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35)--遇到难受的事情一定要忍过前三十秒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你未经历过的出家生活(35)--遇到难受的事情一定要忍过前三十秒

 

  进僧团一年,只听到过两次比较激烈的争执,都是在刚进僧团的人身上发生的,前一次是沙弥和比丘,这一次是净人和比丘。

  而且,都是跟班导之间发生的。

  寺里在古代丛林里的基础上,借鉴了一些现代学院的教学方法,一个班一个班,每个班设一名法师来引导后学的净人、沙弥。

  新进僧团,烦恼都很粗猛,不肯被调伏。但是,不调伏,后面的路就没法走下去,这是丛林教育和世间教育完全不同的地方。没有一定的学修经验很难体会,也不容易理解。

  当天,刚诵完经,大众都安静地回寮,猛然间传来激烈的争吵,有的法师就捂胸口,长期处在安静当中,一下子难以接受这么巨大的声音,而且因为争吵,人的剧烈的烦恼立刻开始波及他人的内心。

  有人转身回去看看,有的人看也不看,直接就回寮房了。

  僧团近一百人,没剃度的净人二十五人,其他的都是沙弥和比丘,我能感觉到,所有的沙弥和比丘都会想,唉,又是一个不愿意被调伏的净人。

  因为,大家都是过来人。他今天所经历的,都是别人经历过的。别人已经走了过来,而他刚刚经历。

  是非已经不重要,大致的情况是班导法师呵斥净人一句,净人不干了,积怨爆发,怒声回应,导致争吵。

  其实,挺有意思的。相信,再过一年,大家再议论这件事情时,定会扑哧一下乐出个鼻涕泡来。

  但,现在,很难受。写这篇日志的时候,你能想象到那个净人在内心里翻江倒海地不是个滋味的感受吗?

  以前,没出家的时候,我读过一些关于出家的文章,有一些还俗的,或者是大致知道一些出家状况的人写的,他们说,佛门也不是净土,也搞等级,也不是公平、公正的,也不是个讲道理的地方,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

  这个理解在粗浅的阶段中算是一种理解。但是,稍微深入之后,就发现,这个认知很浅陋。佛门里是超越自由的自由,是超越平等的平等,是超越民主的民主。

  我们每一个人带着巨大的烦恼,走进佛门,肯定要下点猛药、特效药。其实,大家都想在佛门里学到一点独门的功夫,世间没有的功夫,少有的功夫,依我现在的理解,当净人、当沙弥、被呵斥、被责骂、被冤屈,就是最好的功夫。

  说多了,其实没有用,过来人看了这些文字没有意义,都知道的事情,没过来的人看了,也难以理解。

  师父从外边回来,晚上跟大家随谈,没具体提这事,但是,讲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听话,听前面引导你的人的话,尤其是听班导法师的话,不是让你去分析他说的话的对错的问题,而是如何落实的问题。

  在接受净人、沙弥教育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类,立刻受益,内心里当下转过来,直接领受,内心被开阔,格局被打开,将原来向外的心转而向内,当下能从善恶是非曲直中跳出来,从而发现一个壮阔的内心世界;另一类,略有反弹,但自己能化解,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渐恢复内心的平静,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就转过来了;再一类,可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平复,真正上道,体验到真实学修的状态;还有一类,可能就一直身陷善恶是非曲直当中,不能自拔。然后带着积怨回到世间。

  简单说,佛门里就是让我们放下“善恶、是非、曲直”。

  放下来,当下就有自在,放不下,就再继续扛着往前走一段,一点点地放。

  这么讲还是过于理论化,只是把理讲通了,一点用处也没有用,还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行持的方法。

  我的恩师与弟子们入夜随谈提到人应该如何面对矛盾的境界时,这样讲,你一定要忍过三十秒,过了三十秒就没事了,人家说你一句,你一定不要着急去回一句,你回了一句,他再回一句,你来我往,两个人不断地在造不好的业,越纠缠越麻烦,最后就无法摆脱。当下就要能够断,你不回应了,就等于是断了。

  这个法门很实用,我觉得可以叫三十秒法门,佛门里可以用,社会上也可以用,忍三十秒,很快的,眨眼就过去了,这三十秒可能会很难过,但你可以想点开心的事情,甚至搓搓身上的泥,搓个泥球出来,在手里玩一会儿。找个短信出来看看什么的。

  如果提的起来的话,最好的方法还是念佛。念观世音菩萨,总之,要过掉这三十秒,然后再去处理问题。

  生命中,我们的三十秒很短暂,谁也不会在意,可是,当我们的内心觉得受到伤害的时候,会觉得这三十秒是如此的漫长,你看,世界上的事情,都很占不住脚,我怀疑这个世间也是个假象,为什么平时打妄想的时候,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感觉很舒服的时候,时间也一会儿就过去了。

  人家批评自己的时候,就会觉得度日如年。时间会变得如此的漫长。

  三十秒过后,要是还忍不住,我的师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可以提起来用,那就是把对方伤害你的最深刻的那些话,拆开来,拆成一个又一个汉字,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这一个个的汉字会让你的内心起烦恼。

  倘使,把这些汉字都还给新华字典的话,我们还会不会起烦恼。

  《楞严经》里有一个“八还辩见”的公案,佛陀让我们假设八种典型的组合而成的物质现象全都归还其本来面目,来观察、思维。

  我觉得,很值得在下一次楞严法会读诵《楞严经》的时候,结合自己内心的问题,细琢磨琢磨。也许会有点收获。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