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华严宗>>正文内容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一卷 第10讲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7日
来源:   作者:海云继梦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一卷 第10讲

  《四十华严》第10讲(2007年2月1日)A

  今天,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从华严宗的立场,来看《华严经》的思想与行法。

  华严宗跟《华严经》是有些不同的。《华严经》是直接呀从经文里头,直接从经文里头来看,我们没有经文以外的思想,这个叫做研究第一手资料。

  那么,华严宗的思想跟行法,是指古人对于《华严经》研究以后,他归纳出自己的东西来,那叫做华严宗的思想。这个时候的华严宗思想,对我们来讲啊,我们叫做第二手资料,不是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是经典的资料。而经典的资料呀,是出自于觉悟者的手中,我只能够这样讲说是觉悟者的手中。那么觉悟者,悟有高低浅深的不同。那么以最高境界来讲,是佛陀的境界。那当然,后人哪,是把《华严经》的境界归于佛陀的境界。

  我们从研究的过程里发现哪,《华严经》这部经典呀,它事实上是汇集了人类五大古文明的思想精华。你要了解到这一点,你的思想再怎么样的精深博大,不会超过《华严经》的范围。

  有很多人哪,他不相信,他以为最新的就是最好的。我跟各位举个例子呀,这是实际的例子。我们在台湾,日本人卖东西台湾呀,他都会落后一段时间,所以你要买最新的东西要到日本去买。在台湾来买你都大概会晚,在以前三十年前来讲的话,大概要晚两年才会到台湾。包括汽车,机器,工业生产的机器也一样,要晚两年。

  后来台湾的经济一直进步呀,一直进步呀,台湾的代理商就跟日本的工厂吵,吵说“这样不行,要跟你同步”。

  日本人很厉害“好,那你要呀,要我就,我就弄最新的给你。”反正还在测试阶段的机器通通卖给台湾呀。台湾呀,买那个最新的机器呀,一塌糊涂。因为它还在测试呀,精准度也不够呀,毛病也是百出呀,台湾就当白老鼠,给他做试验。

  那你说“这样不行呀,一定要怎么样…”。

  日本人就说“那我测试完再卖给你,测试完你就要晚两年,你要第一个你就要当白老鼠。”

  所以你一直拿捏不到那个关键处。这个是一种什么,时间落差的问题。

  我们在思想的领域里啊,很多人不能掌握这个部分,不能掌握这个部分。你能不能掌握得到?那不一定,要看你自己。我们在整个思想体系的运作上呀,确实产生这种状况。

  那么,五大古文明,它经过这样的融会以后诞生下来的东西呀,你不知道,你就会以为你是最新的。最新的,你还没测试,你还不知道。等到测试完了以后啊,你就知道它的精准度怎样,那才叫成熟。

  现在很多学科学的,学社会学的,背了一些新理论呀就以为怎么样。那些新理论事实上呀,我们早就测试过了。我记得跟各位讲过,现在西洋这些科学家,他们发明的这些东西呀,包括像747飞机这些东西,2500年前鲁班都已经发明过了。上一次讲导弹呀在宋朝就已经飞过了,只是那笨蛋发明导弹啦,自己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你要知道,不是过去没有过这种经验,过去已经有过了。

  哲学思想也是一样。我们从哲学思想来讲,西洋人现在的这些哲学思想,不管是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些人哪,他们的这些思想事实上啊,在商朝时代呀中国人就已经定位,定格了,而且每一个人的思想相当于一个什么东西呢?你知道吗?假如你是对哲学有兴趣的话,你应该听说过阴阳五行,八卦,有没有?什么叫八卦,你要会背呀,乾三连,坤六断,有没有?八卦有六个辞呀,那个有一个阳爻,乾卦用三连,三个阳爻。坤卦是阴爻,是一条线断两个,那个叫六断,六个断掉,这个叫做阴爻。阴爻,阳爻。那么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

  告诉你,每一个思想家的思想核心用一句话来说明的时候,那就是每一爻的爻辞,你知道吗?我这样讲你听不懂,我也没办法。每一爻啊,它是一个哲学的思想系统。那么六十四卦乘以六,你就知道六六三百六,有多少?多少个这些哲学思想家,他们在周朝以前啦,就已经都诞生过了。而中国文明在那个时候啊,就已经把他们都统一归类在这里面了。

  所以现在你再所得到的什么新思想啊,也不过是其中一爻而已,除非你精通啊。假如你连精通都没通的话,那你连半爻也没有啊。你要注意到啊。

  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呀,你不要以为了不起呀。那就跟演戏的人一样,那武侠,武侠片出来你看,每一个主角刚出来的时候,哈,好不得了呀,对不对?他一上场打两下子下来,有的头不见了,有的脚不见了,有的连身子都不见了。还没出场呀,都很厉害。你要经过呀论证,公平论证。

  那么,当年玄奘大师,在印度曲女城,就是这样论证啊,公开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上来,一个一个论。他打破印度九天,他获得凯旋啦。所以他出去的时候,出长安城呀,是偷渡出境,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偷渡出境呀,回国的时候啊,唐太宗开城门去迎接,有没有?这就是他的殊胜成就。

  你不要以为,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大家都接受过那种训练、在各种比较之下,我们都看得出来。但是你要知道,我们所研究的都是第二手资料。你去是研究的都是第二手资料,包括所有的科学家,你不可能是创造第一手资料的科学家。创造第一手资料的科学家,像哥白尼,伽利略,像牛顿,像爱因斯坦,我想你距离这个水平大概相当的远,相当的远。你不过是读一些书呀,然后丈持着科学定律就在那边耀武扬威这样而已啊,不是真正的科学家。

  那,换句话说,你是来研究莱布尼兹的,研究牛顿的,研究爱因斯坦的,你是研究他们的第二手资料,他们才创造第一手资料。而你对这第二手资料你所知的是非常有限的,非常有限。

  现在,我们告诉你这部经典,《华严经》这部经典呀,是汇集人类古代文明,五大古文明的精华而产生的东西。所以它的博大与精深,那真是无以复加,无以复加。那我们一个人要研究啊,每个人大概从这里面测验出一爻,你就不得了了,你就大思想家了。那更何况,这里面有三四百爻在里面,还不止,可能要乘以五大古文明啊。而这些文明哪,经过长久的历史的传统与粹练,那才有可能。

  假如那历史一中断呀,就没办法了,一中断以后就不见了。现在我们看希腊古文明的哲学家,他留下的东西也不多,也不过几句话而已呀,有一两篇文章就不得了了。那你哪有可能了解到整个思想体系呢?像我们看柏拉图的《理想国》也不过那么一本书,那本书是不是柏拉图的著件,都还有人在怀疑,对不对?

  所以,中国的东西不一样。《四书》、《五经》、《论语》,《论语》即使后半段有问题,前半段绝对没问题,对不对?《大学》,《中庸》这个很清楚。孟子就是孟子,庄子就是庄子嘛,他的思想很清楚地存在。我们要了解到,真正的思想呀,是在“大学”里面。“大学”的殊胜,它的殊胜,各位一定要记得,在于他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假如对于别人意见是一种排他的话,那个不叫“大学”,那个叫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所以中国人对这个字呀,他是有相当完美的诠释跟定义。

  那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经典的第一手材料跟宗,形成宗的话,它就变成第二手资料。而这个第二手资料,是研究经典所产生的,叫做第二手资料。今天,我们有很多学者都去研究清凉国师的,法藏大师的,智者大师的,他们是二手资料,你去研究二手资料创造的是第三手资料。那你现在去读第三手资料,又出来吹牛有多厉害,你是第四手资料。跟佛陀当初的,可能已经十万八千里了,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我们真正所期望各位研究的,是直接到经典。假如你要一些辅助的工具呀,那也要研究第二手资料,不要研究第三手资料,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那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呀,我不知道。不过现在告诉你呀,这个是呀,真的是法界大灌顶啊,现在已经给你灌顶完毕了,你头摸摸看啊。

  为什么这样讲呢?你去留意看,有很多人只读经不看注解,这是他自视很高,很自负。这基本上没错,可是啊,你要知道你的根器够不够。假如你没有解读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的能力的话,你直接看经典你根本看不懂,你看不懂。那你就要研究第二手资料,看看第二手资料的这些祖师大德呀,是怎么样在解读经典的,你要从中去学习他的要领,要学他的要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当你能够掌握这个要领,回过头来你自己用你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来解读经典,那就可以了。

  所以你要读这些祖师们的著作,不是要读他的知识,不是要读知识啊,是要读他的运用知识的方法。你要的是那一套方法,你不要被他的方法牵着走。否则你就没有办法体会到经典,也就是那个行者,不管哪一部经都一样。因为那个经典的著作者,就是觉悟者嘛,所以他叫佛嘛。觉悟叫佛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一时不讲哪一时,讲佛就指那个觉悟者。现在你的意识形态已经把那个佛变成谁呀?悉达多太子呀?对不对?变成释迦牟尼佛了。那你弄错了,人家只跟你说佛,没跟你讲释迦牟尼佛。要讲释迦牟尼佛他不会写吗?“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哪里“就好了。他只是说觉者。

