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华严宗>>正文内容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一卷 第21讲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7日
来源:   作者:海云继梦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一卷 第21讲

  《四十华严》第21讲(2007年5月28日)A

  我们昨天谈到,这个“大莊嚴樓閣。忽然之間。廣博嚴麗。”

  那么再下来的经文,就是解释这个“大庄严楼阁”的殊胜。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跟各位谈“大庄严楼阁是什么”这个问题,因为要解释这经文就已经进入到宏观跟微观的部分。

  昨天我们跟各位举个例子讲的,这些生命因素都是指从微观的立场来讲。

  那么宏观呢?“大庄严楼阁”事实上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生命,你这个生命体就对了,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成立的。

  那么这一点我们通常学佛人很少去注意到,因为这个是陷入一种自我盲目,盲目嘛,盲目就是瞎了,看不到了,一种盲点。为什么你会掉入那种盲点里头呢?

  本来我们学佛是学着要觉悟,你有没有警觉到你要觉悟什么?学佛是学着要觉悟,佛教是觉悟的教育,你到底要觉悟什么?你都没有搞清楚啊,你要觉悟什么?那这个标的要没有的话,那你就白学了。你不知道觉悟什么,你跑哪里去啊?

  所以禅师们常常这样警告我们“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我在这里啊。”“当然你在这里啊,我没看到啊。”“那我在问谁啊,你当然在这里啊。”那问题不在于你这个色身在哪里,是你的心到底在哪里?你到底找得到吗?

  那这里面啦,这一问我们就更糊涂了。你忘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生命来讲的。这个生命,不是这个身体的这个生命,是那个真正的生命,这个身体所依附的那个生命,你有没有这样感觉到?你一定要去注意这一点。

  一个人啦,死了躺在那里也是一个人,那个死的跟活的只差一个开关而已。那开关没弄好啊,一口气不来啊,你就死了。一口气不来,那你的生命是那口气吗?应该不是吧,那口气不是生命吧,那么生命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死人跟活人之间的差别在哪里?我们不去注意它了,因为你也没有死过,一死下去了下面就没结论了,你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答了也没用,这个就麻烦了。

  学佛啊,它是最重要的一个立足点,你一定要把这部分弄好,一定要弄好。所以我们通常讲的都是我们生命,真实的生命这个部分,一定要搞清楚。

  那么“大庄严楼阁”就是我们的,很简单讲,就是我们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是色身,是那个真实生命的那个状态,那个叫做“大庄严楼阁”。

  从这边过来,那你来看,这个内容的部分,你就会感受到那一份殊胜。要不经文一直讲大庄严楼阁描述得那么殊胜要干嘛?它不是在描述这个屋子啊,大庄严楼阁的这个屋子有多殊胜,是在告诉你的是那个法身慧命的本体是有多殊胜的,那就不一样了了,那就不一样。这是先从宏观上定位。

  那么,各位,你修行是要做什么?要让你的生命到达像“大庄严楼阁”这么殊胜,这只是从智正觉世间来讲的部分。

  所以学佛,自古以来,为什么会迷惑那么多人?学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你假如这点没弄清楚,你干嘛学佛?你不盲目吗?一头栽进去干嘛?

  有一次,我们在十渡打禅七。

  十渡那个地方的负责人,一个老板,他知道我是个法师啊,他专程跑来找我。然后说“请坐请坐。”

  我就坐了。

  “你看我。”我就看他。

  “你看我怎样?”

  我说“你很好啊。”

  “那我将来会怎样?”

  我说“将来会死啊。”(众笑)

  “那你这样不行啦,你要能够看出我怎样啊。”

  我说“你怎样啊,你会呼吸会吃饭会睡觉啊,不要做坏事就好了。”

  学佛学到这种程度啊冤枉,这叫冤枉。你不要以为师父修行修得很好就要看你怎样。

  我再举个故事给你听啊。

  以前有两个兄弟,两个师兄弟。他师父涅磐以后,两个师兄弟就分一分财产。除了那个庙扛不走以外,他两个人只有包包里面除了两本经书以外,一点盘缠。功德箱敲破以后,不过几个铜板而已,碎银子嘛。然后大家就分手了。

  分手以后,应该有那么二十五年吧,在一个渡口。渡口知道吧?现在话叫车站嘛。在渡口那边有渡船要过河,渡口那边见到了。

  师兄就问师弟说“二十五年了你学什么?”

  “我就只有一本《普门品》。”

  “《普门品》?修二十五年,没出息。”

  师弟就说:“师兄,那你呢?”

  “你看,”他就拨了一根芦苇草,一撒,“看清楚!”啪!就丢过去了,丢到河上面,他就跳上去了,叭叭叭,跳过去了,他就在对岸等。

  这个师弟呢,等到人都到齐以后,就搭着船就过去了。

  过了船,“多少钱啦?”“一分,一分八,两分八。”这样子。那钱就给了。

  那师兄说,“你看我这套功夫如何?”

  师弟就问他“你学多久啊?”

  “二十五年。”

  “啊,二十五年有这种功夫哦。那我刚才才两分八就过来了。”

  知道吗?特异功能值钱吗?两分八,花二十五年。

  那师兄当然很生气啊“那你呢?”

  “我只会诵《普门品》。”

  “那诵给我看!”

  “好。”

  古代的出家人都背个案子,诵经的时候就铺开。他就在铺开的时候,天上风雨雷电开始在形成了。然后开始诵经了。

  他师兄就愣在那里了。他一面诵经,一面在下大雨,桌子这边呢干干的,阳光普照,其它呢风雨雷电。

  我不是叫你诵到这种程度啦,那你也变妖精了。这是功夫,这个师弟是真功夫。

  那你要不要诵经到这种程度啊?这个简单,它就是要时间。

  那问题是你诵经不得力,你再诵两百五十年,二十五万年啊,也没用,也不过像录音机攒了二十五万遍而已啊,这是要下真功夫的。

  所以我常讲说,修行你要带着一个疑情啊“你这样诵对吗?”“你念佛这样念,对吗?”你自己问自己啊。功夫就只有这么一个,然后你自己要一直去改善,你就可以到达这样的境界。

  你都不问,拿起来就说“唉!你那个念珠,怎么念成个那个颜色?”原来是白的,现在念到变黑的。厉害嘛。黑的,原来不发光,现在念到发光,很厉害吧?

  告诉你,这个不厉害。你要厉害,把黑的念成变白的,我就说你厉害。把白的念成黑的,不厉害。知道吗?你有办法把黑的念到变白的才厉害呢。

  要知道,这个不是功夫啊。

  我最喜欢用的就紫檀的,紫檀的念珠。紫檀念珠木头颜色是浅咖啡啊,对不对?念到最后就变成黑啊,不厉害。你有办法把这黑的念成白的,真功夫啊!

  所以,我们在用功的时候,都弄错了方向,你就把白的变成黑的,没有用。你要有办法,怎么样子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所以我们真用功,你要学佛绝对不要走错路。那个叫邪知见,你所学的定啊也是邪定聚,不是正定聚。

  前面我跟各位讲,佛法所要你的是在正定聚中的生命体验。正定有很多,哪个正定不要紧,你要在正定中的生命体验,不要在邪定中的生命体验,这是一个关键。我们一再跟各位谈的是这样。

  好,那今天要跟各位谈的重点啦,经文还没讲之前,要先把理论架构先跟各位讲清楚。

  生命因素,我们昨天谈到,只是很笼统地带过去。

  那我要告诉各位,你生为今天、这个时代的佛教知识青年,你要有当代佛教知青的一个基本的能耐。你不要啊蒙着头一直混下去,这个不是,真的修行人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希望你要弄好。

  第一个,生命,就我们现有凡夫的生命里头,我们有三种因素。一种叫做杂质,一种是生命中你有一种杂质;一种是恶质,一种叫本质。我跟各位讲的生命因素是指本质,不指恶质也不指杂质。

  那么,今天我们从凡夫来讲,你修行的工作就是要把恶质跟杂质除掉,留下本质。这样子,你懂吗?这样你可以弄清楚吗?把杂质除掉,把恶质除掉,把生命本质留下来。

  然后呢,第二个阶段才让生命给成长起来给兑现出来。

  这是你修行的核心。要记得,这是修行的核心啦!

