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诠法师:缘起性空与净土的建立
界诠法师:缘起性空与净土的建立
学佛的目的是在净化自己的身心,达到国土清净而利乐众生。
诚然,学佛是为了成就佛果。但这佛果是怎样圆成的呢?就是正确认识、理解佛陀可说的基本教义——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说明宇宙人生,生起与坏灭的普遍规律,正确的认识此理,便可洞明人生宇宙的真相,而达到破除人生对于真理的迷执。
破迷执见真理,由般若空慧为指导,斩除我执、法执、证我空、法空而圆成菩提。
缘起性空,就是说明因缘所生的诸法无自性的道理,“因缘”是指一切事物是相互依赖,众多条件和合存在的产物,是无常变化,无实在的主体性。《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的诸法,无有常住不变性故——空,此“空”“非无”的顽空,是否定万有差别相之言,似对“有”又反对概念之“无”的意味,然则,无万有之存在乎?是又不然!万有虽是由于种种因缘之假的存在,而现象存在的现实还是事实,所以此“空”义,绝非“无”之义,应为“不”之义,不带于现象存在而超越于偏见之义,即是排斥,对于万有之执着的趣旨。若以“空”单反对“有”者,则“空”非般若正当之空,而失在偏空之“空”,却不能尽显“空”的本义,此“空”是指出超越于偏见的相对“有”,“空”之绝对境地——万有之真相。故万有真相意味之空,不是相对空而是绝对空。
虽曰“空”而非单空,是即有之空,性空不碍缘起,所以《中论》又说:“亦为是假名”,缘起的存在,千差万别——假名。虽曰“有”而非单有,是即空之有,缘起不碍性空。“有”法的当体即是性空,为此不滞于实有,不着偏空,双离二边即为中道也,此就是《中论》的“亦名中道义”。
正因为一切事物是缘起是性空,所以才能建立一切因果罪福,有彻底的空——大革命,才有佛果净土的大建设,《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换句话说,如果一切法不是空的,业报罪福也就无法改变,修行慈善也就没有意义。《金刚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很好地说明了,罪业无性,不改变的道理,“业”无定性,所以才有六道四圣的不同。众生迷于事理,则是轮回;悟于事理,便转染成净。
如此才有净土的建立,《维摩诘经》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要有净土的建立,先转染心为净心,净土就是清净的国土,环境净化,没有任何污染;生活净化,不会贫穷困苦;人群净化,人民和乐,没有是非矛盾的纠纷;身心净化,绝无疾病的产生,永恒的和平,安稳,富足……这样的世界何以知其存在?举浅显的例子说,如世界上有些国家特别繁荣富强,环境优美,人民的生活条件特别优越。国内也不会发生内乱,医疗设施先进,人民身体健康。如中国有些特区,有专门的政策,那么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与一般的地区是绝然两样,此是低级的净土,能说它不存在吗?
当然高级的净土,是需要转染心成净心的功德而成就的。如西方弥陀净土,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用了五劫的时间去思惟、修习,而功德圆满,之后以大愿力广泛地成就摄受众生。《无量寿经》云:“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
净土很多,诸如弥勒净土,药师琉璃净土,华严净土,维摩诘的人间净土等。无论什么净土,或低级或高级,对于创立者是很艰辛的,但有了前者的开扩,后者要求往生者,就容易了。如往美好国家去定居旅游,只要办理完各种手续便可前往,如想往生弥陀净土,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即可往生。
净土与性空有何关系?“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净土就建立在性空的基础上,正因为诸法无决定性(空),所以可转恶业为善业,转污染为清净,转分别(识)为大智(智),转我法二执为我法二空。有善法、清净、大智等,就是净土的正因,同时因圆果满,人生的缺陷得到消除——正报的庄严,世界的污秽得到净化——净土的建立。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