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如是我闻】释迦佛所有的经文都是以“如是我闻”四个字来开头的。这四个字的来由有个故事:佛在涅槃前告诉弟子们要走了,阿难正在外面讲法布道,听说佛要走了,就从另外一个城市急急忙忙赶了回来,看见佛侧卧在那儿,就大哭了起来。在他哭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天龙护法及师兄们就来告诉他:阿难,你不要哭了,佛要走了,在佛没走之前,我们要问他一些问题。阿难说:哎哟,是呀!我差点把真正的事情忘了。然后就问他的师兄,应该问些什么问题呢?师兄就告诉他问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佛灭度之后,我们结经以什么为开头呢?
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是以佛为师,如果佛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
第三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是依佛而住,佛涅槃之后我们又依谁而住呢?
第四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恶性比丘由佛来调伏,佛涅槃之后这些恶性比丘又由谁来调伏呢?
阿难一种失魂落魄的样子,走到了佛的面前,合掌恭敬而跪,哭着说:佛呀!您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们的问题都由您来处理。如果您老人家走了之后,我们怎么办呢?佛说:你有什么问题?
阿难说:您老人家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将来结集经典的时候,我们每一部经前面用什么文字来开头呢?佛慈祥平和的告诉他:你们将来结集经典的时候,开头就用四个字“如是我闻”,不要谈有也不要说无。如,是真实,是我阿难听来的。以后所有的经典前面都要加“如是我闻”,以和外道区分开。
阿难欢喜了,接着请问第二个问题:您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以您为师,您老人家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佛郑重的告诉他:我入涅槃之后,你们所有的比丘都要“以戒为师”,谁能受持我的戒律,就和我住世是一个样子的。
阿难心开意解,又接着请问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依佛而住,佛涅槃之后,我们又依谁而住呢?佛答复他:我涅槃之后,所有的比丘都依“四念处”而住,你们依四念处而住的时候,四念处为你们的参照。
阿难有些不太明了,继续请问什么叫四念处?
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第一、观身不净。观看自己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而且身体里的血肉以及粪便都是不干净的。观自己的身体不净,看破了身体,才不会留恋这个身体,这是身念处。
第二、观受是苦。所有的感受都是苦的根源,不管是好的感受,还是坏的感受,都是苦的根源,这是受念处。
第三、观心无常。我们心中的妄念、烦恼都是霎那生灭无常的,如梦幻泡影,这是心念处。
第四、观法无我。所有的大道之法都是无我之法,是无为法,这是法念处。
阿难听明白佛讲的四念处之后,又接着说:佛呀!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您在世的时候,这些恶性比丘由您老人家调伏。您涅槃之后,这些恶性比丘又由谁来调伏呢?请佛慈悲开示于我们啊!
佛和蔼的告诉他,将来遇到恶性比丘就默而摒之。摒之就是不要跟他说话,不要和他争吵,不理不睬,时间长了,没人去理睬他的时候,他也就无趣了,也就不会再跟你们争斗了。
阿难问完这四个问题之后,心又处于悲伤之中。佛马上就要走了,他虽然问了四个问题,也明白了如何来处理这些问题了,但他此时的心情非常沉痛,因为他刚刚证得了初果阿罗汉,还没有达到四果阿罗汉的地步,所以就非常悲伤,大哭不已。释迦佛看着阿难就劝慰他:阿难啊!不要哭了。我并没有走,我还在你们身边。我现在也可以肯定的说,释迦佛没有离开我们,没有离开我们每个人半步,就在咫尺之间,就在我们的心田方寸之中。释迦佛永不生,永不灭。
“如是我闻”,从字面上讲是我阿难听来的,从自性上讲是我如如不动的本灵听来的真实义。刚才武则天的话里也有一个我,也都是一个大我和小我的关系。
【一时佛在舍卫国】经文上经常有“一时”。为什么用“一时”?因为佛讲法是面向九法界众生,表尔时包含三界六道,所以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在这个时候佛正好在舍卫国。是舍卫国里的哪儿呢?
