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觉真法师:彻悟人生 第二十八个故事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来源:   作者:觉真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觉真法师:彻悟人生 第二十八个故事

 

  一位将军在家中拿出他所收藏的珍宝古玩来,欣赏把玩,一不小心,差一点把一只玉杯打碎。幸亏他手快,抓住了滑下的杯子,但已经满头大汗了。待他定下心来,他想:“我率领千军万马,出死入生,从来没有害怕过,为什么今天一只小小的杯子就让我惊吓成这个样子了?”他由此悟出,有了爱憎之心,有了贪恋之心,才让他如此惊怖,如此失常。于是,他把那只玉杯打碎了。

  这里三则故事,都已告诉了我们,人,应该“放下”什么。可是生活中,许多烦恼,许多执著,许多不开心,有几个肯放下,有几个能放下?人总会遇到难堪的处境,最怕的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郁结、不肯放下,就留在心上。留在心上,又承受不了内心的压力,那就麻烦多多了。

  人的内心世界真奇妙。有时候难以理喻,有时候又无法用“情”字来概括。有人说,生活太复杂,这个世界太复杂。其实,生活并不复杂,社会也不复杂,复杂的是人。人太复杂。人为什么复杂?因为人的心太复杂。人的脑子里(心里)念头太多。有许多念头,似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无法控制它。该想的,想不出,想不起,它不来。不该想的,不请自来。甚至挡也挡不住。特别是人在面对矛盾、面对困惑、面对“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时候,杂念纷至沓来,排遣不去,越想越想不开,想不通,吃不下,睡不着。落到这种困境,别说你是作家、诗人、科学家,即使是心理学家,你也找不到主宰自己念头的出路。在李后主那里,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李清照那里叫“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曹雪芹那里叫“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人就是这么奇怪,丢不了,放不下,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实际上是自己做不了自己念头的主。人对自己的念头没有自由。于是什么样离奇的、出人意外的蠢事、傻事、损人不利己的事、害人又害己的事,都会不断地制造出来。在旁观者的眼里,也许会认为这个人的念头、想法、做法、行为,太离谱,太不合情理,太出格,太失常,可是在本人,他认定他那个念头是不可替代的,不可动摇的、甚至不惜一切,不计后果的做去,至死还自我感觉良好。多少人间悲剧,就这样毫无理性地在一幕幕上演。为什么?人不肯放下。

  人,又往往被自身的许多假相掩盖着。一个人爱吹牛,说大话,极力显示自己的能耐,其实,他掩盖的是他的自卑和空虚。吹牛,说大话,是假象,正是他不肯放下他的自卑和空虚。如果他能看清(观照)自己的这个“如实”真相,他就会惭愧,再不愿吹牛,说大话了。一个暴跳如雷的人,他的脾气、怒气,也是假相,掩盖的正是沮丧和恐惧。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游刃有余的人,是不会发脾气,不会那样失去理性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突显其暴力的非理性的发作之时,恐怕正是不肯放下他的失败、挫折而又无能为力之际。所以研究一下人们内心的种种变化、各种妄念的显现、各种执著的暴露,你便能判别出什么是迷?什么是悟?

  据说,东南亚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

  用一只木箱,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里面,箱子上开了一只小洞,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伸进手去,抓住了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放下。但大多数的猴子,都不肯把手中的东西放弃,以致当猎人来的时候,不费气力,就把猴子一个个捉住了。这是猴子的悲剧。像猴子一样不肯放下的人的悲剧,在生活中还少吗?不肯放下,当然与不能看破有关。

  对于“看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一位老太太,她却做到了:她在路上碰到抢匪,把她的一只钱包抢走了。回到家里,她向一家人分享了下面的话:

  “我今天有四件事要感上天之恩:

  以前我从没有碰到过抢匪,今天碰上了。

  虽然他抢了我的钱包,但没有夺去我的性命。

  虽然抢走了钱包里的钱,但数量不多。

  是人家抢了我的,不是我去抢了人家的。”

  怎样看待不幸?以感恩、赞美来看待,不仅释怀,而且充满喜乐,这是真正的“看破”。

返回目录

---------------------------------------------------------------------------------------------------------

更多觉真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