  今天,我们找不到方法,一头雾水栽进去,然后不是呛死了就是淹死了要不然就吓死了,你怎么修行啊?你要弄清楚啊。

  那怎么样子要把恶质除掉呢?恶质最糟糕,先除恶质嘛。怎么除啊?要除恶质,要持戒。要除杂质,要修定。要把那本质给成长兑现出来,要修慧。这叫“戒定慧”。

  为什么要你修“戒定慧”?不要以为戒那么讨厌,佛教里头为什么要持戒?不持戒你恶质除不掉,就这么简单嘛。持戒是要除去你的恶质,持戒不是要约束你的本质,弄清楚啊。

  社会为什么要法律?法律是干什么?法律是要抓坏人的,法律不是要抓好人的,你放心啦。你是好人,我告诉你,你是好人法律绝对不会干涉你。各位你想想看,我们的法律哪一天干涉到我们?它不干涉到我们嘛,对不对?因为你不犯法嘛。是好人不犯法律,坏人一定犯法律。因为法律是要治裁坏人的,法律不会治裁好人嘛。

  戒律也是一样,戒律是针对生命中的恶质来的。你要没有恶质戒律根本没有用嘛,是不是这样?你留意看看。不要把戒律看得那么可怕,戒律不可怕,戒律很美。戒律是帮我们把恶质给除掉。

  我讲戒,你不要入定啊,要听清楚啊!讲定的时候你再入定嘛,现在在除恶质啊。

  所以我们的戒律是什么?戒律就是制度,就是组织,经营管理。对我们自己你要有个制度,人格嘛。家庭有家风,学校有校风,对不对?那个风要出来,那格,人格嘛,这个就制度。那一个团体里头有团体的制度。所以戒律是对自己,对我们的社会的一种经营管理,一种组织制度,是不是这样?有什么可怕的?哪个单位不要制度,不要经营管理?都要。

  尤其我们人,是在一个个人的生命空间和族群公约里要取得一个平衡。所以一个好的制度跟经营管理,就是让我们的生命,使自己跟族群之间能够很好架构那个平衡点,两边可以平衡。我们的族群很和谐,我们个人又每个人有他的个性,能够展现出来,而不会相互抵触,也不会压抑跟委缩,这是最完美的世界,是不是这样?戒律是存在这个地方。

  那为什么,还有杂质的存在呢?

  杂质是因为我们多生累劫以来,我讲你不要对号入座啊,是事实不是虚构,但我不是说你,说到你纯属巧合。

  因为多生累劫以来啊,你有很多习气。前辈子你可能是猪,今天是猪年嘛。我不是说你是猪,你可能是狗,可能是天神,可能在恶鬼,可能从地狱来,你从哪边来没人知道啊。

  不过,你稍微留意一下,有些人成天一直吃的啊,前辈子大概是鸡。你看鸡成天都在吃,有没有?一支脚一直抓嘴巴一直戳,吃不停的啊,说不定说不定啊,没有说一定啊。

  为什么?那是一种习气,这种习气好不好呢?不是不好,它只是习气而已。

  有些习气是不好的,是恶质的。看人家好东西,就要把人家拿走,因为平等平等,无分别嘛。这叫恶质,叫偷,叫贪。那你就要戒律来治载,对不对?

  那你假如一直一直吃,你有那福报你能吃嘛,你没福报根本吃不到啊,是不是这样。因为你有福报,你才能吃嘛。那这个,可不可以不吃呢?当然可以,可他习惯就要吃,翻箱倒柜也要弄来吃,怎么办呢?吃又不是错呢,因为他有福报能吃有什么不行呢?只是每次坐下来他都要坐两张椅子而已,对不对?

  那这种情况叫杂质,杂质就要修定。透过定,把生命中的杂质给除掉。

  所以戒、定,都有它的作用。

  而我们通常不知道。持戒啊,持得变成怪物,怪里怪气的,叫他吃呢,他就不吃,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有什么不能吃呢?他弄错了。

  戒不是约束正常的生活,戒律是约束你不正常的生活。这样能不能弄清楚?不正常的生活要约束,正常的不约束。一个人正常的范围里头,都可以,没有关系。不正常的,那要约束。一个族群里,不正常的人要约束,要管理,正常的人可以不约束。

  你慢慢的去体会这个部分,一下子要颠覆你的观念,有点困难。不过我想给你作个参考,慢慢地去调整,应该这个会很快的。

  禅定啊,为什么要禅定除你的杂质呢?因为你有妄想,你有没有妄想啊?你大概不知道,因为成天打妄想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妄想。你只有要修禅定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你妄想这么多。那要通过禅定。

  当你把妄想除掉以后,把你的欲望除掉以后,你生命中很多杂质就会不见了。没有为什么,自然就不见。因为你所有的杂质,都在来自于你的妄想跟你的欲望。知道吗?当你把欲望也除掉后,那些杂质也就不见了,它自然不见了,没有为什么。

  所以呢,要持戒,要修定,原因在这里。

  那修智慧,让你的本质成长跟兑现出来。

  各位可以发现,我们凡夫有个最大特色,好事求不到坏事一箩筐。为什么坏事一箩筐?因为你不良的习气一直在那边起作用。那良好的习气,你起不来。为什么起不来呢?没有智慧,没有动力促使你。我们叫催生、催化,让你的本质能够成长兑现,缺少那个能力。

  所以呢,一方面我们要戒跟定把杂质跟恶质除掉,一方面要智慧来催生我们的生命本质,让它成长让它兑现。修行就这两个方向,所以它叫善恶两方,善恶两方。把杂质就直接归纳到恶质的这一部分。但恶质跟杂质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地方啊,先跟各位提这样一个原则。

  那么我们经文里头所讲的宝,这个生命因素全部是讲本质。

  你在这个前提下就可以看到,因为有恶质有杂质嘛就把那个本质给盖住了。现在你的本质能显现出来,那是宝啊,对不对?从这个地方显现,你就看得很清楚了。

  但是这个宝,这本质,古代在用文字作表达的时候,因为它是永恒的真理,所以它一定要保持这样一个风格,各位要知道,这个格要有。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呢,跟你现在的语言表达不太一样。

  所以,要代代都有人讲经的原因在这个地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这经文都要重讲一遍。各位有没有发现?这辈子把它弄通,下辈子在不同的文化体系里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里,你要在这世界来讲经愿不愿意?(众鼓掌)

  各位要勇于发愿啦!你不要这个时候一头雾水“我有可能吗?你在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啊,还要我讲给人家听啊。”

  我告诉你三十年前我跟你一样,我也搞不懂。我曾经因为这些搞不懂,去问师父,问得师父都躲起来。不用怕,你发愿,你来做。你只要一发愿讲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讲给不同的族群听,你愿意这样发愿的话,那下辈子你搞不懂经文的时候,我一定亲自来教你。(众鼓掌)

  但是你要是没有信心说“试试看你来教我,我再来讲。”那我就会用“折”的方法。佛陀用两个方法,一个折一个摄,摄是摄受。你很肯定地发愿,那我循循善诱。你要不肯定,用投机的方法,那我会像踢足球进门一样,这个叫折。用愤怒相来修理你,不是来教导你。

  看清楚啊,各位发愿一定要发得好。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状况。

  我现在要跟各位讲的是“宝”这个字,它有两个用法,一个可以说“如意宝”“摩尼宝”,有没有?那宝是生命因素,那“如意宝”“摩尼宝”是指本体的分类。这个宝有“如意宝”这一类“,摩尼宝”这一类,“众宝”这一类,这个叫体的类别。宝有几类?从体上来分的类别,这个叫大分类。