  所以你去看《愣伽经》,有没有?《愣伽经》呀,《愣伽经》就是大慧,大慧菩萨写的啦。那你就一直以为大慧菩萨跟佛讲话。是没错,大慧菩萨的这种根本智,跟佛的后得智在对话。那么佛的后得智,就是觉悟以后的后得智对话。因为有后得智,他才能做记录,没有后得智不会做记录。你要留意这一点呀。很多有觉悟的人,只能讲一些语录。他没有办法把他修行系统跟修行境界呀,做记录下来。你要留意到这是一个关键处。

  所以我们知道,佛所指的是什么,在大乘经典啦,一定是觉悟者所说,你不用担心。那么,他所说的这个部分,有大有小,因为悟有浅深。所以所说的法本来就有大有小。但是,你要读经典,你一定要懂得行者的一种思维方式跟语言的表达方式,否则经典你都看不懂。

  那么,你透过祖师来的话,那有两个功德。第一个,你可以继承法界加持力。你直接看经典哪,是有法界加持力,那看你的善根力,你自己的行持的善根力够不够。不够的话那你一定还要再有一个加持力,那就是历代祖师传承的加持力。那你不看注解就不行了,你不听人家讲解就不行了,知道吗?那你能不能直接看到古代的那些注解,这就是功夫了。

  本来那经典在看,不懂是不懂,还有一点点懂,看了注解以后,不看就不会不懂,看了就全部都不懂。因为注解里头,它包含了两个很复杂的东西在里面。第一个就是,那个行者本身,就是注解的人哪,他有一套解读的思维模式,解读经典的思维模式。第二个呢,他又有他自己的思维模式。用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和他解读经典的思维模式综合起来,他才写出那一套注解来了。所以,他在这当中又产生了新的理论出来。

  所以你会发觉,那个理论跟这个经典有关吗?你会发现呢,你看华严宗历代祖师写了很多理论啦,什么三时,四法界啦,法界三观啦,一真法界啦,那个,法界无尽缘起观,等等。写了这么多的论,跟经典有关吗?你怎么接也接不上来。那是什么?那是以他的思维模式,去解读经典以后啊,把经典的思维模式,综合起来他写出来的东西。

  所以跟各位讲,第二个,第二手资料其实已经很复杂了。那你现在再去研究第二手资料写出你的第三手资料,我跟你讲百分之百,都是你的知识。而且,你要回过去啊,那个原始经典在讲的那个后面,在讲什么,你体会不到。

  我跟各位举一个例子。那个华严宗的思想里,有讲一个三时。三时,就是佛讲经分三个时间。第一个就是,日出先照高山,这个时候被照到的就是法身大士。华严的学者呀,你看到第三手资料就变成这样了:华严的学者以为“我是最有善根的,佛一出来,啪,我就被照到了”。所以学华严的人啦,通常有这种意识形态,很有优越感,很有优越感。

  他讲到啊,佛陀讲经的第二个阶段呀,叫转照时。转照,就是,本来大概四五点太阳出来那个叫先照嘛,山头发光那种状况。那么到转照的时候太阳一直出来都八、九点了,那这个时候佛陀讲经呀,就是《阿含经》,或者叫《提咒?经》。《提咒?经》我没看过,我不知道他讲些什么,不过阿含我是多少看一些啦。这个就是讲小乘。

  到了中午这个时候呢,他再照,这个时候就讲般若这个部分。

  再往后到了下午,两三点,三四点这个时候哪,他又在讲,这个就是《解深密经》的一些东西。

  那么再过来呢?最后还照,要下山了,还要再照一下,又照到山头了,山谷、山腰呀这些都不照了,又照到山头。但是你要知道呀,这两个山头,先照跟后来的还照啊,这两个山头是不一样的。先照呀,先照到西边的山头,因为从东边出来是照到西的山头发亮,东边山头不亮。当太阳西下的时候,还照啊,是东边的山头亮了。你要留意到啊,这个是两个不同的,这个时候就是《法华经》《涅磐经》的时候。你要留意到,这个是他们讲的。

  那你就要留意到,当时的祖师们怎么会一再的强调这个三时?它有什么重要性呀?经典有提过这些东西,但是没像祖师们所订得、讲得那么详细,这里面在讲什么?你现在都不知道。

  现在我们来讲呀,我们可以不要研究这个东西,因为没什么意义嘛。

  可是你要了解到,当时祖师在讲这些东西是讲什么?他有两个状况,两个当时的情景你要知道。第一个,叫做无聊的情景,无聊就是各宗派之间互相在排比,这也是判教上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大家在排此宗彼宗,此经彼经。因为有很多人在研究,各种经典都有人读有人研究啊,有人在依着它在修呀。那哪一部经究竟,哪一部经不究竟,就变成很重要了。所以当时的社会上,有这样的探讨跟研究,因此才有比较经典大小,根器大小的这个部分产生。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多余的,无意义的。

  可是在一个佛教思想到达一个新的地方,这个新的文化在接受这个旧有的、原来的佛教文化是什么的时候,它有一种吸收跟融合的状况。那么,当时的中国社会就把这种思想啊,在吸收跟消化的过程所产生的一种早期的现象。

  那么在谈论这些的时候呀,就是我们看到第二手、第三手资料在后代子孙在争吵的时候啊,这些都已经变成知识了。所以变成后来的意识形态说“学华严好,学华严啦,比学法华好。不管怎样华严和法华还都是一佛乘,那般若呢?般若比较差一点,他是空宗的不是性宗的。”你比来比去呀,比到最后都没有人修阿含了,都不修阿含了。因为阿含总是最小的嘛,是不是?那我为什么还要修阿含呢?这个就变成意识形态,这不对,要修。

  修完阿含及格了,所谓及格就是到了80、85分以上了,你才有资格修中乘,中乘及格以后你才有资格修大乘,大乘及格以后你才有资格修一佛乘。你现在直接去修一佛乘是没用的。就好像各位学工艺一样,啊,你不从初级一直修上来呀,你一开始就要去当一级工艺师呀,那是不可能的。每一个要去考一级工艺师的人呀,他一定要从基础学起。你没有基础的那一种资粮道,直接就要考一级工艺师,那无有是处嘛,是不是这样?你留意看看,这个就是关键。所以变成意识形态就没意义。

  但是,为什么当时的祖师会提到这个东西呢?这个就是我要跟各位讲的,你要去解读这种思维模式。以前的祖师他固然是创造二手资料,可是祖师他也是个修行人。你不要去批评,你一定要了解到,你不听我说在那里批评,那无有是处,你就无有是处了。那你要知道,祖师为什么提这个?他不会吃饱饭没事干呀,谈一些无聊的事。你要知道他是修行人。

  修行人哪,我跟各位讲,什么叫修行人?他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自我反省“这样对吗?”这是一个。第二个呢,他会去找寻验证对的那个标准。这个就是修行人。不是用意识形态说“啊,怎样,啊,不是说什么?”不是这样,这是不负责任的。你会很谨慎,向自己负责,自己的良知负责,这样对吗?我们读了很多书,这样对吗?你要去留意呀!

  我记得在国民学校读书的时候,应该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呀,在算算数。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感觉,算这个干吗?算这个干吗?有用吗?这个问题呀,“学数学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带着。从小时候我产生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这个?为什么要学国文?我们叫国文哪,我不知道我们这边叫什么,中文哪?语文。我们叫国语,初中以上呀就叫国文。写字呀,写得气得要死,少一点也要被老师打,多一点也要被老师打,怎么写都要被打。那我就想啦,我写这个要干吗?你看,小时候,三四年级的时候,你就有“我写这个要干吗?我写这个对吗?”你就要去找,要来证明,要来证明这个是对的。要有证据呀,你要去找那个证据呀。这个你就是具备了修行的条件了。

  我要跟各位谈的是,这些祖师们他们也在找“我为什么要修行,修行对吗?修行要做什么?”

  当然我们在意识形态也会呀,“我要了生死呀,我要出三界呀,断烦恼呀,免轮回呀。”

  什么叫三界呀?“嗯,嗯下面哪?出三界呀。”

  “出三界到哪里去?”

  “嗯哼,嗯哼,嗯哼,师父没说,出三界就免轮回了。”

  免轮回到哪里呀?消失了?是吗?你一个一个要去求证啦,你要去找答案啦。

  所以我会一直问师父呀,师父被我问到啊,躲起来了“你跟他讲我不在。”

  “嘿嘿,我都看到你,你还说你不在?”因为你会穷追猛打。

  但是,问题在于我要求证。那你想想看,祖师们,他们也在求证,因为他们都是行者嘛。

  那么,谈到这个地方,我要谈的是,每一个修行人都会去追溯到出生以来的事。出生以来,他具备着什么,什么条件?假如出生以来他都没有那种感觉,不叫“日出先照高山”,知道吗?假如你出生以来呀,你就有那种感觉,只是因缘还没到嘛。有没有人说三四岁说“我要出家?”那因缘不会那么快,不会那么快。即使要出家也不过小沙弥啊,在那边玩呀,长大了又被“老虎”咬掉了。“老虎”知道吗?你认识“老虎”吗?不知道是啊?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啦。有个老和尚呀,捡了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叫拾得啊,就是小沙弥。就养养养,养长大了。

  有一天,老和尚要下山去了,就觉得这个拾得还不错,就跟他“讲下山要注意了,经过村子的时候有很多老虎,不要被咬了”。

  他说“好,我会小心的。”就走、走、走,经过村庄,看到几个姑娘呀,他就一直,一直看着她。

  老和尚就说“快走、快走。”就走了。

  走了,走了三十里以后呀,这个小沙弥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师父啊,刚才村庄那个是什么呀?”

