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0.束缚与解脱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来源:   作者:果煜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0.束缚与解脱

 

  多半的人都会觉得,我们活着有很多束缚、痛苦,和无可奈何的事;且一般人都会将之归咎于外在环境的逼迫,如被父母、长官、法律所拘束等。故为了挣脱这些束缚,必求脱开于这些环境。

  然以佛法来看,束缚主要非来自外在环境。如《阿含经》中有谓:非黑牛系白牛,非白牛系黑牛;而是其间之轭,为之系也!」我们之所以被束缚,既非我甘于束缚,亦非外境硬牵住我不放;而是被其间的「欲望」所束缚。会被什么欲望所束缚呢?

  安全感

  人活着,首先得保护自己生命的安全,其次得保护财产的安全。于是本来这世界非常的宽阔,但我们能去的地方,竟非常有限。为什么不去南、北极,那里地广人稀,更不会有什么噪音与污染?为什么不去高山,山上空气好,视野又佳?只为那里谋生不易呀!

  上班、工作很辛苦,可是人不得不如此。都市里噪音多、交通乱,生活品质有够差的,可是乡下人还宁可往都市「就业」。人对当下的环境,都会有许多的不满,也很想插翅高飞,一走了之。可是大部分人都不敢轻举妄动;即使有少数人曾「佬跑」,但还是跑不远的──甚至过不了多久,又不得不回头是岸。

  像台北的交通这么紊乱,每次上台北一定塞车。我一直纳闷着:「像这种烂地方,怎么房地产还节节飙高?」于是马上有人抗议:「就因为它是个太好的地方,所以交通才会紊乱,房地产也才会节节飙高啊!」好!好在那里呢?好在「方便混日子」!

  为了安全的顾虑,故我们只能到最穏定、最熟悉的地方去;于是虽海阔天空,人却不得不将自己拘限在很小的世界里,甚至很烦恼的环境里。

  成就感

  我们的头,皆顶在脖子上。于是因有脖子的支撑,头上的眼、耳、鼻、舌才得以发挥觉知的功能。然也因为脖子的支撑,而妨碍头的自由度;它不能上下左右,任意调整位置。所以脖子既成就头的体用,也限制了它的机动性。火车和铁轨的例子亦然,为有铁轨的存在,故火车得以奔行无阻;然也因为铁轨的存在,故限制了火车的动向、甚至它速度的极限。

  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又何其不然?如草花的种子,本在穹苍中随风起舞、四海漂泊,似很惬意。但它如就只这么地飞来飞去,便永不可能生根发芽,更不可能开花结果。这种子只有从降落泥土中,去吸收水份、养份,才得以生长、繁殖。于是这土壤既成就植物的生长,却也限制了它的机动性。尤其当根愈深、枝愈盛时,植物更不方便移植。

  又如有的人自己设公司、开工厂,以此他可以赚进更多的钱,可以争取更大的名望;然也因此增加很多杂务,今天要开会,明天有客户要来,后天跑银行、报税……真是不胜其烦啊!「这么烦!那你甘脆不要做嘛!」「不做不行啊!不做老婆、儿子给谁养?不做这脸往那里摆?」所以设公司、开工厂,既成就他的名利,同时也限制住他的时间跟心情。

  以上一再地提到这个观念「因为成就,所以束缚」。在佛法中有谓「众因缘生法」,一切法之所以成就,但为有很多因缘共同和合的缘故。于是这些因缘既成就此法之生起,同时又限制它变化的可能性。这也就说,很多我们所厌恶的麻烦事,其实都是自己在追求安全感与成就感中所连带来的。所以要先确切了解,辛苦麻烦其实都是自己找来的,后要再求从束缚中解脱也才有可能。因此,以下我们就来谈如何从束缚而解脱?