  那“宝华”“宝网”“宝幢”,有没有?“宝云”,宝相类的,这个是相的类别。相,宝的相,宝的显相啊。

  “如意宝”是什么?像昨天我们跟各位讲,说“如意宝”的“如意”是自在的意思,是显现出来。那么“摩尼宝”也是自在啊,可是那个自在并没有显现,它是一种宝藏。

  那你怎么去形容这种情况呢?“如意宝”我假设用具体的东西来讲,它像戒指,“如意宝”是戒指,那戴在手上的戒指。那“摩尼宝”的这个戒指呢是放在盒子里陈列给人家看的,它没有戴起来。有没有?差别在这个地方。

  一个宝是存在但还没有真的起作用,一个是起作用了。有没有?你戴在手上就起作用了嘛。一个放在盒子里陈列在那边,这个叫“摩尼宝”。那个放在金库里头的不算,盒子盖着,那只有盒子我怎么知道是空的还是有的?有的话是他有,只是还没有戴起来用。那是陈列在那边给人家看的,有没有?区别是这个样子。

  种类,本体上的种类有这样的区别。

  那相上的种类又有很多种。那有“宝华”“宝网”“宝幢”“宝云”“宝衣云”“楼阁云”等等,这个就是宝的种类。所以在这个地方你又看到啊,生命因素有体有相有用,有体相用。

  所以,从相上来讲啊,它就有“宝华”“宝树”“宝网”“宝幢”等等这些名词。

  那么用呢?这个宝拿来用的时候就变成了,比如说房子来讲“楼阁”,这个就是相了,“柱子”是相,“门”“窗”“階砌欄楯” 呢?这个就是用。

  那宝拿来用在哪里?

  所以它这个用,虽然是说柱子、门窗等等,户牖等等的这种表达方式,但是它的表达,不是说用那个宝,摩尼宝来做个柱子怎么样,那不是那样讲。它是指生命中的体的作用,是指这样的一种状况。

  它有体有相一定要有用。要没有用,根本没有用嘛,那干什么,怎么叫宝呢。所以我们说宝是可贵可用。它不贵不叫宝,而贵而没有用那没用,你一定要有用。

  那怎么用?所以我告诉各位,你是个人,要记得啊,当然你是个人你不是个东西,对不对?既然我们是个人的话,你就要有用。

  那你用,各位记得,这个用你不要去争位置的用,你一定要在你现有的位置上跟你的责任跟义务相结合,也就是扮演好你的本份事,知道吗?本份。我们叫什么?叫任份,已任,自己的责任要把它作好,重点在这里。

  假如你按照你的职务或职位,跟权力、名位、财富相结合的话,那你生死轮回就还不完了。

  各位,要记住“我的责任要负责三份,但是我付了八分或十分。”告诉你,你就在贮存你的功德,你绝不吃亏,知道吗?你在责任义务上你去尽责,人家规范你作什么,你把它作好这是应该的本份事。但是你能不能超过你的本份呢,作得更好?这个很重要。这个就是修行人。

  修行人不是说“啊,法律规定我这个工作作到哪里就好,我六点下班我准时下班就好。”不是,你要完美自己,完美。完美的意思啊,是指你不但要把它作好,你要替你的上级把关,想一想,替他的立场把事做好。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啊,你会贮存无量的功德,而且生生世世会受用不完。知道吗?不是你去奋斗,你下辈子投胎来啊,就轻松悠闲又自在。

  而你要是很计较,做得刚刚好,下辈子来那刚刚好,你就好好干。你不要解释“我为什么每天这么辛苦?”,为谁辛苦为谁忙,那叫业力。你不要老是刚刚好。

  多一点责任义务,多做一点,但是权力、财富这边不要计较,甚至于这个部分都可以让给人家。一定注意到这一点。我们修行人做的本份事就是这样做。

  所以我们不计较成败、得失,不计较是非、诽誉。好吗?(众鼓掌)

  先把这大原则给区分好,我们人生就无憾。

  你不会说“我做得要死了,你还这样嫌我?”做得要死是应该的,嫌我是你的事,你既然嫌我,我听到了,我就拜忏嘛。有吗?前几次有讲过了,上一次讲过了。

  你既然嫌我,嫌我,我听到了,这是业相。业相来108拜嘛。你嫌我几次,我就拜几个108拜。这个很简单嘛。拜到不你嫌我,我就过关了嘛。

  所以我们从不跟人家讲较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也不抱怨的原因在这里。假如你不懂得这个原则,你就不是修行人。

  那现实的社会对我们来讲,我们不抱怨。你既然不抱怨,这个世界不是极乐吗?对不对?这不是极乐世界吗?

  我们之所以觉得这里日子不好过,五浊恶世,是抱怨太多了嘛。一再地抱怨一再地抱怨,那这个世间多不如意事。这个世间既然没有不如意事,那这个世间就是极乐世界。

  就这两个原则,第一个,尽责任尽义务尽本份,不跟成败、得失、诽誉相挂钩,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种种的这些是非、诽誉来了,不如意事,业相现前的时候忏悔去,就没事了。

  所以修行人看世间,多美丽啊。对不对?怎么会乌云笼罩呢?不会有这种情况。

  那这是从这个部分来讲体相用,我们怎么运作的部分。把这两个部分弄清楚,那我们再来看经文呢,就简单了,就容易了。

  现在呢,来看经文的部分。

  昨天讲到“如意寶網。無能勝幢。列布其中。無數寶華。及眾摩尼。普散其上。”

  都在这个大庄严楼阁上,那也就是说布满他的生命。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生命空间都是众宝,众宝罗列就对了。

  “一切寶聚。處處盈滿。毘琉璃寶。以為其柱。”

  它在开始形容啊,这一切宝聚,这个宝聚,聚简单讲就是盆子嘛。有没有?放宝的东西,那个叫宝聚。一切宝聚,是一切装宝的那些东西,那么处处盈满。

  这个处处盈满你很难体会啊。这个宝聚,简单讲叫宝盆,我们叫聚宝盆,对不对?聚宝盆有很多,到处摆设。

  因为我们现在,中国人现在你看不到,以前我们很多,我们国家以前很多。在陈平时期每个人家里,中国人爱现啊,可是不想让人家知道,所以呢中国人围墙都很高。为什么很高呢?围墙里面都有很多宝,都把宝秀出来。

  我们最大的宝是什么?各位知道,不是不知道。盆栽、假山,那个都是宝。假山是假山,以前没有混凝土。有没有?洞庭湖里面拿出来的那个叫灵壁。有没有?灵壁还是宝。灵壁那石头很硬,含铁量很高,一敲会响的。有没有?我没有去看过哪些地方,但是我们从资料里头看到很多。

  现在,各位你留意一下,很多地方应该还有这些东西,有这些东西,你可以找得到。

  我们的房子建设里头都是四合院,大门出来总有几棵树。这几棵树也是宝。你不要以为才栽下去没几年而已啊。那有的几千年,几百年都有,都是宝。

  怎么不是宝?你还没有出生,它就在那里了。对不对?等你死了,它还在那里,那不是宝嘛?对不对?年级都比我们大,是不是?你下辈子再来,它也在那里啊,那怎么不是宝呢?

  “我看也看不到,啊呀,这个叫宝啊?天天落叶我要扫。” 你看它,你嫌它罗嗦,它是宝啊。宝你还嫌它罗嗦,那你就贫穷了,我跟你讲。要懂得欣赏,懂得接纳。

  树,真的,绝对是宝,你要能够看得到。不只是树,自然的这些东西,你真的能够珍惜。

  我举一个例子,这一次我到美国去。美国跟我们有点不一样,它是地广人稀,事实上我们是地狭人稠,人口很稠密。

  我到那个福特汽车的博物馆去,他们博物馆跟我们博物馆不太一样。我们这种城里的博物馆是一栋建筑,他们的博物馆是一大片,要火车绕一圈。有火车绕一圈,它用美金算,一个人三十块而已。三十块火车跑多远,你就知道啊。但是它不远,它火车很慢,是烧煤炭的,因为它就是那个园区里头。

  那么有一栋建筑物旁边,这个树一整排。树是整排,但是它不是很密。它们的树啊,都能够充分舒展它的枝叶。

  因为是四月底五月初,刚好有很多树花。风一吹,那树的花,花瓣都很小,那花瓣到处飞舞啊。四五月之间,刚好是花粉季节,有很多人过敏。

  那花瓣在飞舞的时候,我们正在陶醉啊,就有人叫“哇!好美哦!”