  他说“那就是老虎呀,啊,你不要被咬着。”

  他说“师父啊,不过我看我蛮喜欢的呀。”啊哈,很多出家人会被“老虎”吃掉就是这样。

  这些人生的历练不足呀,你就不一样了,就不一样。讲到哪里去?讲老虎我又忘了,哈哈哈。好,刚才讲到哪里?啊?修行人的定义,对。

  小孩子太小啊,那个不算。想要出家,想要做什么,不算。你一定要到某个程度,那个心智啊,才会稳定。所以你小时候,小小的发心,那只是因缘。当你开始发心修学一段时间以后,你往前走你会找到自己心性的东西,那个时候是你自己跟自己对话。很多人都是到了中段,修行在人生的历练中遇到挫折了,然后遇到怎么样了,有些启示以后,你才发心了,那就是中间那个阶段,中间那个阶段,那就是“转照时”的阶段。

  那么,这些祖师们哪,他不但带疑情,他在同修师兄弟之间也会探讨呀,因为探讨以后他才有认识到这些情况。“啊,原来你是转照的人。”“啊,原来,你是先照的人。”所以有些人到老了他才要出家,到老了以后他才感受到人生是什么。到老的时候呀,到这个时候,一感受他马上很快,进步很快,成就很快的,这个就是“还照”嘛。到老了,日薄西山才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没有?这个就叫“还照”。

  那么这种心境跟感受,你无法形容,因为以前的古代的那个理论,跟文字,不可能啊。他只是把那感受的结论写下来而已呀。因为经典里面有类似的经文,所以他比照经文列出来是这样。而这些祖师们,这些伟大的行者们呢,在自己追求真理的一段历程以后,他会把它表达出来。

  人不是过了就完全没了,前辈子的记忆你现在记不起来,因为你的记忆里头的知识啊,都是杂讯,也就生命中的杂质。杂质呀,死亡以后再来就都不见了。但是你经过修行以后呀,所突显出来的生命本质呀,它是会接起来的。上辈子的生命本质是什么,这辈子会接起来。这辈子所修学的生命本质,会跟下辈子连接在一起。所以呢,一个修行人对过去他可以了解,对未来他也会了解。他会很清楚的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这时间,我们跟各位讲过,它是同时具足存在的。这个哲学是没办法思考的,大脑里头啊,是没办法去分辨的。所以我们叫不思议。这个不思议境界呀,有两种,一种像变魔术那个不思议,叫不思议境界。一种呀是解脱的境界,所以叫做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不一样的,啊,这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是提供给各位了解呀,一个修行人来讲,他用心在探讨,在摸索的是一种心灵,一种生命内在、深层的一种感受,跟你大脑思维的那东西不一样,不一样。

  大脑思维的东西呀,是可思可议的,都是因为你记忆、你推理,你所设定的目标,是这个。这个东西呀,你有你的记忆,你的设定,你的推理。各位,你自己留意一下,今天你是学工程的,那你的记忆跟推理是一套,今天他是学文学的他的记忆推理又一套。

  我跟你讲这插花,你要是叫学音乐的人来插,跟学舞蹈的人来插绝对不一样。他们评分法也绝对不一样,他们算同质性很高了吧?都是学艺术,都是美术啊。但是呢,学舞蹈的人的欣赏啊,是从他的肢体语言来看的,学音乐的人是从他的音声艺术来看的,这两个表达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你叫个工程师来插,我告诉你一定是方方块块的,对不对?因为他整齐才是美吗?对不对?一定要直线九十度嘛。

  所以各种思维不一样。你叫一个学物理的人来,来看,跟叫一个学机械工程的或者建筑工程的人来看是不一样的,不一样。所以每个人会因为他的记忆基础不同,他的合理推理也是不同的方向,所得的答案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没有所谓的真理可言,没有真理。

  所以当一个思想者,所谓的哲学,研究哲学的人啦,当他固定在他的意识形态里头的时候,那他就有排他。有排他一定有斗争,有斗争呢一定有战争,那是人类的不幸。

  所以我们在告诉各位说,你在探讨生命的时候,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包容,不能排他。

  所以我们告诉各位说,你在这个道场来修学,你要肯定道场,肯定善知识,肯定法门。那么,你去跟别人谈,假如他没有善知识,没有法门,没有道场,我们欢迎他到这里来。广化寺很好,怡学大和尚很好,对不对?这里修学的法门很好,你要有信心哪。假如他有他的道场,有他的师父,有他的法门,那我们就随喜赞叹。你不要硬抓过来,“你那个不好了,我那里最好了”,那一定有冲突嘛,对不对?这个你要弄清楚啊。那你要能够感受到,那一份,你自己所拥有的这一份存在,那个美才会出来。这个就是从事一个心灵工程的,心灵工程师呀,他应有的基本态度,基本态度。

  当然我们广化寺,在怡学大和尚的领导之下,大家都很幸福。能有,有法可修,有法可听,对不对?这不是很好吗?那要不要去广为推广啊?你不要就以为说“嗯?广化寺以前的人盖的,又不是怡学和尚盖的。他本来就要给我们听的。”不是本来呀。你能够感受到吗?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馨的存在?这是很重要的,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说对道场有信心,对法门有信心,对善知识有信心就在这里。

  但是你不能够说“我们家最好,我们师父最好,我们法门最好,你们统统不好”。这样一定会起斗争,这群众一多的话,那就会乱,不行。

  我们一定要包容,一定要包容,要能接纳别人,这个就是一个思想工作者的一个基本态度。我们今天在从事呀,这种心灵工程呀,生命的改造工程啊,我们要做的,这是一个基本态度,这不是目标,这是基本态度。啊,各位要留意到这个部分。

  所以我们要跟各位谈一个宗派的思想啊,跟一个新教的思想啊,是有不同的,不同的。那我们哪,很庆幸,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时代里。

  因为古代呀,古人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在研究这些经典资料的时候啊,有他的局限性,因为当时资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由于不发达,所以才引发像法显,像玄奘,像义净,这些大德发心去取经。

  尽管取回来,在大唐盛世啊,还是很不足。因为我们取回来的经典里呀,这些大德也搞不清楚,我跟各位讲他们真的搞不清楚。他们呀,把很多印度教的东西呀,都当佛经。印度教的经典都当佛经呀,都翻过来了。那是为什么哪?因为当时呀,到那边去呀,反正那些字都一样嘛,看不懂,带回家再看嘛。所以取经嘛,就取回来一堆了,结果是印度教的经典,在翻译的时候也统统都翻了。玄奘大师就翻了好几部啊。因为在那个时代印度教也好,佛教也好,同样性质的经典很多,很多。

  那现在我们就分辨得出来了,这经典根本上这里面的都是印度教的东西呀。你只要研究你就会发现了。你不研究当然你看不到。这是一个关键,一个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资讯,太发达。再加上,西方人也参与研究。所以他们有许多,可以给我们作比较的地方。

  那么资讯发达当中,最重要的不在经典本身,而是在周遭文化的认识,周遭文化的认识。到底,当时的印度文明是怎么样子?他们生活习惯是怎么样子?在我们那个时代呀,在唐朝那个时代呀,根本就不认识。

  你让玄奘大师去啦,十几年,生活了十几年回来,他要怎么样把所谓西域呀,印度那边的文明弄清楚呢?弄不清楚呀,无法交待。因为当时呀没有光盘,对不对?没有摄相机,没有摄影机,他怎么拿回来呢?他不可能带什么东西回来。所以呢,光是文字上记载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知道,他有看过嘛,他在那边生活过嘛。

  可是在我们这里他就没办法了,他一讲出来我们都不知道。所以你看我们的狮子,狮子是印度的东西,非洲的东西呀,可我们没有看过狮子呀。狮子不可能用笼子装着啊,拖了几千里路拖到中国来,所以中国,你看我们造的狮子,那像狮子吗?那不像怪兽吗?你看我们造的,大殿前面的,山门前面的那狮子呀。那是中国的狮子,印度的狮子不长成这个样子,有没有?光是一个狮子讲过来讲过去,那艺术家也没看过,弄来弄去啊,雕出来一个狮子来我们看哪,对不对?你看,这就是最明显的问题了。为什么呢?印度生活的实际状况,在我们当时没办法体会。

  那么具体的东西呀,他都不能够很完整的表达出来,那更何况生活中跟思想上很多抽象的东西,那要怎么表达呢?那么现在哪?透过旅游,透过碟片,透过各种纪录,让我们了解到印度人的生活,乃至古代印度人的生活,你就可以清楚了。

  现在,我再举一个例子你看看,有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很多人说我们大悲咒或者任何咒语发音都不正确,有没有?一定要用梵音发音。你现在梵音要跟谁学?要跟两千年前的印度人学,还是跟现代的印度人学?你去注意看看我们自己的发音都变了,他会不会变?同样的梵音你要看你跟那个地方的人学。我们以同样的普通话来讲,北京人讲的普通话,四川人讲的普通话,甘肃人讲的普通话,跟广东人讲普通话,一样吗?你以为梵音就那么单纯,三个人在讲的而已是吧?不一样啊。

