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见地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2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见地的重要性

 

  这几天连续几个晚上都讲到修行分三个层次,第一是见地、第二是修证、第三是行愿。这是宗下所讲的三个次第,而教下呢,是讲信、解、行、证。

  为什么教下要把信摆在第一位,而宗下根本不讲信,直接讲见地、修证、行愿?教下为什么第一讲信、第二讲解、第三是行、第四是证?他们的区别是一个讲信仰,一个不讲信仰。难道禅宗就不讲信仰吗?为什么教下一定要把信摆在第一位,把解摆在第二位呢?

  “解”也就相当于宗下的“见地”。在这里再讲一下何为宗、何为教,这个话题我曾经讲过两遍,在座的也有许多人听过两遍了,但还是不明白。宗是教的纲领、是教的核心;教是对宗更进一步地阐述和说明。用一句通常话来讲,宗是中心思想、是核心;教呢,是整篇文章、是全过程。

  现在很多学院里出来的、科班出身的,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是教下出来的;从禅堂里面出来的,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从“宗”下出来的。

  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说:“通宗不通教,开口瞎胡道;通教不通宗,犹如独眼龙”!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必须是教也通、宗也通,才不会落在空上,也不会落在“有”上。事实上你光研究教,你也不可能通教;你光研究宗,你也不可能通宗。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宗与教必须同时下手、同时迈步,才不会落入一个极端。

  我们通常说这个人玩儿的是口头禅、是教条的东西,又说某个人是专修功夫的、是在宗上下功夫。事实上过去的祖师大德,没有一个是单学某一样的,都是宗与教同时下手。而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呢?既没有通宗、也没有把教学通。

  只有极个别的人善于在教上下功夫,你只要听他一开口,凡是在教上下功夫的,肯定是走极端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他没有爬到山顶上,只在山脚下徘徊,他所描述的肯定是一座山的局部。只有他真正爬上山顶以后,只有站在最高的山峰上,他才能够一览群山,把整个山峰看得清清楚楚。

  往往人们会认为这种人修行很高,这种人修行固然高,但还有一种更高的人,他是爬到山峰上以后,又走了下来。你爬不上去,你的功夫不够;你爬上去了以后,不会下来,你的功夫还没有到家。真正的到家呀,不是走出去,而是走回来!

  就像一根一百尺高的杆子,你很艰难地爬上去,以为就算胜利了,实际上真正的胜利,是你从一百尺的杆子顶上再下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上,这才叫做功德圆满!所谓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这个意思。而我们现在呢?爬都爬不上去,更不用说从上面再下来了。

  就宗下来讲,你具备了一颗虔诚的心,与修道丝毫没有关系。事实上你见地不通透,你不可能真正地虔信。所谓的“虔信”,它包含了正信,你既不通达见地,如何会有正信呢?你所谓的正信,都是邪知邪见、歪门邪道!

  不是说你剃个光脑袋、吃斋念佛、出家了,就是正道。按宗下来讲,没有明心,皆是盲修;没有见性,皆是瞎炼。也可以说你没有明心见性,就是歪门邪门!

  事实上一个没有见地的人,他认为自己很虔信,如果碰到一个伶牙俐齿的人,三言两语就把他的道心击退掉了。因为你没有见地,听谁说都有理。

  按过去宗下讲,你没有明心见性,就不能出去参学。你自己没有正知正见,你听谁讲都有道理。听人家说菩萨能够在天上飞,能够入地,你也相信;听人家说菩萨能够口吐莲花、可以呼风唤雨,你也相信。因为你的头脑里面没有一个对菩萨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认识,只能听别人说。

  可是现在的人呢?出家不到三天,都到外面去参学!你自己没有修、也没有证,你出去学什么呢?所谓“画龙点睛”,你自己把龙画成功了,让师父给你点一下子,龙就飞了!所谓明师,他不会给你画龙,他是给你点睛的,龙是要靠自己去画的。

  我们通常说的“请明师指点”,你什么都不懂,明师怎么给你指点呢?过去禅宗里面讲,见地跟师父是一个级别,师父不能给你讲法,不能给你讲道,什么都不给你讲。只有等到你的见地超过师父了,师父才给你讲法、讲道。

  可是现在恰恰相反,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什么都不懂,到处向明师请教!可是明师一讲,我们根本听不懂,甚至还说明师是邪知邪见!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佛、菩萨、明师,都是根据自己的层次(知见)下的定义、定的标准。如果我面对的这个明师,和我心目中的明师不一样,他肯定就不是明师!