  那很多人就问说“哪里哪里?哪里美?”

  花瓣飞舞像花海一样,那我们有一句话叫“踏花飞去马蹄香”,有没有?诗人就很会欣赏。那你有没有欣赏到,好美那个存在?

  有人呢,是后知后觉“哦!哦!这样叫好美啊!”

  有人不知不觉“啊?什么什么?哦!那个啊,那个叫做好美啊!哪美嘛,那一点都不美嘛。”

  我跟你讲这三种人。先知先觉就看到了就赞叹起来“好美啊”,告诉你,能够欣赏这个美的人,他就能够获得他的宝。你看这个没有什么,告诉你,下辈子那个宝它就会现前,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修来的。

  那个后知后觉“哦!是这样,这样我也知道。下次我也会欣赏,下次会欣赏。” 风在吹,花瓣在飞舞,他还是看不到。你要去培养啊,对大自然存在的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命能力。你要懂得欣赏。

  不是你拥有的才叫做美,这都是本能存在的,都是你能够去欣赏的。你要是欣赏不到,就表示你没有能力去获得。这是生命本能上的东西啊。它不是说这个东西多少钱,那我给你,你给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物理社会现象,物理现象的社会现象,是买卖交易的。

  大自然不是买卖,它只是一种存在。那个存在你能不能够感受到?你能不能捕捉到?你的生命本能里,它会一再地出现。你要是不能捕捉到,你永远得不到。

  我们有个俗话这样讲“供花,那么愿得美貌来”。对不对?美貌,知道吗?我发音不太正确,你要听清楚啊。就,供花的人,可以获得美丽,美貌嘛。你不要只有脸很漂亮全身不漂亮,那你搞错了。美貌的意思是你会很美丽,就对了。

  那问题不是你供花你就得美貌,你要搞清楚。这是什么?是因为你会欣赏花,那把花的美拿来供佛。听清楚啊,把花的美拿来供佛。听懂吗?把花的美拿来供佛,把花的那个美拿来供佛,不是叫你拿花来供佛啊!你要弄清楚,要把花的美拿来供佛。

  供佛是什么?供养你的觉性嘛。所以,你在哪个地方看到美丽的花,你都可以供佛。不是叫你一定要把它摘来供佛。当然摘来供佛是一种什么,一种直接的表达方法。可是你要是不能捕捉到那个花存在的美,或者花的美的存在,那个存在你捕捉不到,你永远没有办法供佛。

  慢慢地啊,我讲这个部分是比较,一点深啦。深是不深,其实你在做的话,就不难。那问题是,你要体会不到的话,你这个学佛,就会学不到。

  这个是一种叫宝聚,处处盈满。知道吗?而这些宝,告诉各位,你本自具足一点都不少。

  我常讲,女孩子比男孩子殊胜,你每天要不要梳头发?男孩子现在也会啦。男孩子,我是劝说,不是梳子拿来,叭叭叭两下就好,那个啊,你根本体会不到。

  我们叫什么,西装头是吧?你不是每天要梳得这里分开吗?然后要好好去吹风吗?你好好地去享受,去欣赏,那个美就存在了。自己吹好,照个镜子“嗯,那个人不错。”那你就存在了。

  你假如只变成一种惯性,只看到那个头发,没看到人,那你完了,你就世间的惯性。知道吗?

  男女生都一样,你要欣赏那个美,不是跟着流行走,也不是变成惯性。这种生命的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只你个人,这个世间也一样。

  现在,在城市里、都市里,都是水泥丛林,对不对?大楼、大楼一栋一栋盖起来。在水泥丛林里,你能不能欣赏?这就是关键啦。你到底会不会欣赏?这是关键啦。

  水泥丛林也有它的美,你要不能欣赏只会跟着骂,你完了,你没有福报了。你要懂得欣赏。我没钱,人家盖给我看,我总可以看吧,看又不要钱。对不对?你想要拥有,想要占有,当然要钱啦,那欣赏没问题嘛。人家有车,我没车,我就走路看人家开车,好美呀。对不对?你有车你开车,你不过表演给人家看而已嘛。对不对?没有的人最好欣赏了。是不是?

  那问题是你死不甘心啦,他有我也要有汽车,你那么难过干嘛?你以为有汽车很好?告诉你,没汽车的人好过日子。手一招它就来了,你看,司机也免费车子也免费,我一下车门钱给了门一关屁股拍拍就走了,是不是好自在啊。

  你自己开车你看看,到是到了,没车位停,就一直在那边急。对不对?晚上回到家,不但要买车还要买车位。买了车位又怕人家把你停了,你又要千方百计把它围起来。这不是受罪吗?

  不要以为拥有的是好的,拥有的你都不知道是灾难啦,是痛苦啊。没有的人,很自在啊。搞清楚,好好地把人生看清楚,我们都看颠倒了。

  好了,“一切宝聚处处盈满”讲完了。(众鼓掌)

  我希望各位“一切宝聚处处盈满”。

  “毘琉璃寶。以為其柱。” “毘琉璃寶”是什么?知道吗?

  那天我在飞机上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什么“满城尽戴黄金甲”,那里面有几个镜头就是“毘琉璃寶”。那个宫殿的柱子,有没有,有没有看到?柱子不是透明的那琉璃吗?那特殊效果,不是真的“毘琉璃寶”嘛,“毘琉璃寶”那个宫殿还得了?那不管,那种情境。

  这个“毘琉璃寶”其实就是透明。我们的柱子不透明嘛。而它那个“毘琉璃寶”坚固又透明,就指这个意思。

  “以为其柱”,柱是支撑的,它是形容建筑物的部分,其实是形容我们的生命结构。

  我这样讲,你大概还感觉不到。我们生命里有很多人,他在做功德的时候,不想让人家知道。有没有?做功德不想让人家知道,是一种谦虚。对不对?这没有错,谦虚啊。但是呢,它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啊。对不对?假如做功德是见不得人的事,那本身就不对了。你要留意到啊。

  见不得人的事有两种状况。第一个是你在家里处理不好。家里处理不好,所以先生做功德怕太太知道,太太做功德怕先生知道。有没有,有没有这种情况?这个,为什么怕对方知道呢?应该是你家庭问题没有处理好。对不对?一定是这样,否则做功德的事情是应该分享给家人啊。我们是鼓励你啊,尤其是在道场做功德,更要让家人知道。原因就在这里,“毘琉璃寶”。

  另外有一种,就可能是贪污,于心有点愧疚。“那我呢,做点功德呢,阎罗王你别找我。我那边还是有功德的。”这些功德啊,还是不透明。

  我们要告诉各位,这个叫净资。净,是清净的资产。或者叫净财,财富是清净的干净的。各位要留意啊。

  而净资从哪里来啊?它不是相对而来的。

  “我这个是净资,我拿来做功德。我那些是不净资,不净资不做功德。”不,这个净资也是不净资。因为你不净资拿去过生活,那么净资呢是多余的,净资再拿来做功德。这净资也是不净资了,因为这是相对的。

  我们讲净资跟净财是绝对的。你的全部财产都是清净的,那你这个才是清净的,拿来做功德嘛。你哪有一部分是不净资一部分是净资的,哪有这一种的?