  所以你说你想要梵音,梵,为什么我们不用梵音?因为“梵”是清净的意思,当你的心清净来持咒的时候,那个清净音就叫梵音,佛菩萨就会跟你相应。所以我们叫梵呗啊,梵呗是尽虚空遍法界可以散开的,这个叫做生命的原音。

  那么,你现在光是,就好像我们讲中国话,讲日本话、讲美国话、讲西班牙话,那你要讲印度话跟菩萨才会相应,那叫无聊,无聊。我们在台湾都遇到了很多这种状况,“啊,一定要这样子念,念、念、念,一直念,念错没有人知道,反正那个只有你知道。”那个不算。梵音不是这样算的。

  我们在持咒的时候,修法的时候,一样。因为你有那样一种错误的观念,今天谁来发音能够发一千五百年前的梵音?没有办法,没办法发。更何况你看看,我们现在讲的北京音跟长安念的音就不一样,而当时翻译的音是以长安音为主的,不是以北京音为主。当然你用北京人来发音练习长安的音,当然不准嘛,但是这不准无所谓。本来“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弄什么音呢?这个是不对的,不对的。这个我们提供一些给各位看。

  因为,你运用的是大脑思维的模式,所以你会用大脑去追求,去追求这些。

  光是语音的部分哪,我们都分四个阶段训练。不是说你念梵音就是梵音了,不是。你念梵音就好像用英文念咒一样,那是没办法的。你在训练生命原音的时候,有生命原音的训练法,那是善知众艺童子教导这个善财菩萨的一个很特殊的法门。

  好,那现在哪,我们正式的跟各位来谈一下,这个华严宗思想,经过这样归纳整理以后呀,我们所谓的第二手资料里头,它谈哪些东西。

  第一个要跟各位谈的那叫做“法界无尽缘起”。这个也就是说先探讨生命的存在与生命诞生的理论,这个叫做缘起论。这个缘起论哪,只有佛教有。

  其他宗教啊,都是命定论,他们叫做宿命论。你为什么来这世间?对不起,上帝的旨意,派你来的。对不对?你看啊,这个,这样的一个宿命论哪,造成西洋人有很多的可悲的笑话,怎么可悲呢?我举两个例子你看看。

  美国有个影星啊,叫做克拉克·盖博,不知道各位知道吗?大概五六十岁应该知道,克拉克·盖博呀,是费雯丽最讨厌的男演员。因为他们一演戏就要接吻,而克拉克·盖博是终生不刷牙,我不是女生我不知道啊。

  他到了几岁的时候,年纪蛮大,也不是很大,大概应该有六七十吧。当时美国科学家,这我跟你讲科学家的毛病就在这里,发明了一种急冻法,就是这个生命经过冷冻,急速以后呵,那可以保持不死,那么将来呀,科技呀更进步的时候呀,在能够使人长命万岁的时候呀,再把他解冻,他就再产生,有没有?有没有这种。

  这是他就是去亲自去试验了,现在还没死,他自已讲还没死。因为他在急速冷冻之下冷冻嘛。就好像在那个北极还是南极呀,被冰山压下去然后冷冻,希望啊,将来可以让人家活一万岁的时候再把他解冻,让他复活,让他再活一万岁。本来他还有十几年可以活,现在就报销了啊。那至于,什么时候可以解冻让他再活起来我们不谈。

  大脑就有这样的结论出来,这是第一个例子呀。这个人算不算迷信?我告诉你,这是标准的科学教的迷信者,迷信的信徒啦。科学宗教的信徒,就这样迷信哪。

  第二个我还要跟各位谈。最近,我们叫克隆是吧?叫复制人哪,透过DNA可以复制。你啊,想要你很聪明,很会赚钱,也很厉害,所以呢,就去找科学家帮你复制一个人出来。复制一个你就对了。这个,讲起来好像也对哈?像我这么优秀的人啊,阿哈,不是我啦,那个人啦,自己想的去克隆的那个人啦。你要知道你在克隆的时候用什么,什么地方的DNA你大概没注意到,你假如用嘴巴的DNA哈大概他克隆出来的人跟你一样,喜欢吃同样的东西。你假如克隆时用脚趾头的,那你就知道他跟你一样喜欢踩什么东西,你要留意到,那种倾向啊你不知道,科学没有办法解释这个东西,没有办法解释。

  那你真的知道那个人克隆出来以后,那个新人,会不会跟你一样聪明哪?我告诉你,可能在笨的地方会跟你很像,因为聪明的部分已经你拿走了,剩下来大概都是笨的,你的缺点都会在他身上,你的优点不会在你身上。因为优点已经被你这个生命拿去了,所以缺点会在那个生命全部出现,所以你有什么机密,将来被你克隆出来的那个人啊,统统会把你暴露出来。这个你就不知道了。

  有这种情况你看到,科学呀,它有这种毛病,而科学的本身啦,它看不到,看不到。这个我们叫“小学“,技术面可以,它缺少“大学”对生命的体认跟关怀。

  各位知不知道,一个人的成就跟伟大,不是先天性的。这些人都认为是先天性的,你要留意到啊,因为他是宿命的,他以为他来这个地方他就那么聪明的。不是啦,他是这个环境里头啊,给你的栽培与教育,影响你的。不是你天生就这样,因为,那些宿命论的专家们哪,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人就是这样啊,他没有缘起观。

  我们告诉你,生命的存在与诞生,你的生命是天天重新存在,天天重新诞生。你去留意,这个不是大理论,它是生活中的东西。你每天注意看看,每天注意看看。你可能不留意啦,你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是新生。一起床以后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天气影响你的一切。你可能会觉得说,昨天我已经决定好怎么样,那昨天就是前辈子,它已经决定你今天这辈子要做什么了,这不是可怜人吗?而且,你的行为呀,会受天气的影响。

  我举这么一个例子,今天下雨你出门要注意什么?你注意看看,今天天晴你出门要去注意什么?一样不一样?啊?大家为什么那么关心天气呀?明天天气温度降到哪里?明天下雨下雪你出门的装备会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不是天生以来就怎样,你是因为出生以后,你的环境影响你。今天因为都有电话,有电脑,有什么的,你的思维模式,你完全在这里。你过去的五十年来是什么样的环境,它就造就你什么样的状况。这个叫缘起呀。

  那你要是感受到,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存在呀,你自己可以掌握,而不是命定的。因为你没有发现你生命的存在,所以你不能掌握。当你发现你的生命天天都在新生的时候,你就可以掌握了。当你认为说,你的生命都是前面命定的,你就不能掌握了。佛教呀,具有这个绝对的这种觉醒观,觉悟的这一种观点,所以呢,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生命的存在与诞生的理论。好,在佛门中统统都能接受。不像其他的宗教,说人的出生就一定怎么样。没有一定怎么样,他会随着环境而重新来过。

  所以我们告诉各位说,你一定要保持着绝对的弹性,绝对的弹性。每天都在变,而且也经常变,变到啊,你雨伞会掉。知道吗?因为早上出门下大雨,雨伞带出去,下午回来出大太阳,你雨伞早就不知道丢那里去了,有没有?常常上车下雨下车天晴,好了,上车把伞带上去,下车就不要伞了,因为天晴了。不是你故意丢掉,因为那环境使你自然失落,有没有?这个都是环境一再的在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你对生命的存在与诞生的那一种看法,那种观点,那就是法界无尽缘起观。

  当然华严里头有他的定义。别人,别的宗派有别的宗派的定义,任何修行人对于这种生命的存在与诞生哪,每一个修行人都有他的定义,都有他的定义。因为他自己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所以叫做生命内在的体验。他取得了,所以它能够做这样的一个定义。这是华严宗会通其它宗教思想里头啊他们所产生的一个理论,也是一个观点。那么这个部分哪,影响着那个修行人的修行方式,与成就的境界大小。

  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10讲(2007年2月1日)B

  刚才我们谈到,法界无尽缘起的这种生命的存在与诞生的理论。

  这一部分啦,只要你是认真生活的人,注意啊,认真生活的人,那么,他对于生命的存在呀,以及生命的价值,一定有他的一种很深的体会。认真生活,就这两个字。一般人都会生活,但是活得不认真。活得不认真的人就是会有惯性,认真生活的人不会有惯性。但是你不要误会,认真生活的人也常常失败、常常摔跤、常常跌倒,他只是认真而已,并没有说认真一定成功。但是呢,认真生活的人很美,认真生活的人很幸福。你自己慢慢去体会,我只能够提供这个给你作参考。

  但是你不要以为认真的人一定成功。认真的人可能成功,成功的人不一定认真,成功的人大部分是福报。可是你会发现当福报消失的时候啊,那个人会很痛苦,因为他没有福报了。但是我们要告诉各位,真实的生命不靠福报,真实的生命他是靠智慧不是靠福报。好吧,我简单的把这个地方来做一个结论,来给各位参考。

  那么第二个,华严宗思想里的第二个理论呀,就是一般讲的单一理论的理论啦,那叫做一真法界。法界是什么?这个就,自古以来,无人定义,但是你会讲法界。法身是什么?自古以来也没有人定义,但是,你就用法身,就像你也用法界一样。法界、法身到底在讲些什么?大概没人去注意到,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