  只有等你成佛了,你才能认识佛;只有等你伟大了,你才能了解何为伟大。通常说君子了解君子,小人了解小人。你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你就了解什么类型的人;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你就了解什么层次的人。《圆觉经》上讲,我们之所以不能够了解佛,是因为都是拿这颗凡夫的心去揣摩圣人的心!

  你既然没有见地,你怎么用功呢?你说你虔诚,你只有虔诚,什么都不懂,你怎么迈步呢?,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教下又在理论方面把“信”摆在第一位呢?它讲得很好,你具备了“信”以后,接着就要来“解”,解就是明白的意思,你要去探究它,把它弄通、弄透。第三步“行”才是修行哪!

  你前面的信、解这两个次第不完成的话,你怎么去修、怎么去行呢?这个“行’”不仅仅包含了念经、念佛、打坐,它也包含宗下讲的“行愿”。甚至大家连何为行愿也不了解!你们谁知道何为行愿?谁能够用最简单的一句话给大家阐述出来?(众答:……)

  你答得不好是你的层次,谁答得好啊?只有佛答得好!我们既然不是佛,就不一定非要达到佛的层次才能开口。(……)你还沾了一点边,最后一句话沾了一点边,前面的一句话根本就牛头不对马嘴!

  宗下根本不谈信,把信放到一边,一上来就讲见地。为什么宗下他超越了教下的第一层,直接落在教下的第二步——解,一上来就讲见地,见地就相当于教下的解。

  我讲的你们必须要听进去呀,宗下讲的是“见地、修证、行愿”,教下讲的是“信、解、行、证”。如果你连这个次第在头脑里都没有概念、记不住的话,你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与道都不相干!

  前天晚上我讲过,修行的起步是见地,最后你成功了、圆满了,还是落在见地上。可见见地有多么重要。因为佛法最终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也就是说要能够起用。而见地里面就包含了智慧、包含了妙用。你的见地不究竟,你就不会开智慧,就不能够生妙用。

  一个迷信的人,怎么可能入正道呢?纵然你眼前放点光、耳朵里听到点声音,你认为这是感应,这只能说是你心目中的修道感应。我们天天都能看到光、天天都能听到声音,结果又怎么样呢?贪、嗔、痴、慢、疑、照样是满满的!

  事实上你听到的声音越多、见到的光越多,你的“我执”越大。你修行如果不从心态上下手,观念不转变,你是不可能入道的。所谓的“入道”,不是说你看见菩萨了、听到声音了。真正的入道是观念转变了、我执粉碎了!没有我执的人才能入道。我执满满的人,佛菩萨就是来到我们的面前,他也奈何不了我们!岂能和我们沟通呢?“我执”就像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一样,观音菩萨的甘露根本进不来!要想与道相应,就要转变观念。

  每个人学佛,都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你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就说明你没有自己的见地。且不论你的见地究竟与否,既然是学了佛了,修了道了,你就应该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按照佛菩萨的见地来衡量声闻、缘觉、罗汉,全部是外道。声闻、缘觉、罗汉是圣人,这是针对凡夫而言;就佛菩萨来讲,他们又是凡夫。就好比一个万元户,同一个穷光蛋比,他就是富翁;同百万富翁比起来,他又是个穷光蛋。而百万富翁同亿万富翁比起来,他又是一个穷光蛋!所以我说罗汉不能续佛慧命,只能做众生的福田。

  不要因为我们的见地不究竟就不敢讲、就不敢往里面探索。可以说我们的见地永远不可能究竟!除非你证到三藐三菩提的那一刹那,你的见地才能究竟。

  你们许多人来到东华寺来朝拜万行,如果说万行修行成就了,那只是你们心目中的万行成就了。甚至你们还说万行开悟了、成佛了,这都是你们心目中的万行。事实上万行心目中的万行是个门外汉,只是有点皮毛的见地而已。

  万行讲一句不客气的话,但也是一句很真实的话,如果你们说万行对,万行就对;你们说万行错,万行就错,那万行就完蛋了!如果你们说万行修行高,万行就高;你们说万行修行低,万行就低,那万行更完蛋了!