  所以我们的生命总体来讲啦,应该都是清净的,你的资产也是清净的。所以你做的本来就是清净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种,在你的生命空间里,在族群公约里,取得一个平衡。知道吗?因为有些是属于私生活范围,有些属于群众生活互相来往,那这里面呢你要取得一个平衡。

  属于私生活范围里头的,不是净不净的问题,那只是一种习气的问题。各位要留意到这个部分。

  这个,在谈生命的时候,你一定要把这个部分弄清楚。而不是说“我要取得平衡,所以我这边跟这边都是直通的。”不是直通的,因为私生活范围里头的是私生活范围里头的部分,群众生活有群众生活的部分,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但你要取得一个平衡就好了。

  这是一个人在讲修行,在讲生活的时候,他必然要有的一种区别,必然要有的区别。

  所以你一定要记得,上厕所一定要关门,因为那是私生活范围。你不能够说“我是平等平等,我是公开。”你上厕所就不关门,是吗?你不能这样讲啊。这一定是有个区隔嘛。

  私生活范围跟族群公约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够把人家私生活的东西拿来公开,这个是犯大戒。这是犯大戒,你要知道,那本来就不一样的。不能公开的就是不能公开。公开的就是公开的。这个里面啦,一定要弄清楚。

  好,这是讲“毘琉璃寶”的这个部分。

  下面“光明照世。摩尼寶王。以用莊嚴。”

  这个“摩尼宝王”是一种种类的部分。

  “光明照世”是起作用的。

  “摩尼宝王”你留着你自己不用,可以拿来用,饶益众生用的。这个相对于“如意宝”又有一种解释法,“如意宝”是指自受用,“摩尼宝王”是指他受用。这又是一种定义了,对不对?

  所以定义,经典里头的定义它叫做不具相定义。不具相,就是不把它设定在某一个定义上面,它是不具相的。所以通常佛经里头的名词,是不定义名词。不定义,它可以有多种定义嘛,因为被你定一个地方就死在那个地方。西方的知识、书本是要定义的。经书是指生命的,它不是知识的,所以它不定义。

  像这个地方来讲,你看“光明照世。摩尼寶王。以用莊嚴。”那这个是指他受用的,很清楚就讲出来。这摩尼宝是他受用,那如意宝是自受用。有没有?这很明显的一种区别。

  “閻浮檀金。及諸摩尼。周遍嚴飾。”

  这个“照世”,跟这个“周遍严饰”的意思,“光明照世”有吗?跟“周遍严饰”的意思是一样。但是一样是一样,很多地方是不同的。那从这里,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谈这部分。

  这个“閻浮檀金”是一种金,这种金有点像现在的,现在来讲比较属于叫玫瑰金,有没有?玫瑰金有吗?那个,我们以前叫七宝黄金。就说它不是纯金,大概是18K金,但是不是黄的18K金,它是玫瑰金的18K金,以前叫做“閻浮檀金”,或者叫紫摩檀金,是指这个。

  “及诸摩尼”就是各种宝,各种如意宝。

  “周遍严饰”就是庄严这个生命体,庄严这个大庄严楼阁。

  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继续再讲。

  《四十华严》第21讲(2007年5月28日)B

  因为,讲唯识是指无明介入以后,那么,怎么样识性起作用。

  所谓识性起作用,这句话大家懂吗?识性起作用,有吗?OK,识性起作用其实就是大脑作用啦。

  那么各位在讲大脑作用的时候,目前人类对大脑的研究成绩只研究到百分之零点多,还不到百分之一,所以你对大脑不了解。

  你对大脑啊,从医学来讲大脑开刀还可以,那是大脑的物理物质。大脑的物质,跟大脑的作用根本没有啦,大脑怎么起作用?

  比如这里有个东西,有个东西,你看到吗?你看到什么?你看到红色那一点,对不对?为什么看到红色那一点,为什么?

  以前我们做过一个试验,大家可能都听过。老师到黑板上说“你看,你看到什么?”粉笔点一点,你看到白点。老师就笑你说“黑板那么大都没看到只看到白点。” 对不对?

  那你知不知道,那个时候你看到白点或者看到这个红点的时候,大脑是怎么起作用的?没有办法研究啊,就今天来讲,根本没有办法研究啊。

  要讲一个为什么,一大摞的论文,二十万言三十万言才讲那么一点,呵呵,你说昏倒。那个结论你弄不出来。因为这个里面的心思很微细。

  那我现在告诉你说。大脑怎么起作用啊,你看小孩子。婴儿在还没有讲话之前呵,你来看比较清楚。现在讲婴儿啊,已经研究到很详细很微细了,但是那个地方还看不到。

  比如一个小孩,婴儿出生,在一个月左右,一个月啊,大概他的眼睛会注意到母亲。母亲一直抱着他喂奶,他注意到母亲。然后到四个月的时候,他会表达他的喜欢、喜好。那其它的表达会哭啊,尿布湿等,这是自然的反应。大概只能这样,这样已经研究得很微细了。其实还没啦,这里面还好多东西没有研究到啦。

  那我们大脑作用是怎么样,你不知道。但是唯识在这一部分讲得很清楚,很清楚。而我们现在看唯识,你不是从生命看唯识,你从知识看唯识,那就很完蛋了,唯识学你研究不好。

  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研究唯识的啊。可能你研究的跟我讲的不太一样,你比较正点。我是从我们生命运作上来看唯识学它是可以起作用,所以它在佛教经典它这是一部分,是讲识性作用的部分,所以叫唯识嘛。它没有办法讲到无明之前的地方,它只是无明起作用以后,这个叫做大脑作用。

  那么另外两个部分。一个叫空宗。唯识是属于相宗。空宗的经典就是般若经典,属于文殊菩萨的经典。

  文殊菩萨的经典啦,就是“破唯识成唯智”,要“转识成智”,它讲智慧这个部分。也就是这个智慧,它是可以拿来成长生命因素的,兑现生命因素的,这个本是空宗经典在讲的。

  那空宗只是讲到怎么“转识成智”,怎么样“舍识用根”。比较高级的“转识成智”,比较低级的“舍识用根”,那这是空宗经典的重点。

  那么根怎么用,识怎么用啊,空宗还没讲到。

  那空宗经典通常来讲,讲到开悟、开智慧,讲到明心见性就停止了。

  那见性以后作什么?明心以后要作什么?开悟以后要作什么?它没讲。

  讲这个部分的啦,就属于性宗的经典。

  性宗的经典一般来讲又分两个系统,一个是观音的经典,一个是普贤的经典。

  普贤的经典用得比较广,观音的经典比较没有那么广。可是你会感觉好像观音的经典比较多啊,因为你讲的那个观音大部分都是普贤。这个,这个里面牵涉到理论非常复杂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说。

  我要跟各位讲的是,普贤的经典是讲存在;观音的经典是讲妙用。

  大部分的都讲存在,讲妙用的经典有没有呢?有。大概你所看到的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啦,这个都是讲妙用。因为救苦救难,你有苦难,要救你啊。

  可是一般讲的那个救苦救难的苦难,都不是观音的经典,那是民间信仰的。

  那佛法在讲观音菩萨的妙用,救苦救难啦,是从生命的本质上帮你做纠正,然后很多事情你就自然就会化解了,自然就化解了。

  比如说你掉到泥淖里面去,那你就有很多灾难,对不对?现在把你从泥淖里救出来,放到磐石上面。磐石,很坚固的石头上面。那你什么灾难也没了嘛。

  那观世音菩萨作的其实很简单。你会说“菩萨啊,我快死了,菩萨啊,我生病了,菩萨啊,我没钱,菩萨啊,我儿子啊,菩萨啊,我先生啦,我太太啦,我我我…...”你都一直我,很多的我。

  而菩萨很简单把你抓起来放在石头上就好了。菩萨只有一个动作,对吗?一个动作。因为你在泥淖里,所以你种种的苦难都发生嘛,对不对?那现在把你从泥淖里抓出来,你坐在石头上就没事了嘛。菩萨只有很简单的一个动作。

  可对你讲,你去看很多人在庙里,跪在那里“菩萨啊,菩萨啊,啊,菩萨,我有好多好多苦实在讲不完,反正你知我的心嘛,啊?我不要讲你都知道嘛。”有没有?我不是说你,你要是跪在菩萨面前讲过不要紧啊,我不是说你。

  有一次啊,我在高雄一个道场讲经。他要我去,我就去讲啊。

  我进去的时候看到一个老菩萨跪在那里,那香已经烧一半了。而我两个钟头,像我们这样两个钟头讲下来,他还跪在那里,不过香很长。

  那我的判断呢,他最少放了好几次香。

  那香灯师,大殿的那个香灯师坐在那里,我就顺便问他“他多久了?”