  在这里呀,我要跟各位讲一个第三手资料,应该来讲是算第二手资料。为什么呢?大家有没有参与过翻译书籍的经验?你要知道啊,要翻译书籍呀他一定从词典作依靠,但是大家可能没注意到词典从那里产生的?你要留意到呀,词典是第二手资料,经典是第一手资料,词典是从经典里头把那个词句列出来,然后作为标的自己下定义。

  你要知道,词典是第二手资料,是谁把它下定义的?是人把它下定义的。然后你现在要翻译的时候呢,又从词典里头把经典翻过来。告诉你呀,那种翻译的经典不可看,根本就不正确。

  经典本来是圣人的第一手资料,词典是凡夫去做的第二手资料。现在你按照词典哪,再重新去弄一个出来,那你就不对了。你再把第二手资料作标准去翻译第一手资料,那怎么会对呢?你在逻辑上根本就不对呀,在逻辑上根本就不对了。应该是用第一手资料去校正第二手资料才对呀,现在我们用第二手资料作标准,以词典作标准去翻译经典,你不是全错了吗?讲全错是太笼统了,错误的比率呀是相当的高,相当的高,这一点你不知道。

  告诉你,佛教的名词呀,你注意,佛教的名词呀,是不定义名词。不定义,不定义名词呀,很难讲,所以我就把它弄成“不具象名词”,不用具体的形象来做表达的名词。

  这个呵,西方的脑袋根本就不能用。西方人呀,你读过英文你就知道呀。英文有一个字根,然后有一个字尾,有一个字首,有没有?英文啦,我英文是不好了,因为我背不起来,英文单词只要超过六个字母我就背不起来了,我的脑筋不适合背。它是有一个字根,然后因为字首,字头的那个变化然后意义就会成为否定,有没有?字尾的变化它又有种种的变化?有没有?加个er变什么?,加个ed变什么,价格ing变什么,有没有?加个什么in变什么,有没有这种东西?你去注意看看字尾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字头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加个un什么,加个in什么有没有?就成为否定句呀,有没有?否定词呀?那个思维模式已经框在那里了。

  佛教的词是不一样的,它不定义,不定,不具象,它没有固定的形象。所以我告诉你呀,西洋的,就英文字呀,我用英文代表呀,因为其他语言我也不认识呀,英文我都学的乱七八糟了,其他的更不用讲了。这种英文为主的希腊、罗马拼音的语言哪,叫罗马拼音的语言它很具象,很具象呀,就像你买杯子。这个叫杯子吗?不是,盖子。对不对?他很具象。

  所以他们说对于抽象画会了解呀,我认为有问题。这种语言表达是很具体的东西,他对抽象画根本不会了解。你要了解到呀,从毕加索开始呀,以及后来嬉皮产生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反对呀,西方语言的这种具象化,很具体的定义的这个东西。所以你那种抽象或者嬉皮这一类,或者爵士乐这一类的话,基本上他们是不受拘束的,他的脑筋里头是不受拘束的,你去留意到这一点。所以抽象画你是没有办法给它命定做定义的。这一派人啦,他的东西,包括他创作的东西是可以让你任意诠释,知道吗?这种让你能够去任意诠释的东西的思维模式的概念哪,基本上是原出于佛教。

  所以佛教是不给你定义的,真如是什么?对不起,真如。佛性是什么?佛性,不能定义。它保留着你绝对开悟的空间。你留意到啊。法界是什么?它基本上不讲,法身是什么?基本上不讲。它即使跟你描述呀,也是个抽象的归纳,是让你朝那个方向,然后你自己要去发展一套你自己的,这个才是重点。

  可是呢,你用了那个绝对的定义下去以后呀,你就框在那里,你只能够谈物,不能谈生命。当你把生命当作一个物的时候呀,你跟活在集中营里头的机器人是一样的。你根本没有生命的质感,没有生命的质感。生命的存在是让你可以绝对的自在去发挥的,而且啦互不相干,同时啦又很和谐,这个你没办法去处理。

  你去看看西方的反动派,到后来为什么会走向抽象画?走向爵士乐?有没有?还有什么后现代主义,我不知道啊,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的,那是年轻时候碰到的所以我还有点印象,我只是举例,但是不够周全.我相信你们要是在艺术领域里头,或者在于所谓比较前卫的这些思想领域里头的人应该都产生这个问题。而这里面的问题不是西方脑袋里头在挣扎的东西,因为他没有办法找到答案,因为他用具象化的定义,去定义那个词。基本上你就已经出问题了,人类的东西是不作定义的。

  你要留意到,吃东西就好了,现在你大概都会听到了,吃饭,吃饭是什么?谁在吃饭?这个时代你会发现,吃面也叫吃饭,吃饺子也叫吃饭,吃泡馍也叫吃饭。吃饭是一个不定义的东西,你不能定义呀,吃饭就是一个碗里面放大白米的话,北方人都不吃饭了,对不对?北方人没有这个词呀。是不是这样?现在你要吃西餐就你更感觉,连饭也没有,面也没有,饺子也没有,只有一块牛排。你总能说吃牛排呀,你只是说吃饭而已呀。各位,中午吃饭没?晚上吃饭没?啊,吃了。你真吃饭吗?吃饭是一个不定义名词,对不对?这是不是很清楚呀?所以我们见面他常常是“吃饭没?吃饱没?”进厕所人家出来你也问“吃饱没?”他不留意他很惯性“吃了”。啊,吃了哈哈哈,吃什么吃了?你再问一下,你从那边出来你也会,你也吃了哈?

  生命本身哪,就是这么滑稽呀,对不对?滑稽呀。是不是滑稽?我们叫做很古(滑)稽,但大家都说滑稽,你说古(滑)稽呀,你这个人就会很滑稽。这个就是谈到声音语言的变化,对不对?原来叫古(滑)稽,现在古(滑)稽就变古籍了,古董的古籍。现在大家都念滑稽了,你再念古(滑)稽你就太滑稽了。

  这是,你看,生命的本质呀,他有一定的弹性,那弹性是必须存在的。

  我再跟个位举个例子,你看这花,每一朵太阳花是不是都很像?你去注意看每一朵花都不一样,每一朵花都不一样。每个花瓣都一样,很像呀,只能讲很像。你不能讲都一样,都一样一定变成塑胶花,对不对?他有生命,他就有共同处也有不同处,有共同有不同。每个花瓣都一样,都一样吗?你去对对看里面就是都不一样。你去看每个树叶,一棵树的树叶长得都一样,真的吗?我告诉你每一叶就是不一样。对不对?

  我们看狗每一只长得都一样,那狗会告诉你“我跟它哪一样,根本就不一样?”因为它认得出来呀。对不对?就是狗看我们长得都一样,你去留意。你去看外国人每一个长得都一样,但是他们就是不一样呀。他们看我们也是每一个都一样呀,我们每一个都不一样。为什么?在同当中有不同。所以呢,他有些定义呀是采取不定义的,有些词呀,是根本不定义的。

  那法界是什么?这就出一个问题了?法界是什么?

  你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概念的定义。而不是定义到像塑胶叶、塑胶花的那种定义,定到那里叫没生命。而西方人哪,他就定到变成塑胶叶,变成塑胶树,而不是真的树。我们跟各位讲,不定义、不具象是保留那个生命的空间,让它在同当中有不同,同当中有不同。

  我跟各位举几个名词你看看。有真谛有没有?俗谛嘛,真谛,俗谛。这真谛是一个,第一义谛是什么?第一义谛也是真谛。真谛,第一义谛所讲的圣义谛,有没有?最圣义,都是同一个东西。都是同一个东西。你要从这个名词上去区别去作定义的话,那真的是书呆子,真的是书呆子。真如,真谛,第一义谛,最圣义,统统同一个。既然这些同一个,那真空呢?空性是不是一样?也是同一个啊。你要开悟,开悟什么?就开这个悟啊。

  所以禅宗很聪明,用一个字,叫“这个”。“这个”呢,是什么?这个就是那个,那个是什么?那个就是这个。奇怪,那个就那个,这个就这个,怎么这个就是哪个?你再问下去呀,他一定敲你大头。那个东西只能感受,不要再讲了,就这样了。那你说“这个是哪个”,那你是准备挨揍了,欠揍了,一直问下去,在问什么?他只是告诉你,那个,你自己要去感受它。你感受不到你再问哪,就是大头欠揍。

  佛法在讲的是,这样的一个状况,你要去体会他,不要从知识文字上一直去弄呀。所以我们说你学佛不要去学成知识的,学成知识的叫书虫,书呆子。我们学的是要,要生活用的,要让我们活的快乐,活得自在,关键是在这里。你不要把这个活,活得太过分了,活得很僵化,很别扭。所以你来学佛在学快乐,学自在,对不对?