  少欲知足、无为安乐

  在佛法里谈解脱,总是以少欲知足为基本诉求。因为既一切束缚都是从欲望而有,那为了免除束缚,当然唯有从少欲中去排遣。很多人皆认为我很有福报,可过着比一般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是我所能掌控的资源,却不比别人多呀!故若追根究抵,其实所谓的福报,也只是我对安全感与成就感看得比别人淡些而已!吃得好是一顿,吃不好也是一顿;这地方别人可以过,为什么我就不能过呢?既常「心无所求」,那还有什么可束缚我的呢?

  随缘承担、坦然无碍

  其次,是以「接纳一切」的心态而得到解脱。如果我还是期待有某些保障或成就(不管是单为自己或兼为他人);则在求保障与成就的过程中,便免不了连带有些负担与麻烦。于是既有此,便不免有彼;你不能单要此,而不要彼。故对一切连带有的负担与麻烦,便只能以接纳的心态去包容它。

  这也是说,要「有」,便得一切有;否则唯一切放下、出离、还灭。这也是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在心态上根本的差异。小乘刻求出离,所以得一切还灭,而出三「有」(即三界)。而大乘却以「行愿」深入苦海而承担一切。然既准备承担,则一切皆不成重担矣!故曰:「出淤泥而不染。」

  选择自己的命运

  所以事实上,命运是操之于自己的抉择中。既然婚姻的对象、职业的类别是自己选择的。你会有什么体质?将生怎样的病?甚至会生怎样的儿子,将养怎样的女儿?都是从「冥冥中」选择过来的。当然这过程相当的复杂,故非一般凡夫所能了解;但如真追根究抵,还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这即是佛法中常讲的「业与报」,业既自己去造,报当然得自己去承担。

  业力与愿力

  于是这就有一个问题──即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什么叫业力?什么叫愿力呢?我以为其间的差别,只在于「清楚与否」而已!譬如有人极力数落她的先生的不是,于是便有人将反问道:「既然他是如此差劲,那你当初为什么还乐意嫁给他呢?」「当初觉得他很风趣呀!谁料到嫁过来后,却变成这般苛薄?」我们在选择的当下,或想得太单纯了,或只往好处设想;等真面对时,才发现全然不是那回事,于是后悔莫及。因此,即使是上了贼船,也还是自己上的;难道会是别人要胁、恐吓你才上去的吗?也有人虽明知这选择后,将有那些恶果,也以为自己有能力承担一切;结果待事到跟前,才又悔不当初。譬如有些人作奸犯科,他也会说:「就算失手被捕,反正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结果真要执刑时,却又不免沮丧、失魂。

  因此,如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而作的抉择,或最后的结果竟是自己所不能承担者,便通归于「业力」的范围。反之既选择时,还能清楚,而事后也能承担一切,便是「愿力」也。

  从不如意到如意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何如此呢?那是为很多人都不清楚他们正在作怎样的选择?将有怎样的后果?故一切事情的发展便不如意。而反过来说,若一切事的起、承、转、合皆在我料定之内,则即使是逆境、苦难,却皆是如意事。

  就以我而言,目前虽有很多人对我满尊重的;然也因为我的作风偏向于「阿兰若比丘」的格调,故也免不了受到某些「热心」人士的批评或毁谤。这我不是不知道,甚至在他们还未开口之前,都已在我料定之内。因为我既选择这样的风格,那将会有那些人尊重我、会有那些人批评我;这只要稍通达一点人情,便不难预料。于是虽被批评或毁谤,对我而言,却不过是如意事!

  这也就说,对一个有智慧者而言,既已一切都明白通达,则无所谓不如意事也。而既已一切如意,又岂有束缚与解脱的问题?

  智慧的通达

  然如一个人的见识太有限,则即使他很努力的想作最权宜的选择,也免不了有太多的负担。或他虽自信满满地作了选择,结果还是一切不如意。

  总之,如何从束缚到解脱呢?首先对目前的一切境界,既然都是过去选择的结果,则当以坦然接纳的心去承担。至于未来,则一方面要以少欲无为,去减少一切没必要的负担。一方面去涵养更高的智慧、更广的见识,以便在必要时,能作更如意的抉择。

返回目录

----------------------------------------------------------------------------------------------------------------

更多果煜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