  他说“他已经换了四次香了。”

  香点了以后,不是烧完了吗?烧完了他还去点,然后在那边跟一直跟菩萨一直讲一直讲。

  不过这个人算有聪明,因为你跟他抱怨很多,菩萨都不过二,不两舌嘛,对不对?他不过嘴。菩萨永远笑笑的“可怜的孩子你讲吧,你尽量倾诉吧。”菩萨永远笑笑的,不会说“你够了够了,我烦死了。”

  菩萨不怕你烦,所以你有什么委曲尽量跟菩萨讲,这是正确的。

  但你绝对不要跟人讲啊。你跟人讲啦,你的朋友就会断了。不管你是跟谁讲,讲了四注香的时间啦,下次你的朋友一拿起来“啊!你的电话。”他马上就不接了。

  跟菩萨讲没关系,因为人受委曲啊要找个倾诉的对象,那不要紧。

  但是你要知道,观世音菩萨不是就你所讲的事情,帮你解决那个问题,他是从根本上,像刚才讲的那样把你从泥淖里拉出来放在磐石上。

  那么,你跟师父讲,就会很麻烦啊。菩萨有这本事,知道你在泥淖里,拉出来。菩萨总不会说“你现在掉在泥淖里。”你说“我没有。” 对不对?我们用形容是,菩萨是从把你从泥淖里救出来放在磐石上,这没问题嘛。

  可是你今天来,师父跟你讲“好了,你别讲了。你现在是掉在泥淖里,你只要能够在磐石上就好。”你会听懂吗?

  你只会说“师父你听我说嘛,我现在财产几百万,跟人家借了几百万,还有负债几百万,还有怎么,现在都押在那个股票上,现在股票都是跌停版。你怎么样让股票起升,那我再把它卖掉,把钱拿回来,把债务还清,把银行的还清这样就好了嘛。你不要说泥淖在哪里,我不知道啊。” 对不对?

  所以现实和理论之间是不是有很大的距离?师父没办法跟你讲说,我把股票恢复正常,哪有可能呢?因为那是人为操作让它摔到底的,那我怎么样让股票涨停版呢?

  那你说“不要紧,师父你神通广大,你是万能的,你晚上替我修法,让明天涨上来我卖出去就好。”我告诉你明天要涨上来啊,谁都要卖出去,还是在跌停版啦。

  师父讲这些有用吗?你听不下去啊。因为你希望把股票换现金,可是你的股票跟壁纸差不多,对不对?怎么换现金呢?贴在墙壁上就好了。对不对?你要涨停版,贴在天花板上嘛。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要知道,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那个问题的相。所以救苦救难,菩萨不是救你那个相,菩萨是救你那个本体。你要留意到。

  但是经文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啊,对不对?寻声救苦嘛。那你只看到相没看到体啊。

  所以修法的问题也是一样。修法啊,我告诉你,你只修法,你就会从泥淖跑到磐石上,你知道吗?修法的重点在这里。

  “修法,我就把什么灾难免除了。”灾难是可以免除,但最主要你要知道,为什么你人生会产生灾难,就是你的人生掉到泥淖里面去。现在要把灾难免除掉,就是把你从泥淖里救出来放在救磐石上。这就是佛法的基本工作,佛菩萨所作的都是这个工作。

  至于它拿出来以后,你的业能不能转过去,那是另外一回事。

  以前骗人家太多,这辈子财产本来就要还人家。

  你说“菩萨你慈悲叫我不要还嘛,我留着还要用。”不可能啊,不可能,对不对?那就没有因果了嘛。

  菩萨只是从这个本体上帮你纠正过来。你该有的业,该要还的要还,你能不能够说那个损失的钱弥补回来呢?有没有可能?不可能的。因为你前辈子的因在那你,这辈子还了就好。

  但是呢,修法可以使那个心情转过来,心情你会转过来。知道吗?转那个心情就等于说你从泥淖里回到磐石上来了。留意到啊。

  你说“那身体的部分呢?那我病了难道叫我死了,那干脆不要去求菩萨就好了,那我死了还求菩萨干嘛?”

  我告诉你,那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两个东西你注意听。

  第一个叫,可许则许。你跟菩萨讲,你允许,允许你就许吧,不允许就算了吧。第一个你要有这种心态。

  第二个,你假如缘尽的话,缘尽的话,你死了你求菩萨,下辈子你跟菩萨会有很好的缘。知道吗?而结这个缘,你的生命是清静的,生命因素是善良的,不是恶质不是杂质,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第二个,假如我的缘还没有尽,让我赶快好起来。知道吗?缘还没有尽。其实用在事业也是一样。敢快好起来,就不要再受苦受难嘛,对不对?

  这个你一定要带着,修行人要带着这样的一个基本理念。

  当然,譬如我们在做事业,我投资我尽量去投资啊,但是你最好先跟**。菩萨不会听你的啦,但是你可以理出一个头绪来嘛。

  “我投资,假如我有这个业,那就这就应该损失,那就损失啦;那假如我这个投资,这个业不应该尽嘛,应该还留有一点嘛,那就还我那一些嘛。”对不对?

  你这样的投资是会很理性的,会很理性。你不会一股脑啊人家说那就跟下去了,那就输到脱裤子跑啊,那就麻烦了。对不对?留一点保本嘛,你的理性会使你有一点本在,不会输得光光的。这个是投资事业上,你带着一个理性而不是盲目。

  那假如经济健康的时候,那更是这个样子。你在经济上会很健康,因此你会无惧,没有恐惧。没有恐惧啊,你就是勇猛者,那输赢成败就不是重点了。

  现在问题是,我们输赢成败影响你的一切,你的人生是苦难的,是苦难的。

  这个你要懂得,这个是妙用的部分。性宗经典有这个部分。

  真正的在讲的就是,成就以后,开智慧以后要怎么用、怎么用的部分,都是指存在。存在就是,生活中你很自在,这是自受用的部分。大部分经典,性宗的经典啦,都是在指这部分。

  那么后半段,才起妙用饶益众生的作用,饶益众生救苦救难。而救苦救难是观音菩萨的经典。他的部分呢是从本体上来讲,我们刚才形容的,从泥淖里把你救出来安顿到磐石上面,这磐石就是菩提道。

  当你走上菩提道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不会盲目,又掉到泥淖里头去了。这个泥淖,在观世音菩萨的经典有一句话很著名的话,叫做“黑风吹其船舫”,有没有?《普门品》上面有“黑风”啊。

  人生的黑风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你常常会碰到不良少年,交到不好的朋友,这个就是黑风。所以我们在教子女的时候,要交良师益友,不要交到损友,损友就是黑风。

  第二个,投资不当也是黑风。对不对?买股票不要买到黑风票,你买到黑风股你会很惨的啊,对不对?那怎么样子,投资事业也是一样,你不要投资到夕阳工业去,那就会很累啊。你要投资到很稳当的欣欣向荣的事业,不要那种大起大落的事业,也很不好。

  这就是我们讲黑风的层次。

  另外一个黑风,就是菩提道上的黑风。

  你常讲啊“师父要怎么修,才可以快成就?”你想快成就,你就完了。

  “师父,哪个法最大?”那个大也就是黑风。

  “怎么修会快成就?”那个也是黑风。

  那你就跟那个讲的一样,“我吃饭很麻烦,我吃一碗一颗就好啊。”那你大概要死得比较快呀。对不对?吃饭就是要吃到饱嘛,吃到饱该吃多少就吃多少嘛,哪有吃一颗就好了。对不对?你去留意看看。