  你来学佛,那佛法要给你什么?佛法给你戒律,你看,一听戒律哈,马上毛骨悚然,要不要去受戒?还得了?受五戒,你就说“哇,我受持不了。受一戒,哎呦喂,哎呦,为什么学佛一定要受戒呀?”你就把戒律当作什么?当作是绳索嘛,戒律是捆人的嘛,受五戒就加了五条绳子捆起来了,“我不受戒了好像就没得捆了”。你弄错了,戒律不是用来捆人的。

  戒律是做什么?戒律是你人生的蓝图。告诉你解脱的一个蓝图,换句话说是帮助你解脱的一套方程式啊。你用现在语言来讲呀,你不要讲得那么恐怖嘛。戒律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讲呀,它就是经营管理呀。戒律是古代的,古代没有这个词,现代才有这个词嘛,这个词叫什么?叫MBA呀,戒律是佛陀的MBA呀。你要是这样解释的话,那我告诉你谁都要抢着来学,学戒律呀。那你不会了,“戒律就是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过了12点不能吃,不对,过了11点不能吃”,那你讲到最后怎么办?谁敢受戒呀?不敢受戒谁来学佛啊?既然是学变得快乐的,你现在怎么变得那么痛苦啊?你不是弄错了吗?这个关键你要去弄清楚。学佛学的不快乐了,一定有原因,一定有原因。你不要怪佛,佛没有叫你不快乐。

  佛陀呀,经过百千万劫呀勤苦修行呀,就是要给我们解脱,给我们快乐。我们当他的子孙的,你当然会因为学佛陀的法而得快乐得解脱,当你不能得快乐,不能得解脱啊,一定你弄错了,你弄错了。你知道那里弄错了吗?这个就是你,你这样学对不对嘛?你都没有办法找到你哪里对哪里错,你根本就迷路了,你在人生里迷路了。

  我有跟各位举过一个故事,不知道有没有讲过,有没有听过?两个师姐的故事。我举个例子哈,我把这两个师姐的故事在讲给你听,是发生在我们道场里面真实的故事。

  就跟各位一样,来听经,听了几堂课呀,她就很高兴,就发心了。

  第一个师姐,她就很高兴回去了,一看那冰箱翻一翻啦,丢掉,虾子,鱼、猪肉、鸡肉统统丢掉,这个吃素很好。

  然后啊,看看家人吃过晚饭就说“这个知道吗?电视呀,关小声音一点,往这边就大声一点,往这边小声一点。“所以她说“小声一点,小声一点。”家人看电视,她说“我要做功课,你不要吵,你们看,转小声一点。我没有禁止你看,你要看,转小声一点。”

  那个师姐呀,那个妈妈就开始,穿海青呀,披曼衣呀。自己去买的,不知道谁跟她讲的。然后就开“呱、呱、呱、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开始了。她一敲,一吵呀,“本来转那么大声,你又叫我们转小声,然后又呱呱呱在那边南无阿弥陀佛”,他就转大声一点。

  那么他一转大声呢,她就“呱,呱,呱”更大声,“南无阿弥陀佛”更大声。

  那你就知道下面的结果会怎样。

  好了,你一学佛我们肉也不能吃,鱼也不能吃,连鸡肉也要丢掉,然后呢?我们要看电视,你又在那边“呱呱呱”,奇怪呀,我们家到底那里不对呀?

  你就发现了。然后你的结论就是“我们家那一群都是业障鬼“,对不对?你一学佛以后全家人都变业障鬼,然后天天都在吵架。你不煮饭就不要煮,我们自己煮嘛。自己煮也不行,你们都是业障鬼,将来有果报的。

  你想想看。你全家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我们就不再谈了,这是第一个师姐的结论哪。所以他天天的哭着“师父啊,我怎么业障这么重啊?我要学那个法才可以呀?”好了,这是第一个师姐的结论啦。

  第二个师姐呀,她没有她那么精进,她自以为很精进。所以我跟你讲啊,人格性不具足的最好不要精进,要精进之前先经过师父同意,否则你最好不要精进。

  第二个师姐她就这样想“啊,我可能业障比较重,所以那我必须煮这些给大家吃,那就他们吃吧。我呢,就吃肉边菜就好。”你最好不是要吃,你要吃一定吃菜边肉,肉边菜跟菜边肉搞清楚啊。不要肉夹馍啊,馍夹肉,弄清楚。

  所以她那,每天还是过同样的生活,但是她不变,她自己那只夹肉边菜。

  过一两个月呀,家人发现了,“奇怪,妈妈怎么都不吃肉呢?”

  哥哥告诉弟弟,弟弟告诉爸爸,爸爸告诉弟弟。

  大家弄到最后,“爸爸你跟妈妈讲啦,要吃肉了,你看她都不吃肉。”

  妈妈说“有啊,我跟你们一样吃呀,我也这样夹。”大家都发现,大家都注意了,她也是夹几口肉,对不对?那总不能人家在注意了,还不吃肉呀,她还是吃了。

  后来呀,慢慢看看情况不对。大家就一直注意,“妈妈很健康呀,你怎么搞的?”

  有一天啦,有人打电话来,她说“张师姐在不在?”

  “嗯?我家没有张师姐。你找谁呀?”

  “张师姐呀!”

  “你等一下我去看看,我妈姓张,什么时候变成,改名字叫张师姐了?”

  大家都在看电视,是呀,妈妈怎么都不看,哪里去了?他去房门一看,嗯,怎么坐着,开门很大,很用力呀,可是妈妈坐在床中间在干什么?他就静静地把她关起来。

  “我不知道张师姐在做什么,坐在床中间手上不知道拿什么?她在干什么?”

  “嗷,她在做功课拉。”

  “做功课,什么意思呀?”

  “在诵经呀。”

  “嗷,诵经呀,诵经很好吗?”

  “是很好呀。好好,等一下请他打电话给我。”

  “你贵姓呀?”

  “我姓黄,你跟她讲黄师姐就知道。”

  好,功课做完了,大家就开始要消遣妈妈了“张师姐,黄师姐找你”。

  嘿嘿,当然很高兴了,她打电话过去了,“没有啦,那是我们家的菩萨啦。”

  “哦,菩萨?哎,你是菩萨,我是菩萨,爸爸是老菩萨。”一下子全家都变菩萨了。

  那你就知道了,她结果会怎样?对不对?爸爸会关心啦“你,你怎么搞的?有没有问题呀?你在做什么?”

  她说“我信佛啊,我现在开始学佛啊,我在修行呀。”

  “修行?嗷,修行不能吃肉吗?”

  “我去问师父,修行可不可以吃肉。”对不对?

  全家人都围到学校来了,七嘴八舌问这个问那个。妈妈没问的,孩子,先生呀,统统都问了,要怎么样、要怎么样?听了当然很高兴,很高兴就拜佛,就吵着也要皈依,全家一起来。这就是第二个师姐。

  你就看看,一个不会修的啊,全家都是业障鬼,一个会修的全家都变菩萨,有没有?不是你精进不精进,这就待人处世、应对进退的问题嘛,对不对?

  我刚开始在摸索新的东西。摸索嘛,我就静静的来自己摸索嘛,我要尊重家人嘛。

  你根本不尊重嘛,冰箱一打开,“对,吃人一斤呀,要还人十六两。台湾一斤是十六两,吃人半斤也要还人八两。这吃的都是业,将来要还的,丢掉,丢掉。”全家人一看“你那里不对呀?啊?今天去那里你中邪了?”对不对?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对佛教产生厌恶呀,都是这种人来的。

  假如你是第二个师姐呀,人家一定很欢迎呀,这佛教很好啊。

  所以今天有人对佛教观感不好,是第一种师姐所造成的,对不对?假如每一个人都是第二种师姐呀,我相信这个社会呀,很快会变成极乐世界的净土,你知道吗?就是因为你不会嘛,一听一高兴发起勇猛心啦,就叫什么?台湾话叫***,叫什么?国语怎么讲?乱转,乱撞。跟田单复国那火牛阵一样,尾巴一点火,你看它就乱冲了。大家回去试试看,你尾巴一点火会怎么冲?这个就是弄错了,乱冲乱撞。

  一开始你绝对不要精进,要摸索一段时间。因缘环境具足以后,要精进再精进。所以基本上我们告诉各位,你在家里是不可以精进的。家里除非你的因缘条件很具足,知道吗?不过,很具足,最好你就赶快出家,具足以后又不出家。在家里“呱呱呱”那就不行了。

  所以你在家里是什么?维持一种实修的摸索,实修的摸索,“我这样子对吗?”然后来道场里面参加共修。共修呢,师父调整你对不对,尤其是用心的方法,知道吗?不是只有做功课做的量特别大,大家都睡着了你还在那儿“呱呱呱”。不只全家给你吵起来,那个小区都被你吵醒了。还有的还在家?钟,在家引罄,在家里…那你家里变庙了。要学庙里那一套就到庙了来常住,来出家。你不要在家里自己搞,那个都是不正常,不正常。

  家里可以的,是很简单。你可以摆个法器,那就是,要拜佛之前敲一声,功课作完了敲一声,表示开始结束就好了。你不要从头到尾都来那一套,那整个小区还得了。难怪人家会抗议呀“你们佛教徒都是迷信,拜偶像”。是你自己出问题了。这个我看比迷信更糟糕,这个就是叫做呀,精神病,不对。

  我们不学第一种师姐的方法,我们要学第二种师姐的方法,体谅别人。体谅人家的存在,那你去摸索前进,这个才是正确的。真的告诉各位,初学佛的人千万不要在家里盲修瞎练,胡搞乱搞呀,你以为这样很精进。师父说诵经好,回去买一堆,没地方摆,摆在这个椅子下,椅子坐着也开始诵了,到底你是恭敬呀,还是乱来呢?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呀。

