籍的研究,如《达摩禅师论》、《修心要论》、《楞伽师资记》、《传法宝记》、《历代法宝记》等禅籍整理,推动早期禅宗,特别是‘北宗禅’的研究,使早期禅宗史变得更加清晰。

  3、对於敦煌出土的禅籍进行重点研究,比较具影响的著作有:铃木大拙的《敦煌出土少室遗书》、《校勘少室遗书及解说》、《禅思想史研究》等。

  4、编写二十卷《禅语录》,对中国禅宗的代表著作进行译注、校订、解说。

  5、编辑《禅学丛书》,影印近代在中国、朝鲜、日本发现的禅学典籍。

  6、编篡《禅学大辞典》,收录词汇三万余条,包括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的禅宗思想、历史、人物、著述等内容,并附有禅宗史迹图、法系、年表、禅籍分类要览等。

  日本在世界禅学的论壇上是举足轻重的,致力於禅学研究的贡献更是无与伦比的,对后世禅学研究的影响更加深远。

  现代是一个物质丰富、思想开放、言论自由的社会。‘禅’,所强调的禅悟生活,本来就是开放、自由,与自然相融,以开发自心本性为目的。禅,能帮助人类寻午失落的自我,转化二元世界观的谬见,因此容易引起知识份子的青睐、共鸣,进而迅速的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所以禅宗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亦与日俱增。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