  修行的过程,该下哪些功夫就要下哪些功夫。而且你要知道,有很多地方你是必须去经历那种错误跟失败。

  那个东西,只有你去经历它你才知道,不然讲了没用。用脑筋想都对,可是事实呢不通。

  华严宗的思想里头特别强调“理事圆融”,“理事无碍”。这“理”上你通你懂,可是你去做做看,做了就出问题。为什么?因为“事”不通达。

  我们叫“练达”嘛。你在世间上,人生不够练达。我们常看到一些人说,看他长相是麻大的呵,年级是麻大,可看他讲话跟处事像小孩子。有吗?这个叫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心智年龄还没成熟嘛,就常有这种情况。

  所以许多事情是需要去历练,需要去历练。经过了痛苦的历练跟折磨你才能成长。

  能不能免除呢?很难,很难。

  所以我们常讲说,人生从小啊就应该去磨练,不要长大才磨练。长大磨练你还有自尊心的问题,所以腰杆子弯不下来。从小你就训练,点头低头鞠躬,那长大你就很自然。从小就是这个样子,碰到人要点头,你就“嗯”,你到底干嘛?“嗯”头就弯不下来,点不下来嘛,对不对?已经养成习气了,那你就会常常碰钉子啊。

  这是经典一种表达的方法,它跟空宗经典不一样的地方。好,我简单地跟各位提了一下。

  这里头我主要跟各位讲两个字,两个词啊。一个是“妙寶莊嚴”,一个是“如諸世主”,这两个部分。

  第一个“妙宝”啊,这个字是因为用到妙。我们跟各位讲《华严经》里面用“大”这个字,“大庄严楼阁”的“大”这个字,像这个“妙宝庄严”的这个“妙”,有没有?那这个字在这里,不是“庄严楼阁”特别大叫“大”,不是。这个“妙宝庄严”的“宝”也不是因为它很特别叫做“妙”,不是。

  大的意思啊,它的意义改变了。这个在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讲慈悲的时候,大悲跟慈悲是不一样的。慈悲是直接救济的;大悲呢,它的救济啊是用制度来救济的,不是人直接救济。所以用现代的话讲,它是间接救济。间接就是用完整的制度。是吧?这是很大的不同。

  “妙”呢?也不一样。“妙宝”的“妙”它是指“饶益众生的作用”叫做“妙”。这个宝能够利益众生才叫“妙宝”,不利益众生的那就不叫“妙宝”啦。

  所以那“摩尼宝”跟“如意宝”有什么不同,差别就在这里。“摩尼宝”有饶益众生的作用,而妙宝更特别强调饶益众生的他受用。

  这个字在这个性宗经典里,因为它表达是生命上的作用,所以它用词用字它有特别不同的意义。这个存在你要留意到。

  那么经典里这些字啊,古代为什么不定义清楚,讲清楚呢?古代没有,不要紧,未来人看我们定义我们就叫古人,对不对?两千五百后的子孙看我们是不是古人啦?所以你要是认为需要定义,你现在就写下来,为子孙做标杆,可以吧?嗯?(众鼓掌)

  我们不要老是怪我们的祖宗没有给我们做什么嘛,想一想我们为未来的子孙做些事情比较重要。

  所以我常这样讲,各位想想看这样合不合理。我们不但要做我们老祖宗的好子孙,我们更要做未来子孙的好祖宗。

  所以当你想要说,我们祖先还没有帮我们做这些啊,不要紧,我们为我们的子孙做。那我们的祖先已经帮我们做很多了,在他的时代做他该做的。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祖先是很慈悲的,留一些给我们做,不是通通帮我们做光了,让我们干嘛,留一些给我们,让我们为我们子孙做做好事嘛,对吧?

  所以这个定义,各位留意到,尤其是这两个字。

  那么其它还有几个字啊,像“普”“升”这些字等我们遇到以后再讲。

  所以,这个定义这样弄出来,你就知道了。

  第二个是,这个“奇形異像。如諸世主。”

  用这个字啊,佛经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出现一次。“奇形異像”,佛经很少用这种情况。不是叫你奇装异服特别跟人家不一样。它这个“奇形異像”是用“如諸世主”来谈的。

  “世主”是讲世间主。世间主是什么?你,这个意义啊你要弄清楚。

  世间主,譬如说花是一种。那个花你大概想起来就是花。树,眼睛闭起来你也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不对?但是花跟树之间有没有差别呢?一定差别很大啰。一般来的花跟树来比,花是指草本的,树是木本的。那假如说树上本来就有花啊,那是指花朵,花朵而已,现在讲花是讲花草这种花。就算这里你会感觉没什么变化。

  山,跟花是不是差别很大。对不对?河流,跟山是不是差别很大?你可能觉得这个好像有点关系。那海跟山是不是差别很大?跟花差别很大。对不对?那海,那云呢?对不对?

  所以,以这些世间的状态,这些世间,器世间啦,大自然的状态来讲,其实它们是每一种情况各不相同。对不对?所以“奇形異像”其实是讲各种不同的形象而已。你不要把它想成奇形怪状。它不是奇形怪状那一种,它是各种不同的形象。

  河流,水,风,空气,雷电,雨,是不是形象各不一样?这各不一样就叫“奇形異像”嘛。这个“奇形異像”跟我们讲的那个奇形怪状,是不一样的。它是形象各不同,软的硬的是完全不同嘛。对不对?石头泥土不同,铁,金银铜铁跟这些土石当然是完全不一样,这个叫做“奇形異像”。跟我们想的那奇形怪状的那种情况那种观念是不一样。

  所以它“奇形異像。如諸世主。”的意思是,世间的各种不同的情形是通通都存在。那么我们的这个房子,这个生命,“庄严楼阁”来形容我们的生命,而我们的生命其实是随着世间的种种,而去作什么,各种不同的变化。

  我们的生命能不能呢?很难啦。

  我们说入乡随俗。你懂吗?好适应吗?我们中国人更不能适应,中国人很难入乡随俗。

  我记得在台湾我看到一个报纸,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他说到台湾来,中国人劝他说入乡随俗。

  有一天,他跟这些台湾人到日本去。日本人怎么洗澡,你知道吗?我不知道,我没跟日本人洗过澡。他们叫大浴室,通通下去洗澡啊。这些台湾人每个人都穿内裤下去洗澡。那些洋人跟日本人笑死了,说“所有穿裤子的通通是台湾人”。

  他想说“为什么我到你们这边来,你就要我们入乡随俗。为什么你到人家这边来你就不能入乡随俗。”

  这个就是奇形异相,你都不能适应,你没办法去适应。讲起来很容易,其实不容易啊。

  你要人家当然是好说啦。你看,我们弄东西给人家吃“这个是最好吃”,当人家吃不下的时候,我们很伤心。对不对?人家拿给你吃,说是最好吃,你吃不下的时候呢,你怎么样?这就是一个问题啦。

  有一次在一个餐厅里,一个老外,讲了半天啦。我们就帮他介绍,结果他要吃什么呢?白饭一碗,炒饭一份。

  我说“唉,吃炒饭就不要白饭啦”。

  他说“要啊,吃饭啦是中国人的特色,所以我要吃。我在美国就听过中国人的炒饭很好吃,所以我还要吃炒饭。”(众笑)

  呵呵,他的观念就是这样子。你会觉得奇怪吧,对不对?真是奇形异相啊。

  那你就看,那个就是一种思维不一样嘛,那你要能够接受啊。这个就是关键。那个形象出现的时候你能不能顺应?那就关键处。

  那世间是这个样子。我们一直觉得说,一个修行人像佛,这是佛的境界啊,到这个地方,那佛应该,就是菩萨怎么会像世间主呢?这叫意识形态。

  佛是没有意识形态的。他跟你在一起,他就跟你一样。

  那么你说“我跟佛在一起”,那你有没有办法跟佛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佛的境界嘛。

  所以佛呢,他会随缘跟我们一样。可是我们的意识形态上,佛不应该这样。

  告诉你,还是上一次我们讲的,当你一直把师父给神格化的时候你是在造业,你把佛给神格化你也在造业。佛不会神格化,佛跟我们在一起,都是非常平常的。可我们一直要把他给神格化,那你弄错了。

  佛只是没有烦恼而已,很简单讲他没有烦恼。我们以为修行以后这里长一个角,是吗?不对啦。我们修行到最后是没有烦恼,断烦恼,免轮回嘛,就这样而已啊。因为你有烦恼,所以你会一直轮回,你没有烦恼还轮回什么?关键是在这里。其它都还一样啊。

  他还是要吃饭,他开车到加油站照样要付钱。他能够说“因为我是佛,所以…”那就怎么样?不要缴钱是吗?哪有这回事?上公交车,照样买车票,也是个人来了。要搭地铁,照样要缴票啊。他可以说“我是佛,不缴票”吗?不是,他完全是一样的。

  那你想想看,那假如今天佛到北京来,你带他逛北京。要怎么办?你上公交车,他就绑在公交车上面了,那不然他怎么不买票呢?他买了票为什么不进去坐呢?