  精进不是这样,一定要摸索一段时间。就像各位学技术也是一样。学技艺呀,你要学毛笔,你刚开始呀买毛笔写,没有错,买一只写,没错。你一开始就卖最好的笔,最好的纸那叫浪费,对不对?你写一写要丢掉何必用最好的呢?所以你一定要摸索嘛。等你字写成功了,好,我开始要题字,要什么,那才买好的纸,好的笔嘛,对不对?你不要一下子就统统弄下去,结果不会写,写两天丢掉了,那叫浪费。资源要珍惜,不要浪费。

  修学也是一样,尤其是生命。生命的资源一定要珍惜不要浪费。所以刚开始我们都讲摸索,你在摸索,慢慢摸索、慢慢探讨、一步一步走上来。

  既然有这样好的道场,这样好的善知识,那么,法门呢?要你去摸索,有问题会来共修,大家一起成长一起成就,这个才是重点。不是自己回去自己想自己搞,搞到最后我告诉你,全家都是业障鬼。其实家人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他们没学佛嘛。问题是因为你是业障鬼,所以你会看到全家都是业障鬼。像第二个师姐你看,因为她是菩萨,所以全家都变菩萨。关键在自己呦,不在别人哪。你不要你是业障鬼呀,就全家统统拖累下去变成业障鬼。那个你的业就大了,就大了。

  好,这个是题外话,我们提供各位作参考。

  那现在呢,我们跟各位讲法界这个东西。从根本教义来讲呀,它是不定义的。可是我们在修学呀,尤其现在,大家都受西方教育,脑筋很僵化。法界不跟你定义呀,那你学佛呀,你就会哼,嗯,不知所云啦。

  现在我简单的跟各位讲,法界就是你的心念,你的心念所及的地方叫法界。你心思,想象呀,你想到什么,什么就算法界,都在你的生命范围里面,生命范围里面。我跟你讲是心思所及的地方叫法界。

  另外一个定义,就是你生活,你人生的范围里头,你生命的范围里面。当然这里面告诉你一个问题,你想象不到的你就感受不到,你的生命范围就不到那里。所以学佛,在跟你讲,一再跟你讲,打开心量,打开心胸,为什么?要拓展你的生命视野呀,因为我们的生命范畴太小了,那你生活就很痛苦。当你的生命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你一定越自在,越自在。

  每个人,凡夫呀,都有他的局限性,局限性。当你局限像鸟一样被关在一个笼子呀,那你就很痛苦。可是当你的局限性放大到某一个程度呀,你就会觉得很自在了,对不对?你开始留意一下,生命存在的价值啊,你是从这里慢慢去看。

  那么华严所讲的法界,当然不是你生命的法界了。你生命的法界是凡夫法界呀,那华严所讲的是佛的法界呀,那这个法界是无量无边的,无远幅界,没有边际的。

  没有边际很难讲,没有边际好像就有边际。举个例子,这个你看过吗?这叫什么?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球,你不要被骗了哈,我要跟你讲的是,这个有没有边界?你注意看哪,你从这个球体的表面来讲它是没有边界的,对不对?它不管到那里,它是圆球体的话它是没有边界的,对不对?一个生命呀就跟这个一样,你变承平面哪,它就有边界了。

  生命是个圆球体,现在因为它是个圆球体呀,你回去拿一个球看从哪里开始,哪里都可以开始。所以学佛呀,没有限制,原因也在这里,因为它是圆球体呀。你是什么程度都可以学,知道吗?你年纪多大,多小都可以学,因为生命是圆的。这圆,圆球,不是圆圈的圆,是圆球体的。所以你从哪边下去都可以。

  换句话说,人家从哪里下去跟你无关,那是他的事,你不要说你从这里下去别人从那里下去就不对了。没有这个对不对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跟各位讲从生命立场来讲,不讲对不对,就是包容跟接纳,不要讲对不对,有没有?关键就在这地方。

  那么,佛的境界是这种状况,我们的境界就开始相对缩小了,啊,相对就缩小了。你要留意到啊。那么,华严讲的一真法界呀,就是唯一的,就是最穷尽最究竟的这一个,这个境界,这个生命境界。而这个生命境界呀,你要取名字叫做真,真只有一个所以叫一真。真理只有一个,所以叫一真。没有第二个,没有第二种状态。所有的状态,所有的状态,统统在这里面,所以叫一真法界。

  而这一真法界是怎么来的哪?是由你的心变现的。所以它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一心法界。心哪,包括一切,包括一切,所以叫一心法界。你可能会这样印哪,这样问哪,那一心法界多美呀!多快乐呀!那有美、有快乐,是相对的。在绝对与圆融的情况之下没有快乐不快乐,他只是存在而已。你要留意到。

  当你有相对的概念的时候呀,你就会起冲突,那是一种对立。所以就真理而言的话,真理是绝对的,没有相对的。

  所以佛教鼓励你辩论,鼓励你发问,问到底,问到不能问,再问,为什么不能问?对不对?你问不出来,那被你问的人就要问你“为什么问不出来?再问!”你看,所以你最好不要跟我辩论,辨到最后我会问你为什么停下来?佛教就是一定跟你打破沙锅问到底,还要问沙锅在哪里?你要弄清楚呀。

  佛教是绝对彻底的,绝对彻底的。所以它没有不能问哪。你不能预设前提,假设怎样,怎样又怎样,那个假设的不算,你到最后还要破你这个假设嘛,它要破这个假设啊。这个就是绝对的状态。所有有另外一个状态不在这个里面的话,那个就表示还没到达究竟,还没到达究竟。究竟、绝对啊,一定是包含一切。

  所以我们说无有一法出此法界,无有一法在这法界外,全部任何一法都在法界内。这里面哪,因为有这样的定义,华严就叫做:杂花庄严。啊,它没有除外的,没有除外责任。没有说哪一法在这法界外,没有。统统是法界内的一法。

  所以在华严之中没有魔,魔只是一种示现,要帮助你成就。当你遇到魔的时候就表示你有业,他在怎么样?锻炼你,你要超过魔,你要有绝对的智慧超越魔。你注意呀,魔绝对跟你的智慧相当,魔绝对跟你的智慧相当。魔,绝对不会比你的智慧高好几级,因为那样你体会不到,你感受不到吗。他一定跟你的智慧相当所以你才会感受到“我目前遇到这个困难。”你既然遇到这个困难你感受得到,告诉你,你只要智慧超过一级你就把它压过去了,你的智慧要成长了。所以我们告诉你说,凡是你的生活中遇到挫折,遇到逆境,遇到不如意,遇到失败,那就告诉你,你要进步了。

  有个故事有没有听过?我举个故事呀,是以前不知道哪个年代,有个人考状元,考了好几年都没考上。最后一次呀,这次再没考上啊,他就完蛋了。

  他考完了,考完以后那一天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他都没穿衣服睡觉,跟一个女人背靠着背睡。他就问个算命的说“啊这怎么办?什么意思呀?我到底考得上考不上啊??”

  他说“你完了,你一身精光啊,没用了。现在呀,大概在当乞丐而已,什么,赤贫如洗嘛,什么都没了。”

  他不死心,再问第二个算命的。

  第二个算命的说“啊?有这么好的事呀?”

  他说“怎么了?”

  “你该翻身了。”

  他说“什么?什么意思呀?”

  “你该翻身了你都不懂呀?没用了。”

  这是说明的什么?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解读不同。你真遇到绝境吗?遇到绝境呀,是你要翻身的时候嘛。你不翻身那当然你死定了,你是不是该翻身了?所以当你遇到挫折,遇到逆境,遇到失败的时候,绝对不要绝望,因为你该翻身了。要怎么翻身那?就是智慧要超越嘛!

  我们最怕失败人生观就是这样“啊,碰墙壁了就完了,就泄气了”,不行。碰到墙壁呀,那一个就是磨嘛,磨知道吗?会写吗?磨会写吗?会呀?我看一下哈,不是那个魔,磨下面是石头了,不是鬼呀,知道吗?就是磨嘛,要磨你嘛,你一直把它当鬼吓都吓死了吗。不是鬼了,石头啦。他就是要磨你啦,它要磨你,那你的智慧要超越它嘛。

  所以我跟你讲,魔绝对不会呀比你高好几级,太低级不叫魔嘛,对不对?跟你差不多来的时候就是要磨你的,而这个时候就是你的智慧要超越的时候嘛,你应该超越你的智慧去克服那个困难嘛,那你自己去想办法嘛。

  你不能够说“师父啊,我拜你你替我想办法。”那是师父的智慧不是你的智慧呀。你不能够说“哎,佛呀,神明呀,我拜你呀,你赶快帮我呀。”那也不是你的智慧嘛,对不对?你自己要磨你自己智慧成长去超越它嘛。哎呀,佛法教我们你看多美的人生啊!