  不能因为你们对万行评价高、低,万行就高、就低。因为你们都是凡夫,你们没办法给万行下定义。为什么我从来不评价别人,因为我是一个凡夫,我不敢评价别人。别人也不可能因为我的评价,他就成就了或者没成就!在过去,只有一位究竟的明师,才能够评论对方,才能够印证对方。这就相当于我们做成一件东西拿出来评价,让谁评价呢?让行家来评价、让专家来评价!既然我不是专家、也不是行家,那么我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评价。

  如果因为你们的评价,万行就跟着对、错,那我还有什么出息呢?如果用你们的标准来衡量万行,那万行更没出息了!因为你们本身就是凡夫,如果万行再依你们来转、依你们来印证,那万行白修了,白出家十几年了!

  我说的这一句话,可以拿来用在你们每一个人身上。将来你们都会出去云游四海,能够担任一方的师父,同样也会遇到许多人评价你们。如果这个评价你的人说你修行好,你就高兴,说你修行不好,你就烦恼,你跟他一般见识,你还有什么出息呢?那你就跟他一模一样了!

  一件东西,不要怕人家评论。我们是和尚,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圣人,那是我们的认识;而不信佛教、信其他宗教的,还会说释迦牟尼佛是歪门邪道。

  东西就是东西,摆在这个地方随便别人去评论。不要怕人家看,不要怕人家拿起来翻来覆去地批判它。释迦佛当时有多少人批判他?!即使是现在,我们认为释迦牟尼佛最伟大,而当今世界上的天主教、基督教徒远远超过佛教徒的人数。

  有许多学佛的人,看到那些不学佛的人,瞧不起人家,说佛是真理的代表,为什么你们不学佛呢?觉得自己学佛了,伟大了、层次高了!这种人叫做邪知邪见!大丈夫各有志向,并不一定走学佛这条路才伟大。任何一条路你只要是敢走,就伟大。你不走,还伟大!

  前天晚上我问何为见地,你们好多人答不出来。今天有人问我,叫我讲讲何为见地。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了解何为“见地”的话,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是如何用功的!

  你们说何为见地?你们怎么不回答呢?女众呢?你们答不出来我觉得很丢人!尤其是出家人答不出来,我觉得更丢人!连何为见地都答不出来,学佛的第一步就是学见地,要明确见地。你连见地都不明白,你怎么出去参学呢?(众答:……)

  所以你们用功就困难,就没办法用功。你们每个人回答得都对呀!每个人的回答,就是你目前的层次。没有“不对”的,每个人回答得都对。罗汉有罗汉的见地、菩萨有菩萨的见地、佛有佛的见地、凡夫有凡夫的见地。不要说别人的不对,都对!

  我个人的理解,见地就是方向,就是修行的次第、用功的步骤。譬如说你连求道的方向都不知道,用功的步骤都搞不清楚的话,你怎么用功呢?也即是说你对佛法的认识、对修道的认识、对用功的次第明白了,你才敢迈步。

  这就相当于我们做某件事情之前,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怎么进去,怎么出来。没有出手,已经知道出手以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出现情况以后,怎么样去应付。没有迈步之前,对整条路线就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对于佛学的见地,同这个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我还没有修道,可是对修道的整个过程、整个理念,都已经明白了。有了见地,可以说就是知己知彼。哪里像我们现在学佛修道,是走一步、说一步,摸着来走。

  还没有修道之前,整个修学的理论就已经搞通达了。你只要是一迈步,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丝毫不差地走进去,再走出来。这就叫做见地。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只要一出手,就知道输赢!修道的见地,和这个道理一模一样。

  高人还没有出手,就知道结果;修道还没有迈步,就已经肯定会成功了。因为我整个的见地都已经很明了了。如果你真的见地明了,你已经获得了70%的功夫了,还有30%需要去核实、去反复地打捞、再去印证一下。

  事实上我们现在学佛的人,都是把“信仰”摆在第一位。我刚才讲到,你没有见地,你所谓的“信仰”都是迷信,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听说净土好,就去学净土;碰到一个伶牙俐齿的人说禅宗好,把你净土宗的理论全部驳倒掉了,你就马上又去学禅宗;又碰到一个更能讲的,说禅宗不好,密宗好,又把你禅宗的思想理论体系驳倒掉了,你又去学密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你没有见地、仅仅具备了信仰。所以宗下根本不谈信仰,一上来直接就讲见地!只有真正具备了见地以后,才谈得上具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就是见地;真正的见地,就是真正的信仰。你没有见地,全部都是邪信,也就是通常讲的“邪知邪见”。