  那你的意识形态里,想佛是什么样子?佛跟我们完全一样嘛。吃饭还是要在餐厅吃啊,对不对?买东西还是要给钱啊,这是完全一样的,不要把他看成不一样。

  不一样是你尊重他,恭敬他,而不是要你把他给神格化。

  好,这个弄清楚。用这个“世主”,真好啊,让我们看清楚,佛没有特别奇怪的地方,没有特别奇怪。

  好, “一切眾生種種相海。摩尼寶網以覆其上。”

  这个地方,“种种相海”,“一切众生种种相海”有没有?“摩尼寶網以覆其上”。这个“种种相海”就是众生种种相。众生相你知道吗?一样米养百样人。我们这边是不是这样讲?有没有这种讲法?一种米养各种人。

  各种众生的种种相,一切众生相,通通显现,像“摩尼寶網”。

  换一句话说,佛跟我们相处他也知道,众生就是这么钢强难化,怎么讲都不听啊。在你一讲,表面上“是是是”,回家又另一个样。像不像?各位想想看。

  我们常遇到,像办法会的时候最清楚。大家在拜佛,穿海青,披曼衣,那每一个都很恭敬拜佛。站起来,一转身啦,就不一样了。“屁股那么大,害我撞到。”连你这个你都要计较。

  拜的时候很恭敬啊,个个像菩萨;当你背对佛的时候个个像罗刹。(众笑)

  这就众生相嘛。你看每一个对佛,礼佛的时候个个像菩萨,很恭敬啊。转过来啊,后脑袋向佛的时候,个个变罗刹。真麻烦。这是众生相。

  那佛面对众生的时候,你看“众生种种相海”都变成“摩尼寶網以覆其上”。那么佛面对众生,你看啊,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佛都到这个世间来,到这个世间来成佛。你看这世间要成佛多容易啊!

  你以为很容易啊?告诉你,我们多少人想要逃啊,不然每个人都要往生极乐世界?

  我曾经调查过说,我们下辈子要不要再来,我们一起来。“阿弥陀佛!”呵呵!阿弥陀佛!”呵呵!“下辈子再来啊,我已经气死了,还来?”

  为什么不想再来呢?怎么只有佛来呢?地藏王菩萨来,观世音菩萨来,我们都,为什么大家都不来呢?你看这世间多可怕。不要那么可怕,这世间很美!再来!

  有没有人要来?(众鼓掌)

  好,要来我们就一起来,让我们世间达到止于至善。对不对?这个才是学佛人嘛。那我不来要谁来啊,大家都逃了。

  尼采讲的“超人哲学”,超人啦,超人一直爬,爬爬爬到最高的地方,“再见!”“唉!”“救我啊!”“活该!你们自己为什么不用功?”“唉你不教我们,我们怎么上去?”“那对不起,再见!”那个超人嘛。那,不行。

  我们既然已经抓到那个要领,怎么样可以免除这个世间的逼迫,那我就回过头来我要教人,告诉大家都可以免除这些苦的逼迫。是不是这样?

  你没有学到?没学到啊,那就别讲了。(众鼓掌)

  学到了都一定再来,不要“哇哟,难得啊,我要逃啊。” 不要逃,学到了就再回来,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佛陀的法身慧命才不会中断。

  每一个免除逼迫的通通离开了,那下面的人怎么办?对不对?所以我们要在这里饶益众生。

  这个就是像佛一样“一切眾生種種相海。摩尼寶網以覆其上。”众生的种种相海通通转化,变成摩尼宝网。

  佛之所以最伟大,就在这里啊。不舍众生苦,不舍众生而入苦海来救度众生。所以我们在讲供养的时候,不离菩提心供养,不舍众生苦供养,带众生苦供养,我要带众生苦我才供养,这叫做真供养,如诸如来,修真供养。就是这样。

  你不要离开众生,你离开众生,怎么度众生?这个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

  “於諸門側。悉建幢幡。”

  这个是从形象上来讲。门侧就是,我们刚刚讲五官嘛,就是门侧,五官的周围,就是周围。当然不是要你一直挂在这里,幢幡挂在这里啊。

  这个很简单讲说,譬如讲话,你要“悉建幢幡”。“幢幡”是什么?让人家看得到的。幢是高显,幡也是高挂,幢是圆的,幡是平的。对不对?幢幡啦。

  你要建这些幢幡是什么?要表达你的意见,要有高广的,好的理论,来讲出来。那用我们世间的话来说,你讲话的时候要圆融一点,让人家很乐意接受。

  你不要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子,直来直往的。”直来直往,那你讲话伤了别人啦。

  你说“哦!我不是恶意的,我这个不伤害众生的。我是如语者,实语者。”其他通通被你打倒了,你还在“如语者,实语者”。

  这个时候,不是如语,实语的问题,你要爱语,要圆融,要摄受。这个时候讲话要婉转一点,要前面多讲几句。要留意到这一点。

  假如,你认为是要教导的干部,或者弟子,可教的人,那就不一样。

  那是要像坦克车一样把他碾过去,碾过去看他再站起来,嗯,可教也。假如你要,你真的要培养的干部和弟子。

  你子女也是一样,你要子女接你的事业啊,你最好是把他们丢到那炼钢厂里头的火炉里去炼,那炼出来才是好钢。对不对?

  所以你要先让他去考验嘛。要考验的时候,你不能都是爱语啊,要留意到。那在考验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而且要强烈,要经得起来,才能百炼成钢嘛。经不起来,那火一烧就已经变成灰烬了,那干嘛。那乘早让它变成灰烬好了,要不然耗得越久成本越大。

  你要留意到,真的磨练是不一样的。

  那假如是一般的,一般的广大的一切众生,这种一切众生,你要摄受,慢慢地,像种子一样,先把它扶倒培养起来,让它长大,长大以后再讲。

  我记得刚刚好是911那一年,911那天我们刚好在澳洲南山打禅七。打禅七完了,我们不知道外面发现什么大事,打完禅七就种一种树。

  澳洲很有名叫尤加利树,最大的那一种,一棵很细载下去,比我的手指头还细。它很高,大概有两米高,摇来摇去。种起来后,风一吹就这样倒。

  我们说“那能不能架子啊把它架起来?”

  那主人说“不行。”

  “为什么?”

  “那个树你假如用架子把它架直的话,长大它容易病死。树也会病死。”

  我们说“那这样子它会不会有危险?”

  “它这样子会有免疫力。”

  知道吗?训练就是这样啊。那你看你怎么样。

  所以对干部的训练,对可造之材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压力绝对特别大。他才能扛得起来嘛。你都不给压力,他扛不起来。

  所以各位你看看,你是不是可造之材?你假如从来不荷担任何责任的话,我看你也差不多了。好日子过就好,叫庸庸碌碌。你要是真的经常经受考验的话,那你一定是一表人材。不是说你长得好看啦,是你的成长会很特别,会很殊胜。

  这是一个,提供给各位作认识的地方。

返回目录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