  所以我们告诉各位,学佛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学佛人没有沮丧的权利,学佛人没有抱怨的权利。你对于人生呀只有克服困难,解决困难,超越困难的义务。这个是每一个佛弟子呀,应有的人生观啦,应有的人生观。

  你假如认为说“啊,完了,好吧,活到这里够了。”你已经活到128了你还干什么呢?回去了,所以境界来我就走了,可以。不过128以后,还没到128之前你一定要运用你的智慧超越。

  你不要怕死神,人是必然会死的,死没什么好可怕。不过你要是认为哈,我这样活得很快乐还要再活下去,你可以运用你的智慧再活下去。你假如说我好苦呀,我责任还没完不能死呀,那你不用那么痛苦嘛,对不对?早死早解脱呀,假如你这样活着很美哈,我想多玩两年再走,可以。那你就用你的智慧,不用怕死,你假如苦得很,活得很痛苦呀,那还是早死早解脱了,随缘去吧,对不对?

  所以你要留意到,学佛人面对死亡是很美的。记得啊,面对死亡是很美的,假如你面对死亡是恐惧的那你就完蛋了,你不是佛弟子,佛弟子面对死亡都是很美的。

  如何面对死亡是很美呀,那我告诉你那就是圆融道的行法,圆融道的修法。圆融道是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呀,这辈子不管有没有成就呀,下辈子一定到净土。跟那个佛的净土呀,是你的生命品质的问题。

  你不要一直锁定要到哪个佛去呀,那是笨蛋。按照你的生命品质啊,到哪个净土都一样啊。因为到那里你绝对闻法,见佛,闻法,悟无生,马上就八地以上的成就,知道吗?

  不好吗?啊?我觉得这不错了,到这边修得要死,两条腿都快折断了,对不对?啊哈,哪,那还不一定能够证到八地呀,这八地是华严的八地呦,不是外面讲的八地呦,这不一样呦。这不单是阿毗跋致呀,不退转菩萨,而且是法王位的八地呦。这是真实的圆融道的行法。

  我,我们会有机会告诉你,你不用急,太急的话会冒进,会变成第一个师姐。

  好,你把这个法界的概念先弄好,不管叫一真法界,定义有了,一心法界,定义也有了。那你啦,不要锁得太紧,不要一直跟人家争论名词上的问题。很多同修要问我“啊,师父我这样子,这样这样,是不是这样?”我都说“都对。”你不要问我,假如你要问我,我说都对。所以,你在家里想一想要问师父的话你就想,想那个场景,师父会说“对,对,不要问。”对,就这样子而已。

  名词呀,不在意。名词后面所指的那个,那个才是重点。你到底有没有感受到那个,你不说那个说这个也好,都无所谓,那个具体的感受你要有。那个没有不算,那个没有不算。

  好,这样的一个一真法界呀,我们分两个部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啦叫性起法界,一部分叫缘起法界。这个我要告诉各位呀,你要画好,假如你画一个圆圈,一边是性起一边是缘起就错了。缘起法界是比较小的圈,性起法界是比较大的圈。性起法界的圈啦,把这缘起法界的圈包括在里面,你要留意到啊。为什么?我,这个两个是我跟各位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个你最好是画个图形来看。

  那个缘起法界呀,是生生灭灭的世界。性起法界呀,是不二如是的世界,他本来如此。这个世间有对立,所以是缘起法界;这个世间是绝对没有对立,那就是性起法界。那在性起法界里呀,会有对立的缘起法界,但是啦,性起法界的生命不会在意对立的状态,因为那对立也是一种存在,你知道吗?对立也是一种存在。

  所以我跟各位讲一个静,我们为什么叫寂静?你知道吗?我看一下啊,要包括进去,大的包括小的。慢慢来,给他慢慢画,你要看清楚。我们还是要讲,讲到哪里去了?我一转头又忘了。

  我们还是要讲,对立的部分。我们要跟各位谈一下,这个对立的存在呀,它是个存在,就好像将寂静对寂静。这个寂静这个东西呀,为什么静呀要加个寂呢?那你会以为静呀就是大家坐在这里都不动。

  我跟各位讲狂风暴雨是不是静呀?狂风暴雨那有静?狂风暴雨叫寂静。你假如,啊用摄影,我们叫摄影机呀,摄影机,你把它摄影下来,下雪的时候最清楚呀。下雪你把它照那雪景,下雪的雪景照下来,然后你把它放慢去看,它是不是一格一格的都是静态?它是很多静态连起来呀。

  所以你不要以为动,动是很多静态的变化连起来的,知道吗?禅定者呀修禅的入禅定呀可以进入那里面,进入那个动当中的瞬间的静。那你知道动是不是一种变化?变化是不是无常?对不对?这种无常是不是瞬间?那告诉你,就在这个瞬间你进得去,你就进入永恒了,永恒在哪里呀?永恒在瞬间里面。

  很多人在找“永恒是什么?永恒是什么?”我告诉你绝对找不到。永恒只是比较缓一点的变化而已呀,寿比南山,南山也会崩呀。台湾921呀地震呀,南山就被滑走了,就不见了,对不对?那个一个地层移动嘛,南山就被移掉了。整大片到那边去看,壮观啦,啊,原来住在山顶的人已经跑到山谷来了,已经整个移下来了,你知道,没看过不知道。那个永恒啊是假的了,那不叫永恒,一个地震就把你拉下来了。“那个,奇怪,昨天,我昨天那么高怎么变成到这里来了?”本来住在山顶现在就在山谷了,一个晚上一夜之间。那还好呀,因为他没有业嘛,所以没有被压死呀。有业的都已经被压到下面去了。

  你要知道,那个瞬间的变化,跟你讲是寂静,寂静叫什么?叫永恒呀。你要进得去呀,进得去呀。

  所以人家常问呀“世间有没有永恒?”

  我说“有,永恒的名字叫无常。”

  你去注意看看,世间一切呀,都是无常,没有不无常的。唯一不无常的名字呀,叫做无常。知道吗?所以你看整个世间那个永恒呀?只有无常永恒。因为无常是永恒的,所以永恒的名字叫无常啊。你去注意看看,慢慢去体会,你要想找永恒呀只有从瞬间入,进得了瞬间你就获得永恒。

  所以,我昨天跟各位讲的,不是昨天啦,那一天。《贤首品》叫富贵经,那里面就讲到啊,瞬间啦,从瞬间入可以到永恒。从此定,从此入正定从彼出三昧,长劫短劫呀,在这边互动。

  这个是跟各位讲的,叫做二起法界,性起跟缘起。凡夫呢,活在缘起里,处处计较,处处对立。那我们经过生命改造以后呀,你是活在性起里。那从性起看缘起呀,那缘起就很好玩,就很好玩啦。

  所以你看修行人呀,有成就的人为什么那么高兴那么快乐?布袋和尚有没有?我们下一次呀,我再把那个我们,我们家的几个布袋和尚请来给各位看。布袋和尚跳舞很漂亮,因为他胖,胖就拙,拙起来跳舞啊,那就很好看。

  所以我们活在呀,性起法界的人看缘起法界的现象,叫做美。而在缘起法界里面的人啦,因为他是对立的,他怎么样想都想不到说“那你看到那个怎么样,怎么样,又怎么样?”那因为你在那里面,在对立当中,所以你会一直在论“对,对,对,对。”你就不会站在对方想嘛。

  所以修养就是,你不要一直争,换个立场嘛,站在他的对方想,这叫修养。绝对的立场就跳开,不在我立场也不在你立场。那时候你就看两个人吵架啊,两个人吵架为什么叫铁公鸡呀?你就看两只公鸡在吵架一样。那你在里面吵呀,那你看不出来,你只会看对不对。当你离开你看那两只公鸡在吵架,对不对?你就不要混到里面去嘛。

  所以人家夫妻在吵架你不要管,你管进去呀,你就会被两个人一起打你出去。那个东西是没有对不对的。所以为什么家务事清官难断啦,对不对?因为他两个人只有两个才讲得清楚你能去讲吗?这没有办法说对不对呀。不管。

  你一定要留意到,当你在对立的情况之中啊,告诉你这个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常有的,在对立的情境中呀,你最好是退出。“好了今天不谈了。”尤其家人啦,你要一定特别注意,“今天不谈,改天再讲,改天。改哪一天不管,啊,改天,再讲。”

  那你改天你就会呀,两个人背对背一边洗脚一边“哈,那一天我们吵那个,现在越想越好笑。”对不对?可是那一天在吵,越吵脖子那个越大条,对不对?那你过一段时间你再回,因为过一段时间你已经跳开了嘛,情景已经换变了,你也会反省会回想呀对不对?那你那一天要使争争争到底,要不是脑充血呀,就是离婚嘛,所以不要吵。这个就是遇到冲突的时候的解决方法,解决方法。

  最好是等几年在谈,现在不要谈,现在不要谈,等几年。不要等几年,等几天,叫你等几年哈,两个人都受不了,对不对?尤其先提的另外一边绝对受不了,一定说你错了你才提缓兵之计,不是。过几天,我现在不谈,或者吃过饭再谈,或者睡醒再谈,现在没精神没力气,明天再谈。这个都是解决冲突的好方法,好方法。

  我们生活中就是遇到这些了,不会处理了。越讲越气啊,气到最后身体也弄坏了,不是血压高了,就是又胃溃疡了,种种的状况。这个都是我们在缘起法界里面的状况。我们有很好的处理方式,各位要留意呀,佛法中给我们很好的处理方式。因为他是给你相对绝对的,给你部分全部的,你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包括种种时空状态。

返回目录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