  实际上宗下和教下他们是一体的,只不过是为了让大家容易明白、容易上手,才把宗和教分开来讲。一个真正入了道的人,就没有宗和教的区分。真正通教的人,他也通宗;真正通宗的人,他讲出来的体验就是教。真正通教的人,他就有宗里面的功夫。

  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会做饭,当我们进入厨房要做饭的时候,还没有动手,脑子里面整个做饭的程序、步骤,都已经形成了。并不是说进了厨房,搬个凳子坐在那里,苦思冥想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又该干什么!

  还没有进厨房,就已经知道进厨房后首先干什么,其次干什么,这就叫做见地。还没有迈步,对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在头脑里面就已经清清楚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理念。只有你具备了这种通透的见地以后,才谈得上修证。也可以说你有了见地,才具备了修与证的资格!你不具备见地,你所谓的在修行,那是自欺欺人。

  接下来第三步是行愿,为什么第三步才谈到行愿呢?过去丛林里的主持、方丈,必须由开悟的圣人来担任,这样才不会把寺院这一部大车开错方向。寺庙就是一部完整的机器,谁来把握方向呢?方丈和尚!开车的是谁呢?就是当家(监院)和知客师。他两个不用必须知道方向,只要方丈和尚知道方向就行了。

  按过去丛林里面的规矩,一个丛林里面至少要有“一个半和尚”,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一个半开悟了的圣人。方丈一定是开悟的人,第二个就是首座和尚,他也必须是入了道的人,也就是说必须是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当首座和尚。因为寺庙里的一切都来自十方,做得对与错,完全取决于方丈和尚。

  你不具备见地,你所谓的行愿全部是在做错事。既然做了错事,你就造下了业障。也可以真实地告诉大家,你们不具备见地,第一你们不能够修行,第二不能够出去行愿。也就是你们平常说的出去做好事度众生。你出去行菩萨道,你的慧眼没有打开,你怎么出去做好事,出去行愿呢?所谓的“行愿”,说通俗一点,就是出去为人民服务,出去普渡众生,做一些自利利他的工作,这就叫做行愿。

  如果你很幸运的话,你身边有一位明眼人,你听他的去行愿,按照他的行愿去做,你所做的一切就不会背因果、就不会造下新的业障。如果你倒霉的话,你身边的道友、几个领导,慧眼都没有打开,结果都出去行愿,你认为是出去行愿、行菩萨道,做自利利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害别人!

  说一千道一万,见地是最重要的。没有见地,你既不能够修证,也不能够行愿。佛经上面讲得非常清楚,你没有开悟,没有究竟圆满,出去弘法度众生,只能说你是发心的菩萨。实际上你仅仅谈得上“发心”,哪里称得上是“菩萨”?

  释迦牟尼佛智慧高,讲得很微妙!给我们套了一顶高帽子,你一发心,就说你是菩萨。等到你修行究竟圆满了以后,才叫做“如来应世”,真正的是佛菩萨度众生!

  你没有证得圆满去度众生,充其量只是“发心”而已。可是你不知道你的发心是对还是错,本来人家往北走是正确的,你却指引人家往南走,你以为是在帮助人家做好事 ,实际上是在帮人家造业障,同时你自己也落了业障!

  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就像我们北方人从北方到南方,要到东华寺来,不是说你到了车站,买到了车票,再去了解南方在哪里?广东在哪里?东华寺在哪里?而是当你决定到南方来之前,还没有上路的时候,在屋子里边就已经搞清楚了南方在哪里、广东在哪里、翁源县在哪里。

  你具备了这些因缘条件以后,才敢迈步,才能够迈步。你只要是条件具备了,你一迈步,肯定是对的。一环扣一环,想错都不会错!这就叫做修行的见地。你具备了这种境界和层次,才谈得上修证,接着才是行愿。

  我们现在恰恰相反,脑袋里面一塌糊涂,什么都不懂,就开始出去参学、就开始闭关、进山洞修炼了!

返回目录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