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生命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下 论生命
每一个众生原本就是佛,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发挥佛的力量,可是这个世界的诱惑力太大,众生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自己是哪尊佛下凡了,和内在的力量也失去了联系,但是,只要经明师的指点,即可认出自己原有的本来面目。
找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永 远都会轮回去寻找。人来到这个世间的目的,一是寻找自己的本来面目,二是加持这个世间。找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人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生活始终不满足,一直在追求外在的东西,来弥补内在空虚的原因。
身体乃是真我的一部机器,真我借助这部机器来显示自己的“用”,百年之后这部机器朽了,真我还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另一部机器,生命便如此轮回,永无止尽。倘若在生前能把真我修出来,并与虚空合二为一,那么在临终的一刹那间,真我就会自动地融入广袤的本觉之中,否则还要回到这个地球上投胎,继续轮回。
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怎么死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如何生,只有生得好,学会了生,才会知道如何死,才会死得安心。
命运绝非由他人(神佛等)主宰,而是由自己主宰。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个性就是今后命运的写照,个性就是命运的形象,个性决定了未来的前途。
害怕死亡是因为你不了解生命的根源,生命是不灭的,生命是循环的,生命从未死过,当你深入禅定,就能认识到自己已经生过无数次,死过无数次。身体不是你,头脑不是你,心还不是你,所有已经发生的死亡和出生,都是你的头脑和身体,百年一换,百年一换,在这个换的中间,有一个始终不生不灭也不换的东西存在着,它是永恒的。这个会死的、会生的,已经历经了无数次的生生死死,然而你的“真我”始终活着。真我从未生过,又怎么会死呢?真我是先天的,没有宇宙以前它就存在了,宇宙有坏,它始终不坏。
人生犹如长河,时刻都在流动,水流到不同的河道,就变成不同的形式,然而水的本性永远是动性、湿性,永远是清澈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态,一生都在变化,一生都在追求,从未满足过。没有把道打开,没有进入到终极(海洋)里面,永远都会追求;何时流进了海洋(进入道里面),才会满足。人追求着外在的一切,都是因为没有进入到道里面。成道的人虽然也在努力做事,但不是被欲望驱使着在刻意追求。
生命犹如一股水流,时刻都在流动,只要你不阻止,它自然会形成一条自己的道路,自然会把你带到生命的终极——大海。随缘接受周围的一切,伴着水势,整个生命旅途不会错过一草一木,所有的一切都能得到。
临终一念至关重要,临终时你记得什么,就往生到什么地方去。生前的习气和嗜好决定了你临终后的去向。这一生的行为决定了来生的命运。你今生这个样子,就是前世遗留下来的习气使然,所以今生有什么习气,赶快消除吧,以免又带到来生。你今生有这种习气,本身就说明你前生在这方面没有突破。
男女之间之所以互相吸引,实是两种能量在背后推动所致。每一个人都是由两种能量和合而产生的,如果你是个男人,那么在你身上就会有百分之五十一的阳性能量,和百分之四十九的阴性能量。如果你是个女人,在你身上则会有百分之五十一的阴性能量,和百分四十九的阳性能量。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半的能量在沉睡,男人身上有四十九的阴性能量在沉睡,女人身上有四十九的阳性能量在沉睡,因此每一个人都会去寻找另外百分之四十九的能量来协调自身,于是就产生了爱情。
男女互追,就是两种能量在要求协调,虽然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两重能量,但是差不多有一半的能量都在沉睡。
世上只有一种人不会向外追求这种能量的协调,也即开悟的圣人。开悟的人并非不需要这种能量的协调,而是他们内在那一半沉睡的能量,通过修炼已经苏醒,并与另一半的能量合二为一。协调后的能量,既不是阴性,也不是阳性,而是一种平衡的、静态的、整体性的能量。阴阳平衡就是得道。
修行要从心态上下手,即心是佛的内在超越才是无上大法,生理上的修炼能达到健康就行了,要把生理的能量扭转过来,实非易事,但出家人无儿无女无牵挂,比较适合走这条路。从生理学的规律来讲,能量往下流为好;而从修行的角度来讲,能量往上流为好。要扭转这股能量,弄不好会把命给赔进去。当能量往上升的时候,会出现无数种疾病,打乱整个生理系统将是最大的冒险——冒生命之险。佛教的高僧传里有好几百位高僧,而在修炼途中死亡的有好几千,就像中国共产党的元帅只有数十位,而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有无数位一样。
