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空海师父给马来西亚同修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来源:   作者: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空海师父给马来西亚同修的一封信

 

  继法法师,解脱道学员大家好:

  有学员提到十二缘起「无明」的问题,认为十二缘起的无明排在第一位,只要破除无明,后面的种种问题就解决了,忧悲恼苦也没了。所以首要破除无明,为何在证果次第的五上分结,反而最后才破除无明?

  这个问题一点都不矛盾,因为「无明结」最难破除!不用说证初果、二果、就算证到三果的阿那含圣者,还是有无明结。最严重的问题是:处在无明中的众生不知自己仍处在无明中!「无明结」之所以难破除~因为被「无明」遮障的众生极不易觉察自己还有无明。(包括自认修行有成的圣者、证果的人)。

  许多修行人都在设法破除无明,以为修四念处、开发明觉就已是明行、破除无明。理论上好像如此,事实上那只是个起步。我们是要开发明觉,用明觉的心去找出自己的种种结缚、种种颠倒梦想,尤其要去看到「好为人师的自我」是怎么样在运作。这一关很不容易突破,真的很不容易突破!

  大家要有正确理解,众生是在有「忧悲恼苦」情况下才会去找「苦因」。佛陀也是如此,从面对生老病死,内心有忧悲苦恼的情况下逐渐「深入」去找原因~找苦因。一直深入深入去找原因,最后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无明」。完全没错。但要了解,「无明结」虽然排在第一位,但那是最深、最微细、最幽暗、最不易破的结缚!初果的身见结、疑结、戒禁取结如果没破,那是不可能破除无明。如同「国小」的课本都看不懂,怎会看懂博士课程,或相对论呢?

  破除「无明结」是很重要,但要正确了解:初果、二果有他们破除无明的部份,但仍有「无明」存在,证到「三果」或「向四果」都仍有无明结存在,只是比凡夫少而已。真正破除无明结的人,可权称为阿罗汉。

  真正破除无明的人,自然「入空戏论灭」,自然不会有任何我慢、自卑、排他、二元对立、抓取弟子,很自然的超越各种宗派、也会超越各种宗教。「超越」不是我比别人高,比别人优秀,而是那些己高人低、己大人小、己忧人劣的虚妄分别心息灭了。没有无明,就没有任何二元对立,那是「无上、正等、正觉」,那是大圆满、大和谐。没有无明,所有忧悲恼苦、贪爱、占有、抓取,自然止息。

  世俗人易抓取的是:名、利、权、情。

  修行人易抓取的是:更高档的名、利、权、弟子、思想、见解、法门、宗派。

  在四种食里面,世俗人常抓取的是:粗抟食(饮食)、触食(感官享受)、意思食。

  修行人常抓取的是:意思食(思想、见解、…)与识食(徒弟与法门、宗派)

  (世俗人抓取金钱与子女,修行人抓取法门与弟子。)

  粗抟食、触食易看到,易断除。但是意思食很不容易看到,不易断除,尤其识食。意思食、识食是「自我」赖以维生的食粮。

  认真修行与认真面对自我并非相等。若没认真面对自我,百分之95的修行人是「为学日增」~越修越厉害。一百位精进用功修行人中,能有五位敢如实面对自我已属不易。

  前几天在中国东北沈阳与学员互动,有位非常法喜的学员表示:「师父,你讲的解脱道太好、太高深了啦,一般人根本不易真的看懂,尤其那面照妖镜,让自我无所遁行,要敢深入去看,真的要有很大的勇气!不敢如实面对自我的人就会脱逃,严重的会起而批评、攻击、谩骂……可想而知。」

  修行次第重点归纳:

  一、深入法义闻思(一定要深入才会有择法能力)。

  二、实修四念处→开发明觉、明行,从日常身体动作的明觉→讲话(口行)的明觉→起心动念的明觉。(开发明觉、练习明行。这些都只是修行的第二步,千万不要以为有明觉、明行就已是破除无明。)

  三、用明觉的心去如实观察活生生的法(三法印),也回来反观自己忧悲脑苦、不安、自卑、我慢的现状,进一步找出苦因。

  四、如实面对自己,找出苦因,找出自己颠倒梦想的观念、知见、心态。

  五、找出自己颠倒梦想的苦因→修正、调整、净化、断除。

  六、若能断除较粗的三结(身见结、疑结、戒禁取结 )则权称证初果。

  七、千万不要得少为足,闻、思、修都要再深入。继续开发较微细的明觉、明行→进入较深层潜意识心态、习气、习性的反观净化。

  八、各种潜意识的深层结缚(深层的颠倒梦想),在历缘对境中一一照见净化。

  只要走在正确的出世间法的解脱道上,就会发现「自我」最不易断除。只要有自我,就会展现我慢、己优人劣、己高人低、主宰欲、抓取弟子。

  只要敢如实反观、净化、面对自己,就会发现空海讲的是真的。千万不要小看无明结。(人类不懂的或错解的,非常非常多啦!)所以空海常鼓励大家要打开心胸肚量,要虚心学习,不断地让自己成长。

  如实面对自己 真诚真心善待每一个人!

  随时反观、净化!

  返璞归真 做位真人!

  空海 合十

  2010.02.15.于台北.

---------------------------------------------------------------------------------------------------------------

更多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