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法门无量源自心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来源:   作者:明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 法门无量源自心

   佛陀是个大医王,是个最好的心理医生,而且历史久远。所以,佛教就是一个最大的心理医院,治疗我们这些心理有问题的凡夫。到了祖师这里更加明确,所谓即心即佛,把如何解决我们的心理问题推到了无上的高度。那么在佛经里,佛陀是如何譬喻我们的心呢?这里列举出十种譬喻来说明我们的心。

  心如猿猴难控制:佛佛祖祖以“心猿意马”形容心,说心就像猿猴,生性好动,活蹦乱跳于林木之间,片刻无法静止。

  心如电光刹那间:心如电光石火,迅速无比,动念之间,驰骋宇宙,毫无障碍。譬如动念想去某个地方,心中马上浮现那个地方的景致,仿佛身历其境一般。其速度之快,就是电光也赶不上。

  心如野鹿逐声色:野鹿在荒野上奔跑,口渴了想喝水,便四处追逐,寻找草原。我们的心就像野鹿一样,难以抵抗五欲六尘的诱惑,终日汲汲营营于声色犬马。

  心如盗贼劫功德: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座村庄,五根是门户,而心是这个村庄的盗贼,窃取我们辛辛苦苦积聚的善事功德,使我们身败名裂。古人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我们如果能驯服心中的盗贼,使其归化柔顺,就能做心的主人,长养无上的功德。

  心如冤家身受苦:心是我们的冤家仇敌,专门替我们制造烦恼,使我们受种种的痛苦煎熬。经上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我们的心本具佛性,清净自在,却因种种妄念,使我们的躯体受苦受难。如果能够泯除我们的妄心杂念,这个冤家便能与我们化敌为友。

  心如僮仆诸恼使:心像僮仆,受到客尘的驱使,向外攀缘,产生种种的烦恼。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五盖、十结、八十八使,乃至八万四千烦恼,这些覆、盖、结、使,都能蒙蔽我们的智能,束缚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得自在。如何转心的仆役为主人,就看我们如何对心下功夫了。

  心如国王能行令:心是身体的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统帅行权,指挥一切,指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产生感官、认知的种种作用。

  心如泉水流不尽:我们的心就像活水,汨汨地流淌着,具有无限的潜能,蕴藏无尽的宝藏,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我们的智能泉源,将可免除匮乏的忧惧。

  心如画师描彩画:《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如善画的画家,能够描画出种种的图画来。心中希圣求贤,自然能浮现圣贤的风貌;心如凶神恶煞,面容便如魔鬼罗刹一般的狰狞,所谓“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就是此意。

  心如虚空大无边:心的本体犹如虚空一般广大无边,能够涵容天地万物。经上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虚空至大至广,无有涯岸,虚空成就万物而毫无执取。我们要了解诸佛的境界,便应该将心扩充如虚空那么无边无际,无牵无挂,才能包容宇宙万有,覆盖一切众生。

  佛法就是心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离此心。古德曰:直心是道场。

  光严童子问维摩诘:“何者是道场?”维摩诘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四祖《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面说“复须内外相称,理行不相违,决须断绝文字语言,有为圣道,独一净处,自证道果也。”《六祖坛经》里面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可见直心于修道的重要性。

  我们平时总是戴着面具生活,所以感觉很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力要比道人付出得更多。我们在付出一般的劳动的时候,还要付出表面的伪装,要维持表面的“形象”。这么大强度的劳动量,没有办法不累。所以佛佛祖祖左说右说,横说竖说,要我们把这层表演放下,我们总是舍不得。

  我们要“行善”,所以要保持我们的“善良形象”;我们要领导大家奋发向上、向善,所以我们要保持“精进形象”;我们要有包容、要能忍辱,所以我们要保持“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们要……再要下去要活不成了。那么是不是就不要修行,不要善了?这又堕入另外一个极端。我们就是在这两个极端中苦苦挣扎,不得出离。“善”到死或者“恶”到死。

  佛佛祖祖知道我们这个德性,所以一会儿说:“直心是道场”;一会儿说:“要理行不相违”;一会儿说:“行直何用修禅”……真是苦口婆心。这里所举的例子还都是直接开口说的,还有很多暗示、比喻等等。无非是想让我们脱离这二元对立的两边之苦。在祖师的文章里面更有意思,往往说完后告诉我们,如果不明白,那就刻苦行“善”。

  所以赵州和尚说:“拜佛是好事,好事不如无。”所以青原思禅师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这些都是前辈圣人们了达了“善”、“恶”之法,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局限。“善”事都不做了,如何还会去做“恶”事呢?下面列举几个公案。

  洞山良价禅师问云岩:“某甲有余习未尽。”云岩曰:“汝曾作甚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云岩曰:“还欢喜也未?”师曰:“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圆悟佛果禅师:摆拨佛祖缚,旷然绳墨外。一物亦不为,纵横得自在。古鉴临台,明辨去来;金锤影动,铁树华开。任运相将不可陪,法云随处作风雷。

  大慧普觉禅师示众。举青原思和尚问六祖。“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思曰:“圣谛亦不为。”思曰:“落何阶级?”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祖深器之。师云:“莫将闲话为闲话。往往事从闲话生。”如净和尚腊八上堂:“瞿昙打失眼睛时,雪里梅花只一枝;而今到处成荆棘,却笑春风缭乱吹。诸方说禅,清凉念诗。还当得么?其如不然,烧香点烛拜泥团,脑后辽天鹞子飞。”

  《莲宗宝鉴》*自行化他

  佛言:“自未得度先欲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复觉他者,如来应世。”故我莲宗祖师创立念佛一门,行解相应,自利利人,化物有方,诲人存理,称曰导师。专以念佛三昧示导于人,普令超出世间也。是故教传天下,人皆仰焉。今之为师者不达其道,局于名相;多集徒众,不修实行。空有人师之名,无法可师于人。欲人恭敬尊重,无德受人恭敬,诚可耻也。经云:“凡欲度人者。先须求自度。”维摩云:“自疾不能救,云何救他疾。”又《地狱报应经》云:“自不清净,教人清净,无有是处。”《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属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彼此俱没;一人有其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度脱水溺之难。”是故为人师者,有度人之心,无度人之智。何得端然拱手?空腹高心,不肯亲近明师。惟知倨傲,受人礼拜恭敬供养。因贪虚誉,实种祸基。譬如凡夫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即前之所谓无方便而救人也。岂何妄为哉!大凡为人之师欲度弟子,要当观照从上佛祖修行之因地,得道之源流,传宗之正印,念佛之法门一一考究,明白自信自行。一一修持,一一成就。既自利己,然后利人。是乘弥陀之大愿力船,救接苦海中之沉溺也。彼此利济,不亦宜乎!是谓以先觉觉后觉也。自信此法门,亦教人信此法门;自行此道,亦教人行此道;自愿往生净土,亦教人发愿往生净土;自见本性弥陀,亦教人见本性弥陀。如此用心,岂不是行菩萨之行也?师徒弟子各禀正因,同行正道,展转化度,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俱悟佛乘,同出生死。其功德力,岂易量哉!以此为人之师,亦何慊焉?其或不然,迷悟两途,正邪异报。可谓金毛窟里生狮子,野狐岩下出狐狸。

  * 延伸阅读【菩萨十种心】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