修行本身就是在向未知挑战,趋向未知需要一种非常勇敢的行动,只有这个勇敢的行动才能带你进入未知。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未知:房屋会不会倒塌?明天是否还活着?食物里是否有毒?……
习惯了未知,也就不觉得未知的存在。当谈到修行时,总有人爱问:“真的有神存在吗?”“我能开悟吗?”别人的回答,你不可能绝对相信。不跳进水里,绝对学不会游泳;不进入未知,永远不会有已知。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离开已知,进入未知,达到已知,又进入未知……如此循环不已。
生命存在的当下就是喜悦,毋需再立下什么目标,或达成什么目的。有目标就有痛苦,就错过了生命当下的意义。生命犹如河流,永不停息地流淌,纵是大海,也在流淌。大海并非水的归宿,水流经的地方就是它的归宿。生命也是如此,无始也无终,生命存在的当下就是涅槃,你所到之处就是天堂。天堂不是一个目标,天堂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也就进入了天堂;当你生活在此时此地,天堂就有了你;当你把生命寄托于未来,把生命指向一个目标,你就抹杀了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有什么就接受什么。果真能理解“接受”二字的含义,你也就是一个解脱的人了。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当下就有,如果当下没有,那么未来也不会有。当下是未来的当下,也是过去的当下。“当下”二字涵盖一切时空,一切时空都是“当下”的投影,当下是什么,过去和未来就是什么。
在天上的修行速度远远没有在人间快。人间是苦乐参半,顺逆皆有。天上则是样样如意,种种现成,日日享受,所以不思超三界,福报享受尽后,又堕落人间再次修行;由于生前修行的功力不够,未能超越三界,只能升到天上,于是又继续享受,继续轮回。惟有超三界后才不会轮回。
虽然一切有相皆是虚妄,但处处行善,时时做恶,还是会受因果报应的,一点也不能马虎。每一层天各有自己的因果大律。即便是大彻大悟的祖师们,在行为上也是不舍一法,在心上可以空,但在行为上不可以放弃服务大众的机会。宇宙中的一切,无实无虚,非真非假。
拥有多少并不重要,能否知足才真重要。自己的心态不改变,谁也帮不了你。
隐居的生活固然很好,但一个大菩萨绝不会隐居起来。不行菩萨道,终不能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没有帮助他人修行,自己的修行也很难进步。
只有适应时代、服务社会、丰富生活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只有理事圆融、正知正见、利乐有情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把思想提炼为智慧,把情感陶冶为大愿大行,才是真圆满,方为真究竟。
权力是人类所患的最大的疾病。内在空虚的人才会拼命地追求权力。权力不是道,是道的附属品,也可通过权力来修道。有权力的人对人类所作的贡献,一点也不亚于传教士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权力和道有一点区别便是:权力需要别人来赐予,失去了别人,权力也就没有了意义。道不需要别人,自己一人就可以达成。权力是驾御别人,道是驾御自己。
过于追求某种东西,便会为它所转,进而失去自身的自由,成为它的奴隶;为了得到它,人们会变得发疯,变得忘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得到和成功是人类的两大魔鬼,魔鬼总想证明“我”的伟大。事实上越想证明“我”伟大,“我”将变得越渺小;当能够放弃“我”伟大的想法时,“我”才能变得真正的伟大;当能够放弃“我”想成为强者的想法时,“我”才是真正的强者;放弃解脱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解脱。
把金钱捏在手里不放,也就失去了金钱的意义,金钱要流通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金钱是为人而存在的,人不应该为金钱而活。钱是人的工具,钱是人创造的,违背了这个规律,生活将变得痛苦,人也将会失去人性。存钱意味着不自信,唯恐明天赚不来钱。钱的价值在于流通,权力的价值在于为民使用,金钱和权力都没有必要放弃,要放弃的是你对金钱和权力的占有欲望。
