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如瑞法师:住寺点滴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来源:   作者:如瑞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瑞法师:住寺点滴

 

  寺庙,佛在世的时候称为“僧伽蓝”,译成华言叫“众园”。这是比喻的说法:就像在一个园子里种上种子,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大众僧在这里用功办道,培植道芽,将来好成佛度众生。

  寺庙里也有居士,叫净人。净人和一般的在家的居士不同。他们的工作是护持大众僧,所以叫做“僧伽蓝民”。在戒律里对净人的待遇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他护持大众僧,护持得好是上等衣食;护持一般是中等的衣食;更差一点的是下等衣食。所以最初的僧伽蓝内,不像现在,居士随随便便就可以住,而是要来护持大众僧的。

  我为什么给大家说这些呢?因为一些居士可能不太懂。也许年纪大了,家里没有什么负担,来寺院走走,或者住住。所以我害怕你们不懂规矩,反而会住出来罪过。

  佛在世时候的僧伽蓝——祗树给孤独园,是孤独长者用黄金铺地的价钱买来供养大众僧的。从此可以看出寺庙是尊贵之所,如果不是真正地修行办道,不要说在家人,出家人都是不可以的。所以佛才要求出家人,要一日摸头三省,知道自己是个修道人,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

  有些古德要求自己:若一日没有进道,便拒绝饮食。因为出家人受施主的供养。虽然施主说我供养师父们。 但我们要想想:他是不是无缘无故来供养你呢?不会的,都是重心所施,有所求的。懂理的人,他供养你,是希望你早成道能度他。而一般人则是要求福消灾的。所以每天过斋前僧执念斋条,都是念的:谁谁供养大众僧,求超拔父母的,求子女考学的,求吉祥的等等。所以我们口口饭,粒粒米的分量都太重了。由于这个原因,佛又要求出家人吃饭时要存五种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这样作观也就是修行,最起码能提醒自己要把正念提起来。

  那居士们就要掂量一下了:师父们都是这样子的,那我又作得怎么样呢?

  居士们在僧伽蓝内,一句废话不能讲,一个非法的行动不能做。正道留给师父们走,偏道留给你自己走。见了出家人,该合掌合掌,该恭敬恭敬。否则的话,口头上说来护持,免不了会有过失。

  我这是很诚恳的告诉居士们,把你们都当成我的父母亲才这样说的。就像我的母亲果齐师父往生的时候,她特别想在普寿寺,希望大众僧能送一送她。我说不要了,不要打扰大众僧。所以只是让发心的知事们去助念一下。连我母亲都只是这样的。

  我也很诚恳地劝居士们在寺院一定要小心谨慎,这样才能培植自己的福报,长养自己的善根。

-----------------------------------------------------------------------------------------------------------------

更多如瑞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