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华严宗>>正文内容

海云继梦法师:福慧滋长 法界思想系统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5日
来源:   作者:海云继梦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云继梦法师:福慧滋长 法界思想系统

 

  第三期佛教思想中的佛经,很强烈的在表达此一「佛性」的观念,是何用意也?可由两方面来探讨:

  一者在建立法界完整性的思想系统:佛教原是诞生在印度本土文化的沃土中,随着时空的推移,此一部份被称为原始佛教;换言之,佛教与印度文化是不可分的。但是,随着印度本土文化的兴兴衰衰,佛教走出森林文化的系统,迈入草原的绿洲文化之后,随着思想、观念、文化之差异,佛教起了异地思惟之模式,而将原来植基于印度文化之「三法印」思想与基本教义,简化为「一法印」的空性思想,此乃龙树等与绿洲文化的先知们所共同努力的成果,此为第二期佛教思想之重点。

  其后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自又不同于中亚的绿洲文化及印度的森林文化,彼此之间的宇宙观、生命观及价值观,在同同异异之间,应如何理出一套系统来,此是早期佛教传递过程中,先知们最重要的课题。到了第三期佛教思想阶段,佛教在中国不但再度发挥异地思惟之功能,中国文化的载体亦发挥了其特有的文化造诣,将此外来的文化思想作一解剖,将此庞大的印度文化与佛陀思想加以拆解,并运用中国文化的底蕴,按中国的思惟模式加以重组,以崭新之面貌令中国菁英全然加以接受,并普令此土众生欣然接纳。

  此中,为重组此思想体系,中国佛教产生了二大特色,即:「法界」思想系统,与「报身」信仰系统,一般称为菩萨信仰(如:毗卢观音信仰即是土生土长的报身信仰证明);所以,尘沙数的报身佛示现,旨在架构法界思想系统中佛性的存在与作用。是以「佛性」的提出,乃第三期佛教思想中,由「空性」转入「人性」的奠基工作,故佛性即是生命因素中已兑现的生命因素,而人性是未经提炼之佛性也。此一时期的佛教思想已然中国化,且其思想基地在中国,中印文化的交流已然转为中国与西域的交流为主,而主要大德显然也已经由印度转到中亚来了!………

返回目录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