许多修行人对于灵性的追求和物质的追求,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得不好。其实,倘若在你的内心,你是一个灵性的追求者,那么你就应该以灵性为主,以物质为次,物质上够生活所需就行了;倘若你是一个物质的追求者,那么你就应该以物质为主,以修行和灵性作为你生活中的调节剂,作为你物质中的音乐,反之也可以把物质作为灵性中的音乐。两者都占主导地位,或都处于次要位置,那么你将一事无成,物质上难满足,精神上更难满足。相比而言,人在物质上较易满足,当物质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必定需要灵性;而灵性达到某个程度,可以不追求物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会协调二者的关系了——主仆分清,你将是一个快乐的人。
道德与不道德实在无法下定论,若按佛教的思想来论,时时刻刻能返观内照,深入内在的旅行即是道德,除此皆非道德。外表做的越多越不道德,自然的表露才是道德。除了内在开花以外皆不是道德。宗教里面的道德是以内在的心态来论,社会上的道德是以外在的行为来论,如宗教里面动了杀人的念头即是犯罪,而按社会上的法律,真的杀了人才算犯罪。内在开花以后所做的一切都符合道德,即便打骂也是道德的显现,是以爱心为基础而打骂,处处皆是道德的显现,处处皆是内在的核心在显现——辐射式的显现。
胜利和失败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面都很美,众生的成长和成熟需要这一枚硬币的两面,智者会从失败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胜利者往往失去更多,而失败者则会得到更多。历史的规律是,人们佩服胜利者,但不尊重胜利者,甚至厌恶胜利者,而对失败者不仅同情,甚至更尊重。人生有成功,必然有失败,只是人类的习性总善于把成功的一面、好的一面亮出来,就像日常生活中照相一样,人们总是把美好的一面呈现给相机的镜头。
环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绝不会倾向某一个人,所不同的只是每一个人的心态。心态不同,对环境的感受和评价也就不同。有人喜欢白天,则有人喜欢夜晚;有人喜欢天堂,又有人喜欢人间。对于开悟的人而言,人间的美不仅不亚于天堂,而且还胜过天堂数万倍。
其实,说道在红尘,那是因为修道是非常实际的经验,是现在解脱,而不是死后解脱。惟有在红尘中面对生活,透过人生的种种痛苦,才能超越痛苦。把自己关闭起来,这不是解脱,而是逃避,是压抑。超越了痛苦,也即超越了人生。生活本身就是道,舍弃了生活,也就舍弃了道。道并非在书本里,生活才是一部真正的经典,唯一值得读的书便是生活——全然地生活。能使你开悟的法门惟有生活,生活中有什么便享受什么,没有的也不必渴望,渴望便会错过生活的意义,渴望是痛苦的根源,当人生没有渴望的时候,也即迈入了一个全然的生活旅程——开始进入内在的核心。全然的生活意味“我执”消失了,没有了贪欲,没有了争斗,不为名而活,不为利而活,你是一个完整的人、真实的人。惟有这时,内在的莲花才会开放,那里才是我们的源头,才是我们应该去的地方;那里没有希望,没有痛苦,没有未来,没有智慧,没有愚痴,只有当下的开花和宁静的祥和。
烦恼也非烦恼,只是你对它认识不够,当深入禅定以后,你会发觉烦恼就是喜悦,犹如傍晚见到路边的一根绳子,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蛇,当我们放松地靠近它时,才发现原来是根绳子。当你还没看清这根绳子时,这根绳子就可以充当毒蛇来拦你的路。所以说烦恼除尽菩提也无,菩提就是觉悟,当你还没觉悟,菩提就是烦恼。
不敢面对金钱和物质,说明还没有超越它们,果真超越了金钱和物质,为什么还不敢面对呢?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图金钱和性,金钱和性又怎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痛苦呢?金钱和性是大愚蠢的东西,是听命于人的,它们没有主导性。世界上出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具有两重性质——正极与负极,要想协调,靠的就是正负两极的力量,舍此一极都无法达成。
修禅的人是一个对来世没有兴趣的人。在禅者的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他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当下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是没有次第的,此岸就是彼岸,“一”就是一切,刹那就是永恒。修禅是最单调的,也是最无聊的,惟有透过无聊才能达成终极,无聊可以杀掉一切妄想,迸发出一切智慧。
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没有欲望简直是不可能的,要吃,要穿,要住,会生病……周围的环境促使你产生欲望,人的一生都是在为欲望活着,就是想修行也是一种欲望。欲望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正确的对待,并非是一件坏事。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