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十五集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   作者:慈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十五集

   录音记录:慧炬

  今天我们还是依着道绰禅师的《安乐集》来审视、观察净土法门行持的原则及其思路。

  又依天亲《净土论》(论注卷下意)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

  何等为三?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顺菩提门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佛国是也。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

  上次提示到天亲菩萨关于“顺菩提门”的这一段文字。三种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先把无染清净心作了一个提示,也就是依智慧门远离违菩提心,不为自身求诸乐就是所谓的无染清净心,依顺菩提门得以成就。

  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一个念佛的实践者,要把佛所成就的果德运用到我们的生命中,修证佛所证,修证、实践、延续佛所证的果德,回施佛所证的果德与心智(智业)。先顺其心智,观察其智业成就——所谓的依正二报。因为我们念佛人现在所依的是阿弥陀佛的报德故,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观察世间,以了解一切浊土、净土实无差异的根本,在这个修行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以菩提心为根本守护。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我们念佛,不为自求,无染无住,不为自身求安乐的心智就是智慧门;还有就是悲门,为拔一切众生苦,安清净心就是慈悲门所现。念佛修行为什么呢?无染无住,无染无住有什么意义呢?拔众生之苦,表现了菩提心的另一面。

  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

  这是道绰禅师的提示。天亲菩萨的文字比较简练。

  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这个“作”我们称为不净意。在凡夫心智中,造作未停止,作意是一个很重要的主动心智的运用。从轮回的恶业缘中、杂染因缘中(也就是善恶交替中)趋向于纯净善缘,趋向于无上菩提。那么这个作意、作心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

  众生离苦有什么意义?拔苦予乐,达到究竟安乐的彼岸,得大菩提。乐在菩提道业中,予众生真实安乐,非是予以小乐、世俗之乐,或者说声闻菩萨之道,但予究竟之菩提,是为乐清净心。

  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因为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必然成就无上菩提,这是真实不虚的。那么往生彼国土就是令众生得安乐、得清净、得大菩提。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

  这是诚实言,非是空泛之语,它是一个真实之说。古来以久的很多善知识亲证这样的法益,一切诸佛菩萨传达这样的法益。我们能接触这样的教言,可以来细致的观察。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你要是没有感知到这种喜悦,你可以用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来观察自己的心,而得到法的安乐、法的毕竟常乐的喜悦。若不实践这个法则,则无乐可谈。你说我只是读一读,而不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样实在是没有意义,实在是产生不了真正的作用。我们把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的大智大悲大愿用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意识中、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中,来享用诸佛的心智、果地,来实践观察、体验它,不断地深入细腻起来,那你的生命就会充实,就会清净,就会安乐,具足菩提,反之则堕入众生业流。

  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

  毕竟常乐,而非是给人一点善利,或者修什么法有多大的福报、多大的功德,不是这样。予人以毕竟安乐,究竟解脱,趣于无上菩提。这个差异非常大。净土一法直指究竟,无有掩盖,任何的掩盖都没有了,任何的委屈都去掉了。这种直指诸佛所成就的事业、心智的法则实在是难遇难得难闻,如《无量寿经》所说。(编注: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应当信顺,如法修行。)

  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佛国是也。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

  过去人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实际就是说,于往生彼国生决定,无疑无虑。这无疑无虑就是没有任何可转、可动摇的了。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中讲:这时来一菩萨说“有更好的方法,你不要修这个法了”,那是不能改变的;甚至说来一佛、一化身佛、报身佛、法身佛,乃至无量无边的化身佛、报身佛、法身佛来讲“此法不可信,不能往生的,不能成就”,你也要无疑无虑无悔。那么这样的金刚心智就是所谓的一心专至。如是一心专至,虽然现世作意,但在作意之刹那就消归于自性安乐之中,无造无作。何以故?绝待故。虽是作意之决断,而产生了绝待的无造作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便引导,消归于究竟。没有这个过程,在净土一法中是绝难得到利益的,起码是现下利益是绝难得到的。舍报或临命终时,他人助念、提醒自己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及愿望,追忆彼国,往生彼国——那么这一类取相往生者,于现前的利益总是不能决定。就是我们说的贼心不死,法益未现。总是探头探脑的,总想是不是有更好的法,今天遇到这个更好的,明天遇到那个更好的,结果自己的心里永远不安稳。何以故?于法不能抉择故!没有一心专至故!没有金刚心智启用故!没有法性消归故!没有无上菩提心之发起故!没有始觉于本觉故!这样,菩提心没有安立。那怎么办呢?只能慢慢熏习菩提心。

  你说我就不依果地觉为因地心来念佛,我就顺应自己的凡夫心来念佛,行不行呢?亦得往生,只要愿意往生亦得往生。只是现前安乐(得不到),因为没有消归于毕竟无增减的法性,无上菩提心没有生起,与无上的菩提心功德名号不得相应。念名号利益自在其中,你只是取其一份,什么份呢?就是你认识的现量份、你所取用的现量份。你说我念佛是为了断烦恼,那就是断烦恼;你说我念佛是为了得神通,那你念佛可能也就是得神通;你念佛为了得一心不乱、得定力,那就得定力;念佛为了得三昧正受,其他的不管,那也就三昧正受;有的人就要在往生处决定,无疑无虑,不管是显加冥加,一概不问,直奔彼国,那这样就是无上的心智决定守护者。直下无顾虑,未来无顾虑,一片光明,如是光明非造作而来,非现量择取,这是真正的念佛人。