【祗树给孤独园】这里还有一个典故:“祗”是舍卫国的一个太子,单名祗。“给孤独”是一个长者,是舍卫国的一个很有钱、很有德行的人(在印度有德行、岁数又大的就称为长者)。
在释迦佛没来舍卫国之前,由他的徒弟舍利弗来到舍卫国,在祗太子的后花园划了块地,由“给孤独”布施建造了这个讲法的经堂。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大,不一定是岁数大,是因受的戒腊大——受戒十年以上才能称为大。十八岁受了戒,现在三十八岁,就称为大。八十岁刚刚受完戒,没有达到十年,也不能称为大,这个在印度是非常森严的。
大比丘众,就是说很多受戒十年以上的比丘有一千二百五十个。有舍利弗带来的二百人,有大迦叶带来的一千人,有耶舍长者子及其五十友人加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个人。具体还有五个人,是跟释迦佛当初一起修行的五个跟班,也就是侨陈如他们。
“比丘”翻译成中文叫“破贼”,色声香味触法是六贼,眼耳鼻舌身意为六门。破贼就是防止六贼进入六门形成十八界。
“如是我闻”还包含六种成就:
第一:信成就。信是敲门砖,不信,不管读多少经文都不会成就。相信经文是阿难亲自听释迦佛所说的真实法义,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第二:闻成就。信了之后来看释迦佛的经典,咱们现在离佛已经远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离佛没有远,听闻佛真实不虚的话语,而得成就是为闻成就。
第三:时成就。每一部经文都有它的时间。这里是释迦佛讲法的时间。
第四:主成就。是讲法的人。
第五:处成就。就是讲法的地方。
第六:众成就。听法的人。
这里的“如是我闻”就具备了六种成就:“一时”为时间;讲法的人是释迦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为地方;听法的人是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人们相信并听闻释迦佛的开示。
大家在读经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如是我闻”的含义,这里释迦佛用意深远啊!
【尔时世尊。食时】这个时候,释迦佛要吃饭了。在释迦佛活着的时候戒律非常严,早晨一顿,中午一顿,过午不食。不像现在中国的寺庙,都是在寺庙里自己来做饭。那时候释迦佛不让杀生,不让动火,因为动火就有生灵死亡,烧水水里就有虫子,烧的那些树干树枝也是有情的。所有的一切人间的作息释迦佛都不让做,只能是乞食。
【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释迦佛穿好三衣。这个和汉地的和尚穿的不一样,他们穿得像现在的藏族喇嘛一样。穿戴好三衣(三衣是五条衣、七条衣、大衣,大衣为主衣,就是现在大和尚所披的那个主衣),释迦佛端着钵来到舍卫大城里面去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到城里去要饭。这个乞食和民间要饭的不一样。同样是要饭,但要饭的结果和方式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民间要饭的叫“叫花子”,给他好的,他就祝福你,不给他,他会不高兴,甚至会骂你。
修行的比丘也是要饭的,他们是按佛所说的挨家乞食,只能托钵依次乞七家,给多给少都要拿着,给好给坏都要端着。不给就不拿,没有什么怨言,也没有什么惊喜,不会因为你给他好的就乐,给他坏的就要骂,因为他知道是在给众生种福田。
佛要他们挨家要七家,不能挑富家,不要穷家。要够了就吃,要不够就饿着。七家都不给,那今天就没有饭吃。要够七家之后还至本处,就是回到住的地方——祗树给孤独园。
托钵,我们在西双版纳的时候也是做过的。从路上赤着脚走过,善男信女把饭往大钵里倒的时候,还唱着圣歌,非常殊胜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fū)座而坐】饭吃完之后,洗刷完钵,叠整齐衣服,把脚洗干净(因为印度天非常热,他们都是光着脚,所以要把脚也洗得干干净净的)之后把座位上的垫子打开,端坐其上。
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处理好,身心也就清净了。衣服叠好放好,吃饭的碗刷好,脚洗干净,把座位收拾平整,打开自己的座垫,心里没有什么牵挂,也就安心打坐了。从这里我们看到佛是一个很平凡的心态,把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圆满,这样心里才没有牵挂。我们学佛也应该这样,把自己的事情都处理好,心才能踏实的来修行啊!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