  我们一般的都不是念佛人,而是念自己的现量感知,念自己现实的需求,念自己的分别执着,念自己的凡圣,这行不行呢?亦可,只是在净土一法尚未得现下真实决定利益。

  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

  这一句话就是说我们现下的利益问题。究竟利益必无差别,现前起用,各个有异。这是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也是净土法门修持的根本,所谓“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菩提心。三辈往生者各以无上菩提心为守护。我们读过康僧铠原译本中就有这三种菩提心:上辈、下辈、中辈,莫不是以无上菩提为根本。何以故?这可以直接契合此法。闻此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此类有情,三辈不摄。(编注:《佛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行法无有痕迹,泯灭于差别之中。这样的人三辈不摄,不属于三辈之人。三辈是摄凡,这样说比较方便一些,我们比较容易感知了。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这是现下利益。这个地方三辈不摄,他们得以法的自在与自由。生彼国得益,不生彼国在此土亦得益。何以故?即住不退转故!即得三种忍故!即得一切种智善巧故!于根本抉择得以无疑虑故!我们很多人读过《无量寿经》,很多地方就是“闻名即得、闻名即得”的这种愿望,此类菩萨不在三辈之类,何以故?他们是示现之人。

  我们看看下面的文字。

  第二、明破异见邪执者,就中有其九番:

  第一、破妄计大乘无相,异见偏执。

  第二、会通菩萨爱见大悲。

  第三、破系心外无法。

  第四、破愿生秽国,不愿往生净土。

  第五.破若生净土,多喜著乐。

  第六、破求生净土非是小乘。

  第七、破求生兜率,劝不归净土。

  第八、会通若求生十方净土,不如归西。

  第九、料简别时之意。

  第一、破大乘无相妄执者,就中有二:一总生起,欲令后代学者,明识是非,去邪向正。第二广就系情,显正破之。

  一总生起者:然大乘深藏,名义尘沙。是故《涅槃经》(北本卷三三、南本卷三一意)云:「一名无量义,一义无量名。」要须遍审众典,方晓部旨;非如小乘俗书,案文毕义,何意须然,但净土幽廓,经论隐显,致令凡情种种图度,恐涉谄语刁刁,百盲偏执,杂乱无知,妨碍往生。今且举少状,一一破之。

  此一段中明破异见邪执者,这是我们在学习净土法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很现实、很朴实的应该正确面对的、必须得解决的问题。不解决此问题,则于净土法门不能生起抉择,不能真正的实践此法。现在学净土的人很多,念佛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把邪见邪执破除者甚为稀有,何以故?这个地方很模糊。道绰禅师以其无碍的智业将这些模糊的概念一一列举出来,让我们随顺他破除异见邪执的文辞,以及所引用的经典来破除我们心中的疑虑,于自他开二种方便。

  第一、破妄计大乘无相,异见偏执

  尤其在我们汉地,大家持诵波罗蜜乘,说诸相无相,你极乐世界有相怎么可以呢?对不对?不光是音声求,还要取相求,这不是人行邪道吗?对不对?我们读《金刚经》,很多人很容易产生这种异见偏执——经典能讲错呢?波罗蜜乘的《金刚经》怎么能讲错呢?这个讲法肯定有其智慧剥脱之处,为什么要破呢?

  第二、会通菩萨爱见大悲。

  怎么破呢?下面有文字的引导,劝化我们。所以称为九番,是通过九个方面来帮助我们消除平时念佛的疑虑,修证净土法门的疑虑。

  净土法门看着是十分容易传播,但是真正在净土法门中踏踏实实落下脚的人,少之又少,稀之又稀,甚难得甚难遇。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在利益上发起的是很少的,表相上念佛的人很多,到处都能听到念阿弥陀佛的声音,但真是在这个地方落下脚跟的是少之又少。并不是说毕竟的利益有差别,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利益没有差别,只是现前的表现有异。

  第三、破系心外无法。

  所谓心外无法是我们的老生常谈,学佛者皆会之,皆谈之,皆用之——成就不成就先不说,大家都会说。

  第四、破愿生秽国,不愿往生净土。

  我们经常听到有这样的人说某某善知识发愿了,就在这个浊土度众生,非常高尚伟大的,我也要这样做;很多人说你看喇嘛转世多神采呀,威风凛凛,前面有锣鼓开道,有马匹,打着旗子,很威风,(我看着和小孩游戏一样,)很令人向往——但要是看到帝王出巡就没法比了,要是看到天人,不说其他天,就是忉利天出巡就更没法比了。我们都被这些虚假的东西所淹没了,就愿意生浊土,不愿生净土了。为什么呢?太热闹了,很气魄啊。实际不是这样,真正不昧失自心在此土一生一生一代一代利益众生是十分难以守护的。我们看他的文字,这个地方只是作个提示。

  喇嘛都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你是什么呀?学不好就掉到坑里去,就麻烦了。很多人很眼气,看他们很自得呀。就象诺那喇嘛讲的一样,很多人看见喇嘛穿着皮鞋皮衣,带着空行,感觉到很威风,但不知道他们吃了很多苦。密勒日巴说:“马尔巴是狮子,我是兔子。”实际我们这些人看这些喇嘛、大成就者说“他们都是兔子,我是狮子。”——就是这样想的,因为啥?因为你感觉到自己要比他们高明得多。委屈说自己跟他们学法,实际心都比他们大,搞不好就糟糕麻烦了。不愿往生净土。现在很多,尤其是学禅的人、学密的人,我就要在浊土度众生——很了不起,但是我是要往生净土,你要去(浊土你)去吧。

  第五.破若生净土,多喜著乐。

  一共讲了九条,我们思维思维,这九条我们都符合。极乐世界这么容易得到的利益,实际真正愿意往生的人是极少的,因为贪爱此娑婆世界,美其名曰:我在此娑婆世界度众生,实在的心灵深处是贪爱此世间。

  今天又到点了,我们明天继续!

返回目录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